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家公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家公诉的读后感10篇

2022-03-10 18:04: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家公诉的读后感10篇

  《国家公诉》是一本由周梅森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7-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公诉》读后感(一):法律高于一切

  历史并非清白之手编织的网,使人堕落和道德沦丧的一切原因中,权力是最永恒的,最活跃的。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

  《国家公诉》真实地展现了政界人物在权利诱惑下的扭曲。书中有一段话,清晰地体现出了政界人物的想法:“引起民愤并不可怕,只要上面有人保,还可以换个地方做官,而引起官愤,尤其是顶头上司们的官愤,你的日子就难过了。”然而,他们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明白法律高于一切。

  这本书所展现的不仅是一场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阐示出法律的沉重;而且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揭示出官场与权力的斗争。

  作者周梅森将这场反腐较量上升到现代国家应以法律为惟一准绳的理念高度,深切昭示了《国家公诉》对那些呼唤包打天下的清官作品的敏锐超越;超凡地表达了本书的深邃:对为官者来说,政治舞台与法律建设孰前孰后、孰舍孰弃、孰重孰轻。

  在与腐败博弈的过程中,女检察官叶子菁凭着自己极高的职业操守,不畏强权和威胁,在遵德和错慧的牵引下,几次化险为夷,却不想熙幕越揭越深。

  腐败的线索扑朔迷离,时隐时现,市长和市委书记都成了被人操纵的小人物,那个最终的幕后高层到底是谁?落马的官员在高院的死刑执行令的催促下,依然咬紧牙关,是谁有这样大的能量可使追随者宁死不坦白?一个市里的女检察官能扳倒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吗?

  《国家公诉》以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社会为背景,以某市发生的一场火灾为切入点,在一场权与法,理与法,情与法的惊心动魄的较量中,精心塑造了以女检察长叶子菁、人大主任陈汉杰、市委书记唐朝阳、公安局长伍成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形象。

  在书中,主人翁叶子菁是一个理想人物,她不畏强权,不惧官威,一心坚持依法治国,打击各种腐败贪污的行为。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是极为少见的。也有不少读者会觉得这样的人物设定过于理想化,不符合书中写实的要求。不过事实上,这样的人物在周梅森的作品中,其实并不少见。

  他曾经说过设定这样的人物的理由,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我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我认为一个不再相信美好,不再相信崇高的民族是很危险的,又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重建道德价值体系,所以在我的当代作品中,包括这本《国家公诉》,总是给人们一些希望。当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希望。”

  在书中,周梅森敏感地抓住了社会转型期从人治走向法治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冲突,提示了滥用或怠用权力对法制的侵害造成了怎样的局面,渎职造成的后果是如何的触目惊心,依法治国的每一步又是多么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国家公诉》一书的政治主题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虽然以检察机关办案为主线展开故事,但剧情一直围绕社会的改革热点和老百姓的命运,大气磅礴,充满凛然正气,秉承了周梅森作品的一贯风格。

  周梅森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他说:“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有一部分作家去关注这个时代,关注它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它存在的问题……”

  《国家公诉》读后感(二):历史在矛盾中前进

  前段时间《人民名义》太火了,办公室里讨论,朋友圈讨论,餐厅里讨论,连坐个公交车都是一堆人拿着手机在看,包括60后的大妈和90后的小姑娘,圈粉无数。可能因为这个国家仍旧是一个权力至上的国家,用体制内外来区分人群的固有方式已经说明了人们对官家的复杂深厚的纠葛情感,而官场小说的流行也就可以理解了。《人民的名义》就是中国的《纸牌屋》,而且老少咸宜(倒不是内容上的阖家欢乐),从高官显贵到贩夫走卒,无不热衷。可是我仍旧没有看过那部剧,小说也没去读。

  周梅森的名字当然早就知道,不过向来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偶然间拿起一本《国家公诉》,花两天时间翻完,总体感觉上说,情节紧凑,高潮迭起,阅读快感还是有的,可总觉得人物塑造脸谱化扁平化,尤其是主角,毫无动人处。官场用语和口号用得很溜,但他们的生活也都是如此么?对此我是不大相信的。

  故事的起因并不复杂,缘于一场烧死一百五十六人的震惊全国的大火。关于火灾究竟是电焊工大意失火还是有人故意纵火的定性的问题上,当地地方官僚形成了两大阵营。最终自然是正义得胜,那些因腐败和渎职造成这场灾难的官员们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可是真的都受到应有的惩罚了么?这个是关键问题所在。从小说本身的叙事能力而言,《国家公诉》顶多只是一个特别粗糙的电视剧剧情梗概,谈不上任何有深度的艺术价值,但写官场反腐小说当然志不在此,周梅森大概更愿意用小说的形式探讨一些中国政治形势的问题。

  政治体制弊端,或者说D的领导与法治之间仍旧存在着固有冲突。罩着主角光环的叶子菁从法律本身出发,认为错杀无辜会有害于党的领导,会有损于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的合法性。唐朝阳说坚持党的领导,绝不意味着包办具体案件。王长恭则认为依法治国并不是不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应当体现在按领导意图办案。在这里, 叶与唐的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办案;而王长恭的坚持党的领导潜台词则是:依法办案的前提是执行领导意图。党的领导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党的领导人来体现的。而这一个个具体的人一旦把党的意志和个人的意志杂糅在一起, 麻烦便产生了。而更可怕的往往是打着坚持党的领导的招牌行个人意图之实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 如何界定党的领导的范围? 如何区分党的政治领导与对具体案件处理的指导?如何区分党的组织领导与领导人个人言行?

  一方面, 如上所述,在制度设计上的确为司法公正提供了可能性。那就是, 只要执法者具有一种为依法治国勇于献身的精神,他在某些案件中可以做到司法公正。(但这是可能,而且可能性的概率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太多,依规于执法者个人境界的司法公正显得非常脆弱,这也是造成小说主角性格薄弱的缘由,周梅森写得越用力叶子菁的高大全就显得越可笑和不真实。)另一方面,以权压法的现象也的确存在。权力对司法可以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用权迫使法律服从权力,妨碍司法公正;二是用权力保证法律公正。在 这部作品中,叶子菁的胜利还来自陈汉杰与唐朝阳权力的支持。正是陈、唐不买王长恭的账,形成权力抗衡,才使叶子菁们得以在权力的保护下办下大案。用唐朝阳的话说, 他是为叶子菁顶雷。这样,作品所体现的以法律作现代国家唯一理念的主题就显得不够明朗了。这其实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大隐忧。

  小说背景是上个世界九十年代,说起来似乎挺遥远,但现在更好了点么?司法独立走到哪里了呢?(法律本身可以是强势的权力么?)是否存在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况呢?现在长官意志的牌面上,除了抬出”人民的名义“之外,是否也进一步明文确立了更加方便好用的可管一切的大棒呢?事情正在起变化,但你不知道会更好些还是走向不可说的黑暗深渊去。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 总书记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扣接着一扣拧;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十九大报告的13部分里有3部分涉及“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部分、也是报告里篇幅最大的一部分,依然是“全面从严治党”!这充分证明,“反腐”是我们党执政的绝对关键词。我更愿意认为,管党治党,贵在有恒!警钟长鸣,发条常紧。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总书记的一系列要求,以“准狠韧”的劲头,极大地震慑了腐败分子,让群众看到了腐败分子 “莫贪腐,伸手必被捉”的可能性,也为当前防腐拒变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十九大后,一支风清气正的执政D必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赢在一起,哦也!

  《国家公诉》读后感(三):惊心动魄的反腐小说

  前段时间,湖南卫视和中央一套播放了52集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该剧在社会上引起阵阵关注和热议,俨然成了一部现像级的电视剧。该剧是编剧周梅森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因为该剧太好看了,所以看了意犹未尽,还想再看看其他作品,不管电视剧或小说都好!最近如愿。因为快意地看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梅森反腐小说《国家公诉》。

  据书中介绍,周梅森是江苏徐州人,现在六十多岁,当过矿工,编辑,当过官,经过商,现在则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他曾在2006年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7名。虽不见介绍他上过什么高等学府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也许是因为低调),但现在是“一级作家”。这本《国家公诉》做成堂皇大气的16开本,封面设计成高楼一角,好多窗户分布其上,像是暗示这里是某政府机关办公楼,进进出出的都是手握权力的官员。可是楼房边上又有格状栅栏,不懂是否意味着要“把权力关进笼子”。

  白色的书名衬着国旗红的底色,显得分外庄重醒目。这本三十三万多字的小说分十七章六十一节。说的是2001年某娱乐城失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上级命令调查原因弄清真相,于是当地检察院和公安局联手介入。女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该案件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贪污腐败案。她顺藤摸瓜一追到底,引发当地官场阵阵“地震”。当然其过程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连公安局长都是反面角色。但是女检察官坚守职业操守,不畏强权威胁,和邪恶势力斗智斗勇将黑幕层层揭开。最后,将一名自称“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常务副省长揭发出来。在法庭宣判前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进行最后总结发言,伸张正义。

  就反腐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一样,反腐小说《国家公诉》手法巧妙,跌宕起伏。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就说开篇第一章第1节,写女检察长到人大主任家汇报工作,主任在宣纸上练书法写《满江红》,一派风雅闲情。几句话下来显露了表面风平浪静下掩藏的惊心动魄。但这个话题刚一打开略作铺展却一笔宕开,作者给读者留下几重悬念,一下子把话题引到娱乐城失火上去了。大火燃烧得“仿佛一轮太阳凭空跌落下来”, 读者的注意力随消防车呼啸而去。再说结尾第十七章第61节,这节标题就是“国家公诉”,取书名作结尾标题的手法似乎也不多见,大约暗示本节涵义就是全书主题总结,相当于电视剧中“大结局”。内容则是检察长一篇发言,几乎长达四页纸。

  看小说一般总不会欢喜看长篇发言吧?可这篇发言像是个例外,因为写得好。有庄严感、沉重感、尖锐感。小说到此嘎然停止,“利落”地不提罪犯获刑情况。看小说《国家公诉》时感觉和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时相似,都是在看我们国家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态,对普通民众来说看看这些也是开眼界。

  《国家公诉》读后感(四):善恶之间谁予评说

  善恶,作为道德标准,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一旦进入了法律层面,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所谓的犯错误与犯罪就是两回事。

  周梅森的反腐小说,情节一般都是前紧后松,每一个故事,暂且说是故事,都有根弦牵动着你的心,引领着您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在《国家公诉》这部小说中,作者以一场火灾为中心事件,展开了关于失火还是放火的认定之争,在认定之争背后可能有人性,也有权力,更有腐败。

  火灾,在任何地方,只要出现了伤亡事件,都是大事,难事。大事是因为那雄雄火光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消失,难事是因为火作为一种自然力量,它可以毁灭事物原本的面目。

  渎职,是对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一种惩罚,正如一些人所言的手中有权,不用作废,但用权有道,不恰当的用权以及将公权用于谋私利,只会掩盖一时,却最终会将盖子揭开。揭开时,我们不禁想到这些人民父母官是如何走上领导岗位的,又是如何蜕变的,真的是本性使然,还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常见的官场不都是听上级领导的“招呼”,你的乌纱帽握在谁的手中,你就要为谁负责,人民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实际存在。

  小说的精华不在于写贪官如何贪、如何狡猾,如何对抗组织审查,而是公诉人如何剥丝见茧,如何正义凛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在小说最后一章,公诉人由官场中每个人都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推导出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螺丝钉,在其位不谋其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其位乱谋其政,将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当作满足个人私欲的宝库,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是民心,失去的政权。

  简单审看了周梅森的个人简历,其中说到他当过矿工,对,正是因为有一段基层生活工作经验,他对于由矿产资源支持起来的城市文化与经济才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对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有一天会山空水尽,所以在揭摆原市委书记、现省委常委错误与犯罪的同时,也对这位拓荒者的改革之举给以了肯定,建机场,招商引资、扶持养殖企业,都没有错,尽管在城市规划和产业分布上不尽如人意,但是改革总比守旧好,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终当会在发展中得到完善的解决。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虚构中有真实,书中提到了后任领导班子如何对待前任的工作,任何政治都不能让一个人终身担任某个职位,长期任职的后果不仅会让任职者不再有新鲜感,因循守旧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会滋生腐败,让手中的权力成为满足私欲的工具。但是,这种任期究竟是多长,有没有定数呢?估计是没有,一般都是因工作需要,就调整任职者的岗位,在调整之前,任职者完全是不知情,因此他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佳选择就是做个太平官。而太平官又是不出政绩的,不会被“人民”所喜欢的,因此后任领导上台后,要么将前任工作否定,重起炉灶,要么就将错就错,把责任都推给前任,如同本书中市长与市委书记这种关系,在不涉及政治利益时二人是兄弟加同志,但一旦涉及,就会分道扬镖,各行其是。

  反腐,永远是进行时。希望本书能成为我们为人、为官、为事的预防针和警世钟!

  《国家公诉》读后感(五):以德、以法、以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以德、以法、以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作品中的家国情怀

  从历史小说到政治小说,周梅森的作品内容变了、风格变了,然而,恢弘的视角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却一直蕴含其中,发酵酝酿,成为每本书的精髓和灵魂。

  周梅森的书中不乏正面英雄楷模类的人物,比如《至高利益》里的李东方、《绝对权力》里的齐全盛和刘重天、《国家公诉》里的叶子菁、陈汉杰。他们是国家的良心。不管政海如何沉浮,时局怎么变换,仍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理想化的人物设定,并不是想刻意打造一个隔绝外界的小说乌托邦,而是作者对现实寄托的希望,也是作者赠予读者的希冀。德,之于官员个人、之于国家都必不可少。周梅森说,他十分看重为官者的道德和人格。如果一个人不为官,他道德品质再坏,产生的危害也有限;做了官,如果他的道德品质很差,那造成的危害就相当大了。为官者,当以德为先。

  然而,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个人的道德自觉,毕竟,人身上本原地带有先天的欲望,人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产物,面对着排山倒海的诱惑。因此,我们需要制度的框定和督促。周梅森强调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他说中国的"青天梦"太长了,总盼着出现包青天,但解决问题最后还得靠制度建设。 在周梅森的作品当中,许多居高位的官员都是有问题的,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和祁同伟、《我主沉浮》里的钱惠人。这种角色设定更加接近现实,贴近生活,还原生活。

  他的小说总是建构在一个“大中国”的背景之下,伴随时代滚滚的浪潮。围绕当前社会的改革热点和老百姓的命运,大气磅礴,充满凛然正气。改革攻坚的困难、市场经济的变幻、政治权力与利益的博弈在他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揭示问题只是他作品的一方面。鞭挞现实从来都是作家的本职,而浪漫主义的想象也是他们的天赋。周的作品一直是在肯定进步的前提下去提出问题。给人民希望,为官员树标杆。

  我们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从来就不仅是一句朗朗押韵的口号,而应落实到各个方面。在政治领域,尤是如此。以德省其身,以法正其行,以人民的名义,履服务人民之职责。关注民生、反思现实、周梅森的作品字里行间折射出的都是浓厚的家国情怀!

  《国家公诉》读后感(六):法制推进中的人间正气

  《人民的名义》热度还未消退,我又拜读了作者周梅森老师的《国家公诉》。与《人民的名义》稍有不同,《国家公诉》关注的不仅仅是执政党如何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问题,也不仅仅是揭露权力失去监督导致腐败问题,而是它触及了我们国家生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权与法的矛盾和斗争。

  故事的起因并不复杂,它源于一场烧死一百五十六人的震惊全国的大火究竟是电焊工大意失火还是坏人放火的定性上。但在围绕火灾定性问题的故事演绎过程却惊心动魄。作品最后当然按照作者的理想,让公正的法律为火灾定性,让那些因腐败和渎职造成这场灾难的人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与作者其他作品一样,故事在经历一番曲折后让正义获得胜利。故事的言说方式似乎没有多少创新之处,但其动人力量却来自它深刻的思想观念。

  长山市大富豪娱乐城一把大火烧死一百五十六个生灵,烧掉了四十多个官员头上的光环,也烧掉了这座城市政治生活的外在包装。随着检察长叶子菁依法办案的深入,这座城市生活原本的复杂性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围绕火灾定性的两种对立意见便集中反映了这种复杂性。以副省长王长恭为首四十几个与火灾有干系的官员多么希望这是一场坏人纵火案。因为这样一来,有关腐败渎职官员不但得不到查处,而且不少人还要进一步升迁。然而面对失火的事实,正直的检察长叶子菁不渎职,在人大主任和市委书记支持下说出了事实真相,然而却因此触犯了王长恭。当叶子菁把有关腐败渎职官员送上法庭时,竟有人买凶行刺叶子菁。

  《国家公诉》读后感(七):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高

  前段日子《人民的名义》火爆一时,每逢晚上七八点的时候,街边的人寥寥无几,万人空巷,当时我还纳闷,平常这个点学校附近的人还挺多的,这几日怎么少了这么多人,后来听同学都在说什么祁同伟,说什么李达康,我怀着好奇心的一打听,原来他们说的是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虽然上述描写的稍有夸大,不过《人民的名义》掀起的电视剧浪潮,连我这个多年不看电视剧的人都被席卷进去了,可见它的魅力之大。

  从电视剧开播之后,我才认识周梅森的,单看外貌就觉得他一身正气,近几年来贪官污泥被拉下马的不在少数,前阵子看个新闻,就连小小的村官都能贪十几万,更别提那些达官贵人了。“金饭碗”向来在人们眼中都是公务员的代名词,一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度,吃着皇粮,完全不用愁生活问题。可事实并非如此,公务员门槛高,热门的职位几万人中才能选出一个人,公务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尤其是清官,为了人民任劳任怨在在所不辞。贪官污泥也不在少数,为了一己利益,不择手段也要让自己富裕起来。周梅森想必是非常厌恶贪官的,他将那些灰暗的事迹化成文字,记录在笔下,政治性的小说少有人涉足,稍微写的主观了一点就容易被封杀,周梅森是个例外,1994年的时候,周梅森回家乡,看见家乡正在热火朝天的集资修建道路,当时村落里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不明白修路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一致抵制,怨声载道,更有甚者义愤填膺的要去政府找领导告状。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那位领导,并与他促膝长谈,方知官员和百姓都是有苦说不出,受领导的邀请做了一段时间政府的挂职秘书,任职的期间触动了周梅森开始写政治小说。

  周梅森的小说其实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寄托,他希望每个检察官都能如叶子菁一样大义凛然,为了真相,不畏惧一切风险。相比《人民的名义》,这本小说的文学性更强一些,文字里的庄重感,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严肃的气息,读者无形中都能被叶子菁强大的气场震慑住,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周梅森一样,“身处江湖之远,心系庙堂之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