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10篇

2017-12-10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10篇

  《宇宙、诸神与人》是一本由[法] 让-皮埃尔·韦尔南著作,上海文汇出版社有限公司·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一):希腊神话故事背后的意义——弑父、痛苦女人、英雄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盘古由混沌中诞生,但混沌里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于是盘古用斧子劈开了混沌,分开了天地。因为怕天地合拢,盘古就站在天地间不敢挪动,天每天加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也每天增长一丈。天地终于没有合拢的危险,但盘古也因此劳累而死,他死后的身躯化为山川,眼睛变成日月,血液成为河流……在我们的传说中,世界由此诞生。有独无偶,在遥远的西方流传已久的希腊神话里,天地同样是由混沌中产生。但天地并非由盘古劈开,而是由混沌中诞生的神构成,女神盖亚是大地之母,在她的身体里又孕育了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和海洋之神蓬托斯。自这里便可看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区别,中国的神话里少见由亲缘关系而成的谱系,希腊神话则世系严密,在这世系相因中众神有了出身,有了性格爱好,也有了彼此的争斗。希腊诸神更像是能力无穷的人类,他们同样有爱恨,同样会嫉妒,会争斗,希腊诸神的故事拉近了神与人的关系,也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

  有关于希腊诸神的传说故事不胜枚举,从泰坦神克罗诺斯弑父,再到泰坦诸神相斗,再到宙斯同样通过弑父夺得王权,以及宙斯的各种风流韵事,希腊诸神的故事可说是多如牛毛。如果事无巨细的写清这些神话传说,估计千万字也不一定够用,因为传说本是没有固定版本的。

  传说并非写在纸面的文字,而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在传唱的过程中,因为个人的喜好或是时代的倾向,故事在细节上总有许多区别。不过这本《宇宙、诸神与人》到并非是要正本清源,细究神话根本的书籍,这本书的写作原是爷爷每晚为孙子将睡前故事的而萌生起来的。因为这一原因,本书去芜存菁,只重点讲述了宇宙诞生、宙斯为王、普罗米修斯、特洛伊战争等经典希腊神话故事。在故事的讲述上,作者让-皮埃尔·韦尔南也仅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的版本,并未对众多版本多做比较。

  正因为本书成因是为了给孙子讲故事,故而本书内容可说是通俗易懂。但在这通俗易懂里也可见到广泛影响西方人世界观的希腊神话的意义。

  弑父

  由盖亚身体中诞生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自出生起便一刻不停的与盖亚结合。天地之间没有空隙,他们的孩子也无法出生。终于盖亚造出了一把镰刀,而后将镰刀交给了乌拉诺斯与她的孩子们泰坦神中最小的意味——克罗诺斯,克罗诺斯割掉了他父亲的性器,天空自此升高,离开了大地,泰坦神也得以出生,开始了他们统治世界的时期。但乌拉诺斯遭此背叛不可能只是一走了之,他留下了自己的诅咒,这个诅咒也就是泰坦神也会被自己的儿子打到推翻,弑父成了传统。

  伤害乌拉诺斯的是克罗诺斯,推翻克罗诺斯的就是广为人知的宙斯,宙斯是克罗诺斯与女神瑞亚的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知道他的命运后便将自己的孩子都吞进了肚子,但瑞亚却将宙斯用石头偷换出来,托付给奈雅丝仙女养育。长大的宙斯用一贴呕吐药使那些被父亲吞进去的哥哥姐姐都被克罗诺斯吐了出来,同时宙斯又联合盖亚的子女——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在独眼巨人的相助下,宙斯掌握了闪电的力量,运用这样强大的力量且在计谋的帮助下,宙斯战胜了父亲克罗诺斯,将其放逐到了塔尔塔罗斯地狱中。

  宙斯通过“弑父”得到了神王的权利,但他同样担心自己的权利地位会被推翻,于是他将自己怀孕的妻子墨提斯吞了下去,他的女儿雅典娜也因此自宙斯的头中破颅而出,而后成为战争与智慧女神。

  在人间弑父的情形也并非没有,如今所说的恋母情节——俄狄浦斯情结即来自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神话故事。俄狄浦斯本是忒拜城的王子,但他的父亲却得到神谕,你若有子,日后你的儿子将会弑父娶母。于是俄狄浦斯在出生后便被遗弃,而后被另一位国王收养。俄狄浦斯因为对身世发生了疑问,来到神庙请求神谕,结果却得知自己会弑父娶母,于是他选择了逃离。他离开了的科林斯,却回到了忒拜,在路上杀了自己的父亲,而后因为战胜了斯芬克斯而得到王位娶了自己的母亲

  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既然已经是命运做出的安排,于是之后的逃避、选择都只是推动命运前进的力量。这也正是神力投射在人类身上的反应,弑父从神之间斗争发展成为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这是神话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也存在与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的故事中,这种暗示也即本书的第二个意义。

  痛苦

  在神话的最初,人类与神杂居共同生活在墨刻涅平原,在那里食物自然生长并不需要人类辛苦劳作。人们总是享乐、游戏,不用担心衰老与死亡。但在宙斯掌握了权柄重新分配了势力范围后,人类便失去了永恒的乐土,于此一同失去的还有永生。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便是由这一段势力分配而引发的。宙斯命令普罗米修斯执行在人与神间进行分配的工作。普罗米修斯将牛骨涂上闪亮的牛油分做一堆,将牛肉藏在内脏与牛皮下面分做一堆,然后由宙斯做出选择。

  宙斯选择了牛骨,虽然这种选择合乎神的需求——神不需要吃喝,骨头以及其中的骨髓代表了不朽,这也正是神需要的东西。但宙斯依然觉得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愚弄,于是他为了惩罚,将火种和麦子藏了起来。

  普罗米修斯通过计谋盗取了火种,但这样的火种已经不是原本永恒不灭的火源了。人类为了保证火不会熄灭需要寻找燃料,而且还要承担火的反噬。麦子的隐藏也让食物不再是自己生长,为了饱腹人类必须学习种植,每日辛勤耕作,但所获并不丰富。与此同时,普罗米修斯也因为盗火事发而被宙斯锁在半山腰,每天让老鹰啄食他的肝脏。

  人类自此开始了辛苦的劳作,但宙斯并没有就此放过人类。他将不被诸神所喜的战争、灾难等神都驱逐到了大地上,而众神则居住在永远明亮天空之城中。人类的生活已经如此多灾多难,但宙斯又生出一计,想要让人类更加痛苦,那就是带给人类以女人。

  女人

  这也是本书的第三个重要意义。虽然盖亚是女神,但在宙斯生出如此计谋之前,人类中是没有女人存在的。宙斯召集诸神造出了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潘多拉有着女神的样貌,还带着宙斯给予的宝石华服,但她却被赫尔墨斯赋予了谎言以及贪婪和偷窃的品性。潘多拉还在宙斯的诱导下打开了厄庇墨透斯的大瓮也即潘多拉魔盒,从这里跑出了一切破坏的力量,丑恶的东西,唯独希望被关在了里面。

  神话中对女人的偏见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女人的出现是宙斯的阴谋,目的是为了让人类开启一连串的不幸。人类因为有了女人而有了繁衍生息,但也失去了由大地自然诞生的能力,生老病死自此跟随着人类,战争、欺骗、瘟疫、灾难种种苦难折磨着人类,但根源真的是女人吗?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根源还是宙斯的报复,但人类却总是将矛头对准女人。从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人对于命运的无奈,对于痛苦的逃避与追溯,以及对于问题的自我欺骗和解脱

  英雄

  虽说名叫希腊神话,但神话传说里所讲的并非都是诸神的故事。那些人类英雄的故事一样为人所传颂,生命短暂,但那些英勇的事迹却为人永远纪念。荷马史诗《奥德赛》讲述的就是英雄奥德修斯的故事,这个故事起源特洛伊战争,战争则起源于绝世美女海伦,神话又一次的将战争的原因指向了女人,不过在奥赛德里,真正的主角只是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取得了胜利,但他在城破后的烧杀引起了部分神灵的不满,于是厄运开始了。奥德修斯得回家之路布满荆棘,但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他终于回到了故乡。在归途中,奥德修斯还获得了女神喀尔刻以及卡吕普索的青睐,曾与女神共赴温柔乡。

  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并非界限分明,神和人都一样拥有七情六欲,彼此之间也会通婚,生下半人半神的孩子,比如阿克琉斯。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同样参加了特洛伊战争,但在本书中阿克琉斯的故事不过略略讲述,重点还是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或许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所期望的英雄形象,有智谋、有勇气、有力量还有神的青睐。而他也不负上天所赐予的能力,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希腊神话造就了西方人的世界观,但对于我们也并非毫无影响。那些流行的影视、小说、游戏、漫画等作品都在不知不觉间渗透着希腊神话的隐含意义,《宇宙、诸神与人》恰好用通俗的语言明确了神话中的真意。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二):希腊神话背后的隐喻:弑父、寻父与其他

  法国神话学大家让-皮埃尔·韦尔南是一位著述丰厚的古希腊文化研究权威。不过,《宇宙、诸神与人》并非学术作品,而是他在与小孙子日常相处时萌生的普及想法之产物。深入浅出,明晰易懂。但韦尔南并不停留于重述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旨在纷繁浩阔的希腊神话中抓住几个重点母题,将叙述与分析拿捏得恰到好处,引领读者追寻文明的源头。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三):《宇宙、诸神与人》:神话背后的人性真相

  《宇宙、诸神与人》:神话背后的人性真相

  关于希腊神话,在中国最为著名的当是由德国学者斯威布所著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列入“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

  而最近由法国学者韦尔南所著的《宇宙、诸神与人》,则用另一种讲故事的形式,重新解读了希腊神话背后反映的人性的隐秘真相。

  我们都能知道,一个文化符号里通常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共性心理,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其实就深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的秘讯,成为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一个精准而有效的窗口。

  同样,神话由于它的特殊性,里面隐藏着人性的秘密,可能要高于其它类型的文学品种。

  那么神话的特殊性在哪里?

  在《宇宙、诸神与人》的前言中,对古希腊研究颇有建树的作者韦尔南就指出:“神话并不是个人的创意发明,也不是捏造的幻想,而是由记忆与传诵而来。”

  由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神话的产生更多地来源于口碑相传,在这种传播中,神话必然地融入了一种集体认可的共性认知,这使得神话里面更容易地“潜伏”着人性的隐秘的期许,共同的希翼,这也是神话在人类理性越来越占据话语权的发展道路上,依然能够用它的天马行空的飘缈想象占据不可忽缺的人类文化一个板块的原因之一。因为在神话的故事里,深藏着人类的心理秘密。

  比如说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的杀夫娶母的故事,多少年来,只是作为一种命运不可抗拒的悲剧来被人们所认知,但弗洛伊德却从中解读出了人类心理中的一种潜隐的“恋母情结”,至今已经作为一种术语被学界广泛承认,而应用到各种对人类心理的诊治过程中。

  而这种解读方式,正可以看成《宇宙、诸神与人》一书对希腊神话的基本阐述手段。

  相较于那部在中国影响深远的斯威布的版本,《宇宙、诸神与人》一书梳理了希腊神话的神谱谱系,这就是书中的第一、第二章。这一部分,重点是来自于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而奇怪的是,这一非常重要的介绍“神”的产生的部分,却在斯威布的版本里只字不提。在斯威布的版本里,提到了“神的起源”里的最早的谱系中涉及到的地母该亚、乌拉诺斯,他们生下了伊阿珀托斯,而普罗密修斯则是他们的后人,但却没有提到该亚是如何与乌拉诺斯生下孩子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斯威本的版本很叫人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个版本里的故事,是从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才接榫上希腊神话的体系的。

  而在《宇宙、诸神与人》里,作者沿用了《神谱》的体系,从宇宙的诞生开始,介绍了神的出现,以及由此形成的血缘的脉线,给人一种很清晰的神的家族谱系图。而从作者对这种创世纪的神灵的描述中,我们约略知道斯威布为什么忽略了这一段“神系前本”的描述。

  显然,在这一段神的前生前本里,充塞着大量的人类的乱伦遗迹。作者在书中写道,第一个出现的神是“混沌”卡俄斯,之后出现了大地神“盖亚”,第三个出现的是爱神“厄洛斯”,接下来出现的是大地盖亚的孩子乌拉诺斯,但问题恰恰是出在这个象征着天空的神身上。在希腊神话语境里,这个盖亚所生出的乌拉诺斯,却与其母盖亚大地神以交媾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但又不让受孕的孩子留下出来的空隙,于是,地母盖亚无奈地鼓动她所孕育的另一个孩子用镰刀害下了其父即乌拉诺斯的阳具,打开了天与地交合的状态,孩子们也由此获得了出身的权利。这个故事太过血腥,也充满着情色,还隐含着超越人类道德准则的乱伦,我想,这可能是斯威布版本不愿意采用的原因。但这个故事里,却可能反映出远古社会里人类对禁忌的最初察觉,比如母亲与儿子的交媾,以及这种用“云雨”隐喻交媾在人类语境中的不约而同的选用,书中写道:天空乌拉诺斯割去阳具之后,无法与盖亚结合,“但他还是能够借着下雨的方式,将丰沛的体液倾注在大地上,使盖亚能够再受孕。”(P20)。联系中国人的对“云雨”意象的营造,可以看出东西方所见略同也。

  《宇宙、诸神与人》有一个显然的意图,就是开掘在神话传说里的人性的隐秘真谛。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我们都知道,普罗米修斯曾经用光鲜好看却食之无味的涂着奶油的牛骨以及看之肮脏却实惠尽藏的牛皮裹肉来作为祭品供在神坛上,让宙斯选择,而宙斯为外表所惑,选择了年骨,通过此句,普罗米修斯把实惠倾斜给了人类。从表面意义上看,这仅仅是一个事关骗局的段子而已,但《宇宙、诸神与人》一书作者却由此进行深度分析,认为献祭给神灵的骨头,最接近神的不死部分,神由此获得了动物的生命元气,也就是动物体内不死的那一部分;而人则获得迟早会腐坏的肉,也就是动物身上必死的部分。(P68)由这个故事,作者揭示出的是人类创造的神与人类本身的不同性质所在,反映了神话的意义正是人类意图提炼出肉身之上的共性的代表人性的一面,作为人类永恒力量的永不腐坏的代表,从这个意义上讲,神就是人类精神的凝聚与提炼。作者这样的解读,不可谓不是把故事升化成了真相,显现出作者在神话研究中发人深省的睿智而独到的目光。

  在众所周知的特洛伊战争神话中,作者也抓住了这一神话的核心关键,即导致战争的婚礼上的金苹果。作者由此引申出:“伴随婚礼的欢乐而来的,正是葬礼的悲哀。由男与女结合而死的婚姻,隐藏着如战神阿瑞斯与爱神阿佛洛狄忒这对神祇所揭示的矛盾:前者使人分离、相互反对,甚至暴力相向;后者则让人彼此欣赏认可,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它反映了人类情爱的“一体两面”,“如果一面是爱,是热情、诱惑与性欲,另一面就是暴力、战争,征服与压倒对方。”(P9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希腊神话里,深刻地容纳了人类社会的情爱所导致的必然存在的迷恋与排斥的问题,这可以说是爱的模式的一种典型性范本。爱使人接近,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伤害,爱在如醉若痴、全身奉献给彼此的同时,日后,恰恰可能成为彼此伤害的武器。可以说,爱的这种快慰感亮色与背后的暴力性阴影交织融合到一起,正体现出爱的阐述永远让人乐此不疲的原因,因为爱所具备的“一体两面”里的两种成份的占比不同,可以幻化出无数的合成方式,从而形成无限的可能关系,所以说爱是人类永远阐述不尽的话题,正是因为这种“两种”成份的不同配比,可以制作出无数种爱的“合金”。

  在紧随“特洛伊”战争的奥德修斯故事中,作者再一次抓住了这本质的核心,就是奥德修斯在回国途中上,被困女神卡吕普索的小岛上达七年之久(路上耽搁的时间总共不过十年)。女神的诱惑是可以让他长生不死,但代价是必须永远住在岛上,彻底忘记自己的故乡。而这意味着他等于隐没于世,不再是他自己。这实际上体现出人类的一种无所不在的两难抉择。很多情况下,巨大的诱惑让我们欲罢不能,但付出的代价,却是让自己失去了本性。正如奥德修斯在这个岛上,“所能获得的,并不是奥德修斯他自己的不朽,而是一种无名的不朽。”(P142)。活着与死去,是人类一直思考的永恒的命题,每一人都难以回避,有时“活着如同死去,”而有的“死去却依然活着”,这是人类哲学中的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思辨。而奥德修斯的神话正反映了人类的这种抉择母题。人类精神的共识,对这个问题有着超越生物学意义上的思考,并且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财富,使得人类的精神文化能够支撑起生存下去的意义所在。东西方在这方面的思考,有着相同的脉理,也有着相同的表述。奥德修斯的身上,可以说是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希腊神话也从这个意义上超越了国界,能够被我们心领神会,感同身受。

  《宇宙、诸神与人》撷取了希腊神话中比较著名的篇章,并没有面面俱到,对伊阿宋找寻金羊毛、名副其实的“大神”英雄赫剌克勒斯的故事都没有涉及,将此书对照斯威布的版本,再结合“荷马史诗”的原著版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希腊神话故事,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源头,找到介入西方文化的最便捷的路径。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四):把神话讲给你听

  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读希腊神话故事,两个印象:一是名字拗口,二是故事诱人。长大后,明白那些拗口的名字来自希腊语,在其原语境中自有其对应的含义。而诱人的故事背后,更有宝藏般值得深挖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环境的差异,想要熟悉希腊神话在我看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段时间,我想从梳理神话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开始理顺希腊神话体系,但是刚一开始就像一脚踏进了深不见底的泥潭,这个想法也就不了了之。

  韦尔南的《宇宙、诸神与人》解决的正是我苦恼的问题。也是这样一本书,让我明白以我浅薄的能力去梳理希腊神话无异于天方夜谭,这样一个严肃的、深度的工作非专业学者不能为。韦尔南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古希腊文化研究权威,哲学、历史、宗教、人类学和历史心理学的综合学术背景让他的研究更加全面和透彻。

  《宇宙、诸神与人》是一本不同于其他希腊神话作品的著作,最大的不同是本书的写作方式并非传统的书面形式,而更像是口述的方式。作者在前言中讲到,本书的来源是他与孙子交流讲故事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还曾想用《很久很久以前……》作为书名,而成书也确实如此,每个故事、每个文字都像是作者在向你娓娓道来。希腊神话因为流传久远,版本很多,各有不同,但是大体的故事梗概是相近的,在本书中,作者选取的是说书人的角色,选定一个版本,不让其他的版本发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故事的完整和统一,毕竟,本书创作的最大动机并非学术研究,而是神话的传承和推广。

  “记忆、口述、传统,这三者是神话得以存在与延续的前提,他们提供了神话之所以为神话的特征。”那么,神话的特征是什么呢?神话具有多重意义结构,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口述的传统让神话具有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不断创新的可能,也是这种可能性让神话的内涵更为丰富,“这些诗句绝不只是单纯的叙述,更蕴含了思想的宝藏、语言的形式、宇宙的想象、道德的箴言……它们已成为前古典时期希腊人的共同遗产。”这是雅克•鲁波对荷马史诗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希腊神话。

  在内容上,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有着极大的区别。古欧洲在意的是血统纯净,纯净与高贵高度一致,所以现如今看来乱伦的事情在古欧洲反倒是司空见惯,这在希腊神话中也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希腊神话中悲剧占比相当之重,它也是悲剧的源起之地,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并称三大悲剧诗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悲剧剧目。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我看来毁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引起恐惧与怜悯。”(出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更在于尼采所说的“通过悲剧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产生出一种快感和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也即人格的深化。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五):《宇宙、诸神与人》--了解希腊神话里的野望和确幸

  《宇宙、诸神与人》--了解希腊神话里的野望和确幸

  希腊神话里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显然是由此衍生的星座故事--毕竟希腊诸神的所作所为听起来如此接近人类。换言之,他们是一个难得的会放任自己的情绪指引行动、又享有人类从“蒙福”状态中渐渐失去的一切的群体。他们凭借着血缘、力量,分掌天地间多重职权,默认无形中种种特别的羁绊和限制。但是,让人无从了解之处在于:是因为这些规则哲理本身即存在,才使得他们安守各自所处的地位;还是因为他们通过斗争先确认了自己应该排在哪个“座次”,才认清什么规则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并欣然将之运用执掌呢?

  一切照例是起源于混沌,随后,母神、父神登场,几代子女依次诞生,只是过程似乎一次比一次凶险。空间变得拥挤,权力的巅峰人人各有主意,因此,斗争不可避免。昼夜交替、仇恨诅咒、威权神力······诸神出现的顺序和他们的经历,都让他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实质,并致力于将时间和空间详细分剖,奠定了我们的感官能触及到的宇宙最初的样子。但是随着他们内部的权力形态渐渐稳固,对于人类,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考验:从耳熟能详的普罗米修斯盗火,到特洛伊之战;从潘多拉出场,到奥德修斯的漫漫回乡路;从狄奥尼索斯不必彰显的神奇能力,到天生背负了悲惨命运的俄狄浦斯······也许从前,我们只是知道了这些故事表面上的寓意便会一笑置之,但是,读过本书后,又怎会将普罗米修斯分肉于人、留骨与神的行为仅仅当作是耍小聪明,而不认为这代表了希腊人对死亡后人类遗留骸骨归宿的思考?又怎会认为成为特洛伊之战的悲剧只存在于阿伽门农等人的身上,而不是宙斯为了不失去主神的地位强加给阿喀琉斯母亲下嫁的婚姻?潘多拉的名字成为女子有意无意被束缚在家庭里表现出的种种依靠丈夫生存的“恶性”的代名词,可还有谁记得她的行为是代表着神的意志?奥德修斯为了不背离最初的家乡和承诺,一路上的行为又都经得起多少道德拷问?狄奥尼索斯让人逃离眼前行若癫狂,却要让人在清醒后面对无法承担的后果,这是不是他的原罪?俄狄浦斯本人的能力才智、公心无私,在神的预言面前全无招架之力,而他背负的“恋母”之罪,作为人类对抗自然、构建伦理框架过程中时有的现象,又有多少概率是分别出自政治考量、萧规曹随、抑或终于找到一见倾心之人满带幸福感的真情?······

  鉴于希腊神话最初也是经由口口相传、代代演绎流传下来,如果遇见的讲述着再没有掺杂一些个人方式以便留得住听众的注意力,书中种种的故事我们可能听过就会忘。但在希腊神话大师韦尔南的笔下,它们就此变得不一样了--也许更带了文字特有的严谨质感,也会因为体现不出讲述者的立场和热情显得遗憾。因此,他真诚地写道:“把讲的话写成文字实在是件吃力的工作。”希腊神话本就是人类对自然野望、对社会的意识开始觉醒后诞生的初期作品,再鲜活也不能永远留得住人们的注意力,因为人类的思想都会随着时间慢慢走向成长;但这又绝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忘记或者放弃,将人类“幼年期”就积攒下的经验和无意中悟到的智慧传下去的努力,失去了它们,人类也不会完全是今日的模样--它们存在于人类智慧的血液和基因中,亦将长久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里,这是人类历经繁衍至今,独有的幸运。而我们会做的,便是翻开这本书,将故事继续读给将延续人类文明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思想的世界里,继续着和希腊诸神再一次经历创世、再成长变化的心路历程,让他们在未来依旧能在头脑储存的记忆里获取那些智慧的馈赠。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六):韦尔南的古希腊神话

  首先关于作者让-皮埃尔·韦尔南,我们要了解下法兰西学派这个名词——通常指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由M.格拉蒙和A.梅耶在法国建立的语言学学派。主张研究语言演变要注意心理生理因素,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后经不断的分支发展,法国学者们的研究范围的扩大,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更加多样、精细和复杂了,但把语言看作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保持统一。韦尔南的著作就有着浓厚的法兰西学派色彩,他是享誉世界的古希腊文化研究权威,精通古希腊神话、哲学、历史及宗教。这本书是他讲给他的孙子朱利安的睡前故事,后经整理修改成书。作为古希腊神话的入门读物,这本《宇宙、诸神与人》一定是首选。

  可能说到入门就会被当做很初级的皮毛来看待,然而入门的读本都会是很纯正学科启蒙,启蒙在于思考与启发的开导,实则一点也不简单。关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我们也接触很多,很多媒介都能够认知到。可是书籍、电影、以至于游戏等诸多的故事剧情让整个神话故事变得芜杂不堪。即便谈到学术版本的古希腊神话也会因为古希腊历史多中心的特点,城邦为了巩固自身进而添改希腊神话而出现多版本甚至于有相反的神话故事而变得混乱庸厚。所以无论读到古典时代的荷马或是古希腊剧著等,都无疑就是把古希腊神话放到一个真正的体系当中,单纯的讲故事,并无深刻分析与研究。而《宇宙、诸神与人》却有着韦尔南的思考,他在这样一本小书中自也会有删减,他更多的是关注希腊神话的政治与社会意义,是对古希腊神话故事的深化理解,不少的故事有着他理论的哲理。所以看似“入门”不如说是古希腊神话的“进阶”过程。

  但这毕竟是一本孩子睡前故事书,把口语化的故事书面化并有更多的评论性的文字成为了这本出版物的难题,好在韦尔南拿捏很好,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也夹有深刻讨论和意义诠释,这样的读本不仅受众于孩子也适合成年人阅读。细心的读者能读到书中韦尔南的研究主题,神与人的关系,宇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关系都在书中有阐述,宙斯之所以能够成为众神之王,一方面是拥有强大能力和智慧,另一方面,他拥有更多的正义感也可以说是当今的正能量,创建了神祗秩序和职责,与自然达成和谐平衡。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形成的宗旨,脱离不开众神创造的自然天地。希腊神话与宗教有着同样的力量,一方面能够给予人类希望与方向,一方面却又让人类自己认清自我的本性与渺小。在诸多的疾病、灾难面前无助的受制于人类命运归宿。

  在诸多的希腊神话版本当中,韦尔南更倾向于选择原始的版本,原始的版本更具最初的原意,也体现作者的学术严谨之风。朱利安可能会少了解到那些有趣的事儿,却更多的收获明白了故事的道理,这是韦尔南的初衷,也是更多读者的期许。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七):睡前故事中的思考题

  让-皮埃尔·韦尔南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古希腊神话研究大师,写了许多专业著作,这一本书的起因是在度假时给他的小孙子讲睡前故事。他把这样的口耳相传看做是对珍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因为老故事的影响力在新社会环境下变得更为重要。

  本书是几个主要希腊神话故事的精缩版,重点不是重述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将人物和情节背后所暗含的隐喻及逻辑关系加以分析和点明。一口气读完这本小册子,我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梳理。

  (一)明确了几种关系:神神关系、人神关系,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

  1.神神关系在宇宙初始的两场是弑父中得以确定。

  混沌卡俄斯在生了地母盖亚之后,弑父屠杀开始了。盖亚生出了天空乌拉诺斯之后,这个儿子无缝隙的压在她身上并强行与她不停交配(这并不是出自于爱,爱是后面才有的事情,而是出自于最原始的力量)。之后她的另一个儿子克罗诺斯用计阉割了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由此天地分离。长期受困在地母体内的各族神祇被释放,进而展开了夺取宇宙统治权的神神大战。

  在克罗诺斯镇压了泰坦神族霸业初成之后,他的儿子宙斯又联合了诸神再度弑父夺权成功,并重新分配了天界格局,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在这场天界争霸中,诸神之间有敌对、有中立、更有合作,而势力范围的划分,只能尽量“公平”,却也为以后埋下了祸患。神神关系及诸神之战背后所传达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天界还是人间,各种关系总是错综且多变的,其核心就是权利。

  2.人神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在古希腊神话中,最初始的人--确切的说是男人,和神的区别并不大,他们“土生土长”长生不老,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与神一起宴饮、舞蹈、幸福的过活。但当宙斯重新分配了宇宙大饼之后,人类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简而言之,普罗米修斯一时的小聪明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人间从此由人神和谐共处的乐园变成了天神丢弃“废物”的垃圾场。这些废物包括:黑暗、邪恶、罪孽、战争、疾病等所有阴暗元素,它是与诸神所在的天庭——永恒处在光明之中——相对立的意象。除此之外,神祇们还向人间送出了一份“超级大礼”——女人。人类从此有了生殖,也就有了死亡,生存与繁衍成了人间最重要的主题。进而,向诸神臣服、献祭、祈祷、试图重新建立与神的对话和融合,则成了人神关系的新模式。

  3.潘多拉来到人间后,人类有了夫妻关系和婚姻。

  潘多拉在被创造之时,就被赋予了“表里不一”的特征。她的美貌,用于迷惑男人、满足男人,但内心却“如猎犬般贪婪”。她那无底洞的肚子吃掉了男人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却也用它为男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说女人爱吃零食是诸神的恶作剧,而娶老婆压力山大和打光棍儿断子绝孙,也不仅仅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男人们才有的苦恼。

  人世间的夫妻关系纠缠不清,天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宙斯仗着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能力,四处留情绯闻不断。可他偏偏娶了天后赫拉这位专横善妒的妇人,小心眼不可怕,可怕的是小心眼配备了超能力。于是乎,天上地下,常常被他们两口子搅的人神不宁。而另一对神侣——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佛洛狄忒的CP组合,则向我们揭示了婚姻的一体两面:一面是爱、热情、诱惑和性;另一面是暴力、征服和压倒对方。他们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罗马人叫他丘比特)是更是融合了父母的双面血统。他以可爱无害的孩童面孔示人,手中持着的却是伤人最深的爱情之剑。

  4.父子关系。

  在希腊神话中,弑父是一个独特且重要的主题。无论是天庭还是人间乃至地狱,弑父的剧情不断上演,从根源上说,这个浑沌世界创立之初就被录入了弑父的基因。父亲除掉儿子、儿子弑父娶母等重口味戏码几乎每集都有。当然,在父子关系中,不是只有血腥的杀戮,还有温情感人的寻父故事,如奥德修斯和的狄俄尼索斯。

  如果说我们将弑父看成是男权社会中对权利争夺的必然结果,那么寻父则更具有找寻和重回精神原乡的意味。神从始至终都是神,但生而为人,除了生存权、交配权、财富和荣誉之外,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精神求索,从上古的英雄到今天的我们,都未曾停止过。

  (二)除了以上的几种关系清晰梳理,韦尔南对神话中永恒的英雄话题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见解。

  1.对于普罗米修斯,他一直被视为人类的奉献者而被歌颂和赞美。在行动上看,他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并教会人类生存的技能,因此惹怒了天帝宙斯,从而不得不忍受苦行。但从心理层面分析,宙斯把普罗米修斯视为“眼中钉”的根本原因是他太聪明了,在心智上只有他才能与宙斯相抗衡;而且要不是他的计谋,宙斯能否在与泰坦的大战中夺得王权还未可知。此人不除,必成后患!而献祭和火种的事,不过是提前引燃了导线而已。再说,帮助人类这件事,韦尔南在分析了普罗米修斯的性格之后,认为“他并不是要反抗宇宙秩序,他只是宇宙内部的一个异议分子。他不想取代宙斯,只不过想在诸神中发出一股小小的抗议声浪”。说白了,普罗米修斯天生就是一个坏点子奇多的调皮鬼,他没什么野心,却喜欢捣那么一蛋。可这个篓子捅得有些大,不单是他自己受苦受难,人类也跟着吃了大锅烙。当然了,人类的苦难根源无处找寻,热心却调皮的普罗米修斯只能背锅。

  2. 特洛伊之战中的大英雄阿喀琉斯英勇地选择了光辉就义,提前向死亡献身,用青春的绝美换来了战士的不朽荣光。但后来,当与奥德修斯在阴间相遇时,他却表达了对生的极度渴望:“与其为地府里的君王,不如做人间的奴仆”。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捕捉到阿卡琉斯的这处“反转”,作为凡人的我们,不禁会思索:命运的选择权到底在谁手里?阿喀琉斯的死亡,在战争之前甚至是他甫一出生之时就已经注定了,那么在决战赴死的关头,人的勇气和慨然就只能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而变得一文不值了吗?死后被歌颂为英雄中的英雄,受万世敬仰光耀城邦,但他还有“自由”去妄想苟活于世吗?

  类似的思考题还有很多,如彭透斯所代表的城邦文明和狄俄尼索斯代表的原始状态,最终是后者取得了胜利,这对今天的政治和文明进程,又有哪些启示呢?

  这些思索,并不仅仅是韦尔南给我们的,而是古老的希腊神话本身,那才是人类文明的不竭源头。韦尔南的这本小书不足300页,却是我们透过故事、深入走进古希腊神话的好导师,适合对希腊神话本身已有了解的朋友阅读。

  以上是我个人综合了其他几位希腊神话大师伊迪斯·汉密尔顿和古斯塔夫·斯威布的主要作品,结合这本《宇宙、诸神与人》归纳提炼的读书笔记,不是书评,更不是定论,只是尽量的以书论书,不涉及版本考据、历史和科学等因素。神话就是神话,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可企及的神奇才是她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魅力所在吧。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八):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科学解释不清的奥秘,神话可以——促使我对神话的热情来源于这么一句话。总有那么多解释不清楚的问题,例如你小时候问你爸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长大一点后,为什么有天、有地、有人、有动物,为什么人伤心了会哭、开心了会笑…

  我的阅读量不大,在这之前只是零零散散的知道一些西方神话的故事,对于我们中国的神话也是通过电视了解的多。看完本书,我对西方的神话才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书是希腊神话大师韦尔南的作品,最初是作者讲给孙子的睡前故事,后来通过朋友的鼓励,把他们写了下来。

  轻松易读,平易近人。由讲给小孩子的睡前故事开始写成的书,并没有很多晦涩的专业术语,我一个队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没有太多了解的人学到了不少东西。读起来就像是回到童年某个夏天的夜晚,我坐着板凳上,听老人讲着“过去啊… 很久很久以前”。

  画面感强。在一切都没有开始以前,世界是一片“空无”,希腊人称之为“卡俄斯”,就是“混沌”,什么是“混沌”,就是一种空的状态、什么都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空无、幽冥的深渊、与无穷尽的黑暗。大地拥有明确、清楚、可以辨认的固定形状,地板向上隆起,形成高山,另一方面向下沉陷,形成地下世界,地下世界仍是万丈深渊、一片混沌,等等。这种从宇宙起源到诸神诞生的详细描绘,就有极强的画面感。文字有了画面感,读起来趣味就增加了不少。

  关于人与宇宙、自我与他我的哲学思辨。发生在神与神之间的战争、诡计,实际也是存在与人类世界的斗争、心理活动,神话就是一种寓言,“事情总是一体两面,如果一面是爱、是热情、诱惑与性欲,另一面就是暴力、战争,征服和压倒对方”所以有爱神阿芙洛狄忒,也有纷争女神厄里斯,有黑夜尼克斯,也有白昼赫墨拉。引申的更常见一点,比如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倚。“生活在人的世界中,就是生活在阳光下,看得见别人,也被别人看见,彼此往来交谈,记得别人,也知道自己。”克罗瑞斯担心失去权位,所以吞下自己的孩子不让他们出世,宙斯将黑夜、晦暗、冲突排除在神祇世界之外,战争、兄弟、家族之间的斗争,无不展现在权力游戏中的神性。投射到人类世界中也何尝不是如此。

  通篇读下来,深感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记住那些英译过来的名字,角色太多了。比如说,有时候你读着读着出现了几个墨涅拉奥斯、阿伽门农、埃涅阿斯奥德修斯、阿喀琉斯,完全晕头转向好吗,接着又回过头去看墨涅拉奥斯是谁、阿伽门农是谁,不过好在书本最后有诸神人名对照表,可以大概了解到名字对应的神以及简短介绍。

  关于宇宙、世界,困扰的问题永远不会少。好的神话故事就是非常的轻松,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又不完全脱离现实,看故事的同时更能引人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九):从说书人的视角去读希腊神话

  说起关于希腊神话的书籍,相信我们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古斯塔夫·斯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这本书。但这本书,我个人以为有两个缺点,一是只做了一个个希腊神话故事的汇集,而没有从体系层面进行梳理;二是文字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偏于学术化。让-皮埃尔·韦尔南的《宇宙、诸神与人》一书,也是以古希腊文化为背景和依托,向读者讲述宇宙、神和人的故事,讲述诸神的传说和英雄的史诗。但是韦尔南将毕生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对希腊神话的理解、对希腊文化的理解乃至对人类和世界的理解,以说书人的口吻娓娓道来,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便因此显露出更深的内涵。

  让-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享誉世界的古希腊文化研究权威,精通古希腊神话、哲学、历史及宗教,对比较人类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出色实践使他成为古希腊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

  韦尔南认为神话故事是活生生的,并不只是一般的故事,意义也不仅在文献纪录、研究考证,它们必须不断被讲述,代代相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就只是弃置于图书馆书架深处、一篇篇僵死的文字。一个偶然的机会,韦尔南开始在朋友的要求与鼓励下,为他们讲希腊神话故事,就像多年前,他为孙子讲睡前故事那样。效果很好,于是朋友们又要求他将讲述的故事写下来。

  事实上,说与写两种不同地思考方式。说,除了向听众呈现讲述内容之外,它还有语调、情绪、节奏、手势等,而写几乎只能像读者呈现文字内容。所以,将口述内容完全复制到纸上,会令读者读的十分别扭。同样,将书面内容完整口述,听众也能清楚分辨出来,这是”念“而不是“讲“。因此,要想将书面的内容表达的和口述地一样生动、活泼、有趣,这是一个难题。韦尔南没有放弃。他努力诉说这些故事,并在说与写之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写下来。

  因此,让-皮埃尔·韦尔南的《宇宙、诸神与人》一书综合了说书人与研究者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跳出庞杂艰深的学术论述,转而引领我们随着情节去感受其中的戏剧张力,重新体会希腊神话故事的丰富与乐趣以及蕴含的人类智慧。精采流畅的故事情节,让人有如在读章回小说一般不忍释卷。

  《宇宙、诸神与人》读后感(十):作者前言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我原先想好的书名。虽然后来我改变主意选了另一个较明确的标题,但在进入本书正文之前,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一件多年前的往事。这段回忆可说是本书的缘起,而我原本想用的那个书名,正是它所留下的回声。

  已经是四分之一世纪以前的事了。那时,我的孙子朱利安还是个小孩,和我们一起在小岛上度假。我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像每天早上我要小朱利安洗脸刷牙一样,晚上到了他上床睡觉的时间,他会在卧室里迫不及待地朝我喊:“爷爷!讲故事!讲故事!”我就到他房里,搬张椅子坐在床边,为他讲一个希腊神话故事。从我浸淫多年的神话宝库中信手拈来一个故事,并没有太大的困难。毕竟,为研究这些神话,我下了不少分析、解读、比较与诠释的功夫。只不过,我对朱利安用的方式不太一样,我就像在说童话故事一样,不必顾虑研究考证,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跟着我的故事走,从头到尾、随着情节去感受其中的戏剧张力。“很久很久以前……”朱利安在听故事的时候,脸上总是充满快乐;而我,当然也是满心欢喜。我很高兴能够用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让他认识我所热爱的古希腊世界。我认为古希腊带给我们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重要,我很高兴能通过柏拉图所谓寓言的方式,借助我的口述把古希腊的珍贵遗产传递给我的小孙子,用那从古到今、代代相传的老方法,教导孩子们学会那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事”:从待人处世、风俗习惯到种种身体技能,诸如走路或跑步、游泳、登山、骑单车等。

  当然,若说每晚对小孩讲故事就是在维持一个传统,借此使那些古老传说得以不死,那这种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但当时正是神话风靡一时的年代,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杜梅泽尔与列维-斯特劳斯掀起的神话学热潮促使一群研究古希腊的学生跟着我投入对希腊神话的探索。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与发现,我们越来越感到疑惑:“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神话思维是否存在?”我们不得不自问:“什么是神话?”或者再精确一点,就我们的研究领域来说:“什么是希腊神话?”一则神话就是一个故事,没错,但我们还想知道:“这些故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如何被记录、传述与保存?”然而,今日我们所见的希腊神话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其中最古老的是各种文学作品——史诗、诗歌、悲剧,历史甚至哲学著作。除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与赫西俄德①的《神谱》之外,一般的记载多半是零散的片段,或只是暗示性地提及这些故事。直到公元一世纪左右,才有博学之士开始搜集各种传说与文献,将那些版本不一的故事分门别类,有系统地汇编成册。阿波罗多洛斯②的《书库》(Bibliothēkē)正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名便已指出其功能。而这本巨著也已成为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为古希腊的神话学研究扎下根基。

  神话(mythe)也好,神话学(mythologie)也好,这些词全起源于希腊文,也跟古希腊的历史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是不是说,希腊以外的人就与希腊神话毫不相干?神话与神话学仅仅只以希腊的形式与意义而存在?当然不是,事实恰好相反。要真正了解希腊神话,必须对照不同文明、不同时代的民间传说,例如中国、印度、中东、哥伦布之前的美洲,以及非洲大陆。加以比较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各个民族的叙事传统虽互有差异,但在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古希腊之间却有许多的共同点。列维-斯特劳斯断言,一则神话就像一个证据,无论它来自何处,我们都可以一眼辨认出来,不会将它与其他叙事形式混淆。事实上,神话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差别就很明显。在古希腊,历史文献甚至是以一种“反神话”的方式来书写的。史书写作的年代必须与事件发生的年代相近,因为这样才能找到经历这些事件的人,提供可靠的见证。至于文学作品,则是作者虚构的故事,而作品的好坏,也就取决于作者的才能与写作技巧。历史与文学这两种叙事形式都是由某个作者负责写作,以作者的名义,通过文字的呈现,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神话就不一样了,神话故事总是口耳相传几个世代之后,才有人将它写下来;也就是说,当有人开始写的时候,这些故事早已存在很久了。就这点而言,神话并不是个人的创意发明,也不是捏造的幻想,而是由记忆与传诵而来。这种依靠记忆才能延续的内在联系,也突显出神话与诗歌的相似之处。诗歌的起源,也就是它最早出现的形式,其实与神话产生的过程十分类似,荷马史诗就是一个例子。为了编织那些英雄冒险故事,史诗首先以诗歌吟唱的方式呈现,由受记忆女神启发的吟游诗人与其后代在听众面前编曲与吟唱。一直到后来,这些诗歌才被采集,并且书写成正式的版本。

  即使在今天也是一样,一首诗如果没有人吟诵,就等于不存在。诗必须被人熟记在心,而为了赋予诗以生命,我们必须在心中反复诵读它们。神话也是如此,它们必须被讲述,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否则,它们就只是一篇篇僵死的文字,被弃置在图书馆的书架深处,只有专门研究神话学的专家学者才会去翻阅。

  记忆、口述、传统,这三者是神话得以存在与延续的前提,它们提供了神话之所以为神话的特征。关于这点,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去探讨神话与诗歌间的异同,就会更为清楚。话语在神话与诗歌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使两者产生了根本上的差异。从西方中世纪的吟游诗人开始,诗歌即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一方面,诗歌的内容逐渐脱离神话中的传奇故事;另一方面,从十四世纪开始,诗歌的呈现也渐渐不须伴随音乐曲调,而成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表现。从此以后,每首诗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即便内容复杂且涵义丰富,结构却非常严谨,每个细节之间都相互呼应,与整首诗的各个层面紧紧契合,使它在被背诵或转述的时候,绝不能有一丁点的添加或删改。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一首诗的呈现方式总是固定的。在大庭广众下朗诵也好,私下独自玩味也罢,赋予诗文生命的话语都必须丝毫不差。多了一字、跳过一行、韵脚发生小小改变,都会破坏整首诗的结构。

  神话的叙述就不同了,它像诗歌一样具有多重意义结构,但是却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一个故事总是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讲故事的人可以依照情境、听众或个人喜好选择需要的版本。他甚至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增删或修改故事内容,这样等于又提供了一种新的版本。只要口述的传统不死,还能够影响人的思考与社会风俗,那么神话就会持续发展,永远有创新的可能。然而,当口述传统消失,神话就如我刚才所说的,变成了一堆文字化石。神话学者若想正确解读一则神话,就必须层层考究、不断扩张他的研究版图:针对同一主题进行各种不同版本的对照,接着探讨早期与近期的相关传说,以及隶属于同一文化内不同领域,如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文献,最后还必须去研究其他文明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神话。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的兴趣点在于,什么样的时空背景孕育出神话?又是什么样的心智结构发展出这样的叙事脉络?唯有通过神话间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与相异之处,才能揭开谜底。雅克·鲁波曾如此评论荷马史诗:“这些诗句绝不只是单纯的叙述,更蕴含了思想的宝藏、语言的形式、宇宙的想象、道德的箴言……它们已成为前古典时期希腊人的共同遗产。”事实上,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各种神话学的研究。

  想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挖掘古希腊人遗留下来的“宝藏”,研究者有时可能会感到烦闷、受挫与沮丧。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一种乐趣,那种拉封丹说寓言故事时所怀有的“极致的喜悦”。而我自己,如果不是在二十五年后,同样在我跟朱利安共享假期与神话故事的那个美丽小岛上,有人要求我讲故事给他们听的话,也很可能早已放弃当年那种说故事的乐趣而毫不惋惜。那一天,几个朋友忽然提议要我讲一些希腊神话故事,我照做了。接着,他们就鼓励我,积极说服我把讲的故事写下来。这其实是很困难的,把讲的话写成文字实在是件吃力的工作。不仅是因为书写无法表达那些赋予口语血肉的东西:声音、语调、节奏及手势;更是因为在“说”与“写”这两种表达形式背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如果我们想要在纸上复制一个口头讲述过的东西,那么记下来的文字必然不忍卒读。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我们事先写好稿子,再将稿子高声朗读出来,那也骗不了别人。因为书写的文字原本就不是要用来念给别人听的,书写与口语根本就是两回事。要写的跟说的一样,这是第一个难题,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首先,每个故事我都必须先选定一个版本,不能用学术研究那种杂列百家的方式,也就是说,要忽略其他的版本,不让它们出声。而即使是在叙述一个选定的版本时,说故事的人仍须亲身投入与诠释那个神话剧本,因为每个故事都没有最终固定的模式。况且,一旦研究者以说书人的身份讲故事,他不会忘记自己同时也在探索那建构神话的心智基础,也不会忘记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注入其中。

  我从来不敢轻视这些困难与险阻,然而,我还是跨出了这一步。我努力诉说这些故事,期望希腊神话的传统能延续下去。那曾在古希腊流传数百年而后逐渐消逝的声音,我希望今天它能重新被聆听。如果我真的做到了,那么,读者将在这本书里听见那古老的声音,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回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