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平行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平行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03 22:39: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平行宇宙经典读后感10篇

  《平行宇宙》是一本由(美)加来道雄著作,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0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行宇宙》读后感(一):刷新一下宇宙观

  搞物理的朋友推荐的,读了才知道作为非理科生过去脑子里的宇宙观实在是落后的可以,不读书不行。

  翻译文笔什么的没有在意,也无所谓

  重要的是知道了原来高维空间是这样的意思,虽然来自数学但是能够更简单和谐的统一低维的理论,因此不但具有工具价值,甚至也预示了高维宇宙其实很可能是存在的。

  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量子力学到弦理论再到M理论,虽然不会推算这些数学公式,但仍然看得惊心动魄,物理学史特别是人类对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认识,那些在公式中的演义是如此波澜壮阔惊天动地,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简直比最离奇的剧本还要出人意料

  这些事情居然发生在最近的有生之年,让人备感幸运,特别是各种巨型实验装置投入运行,希格斯粒子这种奇葩理论居然也算证实了,M理论又这么有美好潜力,简直是人类宇宙观的又一个黄金年代,真过瘾啊。

  《平行宇宙》读后感(二):量子革命和人择原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太阳系是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极其小的一部分,既然太阳系中地球上有生命形态,那么按照概率来说宇宙中肯定也有其他类型的文明形态……

  看了这本书之后,原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天文学家HUGH ROSS把生命的存在比作“龙卷风在袭击废车场时凑巧完整装配成一架波音747的可能性”,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实在有太多因素需要刚刚好。剑桥大学的MARTIN REES爵士认为宇宙受到6个数字的支配,只有这6个数字调节到合适的值,才能满足生命所需要的条件:

  1、ε(埃普西隆)=0.007,氢的相对数量,在大爆炸时通过聚变转化为氦。如果低于这个数字,质子和中子就不能结合在一起,我们身体中的原子就不会形成;如果高于这个数字,则聚变的速度会快到大爆炸中剩不下一点氦,今天就不会有恒星为行星提供能量;

  2、N=1036,代表电力的强度除以引力的强度。如果引力弱一些,那么恒星就无法凝聚并产生出聚变需要的巨大温度;如果引力稍微强一些,恒星会升温过快,它们的燃料在生命还没来得及出现之前就烧完了;

  3、Ω(奥米伽值),代表宇宙的相对密度。值太小,宇宙扩张和冷却的速度就会太快;值太大,宇宙在生命起步之前就会坍塌;

  4、λ(拉姆达),宇宙常数,决定宇宙的加速度。如果它稍微大几倍,它所产生的反引力会把宇宙炸飞;如果它是个负数,宇宙就会剧烈地收缩,进入“大坍塌”;

  5、Q=10-5,代表宇宙微波背景中不均匀分布的振幅。这个数字小一点点,宇宙就会极端均匀,称为死气沉沉的一团气体和尘埃;如果这个数字再大一些,那么物质就会在宇宙历史中提前凝缩成巨大的超星系结构体;

  6、D,是宇宙维度的数量。三个维度别有意义,一维的宇宙太小了,二维的宇宙生命形式可能会解体,而四维空间中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就不稳定了。

  这就是所谓的“人择原理”,由于有了一套奇迹般的意外,生命意识才在我们这个三维宇宙中称为可能。使智慧生命得以成为现实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参数,范围狭窄到荒唐的地步,而我们恰恰就在这么狭窄的一个范围内生机盎然。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上帝之手”特意创造了这么一个环境,从而发展出地球上各色形态的生命。但从另一个方面,量力物理的发展揭露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古典力学不再适用,相对论使得我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而且可以消失和再出现。而多重宇宙的概念则更加“荒谬”,多种宇宙中有许多平行舞台,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之上,相互之间有活门和暗道连通。从这个意义上,可能存在着无数个“另一个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量子物理比方——薛定谔的猫,此猫同时是死的又是活的,这是观察对波函数影响的绝妙比喻:当一位外界观察者做了测量之后,波函数就魔术般地消失了,电子落入确定的状态,即观察过程确定电子的最终状态。从这个角度上更深层次地想,是不是宇宙存在的目的就是“产生出像我们一样能够对它进行观察的智慧生命,这样它才能存在”,从而使它的波函数坍塌。

  上述的一切听起来玄而又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知道或者不知道这些东西貌似没什么区别,但人类的一切进步都是产生于这些思考、惊奇、神秘的事物中的。即使我看得似懂非懂,我也愿意在一点点地发现埋葬在这巨型金字塔下“神秘的象形文字、隐蔽的墓室和墓道”,并终有一天开启它的大门。

  套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神秘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美丽的体验。它是最根本的情感,有了它才能哺育出真正的艺术和真正的科学。无论是谁,如果对它没有认识,不再好奇,不再有惊异,那就与死无异,而他的目光也就暗淡下来了。”

  《平行宇宙》读后感(三):电子同时存在于原子核周围的任何地方?

  关于这个量子物理的观念始终心存疑虑,总觉得过于反识的东西肯定存在某种偏差。对于同时存在的问题,也许用转动的电风扇页片比喻考虑更合适些。

  转动非常快的电风扇页片就像以极快速度跳动的电子一样,看上去似乎同时出现在转动区域中,无法辨别出具体在哪里,像电子云一样。这样由单个电子产生的一片电子云,真实代表一段时间里统计到的电子出现在某个点的次数概率。

  假设我们也以非常快的速度,用一根棍子去探知在某个时点页片是否在某个点,如果碰到了页片,证明页片确实在这个点,但是同时两者的撞击力也改变了页片的速度,形成了测不准定理。

  总之,并非同时存在,而是速度太快,几乎同时存在。

  《平行宇宙》读后感(四):不是书评的书评

  只因短评小框里写不下这么多字的“唠叨”才往书评栏目里放:

  以前听大学思想政治老师说过一句印象颇深的话:”如果想不开,就跑去火葬场看一眼,什么都能想开了“。而今觉得还有一个方法,如果想不开了,就拿起宇宙学的书读一读吧,它一能让你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渺小(相应的,你的烦恼在苍穹之中也显得很渺小),二能让你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多少的幸运(神奇的金凤花区域就像生命中的彩票,它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奖都更幸运),三能让你在晦涩的物理学面前自惭形秽,燃起奋发图强看懂宇宙奥秘的动力;四能让你感到生命有永无尽头的责任义务,因为智慧生命要面对的困难异常艰巨,人类承载生命延续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每天的柴米油盐生儿育女……AND SO ON 等等等等……

  至少,此书能让你知道知道许多不曾知晓的趣事。比如:我第一次知道了“Google”代表的是个巨无霸数字,即10之后跟100个零;第一次知道,神经病还能和月亮☪扯上关系;同时第一次知道“美”可以用来形容理论和纯数学——若说数学是解开哲学、神学神秘面纱和万物奥秘的“钥匙”,那么物理学必是用数学描大千世界的诗,物理学家就是用公式作诗的人,像爱因斯坦那样解读着“上帝的心思”(数学必是“上帝语体”,最难学的“外语”)。我曾以为“高数学了没用”这话有些有道理,现在才发觉是说这话的人太Low了,因为世俗的我们根本还够不到用高数“读诗”的层次。《平行宇宙》这本书写的“诗”其实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无情它同样会老”(宇宙视角下的生命是孤独的,也是幸运的,庆幸我们处在金凤花区域和宇宙的成长期内),作者介绍了从经典物理到超弦和M-理论(也就是理解“11维空间”必知的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理论方向(准确地说是宇宙命运和智慧生命的出路)作了大胆预见…三年前我在手机上看了大部分(看着看着变乱码了……TT只好买书。)2012年10月在乐清书城买了实体书到今天(12月7日)才看完。分明90%都看过但不懂的依然不懂,因为缺乏相关数理知识。要知道脱离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再形象的例子和比喻也像“天书”(恩,宇宙学本来就是“天书”)短短300页专业词汇就占了20页……瞬间秒杀初高中学的“原始”物理!在校学的物理突显陈旧而古老…落后人家好几个世纪……喜欢此书结尾部分的一段话,它或许能帮助解答许多人思考很久却从未想明白的问题:人生有何意义

  268页:

  对我来说,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找到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在创造自己的意义;我们的使命就是塑造我们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由某种更高的权威把它下发给我们…………古思说:”我觉得生命它所具有的目的就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而不是出版任何宇宙设计的目的。“

  (平行宇宙的作者):我相信,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黑暗面做了大量的猜测,说使我们的头脑保持稳定并感觉有意义的,是工作和爱。这话最接近真理。工作可以给我们一种责任感和目的感,使我们的工作和梦想有一个具体的焦点。工作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还给我们提供了自豪感,成就感,以及使我们有所作为的一方天地。而爱则是把我们编织在社会机体中的一个要素,没有爱,我们就迷惘空虚失去了根本。我们会飘荡在自己个人的天地中,断绝了他人的关注。

  除了工作和娱乐之外,我(即作者)认为还应该有另外两个因素使生命有了意义。第一,要实现我们与生俱来的才干,不管它是什么。不论命运给了我们多么不同的才能和力量,我们都应该努力去把它们发挥到极致,而不要让它们萎缩衰变。在生活当中,我们都知道有一些人,他们没有能够实现孩提时代展现的才华。其中许多人为自己本可以成为什么样子而背上了包袱。我想我们不应该抱怨命运,而应该如实地接受自己,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二。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使它变得比我们降生时更好。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可以做出就有的贡献,不论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清理环境,为和平和社会正义而工作,还是作为启蒙者和指路人,培养年轻一代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读完我更觉得具体科学和哲学在顶层是统一的了)

  《平行宇宙》读后感(五):宇宙乐观主义、悲观主义和环保主义

  这本书的物理学部分我并无妄加评论的能力,不过在这本书中我注意到了一些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前景的展望,这很有意思,我称之为“宇宙乐观主义”。

  这种乐观主义是对文明和科学的高度自信,类似的想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知识界甚至民间曾经十分盛行,那时候人们对工业文明和现代科学取得的巨大进步自己都感到吃惊。人们十分热衷于想象未来世界的样子,想象建筑物能发展到高空和海底,交通工具像垃圾堆里的苍蝇一样满天乱飞,科幻小说的巨擘威尔斯和凡尔纳也都活跃在那个时期,社会科学界出现了试图将圣经预报的未来天堂一步到位的共产主义者,进而艺术界也出现了主动创造“未来”的未来主义流派,到20世纪上半叶,绘画界的毕加索、建筑界的柯布西耶、设计界的包豪斯,多少都于此存在关联,虽然他们的精神被部分继承下来,但时至今日仍会给人“过于超前”的感觉。

  但此后,两次大战的打击、各种社会问题、环境的恶化令这种盲目乐观破灭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盛行起来,像存在主义者波伏娃的那本书名说的:人都是要死的。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微不足道,只是一种哺乳纲灵长目人科动物,受性欲驱使,并不受上帝眷顾,最终将在宇宙中灰飞烟灭,所以,人们变得热衷于及时行乐,或者被面前自己制造的琐碎的大小麻烦缠住,不再对遥远未来感兴趣。这表现为存在主义、“垮掉的一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还有种种号召回归自然的反工业化、反全球化运动,怀旧也成为了社会中一种普遍的心态,如今20多岁的年轻人就已经开始怀旧了。

  但从《平行宇宙》第三部分“遁入超空间”中,我看到有些科学家仍然抱有出奇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不限于几十年几百年,也不限于地球。尼古拉伊·卡尔达舍夫(Nikolai Kardashev)把太空文明按照它们所产生的能量划分为I、II和III类,它们分别能掌握整个行星、整个恒星和整个星系的能量。卡尔·萨根(Karl Sagan)把文明按其所掌握的信息量分为A~Z的26个级别,其中Z类文明几乎像上帝一样掌握了整个宇宙的信息。一般认为是灭顶之灾的气候大周期变化、小行星撞击、月球脱离地球轨道、太阳变为红巨星、太阳彻底燃尽走向死亡、太阳系遭其他星系撞击或吸入,在高等文明看来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科学家设想人类不仅可以殖民火星,还能离开太阳系,进而能改造恒星、改造星系、利用暗物质,甚至到我们宇宙的时间终结的时候,仍有高等文明能设法离开它,他们制造一个星系那么大的粒子加速器,通过它创造新的婴宇宙,然后将整个文明制作为原子大小的信息胶囊,并通过虫洞注入婴宇宙中,在其中重构整个文明。这种乐观主义如此极端,以至于我将其称为“宇宙乐观主义”。

  这种乐观主义看起来虽然离奇,但我们并不能驳倒它,毕竟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十分匮乏。在这种宇宙级别的乐观主义面前,至少悲观主义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包括环保主义,也是可以质疑的了。毕竟对一个最终能创造宇宙的文明(如果它是的话)来说,珍惜小小地球的原始环境是颇为可笑的事情,浪费和污染可能反而会激发人类去获取新能源。而且我也发现,环保主义是多多少少带着悲观主义和怀旧色彩的,而文艺青年们就更是如此,因为平衡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是过去的事情,而一切文艺的经典也都是旧的,时间的每一滴水、一粒沙的流逝都会拨动艺术家的琴弦,所以你会看到环保主义者和文艺青年群体存在一定的重合,是沉湎于美好的古老童话式想象的。然而,对于一个宇宙乐观主义者而言,人类已有的历史是微不足道的,一切旧的东西都会被新的取代,包括古典文化、野生动物、地球甚至人类肉体和人性本身。

  《平行宇宙》读后感(六):科普宇宙知识

  我们看到的星星的起源就像画在天上的宇宙织锦上的小点。诗人仅需仰望它们抒发情怀,而逻辑学家却要探索天空寻找其中的奥秘。

  书中第一部分关于宇宙的起源,四种驱动宇宙的力:重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大爆炸理论、膨胀宇宙理论,“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色?”引出的奥尔贝斯悖论,本特利悖论:重力总是吸引的,如果宇宙是无限的,星星将被撕成碎片,宇宙的终结:膨胀将导致宇宙大冻结,所有智能生命终将死亡…

  书的第二部分关于多宇宙理论的出现,讨论虫洞(它们像钻到地里的一条虫,在两点之间钻出,它们是空间的入口或通道)、时间和空间弯曲,空间收缩(运用正能量压缩面前的空间,负能量延展身后的空间)的可能性,以及高纬度空间我们如何去连接它们。

  人类如果可以实现空间旅行如何解决时间悖论问题?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了祖先,使得你在逻辑上不能存在;性格悖论:你生了你自己,在生理上不可能;信息悖论:信息来自将来,意味着信息可能没有起源;比克尔悖论:一个人知道将来的事情可能会改变他的想法竟而改变未来。对此,宇宙学家们相信我们将被迫以一种方式行事不让悖论发生或者存在平行宇宙即“多世界理论”。

  作者预言了从I文明到IV文明的发展过程和一个先进文明离开它们垂死的宇宙时所要做的准备。

  “虚假真空”:看起来稳定的东西实际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它可能突然转变为真正的真空。

  这个世界也许是一个幻觉,一个梦。

  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一个谜,科学不能解答自然的最终秘密,这是因为归根到底我们自己也是这秘密的一部分。

  《平行宇宙》读后感(七):掺杂八卦的宇宙学通俗读物

  很奇怪的是

  我从ipad上下的电子版貌似只有前1/3

  刚刚提到M理论 后边就木有了

  但仍然不妨碍我给这本书打5颗星

  这本书讲述了有关平行宇宙的话题

  包括相对论 量子力学 宇宙学 M理论

  写得已经很好懂了

  即使有些内容读不懂也没关系

  死文科生的经验就是

  多读一些类似的书 慢慢就好了

  之前读过加来道雄的另一本书

  当时印象很深刻的就是

  他表述的语言非常生动

  而且用了很多浅显的比喻 以利于理解

  这本书秉承了他这个风格

  例如对我这种死文科生来说

  相对论一直是个很难理解很难想象的概念

  作者在解释相对论时 作出如下比喻

  牛顿把空间和时间看做一个巨大的 空的舞台

  这个充满奇迹和神秘的舞台 基本上是惰性和静止的

  但对于爱因斯坦来说 舞台是动态的 曲线的

  是以奇怪的方式进行弯曲的

  这个舞台可以用蹦床代替

  在演员自身的重量下 蹦床慢慢沉下去

  想象一个放在床上的保龄球

  它在床垫上慢慢沉下去

  现在沿床垫的弯曲面弹一个弹子球

  弹子球将按照围绕保龄球的曲线路径行进

  对牛顿来说

  从远距离观察弹子球绕保龄球运动的人来说

  保龄球作用在弹子球上有一个神秘的“力”

  信仰牛顿学说的人可以说

  保龄球对弹子球施加一个瞬间的“拉力”

  迫使弹子球向心运动

  对相对论者来说

  他可以从近距离观察弹子球的运动

  显然没有力的作用

  只有床的弯曲迫使弹子球沿曲线运动

  对相对论者来说 这里没有“拉力”

  只有曲线床作用在弹子球上的“推力”

  用地球代替弹子球 太阳代替保龄球

  真空的空间时间代替床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不是因为重力的拉力

  而是因为太阳迫使地球周围的空间弯曲

  产生推力迫使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而且夹杂了很多八卦和有趣的故事

  比如伽莫夫的五行打油诗

  霍伊尔被女老师扇了一个耳光以致耳聋

  大爆炸的重新命名竞赛

  霍伊尔的圣经风格的关于核合成的描述

  还有女天文学家维拉·鲁宾受到性别歧视的八卦

  当她申请去一所有名的学院读科学专业时

  说到自己的兴趣是绘画

  招生负责人就问她“你有没有考虑过绘制天体美景这个职业呢”

  之后这句话就成了她家的一句时髦用语

  不论什么事情 谁做错了

  都会被问到“你有没有考虑过绘制天体美景这个职业呢”

  《平行宇宙》读后感(八):平行宇宙才能时空旅行啊

  比如迈克福克斯回到过去撮合老爸老妈的婚姻,哗,电光一闪,世界分裂,迈克回去的并不是自己原先的那个世界,而是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平行世界,这两个平行世界在迈克回来之前是完全一模一样,重合在一起的,迈克一出现,就桥归桥路归路了。在分出来的这个平行世界里迈克其实爱干嘛就干嘛吧,就算娶了本该当自己老妈的那个女人,也不会造成自己消失的。

  这么一说时间旅行就讲得通了,回到过去并不能改变现在,而是创造出另外一个新的世界来。就算杀你祖母,杀的也是另一个世界里的祖母。不过这样一来阿诺回去杀琳达就没有道理了,因为就算他得手,也不干现在什么事,只是改变了另一个世界的发展走向。而且这样一来,很多英雄行为就缺乏动机了,难怪好莱坞不喜欢这样的理论。

  不过有了理论,总会用得着,李连杰不就在《宇宙追缉令》的平行宇宙中来来回回赶了一通么。李连杰的平行宇宙称作"先置平行宇宙",就是说不管你玩不玩时空挪移,无限多个宇宙原本就存在,有本事你就可以在里面窜来窜去。相对来说还有一种理论就是"后置平行宇宙",只有你时空旅行,改变了历史,才会有新的平行世界分化出来(例子:著名的单机游戏《红色警戒3》的时空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苏联人回到1927年抹杀爱因斯坦,才与原先红警1,2的时空分隔’)。说到底也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什么可多争论的

  《平行宇宙》读后感(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从哪里来-宇宙的形成

  我们到哪里去-宇宙的未来

  宇宙世界观:我一直相信世界的可能性,这是非常主观的,基于我们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相信偌大的宇宙中外星人or平行宇宙存在的可能性。按这样的思路,是否也相信灵异世界,因为我们提出的都包括在可能,没人证实这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并不愿去相信灵异世界,或许是因为害怕,这说明自己的观念是矛盾的。太主观了。相信可能性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事。

  所以,要有科学家去论证的思维,可以基于想象的力量想象无数的可能性,但既然相信,就要有论证这个的勇气。

  “和宇宙的寿命相比,生命之花只持续在短不过的一瞬间。”

  不该害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绽放自己。

  《平行宇宙》读后感(十):还在缓慢啃咬中

  平时很少很少写读后感和评论,逻辑思维不缜密,不想露切。但自从选择开始读这本书,目的是要了解宇宙和宇宙学,就不由自主想写下自己的观感,因为实在太少有科普类的东西能让我有激情记录心境。

  1个月每天只睡觉前1个小时有时间拿出来啃几页,慢慢也快看完第一章,手头只有下载的英文版,因为据说中文版翻译有很多出入。作者的文字功底真洗练!比同时代的the hidden reality要容易理解的多,非常适合我这种科学盲,但还想被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原来我对宇宙的认识曾经那么拙劣,那么有限,人的生命啊,跟宇宙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我坚信这个世界只是无数世界中的一个,宇宙肯定有边界,在我们愚钝大脑和有限学识里认定地球很大,太阳系很大,银河系更无边,然而谁能保证,不过都是藏在一个水滴中的几粒混沌沙子。肉眼所见非事务真实组成,空间都可以黑暗物质扭曲,时间可以变化,没有绝对的存在更没有永生。

  我愚钝的思考在快看完第一部分的时候难以抑制一种冲动,或者更确切的说,再次肯定了自己冥冥中的认定,世界会被毁灭,无所谓于谁之手,宇宙会消失,从而诞生新生的轮回循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