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买入中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买入中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1: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买入中国》经典读后感10篇

  《买入中国》是一本由张承良 / 陈宜飚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买入中国》读后感(一):价值+催化剂

  作者对价值的理解实属一般,但对催化剂的理解不错,还搞了张表打分。催化剂的因素包括公司业务/资产、经济环境/政策、人民币升值、大股东/管理层/内部人士行动、公司回购/送红股或股份拆合、媒体关注热点、具有影响力的分析师报告、公司并购/重组、上市机遇、有较高制胜的图形。

  再看书尾介绍的全球前二十大对冲基金,最小的都管理150亿美金,而且基本全为美国的基金,就可想而知,中国同样的领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想要分享这行业的蛋糕吗?那就加入它!

  《买入中国》读后感(二):从技术分析到价值投资

  最近被迫看了一堆经济学的书,有从理论层面高屋建瓴的,有从社会现象插科打诨的,但总得来说,觉得靠谱的不多,因为老爷子醉心于基金的缘故,费了好大的劲头啃这本书。这本书有好几个令我惊叹的点,譬如说署名为两人合著,但从语言描绘还是理论构建来说看不出有什么分歧 ,第一作者张承良在自序中称多亏陈先生帮助他缮写了不少篇幅,才使他能够不至于无法应对本职工作,很有自谦的风范,而看完这本书后,作为对经济金融都完全不懂的呆子我竟然晚上也会看看财经新闻和分析类的栏目了,让老爷子啧啧惊叹。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股票基金一类的东西都极为反感,认为纯属老鼠会投机客一类的非法行为,而看完这本书后,我逐渐的觉得基金也是一种高智商的市场博弈,不仅需要对客观资料的了解分析,一个成功的基金认还需要在占有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后学会预测乃至于操控市场的心理,市场是一艘驶于茫茫海洋上的巨轮,而基金经理们稍有不慎就可能从巨轮上狠狠栽下去,连个声响都没有就永远离开

  张承良博士的很多理论让我受益匪浅,比如他很坦诚的向读者公开自己的投资哲学,先是粗略划分为三点:如何处理投资于投机因素的比重;巴菲特因素与索罗斯因素结合后的连接部分才是候选的投资产品以及估值因素与催化剂因素的重合等,深入浅出,有趣又不失理论建树,同时他还把决定或影响投资产品价格的因素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相当于哲学上的物质类,另一类则是意识类。很有开宗立派的宗匠气派,最重要的是能切中肯綮,相当多的证券分析师或者专家们都自认为开创了新的派别,但实际要咬了蹈袭前人之言毫无建树,要么虽有新发现却剑走偏锋弄的与其他理论势成水火你死我活,拥趸如果真的听从这类建议非得赔的裤子没裆不可。张成良先生的聪明之处在于能够各取所长,他举例说明自己早年先接触的是巴菲特的长线投资理论,开始读了后惊为天人坚持这种理念但收效不大,后来广读大量的成功投资者的心得再综合巴菲特几十年来的巴郡公司业绩,是他愈发的坚信长线投资需与短线投机相结合的方式才是王道,巴菲特纵有股神的称号毕竟还是有软肋的,索罗斯所示金融大鳄还曾有过想逼降港元惨败且不道德的行为但多年来席卷世界金融不是全靠运气,睿智华海基金能够在全球走低的局势下得到237%的惊人年度回报率正是由于他这种不立门阀之见的投资理念的最好回报。这本书非常坦诚的想大家公布了自己的投资方式,不仅难能,更是可贵。

  当然,我不建议人人都买这本书来读,比如第二章的表2.4 睿智基金与海外中国对冲基金同行的业绩比较表几乎把握读晕过去,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我们这些有严重数盲症的文科生说的,如果你喜欢投资喜欢基金,狠狠的向你推荐这本好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气度。

  《买入中国》读后感(三):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突然发现,近来读财经类的书较多。手头这本张承良了陈宜飚合著的《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从书名来看又是一本介绍对冲基金的书。

  事实却并非如此。全书共有六章,前两章介绍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所执掌的基金的成长之路,接下来两章详尽介绍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第六章则对我们介绍了有关对冲基金的一些简单知识,与书名有所关联的只是第五章。在这一章,他先是自问下一个投资亮点在哪里,然后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预测,接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对“能否大胆买入中国?”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显示了他对中国经济前景,特别是投资前景的坚定信心(虽然也有相比印度较差的观点),并进一步简单地说明了为什么买,怎么买。

  所以,我想大多数读者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一种书名与内容不符之感。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大概是为了本书的营销之故吧。从内容上说,这本书的重头戏不在于买不买入或者如何买入中国,而在于介绍作者的投资理念。正象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本书是基于他在金融投资界摸爬滚打近20年,对股票投资真谛的领悟尝试。书中详尽的回顾了作者的成长历程,最为重要的是他对比巴菲特和索罗斯投资理念的优缺点,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巴索结合的“价值投资+催化剂”的方法,并对这套方法以自己的实际操作案例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作者所掌舵的睿智华海基金取得了辉煌的战线,截止2009年12月28日,基金在彭博数据库的全球2333只对冲基金里,以一年期237.2%的回报率位列全球第二位、亚太地区第一位。这一战绩是由中国人创办并管理的海外中国对冲基金取得的最好名次,也为他写作这本书作了最好的铺垫,为他的投资方法作了最好的注脚——成功者是值得效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书就是一位投资成功者的经验之谈。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并没有夸夸其谈,肆意炫耀,而是以非常谦虚的态度来和大众分享他的成功经验。

  截止目前,世界上除了巴菲特的神话还在继续外,过往那些耀眼的明星最终的收场大多黯淡,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持续的战胜市场,取得胜利。所以,我也有一个疑问,作者这样的辉煌又能够保持多久?我真心祝愿他能够幸运之树长青,保持既有纪录,不断取得成功,成长为第一个世界顶级的华人投资家。

  不管怎么说,至少在现在看来,他的这套方法是取得了成功,经受了实战的检验,也肯定会受到散户欢迎的。因为他的方法既照顾到了长期的超额利,又没有放过可能的即时到来的投资机会,差不多一网打尽。同时,他的估值方法以及如何寻找催化剂,也简单易行,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这应该是读者阅读这本书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当然,能不能应用到实战中来获取利润,则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买入中国》读后感(四):《买人中国》合理投资,生财有道

  近年来,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银行的定期存款率实在太低于物价上升率。一味的定期势必注定的财务的贬值和自己利益的受损。而现在的理财产品也在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只要你懂得合理的投资理财理念,你我完全就可以成为经济浪潮之下的成功弄潮儿。小钱可以变大钱;小基变大基。你我唯一所要做的就是看准时机,选好产品,理好财产而已。

  理财投资方面小打小闹的我自然不会直接打一场无准备的仗。胜败的结局是钱财的进出。作为自己花了不少精力而收货的老本当然绝不希望因为理财的缘故“偷鸡不成蚀把米”。抱着这样的心态,我选择了阅读这部《买人中国》的理财书籍。倒不是自己真的想成为什么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来重新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和方法。选择此书又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作者本人就是一个比较出色的理财牛人。他混迹于基金市场以实际行动让他负责的对冲基金赢得了高居全球第二、亚洲首位的排名。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其次,这部作品是他结合着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而编撰。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某些投资理财书籍纸上谈兵的缺陷。更加容易让读者引发实际意义的学习冲动

  通篇于全书的阅读中,我其实学习和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作者的生平和投资的方式和方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饱满的,详实的记录于反馈。在序幕中,我们首先可以读到作者性格的分析和他的人生经历。基于他的出生来历赋予了他自我的定位和独特的理财观念。从最初的积累经验,到其后的自我拓展,到随后的逆境重生,到然后的巴索结合并衍走天下,到目前的寻找新的投资亮点。在文章的尾声,我们同样学习到某些对冲基金方面的专业知识:揭开神秘的对冲基金的面纱,让我们共同领略投资的奥妙,通观对冲基金经历的人生 ,启迪着读者准备投身投资理财的实战现场,共同拥抱未来的那片理财天空。由此及彼,我们也可以通过参悟相关的知识点来寻求正确的理财方案。所谓的创造财富归根结底只不过就是能够心思准确地于一片浩瀚的市场中慧眼识珠般找到最佳的投资产品和投资契合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看这本书中,作者不是简单单一地就事论事地强调我们需要选购哪个理财产品;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墨着重于强调读者如何能够拥有洞悉一切的能力,找寻正确的投资产品,以微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买入中国》读后感(五):关于投资的风险对决

  在今天,富人越来越多,通过投资的方式来致富的人更是此起彼伏,让人眼馋,也就是说,一个会赚钱想赚钱的人,一定是要去投资的,只有让钱生钱才是王道,而在诸多的投资方式中,股市、楼市、收藏品等不断涌现,风险也一一展现,尤其对本就资本有限的人来说,在试水之前也会有几分怯懦。随着基金投资方式的兴起,跃跃欲试的人更多,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是两眼一抹黑,还是先做好必要的储备补充,然后再为钱向前冲吧。

  一直没买过股票,在朋友的怂恿下买了一些保值的基金,只能说比存银行强点,却终究不是让钱滚利的良方,也听过一些基金类讲座,但出于惧怕风险的缘故,还是不敢轻举妄动。好奇一直未曾减少,索性用这本书来给自己充电。

  这本书对对基金常识匮乏或想深入了解的人,会有所裨益。作者详实的介绍了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投资案例等,比较系统又细致的讲述了对冲基金常识及内幕运作方式,配以图表的直观方式,让人更明了,打破了传统的基金选购方式,用全新的理念,以切身基金经理人身份的实际经验,和在市场大潮中的起落来提供参考根据,树立人们正确的理财观念,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能快速盈利的方法。

  什么人最有发言权?就是有成功经历的人,显然,作者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个有权发言者想要被信服,一定是身经百战并有所斩获的获利者,他们所讲述的内容也有一定道理,实践起来的结果是不能保证的,还要看具体的投资者的天分更适合采用哪种方式,正如曾经一位讲师说的真心话:你花多少钱,听多少内容的课,这关系是对等的。但即便你听最高级的课程,我也不可能倾囊而授,那我用什么去吃饭呢?此言一语中的,毫无保留的说明了有所保留,本书亦是如此,只能作为参考,能够避免遭遇不测,却不能规避所有投资风险。

  自古就有“生财有道”的说法,尽管书中提供了很多让人恍悟的知识面和参照点,但每个投资者还应根据自己的特质及投资方式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项目,不能“人来疯”。因为,没有哪一种是绝对胜算的,对市场的把握和灵敏度是风险投资客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买入中国》读后感(六):值得一看的投资实践

  看书名说是介绍对冲基金的,其实主要是张承良操盘的基金的投资理念介绍。

  其所称的巴索投资法即“估值+催化剂”的方法倒也不算新鲜,估值用的就是“低PB+PE",所谓的催化剂其实包含了:

  A大势的估值: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周期、人民币升值

  行业、公司的成长性:行业、公司的周期

  C行为博弈:高管增持、公司回购

  D市场情绪:媒体关注度、知名分析师研报

  所以“催化剂”包含的因素已经相当全了。

  初看这套看似不复杂的方法应该称不上是制胜法宝,其实让其在金融危机中一战成名的真正原因是坚守——坚守投资策略,敢于在下跌势买入。

  另外,这本书还讲了些期权的东东,很有意思,值得学习,猜得没错的话,内地的期权时代也很快就要来了。

  anyway,作为从内地农村走出来的基金经理,能够在香港立足,是值得称道的,加油!

  《买入中国》读后感(七):基金是块田

  关于对冲基金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眼前,可是很多人却失去闲谈的兴致,因为谈资虽多,但是很少人真正了解对冲基金,而真正懂的人并不把它常常挂在嘴边,因为他们忙着募集基金,应了一句老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作者张承良,这位炙手可热的对冲基金经理,写下这本书,分享关于基金那些不得不说的事,揭开基金神秘的面纱,对于投资人,无疑是一次福音。

  打开天窗,说亮话。对冲基金既是昂贵的金钱游戏,又是很吸引人的竞赛项目,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即使基金的钱好赚,然而被称做“优秀投资者”的人也并不多。但是不管怎样,是时候来了解这群“资本之王”吧。

  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到睿智华海基金的成长。做基金,最重要的是有一种对市场把握的直觉运气,而智力与策略就显得那般薄弱了。要知道即使是连续数年都有着稳定投资回报的对冲基金,只要有一次亏损,就几乎能让自己的投资人撤资到不剩一半,资本严重缩水。这不是说是惊弓之鸟,而是考虑风险的必要,不想被套牢。

  基金策略不是很多,可是难得是用好。以前流行的是“多/空”策略,简单点来说,在市场买入较好的公司股票(做多),同时卖空较差公司的股票(做空)。这样一来,不管是市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总是存在收益差。而目前赢的较多的策略是用借来的钱下赌注,利用杠杆融资,以小博大。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做大一个基金,占住一席之地,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波折,又岂是轻易说明白的。

  作者把自己秘诀的透明化:六分投资+四分投机。也就是60%的巴菲特因素与40%索罗斯因素的组合。这个策略相对有点保守,与他的个人经历相关。因为作者是农村人,潜意识将农村知识应用到投资上。基金对于他是一块田,而他就是农夫,每天不急不慢耕耘,除草,浇灌,因为时候到了,自然有收成,不会颗粒无收的。这其实也暗含了基金长期投资论,基金市场短期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长期才有更大的收益。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你需要冒着风险,经受住很多的打击,不过在诸多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昙花一现时,张承良好好的生存下来了。

  作为一个投资者,你要选择好自己的目标,摸清规模,时刻观察市场上最细微的变化,在这些最细微的变化中寻找最大的盈利机会……当你做好了充分准备,就买下一块田,让自己好好耕耘,但是记住天有不测风云,难免会遇到收成惨淡的季节,你要挺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