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6 22:42: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的读后感10篇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一本由[日] 奥田英朗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内外双封+四联精美书签)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一):我有拖延症啊啊啊

2016年过去了,最开始订了一年50篇书评的目标,在7月份顺利达成,于是把目标篇数提高,想在2016年结束的时候写成100篇书评。然而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往往比你预计的时间要更长,结果最后半年下去,才写了十几篇书评。反正新年计划列出来不一定是都要完成的,尽力而为过后,无愧于时间无愧于自己就好。

在游泳池是2017年读完的第一本书,真的是被双下巴的伊良步 (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词了)到了,五个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面对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困难,医学博士伊良步开始不靠谱的诊疗。歪打正着也好,刻意为之也好,对这些麻烦的病患,伊良步医生有着非比寻常的疗效。

一本很暖心的书,作为消遣读物,质量尚佳,奥田英朗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迟早会在国内火起来的,现在差的就是一个会营销的出版商。毕竟,奥田英朗不只是东野圭吾的酒友,也是凭借《精神科》的故事夺得直木奖的男人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二):幽默,本不该成为书的标签。

观点扔在开头:这本书内容五星,一星扣在,作者高估了中国读者阅读时的思考能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看到豆瓣评分不错,加入收藏夹。
等我时隔两个月,趁着优惠,从收藏夹买到手,读完之后,才发现评分降了很多。
(究其原因,大概是愿意思考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购入好书,等好评如潮,很多读胜过阅的人来买,心里有落差,评分也就落下了。)
意料之中,却依旧失落
中国大部分的读者,被网络惯的有点娇贵。对于信息的处理上限,大概也就只有140个字。
超过140个字,就得配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几个有点暴露的小图片,才能不断集中注意力,促使人读下去。
阅读的碎片化、信息的爆炸化与受众接受信心能力衰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综上,这本书的意义,远不止幽默、好玩那么简单
正如我短评中说的那样,读完这本书,至少可以有两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一,性格才是不治之症,而社会这个塑造我们性格的罪魁祸首,究竟该拿它怎么办才好。
第二,医者都在生病,那我们该怎么办。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其他小问题可以思考:病态的思维没有负效果,真的是病态吗?等等。
而大致浏览了评价,大概也都是:好笑,也没那么好笑,幽默,从头读到尾。
而幽默,本就不该是一本书的标签,私以为,书写完不是为了取悦人,而是为了警醒人。
而很多人,缺乏思考的能力,真的很让人难过
之前,在某新闻软件,看到一篇好书推荐,看到有人评价《嫌疑犯X的献身》,是一本写为了喜欢的人杀人的小说。
写下如下评论:
很多中国人读书的品味还处于小学一二年级,那种看个热闹,不用动脑子的阶段。《嫌疑犯X的献身》竟然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为了喜欢的人杀人。其手法背后,所折射的人性勇敢懦弱、社会问题都熟视无睹。也难怪,会有人钟情于“厕所化”的网络文学了。
总觉得,日本作家、台湾导演,是高估中国人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两拨人,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慎重的对待他们的作品。
以上,最近友善度爆棚,饼画的有点大,见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三):从内心开始腐蚀的都市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是本治愈系小说,它探讨的问题和我们息息相关,都市人的生活、工作压力山大,谁都或多或少有点轻微的神经官能症,虽然书里故事荒谬不覊,但却也折射了现实中的种种实情。
众所周知,现代人的文明病很多,强迫症、妄想症、暴露狂等屡见不鲜,而本书固定角色的伊良部一郎,绝对的怪医,就是专制这些令人头痛疾病的精神科医师。有别于严肃专业的正统医生,伊良部不仅作风幼稚无厘头、有恋母情结、视规范于无物,还有喜欢看针孔扎入人皮肤的奇特癖好。和伊良部搭档的还有一个波霸护士,是个暴露狂,就这两点便突显此书的与众不同
怪咖伊良部的诊疗方式也和正常的不同,异于传统的听诊开药,他总喜欢以胡闹瞎搞的怪异举止“意外”破除患者心病,仅仅通过交谈互动,误打误撞找出病根,而生病的人也莫名其妙参透道理,解开心结,被治愈了。这部看似很不合理的作品,其实本来就不是该以常理看待,因为作者是奥田英朗,是个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家伙,但下笔却每每能明确地直捣现实问题的核心。
这本由短篇故事所组成的《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主角除了疯癫的伊良部之外,还另有五个性格特质大异其趣重点人物,分别代表不同征状烦恼的他们,轮流在各个章节担任主述者,不管身心失调因素为何,这些人都因生活、学习、工作的重重压力而产生心理防御机制。
其中一篇是一个讲患有手机依赖症的男孩,对当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而言,不啻当头棒喝。我觉得篇名取得很好,叫《朋友》,极具讽刺意味。主角中学生熊太一刻不停地用手机发短信给朋友,最后发现只要一离开手机,手就开始颤抖,后来在父母的要求下,他去看精神科,找到了伊良部。
熊太的心病的症结在于,他总是用很多新奇的事物来收买人心,认为只要一直买东西分享给朋友,朋友就会喜欢他,他也到处去结交朋友,以手机联络感情,其实这是种脆弱友谊。又一次,熊太的手机坏了,他很着急,担心自己的朋友联络不到自己会很难过,怀着这种自责的心情,他到学校跟朋友道歉,也买新手机发短信跟网友说对不起。谁知道根本没有人在乎,他又成了以往被大家孤立的男孩。直到后来,熊太很好奇伊良部跟护士小姐为什么没有朋友也能活下去,护士以冷淡的口气告诉他,没有人烦她才乐地轻松。熊太似乎领悟到自己的行为根本不能抓住朋友的心,心结渐渐打开。
针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奥田英朗舍弃深切谴责的态度,反而采用夸张、出人意表的方式表达。他以戏谑的口吻描绘职场、婚姻生活中身不由己,精准指向我们日常生活可能遇见或已实际发生的窘况。他特有的诙谐幽默手法带来警惕,温柔提醒现代人反思:这种似曾相似的感觉是不是代表我和他们一样病入膏肓而不自知?顺带在笑语中为紧绷的人际关系寻找立足之地,淡然抚慰疲惫麻木的心。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四):我们都需要伊良部

这本书里面多多少少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通过里面的患者渐渐被治愈,我们也一遍又一遍地明白了那些其实我们都懂但不是总能做到的道理。
   1⃣️在无形的压力中迷失的自己。某一天迷失的自己找到了一个方向突然就像是找到了精神的救命稻草,一直抓着不放,觉得如果放手,我一定又会精神恍惚。等到突然有一天,我在那个方向之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我看看周围,世界美好的,而以前我却很少注意到周围不一样的风景。可我为什么非抓着一样不放呢?
   2⃣️不能真实的自己。明明该把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该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却忍住了,理由是自认为的自尊什么的,就这样一直委屈着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卑微,有时候现实社会不就是这样吗?有时间现实把自己逼得都没有办法做自己,可谁不想做自己呢?等到突然有一天,终于受不了了,终于情绪崩溃了,才终于释放了自己。人不能靠压抑自己过日子,会疯的。
   3⃣️自我膨胀的自己,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无论有意无意地表现,都能看出那种自我感觉良好过头的样子,包括我自己在受到夸奖的时候都会存在飘飘然的感觉,这是正常的,这是人喜怒哀乐中该有的,但是该有一个度,也就是不能太自恋了,有人夸你赞美你的时候,欣然接受即可,不要一直活在这一刻。你要有让人一直赞美你的资本,你长得美,但不是美到无人能敌,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而且世界上这么多人,不是所有侧目看你的人都觉得你美。不要借别人的口把自己捧上天。维持优秀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而不是空想,这样的自己是不现实,是死了的。等到突然有一天,你受到了重创,重新认识了自己,你才是又活过来了。但是现实不是小说,要把握好受重创的时机,要不然可能活不过来了。现实需要你早点意识到自己。
   4⃣️害怕孤独的自己,我想要有很多朋友,放假的时候有很多活动,而不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害怕别人知道我是缺少朋友的,甚至没有朋友。所以我努力去把自己融入到朋友圈里,靠自己的努力去维持朋友的关系,我希望有自己的朋友圈,就算我付出再多也没有关系,可是到头来我才发现,原来我没有真正的朋友,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在场可不在场的玩伴,并没有人非我不可。我是那个替朋友想得多的朋友,也是让朋友想的少的朋友。我太在乎了,是因为我怕孤独,而也许我的太在乎不符合我朋友们的胃口吧。等到头了,我发现朋友们并不在乎我的时候,那是比任何时候都孤独的。等到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能承认自己孤独的时候,那些朋友对我来说也变得可有可无了,我的心变平静变舒服了。
   5⃣️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自己。看到最后一篇的时候,我很惊讶,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会做这种瞎担心的事情啊。我经常担忧我是否出门前锁好了门,我也曾因不确定而又花了半个小时跑回家去确认。妈妈经常不带手机出门,到了回家时间也没办法联系的情况会让我坐立不安,会想象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每次都是如此。才发现自己也是一个担心人的角色,而不是被担心的人。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强加了“主观责任”,因为总觉得都是和自己相关的,总是担忧着。等到突然有一天,发现其实这个毛病也并不是坏事啊!像这样想太多担忧太多的人会有对应的需要想太多需要担忧太多的事情吧。生活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有些事情总要人去做去担忧,即使是很小很小看起来很没有必要的小事情。安全隐患意识的存在,说明有这样意识的人大有人在啊,并且是需要的。想象一下所有的人们都没有安全隐患意识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当然,开玩笑了~这是不存在的!
        以上所有的“突然有一天”的发生,都是伊良部下的“套”啦~
        作者把现实的人们稍微写的极端化一点,用幽默讲故事的方式让看到的人去自行感受。我觉得这五篇故事都隐隐约约地贯彻着一个概念:做自己。
        精神病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时至今日,不敢说精神没有问题的人占大多数,太多都是很轻微很轻微的症状。工作或生活都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就看我们自己怎么去调节,所以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伊良部该多好,他总是会用他独特的方式带你找回自己。
        希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已的人们,能在内心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平静。PEACE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五):我们都有精神病

看到一个故事的最后,才体会到了作者的精心布局:原来每个人都有“精神问题”——或多或少。 精神科的主治医师伊良部喜欢看药液从针头注射到人体内,护士喜欢暴露自己的身体,再加上各种各样心理疾病的病人,构成了精神科的故事。 这位主治医生看似不上心的治疗态度和方法,却治好了“病人”的病。

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很多人都在亚健康生活状态里长期挣扎着,而故事里的人,总是在故事的结尾以某种方式发泄了一顿后,病症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不得不说,伊良部的引导和治疗方法很有效。

故事读起来很轻松,伴着时不时的黑色幽默,也很能引起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读完整本书,也许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病症,最最缺乏的,就是一种洒脱了吧。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六):省下这份钱买个西瓜吧,买这书干嘛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没有听说过奥田英朗这个人的,看完以后还专门去百科了一下这位先生的介绍,介绍有这么一句话:“……充满都会风格,作品有别于一般大众之作。其笔调看似轻松,却将内心刻划得十分深刻,讲述高潮迭起的故事功力更是入木三分。”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区别于一般大众之作这个评价着实中肯,因为这是我读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想从五楼把它扔下去的一本书,这种体验,仅此一次。
        整体书的章节设计并没有看出“别于一般大众之作”,算是中规中矩,而且每一章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其实应该是受大多数读者欢迎的。但是,书里的语言风格也好,情节设计也好,真的是特别糟糕,甚至某些情节的设计让人觉得这家伙是不是有些心理变态。提到诊所里的女护士麻由美,一定会涉及到“白皙的大腿”、“低胸白衣”……等等情节,从故事的整体架构来看,麻由美完全就是一个配角,只要履行自己给“病人”注射镇定剂就足够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要刻意的花这么多笔墨描写腿和胸上来,可能有些角色的设定是有意无意的让有些读者带来一些消遣和心灵上的愉悦,但是,护士这样一个角色显然不应该如此这么被赤裸裸地娱乐化消费着。
        前两章看完,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卖鸡汤的人很多,但是这个大神,连鸡汤加的都那么的突兀。通过人物的对话,突然说出一段意蕴深刻的名言:“想到什么就立刻去做,没有什么是“到时候”才去做的”等等这样在社交平台上流行了N年的句子,语言风格极其值得吐槽,让我记起了小学时记日记的风格“可恶,为什么以前都没发现这么让人愉悦的事情呢”,“游泳算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调整身体的状况可是效果良好呢?”这种句子在文中每隔几分钟会出现一次,不排除这其中有译者的翻译的成分在,但这个锅至少得有人背吧?总之看完这种文学作品,我顿时感觉“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
        书中不少情节设计到“基”、“腐”、“贱”的成分,这种东西我觉得应该是译者自己夹带的“私货”,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商业推广的需求或者自降品味来迎合部分市场的成分,但是我是排斥的,不,是完全抵制的。到第三章,涉及到一些庸俗的调情的语言和情节,而且就精神科医生“伊良部”,翻译的糟糕,不知道是原作者是个死宅,还是译者是个死宅,糟糕,太糟糕了。
        天气这么热,听我一句劝,有闲钱买个西瓜吃吃,也比买这么一本读物好得多,选择在这么一个时间点,来看这么一本书,真的是一件很闹心的事情。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七):这是一本好污的书,里面的人都有病

这是一本好污的书。
有多污?
它的原名叫《持续勃起》,为了在天朝能正常上市销售才改成了《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请想象一下如果你拿着一本封面写着《持续勃起》的书在拥挤的地铁里阅读,会是多么特别的体验呀。
书中的精神科医生伊良部是个猥琐的中年胖蜀黍,有着恋母情结,有着观看患者打针并从中获得快感的特殊嗜好——“针扎下去后,伊良部把脸凑过来,鼻孔张得大大的。”
伊良部的护士是年轻性感的真由美,有着露胸部和露大腿的特殊嗜好(所以男性患者才会心甘情愿打针呀)——“白大褂的扣子差不多解开了三个”,“大腿从开衩的白大褂里露出来”。
书里的人都有什么病?
有因为感觉生活压力而开始胸闷腹泻肾痛的和雄;有因为意外而导致不可描述部位持续勃起的哲也;有总是感觉有人在跟踪她,自以为自己很美的广美;有极度依赖手机的学生雄太;有自行诊断为强迫症的现场记者义雄……
呀,身心疾病有了,性障碍疾病有了,衷情妄想和被害妄想也有了,人际交往障碍有了,强迫症也有了……还有怪怪的医生和护士,这都是些什么鬼?
怪怪的医生伊良部是怎么治病的呢?
如果我问,你有个讨厌的上司,你有没有勇气去毒死他。你肯定会说没有,对吧?也就是说,这里的应激性反应牵涉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把原本就有的东西给扼杀掉,只是无谓的努力。因此,你最好还是多转移一下注意力。比如说,你可以试试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暗杀地痞流氓。这无非就是麻醉剂,无聊的烦心事可以借此一扫而空。因为你会被人家追杀啊,对吧。连小命都难保的时候,你还有时间为家庭和公司的事烦恼吗?
这是伊良部对和雄说的话。
这也太犯规了吧?!不,这根本就是乱来,要是在天朝,他得被吊销执业资格啊。
可是后面和雄怎么样了呢?他还真听取建议开始游泳(就是转移注意力呀),结果是“真是爽呆了,爽死了”,还带上伊良部一起去游泳,两人都获得了运动的快感(太基情四射了)。最终,和雄身体恢复正常,夫妻感情也变好了,夫妻生活也正常了。
这……所以伊良部的胡说八道也有治疗效果?才不是呢。是因为和雄的问题根源来自他错误的生活方式,当他发现游泳的乐趣后,他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不再忙于应酬,不再看什么都不顺眼),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所以就是伊良部歪打正着咯?那对有持续勃起问题的哲也,伊良部又是如何治疗的?
他先是突然用膝盖去撞击哲也的不可描述部位,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又在哲也的面前和自己的妻子激烈地吵了一架,让哲也感叹:“这两个家伙被解放出来了,从理性、社会和人情义理中解放出来了。他们自由地活着,以人这种动物原本该有的样子活着。即使自己处于同样的立场,恐怕也不会让感情这样爆发出来,原文自己根本没有发火的能力。所以,生殖器才会替自己发怒,让感情爆发。”
如果不是有了这样深度的思考,哲也也不会在后来终于把情绪发泄出来,从持续勃起中解放出来。
所以伊良部这是有意为之的?
对于有衷情妄想和被害妄想的广美,伊良部的所作所为更是离经叛道,他直接就追求起广美来。他站在广美的角度去认同她,“哦,又增加一个?广美姑娘,因为你富有魅力,所以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甚至还学广美去面试电影演员——结果当然是两人都失败了。可是,伊良部这么瞎搞,真的起作用了。广美卸下了她从前的盔甲——化妆和迷你裙,整个身心都十分畅快。
但是伊良部还是想追求广美呀!结果当然是很污很污的……
更搞笑的是对有手机依赖的雄太,伊良部居然说:“我还从来没有用过手机呢。”然后开始叫雄太教他怎么用手机。之后又疯狂地给雄太的手机发短信,就好像在故意骚扰他一样。之后又莫名其妙带雄太去看什么塑胶模型展,还抽中了唯一的一等奖又不肯让给同样抽中的小孩,让雄太居然羡慕起他的天真——“他像孩子一样,做事从不迎合别人,因此谁都不在乎。在当今世上,这俨然是最强大的武器。”
之后继续给雄太发骚扰短信,竟然引出了雄太的心里话,卸下了雄太的自我伪装。
所以就是胡乱发骚扰短信能够治疗手机依赖问题?才不是。伊良部是通过这样奇葩的方法让雄太意识到自己刻意讨好别人并不能减少自己的孤独感。当问题被看见之时,也就是问题被解决的开始。
有强迫症的义雄又是如何被治愈的?哦,他没有被治愈,最后还不得不选择寄宿生活,因为他自己一个人总会担心这担心那。但是,最起码义雄接受了自己的这种状况。
所以治疗失败了吗?不,治疗成功了。
明明强迫症状还在,为何说治疗成功?因为义雄能够和强迫症状共存,甚至因此获益,几次上了新闻,成为英雄一样的人物。而之前他的强迫症状已经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妨碍。这就是成功。
伊良部是怎么做到的?他带着义雄去扔石头。
“这个地球上,没人的地方比有人的地方大得多。就算你闭着眼睛扔石头,也是砸不到人的概率大。”
他还带义雄去卸对面医院院长的奔驰车的轮胎。
“要守护就让别人去守护吧,关我什么事!我们只需要袖手旁观就行了。担心的事只管交给别人就是。比如我们乘坐公交车,几乎所有人都要在下一站下车,比如小区前或是车站前之类的。这时根本不需要按下车铃,让别人去按就行了。没事的,肯定会有人按,大家都不愿意坐过站。”
这样的话对义雄来说就是当头棒喝啊。不好转才怪。
伊良部是个怪医,他用他特殊的方法,让这些有着各种毛病的人,得到帮助。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觉得受到了生活的暴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来看看这本书吧,真的好污好治愈。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八):人生时而像部烂片,不如欣赏其中笑点

        很多意义上,这本书给人暑气弥漫的感觉。不单是出版时间,亦非封面凉爽配色,也不是标题里吸引人的“在游泳池”字样。盛夏阳光猛烈,万物原形毕露。生活在这本书里的人们,就是行走于夏日里的万物,自身那些毫不起眼的阴暗旮旯和疯狂念头,在湿漉漉扑面而来的热风包裹下暴露无遗。
        本书是奥田英朗的伊良部医生系列之一,由五个就诊小故事组成。该系列不少故事被改编成漫画、动画和电影,以夸张讽刺却不乏真实治愈的情节赢得不少好评。相比简体版清爽的书名,原本的名字或许能让人体会到该系列的一丝疯狂气息——《变态怪医Dr.伊良部》。
        画鬼易,画猫狗难,最难则是把猫狗和鬼画一幅图里,还能让人察觉不到异常。小说亦如此,单纯夸张描述容易,把日常写得入木三分困难,最难是日常与异常彼此融合,让读者逐渐忘了两者的分界。在创作伊良部医生系列这样的“猫狗鬼”画作之前,奥田英朗更偏爱写实的故事,虽有夸张,但本质是现实主义,叙述条理分明,结局包含正义与治愈。他尤其擅长刻画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失意的上班族,勾心斗角的白领,因为小利益一步踏错的小市民。后来,也不知是想寻求突破,还是单纯脑洞大开,纯粹基于日常展开的故事再无法满足奥田英朗。于是,为解决现代人的现代病而诞生的极具现实感的狂人伊良部医生诞生了。
        伊良部医生肥头大耳,有着中年人臃肿的身体,心智却更接近天真烂漫的孩童,孩童般单纯且愚蠢,孩童般狡猾与残忍。从文中只言片语透露的信息可知,伊良部家族势力庞大,除了经营伊良部综合医院,触手还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但医生却情愿待在医院阴暗走廊尽头那间属于自己的小小精神科,与我行我素的年轻护士为伴,对各式各样被医院其他科室打法来就诊的乖戾病人说——“欢迎光临!”
        既然是讲述精神科医生与病患的故事,病人当然是最大看点。书中的病人五花八门,工作狂、自恋者、恐惧症病人、强迫症患者……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病。有些病症读者看着只是一笑而过。毕竟,身体某个部位持续充血、或是总觉得有一群色狼在跟踪自己这样的事不是每个人会遇到。另一面,担心出门时没有熄灭香烟导致屋子着火、由于持续焦虑而辗转反侧又拉肚子的事就让人不那么轻松。等读到孤独的少年拼命花钱买友情的段落,甚至快要哭出来……看病人们因病情恶化逐渐走投无路,仿佛自身也浸渍于闷头的暑气里无法上浮。这时,伊良部医生开始施展自己游戏般的刺激疗法,像举着高转速风扇,不止带来凉风,更像是要把你吹到高空,好好审视一番生存的大地。
        我管伊良部医生的疗法叫“感冒式治愈”。感冒无论服药与否,从开始到痊愈必须经历一个周期,而炎症最激烈时,也正预示着离结束不远了。伊良部医生正是采用了同样的治疗方法——先不断刺激、挑逗甚至恶化病人的顽疾,只要病人越过临界点,一切柳暗花明。
        这样胡来的救治方法在现实中很可能完全是错误的,甚至导致与初衷相悖的结局。但是,伊良部系列本来就不算是现实描写,故事里的人没有绝对的常识,有的只是面对人生这幕蹩脚闹剧所要抉择的生存姿态。作家伊坂幸太郎说过:“在人生面前,大家都是新手。”故事里的病人各有烦恼,究其原因,是一直在自己主演的剧本里客串路人。而伊良部医生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强烈的刺激与暗示,让这些迷路的人找回做主角的感觉。因为是主角,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眼光;因为是主角,就沿着自己觉得正确的方式走下去。当人生的剧本烂而冗长,伊良部医生说“来一针吧”,帮你挑拣出那些值得捧腹的地方,告诉你生活并非一直在失去,在看不见的地方,你也收获了不少趣味。反正已山穷水尽,没什么可损失的,不妨一笑开怀。当一个人找回了自我,暑气随之消散殆尽,清风自远方拂来,人生也少了点负担。
        很多意义上,这本书给人暑气弥漫的感觉。也许,这本书真的最适合夏天来读。让里面嘉年华一样欢快的文字消解冗长高温的郁闷,让夏季晴朗蓝天的色彩转移读者的注意力,不至于体会到文字背后、真实世界的心酸苦涩。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的伊良部在自己陷入低潮时“胡来”一下。也许,精神科门外昏暗的廊道是暗示潜意识下本我的觉醒。有那么一瞬间,喧嚣传入耳畔,你若有所失,感觉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力不从心。你犹豫起来,不知如何是好。你绞尽脑汁,想在先验知识里找出一个解决方法。
        然后,你听到脑海深处一个明亮又滑稽的声音——
        “欢迎光临~~”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九):与精神病同舞

本书一共有5个小故事,有点像伊良部医生治病的日常,每集会治愈一个心理疾病。至于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就不得而知了,会有这样的医生嘛???不得不说伊良部医生是有点变态,不过和他相处却让人感到很舒心,也许是因为他真诚吧,果然天生变态也是有好处的。书中的伊良部医生在无意中说出了也许是治疗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顺其自然就好了。
      对于生活中有压力的同学不妨读一读这本书,还是蛮有效果的,其实这世上的很多事无非是一笑而过,总是强迫自己是没什么好事的。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那这本书一定会刺中你心中的软肋。我尤其比较喜欢《朋友》那篇,虽然其实朋友之间是比较真实的情感,但是谁没交过几个“错误”的朋友,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朋友很多,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真心假意之间谁又看得清自己。而且《朋友》篇末对景物的描写也十分优美而感伤,是全书中很少的抒情描写。其实说起来,书中的“精神疾病”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是在书中被放大了而已。
      书中的护士真由美小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日本总是对性的方比较感兴趣,所以一个有裸露狂的护士一定能让男性读者比较感兴趣。而本身这个人物的性格设计却是很独特,很有趣的。在对纯真生活的向往中透着对社会的嘲弄。
      本书几乎都是对话和内心描写,我想只有内心特别细腻的日本作家才能驾驭这样的文章。直观却又饱含深意。
      没人会因为一本书而改变,可我想你读了此书之后,至少会看清一些事情,所有的书都有这个效果,会让你之前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人不会轻易改变,就像是书中说的,性格才是你的不治之症。

  《精神科的故事:在游泳池》读后感(十):读后感

每天中午看一个故事。我也想成为伊良部医生这样孩子性格的人。可是现实中我们顾虑太多,又怎可能像个孩子一样不去管别人的想法呢?
O型血如我,非常遵守规则,也像《坐立不安》那个故事里的义雄一样,会担心煤气和电,只是强迫症没那么严重罢了。生了宝宝以后更是会经常脑补宝宝会受伤的样子,所以在抱宝宝时会用力过猛,或者干脆不让别人在靠近高处的地方抱着宝宝。有时候被自己脑补的场景吓得一身汗,然后紧紧抱着宝宝亲吻他,生怕真的下一秒会发生可怕的事情。
然而这样的状态书中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我就是得提心吊胆坐立不安的守护他人吧。没办法,为了自己安心也好。
其他几个故事,也有些许的共鸣。偶尔会有运动上瘾症,也会在运动时瞧不起不运动的人;身为女性没有勃起的问题,但也存在怒气无法发作的情况;第三个故事,呃,我实在是没有那么美,而且自己很认得清自己的颜值,暂且没有这个问题吧;第四个故事,哎,我身在异乡,近处没有朋友,但我也懒得迎合去寻找,友达比伴侣还难找,无法强求。我现在已经慢慢接受人生就是孤独的这样的设定了,偶尔和远方的朋友聊天见面才显得无比珍贵。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