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命不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命不息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1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命不息的读后感10篇

  《生命不息》是一本由[英]凯特·阿特金森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不息》读后感(一):我来写写书评

  近期看书有点快,一本接着一本,正打算看下一本时,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应该好好回顾下,写写书评,让这本书沉淀一些,能留住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生命不息,是朋友推荐的,恰好是我正为生活的一点琐事烦恼的几天,朋友没有说太多,希望我能通过这本书,少些自扰。

  看生命不息的时候,总会让我想起电影本杰明巴顿和蝴蝶效应,书中的主人公,在不断的生生死死中,轮回了返老还童和改变命运。姑且是这么理解的,文中的主人公似乎有种预见能力,又或者她真的尝试了多种活法,她通过改变命运中一个决定,一个时间差,让人生重新来过。

  一本长篇,主角经历过许多的死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出生,成人礼,婚姻,战争,二战的背景,让人感慨许多。主人公的爸爸曾说:希望你成为一个胆小的人,打火的时候都挡着脸。这样能平安且平凡的生活。主人公恰恰在生命中经历了二战,作为英国远嫁德国军官的妻子,作为海军的情妇,作为希特勒情人的闺蜜,作为志愿者队,或是刺杀希特勒的间谍。她在战争中,尝试了多种,由于战争,每一种活法都让她难受,结束战争或者让战争从未开始,这是她最后选择的。

  看到最后,到底是幻想还是现实,分不清楚,盖上书本,封面写着: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

  想到主人公,一直经历着悲欢离合,却也不断的尝试回头改变,她恐怕就是心中想着光明的事情吧。

  人生的轨迹有很多,也很长,就像人生有一百米,你所经历的悲伤只是其中的一毫米一微米,很快就会是下一段路。

  《生命不息》读后感(二):life after life

  life after life,中文译名生命不息。今晚熬夜看完后却觉得还是原名较为贴切。生命之后的生命,生活之后的生活,是一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用书中的话来说 你可以踏入同一条河,但河中的水永远是新的。

  要是能够不断的重复人生,直到对生命满意为止,你敢这么做吗?。。。。刚看到这本书时,就被她的封面惊艳到了,细细看了会儿,又被上面那句话给吸引住了。它为什么要说你敢吗?难道能这样不是好事吗?在看完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在幻想着回到过去,再次经历一遍我的生命,弥补那些遗憾。虽然我知道这只是于事无补,但陷入那虚假的快感中我却无法自拔。

  女主厄苏拉在她的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了她的人生,每当她选择的白玫瑰凋谢后,黑暗总是能够降临,冥冥之中的推手使他选择另一条路。 早夭,溺水,坠亡,堕胎,家庭暴力,意外,战争。。。 。。。除了战争,厄苏拉避开了一切她生命的不完美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堕入黑暗让我从淡淡的悲哀而渐渐转为向往,直到最后才明白,视乎又并不是我所想的。但当厄苏拉因被猥亵而去堕胎,导致感染,几乎就要堕入黑暗当中时,父亲休将他从黑暗中拉起。在那一刻,我多么希望厄苏拉死去啊,重新开始生活,一切会更好的吧?

  “小熊,欢迎你回来。”她的父亲休总是对她说这句话,她是他最喜欢孩子。无论在她的哪一次轮回中,当她因为堕胎因为家庭暴力因为战争回到狐狸角时,她的父亲总是这样说。轮回,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也是我们不愿去改变的。

  厄苏拉说,时间是环形的。它有点像一张老字还未擦净的牛皮纸,又覆上了新字。看书时我想起了《源代码》《明日边缘》这两部电影。都是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回到起点,但电影给我的感觉只是拥有未卜先知的感觉真好,而这本书最后却让我反思,轮回整的好么。 她重复的实践着各种选择,试图避免战争带给所有人的伤害,可这样重复选择的结果就是,她令自己永恒的轮回里永坠战争的悲苦。 厄苏拉说:“尼采总说Amor fati(顺随命运)。过去我不理解,我以为是A more fatty(更肥的胖子)。 在故事的最后我和小熊一起明白了这句话,我们不用去轮回,也没有必要。当我们开始了轮回,我们身处的世界就已经开始发生了改变,很多遗憾已无法改变,或者连遗憾本身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未知的事,没有所谓的红玫瑰白玫瑰,他们都是我们的选择,无分对错。幻想回到过去改变自己后却发现又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当中,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

  所以说Amor fati,一路走下去,就像但我们在二十岁时能买得起十岁那年特别想得到的玩具,却再也没有兴致玩下去了。现在的我们可以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傻,却不能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也无法回到过去。就像厄苏拉所说:“虽然永远活不对,但决不该放弃。我想看完这本书的最大一个收获,或许是如我一般对过去念念不忘的人,终将释然,人生没有完美,最重要的始终是生命的过程。“即使一切都会失去,也要记得光明的事。”

  希望一直都能有人对我说 “小熊,欢迎你回来”。

  《生命不息》读后感(三):时间的针脚

  生命不息,犯错不止,也许我们的生命只是一个个错误的补丁。凯特•阿特金森的《生命不息》以一个女人多次复活的人生,串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整的讲述一条时间线的故事。一个个死神来了,又一次次重启的归来,不过是让厄苏拉一个人改变一个家庭的未来。因为没有在万丈深渊下停留过,就不会明白阳光有多么耀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一旦降临人间,命运三女神就为每个人纺好了生命之线。那线如刻槽的唱片,无法改变。她们既要纺织生命之线,也要剪断生命之线。厄苏拉的人生,不是一袭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而是一件不断被刺破的百衲衣。厄苏拉那些濒死的悲惨小故事,不过是密密麻麻的针脚。因为反复的补丁,显得非一般线的沉重。

  我们眼见着死亡到来,是那么无常的准时,我们眼看着新生崭新。命运想要回的不仅仅是幸福,它还想要回痛苦和哭喊,那究竟什么是厄苏拉的,甚至她的不幸不就是从命运那里借来。诸般生死,让我们与厄苏拉懂得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命运不可掌控,尤其是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降生。

  不知从哪年开始,厄苏拉开始确认,她能预测到未来会发生的事,往事隐约历历在目,但可悲的是,这一点从未带来任何改变,很多事是个悲惨结局却还是不可遏制的发生,因为你一个人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衔尾蛇的即视感,有时是再一次痛苦的反刍。吞尾者的厄苏拉,吞咽的是新一次的苦楚,比如窒息的夭折,家暴,轰炸,溺水,瘟疫,堕胎,枪杀……厄苏拉的人生总被死亡清洗。一个厄苏拉,总被新的厄苏拉代替。

  从出生之后到死前,从死后到出生之前,习惯之后,厄苏拉常常忘记死亡的存在。只是窥见生命的无奈、荒谬和破烂。死亡在沉沉的黑暗里,为什么要成为人,并且在逃离命运的同时又渴望命运?或许是妈妈希尔维说的,“实践造就完美”,厄苏拉那段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一个草稿,但誊写在羊皮纸上的是一段未活过的人生。

  每一次重生,这一生的时间并没有变得更长。厄苏拉成为了被时间扔下的人。再也不会有人像爸爸那样,喊小熊回来了。突然想起那只100岁的象龟“孤独乔治”于2012年6月24日去世。一个世纪以来,它始终独自生活,没有兄妹、没有妻儿、没有朋友。厄苏拉的家人一个一个的死亡,朋友一个一个的离去,如黄碧云所说,“日渐惆怅,如冬日之手,温柔地抚到胸前,心一点一点的冷下来。惆怅之伤害,缓慢,安静,不流血,非常深。”厄苏拉似乎要注定百年孤独。

  人们往往为了逃避一个错误,而去犯另外一个错误。所以不用愤怒或者悲伤,时间是很长的东西,你总会有足够的机会证明自己,再死一次就行了。你若不这么做,便是辜负了那些死亡教会你的真理。厄苏拉从未如此的渴望死亡,就如同那只孤独乔治最后把它的头颅朝向栖居的水坑,那是它唯一的留恋。

  最孤独的时光塑造出最好的自己。满身的针脚,只为穿上一小段的不悔。

  《生命不息》读后感(四):心怀黑暗 寻找光明

  时间是环形的,生命如同小球在其中兜兜转转,一次次回到原点,一次次经历曾经苦难,就像深锁于海底的玻璃盒中,一次次想要挣脱,一次次地头破血流

  每一次的开始,那个雪天,那个狐狸角,一位缺乏经验的思维混乱的母亲,一位理智冷静的父亲,一位劣迹斑斑的哥哥,一位聪敏温柔的姐姐,厄苏拉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经历初恋、堕胎、经历亲人的离去,她一次次地努力回忆起过去,似曾相识却从未挣脱。

  在我们生命的几十年里,想必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还能重来,那我一定会…在未读这本书时,我曾羡慕主人公能有这样的幸运。到我翻过最后一页时,我明白:无法重复的生命才是一种幸运。如果我需要一次次的经历生命中最痛苦最无助的事,我想,我一定会疯。

  如果厄苏拉能够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宿命,并且企图打破这循环,她的生命,会不会不一样?正如《荆棘鸟》中服从上帝的梅吉和她的母亲,相对于她们,内心强大敢于反抗的朱丝婷却获得了幸福。

  《生命不息》读后感(五):战争中的生命,战争中不息的生命

  说起来有点巧,买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没几天就看了《明日边缘》,发现这书的故事和电影还真是挺像的,都是关于生命无限循环的。

  (此处因剧透删除300字)

  最开始看前面,觉得这书枯燥死了,因为厄苏拉小时候总是夭折,所以所有的剧情都是发生在几个家庭成员及邻居间,总是那么几个面孔在重复家庭日常事,好像韩剧啊。但是随着情节展开,厄苏拉越过幼年的危险开始长大,人生的轨迹就开始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了,这时候就有意思多了,成长期间的一些事直接影响到今后,而厄苏拉也能独立地选择和回避,从而走向迥然不同的人生方向。从此时开始,厄苏拉的每一次人生都开始不同起来,一些小小的区别和选择就能造成蝴蝶效应,让未来变得不同,她在有的生命中结过婚、受过家暴,在有的生命中穷病缠身、绝望度日,在有的生命中成为高官的情妇,另一段生命中则在德国定居、有了孩子,她曾死于德军轰炸数次,又作为救援者来到她曾死过的废墟中抢救生命.....她某一次生命熟悉这一批人,而下一次生命相遇可能只是匆匆过客,她身边的人的命运也总有改变,她总是不免经历亲人死去多次,而与之生离死别爱人虽有不同,但每次都让人痛不欲生

  但在这之中见到最多的,仍是战争(二战)带给人们言不能尽的苦难,她以不同的轮回,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这些苦难和悲惨。可以说,厄苏拉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每一次人生,她都是一个不同的战争受害者,或死于战争,或死于贫病,或死于绝望。厄苏拉的人生正如同许多缩影,记录了千千万万个被战争车轮碾压的生灵。她的生命总是在半途和许多人一样戛然而止,正是要说明这场战争毁灭了太多生命和美好,以至于没有几个人得以幸免。

  而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厄苏拉在一次次从头开始努力活下去,来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恶劣情况坚强生存的一面,尽管人们不断在与困境中死去,但剩下的人们不会被吓倒,他们反而更加坚韧无畏,人们将遇难者留在身后的回忆中,转身继续前行着,努力活下去走向胜利,这也正是《生命不息》用厄苏拉就是它的实践者和记录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生命不息》读后感(六):黑暗短暂

  【在永恒的轮回里感受生命悲苦,在荒芜的历史中探寻人性真相】

  1910年2月11日,厄苏拉出生。上天仿佛注定让她不平凡,从出生开始便近距离接触死亡,她是一个被脐带勒住了脖子的女婴。医生无法及时赶到,男主人在外不能回家,佣人无法妥当处理,黑暗降临,第一世终结,不过没关系,她可是厄苏拉▪贝瑞斯福德▪托德。

  是一匹黑马,是静水流深,是永远不能经历永恒黑暗的通灵女子

  一、生命是环形的

  或许每个人都曾对生命的延长有过向往,从古至今,不论中外。我们对于死亡是恐惧的,即使不清楚在无限延长的生命里会做何益事,可仿佛能不断延长生命,总有一天会把想做的事都做成,做满意。要是能不断重复人生,直到生命满意为止,你是否也愿意呢?

  厄苏拉或许无需思索这个问题,只要她一旦跃入黑暗就跃入时间的轮回,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窒息、淹死、摔死、病死、冻死、家暴致死、被墙压死、自杀……

  种种死法,好像并非一部小说而是死法大全。

  从出生到黑暗降临,再回到出生那一刻,厄苏拉总在下一世关键时刻中遇到贵人拯救她上一世因而结束的生命,抑或是她因为冥冥之中的感觉做出让大家匪夷所思的事。她虽不懂自己身处时间的轮回,可总有一种所有事都经历过的感觉,也能猜中母亲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要不然她怎么是通灵少女。

  当佣人布丽奇特赶去伦敦前一天,厄苏拉贸然将其从楼梯上推下。多少世,她和一家都死于布丽奇特从伦敦带回瘟疫的感染。虽然没有什么合理的理由,她只觉得应该这么做。一件坏事的发生,是为了阻止更坏的事情发生,所以这次她选择推人自救。于是,又是向前延伸的生命,哪怕周围人觉得这种行为简直是谋杀。

  她的生命好像一条大河,壮阔,源源不断。也像溪水,永不会被溪底的石头阻挡,只是向着最广阔的海洋。她可以一直重复、修正上一世的错误和遗憾。

  确实值得羡慕,毕竟我们只能过着不断后悔的人生。可能今天后悔自己没跟他或她说上一句话,后悔小时候没把玩闹的时间用于学习,甚至总是在年底后悔上一年好像什么都没做。我们的生命是线性的,厄苏拉的却不是。

  二、战争是苦痛的

  厄苏拉家住狐狸角,母亲希尔维是落寞了的大家闺秀,家族罹难,幸得父亲休的解救。休风度翩翩,典型的英国绅士。新潮时髦敢闯敢爱的姑姑伊兹,虽不得父辈及以上长辈的认可,却总能在紧要关头拉她一把。坏小子莫里斯虽然成绩优异却讨人厌,最终却长成家里社会地位最高的政府官员。亲切却有些孩子气的姐姐帕米拉,温顺可爱最受希尔维喜爱的弟弟泰迪。

  一家其乐融融。

  对了,还有恶狠狠的厨娘和年轻的女佣。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家庭背景之下的,而每个家庭的发展是随着时代背景变化的。战争当然令人讨厌,可虽然无法改变不甚喜爱的环境和时代,它却终究与我们最亲近。

  所以厄苏拉会想要学习打字,学习世界语,选择去欧洲度过间隔年。所以当战争到来时,她的社会角色不是救援队员就是与大家躲在一起的难民。

  她还曾做过希特勒情人的闺蜜。她曾近距离观察元首,也像万千民众感受到他深深的感染力。

  她也曾练习掏出手枪千万次,在聚会时送给元首一枪,提前将战争结束。看到这里就想到昆汀,也在无耻混蛋里大开脑洞,提前让元首在电影院里结束生命。痛苦多么深重啊,身为后代的他们也那么希望提早结束战争。

  作者通过厄苏拉碎片式的每一生,讲述那段战事,从元首闺蜜的角色窥见当时上层官员的平静生活,又通过她作为办公室和救援队成员的角色窥见中层阶级的忙碌和迷惑,还通过一个普通难民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战时痛失女儿的悲痛以及流连失所的无奈。

  三、感情是永恒的

  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撞上爱情,厄苏拉的每一世也如此。他们都是她平静生活的火花,她随着遇到不同的人,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撞上”哥哥的同学,她感到不可拯救的自卑,于是走向堕落;

  “撞上”军官,她无法感到普通情人日日夜夜的陪伴,有的只是纸条传情;

  “撞上”伪君子,她只能感到婚姻的苦痛,甚至被家暴致死;

  “撞上”德国人,她就夫唱妇随,选择加入德国国籍……

  每一世遇到的人由她的生活轨迹决定,可每一世遇到的人都大致相同,他们或许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劫,彼此之间的感觉也是大体类似的。情感或许是永恒的,只是是否在对的时间,对的心境里遇到了他们。她是否是那个聪颖有着一双慧眼的厄苏拉,能够分辨他们能和她一起走向的未来。

  四、一个人在一眨眼、一失足间,就能失去一切。

  厄苏拉的每生每世都在透彻的实践着这个道理,作者虽没有明确她最后的结局,可她在活的最长久的那一世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谁。她是那个平静,爱看书,有着自己内心一方宁静的厄苏拉,她是通灵少女,是外人眼中的一匹黑马,是静水流深。她明白她无法避免黑暗,所以就只能怀着希望去迎接。Amor fati.她知道尼采说过要顺随命运。

  One must avoid dark thoughts at all costs.一个人即使失去一切,也要想着光明的事。werde,der du bist.厄苏拉告诉我要成为你自己。我们不会像厄苏拉一样生生不息,所以只希望都能了解深处的自己并怀着希望勇敢前进,把我们生命中本就不长的黑暗缩短。如果她还在世,我想与她交朋友,然后告诉她这句我爱的话。Life will spent is long.

  黑暗短暂,时间看得见。

  《生命不息》读后感(七):《生命不息》:在轮回中杜撰美好

  再明显不过,对于一本书的评价很难用好坏来分辨。在大多数时候,过于绝对的评价并不公正。或者说,一个理智的评价者不应该也不允许自己对于一本作品做出所谓意义上的好评,那样只会使后来的读者对于作品产生不可避免的误读。

  当然对于国内的读者而言,受到阅读习惯和平台的限制,我现在在写的“书评”很难成为读者选购图书的标准。读者作出判断的依据,除了作者及其作品的口碑外,就只有出版社对图书相关的宣传了。

  《生命不息》只是一本不错的通俗小说,它很好看,只是妄加虚名只会令其失色。

  其实《生命不息》的故事结构不算新奇了。生命在轮回中前行,主人公根据依稀的记忆寻找生命的无限可能,本脱胎于博尔赫斯在“小径无限分岔的花园”里的苦苦求思。在通俗小说的世界里,这样的结构总会让故事新奇。令人比较印象深刻的尝试包括日本作家西泽保彦的《死了七次的男人》,将无限循环的生命状态与本格推理小说的严谨周正巧妙融合。而在《末日之城》里,保罗奥斯特写了一个名为ANNA的少女在荒谬且荒凉的城市里寻找从未露面的兄长的故事。女孩每次都能在绝望中重生,因为她的名字正反向拼写并没有差异。

  尽管这样的结构充满吸引力,但对于作者的笔力却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一次两次的反复读者还能忍受,但接二连三的雷同章节反复出现,即使在相似的背景下包裹着不同的情绪也是容易令人厌倦的。坦率地说,《生命不息》的开场有些拖沓,使得整个故事显得繁琐冗长。作者执着于写作一种“生命不息”的状态,却忽略了通俗小说中“高潮”的重要性,使得读者整个阅读过程好像是一场如生命一般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坚持下来的读者总是令人钦佩的,他们会对生命有所感悟。但对于大多数读者,一场马拉松并不令人愉快。

  好在作者凯特•阿特金森对故事的把握极为出色。近年来在通俗小说领域,比较明显的现象时英美作家的“趋同化”——英国人仿佛一改往日古板刻意的风格,开始如美国人一般热衷于在作品里讲述有趣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但骨子里,英国作家依旧热衷于探讨生命以及其他深刻的话题。阿特金森和她的《生命不息》便是极好的例证。在她的作品里,你可以见到有趣的、充满张力的、紧张刺激的情节,也可以看到在这虚构的框架下无尽的思考。

  “太阳之下无新鲜事”。阿特金森对“无限改写”模式的驾驭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同于超越,而是在另外的航向上寻找可能。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探到作者“改写的喜悦”——当主人公一次次通过努力改变命运齿轮的运转轨迹,实际上也在标榜生命对美好与爱的渴望与执意。英国诗人奥登的一行诗“相爱或是死亡”,或许恰好诠释了类似的道理。世界会变得更好吗?答案在风中飘,因为你早已也心知肚明。

  《生命不息》读后感(八):就想带着某种东西回到过去

  乐观主义盛行的社会,悲观情绪则会涌动,除非一个承认悲观的媒介给人以慰藉,像排水管道一样把情绪疏导开。而在一个强调向前看的社会里,过去被忽略,其情绪在涌动,本书则是给了一个媒介给人以慰藉。

  不知何时出现对回到过去的憧憬,初三?还是大一?但不知为何,因为一路过来并不太糟,但就想带着现在的某种东西回去。

  看完《明日边缘》,可以确定不是简单的记忆,因为那片子只能带给我动作片的快感。也许是:爱在轮回的生命中圆满,也许是爱的不完美造成了回到过去的冲动,那么无需带着记忆,只需带着一路过来的情感回去,在不息的生命中圆满。

  当厄苏拉在酒馆里与泰迪相遇,抛却忧虑,感到了纯粹的喜悦时,读者在感动中得以慰藉。

  《生命不息》读后感(九):如果没有如果

  作者凯特.阿特金森,英国著名畅销小说作家,先后荣获南岸艺术文学奖,科斯塔奖,Waterstone年度作者,2013年凭借超级畅销书《生命不息》红遍全球。

  厄苏拉出生在1910年的英格兰,一个暴风雪之夜,因为医生没能及时赶到,她一出生便窒息而死。然而,在同一天的同一时刻,厄苏拉再次出生并活了下来。之后便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是第无数次的机会。每当犯错,她的生命便会戛然而止,然后陷入新的轮回。她一次次经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残酷的时刻,也一遍遍承受失去至亲的悲苦。直到她意识到,只有做正确的事,才能结束这可怕的轮回,她会怎么做呢?(引用百度词条)

  在现在,总是能听到“要是能重来一遍该多好”这样的声音,作者赋予了厄苏拉这样的超能力,然而她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她一次次见证人性的丑陋、战争的残酷但也有温情。无休止的轮回也让她陷入失去亲人的悲痛,她选择了结束这一切。

  作者新奇的叙事手法让读者对那个动乱的年代多了了解,也让我们对人生多了一份思考,在厄苏拉的轮回中看到了她对生命的崇敬与敬畏。

  《生命不息》读后感(十):要做勇敢的人

  世界上的生活千千万万种,究竟哪一种或是哪几种才是我们真正渴望的呢?我不止一次这样问过我自己。我有一个十分热爱影视行业的朋友,她告诉我,通过电影,她能够窥探到形形色色的人生,她也渴望在电影中去体验去感受形形色色的生活。可惜,人生不是能彩排的电影,更没有加长版,没有花絮和彩蛋。

  可看到《生命不息》里厄苏拉,我就不禁有些惊讶和羡慕,为什么她能拥有无数次重复的人生,为什么她能不断改正上次人生中犯下的错误来不断延伸生命?

  她是幸运的,但更是不幸的。

  对时间的困扰时刻缠着她,“时间有点像一张老字还未擦干净的羊皮纸,又盖上了新字”。在第 n 次地重复生命后,她向科莱特大夫这样问到。的确,她总是觉得,未来不在前方,而在身后。面对生命,她终于开始恐惧,开始“缩起脖子做人”,她要万无一失,她要拥有完美的生活。但她却总是在孤独中怀疑,怀疑自己每一次的选择,怀疑自己的人生,是真的完美吗?

  我想,厄苏拉只是千千万万个我们其中的一个而已,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厄苏拉,我在过着我的第x次生活,你在过着你的第y次生活。只不过,我们都未察觉而已。

  我们以为生命就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胆怯,不敢拿性命冒险,不敢尝试和体验。我们看着别人的生活,或是唾弃,或是妒忌,但那终究是别人的生活;我们回首自己的选择,或是悔恨,或是庆幸,但那终究是已经做出的选择。哪有那么多机会让我们去改正,哪有那么多人生供我们玩弄?但这本书,这个普通女孩的不普通的经历,就是在大声告诉我们:实践成就完美!去听,去看,去体验,唯一的路只是向前走,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拯救自己。我去做,故我在。

  明白你是谁,成为你自己。要做勇敢的人。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