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悟道录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悟道录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3 22:0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悟道录经典读后感10篇

  《悟道录》是一本由陈全林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5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悟道录》读后感(一):曹晔-河北 读《悟道录》

读陈老师文章是周姐推荐我读的,非常感恩这份善缘,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以前读书总感觉自己很厉害了,不知天高地厚,幸遇陈老师,在他面前才感觉出了自己的年少无知,更感受出老师的底蕴深厚,读他的文章犹如品茶,开始一个味,入腹犹不同,饮完一杯还是回味无穷。我对世事和修学还未入门,老是这本书就像座右铭,更像一个老者在和我交流人生,哲学做人,处事。面对老师的文章打消了我不可一世的嚣张处事态度,因为在他的字里行间透露着智慧的光芒,而自己就像个小孩子。也改变了我爱玩爱闹的性格,逐渐趋于稳重。很感恩两年来有一位智者毫无所求的指导。此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智慧启示录,建议各位朋友同我一起读这本悟道录,傲游于智慧的海洋,一起来接受心灵的熏陶吧。

  《悟道录》读后感(二):智者的自性流露

这本书,我买了四本,非常好的书,老师是我接触过的少有的有修有证的老师,他的著作我全购买过,受益良多,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师,也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
感谢一些博友订购我的新书《悟道录》,几乎在每一本书上我都有不同的题词,最多的一句话是“道在性命,悟在日用”。这些题词都有内在的意蕴,我做些解释,博友就能明白所题写的那些文字的意思。字是随机所题,书是随机所发,谁得到某词某句,可以看成是缘分乃至“点化”。
道。我在一些书上题了写单独的一个“道”字。我们读书、修行,为的是求道、悟道、得道。题“道”字,标明修道的根本所在,激励读者不要忘记这个根本目标
道炁。在很多道书里对道的具体的解释是:“道者,炁也。”炁,是“无中生有”的天地阳气,“炁”字下面的四点代表的是“火”,是阳性的能量。
龙。在八卦系统,龙是乾卦的卦象,乾卦是道、炁的象征。龙变化莫测犹如元炁。好好研究乾卦,丹道精髓,可以悟入。
龙神、龙气。在八卦与丹道的系统,龙既象征元神,又象征元气。本质上是先天一气(炁),先天一气炼而通灵,“炼气化神”而为元神、阳神。在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去西天取经,路途十万八千里,凡马是到不了的,需要龙马,于是在鹰愁涧隐修的龙王敖的三太子玉龙化身为马,“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驮唐僧西去取经,这龙马象征的是行气,没有那股气的运行,是到不了西天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精气神。在丹经里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就是丹道修炼的药物。如果刚入门修道,就要认识精气神的物质性、功能性和信息性。认识了精气神,才能真正修炼精气神。精气神,一层比一层高级、本质、精粹、合道,是物质、能量、信息、功能的层层升华境界
道在日用,即事而真。这是《悟道录》序言的标题。道就在日常生活里,要从事物里去体验真理、发现真理、得到真理。“即事而真”的道理,是禅宗和南宗丹法的基本原理。“即事而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法“理事不二”,则我们就能在事里见到理,便是即事而真。《大日经疏》里说:“缘谢则灭,机兴则生。即事而真,无有终尽。”禅宗有很多高僧是在生活里触缘而开悟,因此,即事而真,也叫“触事而真”。《五灯会元》里曹山本寂禅师说:“即相而真。”相即是事,包括万事万物。我们常将“事相”两字连用。《古尊宿语录》里真净克文禅师说:“廓彻十方自性境界,触事全真。”南宗丹法张紫阳说要“触事悟真”。道理是一样的。
道在日用,即事而成。这句话我经常题写在《南宗心法》上,不仅仅是因为这句话包含着修行的道理,包含着“即事而真”的道理,还要进一步“即事而成”,在红尘里生活里做事里去修道,修成功。之所以题写在《南宗心法》上,在于这句话的末尾两字是“用成”。这是张伯端真人的字。张真人得法后其师刘海蟾真人为他改名为“张用成”,大道以用而成。道之用,大矣哉。在《悟道录》里,我有篇文章专门论述大道之用。
道在性命,悟在日用。大道虽然无形,但可以在人的身心性命中体究并悟证,这是我们修道的根本所在。对人类而言,离开性命而论道,是旁门左道。在《性命圭旨》里开篇是《大道说》,接着是《性命说》。丹道是“性命双修”的法门。我所讲修持的理法也是性命双修的法门。道要体究在自家的身心性命上,修在自家的身心性命上。真正悟道,离不开生活、日用。大家读读《五灯会元》以及很多古今禅宗公案,那些伟大禅师的开悟几乎都离不开某些事缘即“日用”。像六祖作樵夫时,在客店门口听一客人诵读《金刚经》,六祖闻言,“心即开悟”。像虚云大师在入定状态,因侍者倒开水烫着了手,打碎了杯,就在那一瞬间开悟。悟道,离不开心性,离不开生活、红尘、因缘。
道在性命,悟在功行。没有随随便便的开悟,要在功行的基础上开悟,在功夫、功德、修行、德行的基础上开悟。
道在性命,成在功行。不仅悟在功行,成,也在功行。没有功夫、功德、修行、德行,怎能获得大成就?现在很多人求道,不想自修,幻想他人加持,一步成就。怎么可能?功德要自己积累,他人怎么可能加持你而你便拥有功德?功德功夫都要自己积自己修,钟离权说修道要“于天地有大功,于古今有大行”。扪心问问自己,于天地的大功何在?我们天天在污染天地。于古今的大行何在?我们天天在自私自利地生活。
和光同尘,立处即真。修道要在生活里修,在尘世间修,立身行事处就有真道。修身、做人、做事与修道是不二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不可能有真道。那些一身浊气、满脑子私心杂念的“明师”,怎么可能有真道?“立处即真”,看一个人是不是明师,有没有真道,从他的立身行事中去看。真修道,也要在立身行事里去悟,去修。
妙用、心密妙用。修道有悟有成,必然会有妙用。这妙用,很多时候,需要藏起来,把那个妙用背后的真心藏其来,把妙用的神异藏起来,就是“和光同尘”。禅宗说:“鸳鸯绣成任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真修道者,拿一句俗话说:“不嘚瑟。”因为,“妙处难与君说。”道行藏起来而妙用,所积则是阴德、玄德。何况,世间法中,道术道妙一显露,会带来很多麻烦。藏起来妙用,也就是大用,“不露圭角”。这些道理既高深又简单。高深,在于很多人不理解,做不到,简单在于,你明理了,开悟了,有修为了,自然会懂得藏的妙处。
性命双修,佛道同参。《悟道录》是佛道同参的,我的修行也是佛道同参的。我讲丹法会涉及佛法;我讲佛法会兼及丹法,参同起来。现在是一个“整合”的时代,古代的那些大师们早就完成了儒释道的整合,张伯端在《悟真篇》序里说:“教虽分三,道乃归一。”《性命圭旨》里的第一幅图是《三圣图》,儒释道的三位圣人在一起谈道。
身心性命,内外明彻。能修持到内外明彻的境界,离得道不远了。
吉祥止止,虚室生白。这是《庄子》里的一句话。在甲骨文、金文里,“祥”字与“羊”字同。吉祥就是“吉羊”。今年是羊年。那个“祥”字我会写成金文,就是羊头和两条羊角。
祥光佑众。这是太乙金光咒里的一句话。“祥”字也写成金文的“羊”。羊年嘛。能够“祥光佑众”的人必然是得道的人,是在法界有大光明的人。
道济天下,德化众生。题写此语,与那些有弘道大愿的道友共勉。道的大用是来济世的,度化人心的,小用则是养生与修仙。
神功运火非终旦,现出深潭日一轮。偶然会题写某一句丹诀或某一首丹诀。我刚写完这句,而且是当时签写的最后一本书。澄源对我说陕西周先生要你根据他的因缘题写一句话。我说:“那就是这句话。”我便把这本题写了紫阳丹诀的书寄给周先生。周先生家离陕西紫阳县很近,他去过紫阳真人当年修道的地方,虽修密宗,也好丹道。看起来是“巧合”,其实是因缘。
道在性命,德在功行,经在致用,神在通灵。这是我过去经常给好道的朋友说的一句话,内含“道德经”三字。《悟道录》用俗语常言讲修道修德的含义,讲如何修学经典的方法。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内经》上的话,是修持的法诀。既是精神境界,又是修持法门。
元神在道,心性入真。元神能与道合,这是神修之妙用,也是我们能够修成道的根本所在。心性修持到极致,就自然入真。这个真,包含很广,真精真炁真神真元真心真性真如真理。一切的真。
念念在道,时时提斯。这是修持的心法口诀,看起来很容易理解,但非常难做到。人很难念念在道,一丝私心杂念就会把修行人从道的境界引走,那些我执我相,也会把修行人带到异端去。时时提斯,就是时刻要警觉,时刻要修持。
行住坐卧,心在觉道。修道在日用中,不论禅法还是丹道,需要这样把一切修行融化到行住坐卧的境界。不能如此,则不名得道。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禅宗开悟见性的境界。保持那个不变的,自然能以不变应万变。随缘处事,但内心坚守的信仰和操守不变,内心坚守的信仰和操守不变,还要随缘处事。正是见修行见道力处。
佛心。人人皆有佛心,此心向佛,此心是佛。
道性。佛法道法,都不离道性之作用。
修诸善根。修行人一定要修善道。行善积德是成就的根基。善心善念善愿善缘善行善德善道,处处不离善,乃能成就。于丹道而言,以善培德,培德入道,《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要与天道相亲,必须修善。《悟真篇》云:“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那些修行出偏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善德不够,因此福德就不够。在佛法而言,净土往生,不能“少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是往生的基础之一条件之一;《金刚经·净心行善分》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法对于每一个修道人非常重要,修一切善法,包括一切善行善道善法门。我对某些成名的修道界人士意外地遭遇横祸或者患有绝症死亡者的感慨是“善德不足”或者“功德不足”。现代的很多修道者,于他人于家庭社会于天地寸功未积,乏善可陈,就妄想一步登天地成仙成佛,非妄即狂。说一万,道一千,都要从善根善德开始。“修诸善根”的“诸”,是众多的意思。孝、悌、忠、信、仁、义、礼、谦、廉耻、惭愧、慈俭、布施都是要修的善根。
菩提愿海。每一个修道的人,要发大愿,“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这就是菩提愿海的真义。发菩提心,心愿如海,生发而广大,广大而生发。
姑且整理出这些,供大家参考。不管你获得了哪一句题词,都有因缘,都有寓意。这些话,在某个时刻,或许真的会入心,使你的修行能有所提升。有位博友发来信息说:“收到书后即迫不及待地阅读。不仅仅‘是一本能给读者启示和清凉的书’,而且还给出了修学者许多正在思考却不得自解的问题的答案。都是正知正见。在书的扉页,我非常荣幸地得到了陈全林老师的亲笔毛笔书法的题词。我相信我会得到陈老师的巨大加持。感激陈老师!”还有一位博友说:“末学将把陈老师的题词‘念念觉照,时时精进,日日在道’作为座右铭,铭记在心,警醒自己。感恩陈老师,顶礼陈老师!”而这句“念念觉照,时时精进,日日在道”我只写过一次,此书的题词就有唯一性,作为藏书,很有意义。还有一位博友来信说:“陈老师你好。《悟道录》已经收到,看到你的题词,会让人有一阵阵愉悦像过电的感受,书的内容都是精选出来的,随身带着看,多谢老师。”
感谢大家对我在民间发扬国学,传播正见的支持。你们积极购我的书,就是对我工作最好的支持。请记住,《悟道录》是一本老中青都适合阅读的书,因此,也是一本适合作为礼品和藏书的书。我在书里探讨了很多老人的心理和老年要遇见的老病死问题,以及老人该如何修行的问题。书里也讲了很多初学佛道者如何下手、如何调心的问题,也探讨了修持已久的人如何升华而明心见性的问题。书里的那些诗歌、偈子,不管是前贤所作,还是我所吟颂,都包含着修学的精华。
这篇文章的次第包含这性命双修的精华。文章虽短,道情且长。

  《悟道录》读后感(三):悟道录名副其实

这是我读过的最有诗意最真诚最直击人心最富有哲理最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的一本好书。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有关修道的书,更是一本有关做人之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在面对这个庸俗、堕落、价值观扭曲的社会时如何去坚守我们的信仰与正确的价值观并最终实现它。
是的,这很难!但是作者做到了,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这本书的内容篇篇几乎不离社会不离生活但又真正让人感觉它是超凡脱俗的,是非常质朴的,更是一本修行人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以他三十多年的修身学佛练道等艰苦人生经历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作为基础,在书中几乎毫无保留的告诉读者。在书中处处可以看到作者这份谦虚真诚这份人生智慧的流露这份爱护一切修学者的心发自肺腑,我想如果不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厚实的修学功底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本书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作者几十年来人生经历中所咀嚼出来的智慧精华,有实行孝道方面的,有艺术修养方面的,有许多修学法门的,更有警惕修学者如何注意修学安全的,也有许多朴实而感人的故事,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做到而后说,亲历而后写,不夸大不歪曲事实,用真诚心修学说话为人处事。
因为自己受益得到快乐了,所以也想让别人快乐,至少告诉我们一些如何让自己去寻找真正的快乐及减少各种人生烦恼的好方法。至于信与不信,做与不做,那就是我们读者的事情拉,跟作者没有关系。
不管我们修学也好不修学也好,如果我们能用作者那样谦卑真诚宁静的心态去品味书中的哲理与意境,去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不仅在书中,在生活中也可以常常品尝到清凉的甘露。
(积极写书评是每一个购书读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陈老师发扬国学的热心支持。书评不在字数,真心二字足矣)

  《悟道录》读后感(四):读《悟道录》有感

 陈老师的《悟道录》。虽然每篇文章短短的,但每篇文章都寓意深长,震撼人心,震撼社会。作为一个民间的国学传播者,势单力薄,充满着艰辛,充满着愿力。书上反复提到《明理》《正见》《因果》《经典》的重要性。
     据报道,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前三国的古文明完全消失,只有中国存在。请大家试想一下,我们中国的文明在哪里?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破四旧,批判林彪跟批判孔老夫子连在一起,何其可笑,何其可悲,造成文化的断层。13年,14年中央在打”老虎“的高压政策下,15年以来,截至3月31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087件,处理6879人。这些干部大都大学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难道不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道理吗?再说影视界的盗版被国外打压,寺院敲头钟的拍卖,功德箱事件,某某”国学大师“美其名在弘法,岂不知实质上是在断人慧命,环保问题。等等!等等!一系列看上去是社会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人心问题。人心正了,社会自然和谐。要人心正,必须明理,知因果,有正见,首先就要从经典入手,要有真知灼见的善知识来传播来引导。才能续上文化断层的法脉,才能复兴5000年古文明文化,才能在世界上真正称为唯一的中华文明古国。霍元甲,陈真,李小龙等用自己的拳头换醒国人,而陈老师以民间的国学传播者来唤醒国人,意义更为巨大。圆中国梦,是习主席的大愿,也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大愿!只要是真知正见的传播,就具有正能量。社会上的歪理邪说不攻自破。珍惜来之不易的因缘,一切布施以法布施为最!

  《悟道录》读后感(五):正见开启前行路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生死苦海,证得涅槃的保证。当一位佛弟子具备了正见就可以出生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法.观陈全林先生的《悟道录》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了正知正见的悟道之书,书中饱含作者几十年修学佛道文化的精华与体验,阐述三教之理,以性命双修为主旨,涉及理论,法门口诀,实际修行经验。难能可贵的是陈全林先生能够把自己参学修行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见闻行思毫无保留的呈现给大家以期接引后学少走弯路,振聋发聩,帮助后人顶门生出一只眼,实在是具有莫大的功德。
   有志于佛道修学的人不可不读!

  《悟道录》读后感(六):悟道录 真心之书

作者此书,语出真心!
把儒释道之精华融入此书,简到做人,繁到修道,点点滴滴,皆有所指!大家读此书,定有所获!愿有缘人皆有此书!
节选一段,以示读者:
学佛与居家
一些学佛学道的朋友,总是处理不好居家生活。学佛而处理不好家庭问题,说明佛学没学好,智慧不够,修为不够,甚至认识上有问题,心理上也有问题。
佛法是能解决人生问题的,佛法不是信仰,是人生的指南。佛教才是信仰。佛教以佛法为根本,没有佛法,也就没有佛教。很多人只是盲目信仰佛教,从不参究佛法,并以佛法解决现实问题。
佛法有大用,三世十方的问题都能在佛法里解决,就看修为够不够,智慧够不够,证量够不够。如果学佛而不能解决人生问题,就要反思自己是如何学习的了。佛说一切法,为化一切心。不能化心化性,学佛何益?

  《悟道录》读后感(七):要读就读有正见明师的书

      去年初至今的每一天我都不会忘记诵念陈老师教我们的“太乙金光神咒”,我有很殊胜的体验,每天都看老师的文章……每到周六晚八点,我总会提前坐在电脑前等着陈老师,等着他在益生Q群里给大伙儿解答有关儒释道等等的问题,我感到群友们和我一样,每逢那时,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无限的喜悦……老师总是耐心地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逐个逐个字从键盘敲出……几乎每天都在博客写文章,为的就是弘法利众,老师为大家还做了很多很多……他非常的劳累,为了大家呕心沥血的……我非常有幸,在我刚刚信佛就找到了这位有正见的明师,我人很笨,还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如果非要问我为什么要读陈老师的书,我只能再次告诉你:陈老师是位有正见的明师,他的文章只会让你更有智慧!最后也感谢师母曹老师,谢谢您背后默默的付出。

  《悟道录》读后感(八):一本大众可读懂的心灵佳作

本书内容密切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孩子教育、婚姻家庭、修身养生、学佛念经、读书、做人以及如何心灵安顿、化解心理问题等等诸多方面。作者全部文字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修行经验,文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但义理深刻、情感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处事指南。本书直指我们的心,认真阅读过程中,灵魂被一次次的撞击或者说被洗涤。因为书中所写的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讲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困惑已久而不到解决的理。有时,一个故事读完,细细品味其中的理,心里真有久旱逢甘雨的畅快。认真读此书,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淘到了一件难得的宝贝。来吧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必再犹豫了,相信您手里捧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洁净而光明剔透的灵魂。

  《悟道录》读后感(九):一本大众可读懂的心灵佳作

本书内容密切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孩子教育、婚姻家庭、修身养生、学佛念经、读书、做人以及如何心灵安顿、化解心理问题等等诸多方面。作者全部文字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和修行经验,文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但义理深刻、情感真实,甚至可以说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处事指南。本书直指我们的心,认真阅读过程中,灵魂被一次次的撞击或者说被洗涤。因为书中所写的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讲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困惑已久而不到解决的理。有时,一个故事读完,细细品味其中的理,心里真有久旱逢甘雨的畅快。认真读此书,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淘到了一件难得的宝贝。来吧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必再犹豫了,相信您手里捧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洁净而光明剔透的灵魂。

  《悟道录》读后感(十):悟道录一一一是一本体悟人生,修养自身的好书。

很幸运的是在我进入老年生活的时刻,认识了陈老师并成为他的学生。尤其拜读了陈师的悟道录之后,才知自己六十多年的生活是何等的苍白,空洞。
悟道录以老师三十多年的思想经历,修身经驗,得道成果向人们阐述着一种理念: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正如书中自序所说:这本书以生活为本位,以国学为根基,以修学为媒介,以经典为标准,以散文为构架,以叙述为笔法。
我自己认为这本书犹如一本百宝箱,大家尽可对号入座各取所需,修为高者可得俢道之真谛,凡夫俗子可得生活之启迪。我属于后者,所以我觉的自己的精神生活从六十岁才开始有所依托,这正是认识陈全林老师后最大的收获。
其实老师已告知我们他写此书的用意:阐三教一家之理,传生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这是这本书广受欢迎的精华所在,同修们,让我们珍惜之,善悟之,得道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