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2: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10篇

  《每个人的政治》是一本由赵汀阳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一):我做故我在

  距离1986年初赵汀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上发表第一篇论文《对美学的一种理解》已经有24个年头了,他的思想已经被广泛的有识之士热切关注。记得看过有人这么评价他:“自西方哲学引入中国的一百多年来,赵汀阳的著作呈现出唯一深具独创性而且可能贯通中西思想方式的哲学。相比于国内绝大多数从事哲学工作的人要么是在重复一些乏味的陈词,要么在观摩西方哲学各门派的打斗,要么是抓起西方哲学中的几个概念来评论或“改造”中国的传统哲学,赵汀阳的独创性则愈显夺目。当然,真正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独创性本身,而是在于其创制的产品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人的政治》是赵汀阳的2010年的最新作品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他近五年来发表在各大社会科学期刊上的八篇政治哲学论文,分别是《哲学的政治转向》、《合作的条件》、《金规则的最优方案》、《普遍价值和必要价值》、《预付人权》、《精神政治的四大发明》、《双票民主与反票数公议》和《共同存在论:人际与心际》。

  看到书名时我还有点讶异,哲学家何时开始主攻政治了,但看完第一篇文章《哲学的政治转向》就对哲学和政治的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也能把现实情况带入到赵汀阳所讲的原理中去,正如他在导言中讲到的那样“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几乎成为哲学中最突出同时也是最活跃的部分,以至于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举个最实际的案例,我们考研究生的时候,全国统考的政治类试卷中哲学的比重越来越少,政治哲学的比重越来越多。我想每个国家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必修的哲学内容,应该都是倾向本国政治制度的哲学吧。通过学生们反反复复的学习和背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利于政治制度的稳定。当政治哲学占据了哲学的主流,或者说哲学在为政治服务的时候,希腊人总结出的“即是真理存在,也是实际无效的”显得那么刺眼和夺目。

  记得看过赵汀阳的一篇文章叫做《汶川救灾与“普世价值” 》说道:“汶川救灾的事实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每个人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人的手里,他人就是我们的命运,没有一个人能够自己拯救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哲学地说,每个人的存在、利益和幸福都取决于他人,他人就是我的存在条件,任何一个人的命运都是由人之间的关系所定义的。”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把最新文集起名为《每个人的政治》的一个理由吧。在书的最后一章中,赵汀阳也提到了“仁义即人义”的概念,人权包围了个人利益和权利,而人义保证了循环不竭的恩义和幸福,两者同等重要,这也是人权和人义共同存在的必要性原因。

  读罢全书,我确实在文章中读到了赵汀阳英雄主义色彩的哲学追求,并深深被其思维的严密、观点的创新所倾倒,而这本书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推荐。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二):重建普遍价值的努力

  在书里,的确有不少对政治哲学概念的阐述,模型的构建。赵汀阳老师以充满思辨气质的笔触,将各种理论娓娓道来。康德、霍布斯、罗尔斯、哈贝马斯乃至孔子等先贤的思想在他的叙述之下一一登场,可称得上旁征博引。全书逻辑鲜明,理性冷峻,却又没有一般哲学著作的晦涩难懂,故作高深,反而是平易近人得很。的确可以作为一本政治哲学的入门小册子。但是,作者所图却绝非仅此而已。

  当然,阅读中对有些论点我也仍有疑问。比如关于民主和专制的论述中,本书的观点有些过于理性,而现实中的独裁者,是否会表现更为非理性呢?以“仁义”为核心的关系网络,固然避免了个人主义的弱点,但是否会造成私恩泛滥呢?此外,中国古代思想中作者偏重论述儒家,而对其他几家少有论及,是否也有偏颇?更重要的是,普遍价值的塑造,恐怕不是几个学者拍脑袋构建概念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民文化运动的洗礼。如今的时代,这种际遇是否能够找到?书中这些价值观,如何才能被大众所了解,所认识,并走向全世界?

  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恐怕不是一本书能够解决的。不过,这本书确是值得一读的。至少读过后,你不会再在别国人指责中国没有人权时,犯“你们也没有人权”的低级辩论错误。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三):儒学与价值观的重建

  赵汀阳先生的哲学思考,虽然是站立在时代思想的最前端,与最杰出思想家进行辩难,但他却总忍不住往历史思想的最深处探看。从“天下观念”到“关系哲学”,从“孔子改进”到“和策略”,儒家的色彩总是那么浓重。

  然而,我们却不能直接就说赵汀阳先生的哲学是“儒家”的。我们的儒家学者不可能做出如赵先生那样的逻辑推演和理性分析,他们只会苦口婆心地劝你关注自己内心的幸福,或者臆想出一套套“大同思想”,毫无说服力,更无所谓想象力,由于缺乏“生活相关性”与理论合理性,对我们的心灵、知识、生活均构不成一丁点儿“威胁”。

  赵汀阳先生承认“和”、“仁义”的价值,并将自己的理念称为“孔子改进”,但他的这种“回望”姿态并非就是“回归”儒家。在《每个人的政治》中,我们至少能看到赵先生对儒学的以下几点批判:

  首先,虽然孔子认识到了他者的重要性,但是伦理学上的重要,而不是政治学上的重要;

  第二,虽然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观念,但因为其出发点是“己”,本质上仍然能导致自我中心主义;

  第三,孟子的“良心”无助于解决伦理学问题;而且,孔孟的理论出发点均是完美的人性,没有把最坏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在这一点上,孔孟不如荀子的观念来的实在。

  第四,更重要的是:“古代生活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古代的观念是古代生活的正确表达,古代的观念不可能领先于生活”(92页),因此,古代的观念不能领先于古代生活,更不可能指导现代生活。儒学当然也在此列。

  可以说,披着儒学的外衣,赵汀阳先生对儒学观念进行了一种内部重构。或许,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推演,他甚至已经把软绵无力的儒学石墨转变成了金刚石。然而,如果再深入分析,就可见赵汀阳在基本立场上是不会同意儒家思想的。对平等、人权与民主的批判性分析是本书的异彩之处,在一个民主浪潮高涨的时代批判民主,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相信理性、追求真理的信心,因此这些思考弥足珍贵。赵汀阳先生认为,人权和民主必须建立在公正的法治基础之上。而孔子对“法治”的观点是非常清楚的,儒家更愿意用“道德”解决一切问题,“法治”从来没有成为过他们严肃思考的对象。

  我们并不需要“反儒学”,儒家思想中也的确有很多可资利用的理念或资源,但重要的是,在认识到儒学价值的同时,更要看到它的“局限”,这样才能避免非理性的推崇或自大,儒学才是有益而非有碍的。

  还有,吊诡的是,正如“无立场”也是一种“立场”,在《每个人的政治》中,赵先生在指摘“理性”缺点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进行理性的分析呢;在指出“价值共识”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然不可能的同时,却又的确是在进行着一种“价值观的重建”。虽然赵汀阳先生说:“要求不能太高,这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原理。”(46页)但正是意见之争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四):赵汀阳的“政治伦理学”

  先感慨一下,哲学家和诗人一样,真的不是学出来的。没那份天赋,无论你如何皓首穷经也学不到那份境界。比如李白的诗。车延高童鞋把下辈子一并加上写的所有的诗也抵不上一句“床前明月光”。哲学家也是如此,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赵汀阳的哲学,是中国人的形而上学,是中国人的情感,科学主义或者理性主义的思维.这是我最欣赏的哲学。

  一种制度、一种观念,或者像赵先生所说一部电影,再或者不管是什么,你说它好,为什么好,他要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给你看。也就是通过逻辑证明价值。这倒是让我想起来李敖的自夸,他说自己骂人与众不同,别人骂人“王八蛋”,而他骂人不单单是骂人“王八蛋”,更是要证明给人看“他就是王八蛋”。

  据说赵汀阳是李泽厚的高足,的确不同凡响。先不说他的哲学研究,他的哲理漫画即自成一派。经常在《读书》杂志上看到他的作品,比如,掰开鲸鱼的眼睛,“看看人类是个什么东西”就带有哲学家的奇思妙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是两个一定距离内的人在相互试探对方的心。

  《每个人的政治》是我看的赵汀阳的第一部著作,之前零星地看过几篇文章。我把赵汀阳的哲学命名为“政治伦理学”,其实按我导师的说法,政治学就是伦理学,他们讲述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赵汀阳说,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共同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对待他者”。以此为出发点,他构造了自己的伦理“金规则”——“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赵汀阳强调的是“关系”。人的存在是关系的存在,“共存”优先于“存在”。他的人权、权利等概念都是在关系中进行讲述的。

  这本书思想丰富,观点深刻,揭示出人的存在的本质,读一遍两遍恐怕很难把握赵先生思想的精髓。我不得己暂时放弃这一努力,选取书中一个极小的部分介绍给大家,也是因为前段时间关心了一下却没想明白其中的关键,这次看到赵先生的论述感觉深得要领。

  前段时间各界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争论得热火朝天,看一下哲学家的说法。

  天赋人权理论认为,没有人有资格剥夺他人的生命权,法律虽然“有权”处理罪犯,但从理论上说这是“以暴易暴”,是“错上加错”,死刑是个法律错误。但是死刑的真正要点不是死刑,而在于法律的第一要点是否应该是公正,是公正更重要还是人权、人道、慈悲、博爱更重要。死刑所代表的是对犯罪的一种惩罚形式,如果有对罪犯其它的惩罚形式来替代死刑,那么取消死刑也未偿不可。我们关注的不是是否取消死刑,而是采用什么形式的惩罚才可以建立起罪与罚的公正性。而且,任何一个社会所建立起的惩罚都应该使犯罪成为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否则,犯罪就成为了“谋利”的策略。

  赵汀阳是同意取消死刑的,我也同意,前提是有更有利于社会公正的惩罚方式。非其如此,受害者的人权如何体现?谁有权利替受害人决定是否宽恕?社会又如何公正?

  “把貌似多情的无情说成进步和避免错上加错,关心罪犯的痛苦超过关心受害人的痛苦是一种令人震惊的当代罪行。”

  “伪善是最大的恶,因为伪善比恶更坏”。——赵汀阳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五):政治人心式的思考

  如果不是一种偶然,我可能会错过与赵汀阳的相遇。如此,有关世界的某种思考,将因此而失掉一半。

  然而哲学家赵汀阳最初引起我的关注却是得自于他的漫画。《读书》杂志在好多年前,就为赵汀阳提供了适时表述自己的方式。而赵的漫画作品无疑是简化他思想最好的一种方式。那个略显发胖的小人,参与并构造了赵汀阳关于这个世界的种种思考。

  新书《每个人的政治》也是由漫画而开始的。封面设计上的漫画便是由两个发胖的小人互相拥抱在一起,各自把手伸向对方的心。在后面同样的一幅漫画书签里,赵汀阳用文字说明了漫画的意图:他人的心是一个政治问题。这种用漫画来简化哲学思想或者深化对世界的思考,是赵汀阳哲学里特有一种表达方式。

  而事实上赵汀阳正是那种很少有废话的哲学家,他的语言干净、简练,直接穿透事物本象。我不知道从何时起,赵汀阳开始对政治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所表述的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读赵汀阳的文字,我们常在文字以外,多了一份遐想。那是赵汀阳用他的文字所构筑的思考空间,他拒绝形而下的类比,他将意义论的问题引向了认识论。

  作为中国最具原创色彩的哲学家,赵汀阳的思考注入了太多的“中国色”,特别是在政治哲学领域。这位由西哲而转向中哲,由伦理哲学而走向政治哲学的哲学家,似乎从一开始就希望通过东方式的哲学观来而引导世界,所以他设定了“天下体系”。然而,由此他所遭遇的非议也很大。从某个角度上看,赵汀阳并不希望通过他的哲学来改变世界既有的秩序,而只想提供给世界另一种应有的可能。所以他在《坏世界哲学研究》中说“世界首先是个坏世界,而人们幻想好世界。”

  《每个人的政治》与其说一本政治哲学的著作,还不如说是一本由人心而引发思考的书。它探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合作与共存的问题,还涉及到道德法则、预付人权、精神政治等问题。赵汀阳似乎想通过这样一本书来架构起政治与人心间的桥梁。政治和人心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两种存在,赵汀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彼此的方法。他并不想改变什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思考越多,决不意味着解决了更多问题,相反,思考越多,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和漏洞”,其实他也不能改变什么。赵汀阳喜欢谈论博弈。在政治哲学上,他对政治博弈有了足够多的思考,然而在人心问题上,博弈论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却和政治博弈不能完全等同。虽然人心问题固然是个政治问题,但如果完全按照政治分析法照搬到人心上,似乎忽视了人应具有的道德文化意识。而赵汀阳自己在谈论道德时就说︰人本身不是目的,人为自己创造目的。

  有时我想,与其说我们自己热衷政治,不如说我们在热衷于自我内心的利益。当我们将政治简化到我们的私人生活时,我们才会发现,我们和政治之间关系居然如此密切……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六):一本好书:《每个人的政治》

  一本好书:《每个人的政治》

  作者是赵汀阳。很喜欢赵汀阳,一次无意间读到《坏世界研究》,深深地被他吸引。这本书是他的一个算是论文集吧,但不是简单的合集,八篇文章还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他关注的问题是始终如一的。我理解他最关注的是“正当性”这个问题,当然可能也有“存在”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等问题吧。

  所以,发问是多么宝贵的能力啊!遗憾的是,太多时候,我们不够聪明,太多时候,我们很害怕。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七):关于个人认知及人际关系的哲学

  关于个人认知及人际关系的哲学

  评《每个人的政治》

  政治的定义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最初拿到书的时候,我对书名就有点疑问和兴趣了:政治不是国家、社会或者集体的?个人也有政治?看完书我才得到答案:国家政治、公司政治,归结到最后其实就是每个人的政治。每个人的政治,其实就是要更深入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他对人际关系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他的看法和做法最终导致他与其他人结成的特定关系(这里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人脉”或者“人际关系网络”)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由人完成的,这种做法直接影响着大层面的政治(国际政治、国家政治、公司政治)。

  对于哲学的发展,普遍的观点都是认为:哲学不仅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哲学在解决人们重大问题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自我发展的方向和选择。哲学在政治学方向的倾斜或者对政治的重点关注,反映出他对人生的另一种角度思考。哲学的政治学转向凸显了哲学对于政治、伦理的关注,也体现了当前哲学思考对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视。

  这种思考也导引出来了很多关于“个人政治”的精辟观点:不要说生活没有政治,政治生活是人的基本存在状况。在平等被滥用的时代下,我们要政治挂帅,重新确定生活的秩序;个人其实是现代最重要的政治产品,社会已经把政治权利这一功能赋予人身;每个人可以无条件而平等地获得预付人权,但并非无条件地保有人权。

  生活需要的是细细地琢磨。那些我们看起来是心灵归宿的宗教,经过分析以后,却被定性为“心灵的专制主义”;看起来非常“普适”的民主,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变成一种伤害的工具。那么到底什么是好东西,什么不是好东西呢?我们需要的是确定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考究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确定我们自己喜好的目标和未来。

  思考,有助于我们纠正偏见。

  2010-10-27

  《每个人的政治》读后感(八):一个能容纳复数真理的世界

  《每个人的政治》这本书并不长,182页,166千字,但我却读了很久。倒不是它有多么晦涩难懂,事实上它的语言非常流畅优美,完全可以和一些经典散文作品比肩。就像毛姆指出的那样,有些哲学作品的语言比文学作品还要耐看。其原因是,哲学作品的语言更直接而准确。也就更有力量。

  但是这书我还是读得很慢,虽然我跟得上作者赵汀阳先生的思路,但我还是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消化一下、或是质疑一下。

  比如,“民主”,现在学界和民间很多人都在鼓吹民主,似乎民主就是目的,民主就是一切。但是,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民主需要什么做保证?民主会在什么情况下变得更坏?这些问题不要说解答,似乎连提出的人都很少。倒是有不少人会引用柏拉图对民主的批判,但是柏拉图为什么批判民主却似乎不是主流的思考范围。有的时候,一个没有公正保证的民主会变成“狼式民主”,狼给羊开会,通过“民主”手段得出狼可以吃羊的决议,然后狼再吃羊的时候就会理直气壮——这可是“民主决议”。

  所以,民主能不能大于公正,能不能大于法律,能不能大于道德,这些问题好像被有些人在意无意地忽略,他们只知道民主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

  还有“人权”,也是同样的道理。人权是不是要高于一切?没有道德的人有没有人权?颠覆整体利益的人有没有人权?剥夺他人人权的人有没有人权?人权是不是天赋的?赵汀阳先生尖锐地指出:“以人权为名去批评各种事情就显得特别理直气壮,就好像是不证自明地正确政治行为,而对人权的质疑也都似乎变成了天生就不正确的政治行为,这一点证明了人权观念的宗教化”。

  基于此,赵先生提出了一个“预付人权”的观点,关于“预付人权”,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

  赵先生首先提出了人权是不是天赋的问题,赵先生说,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而人权则是用不着尽义务就天生享有的权利,就因为人是人,所以有人权。这显然并不合理。赵先生还引用了此前有人提出的一个观点:人是人,所以有人权,那么动物是动物,也应该有动物权,而如果真有动物权,那么人早就饿死了。关于这一点,我倒是觉得动物其实是有动物权的,只不过要把动物分开来看,而不是放在一起讨论。比如,狼肯定尊重狼权,狼群要保护所有狼的生存权,除非它严重违反了狼法被开除或处死,否则狼们会保护彼此的利益;而羊群也有羊权,如果它们会说话,它们会说狼们侵害了它们的权利,但是狼权里又是允许狼吃羊的。所以,动物有动物权,却是每一种动物有每一种动物权,彼此并不承认,就好像它们也从不承认人权一样,老虎见到人才不管你有什么人权公约,喂饱自己就是它的权利。因此,既然是动物,生存权——或者应该叫生存要求才是第一位的,不需要谁给,也不允许剥夺。

  于是,人权的天赋性也在于此。婴儿是没有办法尽义务的,所以“预付”的说法很正确。而如果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承认每一个人都有人权,那么每一个人就同时尽了尊重他人人权的义务并享受自己的人权权利。那么,当有人没有尽尊重他人人权的义务的时候,他自己也就失去了他的人权权利,杀了人,是直接剥夺了他人的生存权,那么也就不应该尊重他的生存权——这样才是对人权的最大尊重和保护。

  这也就是赵先生提出的“共在存在论”,只有让他人在,自己才在,如果没有让他人在,那么只提自己在就非常的无理。具体到人权,只有全体都有人权,你的人权才有,如果你剥夺了他人的人权,还如何谈自己的人权?

  赵先生的提法来自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