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浪人情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浪人情歌读后感10篇

2017-12-04 22:59: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浪人情歌读后感10篇

  《浪人情歌》是一本由【英】罗德·斯图尔特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人情歌》读后感(一):幸运儿的疯狂人生

  罗德•斯图尔特是美国乐坛六十年代中期的英国入侵浪潮之后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看到介绍有如此传奇的人,很是好奇,那么在此之前他是如何走上音乐这条道路的呢?这些足以吸引我,让我继续读下去。

  《浪人情歌》不同如于其他自传形式,平白叙事,而是如同罗德•斯图尔特他这个人一般,充满激情。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平凡。罗德•斯图尔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可是这却是一个42岁,一个39岁,已经有了四个孩子要养的家庭,怎么会选择在如此一个时机呢,不过就如作者所言“罗德是老爸的失误。但,是很赚钱的一个失误”。瞧瞧,要是一般人肯定会怨声载道,为何不在和平时期让自己出生呢,这个战争时期吃不好穿不好,还有炸弹满天飞,稍有不小心,就呜呼啦。可见作者开朗,而且还富于幽默感。

  作者说在学校期间,他并不是一个学习出众的孩子,时常就带一支笔去学校,至于书包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而且那一支笔还是短短的,可以放进口袋里的。作者也举出当今他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的时候,除了大书包,小书包,电脑,还有零零散散的,以至于和他当年形成相当夸张的对比。呃,不得不说,现在孩子们的书包确实多了很多东西。另一面也让我们看到当时作者的家长,并没有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出众,而像现在的家长这般不开心。作者的爸爸现在看来是非常开明的一位家长,那处于当时来说,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家长。他的教育方式,也是现在所流行的全面发展,他会带着孩子们去踢足球,以至于在作者的某一阶段都是有足球的影子。运动的好处,就是作者的身材非常好,呃,现在看来也是蛮帅气的,只是多了一份成熟的面庞。这些运动也让他有足够的肺活量,也为以后的乐队演出打下了基础。既然是这样一个孩子,却不是一个逃课打架到处惹事生非的学生。因为担心挨骂。作者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性格在学生时期并不像现在这样。不是那种相当自信,不是那种是操作上中心的吸引别人目光的孩子。这后来的一切转变,都是通过乐队演出逐步培养出来。啊哈,这样说明,只有我们有足够的自信,人人都会是表演者的。作者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爱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相处的非常融洽,以至于哥哥娶妻,姐姐嫁人,他都伤心不已,幸亏是住的近,当然后来作者也体会到住的近的好处,就是当需要吹风机,发胶的时候,可以就近借到,哈哈。那个年代免心是美味,以至于在他出生前,小小的兔心是被分成四份,而自从他出生以后,整个免心全给了他。我想这不仅仅是美味,也是整个家庭对他满满的爱。

  最为有趣的,就是作者说,在学生时期,他的音乐课是最不好的,这和他后来成为歌者,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也说明,人的某些潜能,并非是从小就可以挖掘出来的,而是慢慢在后天显露出来的。那么也是告诉我们现在时下的家长,不要以为现在孩子画画好,就指望当画家,没准就成歌唱家呢。良好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作者良好的性格,也成就了作者不平凡的一生。也正是因为了有些这些,才让作者在那个圈内活了下来,也让他闯入美国,闯入全世界人的眼中。

  《浪人情歌》读后感(二):这十年来最不同凡响、最诙谐的摇滚自传

  “斯图尔特先生以有趣、自嘲,且相当谦逊的笔调讲述了摇滚歌星放荡不羁的精彩故事,让人不忍释卷。”——《纽约时报》

  “这本自传精彩之处在于,它生动地再现了斯图尔特的幽默和自嘲特质。全书采用一种主人公深知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的欢乐笔触,深具感染力。”——《纽约每日新闻》

  “在这本充满故事的回忆录里,斯图尔特解释了他如何在20世纪70年代生活放纵的明星圈里存活下来……那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习惯,前妻多得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滚石杂志》

  “罗德在他50年的音乐生涯里,创作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流行经典……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还承认自己到了67岁时,依然花很多时间精心打理他那头金发。我们就爱这样的他。”——《坦帕湾时报》

  “毋庸置疑,罗德•斯图尔特有相当一些故事可讲……这个歌手在他的自传中用一种可爱、谦逊、自嘲、逗乐的语调娓娓道来……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布法罗新闻报》

  “罗德的人生好像一场无休止的欢乐盛宴,充满了热门歌曲和火热的约会,期间还穿插着几辆时尚的意大利跑车和几幅名贵的前拉斐尔派油画。金发的人(更会玩),确实如此。”——《今日美国》

  “这十年来最不同凡响、最诙谐的摇滚自传。”——《每日邮报》

  “每一个想要成为摇滚巨星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疯狂的故事。” ——吉米•法隆(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浪人情歌》读后感(三):童心未泯的人都是幸运儿

  最初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封面上这张略带俏皮的老男人脸,内心的活力从双眼中传达给你。在过往的阅、听、视中,从来都是只关注作品带来的美感,而不知作者姓名,除非语文课要考试对应关系,所以我不知道这就是那首Sailing的演唱者。

  然后,知道了对应关系。那首sailing,是我大学期间听到的歌曲,印象之深刻,不经意就可以随时从脑中拉扯出主旋律,准确的写下谱子。但那张老男人的脸,看上去与摇滚歌星们荒唐生活中的毒#品、酗#酒和破坏不像有关系的样子,这是我好奇想要读这本书的原因。

  书的前三分之一,基本就是在讲一个普通劳工大家庭中的坏小子,成绩不好,捣蛋,没工作,泡女孩,未婚生子,怎么偶然间抱着吉他开始唱歌,并以此为终生职业。我想了半天,罗德那时候干别的估计也都干不了、干不好,生活只给他留下这条路,然后他乐颠颠的就上路了。

  看到180多页时终于讲Sailing这首歌了,可这时我读这本书已经不在意这首歌创作的前后故事了。我猜翻译时略去了很多情爱言辞,因为书中反复提到了摇滚歌星的吸毒问题,却对罗德的各种罗曼史采用最传统的语言铺叙情节,这样做的好处是给本书增加了冷静、轻松的味道。

  罗德的一生(这哥们还活着呢啊)经历过很多短暂的低潮,但是其事业却在一次次低潮之后一直兴旺到现在,在摇滚界,这算小小奇迹吗?没有死于吸#毒,没有死于艾#滋,没有死于车祸,没有。。。罗德从不说他自己聪明、有才、天分,这和时下国人形容自己的方式有些不同,他只是不停说自己幸运!

  是的,罗德很幸运,他出生在一个传统劳工家庭,一个不富有但不会把业余时间都拿来挣钱的家庭;他很幸运,他对父亲灌输的人生信条“一个人快乐必须要有三样东西:工作、体育运动和爱好”深信不疑并终生遵循;他童心不泯,因此尝试各种恶作剧和非主流举止对他而言就带有孩童般的探索,吸毒却不沉溺,酗酒不忘工作,风流韵事不忘和好姑娘结婚,大把挥金也记得善待亲友,对不懂行的事情就交给信任的人打理。罗德有童心,所以喜欢大家庭,喜欢一堆人,也因此,这些人成为他人生航行中的锚,帮助他在各种风浪之后依然航行在人生的成功路上。

  全书的写作以一段段主题生活为章节,每一个章节以时间展开,各章节之间略有时间交叉。罗德对其生活中各种曾经的错误和荒唐很坦率,一些情节十分逗人,也让人觉得这本书中的内容很真实

  最后总结一下:

  罗德的工作是唱歌,运动是足球,爱好是做火车模型

  结了3次婚,和5个女人生了7个孩子

  ailing不是他卖得最好的歌

  他是伦敦长大的苏格兰人最后定居美国

  他老了比年轻时候看着帅!

  《浪人情歌》读后感(四):摇摇晃晃的人生

  对于罗德斯图尔特这位摇滚歌星,除了他被称为公鸡的绰号以外,最有名的就是他桀骜不驯和不循规蹈矩的形象了,据说他在60岁时还在拉斐尔铁塔向女友求婚!坐实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形象。而对于历经多种音乐载体改变的80后来说,洛德斯图尔特的声音出现在卡带中,出现在单放机的耳机中。他显得粗糙的声音背后,是成长情怀和对往事的追索。

  阅读洛德斯图尔特的自传,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热情和独特的幽默感。罗德出生在英国典型的老公家庭,家庭不算富有,但是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和谐快乐的家庭当中,从小就建立了对音乐的热爱。他的成长路线就像是那种不太循规蹈矩的坏孩子,虽然看上去没有正形,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承担起责任的。在他的音乐生涯当中,虽然屡屡出现了失意的时刻,但是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财富和名气都格外眷顾。

  罗德应该说不是典型的摇滚歌手,算是流行摇滚歌星。在欧美的摇滚乐历史没有警察乐队和披头士那样的影响力。他最有名的就是SAILING这首歌,在当时信息流通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他的歌曲寄托了中国年轻人对于异域的想象和对于青春愁绪的沉浸。但在当时我们对于这位歌手并没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而在我阅读这本书前面对于他,也只有字里行间的了解和花边新闻的拼凑,但通过这本书,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但是仍然能够更好的了解他的一生。感觉他的生活走得摇摇晃晃,从来不是一个义正辞严一本正经的学生,但是仍然在不断努力追求他的梦想。虽然他在文字中轻描淡写,但是可以想象他也经历了多少的努力。

  英国的文化往往有着大雅大俗的特点,虽然阶层分界明显,但是并不拒绝劳工阶层子弟和贵族子弟同台的机会。小说最后作者不断的得瑟他的荣誉和藏品,这又有何不可呢?起码证明这是作者亲笔手写的心灵写照。

  《浪人情歌》读后感(五):《浪人情歌 罗德•斯图尔特自传》书评

  看到《浪人情歌 罗德•斯图尔特自传》这个书名,就让人联想翩翩。记得伍佰有首歌的名字也叫《浪人情歌》,那首歌展现了一个摇滚汉子对于爱情的那种柔情坚持不舍,因此想到罗德•斯图尔特应该也是和伍佰一样比较特别的人吧。对于一个拥有这样的才华能力思想的人,到四十怎么样呢,很是好奇。打开书,书的扉页设计很特别,一整页用特别的方式排列着作者曾经的歌曲,看到有“Tonight I am Your’s”、“Lost in You ”、“When a Man’s in Love ”等等,光看看这个歌名,就知道作者对于爱情的这种执着劲。也产生了想听的欲望,马上搜索了他的歌曲听了起来,那轻盈的节凑,磁性的嗓音让人很是舒服,仿佛找到了昔日逝去的快乐欢愉。于是听《sailing》这首歌,开始了阅读,直至看完整本书。真的很精彩,几乎是不停歇的看完的,这本书如他的歌声一样,虽然仅仅是平淡叙述着他的故事,但处处充满激情。从自己的意外出生,到首次和家人去看比尔•海利的彗星乐队的表演,到首次接触到吉他——父亲的一个意外的礼物。到中途辍学开始了职业足球生涯,当看到这里,你怎么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早期踢足球的,在音乐上这么大成就。但由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选拔中。接着开始了印刷工人、电工、送报员不同的工作。直到1962年当听到鲍勃•迪伦的第一张专辑时,作者真的才被音乐所打动,有了演奏的欲望,这时作者开始了关心音乐。接着到首次上台演出、首次加入乐队、首次出唱片,但事情并不会一帆风顺,首张个人单曲唱片的结束所在乐队也解散了。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基本没什么进展,直到1969年才陆续推出了几首很棒的歌,也迎来了暴风雨般的称赞。这仅仅是书中作者写道的极少部分的情节,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疾病作者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和独特的看法,曾经有过迷茫、吸食可卡因,又能全身而退,重造辉煌。罗德•斯图尔 现今已69岁的高龄,两次入住摇滚名人堂、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获得大英帝国最优秀的勋章,听他的音乐犹如我们品尝到的是瓶老酒,优美的抒情摇滚情歌自然与回味同在。同样对于这个伟大的音乐人的独白,个人感觉真的很精彩。

  《浪人情歌》读后感(六):这家伙太会写故事了

  嗓音好有特点,人长得帅。

  关于头发他如是说:

  我和女王有一个共同之处:在过去的45年里,我们的发型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呃,不知道你觉得这样的开头怎么样……

  女王陛下的发型:当然是精心设计的。至于我的发型:看似蓬乱的一堆——我必须补充一句,也是精心设计的。你以为我的头发就自己长成那样?你错了,这里面是有花心血的。

  在这个金色、尖尖的发型之前,我的头发是鼓起蓬松的。我们管它叫“蓬蓬头”——“当心我的蓬蓬头,伙计”或是“喂,别碰到我的蓬蓬头”。蓬蓬头是我刚告别披头族把自己洗干净之后的第一种发型。当我在巴黎沿街卖艺的时候,我看到这些法国人头顶的头发高耸,而前额头发垂下来。我觉得他们看起来很棒。于是我决定创造出自己的发型。诀窍就在于要倒梳头发和吹干。倒梳倒不是一个问题,吹干就很成问题,因为我父母家里没有吹风机。电视机,有——我们家在这方面很像样。吹风机,没有。在六十年代早期,吹风机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商品。如果你想把头发弄干,你就把头伸在火炉前,或者甚至(这一条不建议使用)把头靠近,有时候探进烤箱里,把它烘干。

  《浪人情歌》读后感(七):心态不老,便是青春

  看完罗德·斯图尔特这本自传的那晚,用了两年的日记本恰好用完。随意翻看了几页,两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事情,从工作到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竟有不胜唏嘘之感。而当我把这本日记放回它的前任集中营时,无意间随手拿起早些年的日记来看,竟然看到了上学时与舍友在暴雨倾盆的午夜去爬岳麓山,看到了2000年时不远千里跑到江西去捧着束花在网友的厂子门口痴等,看到了结婚那天晚上自己真实的心迹剖白,看到了儿子在我脖子上的那次撒尿……不知不觉间已经泪流满面,青葱岁月早已不在,现在有的就是一个中年大叔了。

  事实上,罗德写这本自传的时候已经是60多岁了,远比我现在的年龄为大,经历过多次婚姻,罹患过癌症,但他在回顾自己人生历程时显然没有如我这般伤怀,而是用一种极为坦诚、嬉戏和乐观的心态回忆了自己过往生活的每个阶段、每个片段,而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前面几章,也即他结婚生子之前的那些事。

  他除了唱歌非常了得之外,讲起故事来也很有一手,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的口中娓娓道来,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时不时的抖出几个包袱来,饶有趣味,让人忍俊不禁。他非常注重外表,为了摆弄自己的头发,可以在洗完头后大老远跑到住在同一街区的姐姐家以用一下那儿的吹风机;为了弄出自己心仪的发型,让头发更蓬松,可以在家中洗完头后坚持倒立两个多小时。他非常虚荣,喜欢吸引女孩子的注意,在酒吧外等枯坐几个小时,只为了能在正门口有一个车位好从那儿在自己拉风的车上下来,满足自己虚荣心。他同时也非常精明,甚至在书中分享了几个朋友聚会而不付钱的窍门,要么先行几步为他人开门,要么在停车场就要装模作样的蹲下系鞋带,好让其他人先进场点餐……这何尝不是我们所曾做过的呢?

  事实上,罗德并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或者杰出的天赋。出生并成长于英国伦敦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不管是在童年时代,还是在后来的少年、青年时代,他都没有展示出什么天纵英才、天赋异禀,看不到有成为天王巨星的任何一点点预兆,他在流行音乐这个行当里随波逐流飘荡了多年,最后只是碰巧儿在美国一举成名,成为了美国乐坛六十年代中期英国入侵浪潮之后的标志性人物,两次入主摇滚名人堂,荣获“格莱美当代传奇”奖,在其长达50年的歌手生涯里唱片销量达到惊人的1.5亿张,是全世界唱片最畅销、最受人喜爱的歌星之一,进入好莱坞星光大道,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摇滚公鸡”罗德回忆录,如果抛开他那些令人目眩的一系列头衔儿,如果不是他在书中时不时炫耀一下自己所买过的豪宅、豪车,仅就书中内容来说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位娱乐巨星的故事,而是一个邻家男孩儿的故事,他所讲述的生活距离我们似乎并不遥远,同样有过虚荣、有过叛逆、有过努力,也有过沮丧。

  不难看出,罗德并没有象很多明星所做的那样,在成功后就开始无底线装逼,美化自己的历史,热衷于把自己包装成为成功典范、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励志故事,而是选择了非常朴实、非常坦诚的展示自己的过往,以一种非常平和、非常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生,而这也正是让并不喜欢唱歌的我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老男孩儿的原因,也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具可读性、最有趣的自传,没有之一。

  的确,青春无敌,青春值得怀念,但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敌不过岁月,时间的刻刀不但在我们额上刻下皱纹,在我们的心上磨出老茧,而我们唯一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不老的心态,象作者那样在60多岁年纪还有一颗年轻乐观的心吧。此所谓心态不老,便仍是青春年少吧!

  《浪人情歌》读后感(八):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摇滚歌星

  文/飞熊

  中国的摇滚歌星,或多或少都有些对家庭的叛逆。其实,西方的摇滚歌星也大抵如此。不过,如果我们去注意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家庭环境,这两种叛逆确实有很大区别。西方人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是不会开玩笑的,太过认真的。我想会有太多的中国人站出来,反驳这种观点。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生活态度,多半都是过于认真和紧张的。紧张的父子关系、紧张的母女关系…….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有着更为严格和似乎很现实的期望,也只是期望——当他们为孩子设定了一个目标,却往往缺少帮他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能力。

  看这本《浪人情歌》时,我特别注意作者时不时地冒出的那些题外话。那些兴趣,很多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而作者:罗德•斯图尔特之所以能走上音乐的道路,也是受到了他父亲给他买的那些乐器礼物有关。但家庭的影响仅限于此,西方的父母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生的旅程。另一方面,斯图尔特对于音乐也并没有像我们看到的励志社科作品中表现的那样,有某种所谓的执着。他,有点随波逐流,只是在不断地去面对生活。

  作为一个歌手,罗德•斯图尔特有着某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帮助我们拉进了和他的距离。他出生在英国,但大红大紫却是在美国,这和他骨子里那种放荡不羁的劲儿似乎不无关系。娱乐圈里的故事多半不如他们的作品那样富有娱乐性。也只有像斯图尔特这样会讲故事的娱乐明星,才能把一个娱乐明星的个人生活讲得有几分姿色,美女,爱情,豪华汽车,有特色的衣饰和发型…….

  我想如果你对斯图尔特有所了解,你就很容易通过这本书,获得某种激动人心的兴奋感。那些歌,那个年代,那些明星之间的故事……我们习惯于睹物思人,我们喜欢由此及彼,我们习惯把有些外人不懂的时间空间人物镀上一种阳关的金色。如果你喜欢罗德•斯图尔特,这本《浪人情歌》你不可错过,这是一本自传,有着歌手自己的呼吸。不同的是,这里,那个被粉丝捧上了天的人,没有翅膀,他就是一个凡人,有成功的喜悦,也少不了失败的不愉快,但成功和失败并不组合成励志故事,它们只是某种过往的真实。

  《浪人情歌》读后感(九):生命流浪

  生命流浪

  ——评《浪人情歌》

  文|杜子腾

  每一次读名人自传都有一种审阅别人一生的畅快感,绝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譬如:青春期的叛逆,情窦初开,事业抉择,婚姻还有家庭。这些在罗德•斯图尔特的自传中同样可以看见。

  同样的人生,同样的问题,有些人玩砸了,有些人则能熬过去,斯图尔特算是那个笑到最后的倔强苏格兰人。从所谓的“失误”出生开始,再加上赶上德国大空袭的末班车,斯图尔特算是个小倒霉蛋?如果按照接下来时日反映出的成绩平平,小斯图尔特应该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将来或许也会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到老了也不会被人记住。但生命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别样的垂青,你以为在漫无目的的流浪,其实某个归宿却在暗中等待你。当斯图尔特看见了迪伦的专辑,迫不及待买下了一把钢弦木吉他,他的人生就与音乐开始了不解之缘。

  当然,人生不止于音乐,但是对于斯图尔特来说,音乐成就了他的一生。所以在回忆中,他没有回避那些同于普通人的叛逆,没有回避自己曾辜负过一个姑娘,还有首张唱片的尴尬以及离婚再婚的人生诸事,但只要涉及到音乐,再苦也很美好。这应该最好的人生状态:流浪,流浪,然后音乐成为手中的杖。

  斯图尔特,这个两次入主摇滚名人堂,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并受到英国女王接见的摇滚明星在他50多年的歌手生涯中经历了无数褒奖与赞誉。最终,他也凭借着卓著的功勋成为了令世人敬仰的音乐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去看他,已然是几十年沉淀的“圣人”,但是透过他的自传,我们却发现了有血有肉的斯图尔特。所以说,当我们看见伟大,我们就承认伟大,但伟大背后的渺小以及渺小的过程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斯图尔特是个讲真话的人,他把自己的好与坏都讲了,甚至那些特意加给他神话他的桥段也被他在书中一一辟谣。幻想一夜成仙的人们恐怕要失望了,但踏踏实实的人们总能从中汲取到力量。

  阅读的过程还有这样的感触,即斯图尔特无时不在的幽默感。比如对自己作为父母计划之外的孩子这件事儿,他再三调侃。还有宣传唱片时当着全英观众摔的一跤,也能不带尴尬的轻松说出口。自嘲与幽默感是他的自传里最能吸引你继续读下去的加分点。

  带着这样一种心情,你不难发现斯图尔特的生命流浪显得格外有趣,或许正是这样的音乐精神和生活历练才能将自己的音乐传唱几十年不息吧。

  《浪人情歌》读后感(十):《我就是我》

  每天朝九晚五,每天三点一线,要么宿舍、食堂、教室;要么小家、公司、蔬菜店,日日重复这同样的生活,便会期待些刺激,逃离这纷纷扰扰,满心欢喜地去寻找些新鲜。

  很喜欢一句话:行走时身体上的旅行,读书是灵魂上的旅行,不论怎样,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候,让我遇见了它——《浪人情歌》,单单看书名,是不是就够炫、够酷了呢?于是乎,身体里狂野的一面,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共鸣,热烈起来。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的介绍下这本书,它是一位名叫罗德.斯图尔特的歌者写的自传。全书共有十九章,每一章的标题都被作者概括为一目了然的四个字,书中也穿插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罗德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书前几章读下来,不难看出作者的小幽默,他的顽童气质让这本书不同于其他自传的刻板,轻松的文字完全不妨碍我们拥有一个惬意的周末或是一个温暖的午后。作者聊他的童年,喜欢的足球,不厌其烦的摆弄发型,甚至为了不去上不喜欢的课耍滑装病,让我们也静静回忆自己的小时候,那是段有家人宠且任性贪玩的时光。

  接下来,陷入了一个怪圈,跟随作者从他的叛逆时期被学校开除到致孕风波中抛弃自己的孩子,从他吸食可卡因到酒后开车,我找不到太多意义,一心想建议当代的学生不要打开这本书,在他们判断力还不那么强的时候,担心他们盲目崇拜、跟随效仿,这毕竟不太好。就在我觉得乏味几度读不下去的时候,庆幸自己没有将它束之高阁,因为越往后我发现了越多的正能量,而且作者对于我先前种种质疑的在后面都做了相关的解释。

  罗德.斯图尔特的首张唱片不尽人意,慢慢尝试、摸索,在事业停滞不前时的不放弃,虽然作者写的时候云淡风轻,毕竟人在有目标的时候,再累也觉得无所谓,却让人看到他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是多么的勇敢。当我读到他常常因为筋疲力尽而在车上睡着时,心也跟着痛了,谁没有为什么拼尽一切的时候呢,坚持吧,当你在兜兜转转中终于找到人生方向时,再回忆当初所受的苦,都会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作者的坦诚让我们受教,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位受人敬仰的歌者而刻意将自己美化,和我们聊他事业上的摸爬滚打,从小有名气到辉煌再现;聊他生命里的家人、乐队、老友、贵人;聊他因种种的不自爱到癌愈反思,还用了较多篇幅聊他的爱情,聊他的风流韵事——我可以这么说吧,毕竟他自己还用了一章叫“游戏花间”。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我不敢妄加评论,和作者同时代的众多摇滚明星,不乏把握不了自己或昙花一现或英年早逝的,而作者在他五十年的歌者生涯里仍在推陈出新,不仅如此,在他一路的爱情里他拥有过三任妻子八个孩子,还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甚至在一起开派对,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吧。

  读着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爱物质的罗德,卖弄他的一处处房子庄园、一辆辆豪车和一幅幅名贵的油画;读着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有些小虚荣的罗德,炫耀着他的唱片销量、单曲榜首和各种荣誉;读着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酷爱音乐的罗德,展示着他不竭的创作才能、无尽的活力和非凡的人生。就是这样一个罗德,他说自己是最幸运的,也许他不够完美,但我们就是喜欢,那么想听听他唱过的歌,因为这本自传的字里行间都在向我们宣告: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浪人情歌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