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10篇

2022-03-13 12:4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10篇

  《政治的细节(第10版)》是一本由[美]罗伯特·J·阿特 / 罗伯特·杰维斯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二):现实的博弈

这是一本政治学经典读物,汇聚了政治学领域内诸多作者的53篇经典文章,讨论了现代国际政治环境下的大量历史和博弈问题。
但它却是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人与米洛斯人的战前谈判为开始的。在文中,雅典人要求米洛斯人屈服于其霸权,而米洛斯人希望维护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光荣,双方在这场谈判中陈述了各种信念、以及现实主义利益的分析。最终谁都未能说服对方,于是战争爆发,结果是雅典人的判断变成了真实,斯巴达的援助根本靠不住,米洛斯人无力独自对抗雅典的霸权,他们捍卫独立自由的战争失败,男丁基本被屠杀殆尽。
当然,《伯罗奔尼撒史》中没有来得及讲述的是,实际上,米洛斯人对雅典的判断最终同样变成了现实,雅典的军事扩张并未给雅典带来安全,而只是在大陆上制造了更多的敌人,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仅半个世纪,雅典就被对其军事体制有样学样的大陆国家马其顿所击败和征服。丢失其自由传统,惯于奴役他人的雅典,终于反过来遭人奴役,正可谓报应不爽。
但是,这报应无关神意、无关道德、无关正义,纯粹由利益和力量的博弈造成。 而这本书就是抛开其他领域的干扰、幻象和错觉,进行政治力量领域的理性博弈问题研究,这就是政治学,而政治学中有许多核心规律,是从古希腊时代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变化的。
总体来说这种研究方法有不少好处,专注于实际力量博弈的规律和方法研究,是对最真实和最核心的规则的探索,而减少那些眼花缭乱的暂时性错觉对人们判断的影响。
而这本书中的许多论述非常精彩,尤其是对于很多历史案例和政治思想源流的总结非常精炼有力,比如军备竞赛的困局,决策者常见的误区,如何不让自己居于两难的不利地位,种族冲突中常见的价值观、人道主义干涉中的公正与道义之间的矛盾,所有这些案例对于读者理解学习政治学中的许多经典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有人还和我说这书即使政治学本科生读起来可能也有点儿困难,我只想说那现在的本科生素质到底差到了什么程度……尽管书中确实有些文章用了不少专有名词,读者可能不一定都涉猎过,但基本上也不过是百度百科就能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对这些专有名词的查询,读者又能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范畴,对于一个积极的求知者来说,这提供的是更多的机遇,而不是麻烦。
当然书中的纯政治学研究方法,多少也有些不足之处,最常见的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误导,认为只研究政治领域的问题即足以分析和指导现实——实际上,现实中的政治权力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确实与经济和军事以及其他领域的影响紧密连接的,政治人物的权力来源也不是凭空获得的,每个决策者实际上常常同时具有多重身份和利益立场,这就使得宽泛的政治理论并不总是能适应实际细节的复杂之处。将植株与其根系和成长的土壤分开独立讨论,甚至反客为主,有些时候不免造成一种新的幻觉,毕竟,许多时候尽管政治家登台献舞,他们却并非博弈主体,而只是真正利益主体的仆从,甚至不过是错觉和幻想的奴仆。
所以纯粹的政治理论,就像纯粹的军事理论和纯粹的经济理论一样,许多时候并不能独力解决现实中的政治、军事、经济问题,因为就算理论家视而不见,现实中其他错综复杂的要素始终作为真实的影响力,在博弈当中发挥作用。
故而其中一些文章针对当代现在进行时的案例的分析,就不像对于古代已经盖棺定论的经典案例的分析那么准确、全面、扼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主要是由于文章作者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够宽阔,导致他能够理解和运用的信息不全面,漏掉了博弈局面中的一些关键性要素,从而限制了他对于现实案例的真实状态做出最准确的分析。实际上这偏离了政治学寻求现实博弈的精神。
——但是,专业学科的从业者和现实指导的追寻者之间立场和利益的偏差和不一致,又何尝不是现实博弈中的一部分呢?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六):政治经济学视角

     《政治的细节》这本书的中译名并不是直译自其原著《国际政治:持久的观念和当下的议题》,而编辑对于如此命名缘由的解释是希望能与《国家的常识》产生呼应,形成对照的两本书,虽然我腹诽这样做有点类似削足适履,不过书名的别扭并不能遮蔽这本经典之作在头脑中绽放的夺目光彩——让人对世界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及由此带来的愉悦只能自己体会。
       事实上这本书并不是某一位或两位作者的成果,而是罗伯特 阿特与罗伯特 杰维斯合作挑选了国际政治领域内的53篇经典论文,归入无政府状态、武力使用、政治经济学及全球化、世界政治中的当代议题四个部分,包含政治学核心理论并汇集了政治学最优秀学者的观点,这些观点互为印证,互为补充,或针锋相对,从来没有哪本政治学书籍能够给予读者如此广阔的视角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国际关系学中包含不同学派,如起源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讲究权利政治的现实主义学派,又或者从康德起源的理想主义学派,以及建构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为不同的观点分为不同流派,首要的问题便是政治与经济是什么样的关系?
       有认为经济不能脱离政治的,代表性的人物是《二十年危机》的作者爱德华卡尔,他认为经济科学是以某种既定的政治秩序为前提的,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情况下自行运转。
       有认为经济决定了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卡尔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里断言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结构的基础。
       这样的两种观点,即经济过程需要政治协助及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代表了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极端看法。
同样的问题,在第七章《政治经济学视角》中,罗伯特吉尔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经济体系不可能离开权力的运转,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生成,事实上每个经济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政治秩序之上的,离开了政治就不可能理解这个经济体系的性质。他的论点是现代世界经济是随着成为主导性大国经济体的出现而衍化来的,例如19世纪英国经济是世界的主导经济,19世界80年代后德国在欧洲大陆某些国家占经济主导,20世纪美国经济显然是国际主导经济。
       罗伯特吉尔平认为经济都是建立在政治秩序之上,那么显然他并不赞同认为经济是社会结构基础并决定政治秩序的观点。
       对于经济与政治谁占主导地位的问题罗伯特吉尔平已经给出了回答,那么如果再更深入的进行讨论,就必须回顾一下相关的前提知识。比如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重商主义。这三个观点以及受这些观点影响而制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并将继续下去。
       碍于篇幅不再对这三种关系的涵义做详细的诠释,那么对于自由主义和重商主义,罗伯特吉尔平又更倾向于哪一个呢?在书中作者很谨慎并且小心的提出他认同重商主义提出的国际关系在权利意义上是零和博弈的观点,并且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述,虽然在经济对政治结构的决定性上作者并不认同马克主义学说,不过在更多的地方可以看到重商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重叠的观点,哪怕对这种观点的推理来源并不相同,例如对于经济关系零和博弈的本质和对于相互依赖的国际经济本质上都是帝国体系或者等级体系以及由此引起的利益冲突。相比较而言,赞同重商主义的吉尔平对于马克思主义要比自由主义在观点上认同的更多。
       但是吉尔平先生绝对没有在文中写出他赞同重商主义这样的话,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专业使得他用更为委婉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尽管国家试图如同重商主义所提出的那样控制经济和技术力量,但经济和工业化的扩散与传播无法阻挡并将损害霸权国家的地位,最后的情形会符合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关系的演变影响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是相互的。
       这种互相的影响会朝向那个方向发展?
       作者似乎在这一点上持有悲观的看法,冷战时期随时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力量是否永远不会动用?作者描绘了罗马帝国衰落后的情形——别墅、高架渠沦为废墟,人们已经忘记大部分早期时代的学识、技术和政府体制。经济与政治相互调整,未必不会朝向相反的方向。但愿这一天不会到来。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七):嘻哈政治,看看没坏处

本书汇集了国际政治领域内众多杰出学者的经典作品,从古希腊时代修昔底德的《米洛斯人对话录》,到古典现实主义的大师汉斯·摩根索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再到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的《全球化与治理》、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奠基人罗伯特·基欧汉的《国际制度:相互依赖能否奏效?》,全书囊括了国际关系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深入探究了该学科核心理论与概念,厘清了国际关系中棘手的热点问题的由来,并建议了解决的方法。
    全书在结构上围绕着无政府状态、国际间的武力、政治经济学与全球化、当代国际热点议题四大部分展开,在每个部分中都有若干该话题范围内的研究成果,有些观点互为支持补充,有些观点则针锋相对;罗伯特·J·阿特与罗伯特·杰维斯两位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文章以专业的方式有机地进行组合编排,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多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更为广阔的审视国际政治的视角。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读后感(八):经典的教材之所以经典

这本书问世于1973年,历经十次再版,可见其热度。这本书是国外经典的国际关系教科书,内容系统有序,信息量很大,其中截取的案例是我所见过最贴切的。当然笔者未必读过很多同类书籍,恐有偏狭。
就近期昆明发生的恶性事件,能否定性为恐怖主义?作为一个媒体炒作的焦点,企图论说并解释的媒体不少,更甚者有媒体逼美国为此案件定性恐怖主义。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为何难以界定?有关这两个问题,在本书中作为标题出现,并加以探讨。界定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界定?书中有提供详细的论说,给读者解惑。
现在国内读者对国际关系普遍缺失常识。大多数人泛泛而论,充斥着误解和误导性的言论,形成很不合规范的舆论。包括媒体乃至一些专业人士也是如此。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我想跟我国相关教科书质量以及教育方法有关。这一方面笔者不做详尽的批判,只是希望在这一方面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开阔眼界,无疑阅读本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经济学、地缘学、外交学等诸多科目的交叉学科,学习起来并不简单。但本书并不难于阅读,也没有超出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教材编辑得通俗易懂,这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个绝妙的学习机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