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漫画世界系列3:漫画德国》读后感10篇

《漫画世界系列3:漫画德国》读后感10篇

《漫画 世界 系列3:漫画德国》是一本由【韩】李元馥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 文章吧 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 读者 的读后感, 希望 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画世界系列3:漫画德国》读后感(一):韩国人眼中的德国 对我们而言,德国是个奇怪的国度,中日韩三国其实无不对其充满钦佩之情。同是二战协约国,但中韩看待德国和日本 态度 截然不同 ,提起德国,往往 赞不绝口 。想来国民对德国的了解大

《《漫画世界系列3:漫画德国》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列表

快乐的人读后感
快乐的人读后感

日期:2014-12-27 17:30:04 点击:2038 好评:8

看的糊里糊涂的,一开始。没有任何感想,直到小说的最后一段“第三方的点明”又不得不佩服文学,悲伤地故事总在结局那段让人记忆深刻…… 看完,我现在的感想就是:你活着,你快乐吗?每天都很快乐吗? 文章的故事就是主人公周身包围着一层极薄的幕,但他自己...

《牵手》读后感
《牵手》读后感

日期:2015-05-30 16:05:24 点击:186 好评:0

近几日又把王海?的《牵手》读完了,她不愧是婚姻写作方面的高手,之前看过她的《中国式离婚》,觉得非常不错,婚姻中的一些日常矛盾在她笔下却表现的惟妙惟肖,感觉就像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看了她的小说,总会令人对婚姻对爱情加深了思考,对婚姻也会有进一...

人生必读之书《围城》导读(读后感)
人生必读之书《围城》导读(读后感)

日期:2016-06-26 22:38:51 点击:351 好评:0

在读《围城》之前一直听别人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也屡次出现在许多大学教授推荐的书单中。但是直到当我读到完这本书的大部分章节后还是感到没有任何收获,仅仅是当做一本普通的小说来读。当我意外的读完最后一章后慢慢的才有所感悟。说意外,一是因为之前没...

《最后一枪》读后感
《最后一枪》读后感

日期:2016-11-04 14:40:04 点击:138 好评:2

“天寒地冻,有谁饲狼。人惟怜羊,狼独悲怆。”这句古诗所描述的正是人们普遍对狼抱有偏见,因而在羊群有着丰富牧草,不挨饿的情况下对羊群加以保护,而狼的生死却无人问津。很小的时候,我所看所听到的关于狼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以及诗歌中总是把狼塑造成又...

《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读后感

日期:2015-03-24 15:50:04 点击:308 好评:0

《父与子》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描写了年轻的知识分子与自由贵族之间的冲突。通过父辈的顽固保守与子辈的自由新潮的冲撞,表现了当?r俄国农奴制的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矛盾的激化。书中人物较少,情节也不复杂,读来比较轻...

读后感
读后感

日期:2015-07-20 19:10:05 点击:27 好评:0

刚刚读了一篇叫“平平淡淡是生活,来来去去是人生”的文章,也就想起来自己曾经种种,有好的有坏的经历,不曾后悔,也有庆幸。得与失或许是成长最好的见证吧。 曾经也曾后悔,流泪,抱怨,发生的事不会改变。现在更多是珍惜,珍惜现在的种种。 现在还有好多小...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日期:2014-11-26 12:45:04 点击:164 好评:0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哪,就站在那混账的破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它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

我的青春也奋斗,《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
我的青春也奋斗,《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读后感

日期:2017-07-11 12:26:23 点击:1134 好评:5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公司开展的“担当•奋斗”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中,我阅读了俞敏洪老师的《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这本书,我也仿佛和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进行了一次谈话。同样是农村长大的我,和俞老师有许多共鸣。读这本书,不...

成长中的启示——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
成长中的启示——我不想不想长大(读后感)

日期:2015-04-10 18:45:07 点击:168 好评:0

长大?还是不长大?这永远是个问题。绝对相信科学而过于理性的人或许会说,这是必然的。时间会流逝,年龄会增长,身体会逐渐发育,你在一天天长大。 真是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小孩子,竟然敢向自然规律发起挑战!别的小孩都要忍受的约束、必须服从的功课和必须面...

《羚羊木雕》读后感
《羚羊木雕》读后感

日期:2017-08-18 15:46:04 点击:170 好评:0

今天,我翻着内容丰富的语文书,突然翻到了这一篇文章——《羚羊木雕》,它写了一件“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而“父母”非逼“我”去要回来的事,这件事对我来说,印象深刻。 文中的母亲坚持要求“我”要回木雕,因为她认为这是“父亲”送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