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37亿光年的宇宙论》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经典读后感10篇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一本由[日] 藤田贡崇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9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一):Let's go!我有一张通往宇宙的门票

  迄今为止,我只读过两本天文学读物。

  一本是《世界真奇妙》,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分册之一。那时,冥王星还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因学校没有开设天文相关课程的缘故,这本书曾被我当做天文学教材来捧读。故此,虽是本图文相间的儿童版科普书,读完大略也是半年有余了。现在想来,之所以那般难读,并非由于生涩难懂,反之,在我的印象中,这本书的内容相当有趣,但正因内容太有趣,致使我生出了太多的问题想要刨根问底,比如坐飞机到太阳玩要花多长时间?如果真的有大眼睛的外星人,他们能听到我们说话吗?可惜,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想要知道答案需要颇为费力,便一直搁置着,时日久了,兴趣也便淡了。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我的第二本天文学书籍。这次,我读得很快。内容自然是妙趣横生的,难能可贵的是,时隔多年,这本书解答了我自幼年时便积存于心底的种种疑问,再次点燃了我对天文学的兴趣。可见,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并不在于文字是否高深,精妙的切入点及良好的阅读体验才是虏获读者的关键。如若足够妙趣横生,便能充当起引领读者踏足某一科普领域的领路人的角色,成为开启神奇之门的“门票”。

  藤田贡崇:宇宙有多少已知,就有多少未知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的作者藤田贡崇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北海道大学博士,在天文学,科学教育和教育学方面颇有建树。在他的研究室里,有一台新的天文望远镜。研讨会的学生们用这台望远镜看到了木星茶色的横纹与伽利略卫星。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夜晚,年轻的学生借助望远镜,使心灵瞬间抵达遥远的木星,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令人激动的事情。在藤原贡崇看来,除了望远镜,书籍也可以成为冲破时间与空间接线的介质,到达身体无法登临的神秘而遥远的宇宙深处。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正是基于这个愿景创作而成的。作者对于其所撰写的书籍的定位,决定了一本书的精彩程度,而坚持认为“我们对宇宙有多少已知,就有多少未知”的藤原贡崇,确实给了我一次兼具科普性与趣味性的绝妙阅读体验。

  视角:宇宙那么大,NASA不只发现了地球的兄弟

  前几日,NASA发现了宜居行星开普勒452b。由于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颇高,被称为地球的兄弟。若这颗星球上确实有生命存在,那么,人类将不再孤单。这一劲爆消息一夜之间便刷爆了朋友圈。

  如果说这个振奋人心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137亿光年的宇宙论》则是一张通往神奇宇宙的门票。在书中,藤田贡崇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引领读者从观光了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这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灵之旅。在旅途中,我们除了能够欣赏到宇宙的魅力风景外,还能遇到执着的“日食猎人”与爱因斯坦、哈勃、梅西叶等科学家和天文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藤原贡崇在书中介绍了NASA近年来探索宇宙的成果,除发现了地球2.0版本的开普勒452b外,还探明了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发现了距离最远的超新星,证明了暗能量是真实存在的等等。

  情怀:太阳是孤独的恒星,黑洞是孤独的宇宙

  再自负的人仰望夜空,也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在古老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都是来自地球的年轻而孤单的孩子。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的作者藤田贡崇眼中,孤单的并不只有人类与地球,宇宙本身就是最大的孤独。

  书中介绍了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α星”,它是一个由3颗星组成的“三连星”。在宇宙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星体相互旋转构成的连星,给予人类光和热的太阳其则是一颗“单星”,它与我们一样,也是茫茫宇宙中的“孤独症患者”之一。在描述神秘的黑洞时,藤田贡崇言简意赅,“在宇宙中,当质量超出某种程度时,就会被时空的橡胶垫整个包裹起来,与其他的时空相分离……”你看,就连拥有神秘能量的黑洞,也是一个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失去联系的孩子。

  但同时,藤原贡崇也讲述了冲出太阳系的旅行者号携带的“旅行者金唱片”。在这张唱片中,有海浪、风和雷电的声音和鸟、鲸鱼的叫声,还有55种语言的问候。这个有几分浪漫主义色彩的项目为人类带了几许希望,如若外星人捕捉到了来自地球的问候,他们会不会与我们联系,从而终结人类的孤单呢?

  宇宙那么大,我们不妨心怀希翼等一等,万一,“被孤独”变成“被治愈”了呢?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二):穿越时空来见你

  十多年前的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曾掀起一股收视狂潮,“陪你去看流星雨”熟悉的旋律至今仍能唤醒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流星雨俨然成了浪漫爱情的代名词。事实上,浩瀚宇宙中,惊艳绝伦的景象不单只有流星雨,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现象也从来不是天文学家的专利。2009年那场号称最清晰的日全食就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印度甚至还发生了踩踏事故。

  如此豁出性命去围观,若只是看个热闹岂不亏大了,不妨读读日本天文学家藤田贡崇的《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作为一本写给天文爱好者的软科普,每一章节围绕的关键词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又不甚了解的名词,譬如太阳、太阳系八大行星、黑洞、暗物质等等。作者向我们展开一幅美丽而辽阔的图卷:各个天体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会成长、会湮灭、会变成其他天体,它们相互吸引或破坏,一如人类的情感,有惺惺相惜,也有势不两立

  相对的,探知天体的奥秘就像了解一个人、一群人那样,日久方能见人心,虽是缓慢持续的过程,也时常迸发惊喜。了解越多的,感情就越深,好比抬头就能望见的太阳,它也并非长生不老,46亿岁的太阳已步入中年。被神话讴歌无数次,其实太阳只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

  更为有趣的是,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概念,还可以互换。视力所及是因光线传播达到,故而我们现在观察到的遥远天体,也和我们有个时间差。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更远的天体,可以追溯到千亿年前。穿越时空相见,是多么神奇的情景!书名亦是脱胎于此,宇宙诞生137亿年,137亿光年之外的宇宙正在向我们呈现137亿年前的景象。

  霍金在出版《时间简史》时曾说,“每个数学公式都可能让书的销量减半”,故而他只用到了质能方程。藤田贡崇也深谙其道,全书中唯一的公式同样是质能方程。牵涉到具体的概念描述,作者会用充满即视感的建模来表述。譬如“黑洞”的引力,作者说就像橡胶垫被保龄球沉重地压了一个坑,重到极限无法反弹,换一其他物体会滚入压出的坑里,甚而将之包裹其中。如果说科学家的游戏是想尝试模拟一次宇宙大爆炸,那么普通读者也希望能近距离热忱拥抱宇宙的美,而不会被拒之门外。这即是藤田贡崇想要呈现给读者的画面。

  回到最初的问题,看日全食究竟要怎么看呢?除了护目装备一定要准备好,看的过程中要注意休息之外,根据作者给我们解释的日全食原理,我们可以给看到画面的每个部分做个解析。如哪一部分是日珥,哪一部分是日冕,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包括被称为贝利珠的太阳光,和月球形态又有怎样的关联,有时候,还能看到月球表面的模样,想想都叫人热血沸腾。可惜,尽管日全食几乎年年有,但要在中国看到下一次日全食,得等到2034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家的预测设计旅行计划。世界上真的有一群“日食猎人”被日全食的美景深深吸引,乐此不疲地跟随预测去任何地方。穿越时空等候那几分钟震撼,也是一种浪漫的爱恋吧。

  ——乙未年读藤田贡崇《137亿光年的宇宙论》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三):宇宙那么大,可以去看看

  我对神秘的宇宙、银河星系、天体等都不太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知道的极少。

  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本能,最初可能是自己感兴趣,乐意去接受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的越多就越会有兴趣,但是也有一种状况是初时可能对什么感兴趣,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自己的接受度非常低的时候就会产生望而却步的想法,于是,那就成了我们总不愿意碰触的领域。

  我相信很多人对于神秘的宇宙保持着这样的态度

  决定看这本书,很偶然。最初,打动我的是书的封面和文案。

  蓝天白云似的搭配,让人深出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书封的文案上写着:“宇宙那么大,可以去看看。”

  我避开了读起来让人晦涩的东西,只是当做翻开一本娱乐性质的书籍来玩赏它。

  于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体是光速,一秒钟前进30万千米,我对这个没有多清晰的概念,但是如果拥有这样的速度的交通工具,那么从地球前往太阳需要8分20秒。也许我们还是不能太清楚,换个说话,我们熟知的国际航线的超巨型喷气式飞机,按照正常时速913千米的分行速度计算,则需要18年零9个月。

  是否觉得遥远?可是这个遥远的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如果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即使我这么笨拙的人也能有大致的概念和直接的感受。

  你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金星吗?知道为什么金星就被称为“启明星”、“长庚星”吗?所有的这些知识点都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

  是本很朴质的书,没有过多的专业语言,只要你足够的耐心,就可以知道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我们看到的宇宙,是过去的宇宙。那些对我们来说既感兴趣又觉得难以读懂的关于黑洞、暗物质、外星生命体等都可以得到认识。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四):文科生的宇宙学入门指南

  在上段时间的热门新闻中,冥王星之心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浩瀚的宇宙,人们同样倾注了不少热情。宇宙是经典电影中出类拔萃的背景之一,从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到去年口碑票房双丰收的《星际穿越》,一个简单故事,加上了太空与宇宙的宏大背景,便有了恢弘的意义。而作为欣赏电影的主力军文科生,在沉湎于绚烂的画面叙事时,常常伴有知识不够、智商捉急的隐忧。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无疑是天文知识小白的救星,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分别从地球观测、太阳、太阳系、黑洞、暗物质等角度入手,由近及远,辅以插图、专栏报道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宇宙探索的相关基础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干货”之书,以科普的姿态,呈现宇宙的秘密

  天文学与占星学源自同一词源,注定了天文学虽然身为严谨的科学,亦不止于枯燥的知识罗列。没有第二门科学,拥有宇宙学如此浩瀚的时空与广度,当我们仰望星空,可以引发无穷的幻想与情愫。而在科学狂人的队伍中,同样不乏浪漫之士,比如“日食猎人”,比夸父追日更具现代感与执着精神,按照着日食的行径轨迹,行走于世界各地,并乐此不疲。作者的文笔亦简单而不干瘪,他将黑洞形容为“宇宙的孤独”,充满了想象力与生趣。

  当然,对于无意于献身科学,只为了更好欣赏科幻小说、电影艺术的普通人来说,《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最大的作用是为我们打下宇宙天文学的理论基础。读完全书,当我们再次面对那些看似高大上的镜头与理论,能够做到心中有底,说不定还能有理有据地指出其中的漏洞,比如,你可以自信地与朋友谈论,银河系并非漩涡状,而是棒漩星系,如果对方云里雾里,可以自豪地画出图示;而面对“旋臂”、“暗物质”、“宇宙爆炸说”这类《星际穿越》等科幻影片中屡屡提到的概念,亦能心中有数

  正如书封上所写的那样:“宇宙那么大,可以去看看。”在那亿万光年之外的星空,依然如此神秘而美丽,而在学习了基础的宇宙学常识后,这种欣赏更为理性、更接近永恒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五):科学无极限,探索之路永快乐

  对一个理工出身的天文爱好者来说,这本《137亿光年的宇宙论》内容稍浅了一些。但是从科普角度来说,日本人细腻的表述角度,也让人对宇宙又多了一些理解

  本书的作者藤田贡崇,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从入门级科普的角度创作了这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内容为通俗的基础天文学知识,像太阳系、银河系、星系、黑洞和暗物质等等。个人认为最有看头的是对黑洞和暗物质以及对宇宙未来的一些猜想。这部分内容有点畅想宇宙的性质,但是宇宙无限,抬头仰望星空,究竟百亿年前,或者百亿年后,这个宇宙究竟会怎样,还真是一个充满开放性又好玩的话题。所以,喜欢这片星空的朋友,会爱上刘慈欣的《三体》,会迷上《星球大战》,会爱上各种宇宙科幻。宇宙瑰丽,梦境延伸璀璨。

  生活是寻常的生活,于是透过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微观世界,或者通过高倍望远镜,甚至仅仅是摄像机计算机模似的壮阔星空,便是成全了我们的好奇。宇宙的诞生,第一代恒星,甚至即便那些遥远的星空只是亿万年前传递给地球的光影。

  天文学家们认为50亿年后,银河系将与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这是重生与毁灭的一刻。而编号MGC 470和NGC 474的两个星系即将碰撞,甚至就在今天8月31日的最新消息称: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发现两个黑洞形成引力“弹弓”,将超新星踢出星系,最终这个白矮星双星系会逐渐接近,引发超新星爆发。从宇宙大爆炸到星系亲吻,再到引力弹弓,这个动态的宇宙还有多少神秘隐藏,真是让人好奇。

  虽然对于理工出身的读者而言,这本小册子稍嫌浅显了一些,但是难得的是作者文笔干脆不拖蹋,一个个常识都讲述得比较生动。像宇宙的黑洞,这些死亡恒星残留下的高密度高质量的黑洞,猛烈强烈,破坏力强,作者从光速到引力,再到非常形象的“将地球浓缩成4毫米的球,地球就变成一个黑洞”,这样简单易理解的比喻,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洞立刻生动起来。黑洞,及其相关的吸积盘,高能波,喷流,黑洞引力,吞噬物,释放通道,从100亿年前的类星体时代,到如今不断刷新的发现的最大黑洞。随着对宇宙元素的进一步发现,我们对像黑洞这样的宇宙物质,了解和猜想也越来越多。黑洞是怪物,是有强大力量的怪兽,是引力向内拉扯的无情之力,也为我们这些遥远的地球提供必要的元素。

  这些奇异而强大的星体,辟如黑洞,恒星,星系等等,正是这个美丽宇宙的设计者。物质,反物质,粒子,反粒子,质子,反质子...科学无极限,探索之路也永恒快乐。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读后感(六):宇宙中的黑洞

  近期总能看到这样的新闻,NASA发现了“另一个”地球,行星Kepler-452b; 15年后太阳进入休眠期,地球后进入“小冰河期”等,而这些新闻都指向我们神秘的宇宙。

  《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作者藤田贡崇,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对天文学、科学教育、教育学颇有研究。本书属于天文书籍入门级别,通俗易懂而且又不失专业的标准。书中对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各种星球、黑洞进行了探索。

  本书的特色:1.本书在每一章中都会有一个总结,可以看到这章的精华,虽然天文学对于业余的读者来说不是很好理解,但是这个总结可以让读者清楚本章的重点,理清思路,了解宇宙带来的神秘。2.书中在每章后有一个专题,比较专业。如颠覆相对论的实验结果,这个专题中讲述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且推导E=mc2 ,指出物质拥有庞大的能量,爱因斯坦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因为物体永远不可能达到光速。但是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中微子的速度比光速更大”如果成功了,就会彻底颠覆狭义相对论。

  在作者众多的描述中,黑洞这个词出现的最多,它不仅出现在银河系中,还出现在各类星系中。那什么是黑洞呢,为什么宇宙中的黑洞让人类如此关注呢?让我从书中认识它。

  宇宙的黑洞,是一个具有极大引力的天体,体积小但质量很大,属于高密度天体。它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并能挣脱引力,因为本身不发光至今无法直接进行观测,只能通过对释放出喷射气流和X射线的天体进行观测,来间接预测黑洞的存在。黑洞的存在,让我觉得很可怕,它巨大的能量,可以用引力吸住任何一种恒星,一种天体,甚至是太阳,也不能逃脱它的引力。据书中说,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就存在黑洞,那么银河系的未来还会存在吗?太阳,地球,整个宇宙都将有可能因为黑洞的存在一点点地被吞噬掉。黑洞可能是时间的终点,真的很可怕。

  当把书读完的那一刻,我叹了一口气。书中的描述从我们所熟知的天文学知识到未知可怕的未来宇宙,使我逐渐入迷。不知道宇宙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地球会什么时候毁灭,但是我们还要顾及当下,好好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