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1 12:25: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精选10篇

  《上海的金枝玉叶》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元,页数:2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一):“其实她的天空,又高又蓝,云淡风轻。”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子,传奇在她坚强隐忍的内心。

  一口气读完Daisy的一生后,对Daisy,我真的只有赞赏和无限钦佩可以表示。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任世事变迁,任灾难接踵而至,依然保持她优雅的自尊和云淡风轻的从容。整本书以Daisy的照片为线索,描述了Daisy的一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大小姐,曾经过着常人羡慕的生活。可能也正是这样良好的出生给了她平静、单纯的内心吧。奈何好景不长,世事变迁、家族没落、文革风暴打破了她宁静美好的生活,作为“资本阶级”的她开始饱受质疑和刁难。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小姐从此要承受着生活中无法预测的各种艰难险阻。

  Daisy的经历是特殊的,但不是唯一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在体会和目睹了这么多可怕的故事之后,依然拥有一颗孩子单纯而宁静的心。她并没有在苦难中得到一颗怨怼的心,相反,她少女般纯净的精神在苦难中尖锐地闪着光。她从不抱怨,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对一个经历坎坷的妇人来说,对别人为自己感到不公的经历保持沉默,是一个女子极大的自尊”。 她始终保持着她的优雅,她极少提及对生活的评价,从未展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爱自己的子女,她把最温和平静的一面展现给子女,这是作为一个母亲最深沉最合适的爱。所以,我相信,她的两个孩子也如她一般,拥有美好、不抱怨的品质。一个母亲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大抵如此吧。

  “有忍有让,大家闺秀。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她用一生的经历赢得了世人的认可。何必用过多的言语去解释?时间会还原一切真相。哪怕在生命的最后,她都依然保持着独立,她最爱的照片是她工作时的照片。是啊,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才真正不负一生。

  作为一个职场不那么如意、正在考虑换工作、又恰好处于尴尬年纪的女性而言,这本书合乎时宜地给了我启示和引导。人永远不应该去抱怨生活,真正需要做的是调整自己,调整生活的节奏。细数下来,我的人生平凡而简单,并未经历什么大风大浪。所以更没有资格叫苦连天。想起前两天,我还因为经历了一天的小不如意后就开始在朋友圈发牢骚,真够自惭形秽的。相比Daisy经历的一切,真是小儿科。一个女人最大的魅力在于她能保持住的优雅淡定。女人40岁之前的美丽是上天的眷顾,40岁之后的美丽靠自己打造。优雅的气质、平静的内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生活的沉淀。愿我能从现在开始培养这样的气质,及上Daisy 十分之一的气质吧:)~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二):有一种美丽可以天长地久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读完此书,似乎更能深刻地理解杜拉斯的这句话,看着书中二十五的戴西,美丽得象一朵盛开着的白玫瑰,那一年她收获了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就像是上帝的宠儿,笼着无与伦比的光环,只是在我们眼中却是不那么真实,那么高高在上,到了后来,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从丈夫的背叛,到文革的磨难,她像是从天堂坠入到凡间的天使,尽管岁月无情地夺走她的青春美貌,然而即便是白发苍苍、满面皱纹,镜头前的她,依然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双眼,依然保持着恬静迷人的微笑,谁能从她的脸上看出,那些年的苦痛和折磨?

  书中描述戴西文革生活的篇幅并不多,是戴西不愿过多的谈及,可就那么一段描述她清扫厕所的段落,也让人看着心痛,就像戴西说的“清洗厕所这件事的本身是不侮辱人的,而是人们将你与厕所联系在一起的,与臭的、脏的联系在一起,并强迫你去做,这才是对人的侮辱”,可想而知,那时的她,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去承受住这样的侮辱,或许,这样的伤害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是戴西不再提及,她说每说一次仿佛就像是再经历一次,想来那时的伤害真的是太深太残酷吧,可是即便这样,也没让她变成一个充满怨恨的老太太,后来,她谈起文革,谈起她的那些劳动,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那些劳动有助于帮助我保持身材”!

  八十一岁的戴西回到澳大利亚,再回来时,陈丹燕问及为什么不留在澳大利亚,毕竟那是她出生的地方,她说"我没有钱在澳大利亚生活下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我不知道,说这话的那一刻,戴西的心中是不是有些伤感,文革夺去了她的一切,可是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她抱怨过,”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什么,我就收下它们“,生活给予她的,她全盘收下,她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坚强,或许,就是这份坚强,让她维持着自己的骄傲,维持着岁月也夺不走的美丽!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三):回忆录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悦书苑#——《上海的金枝玉叶》-澳大利亚出生,燕京大学毕业,南京路第一个百货商场是她家的,在上海从1915生活到1998去世,看这些年份能大致推测她会经历些什么。

  陈丹燕的书一直没有很喜欢,这本娓娓道来,不拖沓,不臆测,还挺好的。老太太说:“在你没有经历的时候,会把事情想得很可怕,可是你经历了,就什么都不怕了。真的不怕了。然后你就知道,一个人是可以非常坚强的。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

  回忆录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我又想外婆了,很多人劝老太太写回忆录,一直不肯写,去世之后妈妈和姨妈们还说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心中一惊一紧,我一直都知道啊,因为她和外公说好了不写回忆录了。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四):坚韧

  这本身是S推荐我看的,其实我并不爱看这种女性个人传记性质的书,尤其是豪门小姐变得落魄的情节,但是它这本书在此基础上有一个亮点就是它刻画出了这位女性在这个变迁中的坚韧与勇敢。作者则是根据郭婉莹的一些老照片和其子女的回忆写出了这一本类编年体的传记,她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故事的梗概大家都有耳闻,作者增加了许多她的感悟,其实有些矫情,只有少许能打动人,产生共鸣的地方。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母亲和我们七兄妹》,作者以自己的和家人的回忆写出的母亲的一生其实更有真情实意,更让人打动,记得我看那本书的时候是2015年的暑假在家,那时和母亲同床而枕,晚上在手机上看这本书,我哭得稀里哗啦,母亲问我怎么了 ,我说这位母亲如何地苦,她说我太容易感动了,值得这么哭吗,何况你的母亲也是这么苦过来的。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五):你永远无法想象的过去

  这本书加在我的收藏中很久了,一直都没有什么机会去Push我看看,我本以为是一本上海的小说,没想到是一本传记,而且是一本让我十分触动到灵魂震颤的传记,确实难得。

  于是,我知道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知道了那一段中国的历史,不可回避的改变了很多人,改变了这个国家,甚至于说,这种改变,根本不知道是好的还是坏的改变。

  当今天我们来看这本传记,令我们惊讶的,并不是戴西的人生,那些好的坏的,特别好的,特别坏的人生经历,而且面对这经历的她自己,她始终保有的生活的热情,这股子热情,被埋藏在深深的感情内核之中,仿佛冬日的湖水,那样深沉,波澜不惊的美丽。

  我一直很喜欢生活中那些温柔坚韧的女子,并且逐渐想把自己变成她们。特别是面对这个世界的恶意,十分有用。然而,作为我自己来说,这个世界的恶意实在是乏善可陈,更多的是,麻木不仁而已。而这种麻木不知道是不是也深入了自己的骨血,大部分时候,我逐渐丧失了一种叫做同理心的东西,我才蓦然觉得,原来能够去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强大,是大善。

  我知道后来,我跟妈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跟之前刁难过她的某些人,住在厂子里的同一个小区,他们之间即使碰见了,也不会互相打招呼,不像厂子里的其他人一样,生活就这样从你的生命中碾压过去,不发出一点声音,彷佛它什么样恶的事情都没有做过,好像一个蹑手蹑脚的投机分子。

  但,即使生命如此强大到不可逆转,不可选择,这其中可贵的仍然是我们,我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各种安排,留下的痕迹,如同被碾碎的坚果外壳中,那诱人的果仁留下的,一缕缕的细不可闻的芳香。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教导要夹起尾巴做人,尽量不要得罪任何人。那些教导过我的人,常常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吃过苦的人。现在回想他们长相不同的脸,我发现他们的脸上总是留着一种非常谦恭的表情。但要是仔细看他们,会发现他们那恭顺的神情,全是百宝箱的盖子。此刻我渐渐明白过来,原来他们懂得了对别人任何不经意的冒犯,包括自己天分上的长处,都会在某种时刻成为杀身之祸。他们所跋涉的世事,常常是崇高与卑鄙泥沙俱下的。”

  《上海的金枝玉叶》读后感(六):乌云也镶金边

  一个饱经风霜的妇人,会是怎样的?是回忆辛酸往事嘤嘤啜泣的可怜形象?是憎恨这不幸人生的怨妇人设?还是一个脸上始终挂着铜墙铁壁般微笑的坚强老夫人?我想最让人敬重的,是最后的这个选择。

  昨天挑到的这本《上海的金枝玉叶》里的传主郭婉莹(又名黛西)就是这样的形象。

  黛西的父亲郭标应孙中山的邀请回国创办中国第一家西式百货公司,黛西出生于优渥的家庭环境,倍受父亲宠爱,6岁就读于当时专为上海上层阶级的女儿设立的中西女塾,其二姐与宋美龄是闺中好友,她大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是康有为的外孙女。25岁嫁为人妇,丈夫是受庚子赔款资助,去麻省理工工商管理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之后的岁月里,她经受了太平洋战争和内战,遭逢了“镇反”、“四清”、“文革”,丧偶、抄家和劳改,一贫如洗。但磨难没有使她心生怨恨,她仍然可以用铝锅在煤球炉上烤出带彼得堡风味的蛋糕。90岁高龄谢世时,她把遗体捐给上海的红十字会,留给上海最后的礼物,是用她的白发编成的“90”字样的花环。

  我一直在想,黛西从富裕明媚的日子骤然跌落到刷脏臭女厕的生活,饱受苦难为何最终没有变成一个因心碎而刻毒的老人?我想大概是她终生都尊重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权利,不管生活境遇如何,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而去护卫这生活方式下的纯净心灵。我一直觉得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这个东西不应该是有阶级的,它意味着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你的生活方式诠释着你想过怎样的生活,而你想过怎样的生活进而解释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选择那些躲在角落里悉悉索索见不得光的阴暗感情为伍,注意力永远聚焦于甲乙丙丁而永远不在自己身上;还是选择去过阳光明媚的日子,永远保有对生活的好奇,去发现寻常日子里的别有洞天。你是尊重自己,不让自己堕入黑暗的深渊;还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借故坠入谷底从此一蹶不振,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我们歌颂那些为信仰受难的人,是因为在为信仰受难的时候,似乎会得到精神上的赞美和升华。但是信仰是什么?狭隘来说或许是政治观念,是宗教等等。但是我自己,可不可以就是我自己的信仰?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做为母则刚。这就是一种信仰,她让一个女孩子在生育之后,已超越以往人生中任何一年的速度快速成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一个懂得在大起大落中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女人。黛西就是这样的,当解放拿走了她原有的生活方式,反右带走了她的丈夫,四清拿去了她正常人的生活,文革拿去了她的房子和家中所有的东西,她没有按照人们期待的样子颓靡下去,她在尽力调和命运里尖锐的冲突,让她和孩子都看到,生活并没有完全失控。她在尽力避免这些苦难岁月对她品质的改变,也在无声无息地告诉她的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公平,这是一种绝不以恶抗恶,真正实事求是的品质。

  而面对那些曾经真真切切发生在生活里的屈辱和苦难,黛西却不是一个倾诉者。你知道多年后杰奎琳问起黛西劳改的情况时,黛西是怎么回答的吗?她说:“劳动有利于我保持体形,不在那时急剧发胖。”对于外媒,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和警惕的态度,不愿与他们透露她那些悲惨的过去,甚至很多当年周遭的恶意,连她的子女也是在她的回忆录里第一次知道。事实上这一切并不需要语言的倾诉,一个人的经历会慢慢丰富她的心智,她的心智会慢慢地改变她容颜和气度。一个不自怜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黛西将所有苦难的过去包藏在一个能抵抗一切的微笑里,这样的笑容是一个成年女子的一种沉默的自尊、一种坚忍的安静。

  有人问同样有过文革经历的木心,最难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自杀?木心说:死是简单的,我选难的那条路。无疑黛西也选择了那条艰难的路,她没有让磨难改变她和孩子,在苦难的过去面前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尊严,并终生未改那一份少女般的纯净。

  老年黛西坐在用旧了的绿窗帘前,用手指轻轻把空气划向自己,她仰起脸来,半闭着眼睛,很享受地说:“你闻到空气里的桂花香吗?这是甜蜜的香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