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呕心沥血的作曲之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呕心沥血的作曲之路

2022-07-11 15:39:01 作者:迁徙 来源:迁徙推荐 阅读:载入中…

呕心沥血的作曲之路

  莱昂纳德·科恩说,自己总是轻装上阵,手边有什么乐器,就用什么演奏。他用一把吉他就能扫出简单的和弦(还希望自己能够弹得更好),用一两根手指轻敲键盘就能成调。他还拥有一副“金嗓子”;每每从绝望中抬起哀伤的眼睛,他都会插科打诨。他原来在一个小合唱团唱歌,团里要求他把唱歌音调抬到最高。可他本就是低音炮,抽了几十年万宝路之后,嗓音就更低了。

  在科恩看来,自己写的歌也没有什么想法,有的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鲍勃·迪伦(Bob Dylan)、 琼·贝兹(Joan Baez)等一众反抗时期的歌手一样,科恩歌唱民主,歌唱毁灭,歌唱那如同暴风雪般暗淡凄凉的未来,歌唱人心不古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当中,他就像困在电线上的鸟儿,怀抱着对自由的渴望,挣扎着。但受本能所驱,他创作的歌曲都与女人有关。他在歌里写了苏珊娜,这个女子带着科恩来到自己的河畔小屋,拿出大老远从中国带来的茶水和橘子款待他。

  她自然有些疯疯癫癫

  但你却因此执意留在她身边

  这里的“反抗时期”指的是上世纪70年代,当时在美国有大量反对战争、争取女性权益的游行示威活动。

  他的歌或关于玛丽安。她来自挪威,是科恩的缪斯女神。正是因为这个女子,伊兹拉岛熠熠生辉四年之久。但她试图用精巧的蛛网、灰色的衣夹和栀子花把科恩的脚踝绑在石头上,所以科恩不得不挣脱:

  我爱你在每个清晨

  我们的吻深刻且温存

  你的秀发散落在枕

  宛若金色风暴睡意沉沉

  玛丽安,我们已走过长路漫漫

  是时候再次放声大笑,是时候再次心碎恸哭

  眼眸笑意,或清泪两行,都只为我们经历的这一切

  在生活当中,科恩邂逅了另外一位苏珊娜,并与之育有一双儿女。但他对家庭生活极为反感,唱到“厨房”时,科恩总是几近咆哮。他就像个吉普赛男孩或水手,更愿意一睹那盛世美颜,徜徉于烟花之地,流连于凌乱的旅馆床榻之间。

  吟唱在后,词藻在前。科恩家境殷实,他的家族在蒙特利尔修有一座犹太教教堂。他坐在教堂的第三排,陶醉在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圣歌的旋律也似乎散发着无尽光辉。然而,加拿大就像是一头奄奄一息的野兽。虽然反感那里的冰雪与偏狭,但他还是会不时回到蒙特利尔,最终也葬在了那里。

  在35岁左右时,科恩已出版了两部小说和四本诗集。他也曾披着雨衣,在灰青色的欧洲大街上漫步,满脑子都是洛尔迦和乔伊斯的诗作。不过,这时的他还在挨饿。接着,他一展歌喉,名利双收。虽然没有红极一时的唱片,却吸引了数十万听众。在1970年怀特岛的嬉皮士音乐节上,60万听众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中醉醺醺的萤火虫,遵从他的指挥,将那一根根火柴点亮。与火柴一同闪耀着的还有命运的火焰。《歌之塔》里的他每天支付房租,但27位天使早就将他捆在桌上。本句节选自科恩的作品《歌之塔》,此处直接套用歌词翻译。

  然而,科恩却视名利如粪土。他品味节制,身着老旧又不失优雅的套装,有时候就睡在稻草褥上。为了安慰朋友,他会在喝咖啡时为友人放声歌唱。他对现场表演心怀恐惧,无论是大剂量的甲基苯丙胺,还是大口的拉度酒庄,都不能帮他克服这种恐惧。创作歌曲往往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登台表演的意义也越来越小了。从青年时起,科恩就在寻找神示,寻找一个能带他找到神示的大师,带他逃离无用而颓废的自我。1984年,他在《诗篇》的基础上创作了《宽恕之书》,书中的他要把歌声传到荒原之外。他想让自己的歌声传到上帝的耳里,除了“哈利路亚!”之外再无其他声音,就像大卫一样,尽管迷恋拔示巴沐浴时的身体,依然通过弹奏竖琴感动上帝。为此,他在心中铺平了道路。

  犹太教是他的精神家园,但科恩也自由地从其他宗教中吸取营养。他探索着其他的救赎之道。在他的歌里,天主教基督像他自己一样被挂在十字架上流血,饱受折磨。1993-1998年间,他想要保持沉默,于是皈依禅宗,带上必不可少的咖啡机去了加利福尼亚的高山上,到海拔6500英尺的地方搭了间棚屋生活。他就在那里过上了和尚般的清修生活,写作、抽烟、铲雪,在梦中和巨大的云姑娘嬉戏喧闹。后来,他下山创作了《布吉街》,确信自己并无慧根。

  他的音乐会更像是祷告集会:2013年,他最后一次站在世界大舞台上,演唱时双膝跪地。他仍对上帝怀有怨念,因万物混乱无序而大声怒吼:如果上帝是发牌者,那他便已出局。然而,科恩也能保持平静。也许他已年老,但他戴着整洁时髦的灰色软呢帽时依然相貌堂堂。他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也毫不畏惧。这个夏天,他安慰在远方即将辞世的玛丽安,告诉她如果她伸出手,便能碰到他的手,因为他将紧随其后,与她共赴黄泉。他学会了和亚伯拉罕一样,唱出“我在这里”;他也学着接受自己最看重的歌——也是他最伟大的歌——永远不可能完美。因为万物皆有缝隙,而阳光正是从缝隙间照进来。

  愿人人活得其乐

  愿人人死得其所

  亲爱的,

  亲爱的,

  我们一别待相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