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学者的术与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学者的术与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7-08 09: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学者的术与道经典读后感有感

  《学者的术与道》是一本由李连江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者的术与道》读后感(一):大道至简,大音希声

  每个阶段的学者都适合的一本书,学术生涯是一场马拉松,而这本书就像中途可以救命的“装备”。

  有时解渴,有时续命,更多的是灵魂的顿悟。

  得意时看看,失意时看看,迷茫时看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从李老师的《不发表就出局》读过来,看过每一本,敬佩李老师的文字,大道至简。

  从前辈学者处来,到后辈学者中去。好书,强烈推荐。

  《学者的术与道》读后感(二):假如爱有天意

  前几日收到连江师兄的赠书,有点小感动。虽同为车先生的学生,但读书时并无交集,所以并不相识,师兄只存在于车老师挂在嘴边的爱徒名单中。至今只与师兄有一面之缘,但因了车老师的离世,因为师兄编辑《哲学与师道》一书,彼此熟络起来。此处不表。 拜读《学者的术与道》,看到师兄把车老师的遗书之一作为代序,并把此书“献给车铭洲老师”,以车老师的“以学生为贵”作为第一讲,再翻阅所有篇章,李健“假如爱有天意”动人心弦的歌曲,忽然跳跃出来。 这几天认真拜读各个章节,假如爱有天意这首歌的旋律始终挥散不去。许多往事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双眼。 “术与道,说起来玄妙,其实都是常识”,这是谦辞。学者很多,但诲人不倦,肯把自己经验抑或所走弯路,花时间整理记录分享出来者,寥寥无几。此书对于致力于走学术之路的准博士或者年轻学者来说,都是值得细读慢品,获益并助力自己学术生涯的“开卷有益”之力作。 “术”有许多,且因人而异。作者不管是从宏观上对“学者与学术的统一”,“学术研究是极限运动”,“学术生涯是漫长的比赛”,还是从微观方面的“选题”、“论文写作”、“文献综述”,甚至小到“保护身体健康”、“科学认识睡眠”,作者都用其哲学凝练语言和借助围棋、体育竞赛形象比喻,把其一生治学体会倾尽于20余万字的20讲中。 “道”集中体现在第一、二讲中。没有“道”,就无所谓“术”,“术”基于“道”之上。正如作者所言,原本书名《学者的道与术》,非常理解作者深意。道说起来更玄妙,但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爱”,“爱”是“道”之源之本。爱是人类一切美好情感之源之魂。 想起来作者翻译的两本名作: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也就理解师兄为何把自己封笔之作献给自己的车老师,因为他是“以学生为贵”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他呕心沥血把自己治学经验形成文字,分享给需要的人,是要把老师对学生的“爱”传承下去。 “谁知道爱是什么,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用尽一生的时间,竟学不会忘记”,原来是“爱有天意”。 2022.7.6日夜

  《学者的术与道》读后感(三):治学之人的横剖面

  此书每一章都是一小口袋奶粉,拿热水一冲,就是一杯很好的牛奶,尤其适合正在经历思维迷航或情绪寒冬的青年学人,不管你是否已经获得或者正在获得“学者”这个标签。我原本以为本科生看会有心理成熟度方面的“距离感”,没想到多位学生试读之后,异常喜欢。从广义上来说,它适合所有因努力获取真理、丰富自己而疼痛的人,无论年龄,无论阅历。

  并不是很多过来人,会把自己经历的种种,掰开揉碎说与人听。尤其是那些在相关领域中取得了崇高地位的专业人士,都不大情愿在这件事上用力。也许是不堪回首,也许是过眼云烟。不仅如此,那些被“侥幸”分享出来的成功,大多无法复制,读者顶多是“围观+鼓掌”的角色,外加在故事的末尾起立致敬。书是好书,但读完之后,自己还是自己。谭鑫培先生在冬夜里独自躺在床上,听见煤炉上开水壶的沸腾之声,便颖然有悟,创造出新腔。这样的奇闻逸事,令人神往,但如果你就是听不出开水壶的玄机,又当如何呢?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我并非第一天知道这句话,甚至时常拿来劝谏他人,但《术与道》将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具体地践行这句话,讲得清楚明白。再好的道理,如果缺少了可操作性,也仅仅是漂亮的文字而已,我们只能在头脑中接纳它,但无法将它从头脑中移动到躯体中,从意图转向行动。

  在读《术与道》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大环境的复杂与个人跌宕的境遇,我一直在经历心理上的“高原反应”,时常产生出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谈到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如果我向后退缩,就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伤害我”。然而,这本书分享的点滴智慧,意外地提供了“不必向后退缩”的某种支撑,它触及了一位“知识工作者”日常生活的几乎所有面向,甚至包括“睡觉”这件多年来我一直困扰但无能为力的“小事”。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不属于我熟悉的任何一类书籍,有些“好”你会感觉是不能“类型化”的。

  张爱玲看曹雪芹增删十年的书稿时感叹“看到了天才的横剖面”,我在《术与道》里面看到了“治学之人的横剖面”。这横剖面里也有我自己,尤其是尚未完成的那部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