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5 10:5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精选10篇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是一本由拉斯·特维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94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08-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一):房地产是经济周期之母

既然房地产是经济周期之母,那么今天(2013年的末尾),全球经济是怎样一副图景呢?
请看末日博士的评论:房产泡沫又·在兴起了。
末日博士鲁比尼:五年前房产泡沫又在重演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gjjj/20131227/165517776280.shtml
核心摘要:
现在,距离金融危机五年后的今天,泡沫泛起的迹象又出现在瑞士、瑞典、挪威、芬兰、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重返“舞台”的英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在新兴市场,泡沫正出现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以色列以及土耳其、印度、印尼和巴西的主要城市中心。
  这些经济体的住房价格正在进入泡沫区的迹象包括:房价快速上涨、房价收入比高且持续上升以及按揭债务在家庭债务中所占比例高等。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中,泡沫正在由于极低的短期和长期利率而膨胀。由于GDP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和通胀水平低,常规和非常规的货币宽松措施所产生的流动性保护正在推高资产价格,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住房价格。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二):通往非理性的16条大道

关于经济周期,这本书综合历史上各种流派、学者的观点,给出了很多解释。从内容上来讲,本书写的有些杂,扯到的内容非常多。不到300页的书,竟然划分出27章,有些内容难免写的非常浅显。但总的来讲,仍旧值得一读。
在第17章,趋势与心理中,作者罗列了人的16中非理性心理,简单摘抄如下:
1、代表性效应:我们往往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趋势会继续下去。
2、错误共识效应:我们往往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
3、后悔理论:我们试图避免可证实我们已经犯错的行为。
4、定锚/框架:我们的决策受到似乎暗示正确答案的信息的影响。
5、同化误差:我们会误解接受到的信息,以为该信息认同我们所做的事。
6、选择性暴露:我们只让自己暴露在似乎认同我们行为与太俗的信息之下。
7、心理区隔:我们把现象区分为不同的隔间,并试着把每个隔间而非整体最适化。
8、选择性认知:我们曲解信息,好让其认同我们的行为与态度。
9、过度自信行为:我们高估自己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10、后见之明偏误:我们高估自己原先预测过去一连串事件后果的可能性。
11、确认偏误:我们的结论不当地偏向我们想要相信的事。
12、适度性态度:我们培养出与我们熟识的人相同的态度。
13、社会比较:面对一个我们觉得难以理解的主题,我们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信息的来源。
14、认知不协调:我们试图回避或扭曲表明我们的假设错误的证据,我们也会避免强调这类不协调的行为。
15、自我防卫功能:我们调适自己的态度,好让其似乎认同我们所做的决策。
16、展望理论:我们有一种不理性的倾向,比较愿意赌亏损而不是获利,这意味着我们持有亏损头寸的时间长于持有获利头寸的时间。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三):流水账,不知所云

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流水账,不知所云...................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四):对货币、中央银行以及周期的讨论,通俗读物无出其右

不得不说拉斯·特维德这本《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是这几年来看过的对货币、资产、房地产以及周期讲得最透彻的一本书。它是任何一个期待在交易投资领域大展身手的玩家不容错过的指南。
不仅仅应该把本书随身携带,反复咀嚼其中记录的历史和哲理,还应该是睡前枕边,在远离市场心绪平静的时候激发我们头脑对当下所处的经济阶段和投资环境反思的触动器。
拉斯·特维德曾是一名衍生金融商品的交易员、基金经理、合伙人,而且还在上个世纪末的IT科技浪潮中创办了数家科技公司,后来成为瑞士避险基金合伙人(www.provalue.ch)。
他以货币管理为主线,在书中再现线了与货币相关经济学理论、思想发展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除了清晰的理论脉络、内容介绍和逻辑发展历程,包括许多生动的金融实务界的许多重要的投资故事也让理论的发展更有趣味、值得反复咀嚼而不觉枯燥。
特别是作者重点讨论了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和管理工具,政策和市场货币行为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以及对各种资产的影响逻辑。在书后更为细节的讨论各种资产的时候,特别厘清了各种数据指标与资产波动的关系。
加上对经济周期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很多投资者清晰的看到身在市场何处,能够更有效率的配置资产。所以无论是入门还是已经娴熟有余投资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思考框架。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五):理论和操作之间的那堵墙

截至目前为止所读过的经济周期的论述仅限于标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当中给出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以及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这本书是豆邻推荐的,本想系统的补充下经济周期的知识,但是无奈,这本书也很零散,且写得非常让人迷惑不解,结果读者群居然非常热捧的做笔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经济周期”这个词显得非常笼统。我们可观测的经济周期实际是由若干具体指标随时间序列波动而得到的综合结果。如果作者不具体指明,是房地产价格,还是黄金价格,还是股票指数,或者GDP,我根本不知道在那一段论述中它具体指的哪一个数据。
历史会重演,但对实践没有帮助。
从时候看,荷兰郁金香狂热和07年A股的疯狂本质都是格林斯潘笔下的“irrational exuberant”的很好表现。但是得知这一点对实践并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赵丹阳在07年的时候股市达到3500点就清仓了。当你处于历史高位3500点的时候,你觉得市场会因为非理性走向疯狂的6000点,还是调整方向?历史学家永远没法预测未来,虽然他们总在说历史会重演,因为他们都是书呆子。
怎么判断拐点?
在我刚开始接触经济的时候,很幼稚的以为可以通过理论计算经济周期,并借此低位介入,高位出手。这也估计是很多人认为研究经济周期的目的。但是,现实情形是,经济不是按照非常稳定的时间循环周期运转的。简而言之,一年365天的周期不会改变,但是一个存货周期或者房地产周期的时间拐点,却存在不小的方差。这一点一切价格波动的K线图都能够清晰看出,它们的拐点存在一定周期,但是很难从时间序列上进行预测。
这也是为什么很怀疑报纸上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经济学家说,今年二季度经济数据将出现拐点,CPI将在一季度回升这类预言。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有何计量模型作为依据?还是仅凭历史走势猜的?
有的人煞有介事的列出经济周期每个阶段的策略,哪种资产价格会上升,哪种股票价格会表现好。
你自己去玩玩股票、债券就知道了,按照你自己的理论和想法去做,然后看收益。首先,阶段和阶段之间怎么划分,用什么数据临界值? 告诉我目前国内经济位于经济周期的哪个位置?
特别了解了下作者的简历,在google上得知曾经做过provalue,因为是对冲基金很难知道其业绩。后来又不做了,改做carryquote这个移动金融数据终端。
证明策略有效性的唯一方式就是对比自己操作的净值曲线和市场曲线,如果长期较为稳定的超越市场收益才能证明其正确。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这样做的。对本书不满的另一点在于,他根本没给出交易策略和交易细节,也给不出交易成绩。
这样来论述经济周期,讲讲故事,吹吹牛。既不能像研究著作那样清晰定义并讨论周期,也不能给出完整的交易策略和细节。与国内那群中文系编的理财书又有多大区别?
嗯,有一点区别,它居然卖42块。
如果你有读到比较清晰完整的关于经济周期叙述的书,请私信我,我不需要故事,需要数据和图表,需要清晰定义的概念和指标。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六):库存周期、资本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的相爱相杀:一个通俗的演绎

作为一个在西部小镇已经有一个工厂的资本家,你的钱可以做以下事情:

1. 买东西消费

2. 供给小镇居民想要的商品

3. 买机器设备,如流水线等

4. 买房子(厂房和住宅)

初始阶段你已经有第一批机器设备了,也有厂房,但还没开工,显然你的钱要用于生产商品。不光是你,所有和你一样的工厂主也会做这个选择,他们会根据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自己的钱的多寡(影响到原材料购买,工人聘请)来生产,因为信息不完全,供给总是会过剩的,4.5年后过剩就会显示出来,这个时候你发现库存卖不出去了;不过这个只是小问题,无伤大雅,只是生产了过多某类产品,居民虽然不再需要更多此类产品,但是还会需要其他未生产的产品;此时会有部分厂商会有些亏损,有些会退出,但整个经济还很健康,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增强(因为赚取了资本或工资),货物可以慢慢卖出,央行调节一下利率就可以刺激经济恢复。

过了一段时间时候你发现流水线利用率很高,工人加班时间增加,总而言之,产能利率提高了。这也说明经济还是很健康的,为此你要购买新的流水线,准备生产创新性的类似产品,或者完全创新新的产品——这是因为只是对某些商品过剩,但是还有其他商品还是匮乏的——你的同行也这么做。接下来几年主要的需求并不来自居民,虽然居民还是有需求增长,主要的需求来自于流水线这些设备的需求,因为设备的价值也很高。2、3年后设备开始集中投产,此时供应又大大超过最终需求,于是很多工厂破产了(因为贷款买设备),而对设备的需求也收缩,于是又连累一批设备产业链的企业,这时经济受到损害。

前面9年其实都是“商品供应”在面对商品需求时,总是放大了自己的供应最终以收缩为终结。

为什么第二段你的钱不去买厂房(或住宅),这是因为原来的厂房可以容纳新的设备,另外你确实买了套住宅,你总得住,但有些同行没买,反正不是用于投资,赚钱的地方在工厂而不是房子,房子价格只升了一点而已。

第9年,整个供应方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因为设备都买好了,居民的新的旧的商品需求也满足了,并且过剩了。日子不好过。这个时候你只有想到盖房子给居民住了,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新的需求还挖掘不出(受限于消费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房子这一块居民还未过剩,你供给这个好歹能赚点。大家这么想可不得了,地价一下子高了(因为抢地皮),那么你卖的房子价格也要高,另一方面因为有新的楼房,外地人也搬进来居住,在这里安家了,整个经济就因为房地产以及房地产吸引的新居民而好转了,这个时候整个房地产带动的产业链(很庞大,约为整个镇的18%)的需求也旺盛了,很多企业突然生意好做了,价格提高也没有使得房子销量下滑,因为经济又好了,此外,因为总能卖出去,房价一直在涨,于是经济又更好了。这样的情况慢慢地持续了9年,在最后4.5年全镇沸腾,都在买房子。这9年事实也包含了4.5年的库存周期和9年的设备投资周期。注意前9年房地产也在发展,所以加上这9年,总共是18年。当然,这只是因为小镇做对了什么,盖的房子才会吸引人住,如果小镇做得不对,盖的房子吸引不了人住,那么房价上涨的动力会减去相当多。居民迁入基于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小镇比周边发展得更好,更多商品与服务,生活更便利,重要的服务有教育、医疗;因为小镇经济发展,收入较高;亲人、朋友在这,在这里工作发展确定性较高。

最后2-3年,房子也过剩了,并且此刻居民的钱不是变为设备,就是变为房地产以及库存,真的再没钱买房子了,巨大的房地产开始下跌,一切进入反向螺旋。并且相当相当惨。

最后一切重头来过,这个时候你再也不敢去碰房地产了,也不买设备了(都过剩了),库存也过剩了,就看看居民想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给他们。当然9年过后你又会关注房地产的。

问:既然知道房地产的这种周期性,为何不一开始就投资房地产?

答案是,在初始的9年里,人们已经被上一轮的崩溃吓怕了;不像牛奶这样的商品,库存多了可摧毁,房地产库存多了是不能摧毁的,只能等卖出去,因为经济不好了,所以需求事实上是不断下降的,不断有人抛售房地产,人口不断迁出,这样一蹶不振的状态,投资者不敢去碰。其次,我们孤立地看这个小镇,事实上上轮暴跌,投资者都没什么钱了,并且现金流紧张,这个时候能够生产能卖出去的商品是最好的选择。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七):一些要点的摘录

经济危机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说信用经济时代。18世纪,约翰劳为了解决法国的财政问题,提出以贵金属和土地为抵押来发行纸币的天才设想,但是在实践中却演变成了密西西比泡沫。
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学和经济周期展开研究,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桑顿指出经济周期与货币存在内在联系;萨伊则总结出著名的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历史上的房地产泡沫并不罕见,1837年危机之前,芝加哥的土地价格曾经在三年以内上升64倍。1837年7月,杰克逊总统签署法令禁止用纸币进行房地产投机,同时另一项政策是将政府的财政盈余从纽约各银行取出分配给各个州,从而形成了货币紧缩,并进一步造成经济衰退。(问题是,这是否是对此前银行林立、信贷过度扩张的一次修正呢?)
经济周期的大致分类:基钦周期(3-4年)、朱格拉周期(9到10年)、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
费雪指出经济周期的关键在于信贷,而熊彼特则认为“创造性破坏”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凯恩斯基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
明斯基认为,金融部门是资本主义不能稳定的主要根源,因为刺激这个特殊部门的要素很多,并不只是技术与市场利率,所有刺激因素都能导致不确定性并进而导致经济周期。
**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应用
互联网泡沫包含了标准经济周期理论的多个要素:
首先,它是前一次周期之后10年达到的资本支出周期顶峰(朱格拉),它是由新的科技创新(斯皮索夫)和创新蜂聚(熊彼特)触发的,对真实经济周期(普雷斯科特)也是有影响的。
在这个过程中,存货周期也有影响,因为公司为了满足需求而增加库存(梅茨勒),为抢占市场而造成了欺骗性的定价行为,导致了严重的过度投资(穆勒)。
在互联网泡沫形成过程中,货币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利率上升的太慢(罗伯逊),由于金融投资的回报在一段时间内远远超过了利率水平,自然利率远远高于实际利率(维克塞尔)。
尽管很难把过度投资和消费不足严格区分开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考虑后者的影响。在互联网泡沫中,数量巨大的纸币财富被生产出来了,但只是分布在相对集中的少数企业和投资人手中。这些财富绝大多数被储蓄起来形成新的投资,而并没有花在最终产品上,因此需求跟不上供给(霍布森)。
在互联网泡沫的最后阶段,繁荣导致了严重的瓶颈与资本短缺,特别是当雇员要求一个更高的回报组合(熊彼特),而资金供给者已经达到了极限(霍特里)时。并且在最后阶段,自有资本的流动提高了利率,这使得投资的利润减少而且资本更加稀缺(卡塞尔)。一旦趋势最终逆转,上述绝大部分因素的最终作用会颠倒过来。
另外,大量开辟新业务的人员被解雇,他们看到自己的账面财富(以期权形式存在)化为乌有,这就导致了在产能刚刚达到顶峰时出现了需求的减少。(福斯特)
*金融市场的问题
上涨的股价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这些人把股价一步步推得更高——因为有情绪加速器的作用(马歇尔、庇古)。很显然,存在很多动物精神(凯恩斯),而且上涨的资产价格造成了抵押物价值的增加,于是信贷(货币)流通速度也加快了(冯.米塞斯、冯.哈耶克、熊彼特、明斯基、金德尔伯格)。上涨的资产价格也刺激了抵押效应,高资产价格催生了更多的生意,这对资产价格又有好处(伯南克)。当然还存在情绪加速器明显加强的情形,因为趋势在自我增强。(卡尼曼、席勒)
*周期的主要驱动力
如果用一台机器来象征经济,那么“货币”、“资产”、“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存货”就是它的五个活塞。
某一个特定的经济周期可能是由房地产、资本性支出或是存货方面的变动(或这些因素的任意组合)所支配的,也可能是与短期与长期利率急剧上升有关,或者也许不是这样的情况,它还可能涉及显著的财富损失,最终也有可能导致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产生。
经济周期在货币方面的周期驱动力是利息支付,在经济方面的周期驱动力是资产价格、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和存货投资。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八):窥视经济学的复杂图像

作为一个长期接受工程科学严格训练的人。学习经济学,常常觉得,经济学太“软”,这种软科学,很难仅仅通过数学工具,或者一些理论理解清其表面掩盖下的复杂图像。但是本书却是别具一格地,通过历史,通过事件,通过人物,通过学派为我们这些门外汉描绘出经济学大致复杂图像。几十位重要的经济学人物贯穿在从1700年至今的300多年的波澜壮阔的经济史,读本书的同时你也会感受到这些大家们的智慧的碰撞。
如果要挑出本书的一个缺点,就是本书涉及的范畴太大,所以有些内容难免写的非常浅显。
再说两句题外话,作为一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一个右派,信仰自由经济的人。以史为鉴,因为“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国现在的经济问题,只有以“右派小政府”为平台,给予民众资源和权力,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这样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更本途径。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读后感(九):《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知行合一的经济学家
1720年,理查德•坎蒂隆,历史上最重要的四个经济学家之一
1720年,约翰•劳在法国发行纸币,引发印度公司股票泡沫;同时稍后,英国引发南海泡沫,理查德•坎蒂隆两次都成功逃顶成为顶级富豪。
后人从其遗物中发现一部书稿《商业性质概论》并出版,该书第一次说明白了货币发行的数量和流通速度对经济的影响。被约瑟夫•熊彼特誉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四个经济学家之一。
1817年,大卫•李嘉图,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
大卫•李嘉图14岁做股票经纪买卖政府的证券。其座右铭是:"砍掉亏损,让利润增长。"遵循这一原则他27岁变成富豪。
他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在滑铁卢战役前4天成功买进大量政府债券,结果英军打败拿破仑,他大赚一笔。后来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1923年,瓦蒂尔•卡钦斯,美国经济学家
瓦蒂尔•卡钦斯在哈佛读书时不满意于经济学课程,他梦想能够支持和发展对于短期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为实现这个梦想他40岁的时候成为富翁,并把他的梦想变成现实。
他1923年出版《货币》,1925年出版《利润》,1927年出版了《没有买家的生意》。
1933年,霍默•霍伊特,第一个房地产周期研究专家
霍默•霍伊特第一个对房地产周期进行研究,1933年写了《百年来芝加哥地区的土地价值》一书研究了1830至1933年共103年间芝加哥地区的房地产情况,并获得博士学位,1939年写了《房地产原理》一书。
后来他投身房地产市场并成为富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