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至高利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至高利益读后感10篇

2022-03-20 11:1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至高利益读后感10篇

  《至高利益》是一本由周梅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至高利益》读后感(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作者周梅森,是前一段时间电视上热播的《人民的名义》的小说作者,作者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跟他早期的工作经历有过,当过矿工、文学编辑,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下海经过商,从事过房产开发、实业经营、证券投资,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一级作家。故事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也正是作者有着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才能够将作品诠释的如何的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李东方,作为峡江的市委书记,在他面前的不是一面阳光大道,而是要面对前任领导留下的烂摊子,省委书记钟明仁,当年主抓的国际工业园,实际上是一个污染特别严重的工业园,恶性污染事件频发,下游的百姓的生活用水一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并没有得的根本上的解决,因为离江较近,这样既解决了用水问题,也解决了排污的问题,所以很多污染非常严重的大企业都蜂拥而至的来到了这里。想把他们迁到别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利益下降,他们是不干的。但企业利益并不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面子问题,因为这个国际工业园是上任领导的政绩,而且上任领导高升,如果说把这个国际工业园关闭,那么就是严重的打脸,为了保住钟省长以及相关领导的政绩工程,这个工业园一直成为很头痛但是又没有解决良药的问题所困扰。还有就是副省长赵启功在任时抓的新区套住了三百亿资金,搞得地方财政几近破产,基层乡镇干部发不出工资,还有连老干部看病的钱都拿不出,并堵在办公室里面,打电话给院方,院方也没有办法一直让这种赊欠行为继续下去,后来不得不用超生罚款去补这个医药费。包括对教室员工的福利。二十万人下岗失业,群访事件不断,还有高层干部腐败堕落。

在这样的危局下,李东方面对微距,忍辱负重,还有文中的另外一个正面人物,贺家国,有着很强的经济头脑,同时也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敢作为的年前干部,李东方和贺家国不断的在处理前任留下的丰功伟绩擦屁股。

他们的工作,因为会触碰到其他人的利益,当然会受到各种阻挠和险境,尤其是后期的反腐工作,开展的很坚决,排除万难,抓了很多的腐败贪官,当然最让人动容的是,李东方的妹妹因为收受贿赂,让李东方知道,也让其主动上交并承认错误,并被抓走。一个领导在抓贪污腐败的这件事情,能够做到对自己的亲人也不姑息,真的是很难得。也正是有这样勇气和魄力,才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的,我们看到了一些不好的方面,官员的自身堕落,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好的官员,他们有着自己的良知,以国家、百姓为己任。一个国家的治理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至高利益》读后感(二):人民的利益

“大老板”,身为省委书记的钟明仁,不断地被手下人叫着“大老板”,心里是那个美呀。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现在大学里的研究生导师,同样也被他的学生喊着老板。
      某一天,在省委扩大会议上,面对着许多的同行,钟明仁书记将近期的工作进行了深度总结,感悟到:我们的老板是人民,我们都是人民的公仆,不论地位多高,都是替百姓打工的。即便有了这样的言语,“大老板”的称谓还是继续被人叫喊着。
      由此可见,老板的地位是高高地,想让领导想来个微服私访,体验百姓的生活,几无可能。来自底层的消息,如果被人为地隔断,想要了解大众的心声,自然显得更为困难。也正由于下行信息的不畅,上行信息的选择性提交,导致峡江市的生活用水污染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环保监控几近瘫痪。作者的写作完成时间是在十年之前,如果换成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高层领导应该有了了解民意的窗口。
      书中的几位人物刻画显得生动,省长赵达功时刻谋求着政治外交,即便有女商人赵娟娟和官员夫人宋雪丽的暧昧关系,还时刻庇护着峡江市可能因腐败而被押的各级官员。即便峡江市卷起的廉政风暴,最终的结果赵省长不过被送去干部学校继续学习。
      在峡江的廉政行动之中,各级领导所受到的惩罚最终不过是将官阶降格档次,换个地方去当官,如钱凡兴市长为掩藏峡江市环境污染问题而蒙蔽钟明仁书记,最终不过调离原职转任交通厅厅长,惩罚的力度显得那么的小。市委书记李东方,拼命独自抗争腐败势力,最终也未受到多大的赞扬。处罚最严重应该算是市公安局长陈仲达,算是赔了夫人又赔命,被判了死刑,算是整个腐败案件的替罪羊。
      最看不透的应该是贺家国,不仅仅认识省长和省委书记,和他们还有着某种的亲戚关系。刚刚从国外回来,开了个成功的公司,却时刻想着从政,这不当上了市长助理。作为助理,在外面办事时,被手下人叫着贺市长。
     所做的事情,却相当地惊天动地的,在太平镇弄起了民主选举试点,完全的民主,没有任何的集中,最终选出了个算命先生来当村主任。而这位民主选出来的主任,在第一次的村委会会议就想着要独裁,会议最终不欢而散。村干部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升级,贺家国市长的民主改革算是失败了。
      在腐败斗争中,贺家国忙前忙后,和李东方书记一起与腐败分子做斗争。最终的胜利结果却是调任他去省工商联任职,这位年轻的市长助理不干了,想着辞职重回公司。
      和《人民的名义》相比,此书显得有些弱。和现在的反腐政策相比,政府接待腐败酒的出镜有些多,毕竟写作时间是在十年以前。当然图书《人民的名义》也并不精彩,只是同名电视剧的演员出演精彩带活了图书。
     不过,还是值得一读,看看廉政风暴带来的震撼。

  《至高利益》读后感(三):人民的利益才是至高利益

周梅森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在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矛盾和社会问题,歌颂了奋力前行的改革者和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力,显示了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品格和开拓人间正道的献身精神,表现了他与人民同甘共难的忧患意识和为人民的至高利益而写作的使命感。因而,他的作品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至高利益》是一部揭示政绩工程内幕的当代政治小说。周梅森从政治体制的反思入手,展示了当代政治最尖锐、最核心的矛盾及政治家的抉择。小说主人公李东方由市长继任市委书记之后,面对着两位前任大搞政绩工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忍辱负重,在年轻市长助理贺家国无私无畏的支持下,为前两任领导的“政绩”擦屁股,一次次陷入政治窘境和险境之中。

作者以犀利的目光透视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他看到了许多以漂亮辞藻装饰的丑恶,并把它们展示在阳光下。首先,作品提出了一个人们司空见惯而又讳莫如深的问题:什么是领导干部的政绩?作品展示了这样的政绩图画:大老板即省委书记钟明仁当年牵头搞的国际工业园,原来是一个引用国外已经淘汰了的对环境严重污染的垃圾园。这个垃圾园每天向峡江排放大量的有害毒物,下游人民深受其害,连喝水也成了困难。副省长赵启功搞了一个峡江新区,一下套进三百多个亿,使得当地财政几近破产。上行下效,副县长花建设在一个镇里盖了一栋豪华办公楼,使得这个镇干部和教师发不出工资,退休干部付不起住院费,镇领导为维持镇工作的日常运转,只好靠违反计划生育法规,收取超生罚款渡过难关——只要你交罚款就让你生孩子。新上任的钱市长又是一个企图靠形象工程以显示其政绩的人,他不顾二十多万下岗工人的生存危机,却硬要上耗资几十亿的时代大道。在这里,领导干部之所以不顾老百姓死活去创造一个又一个透支民力、劳民伤财的“政绩”,其实质是为自己捞取加官进爵的资本。

  《至高利益》读后感(四):以德、以法、以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以德、以法、以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从历史小说到政治小说,周梅森的作品内容变了、风格变了,然而,恢弘的视角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却一直蕴含其中,发酵酝酿,成为每本书的精髓和灵魂。
周梅森的书中不乏正面英雄楷模类的人物,比如《至高利益》里的李东方、《绝对权力》里的齐全盛和刘重天、《国家公诉》里的叶子菁、陈汉杰。他们是国家的良心。不管政海如何沉浮,时局怎么变换,仍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理想化的人物设定,并不是想刻意打造一个隔绝外界的小说乌托邦,而是作者对现实寄托的希望,也是作者赠予读者的希冀。德,之于官员个人、之于国家都必不可少。周梅森说,他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和人格。如果一个人不为官,他道德品质再坏,产生的危害也有限;做了官,如果他的道德品质很差,那造成的危害就相当大了。为官者,当以德为先。
然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人的道德自觉,毕竟,人身上本原地带有先天的欲望,人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产物,面对着排山倒海的诱惑。因此,我们需要制度的框定和督促。周梅森强调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他说中国的"青天梦"太长了,总盼着出现包青天,但解决问题最后还得靠制度建设。 在周梅森的作品当中,许多居高位的官员都是有问题的,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和祁同伟、《我主沉浮》里的钱惠人。这种角色设定更加接近现实,贴近生活,还原生活。
他的小说总是建构在一个“大中国”的背景之下,伴随时代滚滚的浪潮。围绕当前社会的改革热点和老百姓的命运,大气磅礴,充满凛然正气。改革攻坚的困难、市场经济的变幻、政治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在他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揭示问题只是他作品的一方面。鞭挞现实从来都是作家的本职,而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是他们的天赋。周的作品一直是在肯定进步的前提下去提出问题。给人民希望,为官员树标杆。
我们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从来就不仅是一句朗朗押韵的口号,而应落实到各个方面。在政治领域,尤是如此。以德省其身,以法正其行,以人民的名义,履服务人民之职责。关注民生、反思现实、周梅森的作品字里行间折射出的都是浓厚的家国情怀!

  《至高利益》读后感(五):人民的利益便是最高的利益

从政者,乃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为官者,应公正廉洁,以人民的利益为至高利益。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就话虽土气,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不管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这句话都不会过时。
自从习主席上台后,更是大力倡导廉洁为官,加大反腐力度,“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一起打”。掀起了一股反腐热潮,同时,这股热潮不仅在政界有体现,其他各方面多多少少也有所表现。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电视的新闻上这方面的内容多了,甚至连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上也有所提现,当然最最明显的就是前一段时间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迅速风靡全国,影射了现实的官场,也捧红了达康书记。这部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殊不知,《人民的名义》的作者便是本书的作者周梅森。
他,195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不仅当过矿工、文学编辑,还挂职出任过政府官员,而且下海经过商,从事过房产开发、实业经营、证券投资等职业,现在为中国文联委员,一级作家。人生的阅历非常丰富。也许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将老百姓的生活写的这样逼真吧。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并获中国电视飞天奖、电视金鹰奖,其代表作中篇小说《军歌》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其实一个作家的获奖再多哦,也不如他的作品更加刻骨铭心。一部《人们的名义》火了达康书记,火了反腐题材,但对于作者,人们就知之甚微了。其实周梅森的创作一直是以百姓生活为题材的,围绕着社会的现状来描述。在他的笔下,从不吝惜批判的笔墨,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揭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但在他的作品中,有总有正面的人物登场,不管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还是《至高利益》中的李东方,都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员,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给官场注入一股生机,让人们看到希望。
他的反腐题材的小说几乎都是这样的,反映着我们国家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态。作者坦言,“看过《人民的名义》的读者们,不妨再看看《至高利益》、《绝对权力》、《我主沉浮》等六部政治小说。相信你们会有所得,相信你们也会和我取得同样的共识。如果你们喜欢《人民的名义》,我相信你们会喜欢这六部小说。”我很同意这个说法,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精彩,但读起来都是一样的舍不得放下。

  《至高利益》读后感(六):利益至上

前阵子荧屏上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出精彩纷呈的反腐大戏。从街头巷尾到地铁公交,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有人捧着电子设备津津有味地来欣赏。之所以吸引到如此多观众的目光,就在于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动态,把平时百姓耳濡目染的题材经过艺术加工完美地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赢得共鸣、引发思考,才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作者周梅森老师作为一名知名作家,一向以反腐系列作品而闻名,著有《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等大量优秀作品。这次有幸重温《至高利益》,尽管这部作品属于周老师的早期著作,但是故事情节紧凑,人物性格分明,同样的振聋发聩,同样的引人入胜。

在众多人物中,计夫顺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作为镇党委书记,面对前任留下的巨大财政亏空,他一直在为资金问题绞尽脑汁想办法,不惜违反国家政策,情愿欺骗领导。尽管他做事依照土政策,缺乏民主法治的概念,但是在面对利益取舍时,他始终把教师、退休干部、同事放在前面,自己放在后面。在他的身上,彰显了一批农村干部的形象特点。尽管存在诸多毛病,但拥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及群众之所及,想百姓之所想,所以这样的干部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阅读周老师的《中国制造》、《天下财富》等作品时,那时候的我正值青春,收获的更多是热血和感动,是对正义的崇敬和对丑恶的厌恶。十年之后,重温作品,依然收获感动的同时却更多的是思考。环境污染、跑官要官、公款吃喝、以权谋私等等诸多早已经暴露出来的毒瘤为什么时至今日依然还在医治,没有得到彻底地根除。八千多万共产党员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加强盛,为百姓带来想要的幸福呢?希望十年以后再次重温作品时,能够找到想要的答案。

  《至高利益》读后感(七):反腐经典

书看得晚了,随《人民的名义》的走红,周梅森也走进了我们的视眼。一部反腐斗争的政治剧不仅塑造了一群精彩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它把反腐败斗争搬上了舞台。在前几年,经常在新闻中看见某某官员的贪污受贿。一次又次震惊人们对各官员的看法。这一次的反腐小说《至高利益》同样精彩,且看简单介绍。

作者周梅森,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经历丰富,使他对政治十分了解。这本书共分17章。其中贯穿多种政治知识,将最高权力和普通百姓联系在了一起。主人公李东升接任市委书记后发现许多残局需要他收拾。在跌跌撞撞中,他一个一个的解决,直至最后扫除所有不公。

作品中的许多事件都是真实社会的反映。现在各处搞为民工程,却没有确实详细的了解实情,以致变成一个个烂摊子。好好的利民工程在最高权力中的利益指引下变成了政府的一个大难题。谁来解决?正需要这样一个关注民生,迎难而上的老好人。主人公李东升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官清廉,时刻为人民着想。展现出一个真正的政府人员应有的风采。

这本书出的晚,再看豆瓣,也有这部剧。知道的人也很少,因为那个年代人们反腐意识还不强烈。近年来,官员的落马使这一主题变的强烈。影视剧也深受人们青睐。看反腐就读周梅森,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态都有,真正的反腐小说第一人。这本书的再出版又一次迎合了人们的视眼,相信你会喜欢的。

  《至高利益》读后感(八):除了人民,哪里还有更高的利益!

除了人民,哪里还有更高的利益!
——《至高利益》之一说
周梅森的小说,笼统说来都是反腐主题、政治挂帅,实际上各个故事也有各自不同的叙事核心,比如着力写金融腐败的《梦想与疯狂》,瞩意于政治权力交棒话题的《中国制造》,或刻画官场角力,正邪交锋的《国家公诉》。与这些主题鲜明,有的甚至透过书名便也能一目了然,猜个七八的小说不同,至高利益相对而言,用力较为平均,或者换一种说法: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的创作野心不再是某一种(一类)权力,而更多倾向于权力强磁场下形色各异的人:官场的人、党•性的人,以及人性的人。因为这个缘故,《至高利益》可圈可点之处似乎较之其他作品又多上了一些些。
先说说“官•场的人”。官•场这个说法好像有一点小小的犯忌讳,小小的不招人待见。其实想开了,摊开了,展开了说,也没有更多把戏,在一个政治的场域中,自有一套主政、从政特有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就好像磁场中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力线,然而正如磁力线对铁屑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政治场域的“游戏规则”局中人的影响力,同样丝毫不含糊。故事就从老领导,老书记留下的“国际工业园”这个烂摊子开始了。博士出身、年轻有为的贺家国是标标准准的学者型官员。周梅森的小说里曾经多次写到这类知识分子从政者,比如《中国制造》里的田立业和高长河。这些人的共性是:一方面政治良知未泯,动辄正义感爆棚;另一方面对中国的现实社会、尤其是现实政治吃得并不“深”,还爱时不时地摆一摆“清流”的姿势。治平之时,似乎不是很有所谓,然而一旦遭遇复杂的、各方利益纠葛的、层层累积、甚至是淤积多年的矛盾时,就难免踢到铁板。贺家国在河塘镇“海选”事件上遇挫就是一例。他把“民主”当作了万灵丹,指望毕全功于一役,最后几个官场宵小便将他搞得灰头土脸,河塘镇的行政工作濒临失控。而贺家国自己也一度因为给老领导“善后”而在群众与上级之间两头不落好。最终,经过痛定思痛的反思,将贺家国导回正轨的是“人”,“人民”的“人”。只有站回到人民的立场,把工作的焦点摆正到对人的价值的彰显、人的尊严的呵护,“贺国家”们的政治抱负才算找到了真真正正、扎扎实实的发力点和突破点。
再说说“党•性的人”与“人性的人”。《至高利益》中有一个小人物,我很留心。她就是沈小兰。沈小兰是谁?她是与工人同舟共济苦熬九百天的红峰服装公司总经理,她也是带着职工到省委门口群访的领头人,当然,她还是一个共产党员,红峰服装公司的党总支书记。在不公平的判决下达之前,她制止过公司职工的多次群访,最后却被“逼到了第一线”。在这个人物身上,政治性规则(党•性)与人性规则交织、纠缠,沈小兰当然是相信党和政府的,所以她才会一次次劝阻职工的过激行为。可是人性的复杂就在于人不仅仅是规训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压倒性的不公裁决让她的价值观的天平失衡了。当然,正如“梅森叔”所有作品中的大结局一样,“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侵害基层百姓利益的腐败者、攫利者、弄权者最终都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法律最终为人民伸张正义。沈小兰也如我们所期待,得到了组织的理解。不过,我觉得与其关注这个结果,不如关注沈小兰这个人物在边缘情境中挣扎时所表现出的党•性(纪律)与人性(公义)的矛盾。人是难的。规则从来简单。因为难,才有趣,人生也是难的,因为难,才值得一过。
用作家自己的观点来说:反映人民的拼搏,才是反映这个时代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周梅森是一个为“人民”写作的人。同理地,对于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而言,朗朗乾坤,除了人民的利益,别无至高利益可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至高利益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