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安身立命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安身立命读后感1000字

2022-03-11 14:5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安身立命读后感1000字

  《安身立命》是一本由许纪霖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身立命》精选点评:

  ● 许教授的书一般,新鲜的东西不多,只是好奇同一本书换了三个书名再版,有意思吗?

  ●哈,终于看完了。上篇覆盖了很多人物,是有些泛泛,但已经足够我学到很多东西了。下篇就像是学术论文,脑壳爆炸。但总是,可以找到我最近思考的问题的答案。综上,贵校真是人才济济。

  ●早课:许纪霖《安身立命》,知识分子或君子,都应该是大来大往之人,有些尽理,有些尽性,有些尽情,有些是尽气,比如才气或才艺,尽了叫终,所以君子死就叫做终,因为知道落在什么位置上,这是安身立命之处,而小人浪生浪死,不知道何以为终,要到哪里去。许在这里,并没指出哪个身要尽,命要立在哪处,只是搜罗材料,述而不作,观念和选人也狭隘了点,厚厚一本,兑水颇多。

  ●我这样的小白看挺好 最喜欢小波篇

  ●3星半吧,半星加给第二编,其实看作者的论文应该会比这个精彩。

  ●昨晚看完了上编,下编没兴趣,不打算读。仅就上编而言,这本书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并没有提出清晰的依据支持这六代知识分子的划分,在叙事上也没有扣住时代与知识分子的题目,材料上没什么新意,连王元化的那篇也索然无味。顶多算是一本纪念文集,谈不上什么研究。

  ●浮光掠影,却也把最卓著的几个人省了

  ●看高晓松被骂有感,最近和朋友讨论,什么是知识分子,维基百科的定义是:知识分子主要是指具有相对丰富知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对于现实持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士。对于独立人格这一点,我认为大部分自称知识分子的就不够格,甚至王小波以后都没人能够得上这个。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句话如今回想起来仍然如学生时代一般感动。

  ●中国知识分子研究。内容在许老师过去的书中大多谈过了。

  ●我真是信了他的邪,自序里说自己研究了三十年,这本书让我怀疑到底研究到哪里去了,材料无新意,分析呢有些还含糊不清

  《安身立命》读后感(一):烟波浩渺

  看完发现我做了100多条笔记。

  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听起来多少有些讽刺,在思想史上却相当厚重。近代史上圆片眼镜,麻色长袍,合上书眼前都是那些薄弱身影,或奔走流血呼吁救国,或潜心学术创造知识,五四精神是他们迎风飘扬的军旗,午夜梦回的归宿。以书为镜方知自己的短浅狭隘,做学问也是,日常思考也是。 处于怎样的一个时代,什么才能构成历史,接受教育以后是否就意味着能更好地平衡理智和激情、时局动荡和内心坚守、象牙塔和十字街头?也许到头来发现一切都是一场幻觉,不过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壮,尼采式的狂妄。活成风口浪尖上的一个注脚,就是意义吧。研究的魅力并不在于总结规律,将别人的心血纳为己用适度创新以增功名。点面结合地去求证,寻找联系,有学理支撑,又有人文关怀,这样的研究才有鲜活生命力就像先生说的,“ 首先必须是一位一流的专业学者,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要在专业领域成为一流学者,必须要有点刺猬的气质,在本专业之内拥有刺猬的建树。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在非专业领域,充当一个狐狸.......以专业的刺猬之道,在公共空间发挥狐狸的功用。”有必要买来实体书,反复重读,应该每次都会有新收获。

  严谨做学问的人有着不可言说的光芒,是探求知识和真理,也是自我确证和认同,学术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天地。

  《安身立命》读后感(二):谈谈这本书的好坏

  这本书的序言很精彩。上半部分的人物个案分析,虽然读来感觉参差不齐但出彩的篇目依然不少;到了下半部分知识分子的群像分析,就显得有些乏力了。

  所以,就个人而言,这是一本优点与缺点都十分明确的书。

  从心态史的角度对知识分子做个案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式。因为人有着复杂的面向,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会对个人提出怎样的要求、产生何种束缚,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文化学识又会对他的价值取舍造成哪些影响,同时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会有共性的东西,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每一个生命才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而从这样的角度去研究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其实是剥离掉宏大叙事给他们贴上的标签,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去理解在当时的历史处境下的所作所为。

  所以一个个人物看过来,尽管觉得他们的身上有很深的悲剧色彩——有的是在政治中丢掉了最初的信念,有的是在道与术的权衡中饱受内心的折磨,有的是被命运的苦难痛击,有的是执迷于理想而在现实中铸错……但是也能够看到可爱和闪光的地方。

  其实最近在困惑,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站在s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去做什么样的事情。看到前人走过的路,虽然不能直接解惑,可是起码知道,在坚守着原则与底线的基础上,可选择的路也并非很少。

  再说我觉得不太好的地方。

  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是诸多文章的结集,有些甚至不像是研究性文章,所以读的时候常常觉得分裂和困惑,搞不清楚该从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作者写下的这些文字。

  再者,这本书显得不成体系。并非没有看过个案研究的书,可是为什么选择这些个案而不选其他案列,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运用了哪些分析材料,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在全书中并没有清晰的脉络体现,所以难免显得拼凑。

  总而言之,觉得不满意是因为将之视为一本学术作品,因而期望过高,所以有些失望罢了。原本应该可以更好的。

  《安身立命》读后感(三):感

  《安身立命》读后感(四):读是书,有见面不如闻名之叹

  许老师这本书,是一些文章连缀而成。去年出版,一时热门,今乃拜读,对许老师的印象还是一如既往,有“见面不如闻名”之憾。

  刚读完序,很多不能理解。

  比如“前后三代”的分法,识见不可谓深。其中“晚清一代”和“17年一代”是陈旧的这一说法,赵树理、周立波在许先生这样的60后看来当然是陈旧的,但在当时,实是活泼泼、别开生面新东西。到了六代后最后一代——后文革时代即70、80后——之后,许先生眼里85后又成了“新人类”。

  用自己为坐标看待大历史,我这种90后实在是无法得其学说的旨酪。

  又如,“读书人分为官僚士大夫和文人士子。”这一说也失之学术的严谨。许老师貌似是以是否有功名来区分,而且前者“在权力中枢活动”,似乎不是普通的功名,暂且理解为中进士了吧。举人、秀才、以及孔乙己这种落第秀才大概就是文人士子了。这种分发太机械了,而且边界实在不够明确。

  再如,“高度中央集权的绝对王权国家里”,改革“往往从边缘开始,逐步向中间渗透。地方的成功倒闭中央的改革。”因此他得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晚清新政、辛亥革命皆是如此。”我史识浅薄,我以为王安石、张居正以及洋务运动,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权力中心的危机意识逼出来的改革。更激进的革命,自然往往是地方的“倒逼”。这一点有待于通人垂教吧。

  引用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这一段,也像是摘抄拼凑来的。整整一页都是完全社会学的用语,跟前后文流畅的介绍“现代知识分子”完全不同啊!(我难道太刻薄了吗?)

  许先生其文大概如此,相比学人文章,更像文化记者的文章。讲的都是沈从文与丁玲啊,语丝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啊,这种中文系本科教材必考内容。适合作为市民读物,不算有识见的、可传世的文化史作品。

  试着继续翻翻。

  我一直觉得聊民国知识分子,撇开清代思想史,就是无根之木,所以聊知识分子还是看台湾余先生吧!

  翻开第一章第一篇,写曾国藩。说他三不朽,文治武功都千古罕见云云。以来似是媒体文章,而非学人文章。而来对曾文正的学术渊源,实在是流于表面。可见对清代学术史,许老师恐怕不够深入,对梁启超、刘师培等人的学术史梳理,恐怕也没研究啊。

  文中讲各种故实,不注出处,许先生似乎要写成余秋雨《文化苦旅》这样的作品。可是《文化苦旅》是散文性质的,可以用美文发挥。许先生是在学术史的范围里,实在是让人遗憾。

  这本书剩下的内容,一两个小时翻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