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5 22:43: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读后感10篇

  《让孩子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是一本由童利菁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一):拨动孩子立刻行动的开关

一看书名,相信许多家长都非常想阅读。因为孩子拖延的问题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并且非常棘手的问题。而本书正是围绕这个问题,深刻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拖延的问题。相信读完本书,各位家长读者一定不会失望,也都会有很大收获。
本书从目录结构上的划分就非常具有条理性。相信只看标题,都能引起每一位想改善孩子拖延问题的家长读者的兴趣。开篇的序,以许多家长都密切关心的问题(为什么老是慢吞吞的?)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读者能带着核心问题深入阅读,并寻求答案。相信孩子的答案(我不知道),许多家长都深有同感。相信读完本篇,一定想继续往下深入阅读。
接下来的十个章节,从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孩子拖延的根源,并提供应对策略。以生动有趣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为核心,深入挖掘孩子的心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些案例能深切地与读者产生共鸣,几乎所有案例都像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你的孩子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读来犹如与自己的孩子对话,非常轻松,非常有趣。同时,作者的忠告与建议又能深刻引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能记忆犹新。醒目的“关键提醒”也为各个章节画龙点睛。再配以生动可爱的亲子漫画插图,幽默风趣,让人读来更是爱不释手。可见作者对孩子心理的深刻研究非一朝一夕之功,组织本书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写作技巧也不失优越性。
如何消除孩子拖延的借口,如何奖励,如何平息孩子内心的慌张与焦虑,如何拨动孩子立刻行动的开关,如何把握关键时刻。书中提供的种种方法,都需要家长朋友们慢慢研究,仔细思考。希望能有幸读本书的家长都能够通过本书找到自己孩子拖延背后的根源,并从本书寻找到合适的方法,为之付诸行动,彻底纠正孩子拖延的问题。
总之,只有家长不焦虑,孩子才不会焦虑,终止焦虑的死循环,相信孩子会更有自信。从改变自身为孩子树立榜样,并引导孩子正确的做事方法和技巧,结合书中的方法,付诸实践,相信孩子拖延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也一定会由此建立。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二):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想着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可能会出现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拖延问题,比如因为没有过早识字和拼音,他可能写作业会拖拖拉拉,虽然他脾气属于比较急躁的,但不等于他干活做作业利索,本着这样“功利”的目的,我看了这本书,然而这本书的书评在我手里一拖再拖,总觉得生活中工作中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而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
正如书中所说,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家长没有找到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经常会被一些烦事琐事羁绊住,最近因为网上买书搞活动,为了买到自己想看的书,花费了太多精力在那里挑书,讨论网上的故障问题,然后因为蜂拥而至导致网络瘫痪,于是用了更多的精力和客服之间扯皮,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如此下来不仅自己焦虑,而且拖延了很多事情,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过执着于解决一些事情,反而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同理心到孩子身上,现在我经常挂到嘴边说的话就是“快点,不然就迟到了”,“怎么这么慢”……经常唠叨,估计孩子就烦透了。《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针对孩子身上经常发生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并针对恐惧、焦虑、拖延的问题进行了有条理分类别的分析,更让大家受益的是,让家长意识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奖励的措施,作者具体到奖励的规则、奖励的清单、奖励的方式等等,而不是泛泛而谈,既有物质的奖励也有精神鼓励,在物质奖励中还特别提出哪些适合金钱奖励、金钱奖励的合理性,非常全面,分析也特别到位,有很多方式家长都知道,但是如何运用是个大问题,这本书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教给家长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在给家长和读者传导具体操作方法的时候,传达更为深远的则是一种理念,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三):对孩子的要求,等同于对自己的要求

每次回老家,我都要去看8个月的侄子。我逗逗他,他就笑。我不跟他玩,他会睁大眼睛听我们在说什么。忽略他太久了,他就会大叫。他认得我吗?不认得。我嫂子说,放心吧,他也不认得我们。孩子每个阶段对待父母的态度不一样,但是父母对待孩子却是从始至终的陪伴和关爱,虽说如此,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是不同的模样。有的孩子从小就爱睡懒觉,有的孩子从小上课就爱迟到.......
父母觉得孩子上学太累,想让他们多睡一会儿,后果呢?上次和爱人的同事一起吃饭,回家的路上,我问他同事,你每天早上几点起床呢?他同事说,九点。殊不知,这句话被他们的领导听见了。第二天,领导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训斥他:“你怎么能说九点起床呢,人家爱人每天八点就来上班了,你就不能早点起床?!”说实话,领导训斥了他无数遍,都不管用,一把年纪的人,把多年来的习惯改掉也很困难。你可能会觉得,迟到不算什么,可是他那拖拖拉拉的习惯影响到了工作,每次都是他拖后腿
我们自己也都存在拖拖拉拉的习惯,可以说是从小就养成的,父母也没把这个习惯当回事。倘若我们可以改掉这个习惯的话,我相信对我们的个人发展格外有益。本书作者董利菁以“拖拖拉拉”为中心,延展出一系列相应的解释和方法。所以,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孩子和自己的另一面,了解到改掉这个习惯是怎样一种体验。
按照书里面的方法来执行的话,帮助孩子一起改掉拖拖拉拉的习惯,并非一件难事。之前我花了好长时间已经改掉了,最近正在帮爱人一起改掉。通过这本书,再对照我个人的经验,我发现改掉拖拖拉拉的习惯也有一些相似性,对此我做出了一些总结。
1,意识到拖拖拉拉,不要不以为然
小时候,老师周五布置的作业,要求下周一交上来,我们却总是在周日晚上睡觉前完成。现在,周六中午在家做午饭,说好十一点就去做,一直拖到了十二点,其实也没被其他的事情耽搁。
原来这就是拖拖拉拉,我们正是因为不喜欢做这件事,才会找出各种拖延的借口。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喜欢做的话,会在第一时间完成。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孩子正在拖拖拉拉,并且不要为孩子找借口,不要觉得孩子不喜欢做作业,就别做了,自己替他完成;更不要觉得孩子不喜欢收拾家务,就别让他收拾了,自己替他完成。否则父母帮他们把事情做完时,孩子将会变得有依赖感,且无法养成成熟、负责任的人格。
不要忘了,人生这条路,迟早需要他自己走。而且只有你意识到了孩子的这种习惯,然后了解到他为何不想改变,才能帮他成功改变。
 
2,想要帮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习惯,先问问自己是否也存在
朋友家7岁的女儿,每天按时起床,从未赖过床。我在他家住了两天,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孩子每天按着墙上的便利贴做事情,早上起床后,首先练琴。饭后半个小时,跟家人去楼下散步。她写完作业后,才跟我玩。她的父母呢,起床也特别早,执行力特别强。在他家,感觉到时间都没有被浪费掉,而且还空出来很多时间呢。
有时候,你会依据身边人的言谈举止,判断出他们孩子的模样。如果你想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孩子做家务的时候拖拖拉拉了,是不是自己做家务的时候也存在拖拖拉拉的习惯呢。因此,教导孩子克服延习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先改掉自己的拖延习惯,为孩子树立身教典范。
对孩子的要求,等同于对自己的要求。当然,孩子认真对待规则时,父母也要学着遵守。爱,就是一场自我教育。教育孩子之前,父母首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3,情绪和心理决定着事态的走向
当孩子开始以拖拖拉拉的态度回应父母的要求时,父母通常会和孩子产生对抗,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双输。父母可能会陷入大圣咆哮、叫骂的激动情绪中,逼得孩子最后也跟着闹情绪。
我记得当时,父亲非得让我抄一遍课文后再去玩,我不想抄写,从早上拖到了中午,他非常不愉快,训斥了我一顿。我没去玩成,也很不高兴,两个人冷战了一下午。试想,如果父亲温和地跟我说,“你抄写完课文后,不仅可以出去玩,可以中午我给你做好吃的哦。”事情也不会变得如此糟糕。
心理,这一层面我指的是拖拖拉拉的原因,想要帮助孩子一起解决掉这个问题,你要弄清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外。还有因为追求完美,心存恐惧,活动太多等,都会拖拖拉拉。书中用案例和方法结合来讲,读起来十分有趣和受用。
如果你想改掉自己拖拖拉拉的习惯,或者想帮孩子改掉的话,一定不要拖得很久,拖太久,只会让你对此事变得麻木和厌烦。把平和情绪和端正的态度放在这件事上,事情也会有好的走向,
之前我喜欢亲子书的原因,是因为它帮助你发现和解决问题,顺便教你成为最好的自己。最近一次和侄子的接触,我改变了想法:为何教育孩子是美的,一是因为爱,二是因为有产出。孩子是生活里的蜜。
而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它让我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不敢称自己是一个优秀母亲,但是我敢说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母亲。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四):孩子拖拖拉拉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我的房间总是凌乱不堪,妈妈一遍又一遍的催我收拾,但我总是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去行动,讲出一大堆的理由不去干,即使后来收拾了也还是不像个样子。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换来老妈一阵愤怒的咆哮和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面容,还有一句满怀焦虑语气的,“等你长大了自己过日子时可怎么办?”
      其实我的内心对老妈的这番反应是相当抵触的。
      我也不愿意住在一个零乱的房间内,但是我总是整理不好,达不到老妈的标准要求。久而久之我也就不在乎了,凌乱点算什么,又不碍吃碍喝的,只要自己轻松就好。我就这样一直逃避着这些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在老妈唠唠叨叨的催促中长大成人
      时光流逝,转眼我也为人母了。当年的戏码开始再度上演,只不过我变成了愤怒焦虑的那一个!
      面对孩子凌乱的房间,满地乱丢的玩具衣服。我一遍遍的催促提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发怒,可孩子总是慢吞吞的,并且找出各种理由推脱拖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我自己动手了事。
     我终于理解了老妈当年的心情,估计孩子也如同我当年一般强烈抵触我的反应,可是我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只能如同老妈一样,陷入焦虑与愤怒。
      直到我看完了《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
      全书共分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孩子为什么总是拖延的各种理由,如何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理由,以及如何奖励孩子才不会拖延等等多项内容。
      读罢此书,我终于恍然大悟
      当年的老妈只是一遍遍的催促我去收拾房间,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引导我如何去收拾房间,没有告诉我做事情的细节。结果我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率的把事情做好,慢慢的对收拾房间这件事产生了恐惧,从而发展成我再也不想去做这件事。
      而现在的我又在犯同样的错误。
      改善孩子的拖延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孩子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做事有序化,教会孩子做事的细节和方法,将讨厌的部分变得的不再讨厌。
      当然书中所列举的关于孩子拖延的原因可远远不止这些。
      孩子因为要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
      针对这些千奇百怪的原因,作者也一一有针对的性的做了各种解答,提出了种种的解决方法,告诉你如何让孩子摆脱拖拖拉拉。其中的某些办法,有可能是亲子沟通的重要跳板,可以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如果你认为看完这本书后就可以让你的孩子完全摆脱拖拖拉拉的情况,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市面上任何一本育儿书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的方法适用于任何人,再棒的理论也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读完此书后,你是否有真的所收获,是否使你孩子拖延的情况有所改善。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五):别让孩子成为童时的自己

提到恐惧、焦虑、拖延这些字眼,我们作为成人看到这样的词都会很敏感,成人世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交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被领导叫去谈话会恐惧,大堆工作没有做好会焦虑,整理家务太繁琐只好拖延等等,大人有时也会处理不好恐惧、焦虑和拖延,而对于孩子就更不用说。因为拖拖拉拉导致恐惧,导致焦虑;也因为心存恐惧、焦虑导致拖拖拉拉,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呢?当然在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自己也要先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呢。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和我一样,教导孩子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用我们父母小时候教育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比如叫孩子吃饭时,她正在看电视,第一遍我会耐心的说,“宝宝把电视关了,吃饭吧。”孩子无动于衷,我就开始焦虑语气不自觉的上扬:“还不过来吃饭!”这时只要孩子还不过来,我会巴掌就拍向她,尽管她只有2周岁。因为我小时候不听话我爸妈就是这样对我的,所以我不自觉的会把这些施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孩子玩过玩具乱糟糟的也不收拾,我学着耐心的和她说,可是见效甚微。我女儿还是会磨蹭,一点点的收拾,我一不注意她就不干了,所以她挨了我不少打,可是习惯还是没改过来,我以为严格要求她,就可以改掉她的陋习,却不想也许她真的只是不会收拾呢。
一次到朋友家,发现她家女儿玩过玩具后,很自觉的自己收拾好摆整齐,还经常拿桌上的餐巾纸擦桌子,我好奇的向朋友取经,朋友说,我也没有怎么具体要求她怎么做,就是之前我会帮她一起收拾,然后告诉她什么玩具归置到一起,放到桌上哪个位置,做了几次她就会了。
于是回家后,再次看到满地的玩具,我没有发火,而是抱来孩子说“宝宝, 你找不到妈妈会不会好伤心?”
她眨巴眨巴眼睛说“会啊!”。
“那我们帮助玩具回家找妈妈好不好?它们在地上躺着找不到妈妈了”
果然孩子很有兴趣,于是我一边收拾一边告诉孩子,这个玩具的妈妈在哪个盒子里,其实就是简单的积木盒、雪花片盒子还有玩偶娃娃框子,没一会,东西就都分门别类的收拾好了。我才发现,我只要求她做一些事情,却没想到她不会做,我只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情觉得很容易,可是对一个2岁孩子而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我们家平时就有点乱糟糟的,说到底还是我这个妈妈做的不称职。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成为童时的自己,也在这样恐惧、焦虑的时光中度过。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只有严于律己,才能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教导孩子克服拖延习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改掉自己的拖延习惯,为孩子树立身教典范,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珍贵礼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六):家园共育摒恶习

      恐惧、焦虑、拖延,这些敏感问题,对于大人来说本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领导谈话恐惧,工作没有做好焦虑,某项任务太繁琐拖延而感到焦虑等等,大人有时也会处理不好恐惧、焦虑和拖延,而对于孩子就更不用说。因为拖拖拉拉导致恐惧,导致焦虑;也因为心存恐惧、焦虑导致拖拖拉拉,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呢?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的作者童利菁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孩子则是有特殊障碍。但不论问题简单或复杂,作者永远正向看待每个孩子,并且经常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一见到孩子的缺点便用力批评、纠正,而要把眼光放远,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教导。只要父母肯下工夫,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
本书分为九章,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 ;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如何奖励,孩子才会不拖延;平息孩子内心的慌张与焦虑;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收拾凌乱杂物,不再拖拖拉拉;把握关键时刻,摆脱拖拖拉拉。本书分享了很多小诀窍,从孩子的情绪的入手,避免大人被孩子所操控,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拖延问题。
      关于拖延,只要是行动上不符合现实就算作拖延。譬如第二天要交的东西,前一天父母提醒把东西放好明天带去,而第二天东西还是忘记了。作业到了很晚还没写好,问原因笔坏了,这个作业受到表扬的同学可以不用做,要给花浇水过了一天还没有浇水问之说是忘记了等等。做事情喜欢拖拖拉拉的孩子,永远都可以说出各种奇怪的拖延理由,而且碰到越讨厌的事情,他们编造的理由也就越奇怪。
     有些孩子在学校也拖延,比如听到收玩具的音乐响了,他好像听不到音乐,一个人继续玩,直到所有人收好了,老师注意到他就会去提醒他。久而久之,他发现了,这样一来他每次都能比别的朋友玩更久一点而且能受到老师的注意。有的收玩具不是快速收好去做自己的事情,而是一直慢慢吞吞整理,整理直到中饭快开始,他免去了把椅子搬来搬去,免去了喝水看动画等,他直接收好玩具洗好手便可以吃饭了。像这些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拖延会得到他想要的效果,他便继续这个恶习。有家长曾和我说:她和老公做事情都不拖拉,很干脆利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做事情总是很慢,比别人慢很多,比如做手工但看到她做得那么好那我就不再催了。我也发现,在平时吃中饭,她也是小组里最慢的,看着她很少和别人讲话,但一碗饭总是能吃到最后。但有次请她当小组长,她那一天第一个吃好中饭。很明显,她拖拖拉拉的毛病并不是天生的,它并不是个人的性格缺点,只是一种“习惯”而已,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不论大人还是小孩。
     对于陪伴孩子成长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如同书中所讲:你现在,或者曾经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吗?如果是,那很好,如此便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恐惧、焦虑、拖延。
若你现在就是个拖拖拉拉的人,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地改掉拖延的习惯,可以一起分享这本书的方法并练习。教导孩子克服拖延习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改掉自己的拖延习惯,为孩子树立身教典范,当你准时完成某件事,而且把他做得圆满时,告诉孩子!让他们看到你提早完成事情的自豪情状,告诉他们活在当下,而非活在“明天”的总要性。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珍贵礼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七):孩子,你为什么是拖延症患者?


网络上对拖延症这种人人得而恨不得诛之、却又总是奈何不了的坏习惯,给出了众多解释,总结起来是:①习惯性拖延。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到DEADLINE,绝不去完成;②不想做。因为事情太难,而答案总是呼之不出。
据我妈说,我小时候绝对是拖延症的严重患者。我小时候学习成绩虽然很好,但我总是不肯做作业,总拖到要交作业的前一秒才磨磨蹭蹭极其不情愿去做。我妈看在我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的份上,便对我的拖延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工作以后也是如此,能拖的绝对不会马上去做。又因为看在每个人都是拖延症患者的份上,我对我自己的拖延症也没多在乎。可是最近经历的两件事,却使我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来:人生苦短,为什么总是拖延?为什么会有拖延这种坏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定八十。
瑞士著名心理学者和心理治疗师葛安妮和葛碧建在《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着重强调,童年期孩子性格的形成就是一生性格的原型。
对于孩子来说,他从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他后天的长成的模样90%是教育的结果。
如果当年,我妈我对我严厉一点,禁止我做事拖拉,今天的我的拖延症是否就不会这么严重了?可话又说回来,对于一个低教育程度农村妇女来说,我妈她没想得这么长远,也根本就不会想到我的这个坏习惯会伴随着我学习和工作生涯,并且很大程度负面影响我的人生。
直到我后来读了童利菁这本书,对上述问题才有了肯定的答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主修情绪障碍的童利菁,从孩子们对各种事情的拖延、耍性子的行为,挖掘孩子这种行为表现的深层原因,让为人父母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的不配合,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从孩子的内心出发,找到孩子的“行动开关”,有效治疗拖延毛病。
所以父母首先要有高超的洞察能力,判断孩子是有拖延症还是只是单纯的不成熟行为。
假如一件事情,经过父母提示后孩子去完成了,则不是拖延症;反之,三番四次提醒,孩子还是不愿意或者根本不理会,那么就是拖延症。
童利菁认为,孩子拖延的内心原因主要是四点:
①讨厌做某件事。父母们要时刻记住,孩子跟大人一样,也有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大人在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选择逃避,如果可以就直接忽略掉,所以你们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心理。
这时候父母不能任由孩子不去做而是要耐心找到孩子讨厌的愿意原因:不懂怎么去做还是不喜欢做事的方式?
②追求完美。如果孩子是完美主义,那么他做事之前心理压力就会很大:担心自己达不到别人的期望;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害怕犯错,害怕别人失望。
我认真思考了自己幼时的拖延症,主要原因就是这个。那时候因为自己全班第一,总觉得自己是万众期待的模范,一举一动必须符合别人的理想。就算是完成作业,也要比别人完成得出色。所以作文立意要独特,英文小作文语法要完全正确,数学作业,不但要100分字也要写得比别人好。时刻要求毫无纰漏的那个幼小我,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是诚惶诚恐的。因为恐惧做得不好,所以一直都是迟迟不肯去做。
③因为恐惧。孩子内心的恐惧的千奇百怪。有害怕表现不够好的,怕犯错的,怕令人失望的,怕得不到别人肯定的,怕“成功”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怕未知的,怕被拒绝,怕承担责任……
我姐的四岁的女儿本身就是敏感气质型的孩子。国庆期间带她去海边玩,可是小家伙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却无论怎么都不肯下水。我问她为什么,一直在岸边玩沙子的她一开始不肯吱声。
后来我在海水与沙滩之间来回跑,跟她说:你是害怕这些水吗?不过刚开始谁都会怕的,小姨第一次下水的时候也是好怕的哦,可是下多几次就慢慢不怕了啊~妹妹是怕海水什么呢?如此几次后,终于得知她原来怕海水把她冲走!
因为海水冲到岸边后又急急退去,并把岸边的沙子一同带走,她脚底的沙子也会跟着一起走。她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她很恐惧。内心巨大的恐惧胜过了她玩水的冲动,所以无论怎么跟她解释,她最后还是不敢靠近有海水的地方。
④因为活动太多。每个人的时间都只有24个小时,小孩子除了上学,还需要参加学校活动,课外活动,有些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给报的补习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有那么好的思维方式去给这些活动排好行程,然后按照123点去完成。当他想兼顾所有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的时候,他的焦虑和拖延症就出来了。
哭泣闹事耍赖说谎找借口发脾气这些看起来让父母头痛不已的糟糕行为,其背后藏着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父母者不能跟着孩子的胡闹暴躁起来,而是要像侦探那样,一眼看穿他们这些小把戏,直接戳破他们内心想法。
就像《大明宫词》中,14岁的太平公主在卧室玩上吊那样,武则天过来一把看穿她:太平上吊不是真的要去死,而是她想自己的母亲了。她这样做无外乎是为了引起武则天的注意和关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养育孩子从来都是一件需要极大耐心的事情。在这件事上,少了一丁点的耐心和爱都会留有遗憾。
愿天下父母都能多一点爱和耐心,看到孩子内心,关注孩子内心,促其健康成长。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八):帮孩子消除拖延,健康成长

磨蹭、拖拉、不能准时,这些行为现在被统一称为“拖延”。从行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明明自己能做到的事却故意磨蹭着拖延不做,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缺乏动机,不愿意做这些事;二是惧怕结果,害怕事情结束。面对孩子的拖延行为,有的父母主观地排除了孩子是因为不会做这些事而拖延,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故意不做。然而无论父母持有哪一种看法,几乎都会孩子的拖延行为表示无能为力。
家有六岁熊孩子,在他上小学之前,我一度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缺点,浑身全是闪闪发光的优点。直到他一个月前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分离焦虑、行动拖延这些问题在他身上一应俱全。早晨时间那么紧迫,他却干什么都是慢动作;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甚至早晨一送到学校门口,就抓着我的衣服放声大哭……随机问了他同班同学的家长,发现原来不止我们家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少家长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孩子的拖延症却越来越严重。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读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童利菁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九):【拾光书屋(书评)】— 着急的大人忘了好好说话

    有一次坐车,旁边是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她的儿子两岁,很可爱,因为坐的很近,加上小家伙确实惹人喜爱,我就一直逗他玩。路上见到车,我就会告诉他什么颜色,大车小车,或者考考他。他很兴奋,高兴的不得了,她的妈妈也很开心,说我以后肯定会是一个好妈妈。对于她的评价,我很纳闷,我的举动很正常啊,我没有感觉到有多高尚的地方啊,如何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呢?
    后来,我渐渐发现,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家长真的不是很多,他们要么嫌孩子吵,要么嫌孩子笨,要 么就是陪孩子看视频,似乎孩子静静的呆在那里最好。每当看到小人们被父母恶声责备,或是可怜巴巴的求大人陪着玩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如果大人们能够停下来,放下手中的事物好好的陪陪孩子,应该就会少了很多问题少年以及破碎的家庭。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的目的是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而是孩子的全面成长。全书分为10章,包括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是习惯?遗传?还是为了引起注意?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是借口还是真实原因?如何回应孩子的借口?怎么利用绝对时间技巧?如何把话题进行转移?如何奖励,孩子才不会拖延—怎样制定奖励清单、哪种奖励方法最有效?孩子真正缺乏的是什么?平息孩子内心的慌张与焦虑—如何制定“待办事项”清单?等等。
    这本书的出现说明有拖拉行为的孩子很多,也说明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很正常,我们没必要非要把他当成十恶不赦的罪人去批判。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工作上谁能保证百分百的按时按量的完成?谁没有过偷会懒,推一推再去处理的想法?很少有人会因此把你骂的狗血淋头吧?所以呢,作为我们大人一定不要太着急,千万不能忘了好好说话。
    面对有做事拖拖拉拉嫌疑的小朋友,我们最应该做的首先是自省,自己有没有这个坏习惯,就像书中第一章讲的那样,分析一下自己是出于什么原因拖拉,是习惯?是因为工作难,工作多?还是身体不舒服?亦或者是心理原因,厌烦这份工作?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的拖延有没有让你自己感到自卑?自责?焦虑?如果被人发现,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呢?有了这样的心理铺垫,相信你肯定能够静下心来好好的面对面前的小朋友。毕竟他/她是你的宝宝,用爱、耐心、理智才能帮助他较快的去成长。那具体该怎么去做好呢,本书第二章就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如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到导致事情拖延的原因是事情本身太难还是孩子有意拖延,然后是面对孩子的多种借口选择最适合的反应,制定时间表、交给他怎么去做,或制定规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一时的愤怒。
    不做小孩很多年了,大人们已经习惯了俯视自己的孩子,并用成人的标准去提要求,每天早上看着时间催促孩子做这做那,孰不知,你那着急的一吼很有可能已经打乱了孩子的思绪,他像受惊的小鸟不知所措。所以,希望大人们能多看看这本书,在任何时刻都不要忘了好好跟孩子说话,还他们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十):让恐惧、焦虑、拖延远离孩子

让恐惧、焦虑、拖延远离孩子
——读《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
滁人也
案头放着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老是会走到爱人的梳妆台上,不是爱人拿去的,却是孩子屡次三番地向他妈妈推荐这本书。
孩子为何会向他妈妈推荐书?这很奇怪。我每周都要看一两本新书,但几乎没有出现过孩子抢着推荐的情况。孩子告诉了我答案:“妈妈看了这本书后,或许会更加理解我,我就不会老挨批了。”原来如此。
这本由台湾心理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写的专著,的确直面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了解了下作者,原来,作者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老师、高中主任辅导教师,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但她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有一个共性:“永远正向看待每个孩子,并且经常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一见到孩子的缺点便用力批评、纠正,而要把眼光放远,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教导。”
现实中,我的爱人恰恰是急性子,孩子犯错,如洗碗方法不对、吃饭没有弄干净筷子、洗衣服有点马虎、忘记了在规定时间内浇花,等等,她都忍不住批评孩子,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做事马虎。而孩子呢,则显得非常委屈,但又想不到辩驳的词语,于是显得非常郁闷。甚至在做事的时候,有妈妈在场,往往看着妈妈的脸色做,而无法放开手脚发挥自己的创造天赋。
毫无疑问,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父母面前能够非常自信地学习、生活,应该比啥都重要。但是,我们往往爱之深,责之切,如此反复,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让孩子常常陷入一种恐惧、焦虑之中。而孩子很多时候,又表现得拖拖拉拉,仿佛真的没有责任心,但事实上他经常在睡梦中都在想着白天要做的事,又似乎和责任心无关。
问题在哪?该书似乎能给有像笔者一样困惑的家长大多数的答案。
该书的序的标题是《我只是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把父母的困惑摆了出来,然后,一共有十个章节来论述如何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十个章节分别是:《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如何奖励,孩子才会不拖延》《平息孩子内心的慌张与焦虑》《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收拾凌乱杂物,不再拖拖拉拉》《把握关键时刻,摆脱拖拖拉拉》。看到这些章节名,相信大多数读者和我的心情一样:咱家孩子就属于这一种!
作者用具体的案例,用事例加剖析加“关键提醒”的方式,细细地告诉读者该怎样让孩子从恐惧、焦虑中走出,告别拖延症,从而和爸爸妈妈和谐相处。这本书,不是高深的理论资料,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实用大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