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1 21: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是一本由[日] 本山胜宽著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一):抱着让儿子参考的心情读这本书

  这本书也是存了好久,总觉得儿子小学快毕业了,还是赶紧看了,可以给他些建议。

  看完了忽然感觉可能等他到了该奋力去学的时候,可能很多都过时了。。况且,我的视角与他的未必相同,关注点也不同,还是到时推荐给他自己去读吧。

  笔记如下:

  1#

  要掌握自己的时间安排及基础能力,制定一套能发挥最大效果的学习计划。如果工作繁忙,就采用一天一小时到90分钟的持续学习法。

  2#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刻意创造用脑的机会,刻意锻炼自己的脑袋。

  3#

  设定明确而适当目标,然后适当分配资源达到目标。制订具体的计划,然后一边执行计划,一边回馈修改,让资源分配和计划的精密度更高。

  4#

  辅导班卖的是“策略”,他们具有最新的考试信息和考试要求,自然有助于制订适当的策略。

  5#

  增加学习时间,要靠着“动机提升” “时间分配”,还有“使用学习以外的时间”等等,才能做到。

  6#

  提高注意力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是要提高注意力,营造一个容易集中精力的环境事实上,我们都有集中注意力的潜能。人类对于自己喜欢东西,会发挥惊人的注意力。难道学习就不能集中精力吗?

  7#

  目前为止,“资质好坏”是一种便于表达的说法,至于决定资质好坏最根本的基础是什么?我个人得出的结论是:“阅读,书写,算数。”阅读能力是一切的基础。

  8#

  只要看过“书名”“封面文字”“作者简介”还有目录,大概就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了。再花15秒到一分钟看看前言或者正文,就能了解作者的文笔和是否容易阅读了。

  9#

  在有印象地方,留下记号,看完整本书之后,就可以回头看看自己做的记号重点了。

  10#

  阅读实用书籍的诀窍,在于先速读大意和背景,确认重点之后,再看看自己有没有经历过书中的具体案例,一定要把书中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实践才行。

  11#

  我们需要的是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就是将名为文字的符号集合体,也就是文章,当成一种信息来处理,然后瞬间理解这段具有特定意义的信息。

  12#

  实际书写自己读过的东西,可以整理思绪,加深理解。

  13#

  只要学会在短时间内,把任何事情整理在一张A4纸上,将会有很大的用处。写博客也一样,你可以训练自己在30分钟内写一张A4纸的篇幅。只要坚持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就会提升不少实力。

  14#

  素质=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处理数字的能力+体力

  体力由耐力,爆发力和注意力所构成。

  15#

  为此,目标决不能模糊,一定要非常具体。目标越具体,要做的事情也会更加具体。“想做”和“不想做”的念头就会更强烈。目标就是要具体化,这是一切步骤的开头。

  16#

  “知己”很重要,就是要参加模拟考。

  17#

  事实上,期限是让人发挥惊人威力的工具。但是讲到自己的事情,就会不自觉地关掉这个压力开关,这也是人类的天性。所以,请自觉自愿地活用这个工具。

  18#

  如果想要增加学习时间,就要把学习时间分割成小块。人类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大概就只有一个小时,所以把学习时间分割成一小时,或者三十分钟,然后一个小时后就可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19#

  买太多类似的参考书,也是一种浪费。每个领域的常用参考书只要各准备一本就可以了。

  2016年10月11日-10月13日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二):《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书报告

  记得是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本特火的书叫《哈佛女孩刘亦婷》。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哈佛,但对那时的我来说,我感觉这个标题让我觉得我离哈佛又近了一些,心理上的,和学习成绩无关。估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他们想看看刘亦婷的故事,从中找到各种各样经验。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他们认为理想的大学,我没看过这书。这书太火了,所以一下子就重回冷冰冰的悲惨境遇。所谓畅销书,也许都逃不过盛极而衰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往往不会太持久,也就比昙花的花期长那么一点点了。

  今天要写的书,也和哈佛有关。日本人写的,《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是不是和刘亦婷那个很像。我对日本人写的励志书原则上是会认为会很有用处,所以尽可能地买回来看和学习。这本书是我在战隼的读书笔记中看到的,但我觉得战隼的读书笔记中对于内容过滤程度比较高,所以还是买本书回来看比较安心了。所以也就有了这篇读书报告。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GTD的理念和实践体系,其中有一个很关键却又没有被明说的规则,工作和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事情是可以被量化的,大致套用一下帕雷托效应,就是80%的事情是可以被量化的。量化成可以被客观的评价体系衡量的各项指标。这些可以被衡量的指标,最后成为细化目标的关键依据。GTD的理念中说,目标被细分之后才有可操作性,细分的程度和细化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成正比的。就是把一个大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很小的目标,然后通过实现这些很小的目标,最终达成大目标。古话说的好“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我刚开始接触这个理念的时候,纳闷我怎么才算是把目标细化了呢?我怎么知道我细化的目标是有效的,最终能够实现大目标呢?后来我试着从比较小的目标着手,比如看一本书。因为有页码,有参照的指标,所以细化起来很简单。最后的效果挺好。但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比看完一本书要难多了。工作中的目标和生活中的目标该怎么喜欢呢,直到发现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很多目标也是可以被量化的,以这些量化指标为参照系,细分目标就变得较为容易了。量化只是手段,量化的目的是细分目标,细分目标的目的是促进目标的实现,是这样一个关系

  所以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就是那个“成功学习方程式”,就是基于这种量化指标的规则而形成的。学习成果=资质X策略X时间X效率。时间和效率可以被量化,就比较好理解。而资质和策略如何量化呢?

  (一)资质

  资质的量化是最基础的步骤,量化资质的目的是提升大脑的学习能力。“头脑就跟肌肉很相似,越用越坚韧、越强壮,而且负荷量也越大,用途也就越多。所以,想要让头脑变好,就要多多用脑。”(P.27)所以,资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加强训练进而强化和提高的,所以作者说:“资质”不是“常量”而是“变量”。(P.45)这也说明资质是可以被量化的,“……或是把学习的成果、脑力的提升幅度转换成数字,实际体会、理解、描述、传达事物的感觉,这些乐趣会减轻锻炼头脑的幸苦程度……”(P.46)。

  量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比如要量化“资质”,首先要把资质分解成“阅读”、“书写”、“算数”三大要素。也就是说,要想达到提升资质的目的,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了,因此需要进一步在这三大要素中量化需要达成的目标。

  1. 阅读

  阅读目标的量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阅读的量,另一个则是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或者说基础,是大量的阅读,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了。阅读书目的数量也是比较好量化的,可以周为单位,也可以月为单位,规定自己在单位时间内读完多少本书。网上经常看到大牛,以一天看完一本书,甚至几本书的速度看书,一年下来阅读量是惊人的高。有很多书着重介绍快速阅读法的,比如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还有本田直之的《杠杆阅读术》等等,那是另一篇文章要谈到的方法了。总之,可以先从阅读量着手量化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这个单位时间内读多少本书的目标还可以继续被量化,比如一天读多少书。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时间来读书。作者说“你并不需要特地准备一段时间来好好读书,而是要随身带着书才对。只要随身带着书,偶尔碰到空当就可以读书了。”(P.52)这个方法可能很多人都在践行着,比如我身在武汉,坐公交的车程一般都很长。每次坐公交我都会带着palm treo680,用她看书打发路上的时间,我是觉得用PDA比看纸质书要方便很多,反正在车上都是看些小说或历史书,也很轻松随意了。于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我们当然很忙,我们当然没有时间。但是能在忙碌中挤出多少时间、能不能投资时间来学习、能不能找出时间念书,将会大大影响你的人生。”

  然后就是读书效率的问题了。效率这个东西本来就很难掌握,因为主观性太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书里面也只是着重介绍方法,通过践行具体的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也许不知不觉地,就对学习效率这个东西有点感觉了。如何形成对阅读效率的客观评价呢?效率套用在阅读上,是单位时间内阅读的量,阅读量这个要求也许过于简单了,其实严格的来说,效率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收获的知识量。我觉得分解到知识量这个层面,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分解下去了,知识量本身已经很难用指标来衡量。唯一可行的客观参考就是阅读量。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这个目标,核心方法就是提高自己收获知识的能力。书中介绍了很多方面,(1)一边划线一边读书。“想要记住书中的内容,就要在有印象的地方,或是重要的地方留下记号。”而且还可以在附近的空白处写笔记什么的。这是最基础的读书法了吧,话说画线做记号什么的真的很能帮助集中注意力。至于用什么笔,也许有讲究,也许没有,还是靠读者个人的选择了。我试过圆珠笔,红色的或者蓝色的的,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铅笔。(2)速度法。“当读书是为了某个明确的目的时,就可以用速度来掌握重点。这通常是在读实用书籍时会用的的方式。”(P.61),另外阅读实用书籍时,只要读到重点,务必确认具体范例和实践步骤。而且“一定要把书中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实践才行。这样一来,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将不再只是知识,而会成为读者资质的一部分。”(P.62)

  2. 书写

  我以前读书并不在意书写的作用,虽然早就想开始写读书笔记,但总是找各种理由不动笔写。读书的时候为了集中注意力,也会把书中重要的句子抄下来,却始终找不到主动的感觉,越抄越觉得自己其实把书读得挺被动的。到后来连书也不抄了。虽然我也知道,“书写这个动作,是将阅读过、学习过的东西加以输出的重要手段。”(P.75)可能我是真的没有掌握要领吧。作者介绍的方法,是通过锻炼书写能力进而提升资质。书写上能量化的目标,就有很多了,比如写作的量,每篇写作的字数、内容要点等等。

  我从今年年初开始,规定自己每个月必须写多少篇读书笔记,过去的两个月,我的目标都完成了。基本上写的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都是关于提升自身素质有关的书籍的。而且我从去年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从2011年1月1日到今天,一天都没有缺。我在刻意地通过每天坚持写作来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决定试试一篇文章围绕一个重点主题写,“只要彻底遵守一篇文章一个重点的原则,你将会仔细留意每天的生活记录、当天学过的知识、感受到的感觉,达到‘每天一学’的境界。这样一来,你的文章将会变得简洁易懂,逻辑性也更强。”(P.83)

  (1)看完书一定要写摘要。因为写出书本读后感或摘要时,可以加深对书本的理解,激发出新的创意。而且只要看许多书、写许多摘要,就会培养自己独特的文笔,内容也会越来越有深度。“每周写一本书的摘要,一年就会有50篇左右”,这种量上的积累与实践,将会切实提高你的理解力,表现手法及文章深度。所以,一定要动手开始写,不管能不能写好。即使真的没有话可写,也要把书中认为印象深刻的部分抄写下来,“就算是引用,只要动手去写,就能再次咀嚼这段话,也可以成为一个回忆内容的关键。”(P.84)

  (2)30分钟内整理在一张A4纸上。这套方法的目的,是在时间和字数的限定内,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其实挺有挑战性的,一张A4纸能写下不少内容啊,这对写作能力绝对是个挑战。“只要学会在短时间内(30分钟到一个小时)把任何事情整理在一张A4纸上,将会有很大的用处。”(P.88)

  3. 数字

  感觉这个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作者没有介绍出什么好的方法。作者介绍的理念很有意思,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运算能力,训练自己用数字理解事物的习惯,“用数字掌握事物,不需要使用复杂的计算,但是要思考眼前的复杂情况是否可以套用小学文化程度的数学就能解决。”(P.99)我觉得这其实是用对工作和生活量化思考的基础。我们现在用到的各种量化计算,基本上都是最基本的四则运算。太高深的数学计算,也许能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现在我还没机会用到。写到这,我也没有充分思考过这个问题,暂且存疑,待思考成熟了再写吧。

  (二)策略

  策略怎么被量化?注意量化就是分解策略这个概念,把这个没有办法衡量目标是否实现的概念转化成一个个小的,可以实现被客观评价的目标。策略就可以被分解成目标、信息、计划和动机了。

  1. 目标

  树立目标时要有意识地设立可以用数字表述的目标,这意味着目标要具体。而一个具体的,可以用数字表述的目标,就要有以下部分构成了:期限和目标量。一个可行的目标应该是这样的:“我要用3个月的时间,通过英语六级。”3个月就是目标的期限,通过六级就是目标量了,换个说法就是考过427分。这样的目标,就比“我要把英语学好”这类的目标要更科学一些。

  (1)期限

  “我认为人类是天生怠惰的。每个人都需要被鞭策,或是自我鞭策,才有可能努力奋斗。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设定目标期限,告诫自己‘这天之前没达到就惨了’。另外,设定目标期限,也比较容易想象达到目标瞬间的景象。”(P.110)

  (2)目标量

  目标量的存在,是为了衡量自己现在的水平和目标量之间的差距,而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缩小这个差距,最后消除这个差距的过程。所以这个目标量很重要,她真的是在指引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地方。我们要努力缩小差距,就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缩小这个差距上。目标量还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哪些方面存在着差距,哪些方面已经达成了目标,都是我们进一步细化目标时要做的工作了。我想我们大部分的目标都可以被转化成目标量,“学好英语”这个目标下,转化成目标量,可以是考过六级,可以是每天精读一篇英语文章等等。总之,绝大部分的目标都是可以被转换成数字表述的。

  2. 信息

  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各样能被用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的信息。“目标是怎么构成的?有哪些特征?最近趋势如何?等等,掌握的信息越准确,越能建立有效率的策略。”,“只有知道在目标达成的期限之前要做什么、做多少,才能够完成具体的计划。”(P.111)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询问这方面的专家或前辈;阅读金榜题名体验和上榜手册;用历年真题、模拟考来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等等。“想要提高策略性,就必须每个月掌握一次自己目前的水平。这对于将目标作时间上的线性分割来说相当有帮助。”(P.117)

  3. 计划

  计划法的第一步就是上面提到的设定目标期限。然后才是重中之重了,横向分解目标的要素和纵向分解目标的要素。

  (1)横向分解目标的要素

  这就是要把目标再做细分,掌握目标“由什么要素构成”,然后找出“需要怎么努力、努力多少才能达到这些要素。”当然要素还可以再细分,继续细分下去。至于细分到什么程度,或许应该细分到不能再细为止。“目标就是要越分越细”(P.121),“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细分下去,都可以变成具体可行的小目标。不管多么雄伟的金字塔,也是由一块块石头堆起来的。”(P.122)。

  (2)纵向分解目标的时间轴

  很好理解,就是要将长期的目标分割成今天的目标,进而分解成这个一个小时的目标。“只要将目标或进度的时间轴纵向分解,就可以真正了解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计划,并定出进度表,还有今天该做什么。”(P.127),这样,才能让自己每一个单位时间内都有事情可做,都是充实的。

  4. 动机

  在动机上适用的量化规则,是将目标分解成动机的来源,进而增强动机。“分解过后的目标,可以在一个月、一星期,甚至一天之内完成。这就代表达到目标之后所获得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可以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来品尝。这样当然可以提升自己的动机。”(P.134)为了实际体会增长的幅度,请将你的成长过程化为实体,这不正是强调量化动机的重要性吗?“将目标分割成小块,每个小目标便能各个击破,马上达到了。只要不停积累成就感,动机就不会降低,也就可以持续投入学习了。”(P.134)

  (三)时间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习成绩好,就要在学习上多花时间。我记得高中的时候,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人,无疑都是最舍得在学习上花时间的人。当然,舍得花时间学习不见得能学习成绩好。但不花时间,学习肯定好不了。作者让我们慢慢增加学习时间,让身体逐渐习惯。并且把学习时间分割成小块,给自己设定一个集中学习的时间,比如45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专心学习,结束之后安心休息10分钟。不断重复这个节奏,并更换学习项目。

  还要注意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学习科目,安排在自己每天最高效的时间段学习。比如早上起来精神好,可以用来背书或单词。下午如果思维活跃,就可以用来写作。晚上注意力集中,就可以把阅读艰深的学术书籍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同时,利用好上学通勤或者等人这样的碎片时间。有时候,娱乐的时间也可以变成学习时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电影学外语了。

  (四)效率

  提高效率的关键要从掌握诀窍和集中注意力两个方面来努力了。“也就是说,只要可以改善如何学习、学习重点在哪、要注意哪些地方等等,就可以掌握学习诀窍,效率自然提高。”(P.165)

  1. 诀窍

  学习的诀窍有很多,而且这是很多励志类书籍乐于传授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诀窍主要有以下一些了:

  (1)以解题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因为,使用考题能掌握自己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

  (2)勇于面对分数。分数是学习成果的数字化反映,“分数是一种衡量标准,可以用来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目标的完成情况。”随后的一句话我觉得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分数不是别人用来评断自己的东西,而是用来告诉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P.169),“因为每次学习都以分数来评价才能真正掌握理解程度、熟练程度。”

  (3)用印象与关键词来抓重点的默背法。“默背的重点在于‘印象’、‘关键词’、‘反复练习’。也就是掌握印象,记住关键词,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2. 注意力

  要想集中注意力,可以参考作者的做法,从以下方面努力:

  (1)准备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原则是,尽量远离妨碍学习的东西,有助提高注意力的东西要放在眼前。

  (2)消除烦恼,提高注意力。

  (3)学习之前,要设定目标和限制时间

  (4)休息时间的管理

  (5)要能自由运用集中注意力的开关。

  (6)以玩乐感与好奇心享受学习。——“把学习当成一场游戏,不要认为你在学习。多学几个必杀技,尽快破关,尽情享受学习过程就是了。”(P.194)

  (7)感觉每天的学习就像上考场。

  写到这,诚如很多人所说的,这本书中很多内容都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有些我们能做得很好,有些我们还做得不好。学习就是个坚持的过程,马上我就要结束学生时代了。在工作岗位上,也有很多东西要学,也有很多东西能学。如何把书中介绍的这套东西运用到工作过程中的学习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反思。

  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宝贵的学习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因为“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三):指导清晰的一本书

  看完这本书,我总结了一些对自己比较重要的点,概括了一些,希望对大家有用。

  学习成果=资质×策略×时间×效率

  1.只瞄过一眼的资料,什么刺激都不做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请小心!

  2.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相当公平。不管是有钱人或穷人、聪明人或不聪明的人,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要如何作用这个公平的时间,就交给每个人的价值观去决定吧。

  3.不管要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先在脑中想象自己成功模样。

  4.“我的头脑很好。”这句话当然不用刻意说出口让人不舒服,只要心中这样想就好。

  5.阅读能力是一切的基础。

  6.只要具备写作能力,阅读时自然就会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和背景。所以,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相辅相成。

  7.没错,我们当然很忙,我们当然没有时间。但是能在忙碌中挤出多少时间、能不能投资时间来学习、能不能找出时间念书,将会大大影响你的人生

  8.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有哪些参考文献或引用文献,以便选择下一本还买的书。

  9.参考文献书目在做报告等专业调查时特别好用。请务必多加运用。

  10.想要记住书本中的内容,就是要在有印象的地方,或是重要的地方留下记号。

  11.接触大量的例题,实际使用公式、诀窍、重点,或是做类似的应用,才是掌握重点的正确方法。

  12.不要因为读过就满足了,一定要把书中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实践才行。

  13.实用书籍要抓住重点来阅读,但是相反,有些书要反复阅读。只要阅读时能撼动心灵、照亮人生,就值得反复阅读。

  14.你特别关心的领域,应该定期浏览一些专业网站,里面有更详尽的事实或更深入的评论。

  15.只要刻意输出感想或大纲,阅读的角度、看法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

  16.写感想不需要拘泥于形式,不过一定要考虑到读者的心态。

  17.练习写作不要漫无目的,一定要定出时间限制和目标字数,准确掌握自己书写能力的进步幅度,保持适当的紧张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就会成功。这个方法适用于学习任何一门外语。

  18.平时刻意写上理论根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物的逻辑思考,以及文章的逻辑性。

  19.想要成功学习,就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从心底强烈渴求“我要做!”才行。为此,目标绝对不能模糊,一定要非常具体。

  20.没有期限的目标只是一场梦而已。设定期限之后,梦才会真正成为计划。

  21.增幅最大的,一定是你不擅长的领域。克服不擅长的领域虽然很花时间,却是逆转成功的关键。

  22.好的要领并不在于个性或遗传,而在于是否知道怎么做,是否知道诀窍,以及是否能体悟它们。

  23.分数是一种衡量标准,可以用来了解自己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数不是别人用来评断自己的东西,而是用来告诉自己距离目标还有多远。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四):notes:《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

  成功学习方程式:

  学习成果=资质 X 策略 X 时间 X 效率

  资质:每个人头脑天生的能力

  策略:针对学习的目的、目标,彻底思考应该采取何种学习方式

  时间:学习的时间

  效率:学习的效率,每单位学习时间的学习效率

  art 1 资质(可细分为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处理数字的能力以及体力):

  提高途径一:阅读

  1. 阅读时间问题

  提倡积少成多,例如作者举例一年上学天数200天,一天往返学校和家里需要2小时,这两小时用来读书,那么四年下来仅路上的这些读书时间就有1600小时,即使别人每天读书10小时也要160天才能赶得上。再比如作者举例说他等红绿灯都会看一分钟书(PS:这点我不赞同,此法仅适用于休闲类且不需要进行思考的书。但是这个“长期积累”的思路是对的。)

  2. 选书方法问题

  “读很多书固然重要,但是读好书更重要。” SO,怎样找好书?

  2.1 从感兴趣的领域下手,因为更容易读下去;

  2.2 看书名、腰封介绍文字、作者简介及目录;

  2.3 15秒看下前言或正文了解下作者文笔是否容易阅读;

  2.4 参考文献及引用;

  2.5 阅读经典畅销书(所谓经典畅销即出版期间长,再版次数多)

  3. 读书方法

  3.1 做记号、画线、做笔记(有助于讲读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作者写道:我认为不擅长读书的人通常是处于被动的人。尤其是本身没有追求的目标,又不想通过书本获得什么东西,只是糊里糊涂地因为”读书很重要“、”有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之类的理由而读书);

  3.2 过段时间后再读一次;

  3.3 阅读由易到难(适用于为养成阅读习惯的前期);

  3.4 阅读方法依照使用途径而变,即精读速读相结合。读到重点务必确认具体范例和实践步骤(一来结合自身情况更容易印象深刻,二来了解重点只是达到知识的阶段,这与实践阶段还有一段距离);

  3.5 不要满足于度过,要结合知识加以实践(这样读书获取的知识才能由知识变为资质);

  3.6 分类书籍便于查找及形成关联(知识的相关性比单独一本本书更有价值);

  3.7 关于收藏夹以及pdf文档的使用(此部分内容已有些落后,可能由于作者写这本书的年代缘故或其自身电脑知识水平的原因)

  提高途径二:书写

  1. 书写之后的成果,除了可以输出获得评价之外,还可以靠书写动作的本身来锻炼资质。

  2. 书写可以整理思绪,增强理解能力,是种稳固记忆的有效手段。

  3. 多动手,大脑会更灵活。而且书写能力提升,阅读能力也会提升。

  4. 写博客或者日记都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刘未鹏的《暗时间》也强调书写对于逻辑表达的训练意义,但前提是不能写生活琐事之类)

  5. 看完书一定要做摘要或感想(一来可作为日后写作素材,二来便于将来回顾)

  6. 养成书写时写出根据来源的习惯(比如数据的来源,引用的来源等,有助于训练自己对事物的逻辑思考,以及文章的逻辑性)

  提高途径三:算数(逻辑)

  此部分没什么实质性内容

  art 2 策略:(可细分为策略、目标树立法、搜集信息法、计划法和动机)

  1. 首先要有目标(要具体不能模糊);

  2. 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咨询前辈或专家(要定期测定自己的当前水平;信息准确性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3. 计划法的第一步是先给自己定一个期限,找出需要怎样努力以及努力多少才能达成这些要素(横向细分任务内容,纵向戏份时间轴);

  4. 在“动机”上下功夫,如宣布动机制造被监督的条件(此点我个人保留意见)、想象成功后的景象;

  art 3 时间:

  1. 提高“资质”、“策略”、“效率”也可以弥补一些学习时间,但是最快速、效果最明显的方法,还是增加学习时间;

  2. 增加学习时间具体办法:

  2.1 循序渐进;

  2.2 记录每天学习时间形成可视化激励效果;

  2.3 根据自身条件将单次学习时间调整好;

  2.4 利用零碎时间

  art 4 效率:

  1. 重复输入输出有助理解;

  2. 用关键词、印象及反复练习来帮助记忆(例如背单词,一边混个眼熟有个印象,一边大量接触单词,通过反复刺激加深记忆);

  3. 尽量避免死记而是通过逻辑推导帮助记忆;

  4. 安排好学习优先级;

  5. 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因人而异);

  6. 消除烦恼提高注意力(适当紧迫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7. 学习前设定目标及限制时间(PS:例如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等);

  8. 安排好学习间隔的休息时间;

  最后关于心态问题也很重要。把学习当成游戏,不要以为你在学习。多学几个必杀技,尽快破关,尽情享受学习过程。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五):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全文:大约7K字数和几张图

  声明:禁止转载

  作者简介:

  本书的作者是本山胜宽,在1981年出生于日本的大分县。年轻的时候,本山胜宽的父母都不在家中,作者本人过着极其贫困的打工生活,在高三上学期的考试中被判定为“不可能上榜”,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靠着独创的学习法进行自学,不参加任何的辅导班或是请家教,快速的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应届顺利考上了东京大学(国际排名34位,日本国内排名第一大学,录取率为0.55%)。

  学习成果公式:

  作者在全书的开头提出了一个成功学习方程式,不同于“成果=时间x效率”,作者还给出了“策略”和“资质”的概念,同时给予了解释: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六):知行合一才能用好

  这本书是买给孩子看的,但是呢我也看的很认真。心得体会是:

  1、国庆节把自家的书架整理一下,了解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出从未涉猎过的科目。理出一个框架出来。目前我的书主要是营销类、经管类、新闻类、心理行为学类、国学类为主,当然到那天整理完就知道了。

  2、给孩子买蔡志忠的书看,记得当年我就是因为看蔡的庄子与老子才慢慢对其他经典感兴趣的。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

  3、鼓动她学好语文,比如要求她今年要语文进入班级前三名。同时数学在下学期进入前十名。抓好善长的,然后彻底逆转不擅长的。

  4、指导她制订好完整的学习计划,首先是把南大的照片给她打印出来,国庆节期间可以去南大或者杭大看一看,然后分解好指标,每个月要做到哪些,每天要做到哪些。我自己呢则把玛拉帝莎的照片设为电脑背景,把一套独栋别墅的照片设到办公室背景上。把下一步要做的姓名学分解成指标来做。股票我的要求也制订出来,今年的目标就是系统地掌握一套发现大黑马的特点和手法,剩下的三个月中每月盈利1或者不再操作,为明年做好基础。

  5、以某本书或某种思想为框架,把知识填补到里面,现在我要把道德经读懂读透,然后把股市知识往里面灌输,完全内化其精华,以此为统领把其它大师的东西装进去。对孩子,要教会她拉好学习的大纳,然后纲举目张。

  6、随时在书上记笔记,以书为奴,而不能让人成为书的奴隶。改变现在不在书上记笔记的特点,而应当常记笔记,或者把收撕掉。

  7、常看前批高考状元的考试心经和经历,记得当年我自觉考试时就是因为经常看他们的事例才让我奋发向上的,要常向高手请教和前辈请教。这个可以在十一安排向袁长明或者朱的孩子请教。而我则要多看名人传记,多走访民间高手,经常发EMAIL或者登访谈。

  8、每周一篇书评,每天一个小感想,然后打造自已的写作能力,慢慢地就把书写出来了。这个要鼓动她开始写日记,当然现在不能写,要在大字以后。在写博客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把主题重点写出来,要有数据意识。我可以认真学习概率学及标准方差之类的,培出数学观念。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七):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资质,以及一个看起来非常蛊惑人心的公式。除了翔一般的书名以及狗屎一般的第一章以外,里面提到了很多非常有用的观点,我们可以从类似的书籍中看到这样的观点。

  资质是很多类似教学习或者考试的书都避免谈到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对你进行洗脑,给你灌鸡汤。虽然这本书里介绍提升资质的办法,但在我看来就是狗屎,完全没有价值,但是这个词和思路的本身在我看来却是正确的。就如肌肉可以锻炼一样,思维也应该是可以锻炼的,但是如何锻炼绝对不是本书介绍的所谓多看书那么简单,而是要进行有意识的精深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力,就像是健身,你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是没用的。

  而本书的第二章则可以说是全书的核心,用采铜的话来说这就是进攻性的学习。他目标明确,策略清晰。先知己知彼,然后再利用细化目标,对自己的进度有一个清晰的掌控。

  其中特别强调了输出的意义,要利用笔记来记忆或者增强理解,而不要太在意笔记本身都是不错的思路,包括用30分钟把思路整理在A4纸下或写作的技巧。

  最后里面提到一些共通的思路。

  比如把时间分为番茄、利用空隙时间、以及类比想象的记忆术。还有背单词的时候利用遗忘曲线的反复记忆。都是十分不错的技巧。

  总体而言是一本不错的实用书籍。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八):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成功学习方程式

  一资质

  1阅读(挤时间,选好书,画线读书)

  2书写

  3数字

  4体力(耐力,爆发力,注意力)

  二策略

  1树立目标(明确,有期限)

  2,搜集信息,(1知彼-边找信息边计划边学习,及时检查与修改 2知已--厉年真题模拟考,)

  3计划,(1,目标期限,2,横向分解要素,不停细分,直到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为止.,3纵向分解时间轴,4,从善长的部分着手,建立自信.5,攻克不善长的领域,逆转成功的关键.)

  4动机(1,宣布目标,2想象成功3,每天每周每月完成目标的成就来提升动机.)

  三时间

  四效率(1读窍.2注意力)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九):信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超级无敌好的一本书!真正的授人以渔!

  本书中的方法暂且不论,我要讲的是思维、信念。

  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支持人走下去的永远是信念。

  1、学习成绩好,这绝对不是奇迹,是有方法的!

  2、资质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什么成长性思维、固定式思维,科学家们还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严肃著作来论述,凡事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的思维绝对是成长性的,绝对不会给自己设置人为障碍!)

  3、书本是工具,一遍一遍地利用它。

  4、大多数人把学习当应付的苦差事,他们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

  5、学习的目的大多数人都搞错了!所以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不需要焚香沐浴更衣,不是为了赢得父母老师的表扬,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人无利益不行动!记住,是利益!

  6、学习不是必须变成书呆子的义务,学习是增加自己的自由移动能力,是所有人平等拥有的自由实践的能力!

  2015.7.10

  第二遍看和第一遍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了。

  第二遍最喜欢的内容是学习成果公式,学习成果=资质*策略*时间*效率,另外“不要害怕面对分数”。

  《我这样考上东大和哈佛》读后感(十):启动16速引擎

  本书评分3分,还是有些价值。对于想学习,但是一直未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人来说还不错。

  【成功学习方程式=资质×策略×时间×效率】

  这个公式想告诉我们,学习是可以量化,可以明确预期最终结果。可以通过具体的措施来改变学习成果的。当然,学习没有捷径,最根本的永远是--勤奋!方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去做。

  一、资质部分总结。

  1、随身携带书、多看多听。

  [1].多读书-----最好随身携带(纸质书、电子书),利用零散时间

  [2].读好书-----读经典书、长销书

  [3].可以将书籍的内容通过录音整理成有声书,在坐车、走路的时候通过数码设备进行灌输。

  [4].对于很难的专业书:漫画书-小说-入门书-专业书

  [5].一边划线一边读书:在你觉得是重点的内容下划线,并在空白处做笔记。

  [6].实用书:只针对重点与实例速读就行了。只阅读重点时,务必确认具体范例和实践步骤。

  [7].多实践:如果书中的内容可以实践,一定要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8].从书中看到喜欢的词语,就要写在笔记本或手册里。把书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9].将自己读过的书分类进行整理,找出书和书之间的关系。找出需要再次阅读的书。找出接下来需要阅读(购买)的书。

  2、书写能力:

  [1].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多写,多记录。

  [2].把印象深刻的话或灵机一动的想法,写在笔记里保存。

  [3].有些总结或笔记没必要重新开始,在别人写好的基础上追加,可能效果更好。

  [4].建立自己的博客,通过写博客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看完书一定要写摘要(读后感):每次读完书写下大纲或读后感,还可以对书中某个印象深刻的部分发表感言。还可以更客观,更有逻辑地整理出这本书的诉求重点及卖点、与其他书籍或作者的比较、关联性等。保持每周一篇,一年也有50多篇。

  [6].对一些感兴趣觉得可以写的事也可以抒发自己的看法。不用刻意去要求写出什么像样的文章,书写本身就能大幅提升理解能力。

  [7].30分钟内整理在一张A4纸上:无论是读后感还是书摘,都要注意篇幅和所花的时间。不要影响到学习和休息。一定要有目标和字数,并且在写完之后要记录写的字数和所花费的时间。

  [8].书写时要写出根据来源: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9].平时可以写上理论根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物的逻辑思考,以及文章的逻辑性。

  3、数字处理能力:

  [1].平时多积累关于数字的信息、尽量刻意去联系用数字去描述事物,养成用数字理解事物的习惯。

  [2].在文档编写、PPT制作中多引用数字。数字说话。

  [3].多玩一些数字处理方面的益智游戏。或者进行象棋、围棋进行大脑锻炼。

  4、加强身体机能:

  [1].坚持徒步上下班。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最好能进行游泳和羽毛球运动。

  [2].不抽烟不喝酒。

  [3].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提高记忆力,思维能力。

  二、其他部分总结

  1、策略=目标树立法+搜集信息法+计划法+动机

  树立一个明确的,有时间期限的目标。然后去分解它,执行它,并检查执行结果。

  工作结构分解+执行监控

  2、真正学习时间=(工夫+动机)×学习效率

  发现生活中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并坚持每天学习。不断重复:学习一小时(50分钟),休息10分钟,并更换科目来学习。如果有一整天的空闲时间,可以规划一个14小时学习计划。

  3、效率=诀窍+注意力

  把时间首先花在重要、有价值的问题上。学习之前,先闭起眼睛想象考场的环境。可以提高自己的紧张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