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挽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挽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2-05 21: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挽歌》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挽歌》是一部由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佩内洛佩·克鲁斯 / 本·金斯利 /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挽歌》观后感(一):真正的感情,该是逃离于这个社会之外了吧

  这个社会,我们怕很多东西,我们怕流言蜚语,我们怕没钱,怕没颜,我们怕责任,怕失望,任何一点对于一场感情而言都算是致命一击。

  他是个什么都懂的老男人,在她口里,他在电视里对答如流,畅所欲言,就好像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样。他怕,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不喜欢除了肉体以外的连带责任。他在她面前,更像个小孩子

  他怕他得不到她;他怕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厌倦,然后开始清醒过来,意识到横亘在他们之间那三十年的鸿沟;他怕外界的流言蜚语,他怕碰见她的父母和朋友,他怕外界以为他不过只是为了图她的肉体。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都背离了所有他之前说过的话。可能真正的感情真的脱离于这个社会之外,任何人都变得不想再怕,再去恐惧一些社会之内的东西而逃离了真正的感情,脱离了该去承担的责任,远离感情所带来的连带责任。我们自以为高傲于世,可是终究还是什么都得不到啊。

  《挽歌》观后感(二):情色《ELEGY》 男人越成熟魅力女人美丽危险

  如果我没有了胸部,你还会和我上床吗?

  这是一部情色伦理影片。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挽歌》,给死人的诗歌,另一个译名《禁欲》,改编自菲利普•洛斯的小说《垂死生物》。

  爱情的猜忌,情欲的深渊。

  说谎,借口,欺骗,冷战,背叛。。。。。。

  占有欲,害怕失去,害怕孤单

  老男人的魅力,致命的快感。

  故事讲得是男主角是一个54岁的大学艺术教授,单身,视婚姻为监狱,风流不羁,女友不断,身经百战。

  女主角是男主角的学生,一个有着惊心动魄美貌的24岁古巴美女气质超凡脱俗惊为天人。也和很多青壮男生有过丰富的情史。

  跨越30年的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基于疯狂的肉体享受放纵迷乱的不伦之恋。

  渐渐的,两人好像对彼此产生了超越肉欲的情愫,真的相爱了。

  但是老男人知道她迟早要离开他,投入一个年轻男人的怀抱。他开始疯狂的猜忌,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和占有欲愈演愈烈

  而年轻女人身边永远有男人围绕,家庭和舆论也为她和老男人的相恋制造着鸿沟。

  这种年龄悬殊的关系本来就问题重重,老的那个人可能纯粹就是想玩弄年轻的肉体,而年轻的也可能只是想增加人生的体验,甚至为了金钱和地位。

  两年后,两人自然而然分手了。

  影片的前将近90分钟,我都没看出这部电影为什么叫挽歌。就是一段不伦之恋,激情退散后,自然就是这样的结局

  但是,后来男主角一辈子的老哥们,一个同样风流的著名小说家,名利双收,一直不断地玩弄女人,背叛着妻子。可能是玩腻了,突然又觉得和妻子重燃起了爱火。而且他的小说也获得大奖。在颁奖台上受邀演讲,然而当他走上讲台,突然应声倒地,急症突发。最后在病床上,他深情地亲吻自己的妻子和朋友悔恨地抽泣着离去了。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而且更加意想不到的是,当男主角认定女主角已经从他的生命中彻底消失的时候,接到了女主角的电话,要和他见面。

  一见面,她理了利落的短发,同样惊艳美丽。

  她说:“我每天都简短一点点,以免失去的时候不能适应。”

  她得了乳癌。

  当她问男主角:“如果我没有了胸部,你还会和我上床吗?”

  男主角没有给出答案,只有痛哭流涕,陪伴着女主角走完生命最后的路程。

  这部电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东西。

  一方面是:男人越成熟越有魅力。

  有很多我认识的女生,都持有一条原则:“绝对不找比自己小的男朋友。哪怕他多么优秀。”

  其实挺对的。因为女生本来就比男生成熟的早。有一位比丈夫大两岁的妻子告诉过我:“从恋爱结婚这几十年,感觉找一个比自己小的丈夫真的挺累的。”

  而且女人比男人衰老的要迅速。20岁时同龄般配的男女,等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岁月在女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要比男人深得多。

  所以男人越成熟越有魅力。不是说非得岁数有多大,重要的是心理和阅历,能给女人足够的安全感,保护着她们,让她们依赖。也不是说年纪大就吃香,孑然一身的老头儿也挺多的。

  昨天还看到一个初中男同学的状态:“粑粑的新女朋友居然是83年的...我是该叫她阿姨好呢 还是该叫她姐姐好呢...”

  说了这么多,我收获的就是一位老师曾经告诉我的:

  男生不要着急谈恋爱结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加有魅力,也更明白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女生应该要着点急,趁着20多岁好好找个对的人,当一个女人30岁以后,她就只能找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了。

  话说为什么我要这么早上学??从小到大同年级的女生大都比我大。。。太吃亏了!

  还是得让自己快点成熟起来,希望我喜欢挑战,尝试新鲜事物,现在也开始更多地对事情进行思考,看看电影,写写影评,能对成熟有所帮助吧。

  另一方面是:女人越美丽越危险。

  这部电影里有一段特别经典的台词,是男主角的老哥们劝诫他的:

  “Beautiful women are invisible.

  我们只看到她们美丽的躯壳,看不到内心,我们被外表迷惑,根本不会去挖掘内在的东西。

  和她们恋爱就像做过山车,无论再怎么刺激,早晚要下车。”

  事实也是如此,极致美丽的女人天生就是有毒的。

  比如这部剧的女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位影评人说,她具有和任何人都能擦出火花的能力。在拍摄《香草的天空》后汤姆·克鲁斯与妮可·基德曼离婚;《骏马》拍摄后,马特·达蒙与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科雷利上尉的曼陀铃》拍摄期间,尼古拉斯·凯奇与妻子离婚。拍摄《加勒比海盗之惊涛怪浪》后约翰尼·德普与交往多年的女友凡妮莎分手。

  多么可怕而危险的女人啊。

  有的时候她们并不是有意的,但是她们天生就是让男人神魂颠倒,趋之如骛,即使她们不想这样。

  如果她们想这样,被天下所有男人宠溺迷恋,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享受着周旋在帅哥之间,玩弄感情成为家常便饭。那就更是危险中的危险,蛇蝎豺狼虎豹。

  我也有过惨痛的亲身经历。所以也得出了特别深刻的教训:

  不成熟的男人会去疯狂追求特别美丽的女人,但是不成熟的男人根本驾驭不了她们,当她们遇到更成熟,更优秀的选择的时候,她们也不傻。

  所以我会尽量避免和特别美丽的女人恋爱。

  然而当男人真正成熟了以后,能够驾驭美丽女人时,他可能也不会做出这样危险的选择了。

  这么说来,好像特别美丽的女人天生就悲剧了,喜欢她的看不上,她喜欢的怕冒险,最后只能玩弄别人和被别人玩弄。当然也不是这样。

  我觉得这部电影就告诉了她们答案:

  如果我没有了胸部,你还会和我上床吗?

  如果你没有了美貌,那些人还会爱你吗?

  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不要让别人只看到你美丽的躯壳,敞开你的内心,丰富你内在的东西。当你并不炫耀你的外在美的时候,那个忘记你的美,爱上你的内在的人就会给你真正幸福

  我有一个姐姐,长的很漂亮,也很多人追求。最后百里挑一嫁给了一个帅气的空少。两个人热恋的时候无比甜蜜,畅快淋漓。但是两个人都不会做饭,家里从来没下过厨,顿顿都是下馆子。两个人也不想被拘束,没生孩子。后来由于空少工作繁忙,姐姐身边又有无数人追求,于是有一次,她出轨了。最后结婚不到两年,两人就离婚了。

  本来我以为这个姐姐的姿色应该不难找到下家。但是很多年过去了,到现在她已经奔四,一次失败的婚姻带给一个女人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岁月和经历很快就让她不再靓丽,年轻的男人敬而远之,年老的男人嗤之以鼻。很快,这个女人就将失去生育子女的能力。我想她的一生可能都将是不完整的。

  所以,男人们,离美丽的女人远一点,找个真正过日子的女人。

  美丽的女人,离你们的美丽远一点,找个真正过日子的男人。

  THE END

  《挽歌》观后感(三):我想念我们不曾去过的地方

  你说现实有多糟,婚姻有多少槽点,这个电影有多造作,但现实就是如此,人们担心的是多么现实的问题,老了她不再爱我,没有了乳房不再美丽,但在这一切发生时,这些焦虑的展示让人觉得真实。对于那个他,一场缺席的毕业典礼也会分手。真实的情感永远是脆弱的却一直存在的。

  知道这部电影是看一本学术杂志,讲这部电影改编自一部小说等等。片中的老男人时时面对回忆与现实的诘问,在负担与自由间摇摆,不过是无法直面自己的现实,未来可见的衰老与死亡。是因为爱她,一直在看未来,不然不会想这些。他觉得无法永远拥有她,因为无法在未来带给她更多欲望。这一切在她罹患乳腺癌时画上休止符,他们之间在那一刻有了一个平衡,他开始拥有她,在极速衰败的身体里,看清不可见的她,也终于在无止尽的欲望中看见自己的负担和爱。只是时间易逝,正像面对戈雅的画,他说,人们以为他们是画的拥有者,其实画才拥有他们,在画面前,我们不过是时间的过客。

  另外,觉得这个老教授的形象怎么有点福柯的意思,道德水平不怎么高,光头,同样对韦滋斯特拉的那幅有名的画中画感兴趣,且参加电视节目,发表些惊骇世俗的言论。

  《挽歌》观后感(四):“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十年后我们重读一遍书,会有不同吗?”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或许,只有当失去或者快要失去的时候才懂得什么已经是不再拥有的,从而可能更加学会珍惜。大卫嘲笑实际上是对自己年迈的爱情收获在世俗人面前的自卑和胆怯。影片的细节处理不是那么的细腻和成熟,譬如大卫弹奏钢琴、油画、海边漫步等,令人感觉是导演有意无意没有去表达,而且总感觉最后的结尾反倒那么令人牵强:克鲁茨乳癌去了不是更能增加悲剧色彩吗?如果更深入表达人性,如加强克鲁兹和金斯利的爱恨不得的痛楚,本片一定会更出彩

  《挽歌》观后感(五):情不知所起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很长时间以来看完《挽歌》都在思考,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论这样的忘年恋以及师生恋,女主角康苏拉是评论家艺术家男主角的女学生,他们相差三十岁的距离,故事从大卫向诗人自述开始的,大卫是经历美国六十年代性解放的老知识分子,他标榜着自由独立对婚姻充满了不信任,毕业晚会他爱上了康苏拉的身体,又一次去主动猎取女人,同样伴随他二十年的还有本亦是他的学生,听完他的一堂课成为了二十年不变的情人。康苏拉深深爱上了老教授但是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康苏拉试图将他带入自己的生活圈时他一次次逃避,康苏拉不得不选择放弃,两年的时光大卫遏制对康苏拉的思念,也送走了他的朋友诗人乔治,当他恢复平静却意外接到康苏拉的电话,康苏拉患有乳腺癌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用影像留下他爱着的身体,老教授猛然发现他深深的爱着她,最后在病床上他抱着她。。。

  影片结束没有说到底康苏拉有没有去世,结尾只是康苏拉和他旅行时所有美好的片段,有人说这又是一部洛丽塔,只能说它有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思想而已,影片拍的非常缓慢,就是这样的慢却让人感到温暖

  影片以老教授的自述开篇,讲述性与爱情婚姻等,他代表着标榜自由独立的大部分男人的思想,特别片中引用托尔斯泰所说的话语,男人最大的惊奇是年华老去,影片中的老男人代表着修养学识财富和阅历,女学生康苏拉代表着对爱情向往的女人,向往着浪漫和惊喜。当他们确立关系之时仅仅沉迷与康苏拉的身体,当老教授爱上他时陷入了焦躁不安中去,他幻想康苏拉总是和年轻男子约会,老教授的嫉妒开始滋生,因为年龄的差距他开始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就如他和朋友所说他总会被年轻人带走。老教授带给观众的是作为老男人的自卑和自私还有对抗时间的焦躁,当他不赴约时他知道会彻底的失去康苏拉。也许影片的前半部分算不得故事情节也许故事开始于两年后康苏拉的电话,当他收到康苏拉的留言,他坐在那里幻想康苏拉结婚了等等,他再一次变得十分的不理性,电话回拨当大卫唤出康苏拉时似乎看到他眼里的泪光,两年的时间也许曾经的女子夜夜入梦。当康苏拉见到大卫时平静的告诉他,得了乳腺癌想要留住他最爱的身体,要求拍摄裸体照片。他们两人在沙发上相拥而泣,两个相爱的人就这样静静的去体会这样的结局。回过头去看影片的床戏时老教授对她的身体充满了热爱,他说她得身体是艺术品,当和二十年的老情人时却显得那样的平淡。二十年的情人却未曾这样的走入他的内心。

  影片到此是高潮他为了康苏拉的身体和多年不和的儿子和解,儿子对他说我理解你,因为他的儿子也正爱上婚姻之外的女子。仿佛他又老了许多又失去了许多,他为她拍了照片就像是两年前那样自然美好,当康苏拉瞒着大卫独自做手术时,大卫怀抱那本相册在熙来攘往的街头回想和朋友的话,你怎么会用过去式看她?爱他选择逃避,爱他选择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他。儿子通知他可以去看她时纽约的街头是瓢泼的大雨,这个意象的出现代表着男主人公心里的悲伤和哀愁,雨中奔跑的老者为了爱看上去那样的年轻,最后大卫告诉康苏拉他记得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狭小的病床上大卫搂着康苏拉,音乐响起就此落幕。

  整个影片的拍摄氛围深沉安静内敛,就如剧中的主人公爱情是那样压抑含蓄,男主人公因为年龄不敢爱,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选择离开,如果没有病她还是会回来的,因为他们相爱不会选择逃避。爱情这样烂俗的题材在影片中只感到温馨,为了两人相差年龄的爱情,也为了那样温暖的情愫,曾经幻想主人公换成尼古拉斯凯奇或者马龙白兰度是不是会更好,看完三遍却发现只有这个双料影帝本金斯利才会演的这样传神,就如某个评论所说他也许就是演的他自己,就如朋友所说这个男人很出彩。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康苏拉会找到比大卫优秀的人,只是他们选择走到一起,情由心生,成熟魅力修为成为现在大多数男子对女子的吸引力,与女子的角力也成为男人征服力的体现,不管如何摒弃杂念摒弃物质的欲望那是真的忘年之恋,当爱情掺杂太多的东西会变的没有生命力,良好的两性关系是成就爱情的最好前提,当越来越多的忘年之恋充裕社会时,我们能不能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没有感情的恋情不会走的远,这样的恋情也许会有结果也许会没有结果,只要能让自己温暖感动的纯粹的爱,为何不能得到祝福呢?单纯美好的爱情应该得到祝福因为毕竟是那样的纯粹清澈,年华远去,聊以慰藉的只有心中仅存的感动和爱意。

  有时,我们怀抱着某种优于他人的能力,却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在似是而非中渴望真切而深挚的爱情, 却不安于那些降临的甜蜜,倍感焦灼与不安。于是,发现在回避中营造平衡而独立的精神空间才是上策,于是,很多美好伴随着痛苦也悄然消逝。

  如果有生之年遇见这样爱情,遇上了不要轻易放手,离开,会是更大的痛苦,百转千回中等一个出口,爱情和欲望的出口。

  《挽歌》观后感(六):《挽歌》:多希望,只做爱,不谈情。

  因为外表而一见钟情,是最最寻常不过的爱情的开始了。男人爱上女人,多半因为外表,女人爱上男人,多半因为崇拜。俗套的爱情开头,并无甚新意。开始吸引我,是从David的嫉妒开始,当一个人开始爱了,他便开始嫉妒了,开始想占有,想占有对方的现在,亦想占有对方的过去和将来。

  男人很可笑,貌似好像特别害怕变老和死亡,貌似年纪大了之后会特别在乎自己是不是还能满足年轻姑娘,哦,其实再老的男人也还是像小男孩一样要比比是不是自己尿得更远一些。

  年纪大了,不再痴迷灰姑娘的故事,转而开始喜欢看电影里更接近现实的东西,看导演如何演绎平常生活中同样会发生的种种。

  David同时跟两个女人做爱,一个是爱,另一个也是爱,只不过另一个女人对他来说,更多获得的是,自己年轻时的自信和自尊。被察觉后说的谎,也和现实中很像,有个私生活混乱的哥们要借自己的地方胡搞。Consuela的担心也跟现实中一样,小男孩对新玩具一样会有占有欲和嫉妒感,而你对我的感情,是不是也如小男孩与新玩具?男人对承诺的害怕,亦如现实生活,他们对自己的逃避也如同电影中的David,不理解Consuela为何仅仅因为自己不肯去见她的家人而跟他分手。

  看到David和那个在一起只做爱不谈情的女学生(我居然不知道她的名字,so sad.)一起聊天,他们说,“貌似我们在一起20年了,也没有象今晚一样深入的谈话。”想起电影开头,David和自己的老友聊天,问他,“你现在真的还和自己的老婆谈心?”老友的回答是“当然不”。两相对照,心生大悲,有时候,身心分离原非你所愿。聊天,比要件礼物要奢侈得多。

  有时候长大真的是件很无奈的事情,因为你会变得连嫉妒都不会,觉得无所谓,什么都无所谓,只在乎自己活的好不好,每天会不会很开心,然后不要突然有一天挂掉,就像David的诗人朋友那样。

  貌似只有死亡和疾病才能使人偏离轨道,想想自己到底想什么,要什么。嗯,电影的戏剧化因素,总是生老病死使人彻悟。挽歌,那是写给死者的诗歌,要有悲剧做铺衬才华丽婉转。但现实中,很多人不过是依然平平淡淡的一生终老,想看两厌罢了。

  这真是一个让人伤心欲绝的电影。想起那个姑娘说过的一句话,她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为你准备的。仔细想想,好奢侈,好勇敢的姑娘。

  《挽歌》观后感(七):垂死的肉身

  原著名字叫做——垂死的肉身。

  电影名字则是——挽歌。

  电影并没将原著中那种性欲的沉迷表达到极致——虽然我没有读过原著。而且不仅仅是性欲的沉迷的表达,更多的表达也都浅浅地隐藏在了一些镜头中。

  你为什么害怕衰老?

  我害怕衰老,只有一点:那就是衰老将会夺去我肉体的美丽,无情地留下一个松弛、发皱的身体给我。我因此再也无法通过身体得到更多的爱——不仅仅是来自人类的爱,更有来自食物,来自自然的多种多样的爱。

  年过六旬的男主角害怕衰老,只是因为害怕再也无法享受性欲。

  然而就是在这时,他才遇到他一生中最能让他沉迷于性欲中的女人——也许正是因为担心享受性欲的权利被剥夺,他对这个女人的沉迷才更多。不过这个女人——无论剧中的康苏拉,还是现实中的科鲁兹,在我看来本来都已经是性欲的化身,能成为男主角一生中最沉迷的女人,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作为男主角一生中最沉迷的女人,他对她,也不过如此:他不能和她在一起,再多一点的时间。不仅仅因为他的生命正在走向死亡,越来越近。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害怕她太年轻,总会被年轻男孩带走,总有一天会离开他。不然,为什么和她在一起的同时,他还能抽出时间继续和前任女友来往?

  或者说,他对她,也不得不如此。他一生都不愿意做婚姻的奴隶,经历过太多太多的感情但都不像这段感情这么强烈,以至于他完全不知所措。

  她的癌症让我以为他们终于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一起向着死亡奔跑,男主角再也不用担心她会被年轻的男孩带走。但她的癌症却首先从手术里夺去她的乳房——她问他:如果我没有乳房,你还会喜欢我的身体吗?

  我最喜欢最后一个镜头。她躺在病床上,没有乳房的身体发出声音:我害怕。他用他的臂弯包围她:有我在这儿。

  《挽歌》观后感(八):I'm here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不知几何时,我们不再相信爱情。甚至习惯了在感情的一来二往中间核算成本的保值和支出的收益率。

  挽歌这个名字比禁欲更能够煽动我们心底那道脆弱的防线,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如剧中的男女一样,曾经止步于岁月中某个悸动过的瞬间,一转身便已恍然隔世。

  而这本身跟年龄无关、从人类的眼神可以代替伟大的语言开始、从智慧可以弥补年龄的差距开始、从默契跨越了性别的定义开始、爱情就充满了不可知性。

  而正是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去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比如一份事业、比如一趟旅行、比如一个宠物。除非只在夜阑更深的时候,面对黑暗中的自己,不安和怯弱才会被孤独和寂寞凸现出来,一览无遗。而白昼中那个风光无限、神采飞扬的自己其实也不过是活着的一副躯壳,仅此而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心底里渴望有一个人对自己说这句话的,当自己年华老去、容颜枯槁、疾病缠身的时候,还有一双手能够握住自己的手。还有一个人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身旁,读懂自己的悲喜。

  所以,何不再一次相信爱情,像我们十七岁那年一样?不计后果不谋方向?当我们还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当我们的眼神还一如昨日明亮的时候,相信自己,我们是可以去爱的。

  Tell me you are here,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挽歌》观后感(九):不要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场挽歌——Elegy,the dying animal

  他已近花甲,她二十芳龄,相遇相爱,他自觉时日不多,想要未来而不敢,一直选择逃避见她的朋友和家人,最终她受伤离开;两三年光景,再次相遇,她却已身患癌症。

  是生命的互相追赶,和她肉体的残缺,让这份爱变得平等而可能么,难道只有面对死亡的威胁才能激发人的勇敢,去把握自己想要的幸福么,可是如果再没机会了呢。他是教授,她是学生,他们之间有30岁的年龄差,可是又如何呢,他们为彼此从此对其他人封锁了自己的心灵和肉体,不是真爱么。因为对“不伦”的顾忌而失去的时光,如何追得回来。

  相遇是一种错误,但更是一种命运。既然命运向我们招手,又何不豁出去一次。毕竟真爱,一生能有几次。

  这一生,是多么短暂,这一次我们不勇敢,下一次,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次。

  不仅爱情是如此。不要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场挽歌。

  《挽歌》观后感(十):所谓“相信爱情”

  九年以后,重看《挽歌》。

  08年的时候,着迷于佩内洛普深邃的眼睛和美好的肉体,对这段讲忘年恋的故事并不感冒。

  昨天偶然又看到这部片子,于是断断续续的看完了。

  故事很简单,大卫遇到康斯维拉,被她年轻的肉体和美好的面庞吸引,而康斯维拉或许是被大卫成熟的魅力或许是想体验不同的感情,总之,两个人就这样在一起了。他质疑她的企图,因为年龄而感到没有安全感。而她希望他能进入他的生活,认识她的家人。但最后,大卫大概以他所谓的人生经验,或许是害怕生活的不确定,或许是害怕他人对他的质疑,放弃了与她的感情。就这样,两人不再联系。两年后,她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自己得了乳腺癌,却只是与他简单见了一面,诉说了内心的恐惧,告诉他这两年自己一直单身,然后和他说不要再见。他似乎这时才明白,于是不再抗拒走入她的生活。

  如何确定一个人爱你,或者如何确定你爱一个人?

  我觉得这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终极难题之一。

  爱情究竟是潜意识中的存在,还是能由自己的意志所确定的主观认知?

  外表、年龄、身份、金钱、地位,这些到底在你爱上一个人的过程中占比多少?

  而到底是感情驱使还是寂寞驱使你去爱一个人?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我。

  但有一点目前我能确定的是,就我自己而言,内心的感受永远高于外在的条件。

  可惜,遇到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不容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