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九万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九万字读后感10篇

2017-12-03 22:24: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九万字读后感10篇

  《九万字》是一本由叶三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九万字》读后感(一):只談談散文和詩的部份

  因為不喜歡後半部分的短篇小說,所以只談談書的前一半---散文和詩的部份。

  葉三的這本書就像一張pH試紙,一下子就能測出如今還在讀書的青年到底對自己和對別人是啥態度。那些極喜歡的,大都也極喜歡羅永浩,柴靜,馮唐,莊雅婷甚至張小嫻;那些極痛恨的,大都內心也比較喜歡如上幾位,只是這類人視“文青的大多數們”為2B而要和Ta們劃清界限,所以必須要說非常討厭葉三的文字以防“站錯隊”。剩下的一群人大概就是處於非酸性也非鹼性的“中性區”(buffer zone),但我想這群人的數量應該不會很多。

  這是一本很適合單身旅行的路上讀的書。葉三在二十五六七八九歲時的幽默,溫柔,敏感,矯情,苦逼,刻薄智慧以及小聰明都在這裡了。我想她發這書的時候應該已經和過去做了告別。悉尼,墨爾本,廣州,香港,最多的還是北京,北京,北京。每一篇散文的最後都注視著寫作的日期和地點,時間推算一下不難看出大部份都是在寫過去,總結過去。集中在2001-2004年的那些不太成熟世界觀和我現在的想法如出一轍,可見這不是賣弄文字,只是很多人在適當的年齡都會發出的小感慨。

  一頭紮進似曾相識的感受里,因讀書的酣暢而忽略飛機上的噪音和起降時的耳鼓以及心跳加速。等機艙門打開,大家紛紛解開安全帶,穿衣服取登機箱時,快速抽離剛才落地前黑色的機艙裡只有此處黃光一抹的世界,看看窗戶外面是否還是陰雨,轉眼回到自己拖箱子打的買票的現實。這樣的抽離沒有讓人悵然若失,只會隱約感到把某一個自己拋遠了,能量卻還在。

  其實詩的部份大都也酸楚晦澀,和之前看過的詩一樣,我照例還是很多都沒看懂。印象深刻的只有一首十四行的最後一點兒內容:

  此刻

  你要顫抖

  就像你剛學會顫抖

  2011年末于SEA-TAC

  《九万字》读后感(二):这书肯定比她死的早

  这两日读叶三的《九万字》,有三点意见:叶三是个名副其实的大龄女青年,但是个名不副实的写作者;重庆大学出版社包装这种边缘文学,有刻意炒作之嫌;此书除了封面让人打不了瞌睡,其他的地方都让人打瞌睡,实话说值不了25元。之前之所以钟情于这本书,是因为看到了张晓舟、罗永浩等人在封底的推荐。而今恍然大悟,这些家伙都是门外汉,听他们的不上当才怪。总之,这是一本朋友间互相卖弄风情的三流读物。受伤的总是无辜的读者。

  我只知道叶三是个京城女子,又居澳洲墨尔本。惯于剑走安妮姑娘的偏锋,却又多了萌芽系叽叽歪歪的风骨,万不该啊!而如今,海龟一族写中文书已然成为时尚,但是仰慕汉字优雅者少,炫耀西语能耐者众。去年这本书《九万字》的确让名不经传的叶三火了一小把,除了以上三位角儿的虚张声势,还有她在自序中写到的,“我希望有一间地下室,没有窗户,有可以自由上锁的门,有灯光和沙发,在里面安静与自己相处……”这句饱含孤独气质的话把好多人骗了不是。

  先说散文和诗。我并不十分明了写作散文的要义是什么,但是散文必须使人看到浓缩的美、优雅和荡人心弦的情怀。我想就此而言,叶三的《九万字》做得并不差,但是它的问题在于,明明可以用1000字可以抒发完的情绪,她总是用了2000字以上。她不擅长句,把敏感的小惆怅分作很多短句来写,众所周知,这是安妮宝贝早期的风格,我知道她的这种风格影响了不少80、90后。但是叶三,一个好歹也是70年代的海龟同学,看过那么多外国的月亮和太阳,何以对这种早已过时的文体钟情?它不是不够好,而是这样的老套路连安妮不也没用了吗?今年人家的《春宴》已经开始学写长句了。为何叶三小妹儿还在对此津津乐道,不解!

  在《九月末•以父为名》一章中,她将这种小短句和拖泥带水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其实她无非要写的是一部叫做《以父为名》的电影的观后感。可是这大姐啊,极尽拖拖拉拉之能事,包罗万象:什么司法、权利人性信念……简直不一而足。仅此倒还罢鸟,她居然把这样一篇小文章分成8节,8节啊。其中又插入看了电影做梦、发呆,生活多么清苦、寡淡。我看完立马就石化了:这妹纸到底想说啥?

  她的诗够简洁明快,倒是写得颇有意象。比如“我的大哥雎鸠/是个诗人/红房子 绿背心/八月草地 十月的酒/我的大哥访问许多雁丘”“铁链游荡 钟声嘹亮/手写童贞入骨/轻靠于母亲肩上/雨扫着十字架/以神婚之名义”但是呢,她的诗跟她的散文就完全相反了。散文如果像诗这样力求简洁,那就是好文章了嘛。而她的诗歌总是快入化境时戛然而止了。这是一种我们通常都会遇到的“早泄一般的才情”么?

  然后是小说。本书有一半是小说,不知道编辑是啥脑子,如果不加这些“短篇小说”,本书尚能算得上三流档次。当然后面这一百多页的内容算不算得上“小说”都还有待商榷的。在我看来,它们是介于散文和随笔的东西,说句恭维点的话,是属于“叶三式文体”!仅此而已。书中遍布了无所事事烦恼少男少女的心伤,对死亡的迷恋;充斥着高雅地读书、看碟、听CD这些小资产阶级的过时情怀;以及多年前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那种无所谓高高在上的牛逼精神。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小资读物。

  其实话说回来,叶三的文字也不是一无是处。她偶尔会写出一两句分析极为精当的句子,拿当下比较的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小清新+恶毒无边”。她有浅浅的学识,有生在老北京、长在墨尔本的国际自豪感。在文学这一门槛极低的行业里,她的文字还有完善的空间,散文和诗歌还有努力的必要,至于小说,这姑娘确实还没到启蒙阶段呢。

  叶三在“我比我死的早”的自序中明白,那个拥有地下室的愿望大概此生无法实现,而这些文字是她为自己建造的地下室。“死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首的唯一的身内之物”,我比我死的早。这话过于科幻,但是我相信,出这本书绝对是个错误,这书肯定比她死的早。

  《九万字》读后感(三):深情不抵刻薄

  我喜欢叶三的刻薄。她刻薄得稳准狠,刻薄得骄傲而才气侧漏。尤其是微博上的对骂。

  「如果自己的父母没什么本事,脑子又不灵光没见过什么世面,趁早远离他们,别受他们影响。」

  「那你告诉我父母爱自己的6个月大的婴儿到底爱的是他/她身上的什么价值判断体系和人格人品与所作所为?」

  「这是动物本能,种群繁衍需要。跟母猪没什么区别,很低级。」

  「只要有五个以上中国人,再美的地方也美不起来。」

  「五个人的话,可以想象,您家里亲人聚会时应该粗鄙不堪。」

  「当然。所有中国人的家庭聚会都是鄙俗的。你们太虚伪太虚荣不承认而已。」

  「王菲这几年出的歌都莫名其妙装大仙,装性冷淡,一股还人情的气质。」

  「她固然可以吐她的槽,可悲的是,有那么多无知追随者。 」

  「您讲不讲理,党员还好几千万呢,我还不能有俩粉丝了。」

  太绝了。

  老罗总结:「在一个只要坚持装孙子卖鸡汤就能换来无数傻x追捧的人世间,一个人貌似刻薄歹毒仍能被同类看出骨子里的善良,才是弥足珍贵的。」

  可惜这本书,用腰封上的介绍说,「叶三这九万字,刻薄要命,」却还有后半句,「深情抵死。」

  我实在是惧怕深情。

  它们集中出现在书的后半部分。全书分两部分,杂文散文在前,小说在后。但大约谁都能看得出来,那些小说恐怕并非虚构。我擅自想象,或许是叶三实在要藏起刻薄而表露深情一面时,不得不让自己穿上小说的外套。它们太私人了,我实在没能被这些抵死深情打动,一目十行,刷刷刷翻过去,还真不抵来十段刻薄如下:

  「喜欢的歌喜欢到没有办法,刻成盘在车里放,堵车时分调大声,打开窗,只希望有人停车借相问,不知歌者谁。然而这事情竟从未发生过。一次都没有。」(这段的标题叫「价值输出」,哈哈哈。)

  「与癌症血疑之类相比,那些咬啮性的小疾病更加致命,比如牛皮癣、头屑、脚气、白癜风和痤疮,甚至呼噜。它凌迟人生的希望,使我们无法在爱人面前脱下衣服,永永远远抬不起头来。」(这段标题是「绝症」,真绝。)

  「獏若吃梦,不知拉什么。」

  「醒来后感觉满意,像小便完毕的膀胱。」

  还有「意识形态车祸」、「煮了一天的太阳」……

  我被它们彻底干掉。因为它们刻薄、嘲讽,但面无表情。因为它们魔幻现实,刀刀见血。尤其因为,它们毫不深情。

  它们骨子里透出叶三在文字、精神和价值观上的全方面优越感,碾压庸众。她说,「直面欲望,保持孤傲和洁癖。」

  这太酷了。

  《九万字》读后感(四):你不读,叶三也在那骂人SB

  我喜欢叶三,源于对她生活的间接窥视。她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人,我们互相不认识,但是我是听着她的名字走过大学四年的。在芸芸众生里,她是活的很出彩的一个。

  关注她的微博,每天看她在上面骂人SB,我就露出微笑。仿佛楼下那个少先队员突然就不扶老奶奶过街了。所以她骂人,刻薄,我都觉得好像一个人闹脾气,有个词叫什么来的?哦,对了。傲娇。

  第一次觉得叶三有两下子,是她发了一条微博。

  “下雨天喝酒,天下我饮”

  这是一条对联,她求下联。也有人试着对对,但是没有一条能说的过去的。我也绞尽脑汁,无解。

  下雨对刮风,天下对地上,喝酒对嫖娼。

  于是我想“刮风天嫖娼,地上我干”

  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二流子,没有一点文艺气息。但是别的对,就更对不上了。天下可以对乾坤。可以对万物,但是第二个字不是动词了。

  我心想,这个叶三,很有意思

  本来想靠着老潘给我要到一本签名版,但是我实在等不及了,买了。

  恰恰跟其他豆瓣评论相反。我觉得书里的诗写得最好。

  散文太散,小说都是乱搞。

  诗,处处有佳句。

  比如这首:

  你与你相加是世界

  离别与离别相加是永诀

  我的歌只有一句

  即日起

  众生作废

  我喜欢看叶三骂人,她每次骂人都是有原因的。她刻薄的时候总是践踏伪善,踩下去,之后抱着一切美好都是骗人的强大心理暗示,告诉大家,这人确实是SB。我喜欢她的气势。冯唐写东西,总是酸溜溜的。行文中透露着一种胭脂气,虽然他也刻薄。叶三不同,她不酸,她是不屑。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比微博的她委婉,比现实的她刁钻。

  叶三,我愿有朝一日与你相逢,我会买你爱抽的烟,毕恭毕敬的喊一声三姐。我多么希望你是我的亲姐。

  这样我的生命里,就有一个人可以秒杀我二哥了。

  《九万字》读后感(五):我比我死得早

  一年前就想写了 拖延症害人

  距离上一行字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拖延症再次害人

  说到喝酒

  诸如年份好的包了花纸送人不好的留着炖牛肉这种 完全不懂

  然而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就是不管喝多少都不脸红并且思路清晰地打麻将

  就算过量了也是饮酒如同饮弹 不哭不闹 倒下便是

  在周末的早晨陌生的床上醒来不知道自己他妈的是谁

  于是喜欢同叶三一样喝酒 有酒有酒 闲饮东窗

  一年前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失恋 或者说

  结束了一段不被允许存在和发生的感情 或者说 孽缘

  那时候蹲在写字楼的一堆保险柜中间读这本书

  于是借着夜深人静借着别人的文字矫情一番

  处于一种混沌的生活状态 整日昏睡

  才醒即困 仿佛只有一睡不醒才是解决办法 于是万劫不复

  持续了两个星期这样的日子然后被一耳光和一碗烧酒打醒

  期待灵魂附体 重新归来 重新再来

  成都这几天不停下雨 阴冷 你会不会难过 在深深深夜里

  伴着这本书怀想和反省自己并不那么成功的人生

  或者说自怨自艾被自己或者说他人嫌弃的人生

  于是根本就不想看自己一眼 虽然现在也是

  一年过去以为自己有什么改变

  我希望我的希望不再只是希望

  结果吃不到的葡萄依旧酸 吃过的还想吃

  还是不怎么喜欢和人打交道不过脾气收敛了不少

  注意力涣散精神恍惚是长期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你们都不知道其实我是个科学家

  突然就不知道写点什么了 现在凌晨四点过七分

  听山羊皮 睡不着 听活结 睡不着 听红辣椒 睡不着 听绿洲 睡不着

  抽烟 睡不着 弹琴 睡不着 喝水 睡不着

  于是剩下一本书 一叠CD 一堆烟头 一名失眠而死的女青年

  善待自己 不为他人所左右 尽量

  魂归来兮 与我同在

  《九万字》读后感(六):“文妖”叶三和她的《九万字》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酣畅淋漓的文字,叶三的《九万字》。

  五月的晴天闪了电,平地里惊心动魄。

  我得承认,我喜欢迤逦惊艳、笔冷情浓的文字,比如李碧华,比如叶三。李碧华的文章犹如罂粟花,新鲜妖冶,荒诞的笔触下有看破世情的透彻。叶三同样是毒辣而犀利的,一支艳笔把岁月徐徐涂抹,读她的十四行诗,才明白何谓“荡气回肠,余味氤氲”,她的散文于平淡叙事中才气纵横,将琐事写出万千气象,世上怎会有这样的女子,刻薄要命,深情抵死。而我尤爱叶三的小说,主角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她直白地描述情欲,一本正经地写下诡异谲怪的故事情节。

  李碧华写《青蛇》,在这六桥烟柳、苏堤春晓的辰光,我不明白,一条蛇还有什么心事?而早前叶三写《月妖》,太初有我,行走在天地之间。食落英,饮弱水,眠花卧柳,弄玉吹箫。临池自照,虽二八好女之形,而影影绰绰,如魍似魉,非人非魅。浑噩之中,我仰头望月,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叶三的萌点与冷幽默从来是与众不同的,太初的女妖产下孔子,调戏王尔德,诱惑雎鸠,终究成全一个肆无忌惮的“女流氓”。

  读小说的时候常疑惑于叶三的性别,老辣的笔调下尽是荒凉的爱情,写透男女之间的暧昧、隐晦、畸形、迷乱。她并没有女性叙事一贯的暗香疏影无穷意,而常以男性视角写文,字里行间平和得近乎冷酷,到底也不是花好月圆的言情作家,陈牧阿七们距柴米油盐的市井生活很遥远,却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似乎想细细拨开迷障后的隐喻。女主角说,阿七他已经不仅仅是他,他是我的青春图腾,在我亲手搭建的祭台至高无上。他是我的昨日和今日,他并不需要在场,他是象征,是符号,是我所有片段的容器,他把它们集合起来,拼贴起来,成为我形而上的,完整无缺的情人。每个女孩的青春里都有一个阿七,他是青春的一道暗伤,百无禁忌,放肆乖张,当女孩们决定离开所有随心所欲的情感和阿七时,忽而今夏,青春散场。

  叶三的散文有她浓郁的生活印记,读文、读人,再合适不过。她毒舌八卦,她观影看碟,不亦乐乎,她时而是思考哲学命题的知识青年,时而又是谈论艳照和《无极》的八卦女子。她的文字轻灵、跳跃,不拘语法和修辞,刻薄的时候幽默感一流,幽默的时候却透着骨子里的清冷。她就是这么一类女作家,没有普通女性的温柔敦厚,却能扑面感觉到其狡黠聪慧,迷离惝恍。

  叶三说,从此以后,我独立于蛮荒之地。我将不允许命运对我做出判决。

  她就是这样的女子,顶天立地,文灵近乎妖。

  《九万字》读后感(七):原来不是我的欣赏水平跟不上。

  知道叶三好像是在关注过的某个作家的微博上偶然看到的。随笔,小感悟,文艺,一堆耸动的好评。然后就充满期待地在卓越下订单等书。

  大概读了两篇,就放在床头再没翻过,直到暑假快要结束,我才又把它收进带去上大学的行李中。

  不得不说,叶三的小杂文里,有一种跳动的思绪,努力地捕捉和吸纳她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愉悦,泡在小酒馆里昏昏沉沉地度日,敏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让她知晓,还有闲散,随意,漂泊,等等等等。只是,就像周国平说的那样,这只能当做生活疲累以后的小点心,小消遣,绝不是拿来研读的大部头。

  有差评那是因为给予它太高的希望,有好评是因为其中难以言说的体验产生了共鸣。

  叶三,起初我甚至在猜疑这到底是男是女,未经查证,却也罢了。

  叶三,金牛座文艺女青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九万字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