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10篇

2017-11-25 22:26: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10篇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是一本由崔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一):所有形容词都不足以形容的偏执青春

   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也是最残酷的时刻,想到青春,我便想到夏天。清晨的清浅阳光,干净明亮的蓝天,大片流动的云朵,午后暴烈的阳光,炽热滚烫的空气,突然而至的暴雨雷电,傍晚的晚霞层叠,夜晚穿拖鞋吃西瓜的随意与窗外的风,这一切都有如青春日子里的万般滋味,明亮而透彻。
    自从初中开始感知到内心的自我时,叛逆之心就开始凶猛生长,想尽办法做一些特立独行的事,来高调表明我和别人不一样,以获得一种青春就该如此随性放纵才不浪费的心理安慰。现在想想很多事也挺傻逼的,不过青春不就得有傻逼的时候嘛。活到后来逐渐明白,人生怎么过都是浪费,对于那些美好的事,更要尽力去挥霍,才能醉后再次发酵,留作老后慢饮。
    青春里有无数个关键词,就像这本书里众多文章描述出的情绪,都是青春的滋味。暗恋时的心动揣摩,生活里的喜怒无常,对于未来的迷雾,当自我与外界发生碰撞时的困惑,内心想要的状态,一个人孤独煎熬的时刻,爱情里的迷惘无畏,都像流星划过夜空,明耀了整个夜晚。
    之前觉得自己永远不会向这个世界妥协,要永远跟随自己的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有对现实妥协的人都懦弱。后来等到毕业步入社会,一脚一个坑地在社会上开始逐步前进,在工作中痛苦营生只为一点微薄工资能够养活自己时,才发现所有的妥协都不是无缘故的。眼前生活的压力比未及手的理想来得更切实,我们将坚持暂放一边,奔波于俗世中的皮囊之累,抛开精神生活,被物质欲望折磨得兜兜转转,烦躁不安,变成了年少时最看不起的那种人,平庸麻木,也许便这样无谓地过了一生。
    青春与现实相碰撞,只是还没磨合融洽,当经历过一些起起伏伏之后,心静下来,找回最初的自己,用偏执而柔和的方式,不妥协不激愤,与世界独立而融合地和平相处,永葆自我。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二):接受自己那年轻的样子

        我的网名叫绵绵,我希望自己能够像这名字一样一直保持无限柔软和真诚的心。机缘巧合,正是因为这本书与我撞了名字,我便打算拿来细细品读。其实这里收录的不过是一些年轻作家们写的生活随笔,在大人们看来说不定还会觉得这些文章稚嫩无比,可是在我看来,这些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哥哥姐姐们是真的过的精彩,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真是令人向往。
    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我会生活在哪座城市,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和一个怎样的人度过或美好或漫长的岁月。没有什么是被注定的,没有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不见得你现在过得很好以后依旧会一帆风顺;不见得你现在过得很糟糕以后还是混乱无比。《绵绵》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要尽情尝试尽情探索;因为我们年轻,但是也不可以随意挥霍不计后果。
    书中的很多故事都直戳我的内心。如果不仔细联想,可能这些故事就是很普通的口水故事,但是不知怎的,我把每一个故事都联想在自己身上,便发现其实他们的故事里拥有我的你的他的影子。在遭遇冷眼时,有的人在心底暗自告诉自己,要认真努力发愤图强,在未来的某一天让别人和未来的自己对我们刮目相看;在感到孤独时,告诉自己要不忘初心,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看的见繁华,要先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完美的他;在取得一点成绩时,鼓励自己你看其实你也可以这么棒,继续加油吧,做更好地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听正能量的歌,读励志的故事,看充满希望的书,暗示自己太阳总是会出来的……
    虽然有时会放纵自己,但其实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是活的很努力,很坚持,很乐观。可是有时却还是会觉得苦不堪言,我们总是会不满意自己的现状。自己高中时辛辛苦早出晚归努力拼搏考上的大学,我们却定义为没努力,没考好,我不够优秀。其实这样想对啊,因为这样我们才会一直前进,这样我们才会以自己的方式成长。我们带着棱角,每前进一次,就要摩擦一次棱角。这样的我们会在夜里偷偷哭泣,这样的我们却依旧在太阳升起时笑着对自己说,唉,这是拿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坚持下去啦!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那些经历了很多的大人们又要笑话我了吧。有时候我受不了那些自称我们也年轻过的大人们。他们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一定又会说,你才是个孩子,这就痛苦了,这就寂寞了?人生的波波折折你还都没经历过呢。可是我真的认为我现在经历的日子就是一点一点冲破茧束缚的日子,我口中的痛苦也是值得被尊敬的吧。
    所以我想说,让我们接受自己那稚嫩年轻的样子吧。没错啊,我们就是觉得有时痛苦了,有时孤独了。可是我们也一直努力着,坚持着,并且充满正能量的去迎接未来每一天的生活。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三):过去不该抱怨,现在应该把握

我来自一个小镇,那里很小,也很闭塞,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
小学、初中、高中,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每天拼命做题,按时上学,按时吃饭,回家什么也不干,吃完饭做作业,然后睡觉。
我就这样机械地活着,因为我没有时间思考所谓的人生大问题:你为什么而活?你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奋斗的?爸妈和老师告诉我:你只有好好学习考大学,才有出路。
虽然每次半夜醒来,我会脑子突然一闪,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仅仅为了上大学吗?
但这种念头只会在刹那间闪现,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没等我细想,我又昏沉入睡了。等到醒来,又是another day,我又要做题了。
那时,我真的很忙,每天匆匆吃饭,匆匆上学,有时为了能多做题,晚自习前不回家,妈妈有时就把饭送学校来。早自习,晚自习,来来回回,一天要往返八趟。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入睡。我真的没时间去追问关于人生的问题
因为,在我眼里,所谓的人生就是把题做好上大学。至于其他的,我没时间想,也没人告诉我。
后来,大学了,我突然觉得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不需要做题了。我也不缺时间了。我不用每天五点起床,我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甚至醒来后觉得起来也无事可做,又沉沉睡去了。我上午上完课,下午没课了。周末上完课,我又有时间了,我呆呆地坐在床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一同学去跟男朋友约会了,一同学去做家教了。
我不是不可以约会,我也不是不可以做兼职。可是,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以为这些跟我以后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家教可以让我以后有个好工作吗?促销真的可以让我以后在社会上应对自如吗?谈恋爱真的可以让我明白什么样的人是我想要的吗?
我以为,这些虽然可以让我得到部分的经验,但那不是真实的生活。人只有面对真实的生活,才可规划以后,不至于生活得太仓促,我才可以以后衣食无忧,成为富足的女人
当我拿到《绵绵》时,看到封面上那句“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和负责了”,我陡然觉得好感动,因为那是我想要的。我很想让自己的人生从此刻更清晰。在看到柠檬那篇《我所认识的普通姑娘》,我突然觉得,对啊,我也是普通姑娘啊,我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啊,在有限的生活里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更有目标,早早规划,早早过上自己想要的不那么憋屈的生活。
虽然,童年的小镇封闭了我的眼睛,可是如今《绵绵》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我很庆幸。虽然,规划该从高中开始,可是封闭的小镇让我得不到,不痛恨,但是不抱怨,因为每个人的原始空间都是不可改变,不可超越的。
现在,重新开始不算晚,真的。感谢《绵绵》。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四):青春如此耐人寻味

说到青春,总有很多回忆,尤其是在校园。初中那段时光,高中那段岁月,还有大学四年,没错,就是青春的主旋律。
关于青春,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想说的,就像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作者,写的每一篇文字,都是凝集了一定的青春感悟。他们的年龄不同,工作各异,就连星座也是十二均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用文字,很好地捕获了青春的镜头,任时光匆匆溜去,青春我只在乎你。
你可从从中看到,有人在面对初恋、暗恋、失恋的场景,不知道若干年后你的,从他人的故事里,是否能看出些自己的影子。
你也可以从中感悟,刚毕业的年轻人,如何两手空空在社会上慢慢打拼,在不足十平米的出租房里,多大的精神信仰才能支持他这般坚强
你还可以从中发现,那些所谓的成功失败,再努力、又奋斗的例子,都是人生中必然要采摘的一段经历。无论酸甜,无论苦辣,凡走过之路,均已撒下盈盈热泪。
也许,这才是青春本该有的样子,想干就干,热血沸腾,歇斯底里。不怕失败,不过就是从头再来。它就是这样,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从来都未消失——带着过往的一点一滴。哪怕,只是以一种回忆的方式,被人们所提起。
  
其实,与其说是青春,不如说是成长,更不如说,青春从未消失,依旧伴随着成长,如影随形。我从来不承认,青春就是某个年龄层次的专属,青春关注的是心龄,而不是年龄。只要我们还未放弃那股热情,还能为美好的爱情感动,为美好的事物疯狂,不丧失最基本的情绪,不行尸走肉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还没老。
所以说,如果你也有故事,那么,不妨带着你这颗不老的心,打开书,一起在精神地高度上,与读者一起品尝你们各自耐人寻味的青春吧。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五):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


儿时的我,有着很多现在看起来很傻逼又阴暗的想法,比如,为什么我这么矮,为什么我的数学怎么都学不好,为什么我生的病要不是就是咳嗽要不就是发烧,为什么爸妈不爱我,为什么错的总是我。
那时候,我总是生病,要么就是咳嗽,要么就是发烧,都是隐藏的病情。爸妈每天都忙于生计,我一生病就得花很多钱,每次,妈妈都会狠狠的骂我,有时候看她的表情恨不得我死去。所以,那么小的我,甚至祈祷自己得其他的暗疾,而不是咳嗽。偏偏小时候的我可能没有喝到足够的奶水,体质是无比的差,隔三岔五的就生病。小时候,我以为自己不生病,做事乖巧,才会值得被爱。
直到现在,我已经经济独立了,对生病上医院仍然有着一种恐惧
然后看到一句话
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
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突然间说不出话来。
一直以来,我总想着自己更高一点,自己的成绩更好一点,也常常祈祷自己不要生病……期待自己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牛逼,却很少能够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慢慢学会接受自己了呢。
在爱中受的伤,在爱里恢复。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宽容的他。在七年的恋爱里,他让我明白,身高体重都不是很重要的事,因此七年前,我便不再纠结身高的问题。
他让我明白,无论我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无论我是高的还是矮的,无论我是什么样的,我都是最值得爱的那个人。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越来越能接受原本的自己,于是越来越自信,自信的女人自然越来越漂亮了。
用书中的原文结尾:“一个人最好的模样大概是平静一点,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点,不再因为别人过得好而焦虑,在没有人看得到你的时候依旧能保持节奏。这样或许会走得很慢,但会走得比谁都坚实,不用害怕一脚踩空,也不用害怕走到别人的轨道上去。”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六):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制造困难

看了《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有感而发
那时候,我住在古镇一角,穿过逼仄的青石小巷,曲曲折折地拐几个弯,突然就走到了安静的小院子。我住的地方闹中取静,冬暖夏凉。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只为一睹它的青砖黛瓦。我在一家历史悠久的古籍出版机构任职,没人管我,轻松完成既定的工作之后,就在小镇上漫无目的地走。夕阳落下,游人渐少,商家纷纷关上了木门。小镇恢复到宁静古旧的状态。吃过晚饭,去朋友的茶馆喝几杯,漫无边际地聊聊天。回家后,读闲书,写散淡文章。我以为这样过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那时候,我在某事业单位供职,成天陪领导到处视察,收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回家,在亲戚朋友羡慕嫉妒恨的复杂赞叹声中体会到别样的优越感。闲得蛋疼的时候,就跑去古旧书店淘书,乱七八糟的书看了一大堆,无一精通。下班后,同事们聚在一起喝酒吃肉,以谈论工作为耻。晚上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安逸得如同养老。我以为这样过一生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
那时候,我在某媒体上班,从小罗罗熬到了大Boss,工作早已驾轻就熟,我自由地到处晃荡,不用太费力气就搞定每周的工作量,顺利拿到高薪。我用赚来的钱游山玩水,哄姑娘开心。看到那些为了生计拼命工作的人,都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生活。我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恶习,每天睡到自然醒,玩到大半夜,讨厌一切规章制度。我以为这样过一生也不失为放荡不羁。
那时候,我在学校任教,每周四节职业辅导课,分分钟搞定,剩余的时间主要用来调戏女同学。兴致不错的时候,就混迹在学生堆里,打篮球踢足球,出一身臭汗之后回家冲个凉。穿着裤衩到阳台乘凉,微风吹过来,感觉轻飘飘的。好像自己会永远这么年轻下去。我以为这样无忧无虑又无所事事地过一生,也许是个好的选择。
然而,我终究没有这么过下去。
我终究离开了小镇,去另一座城市学画。花光所有积蓄,穷到每花一块钱都像身上掉块肉一样心疼。租住在最差的房子里,靠兼职得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只是被那个叫做梦想的玩意儿蛊惑,就轻易离开熟悉而轻松的生活,然后开始没完没了地后悔,却再也回不到当初。自己明明对未来很迷惘,却假装自信满满地对家人描绘大好前程,只是怕他们笑话自己。
我终究从某事业单位离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选择了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和职位。一切从头再来,从最低的起点开始。最大的挑战是寂寞,刚到陌生的地方,不敢轻易走远,担心把自己弄丢了。没有一个朋友,除了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沉默,和通讯录里的朋友一个个打电话,只是为了说一会儿话,排解难耐的寂寞。朋友们都烦我了,他们忙着自己的事情,和我不在一个频道里,没法儿跟他们有共鸣。没有人和我抱团取暖,所有冷清的夜晚只好一个人慢慢熬过去。为了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我经常开车去很远的一个小酒吧消磨时光。进去之后,挑一个角落的座位,沉默地窝坐在沙发里,隔着迷离的灯光看台上演唱的乐队,乐队的每一个人都专注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的样子看上去很陶醉。这种氛围能让我感觉良好。
我终究没继续从事驾轻就熟的文字工作,也不打算真的泡个女同学。我跑到一家外资企业,从此丧失了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换来的是稀松平常的加班和家常便饭的出差。常常一个人在风雪交加的晚上开高速,视线被暴雪迷得很模糊,不得不赶快找个出口下来,睡上一觉,等天气不那么恶劣了再赶路。不了解的朋友还羡慕我可以把出差当旅游,他们却没法体会一个人的孤单和害怕。
好在还有世上一种东西,叫做“风雨之后见彩虹”。咬牙从逆境中挺过来,就会发现所有的付出其实是值得的。
我说起这些,完全没有炫耀的意思,没什么好炫耀的。很多女孩子,都是孑然一人,背井离乡,怀揣着自己的小梦想,踽踽地往前走。每次见到一个女孩的签名:“走在漫漫人生路,点点滴滴都辛苦。”想到她的孤单和生活的不易,忍不住地心酸。但她其实很坚强,在偌大的城市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我一个粗糙汉子,有什么资格把所谓的“苦”当作炫耀的资本?
我也不认为悲情和苦逼就是努力。只要能为别人创造价值,就有资格活得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价值,才是真的牛逼。悲情和苦逼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我们为什么不安于现状,拼命去追求看不见而且风险相对较大的生活呢?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投胎到人世,其实作为“人”的时间并不长。就像那只春光灿烂的猪,突然走运了,从猪变成人,太白金星却只让他做三天的人。于是他倍感时间短暂,所以要抓紧分分秒秒去享受做人的乐趣。其实人生短暂,按照八十岁算,也不到三万天,再除去掉懵懂无知的童年和有心无力的老年岁月,享受“人”生的时间就更少了。下辈子也保不准投胎做猪。所以,我得抓紧时间体验做“人”的滋味。无论是苦是酸是甜是辣是咸是涩,我都想尝尝,只有这样,等到死翘翘的那天,才不至于躺在床上后悔地说:我这辈子还有诸多遗憾,但是已经晚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还有哪件事情比这更可悲的。
不敢去经历,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有多么妙不可言。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七):我终究没有成为年少期待的我

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我会生活在哪座城市,我会过怎样的生活,和一个怎样的人度过或美好或漫长的岁月。就像2008年的时候,即便想破脑袋,我永远不会想到我会干现在这份工作。
   
我曾经无比渴求和别人不一样,认为和别人一样是没有个性。所以在我的青春期标注的很明显,为了和别人不一样,我打架,抽烟,逃课,跳墙等。总之就是费劲心思地和别人不一样,特立独行。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就像刘同说的,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梦想、一样在迷茫中成长,一样承受孤独看荒芜的世界,一样受伤也伪装坚强。我们以为只要自己不一样就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后来我们寻找的确实和自己一样的那个你。
   
年少时曾梦想改变世界,曾心比天高,目空一切。我的梦想并不大,希望在家乡有一家书店,所有人都会来买书看书学技术,然后改变落后的农业技术,带领家乡走向繁荣。其实我也很奇怪当时的想法。有段时间我甚至忘记了曾经有过这种想法。可能这源自于从小目睹的贫穷落后,而年少的我立志想改变这些。我依旧记得在我小学3年级的那个暑假,全村甚至全乡停电,当时全村拉电线,整整1个半月村里除了几家用发电机自己发电的,其他人家里白天夜晚都没电。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某一天中午我忽然看到村里来电,骑着自行车满巷子大喊“有电啦!有电啦!”的情景,那种激动就像旅人在沙漠苦苦寻找水源,在转角突然遇到绿洲的心情。我依旧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土屋土墙,村头那条坑坑洼洼,三轮车开过扬起一大片土的路,还有当时我跟着父亲开着借来的三轮车,大清早载着满车的桃子走村串巷一斤一斤卖掉桃子的情景。
   
十几年过去了,我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没有成为年少期待的我。而村子的人生活也越来越好,村里修了柏油公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配备了各种电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我在经历了人生的求学生涯之后,留在了异乡漂泊。村子没有因为我却也日渐富裕,我从心底高兴。也许某一天我攒够了钱,我会辞掉现在的工作,周游世界当个背包客,也许我会回来开个店,做点生意,也许我会开一家书店,完成那个最初的梦想。我终究没有成为年少期待的我,但是我的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无可复制的,不管以后会怎样,我都会无比感谢现在生活所赋予我的一切,好好生活。
   
年少的我曾期待遇到一个江南女子,就像戴望舒《雨巷》中的那个长发白裙带着忧愁的有着江南气质的女子。虽然在此后的一直到现在的这些年里,我一直没有遇到这种女子。不管我曾经多么自卑,不管我曾经在那个年纪多么想逃离那个地方,我依旧怀念那个单纯小心翼翼的年纪,虽然再也回不去了。那个攒几个月的零花钱只为买个MP3和你一起听歌的我,那个不断在班级门口过来过去只为偷看你几眼的我,那个脸红的小心翼翼地托人把情书递给你的我,那个曾经无比渴望课间操只为一转身能看到你的脸的我,那个傻傻的和你骗你签订协议的我......不管曾经你有没有喜欢我,不管我们毕业后还有没有联系,我很怀念当时的你,也怀念当时喜欢你的我,时光流转,只愿你此刻安好。虽然我此刻依旧单身,但我知道,我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遇到那个我一直等待,为之守候一生的姑娘。
   
卢思浩说:所谓成长,就是越来越能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能更好地和孤单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败的自己相处,并且接受它。经过了这么多年,成长教会我孤独,教会我隐忍,教会我伪装,教会我圆滑。不管在这些过程中,我经历怎样的受伤,怎样的磨难,在深夜流过多少泪,经历过多少次头破血流。这些都是生活馈赠给我的,虽然我终究没有成为年少期待的我,但是我每一步每一天都在踏实的度过,只为迎来更好的生活。漂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学会一个人快乐踏实的生活。我害怕平庸,害怕成为自己讨厌的的秃顶肥胖的中年人,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奋斗。
长大很慢,变老很快。我不知道传说中的未来会不会来,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过好每一天。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八):我们追求特立独行,最后依然回归芸芸众生

很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也许是真的是最近事情太多,压力太大,很是想看一些可以给自己力量的东西。不需要励志,不需要加油,不需要看到泪流满面,不想知道别人活得多么艰辛而我是如此幸福......只是想看看那些和我一样曾经迷茫彷徨的人们在做什么。然后给我两个大嘴巴子,告诉我,少在这里没事装深沉了,该干嘛干嘛去。
看到名字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曾经初中写的作文题目《我就是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想的,就那么骄傲的告诉老师我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无法让别人复制的自己。想在想来,那时候的自己可能更有魄力吧,最起码是现在的我做不到的,或者说没办法那么信誓旦旦、义正言辞,脸皮撑不住啊~
其实书里那么多的作者真的不认识几个,看到介绍说的那么的人尽皆知我都怀疑24岁的我是不是老了。呵呵~说正经的吧~
文章都是每一个人的心血,不浮夸,是他们,也是我们。其实真的不用患得患失的生活,去做就好了,一切的障碍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比如说年龄,比如说性别......
喜欢洋困困的《暗恋日记》,淡淡的遗憾、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幸福...
喜欢午哥的《你脚踩的地狱只是天堂的倒影》,事物皆有两面性,端看你看到的是什么...
喜欢宋小君的《致青春:我害怕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那也是我所害怕的...
喜欢......
我想,这不是一个文学性极强的一本可以流芳百世的书,但是确可以给我们两巴掌,然后得瑟的接着走的文字。我们都在追求特立独行,但是最后依然是回归到那芸芸众生里面,活给自己看,享受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说去吧。
最后,我们向前的脚步不曾停歇!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九):我想要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也有过初入社会的感怀。人生,似乎是很漫长,可实际上也不过是短短数十载。在现实打磨的面前,很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渐渐被生活同化得令自己陌生。偶尔,独处时,会忆起那个曾经充满勇气年轻的自己,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想对自己说:其实,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
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崔佳主编的《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是一本文字非常优美,极有思想深度的青春书籍。这本书共有四十余篇由不同作者创作的短文,诉说着各自的情怀各自人生路上不同的感悟。青春,其实是没有年龄的界限,始终是一种人生态度;生活,也不是固定的一种模式,是花是叶全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面对失败之后的放弃与不自信,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会选择同化才会有妥协。
亲情、爱情、友情,这三种情感,始终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选择的人生走向。在卢十四的那篇《可我不想有出息》这篇文中,作者用细腻、透彻的笔写出了当年与其母亲两代人对教育理解的不同。人的这一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一种是常态的成功、拥有、名利,而另一种便是平平淡淡。一个年青人可以很坦率地说:“我不想有出息。”可是,到底这个社会不会因为某人的不要求便可以绽放某人所需要的光芒,我们可以要求自己平淡,但却不能放弃对个人能力的培养。
作者母亲因为作者没有考到100分,便质问作者“到底有没有自尊心?”其实,母亲并不是想否认孩子的一切,只是她比孩子更懂得文化知识在将来人生中的重要。什么“读大学无用论,什么大学不是影响人生的关键”,这些话,说到底,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如果说大学教育不等同于知识,那么什么才是关键,什么是帮助人拥有力量的途径?母亲没有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考100分,孩子没步入社会,也不清楚学习的重要性,不理解母亲为什么只盯着成绩,而答案,从来就在生活中。而亲情,说到底还是需要沟通与理解。
麦洛洛的那篇《少年远方》,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意料之外,只是甲爱乙,乙爱丙。痛苦的只是在这爱情中的期望、等待、纠结。爱情,从来就没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种努力的说法,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勉强的爱情不管当初是什么原因,结果肯定是“虽是齐眉举案意难平。”所以爱情,一定要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相遇,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少很多伤痛。
绘画短文《唯有好姑娘与爱不可辜负》,告诉读者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很努力的经营好自己,然后小心翼翼捧着来这不易的幸福,亲手交给我们所爱的人。”年青时,很容易执著于那一场爱情,哪怕有伤害,仍然坚信爱。可真正的爱情,是带给爱的人幸福与欢笑,绝非是刻骨铭心的追逐与患得患失。
生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风华与期望,每个人所做的努力不只是为了和大多数不同,而是清醒和坚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懂得自己要的是什么。

  《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数一样》读后感(十):过去不该抱怨,现在应该把握

  我来自一个小镇,那里很小,也很闭塞,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
  
  小学、初中、高中,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每天拼命做题,按时上学,按时吃饭,回家什么也不干,吃完饭做作业,然后睡觉。
  
  我就这样机械地活着,因为我没有时间思考所谓的人生大问题:你为什么而活?你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值得奋斗的?爸妈和老师告诉我:你只有好好学习考大学,才有出路。
  
  虽然每次半夜醒来,我会脑子突然一闪,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呢?仅仅为了上大学吗?
  
  但这种念头只会在刹那间闪现,因为我实在太累了,没等我细想,我又昏沉入睡了。等到醒来,又是another day,我又要做题了。
  
  那时,我真的很忙,每天匆匆吃饭,匆匆上学,有时为了能多做题,晚自习前不回家,妈妈有时就把饭送学校来。早自习,晚自习,来来回回,一天要往返八趟。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入睡。我真的没时间去追问关于人生的问题。
  
  因为,在我眼里,所谓的人生就是把题做好上大学。至于其他的,我没时间想,也没人告诉我。
  
  后来,大学了,我突然觉得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不需要做题了。我也不缺时间了。我不用每天五点起床,我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甚至醒来后觉得起来也无事可做,又沉沉睡去了。我上午上完课,下午没课了。周末上完课,我又有时间了,我呆呆地坐在床上,不知道要去干什么。一同学去跟男朋友约会了,一同学去做家教了。
  
  我不是不可以约会,我也不是不可以做兼职。可是,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我以为这些跟我以后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家教可以让我以后有个好工作吗?促销真的可以让我以后在社会上应对自如吗?谈恋爱真的可以让我明白什么样的人是我想要的吗?
  
  我以为,这些虽然可以让我得到部分的经验,但那不是真实的生活。人只有面对真实的生活,才可规划以后,不至于生活得太仓促,我才可以以后衣食无忧,成为富足的女人。
  
  当我拿到《绵绵》时,看到封面上那句“是时候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和负责了”,我陡然觉得好感动,因为那是我想要的。我很想让自己的人生从此刻更清晰。在看到柠檬那篇《我所认识的普通姑娘》,我突然觉得,对啊,我也是普通姑娘啊,我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啊,在有限的生活里通过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更有目标,早早规划,早早过上自己想要的不那么憋屈的生活。
  
  虽然,童年的小镇封闭了我的眼睛,可是如今《绵绵》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我很庆幸。虽然,规划该从高中开始,可是封闭的小镇让我得不到,不痛恨,但是不抱怨,因为每个人的原始空间都是不可改变,不可超越的。
  
  现在,重新开始不算晚,真的。感谢《绵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