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1 21: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经典读后感10篇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是一本由刘小讷著作,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读后感(一):看见这朵小花了吗?

  坦白来讲,我是大自然的文盲。

  小时候爸爸牵着我手在林子里走,忽然听见鸟啭,他扬起头以肖似的口哨声应和,我只能呆呆地仰望着,惊到连“爸爸,爸爸,这是什么鸟呀”都没问出口。

  长大后认识一些熟悉花草的朋友,更是羞愧无比,她们逛个小花园,便可以和十几二十种植物打招呼,而我,张口结舌,连最基本的繁缕苜蓿一类都认不清楚。

  也常常想起一个生物学教授和他学生的故事,教授带学生出差,学生总留心都市繁华乐趣,教授便考验他:我希望你走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植物名称,你得能说出百分之五十以上。

  后来学生很勉强地完成了“任务”,教授只是笑笑:我希望你做人啊,不要只是盯着蓬勃热烈的东西,身边的日常事物,千万不要漠然无视,搞得你不认识它,它们也不认识你。

  我想,这算不上什么心灵鸡汤,就和那些花草鸟雀一般,不讲理地美好着,你不在意其实也并不会怎样,但如果你去窥探,它们会呈现别有洞天世界

  阅读这朵《岁月绽放的花》,也与赏真实的花并无不同,只是小讷从开场就像老友,一路带着你去瞧瞧平时“不留心,看不见”的繁盛。

  因此颇为喜欢书里那些有巧思的编辑细节:从南京开始,故事一路说到德国,再渐渐回转回来,不知觉间,就享受了一场跨国之旅。而这旅程,是借由花事推进的,小讷的文字又是如此清雅舒爽,不掉书袋,不拗理论,读着她与花草相处的方式,你会相信,这也是她与所有投契者相处的样子。

  也很喜欢内页线装的舒适,平展开每一页,左手是线描绘的花,右手是关于它的故事,竖版简体的阅读体验也是兼备雅韵与新意。

  但最细微之美莫过于每朵花的照片侧面,都加上了整株植物的配色色块,第一次发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简直要捂着嘴叫起来。想来,不是真正喜爱花朵的人,不会懂得自然是最好的配色师,而懂得这一点又希望告诉读者的心,才会把一本书,呈现到如此极致的细腻。

  既不懂花,也不甚懂画,但读这本书时却全无外行入场的紧张感。在小讷看来,学习欣赏美是简单的,不需要纠结如何去还原百分百的景致,更重要的事,是你在和每一株植物交流时,发现它们本身蕴含的灵动形状与自由色彩。

  和她生活于同一座城市的我,也会在周末乃至闲暇时去各类风景区散步,夏季的南京,草木葳蕤花枝繁盛,三五步间,便可以看到无穷的新绿嫩红。一朵格桑的花瓣边缘颜色渐深,好似被勾了边,几朵茑萝已悄悄闭合起来,那五角星的样子更可人了,有时候路遇会打理的人家小院,没什么姹紫嫣红在开,可那爬满竹支架的藤蔓,就足以教人艳羡……

  在小讷的笔下,以线描绘的工笔质感重新定义“赏花”,或许在钦羡之外,更多的感受其实在于:花草树木并非闲情雅致才可看,它们本就长在路途中,院落里,房前屋后,甚至就在阳台上沐浴和风,摇摇摆摆。

  自然从来不是什么奇景或奢侈品,它们始终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而看得到与看不到,也不过是“有心”与“无意”的一念之差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读后感(二):一花一世界

  阿黄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在等车或者排队的空闲时间,她会跟着手机背单词。这本书里有很大的篇幅是关于阿黄与鲸头鹳去年在德国看到的花、遇到的人、撸到的生物。当时我从伦敦到柏林与他们碰头,虽然阿黄一夜未眠,来到博物馆岛的时候却瞬间振奋起来,尤其是亚述古文明,简直令她着了迷,除了一字一句细细阅读英文版说明之外,回去之后还查了相关资料,并买了纪念明信片寄给小伙伴们。

  这本书也能够从侧面展示出阿黄的好学精神,无论是从书本或者网络上查询植物相关的知识,还是在植物园观察花朵与枝叶的构造,以及向植物专业的小伙伴们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她无时无刻都在谦虚、勤恳、热心地学习。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例如辨别不同品种的石蒜、风信子的培育方式、玫瑰&月季的区别、矢车菊的药用价值、耧斗菜的构造……并且在路上看到花的时候,会更用心地观察他们的模样,看到特别美丽的植物,就拍照片发给阿黄。阿黄以线描绘的方法,清晰地展现出了草木生机勃勃的美感,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运用粗细不同、深浅不一、疏密有致的线条,带来比彩色照片更直观的感受。如果说照片是将植物形态记录下来的方式,那线描绘就是把花给人带来的感官之美提纯出来的方式。

  这本书轻轻浅浅的文字,仿佛炎热酷夏中一缕悠然微风,带走心中的浮躁暑气,让人沉浸在一个繁花如梦的世界中。

  封面上的这朵葱莲,是阿黄通过临摹植物画大师柴田是真之后,将天井画构图技法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果说这本书中其他的线描绘法是将美提纯的方法,那这种装饰与写实相结合的方法,则是将其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书中的木槿花也采用了这种技法,这已经不再是一株普通的平凡植物了,而是凝聚了观察力、创造力、美学功底与扎实技巧的产物。

  阿黄现在又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了植物蓝染上,除了每年去台湾向当地的老师学习之外,她每天都会督促自己完成“家庭作业”——花费了五十多个小时手工雕刻的一百多只蛾子、在网上研究不同国家的蓝染老师的作品、缝布缝得手被扎破针也弯了、每个工艺都要尝试数次才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效果……这本书封面上的葱莲图案,也做了蓝染的版本。

  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具有“匠人精神”的年轻人么?那答案是肯定的,阿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用自己的热情与精力去学习古老的技法,去琢磨如何掌握工艺,去创造新的风格,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以传承下来,并且发展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风格。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读后感(三):购买链接哦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o.1000855.1998025129.1.BsRRXx&id=533791871255&pvid=41331144-7539-45ca-a0d9-64de3706db75&abbucket=_AB-M32_B10&acm=03054.1003.1.587829&aldid=PF2RTWSq&abtest=_AB-LR32-PR32&scm=1007.12559.21524.100200300000000&pos=1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读后感(四):购买链接哦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o.1000855.1998025129.1.BsRRXx&id=533791871255&pvid=41331144-7539-45ca-a0d9-64de3706db75&abbucket=_AB-M32_B10&acm=03054.1003.1.587829&aldid=PF2RTWSq&abtest=_AB-LR32-PR32&scm=1007.12559.21524.100200300000000&pos=1

  《《岁月绽放的花·线描绘》》读后感(五):她的花

  从小喜欢植物,走在路上总是被各式各样的花草吸引目光驻足观看,所以被家人称为“花痴”。然而有意识地根据季节变化去看不同的花,阅读各种与植物有关的书,却是读大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习惯。和植物有关的书读了不少,这个夏天又读了黄狗的这一本。

  这半个月以来南京热得不像话,某个早晨没有开空调,坐在家里最阴凉的地方读这本书,清爽、亲切,所以舒服

  黄狗写东西都是清清爽爽的。第一,她手写她口,不找古人代言。虽然我自己学了个古典文学的专业,但真不喜欢植物书里像写论文一样隔三岔五引用古人诗句——诗好的固然不错,但读滥了也有点审美疲劳;不好的,就很犯嫌。第二,轻描淡写的,没有大把的修辞,腻得发慌。所以适合夏天读。夏天就该喝点绿豆百合汤,啃两口冰棒,非要把马卡龙塞嘴里只能吐给你看= =

  大概因为自己也是蓝鲸人的关系,读她的文章就很亲切了。看到文章里出现那些我不仅知道,还很熟悉的地名,被勾起很多回忆,是多么熨帖呀~甚至有些经历都是相似的,比如我最初自己养起来的花是她写到的好养的风信子,而且我第一次水培的也是蓝紫色哒,比如我也好喜欢绣球,蓝色的最好,也跑到切花店去买过绣球花,养起来却很快死掉= =再比如《秋荷》那篇,第一次读到“留得残荷听雨声”也是看红楼梦,然后发现李义山写的是“枯荷”,也曾有过相同的疑问。然而也就是疑问了一下,也没做一番考证,倒是白学了这个专业。

  看着画,读着文章,想想那些与花相关的事,一个上午很快过去。喜欢黄狗写的和画的这些花,喜欢那些与花有关的故事。记得黎戈在《附近的爱》里说,不喜欢人们把人类的文化势力,附会在草木上,人和植物,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我想我在黄狗的书里就看到了这种平等的关系,她看花,画下它们,写下她的故事——她和花们的故事。

  不知道为什么想到了《小王子》。小王子的玫瑰,黄狗的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