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读后感10篇
《两个女人》是一本由亦舒著作,香港天地图书出版的2003/05图书,本书定价:hkd 45,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女人,一个是贤良淑德却庸俗无趣的美眷,一个优秀精干却独自孤傲的思龙。男人与第一个女人为妻,结婚十年,拥有旁人看似平静祥和的美好婚姻,膝下可爱的儿子及乖巧贤惠的妻,倒也其乐融融。
只不过遇上了第二个女子,这个与妻截然不同的女人,她独自打拼,为了能争出职场上属于自己的位置俨然一副女魔头一样的严酷难缠。然而男人在与这个女子抗衡的过程中爱上了她,从此抛弃妻儿,追求他认为丢失已久的爱情。这倒也敢作敢为,这总比脚踏两只船,阳奉阴违的其他死男人好些。
男人与新欢相处了之后,尽管爱情它确实带来了青春悸动,也可以让他对她包容忍耐,可以让他忍住离婚后带来的陈世美骂名。然而,这没在一起的十年间,他们,实际上走的不同生活轨迹。她独立而寂寞,他一直都是受人关怀体贴。有的时候她没给他盖上被子,他心里都会失落不已。她心里还是一个完整的自己,现实理性,她不会为了他委身小公寓。他原本喜欢的就是她坚强独立的一面,然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她又让他不是滋味。
现实琐碎终于击破了爱情。爱情果然如绚烂多彩的泡泡,一击就破。男人回到了原配身边。
这个男人爱的是什么呢?既享受贤妻的温柔,又不满她不读张爱玲,喜欢搓麻将。既被美丽大方的职场女性所吸引,又无法与她共度琐碎生活。说到底,是贪心了一点。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想面面俱到吧。
结局是天下太平,回归家庭,只不过男人饶了一圈,终究死心了吗?
都说婚姻是有几年之痒,恩爱如昔是不是神话?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杨澜那句:“思想的共同进步。”当爱侣携手一同走入年年岁岁,这些年来如能惺惺相惜,携手共进,也许很难节外生枝了吧。这就需要大家一起共同经营。
《两个女人》读后感(二):记得
扬名先要立身,站哪?独立高楼,遗不下世间之事,街市洪流之中,又被挤逼得没个人形。疲,倦,生活太不易。悲,怨,活着无乐趣——但,好在有女人。
何况有两个女人。
乐趣未见得翻倍,成就感总会暴涨。抛妻弃子可耻,却有爱的名义扶持,演反角,也心甘。令一个女人痛哭流涕,使另个女人眼笑眉开,你敢说移情别恋,周旋二女间,不需有他的过人之处?
当然人之精力有限,有些事真也要日久了才能评定成绩。最终没耐住,那是后话。
美眷叫施某送饭与任,施百般推搪,拗不过,丢下一句:“你会后悔的!”之后便义无反顾投于情人怀抱。这令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那个画技不怎么高明的画家,印象里他妻子仿佛也说过同样的话——你会后悔。不同是,傻画家引狼入室,而陈美眷蠢到送货上门。
没有无端的恨——施某第一次明确说出“恨”字的时候,让我有些反感。摆明了拿“恨”当“爱”讲,坦白太早。而使用第一人称,对女主角欲扬先抑,这路数在《香雪海》里也已见识。
但任思龙并没有比香雪海可爱。
是一个白衣女,以白明志,实在做作。我宁愿将此当成一种对男人的引诱——如果你不傻,怎会不知道清纯其实是欲盖弥彰的浪荡?我想施扬名一开始就是受到情欲刺激,想看看任思龙这不可一世的女子臣服在自己身下的模样。
功德差些圆满,都在人家体内播了种,发了芽,结果人家一声不响拿去拔了。连同旧事一起,如薪火燃尽。
最后默默回到发妻身边。还要惆怅着提什么伊露申,如生命对己有所亏欠。
她的人生如幻,你的不是。起码你保留记忆,有个女人曾记住你喜欢香草冰淇林苏打。最重要是,两个女人,你尚且留住一个。
《两个女人》读后感(三):一种生活
一个通天彻地茫茫一片迷雾的白。一个上个灯泡都要三种颜色。
一个闲时聊韦庄和莎士比亚。一个两本张爱玲完全看不下去。
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曲径通幽似的逆转和撩拨。
所以任思龙外表纯白却性烈如火,那层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绿七色一层一层叠加的效果,偶尔透过三菱镜一折射,叫人登时倾倒。盯着白光看久了,眼睛移到别处也有个固定的光斑久久不退,视物不清。矛盾的戏剧化女郎。
那么陈美眷便是“十八岁后就不曾长大的孩子”,是斑斓多彩却色盲的蝴蝶,顺服、美貌、娇憨、庸常、无棱角,热情无害,麻将桌一摆打发闲闲时日。想多找两个词来描述都有心无力。
就是又一个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太阳底下无新事。面目模糊的男主角也还是那样,面对妻子觉得她言语无味,大红大绿庸俗可笑,其实自己又有什么真正的高格调?新入眼的那朵玫瑰永远的一身白衣,本就略显自我标榜式的做作,雪洞似的住宅面朝大海,像小龙女和薛宝钗的合体,万年冰山的气场,男主角被这样的腔调魇杀了。
再然后,踏雪寻梅似的生活也不免怀念一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在舒坦。他明明两个女人都配不上,却最后三餐茶饭的温暖生活也有了,可供深夜里辗转琢磨遥遥追溯的回忆也有了。倒也不觉得这有多可恨,人性说复杂?瞬息万变。说简单?贪嗔痴而已。
只是书中这样极化的两种生活皆非常态,大部分的我们只是亦舒笔下木木然在大雨来临时挤在密闭的汗臭的车厢里茫然过活的小人物,也许在生活的间隙里有一点爱恋和思想,却没有书写的价值,也一辈子体会不到玫瑰和刀锋并峙相爱相杀的激烈纵情。可是谁能否认自己心里也藏着这样光谱的两端,像天平一样难得安定。
“回家的途中,我想到这个白衣女郎,我的颜色女郎。她的生命是幻觉,我的不是。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否定人生的意义,我不行,我在电视长篇剧、麻将牌、孩子们的尿布中老死,我配不起她。有那么一刹那,思想起她,我已充分了解,什么是惆怅旧欢如梦。大雨倾盆的时候,浪花卷上沙滩的时候。”
因为这末尾的剖白,一个老套的故事便也值得带着点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恍惚,翻翻前尘旧事,仔仔细细地惆怅一番了。
《两个女人》读后感(四):雏菊柔韧,蔷薇易折
你以为齐人之福容易享?
师太真有意思。竟这样直白问出来。
坦白讲,写到施扬名发现感情直接冲到任思龙的办公室示爱时,我真有惊心动魄的感觉。欲扬先抑,原来之前那么多的不满,都是因为她的特别,她的不熟悉和生命力所带来的吸引。任思龙唤醒了施扬名的一腔热血,在他水静河飞的波心掀起阵阵涟漪。他初时以为她好勇斗狠惹是生非,不想是自己动心的回澜意难平。
一个独立自主刚强无匹的女人,却又偶尔会现出温柔寂寞的妩媚茫然。仿佛带刺的蔷薇有不能忽视的娇艳。相比之下,一个时时依赖得过且过的主妇,挂在嘴边的不过是麻将孩子佣人,淡得如乏善可陈的菊花。彼时他只觉得蔷薇气质无双雏菊相形失色。可是雏菊柔韧,蔷薇易折。
施扬名的爱情发生了,可是他的过去不能抹掉,他遇到的两个女人是两个极端。任思龙的刚硬他驾驭不住,陈美眷的温和他嫌无味。要一个能谈诗谈画谈人生却不听话的大女人,还是要一个只懂丈夫孩子家长里短的师奶?不能二合为一,不能调和,那就需要抉择,总要为自己试一次。
他的爱情终于败给现实,败给自己,否则怎会爱情已发生,孩子也在孕育?
难得的是再获收留,此为中国女人的“美德”,无论如何,丈夫是争回来了。在以后漫长共老的生命中,除了时不时拿此插曲来要挟丈夫以获得道德制高点,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见,财政独立真的很重要。说一万遍。
至少在陈美眷哀哀痛哭一味指责时,任思龙仍是自给自足去留自决,在风暴中尚有可退的余地。
以往看师太此类的书,难免会有种是非分明的态度,A才是对的,B是不对的。慢慢自己长大了,见得多了自然就发现生活哪有那么黑白分明的,谁的生活没有自己的苦楚呢。
明明是个爱情故事,可是完全看不到真正的爱情。施扬名爱陈美眷吗?他为了任思龙与陈美眷离婚,他觉得她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嫌弃她不管去哪里只会打麻将吗?觉得她连张爱玲都不看,觉得她不懂他。呵呵,男人经常的说的话:“我的妻子不懂我”在文中师太更深一步的写道,施扬名对任思龙说:“虽然很俗套,但是我的妻子不了解我怎么我没早几年遇到你呢?”
施扬名不是没有才华的,否则怎么会两个女人,不一样个性的女人都心甘情愿的和他在一起甚至怀孕(当然,愿意不愿意生就是另外一码事了)。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至少他懂得在自己没有恢复单身的时候是没有资格去追求任思龙的(虽然最后并没有离成功,呵呵)。
陈美眷爱施扬名嘛?应该是爱过的吧,也许是深爱过。但是到后来,自己的面子,保全婚姻,保全经济来源是远远大于爱了吧。完全依赖一个男人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以支撑自己的时候,自尊也就和风一样早就消散了。不要我,闹,用孩子作为牵绊,用再生一个孩子去维持所谓的婚姻。虽然不需要在工作中受气,受委屈,不需要出去奔波打拼,但是这样的生活需要的牺牲和委屈也不是不大的。也正因为如此,任思龙都曾经些许的嫉妒过陈美眷的吧。
任思龙呢?其实我倒是没看出来任思龙多爱施扬名,她爱的是未曾得到过的她看到的施扬名与陈美眷曾经的那种感觉。她也曾深爱一个男人,但是得不到名分的那种爱情,她需要得到一种认可,得到一种怜惜得到那种全部的温存。
所以你看,师太啊!!!木有爱情的爱情小说,这也未免太残酷了吧。不过想想,生活其实就是如此残酷啊。
曾经受师太影响,导致一度也认为自己是极其需要爱需要感情的人,后来仔细琢磨琢磨发现,人啊,千万别被误导。哪有那么多需要爱来支持的呢。那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情,可以去追求的啊。
不过师太这本书蛮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