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飘》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飘》读后感10篇

2017-12-24 20:1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飘》读后感10篇

  《飘》是一本由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0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飘》读后感(一):明天一定要想个办法

  这是由一场战争引发的故事,这是一个聪明美丽女人传奇一生,这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探索……

  勇敢而美丽的思嘉莉,玩世不恭而细腻的瑞德,纤弱而坚强的玫兰妮,以及一直时候在过去中的卫希礼。但是有些东西不会真的随风而去,而是沉淀在记忆中,成为一种挚爱。

  思嘉莉拥有玫瑰般美丽芬芳的十六岁。她每天有参加不完的舞会和野餐,她是一个庄园高贵的大小姐,穿着华美的礼服,迈着轻盈的舞步,在衣香丽影的舞会上与她的一群追求者谈笑风生,她也会在人群中寻找那熟悉的身影,有着那时十六岁少女的如花如梦的想法。她无法自拔的喜欢着卫希礼,那是她心中最高信仰。那时的她是幸福的,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可是一场战争的到来,一切都改变了,那个十六岁的郝思嘉在战争的洗礼中随着那冲满血腥与硝烟的一缕风逝去了……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卫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德,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德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卫希礼。少女时代的思嘉莉,是一个平凡女子,她拥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自大、虚荣任性。尽管如此,良好的家庭出身、倾城的美貌,让思嘉莉的身边总是不乏热烈的追求者。按理说,思嘉莉是幸运的,它受到上帝的眷顾,也是维纳斯的宠儿;但她又是不幸的,她深深地爱上了好友玫兰妮的未婚夫——卫希礼。

  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当从颠峰跌落时,也许会跌的头破血流,会跌的绝望,会跌的失去生存的勇气。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爬起来,迎合这巨大的改变。我对思嘉莉既喜欢又气愤,喜欢思嘉莉,喜欢她的现实,喜欢她的勇气,喜欢她的执着,喜欢她的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有谁敢象思嘉一样公然驾车于街上来往于木材厂,又雇佣犯人做事呢?有谁敢象思嘉一样在守寡的时候急切的站起来接受跳舞的邀请呢?思嘉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思嘉莉对待玫兰妮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我对她的气愤,在我的眼中,她是大胆的,她的想法使她一直在追求卫希礼,她只为了卫希礼,为爱所迷惑。因为迷惑而做了很多错事,直到最后她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钟爱的卫希礼并不爱她,也不曾象她所想的那般优秀。其实她爱的并不是卫希礼,而是自己内心的一个完美形象。卫希礼越是拒绝她,她心中的那个形象就越完美。但她永不绝望,永远与残酷的现实抗争,做了一个乱世佳人!抛开心灵上的创伤与悔恨相信自己一定能挽回瑞德的心。“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思嘉莉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

  一切不会随风而去的……

  《飘》读后感(二):票

  《飘》,是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

  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

  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

  《飘》读后感(三):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阅读周期很长的一本书,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的一本书。

  随着看的越来越深入,就更加惊叹于作者对书中人物的塑造,那样的饱满与立体。

  思嘉是一个让人随着作者的描述而对她又爱又恨的人,但始终围绕着她的性格,我们爱她的坚强,勇敢,不畏世俗,我们又恨她的固执与爱面子?但说到底,都是她骨子里的特性。

  媚兰恐怕是我从书里以及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唯一一个完美的心地善良的人。她无条件的现在思嘉背后,支持她,赞扬她,理解她,为了她可以和世界为敌……直到最后,思嘉才发现,一直是自己在依赖媚兰,而不是媚兰在依靠她。

  而对瑞德的描述,无赖,流氓,投机家……似乎也从没有影响他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对他的一切解读,是因为,我们所有人,不得不被束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不会我行我素。但是,瑞德很好的保留了自己,就算他虚伪的赢得大家尊重的时候,我们也觉得他是一个可靠的,可以信赖的人,似乎我们与媚兰对他的看法一致。

  其他人,希礼,一个与瑞德一直有一样想法与看法的人,却最终囿于自己对于名誉的坚持。我们爱书中的大部分黑人,严厉的麽麽,我仍然记得,彼得大叔在遭到北方妇女侮辱后所说的我本来就是家人这样的话,机灵的普里西等等。

  从现在来看,废奴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作者描绘的角度来看,黑奴和主人有着亲情一般的联系,他们尊重主人,也效仿主人的言行,主人也细心呵护着黑奴们,甚者大种植园的黑奴还是瞧不起白人穷鬼的。任何地方都有一条坚固的鄙视链,而那时,种植园主是链的顶端,依次是大种植园的黑奴,白人穷鬼,北方佬……而在黑奴内部,主人及夫人的贴身黑奴,屋内使唤的黑奴,屋外干活的黑奴也是一条鄙视链。艰苦的时候,黑奴也拒绝做比他地位低的人的工作,认为是莫大的侮辱……

  思嘉总是说,明天再去做这些事情吧,总会好的,我相信她,她总能做成任何她想做到的事情。愿她在他的世界没有任何烦恼

  《飘》读后感(四):思嘉和红土地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飘,上课偷偷看,下课更是抓紧时间看,大概是两个星期左右把它看完了。那个时候,根本不关注什么南北战争,黑奴解放,只看到思嘉和白瑞德的爱情。白瑞德的含蓄,讥讽和嫉妒,思嘉的固执,对抗,最后看到思嘉回心转意,而白瑞德心灰意冷的离去,就觉得,天啊,这么好的一个男人,思嘉居然没有珍惜,磨光了所有的爱,真是不可原谅,但私心里,希望在未来,他们两个还是能在一起。

  现在看飘,感动的是战争爆发后,思嘉带着媚兰回陶乐,艰苦困难的那段日子,思嘉总以为只要回到陶乐,就不用再忧愁,哦,思嘉的母亲--爱兰小姐,是她的支柱。

  但是她死了,父亲也变得痴呆,妹妹感染伤寒,家里被洗劫,什么都没有了,她被迫变成了支柱,她要努力让家人吃饱,穿暖,她从红土地汲取力量,她什么都没有,但是土地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下去。

  思嘉一直很自私,她是舞会的焦点,男士们爱慕的对象,她爱她自己胜于其他,但是当战争爆发时,她还是自私,但她爱红土地胜于自己,她下地干活,使诈跟甘先生结婚来保全,经营小木厂,她竭尽全力的保护红土地,维护她的信仰。

  《飘》读后感(五):做个怎样的女子

  第一次读完飘,最深的感触是郝思嘉,这个奇特的女子,一个在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下却在心底最深处依然留着最火热的爱尔兰的血。

  “我真恨不得早些结婚了!谁想得到没有结婚的人要受这么多拘束的!样样都是这么不自然••••••我要吃吧,偏不许你吃过一只小雀儿的量;我要跑吧,偏只许你慢慢而走••••••见到男人的见识不及我一半,偏要你对他说:你这人真正令人佩服啊!有些事情我本来知道偏要你故意装不知道,好让男人来告诉你,因而觉得他们非常重要样子。呸!••••••”

  一声“呸”,脍炙人心,以现代人的思维想法观念去看待那个时代的生活,当然会热血沸腾,批判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呼吁女权。但想想,处于一个人人认为这就是真理的时代,在一个平凡女子身上出现这样的叛逆思想是多么可贵!

  郝思嘉,是怎样的女子,一个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女子,却又勇敢不甘束缚堕落对生活对生命充满无限热情的女子,“你有那么热烈的生活的热情,而我却一点儿没有,何况你能够有那么热烈的爱,那么热烈地恨,而且,你天真的像火,像风,像天生的东西!••••••”

  这就是郝思嘉,“像天生的东西”!

  一个心里怀有对生活真正属于自己的企盼,对自己的人生有真正念想,心怀自由的人,才会想要改变!当思嘉在宴会上看到那些结了婚的太太们都退居到亭子里,裹起黑色的衣裙远离欢欣鼓舞的阵营时想着的是她们活得像一群肥牛。结婚,该是人生的升级,为什么人生总愿意用条条框框来束缚自己活得更快乐自在的,是愚昧还是胆小怯儒。

  “但是当他听说白瑞德不肯跟一个傻女子结婚,不由得对他起了一种尊敬的情感。”跟着心走,就只过自己要的生活,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郝思嘉,这就是白瑞德。或许这当中同时也是不道德不负责的行为,但,从人性方面讲,谁有这样的勇气,谁有有这样清晰的念头!

  当岁月变迁,生活剧变,生活的重担压思嘉了一人身上,“曾经那个挂着飘带穿着舞鞋的小姐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个绿色尖眼睛的妇人了,连一个子儿也要计算,许多下贱的事情都得他亲自动手,而且那残破的家庭什么东西都没留给他••••••”感慨于命运的变迁,却又不得不钦佩思嘉的勇气与坚持。“虽然他的脸颊仍旧那么粉红,有着深深的酒靥、迷人的微笑,他的说话和行动却都像一个男人了。它的声音变得干脆了、坚决了,而且凡事都会立刻下决心••••••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对于自己需要的东西,会像一个男人一样从最简捷的途径去追求它,不像一般女人那么躲躲藏藏迂回曲折的追求了•••”最喜欢读这种让人真觉畅快淋漓的文字了,看到女人变得坚强强大,“干脆”“坚决“不禁热血沸腾,这样的女人谁能抵挡她的魅力!

  即使面对感情,看到的还是这个女人骨子里的帅气。“说完她就调转身子,踩着红泥向屋里走去,一面走一面伸手将披散的头发打成一个后髻。希礼在背后目送着她,看见她一路走时肩膀挺得笔直的。这种姿势让他深深感动•••”

  媚兰,“•••她所知道的只是单纯,和好,诚实跟爱••••••她自己一直都快乐,所以她要自己周围的每一个人也都快乐,或至少是舒适。因此,她对于每个人都认识她最好的方面,并且单纯从那方面去评论他。”如何想象,这该是多么美丽的人儿呀!由一颗宽大的心自然发出的好性格,这样的人不由得让人有好感。“人家具有好品性,自己还都不曾想到,却被他先发现了,那么她对人家的魅力还有谁能拒绝呢!”

  “在庄园聚会上,媚兰安静地坐在一旁,她瘦小的身体一点也不显眼。募捐舞会上,她痛苦而毅然地摘掉手上的结婚戒指,捐给了部队。在亚特兰大沦陷的那天,因为临产,她虚弱的身体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可她不动声色,我能想象到一个虚弱的产妇,临产之后躺在颠簸的马车上行进数十公里时是怎样苍白的脸。可从没有对郝思嘉说过她的痛苦,而因为在这场逃难与郝思嘉逐渐建立起来的感情,使得媚兰从始自终默默站在郝思嘉的身后,时时刻刻保护着她,维护着她。北方逃兵来的时候,她拖着虚弱的身体,拿着沉重的大刀,准备随时帮助郝思嘉。冷静地出主意帮助郝思嘉那北方逃兵埋起来.当亚特兰大所有的人都拒绝与郝思嘉交往,是媚兰坚持立挺着她。甚至在艾希礼与郝思嘉的隐情被人发觉,传遍亚特兰大时,她仍毅然决然地站在郝思嘉的一边。而她是对他们之间的事情,一直知晓的。最后,她死时,米德大夫愤恨地对郝思嘉说不要对她忏悔!永远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吧!不要去伤害这个善良的女人!可媚兰仅仅是善良的吗?不,应该是伟大的,代表了一种传统性格的女性形象。坚韧,内敛,勇敢,贤良。如果说郝思嘉是一位有冲劲,敢做敢为的新女性,那么,媚兰是旧阶级贵族中最值得尊重的典型妇女。”

  当我们有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得更美好。我总看到各式各样美好的女子,常常思考,自己想做一个怎样的女子,看到美好的人,总希望自己也变得更美好。我喜欢看一个人的眼睛,因为那是灵魂闪耀的窗口。而我希望那窗口永远闪耀着热情,希望,充满生命力的光火,而不是那样温和,驯顺,平淡无光。

  思嘉与媚兰,各有各的美。女人,无论处在哪个年纪生活的哪一面都可以有自己的美,只要,活出自己。或许,我没有思嘉般的闭月羞花,没有媚兰般的温柔才情,我和世间大多数女子一样,是个最最平凡的女子,但我不愿做红尘众生中面目模糊的一个!做个美好的女子,做自己!

  《飘》读后感(六):媚兰和思嘉 不一样的性格 一样的坚强

  故事刚开始的时候,郝思嘉刚好年方二八,正是妙龄少女。她虽然长得并不美,可是极富魅力,男人见了她,往往要着迷。因此,她的身边从来不乏爱慕者。她心高气傲,对于那些为她而着迷的人,却从来没放在心上,反而将她身边所有的情人都当作孩子一般玩耍。

  她以为,她的魅力是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抵挡的住的。然而,十二根橡树的卫希礼却是她无法把握的一个男子。在卫希礼和韩媚兰宣布订婚消息的当天,她鼓起勇气向他告白,本来满心以为他是爱自己的。没想到,被他一通她难以理解的言语所拒绝。他是喜欢她的,却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冲破束缚。当然,思嘉是气急了,立马给了他一个耳掴子,还气的砸花瓶。没想到,这一切却被白瑞德听在耳里,瞧在眼里。白瑞德是从这时起,就爱上这个敢爱敢恨、有自我思想的女子,而郝思嘉对他却是没有好感的,从一开始就将他认定为“下等人。”

  的确,若不是身逢动乱,卫希礼俨然是一位理想的白马王子,他学识渊博、斯文有礼、名声良好、风度翩翩。可惜,就像书中大多数人所说一样,“卫希礼天生就是一个适合读书的人,他不适合为实际生活而去下田劳作,于他也是做不来的。”所以,当世界乱了,南北发生战争,南方惨败,旧时代一去不复返之后,他明明看清了时代的趋势却没有勇气去面对新的时代。于是,他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振作起来,若不是有妻子媚兰和爱慕者思嘉的帮扶,他估计早就倒地不起了。媚兰因为尊重、深爱自己的丈夫,所以一直在他身后默默的为他付出。

  郝思嘉为了能够做卫希礼名正言顺的妻子,一直巴望着媚兰能够死去。可是,她却因为爱着卫希礼,所以在他参战之前答应了替他照顾媚兰的请求。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为着信守对于希礼的诺言,始终不曾抛下媚兰,而是一直带着她,照顾她。

  媚兰自然不知道,郝思嘉之所以对她那般好,完全是因为遵守对希礼的诺言,反而当做是郝思嘉对她的善良好心。正是因为那些年的患难与共,使得媚兰对思嘉产生了极厚的感情。在后来,思嘉为了赚钱不断巴结当时的北佬,抛弃亚特兰大所有的亲朋旧友之后,惹得南方那些上等人家再也不肯对她有好言语。也是,媚兰凭着自己的好名誉,好人缘,硬是帮着她说话,才使得思嘉的人缘关系不至于太过窘迫。即使,在亚特兰大所有人都知道她丈夫卫希礼和郝思嘉的暧昧情愫之后,她依然选择相信俩人,并且以自己的完美名声为二人作保。

  从来没见过一位这么善良且受到全城人尊敬的女子,即使是一向喜爱冷嘲热讽他人的白瑞德,对于媚兰也是绝对尊敬有礼的,常常夸奖媚兰“她是我见过的唯一真正的好人,一个伟大的女人。”在白瑞德失去他和郝思嘉唯一的女儿美篮之后,他痛不欲生,妻子却没有给他安慰反而一直责备他。美篮死后三天,他无论如何不肯让人将他女儿下葬,谁的劝告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媚兰出马才搞定此事。

  他们的生活真是像极了一幕幕戏剧。一直以来,郝思嘉都瞧不起媚兰,因为媚兰长的不够好看,过于弱小。她却完全没看到这个小女子骨子里的善良、真心、勇气、坚强。在媚兰即将离世之时,郝思嘉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爱媚兰,可惜她来不及忏悔自己委屈了媚兰这么多年。为了让媚兰安息,这次她反过来答应媚兰替她照顾儿子和丈夫。很无奈,媚兰的死让她明白了许多事,原来卫希礼爱的是媚兰,对她只是一种“需求”。而她也发现自己并不爱希礼,她爱的只是一个被自己美好化的人物,并不是现实里的希礼。现在,她是能够要到希礼了,可是,她却再也不想要了,偏偏却又不得不扛起照顾他的责任,因为她已经答应了媚兰。虽然,对于思嘉的许多言行都不看好,但是,她的坚强和勇敢却一直令人感动。媚兰和思嘉,这两个性格不同的女子,骨子里却有着相似的坚强,她们都值得我们去喜爱。

  对于思嘉和白瑞德的结局,不得不令人唏嘘感叹。思嘉花了12年,才发现自己爱错了人,原来她早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自己所谓“下等人”、“流氓”的白瑞德。奈何?美篮的死,将白瑞德的爱情之火也浇灭了。十二年后,他已经45岁,在娶郝思嘉之前,他就爱了她好多年,即使她嫁过2个丈夫,生了2个孩子,他都不在乎。他原以为用真心真情能换来她的爱,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与伤害中,被她对希礼固执的爱磨灭了。

  虽然思嘉明白了白瑞德才是她真正可以倚靠的男人,才是她温暖的港湾,但是白瑞德再也爱不起了,就像他说的“我已不再年轻,如果我再年轻几岁,我或许可以继续爱你。”因为他已经没有勇气再将自己的心拿出来为思嘉冒险了。

  《飘》读后感(七):随风而逝

  “人生并没有义务要如我们的期望。”

  这句话出自希礼之口,简单的几个字就囊括了生存的法则同人类的欲望之间的矛盾,也是对郝思嘉坎坷一生的最透彻的解释。

  一、人类的命运往往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美国南北战争,南方大户人家的大女儿郝思嘉年仅16岁就成了寡妇,在当时的舆论力量和上等人的应遵守的行为约束下,她失去了自由和青春。爱跳舞,爱打扮,爱慕虚荣的思嘉在战争期间,不得不在医院里看护士兵,她所适应的小姐生活就此一去不复返了。由于南方总司令李将军的投降,南方彻底处于被动状态,思嘉为了陶乐和陶乐的人,一下子发生了巨变,她深知只有金钱才能不至饿肚子,不至失去陶乐,不至依靠别人的救济生存。为金钱奋斗从此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

  同她这种对现实极强的适应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希礼的逃避,在战争对他的生活造成无法逆转的改变时,他的理想主义和上等人的“书卷气”就一览无余的展现了。说白了,就是软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能从他身上看出他的追求,战争破坏了他原本寂静舒适的乡间生活,所以他努力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别的城市继续和妻子过着无人打搅的旧日子。这种心态和我国古代那些隐居山林的隐士所追求的清高有所类似。

  但毕竟人是社会动物,必将遵守达尔文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特别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特殊时期“落后就要挨打”。斯蒂芬 茨威格在《断头女王》中提到:“一种压抑感能使一个人的性格变的软弱,也能使一个人的性格奇迹般地变得坚强。”郝思嘉就用她的倔强和勇气向我们展示一个女人在变故中怎样顽强地同命运抗争。

  二、韩媚兰——一位伟大的女性

  在我看来,媚兰这种对他人毫无保留的善良和信任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虽然在书中看起来所有人对她都是十分尊重,但毕竟现实不可能如小说中那么夸张,这种老好人只有被欺负的份。但究其原因,才会发现,这本小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媚兰之所以能够赢得众人的尊重,不仅因为她的善良,更因为她身上有一种坚韧执着的力量,无形,却真实存在,令人折服,使人敬畏。

  令我最受震撼之处在于她刚生完孩子,身子虚弱不堪之时,看见思嘉开杀了一个行窃的北佬,竟能够拖着瘦小的躯体,执着沉重的军刀来保护受了惊吓的思嘉。她的勇敢、坚韧和沉着犹如一丛君子兰,虽不娇艳,但开得灿烂。

  对于媚兰,另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就是在她临死前把卫希礼交给思嘉照顾。相处多年,媚兰竟然没有发现思嘉和自己的丈夫希礼之间有些什么,哎,媚兰太不精明,太容易相信。可是……细细玩味,她真的什么都没看出来吗?她真的有那么蠢吗?我看不至于,也许这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做法,不仅维护了希礼思嘉的尊严,同时也在保护自己同丈夫之间的感情。

  怪不得,就连白瑞德这个事事谙练的人精也承认,媚兰,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三、南北战争

  令我欣喜的是,《飘》虽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对于战争部分的描述,大多都是真实的(在查阅过南北战争的资料后方才得出此结论)。然而这本书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它更多地描绘了南、北方人、包括黑奴心理上和生活上的转变。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后人,在清晰地了解全局的情况下,再来看待这场战争,也就说不清利弊了,因为一个文明在毁灭之时和另一个文明建立之初,总有极其阴暗的一面。

  在战争之前所有男人都起劲地谈着政治,想要发动战争,迫切地仿佛轻吹一口气就能把所有敌人吓跑呢。殊不知,他们口中“天杀的北佬”实力竟比他们强多了,北方有得是工厂、铁厂和船厂,然而这群过分自信的南方人又有什么呢?只有棉花、奴隶和傲慢。所以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成了定局。

  再加上南方人根深蒂固的农奴观念和对北佬的无法磨灭的憎恨,就是输了,就算贫穷,那些平日里把名分看得很重的人们都不愿背叛联盟州,去向北佬证明是他们的同情者。哎!南方人的傲慢啊!可是这种“傲慢”是在血液里流淌,直至深入骨骼、深入毛发、渗透了南方人的灵魂的!换个角度,为主义而战,为主义流血,为主义牺牲,多少是有些壮美的呢!

  暴力、掠夺、凌辱……往往是战争的附属品。这场极具积极意义的战争也无法避免这些阴暗面的存在。北方取胜后,北佬们、提包党们都肆意地侵犯南方人的利益。在残破的压迫下,南方男青年成立了3K党,旨在用暴力报复自己人受到的不公。

  我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引得这场战争的爆发呢?书中给出了答案:无论哪班演说家,对于一般肯去拼死的痴子讲得怎样天花乱坠,无论他们拿怎样高尚的目的派给战争,战争总只能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钱。

  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其实思嘉对希礼的爱只是由她的虚荣心和她对自己的美的自信心捣合而成的,是她自己在希礼身上包上了一层自己理想中的包装,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还真就爱上了这个套在希礼身上的理想包装了,只是思嘉自己一直没有发现罢了。就是这种疯狂倔强,蒙蔽了思嘉的双眼,让她无法了解媚兰和瑞德对她的爱。最终以难以挽回的伤害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彻底失去了这两个深爱她的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这是瑞德与思嘉爱情悲剧的最好诠释。

  仔细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中,这似乎已经成了定理:小时候迫切地想要一套画具,可是真的得到了,竟也不那么爱惜了。大了些,在考试中总想超过自己的对手,若是失败,则痛心疾首,但成功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

  我们渴望得到一些什么,真正得到它的喜悦往往没有失掉它的痛苦来得强烈。因为什么?贪婪。人类究竟何时才能满足?失去之时。只有在失去时才能意识到所拥有的是何等宝贵,而这时更多的也只有悔恨。

  所以珍惜我们能拥有的,理性看待得不到的。

  六、随风而逝

  这部小说堪称经典,除了内容和主旨,我认为它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和情节上前后的相照应性惊艳了我。

  不论思嘉是处于小姐身份,还是沦为一个不得不自己打拼的投机家,她终究是个女性,玛格丽塔 米切尔把她的心理用一系列比喻,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好像自己也亲身感受到了那心情。比如:“原来思嘉心口那一块剧烈的心痛终于到达了她的喉咙,她就不由得哇的一声大哭出来了。”或是“她想要哭,但是眼泪不肯出来,眼泪似乎在他胸腔里泛滥,在她胸口底下燃烧,但是始终都不肯流出。”玛格丽特 米切尔把人物心理揣摩地一清见底,似乎这些人都是她本人一样。

  在思嘉最初守寡的期间,白瑞德看出她想跳舞,就给了这个机会,但思嘉担心遭人议论,坏了郝家的名誉,这时瑞德就说“你不等到完全丧失名誉的时候,你绝不会懂得名誉是怎么一种负担,也不会懂得自由到底怎样的。”然而之后思嘉经历了重重挫折,为了谋生,再也不管别人的议论了,瑞德问她,“你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吗?”“我可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重要的就是绝不再饥饿!”

  爱兰死的时候,郝嘉乐颓废了,仿佛他的所有精力都随着爱兰的死一同带去了似的;媚兰死的时候,卫希礼颓唐了,他的所有梦想都随着媚兰的死一同幻灭了;美蓝死的时候,瑞德发疯了,他的所有爱都随着美蓝的死一同飘走了……

  随风而逝。

  南北战争席卷过的南方永远失去了它的宁静。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乱世佳人》的开头打了这么一句话:

  A civilization has gong with the wind…

  那这个书名《gone with the wind》多少还是值得玩味的。

  《飘》读后感(八):乱世佳人随风远去

  经历了月余时间,将《飘》读完,甚是不舍,每每在寂静的夜里阅读总有穿越到南北战争的错觉。经常的熬夜,也导致最近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但通过阅读获得了内心的平静确是不争的事实。

  书中郝思嘉、卫希礼、白瑞德、韩媚兰四个角色,鲜明的性格、跌宕的命运都让读者心生涟漪,为之动容。以前读《围城》时,书中描写常给我以真切之感,而读《飘》,更是令我与书中人物之爱情、命运相生相伴,如己如人。如果用四个词来分别形容四个主角的话,我想思嘉的红颜薄命,希礼的克己超然,瑞德的亦正亦邪,媚兰的纯真善良都让我印象深刻。

  思嘉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美得诱惑人心,摄人心魄,让人又爱又恨;

  希礼是一个正派的绅士,柏拉图的爱恋,若即若离,给人精神寄托;

  瑞德是一个不羁的浪人,天生的爱情家,捉摸不定,秒杀少女无数;

  媚兰是一个纯洁的天使,出淤泥而不染,单纯善良,温暖世间人心。

  读《飘》,读的是跌宕的爱情与坎坷的命运,伴着南北战争的历史洪流,引人入胜、令人唏嘘。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陶乐美景的描写也沁人心脾,跃然纸上,映在读者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思嘉无异是惊世的美,但爱情却是彻底失败的,或许因为社会的禁锢,或许因为她自己的不坚定与不坚持,终了给人以悲剧的色彩。现实中又何尝不是有如此多的例子呢?我想爱情确为奢侈品,或者更恰当地说应是艺术品,只有少数人能拥有,只有极少数人能懂得……

  时过境迁,有些事情今非昔比,一百多年前黑人还束缚在奴隶主的皮鞭下,而如今奥巴马已贵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但有些事情,诸如爱情,何时何地也不曾有丝毫的改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乱世佳人或可随风远去,但对美好的向往已然飘而至我的脑海,萦绕在你的心田。

  《飘》读后感(九):向那个骄傲的郝思嘉致敬

  玛格丽特 米切尔实在是太懂女人了,尤其懂那些见过一些世面,怀着一点野心,肯谋一些手段的女人,她们既不是顶尖的皇室贵族,也不是底层的平民妇女,她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圈养生活,热衷于经营自己却不知天地辽阔,初尝世道艰维却也懒于深究因果,她们活得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可叹可气。女人的坚韧、软弱、贪婪、执念在书中被赤裸裸地剖开来,以至于时隔一个多世纪,我们还能从书中找到一部分的自己,混杂着光明与黑暗的真实的自己。

  郝思嘉最大的特质是骄傲,这在书中反复提到过。她的骄傲与后天无多大关联,它是与生俱来的,流淌在血液里的家族基因,她如此,她父母如此,以至于她的黑奴嬷嬷也是如此。这个特质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却也是虚妄的,飘渺的。骄傲使她遮蔽了双眼,使她将媚兰的善良视为软弱,反将卫希礼的软弱当成克制。她看不清她爱的人,更看不清爱她的人,即便好几次接近事实真相,但这固执的骄傲和自尊便冒了出来,不允许她推翻过往的执念,使她假装看不见,而她其实根本无法面对在卫希礼问题上她从来没有赢过的事实。

  骄傲既伤害了她又救了她,她的不屈、不甘全部来自骄傲,支撑着她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处于生存无以为继之境依然能挺直腰杆,镇定自若,不叫人看出马脚。在一干失去家园惊慌失措的上等女性之中,恐怕只有她和媚兰有着男人的果决和勇猛,这种品质是多么动人多么有力量,叫人不由得刮目相看,所以白船长欣赏她,万千读者热爱她。

  我喜爱那个从战火中死里逃生的郝思嘉,甚过那个为男人费尽心机的郝思嘉,尽管她们是无法分割的。她是早期现代女性的榜样,她不随波逐流,她拿本心面对世界,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纵然所托非人,但她不曾辜负自己,所以她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向这位骄傲可爱的郝思嘉深深致敬!

  《飘》读后感(十):答案在风中飘

  作为一部由人译过的作品,也就是二次制作的作品,我们所看到的是作者和译者共同的结晶,这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译者曲解作者意思或是按照中式语法和东方思想进行翻译而导致无法完全领会书中体现的别国文化,这一点现象在现今的美剧当中出现的尤为广泛,虽然这种方法能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意义,但也会导致眼界和思想依然只是局部的拓展,无法实现更为广阔的开拓。这些利弊概括一下便是外来文化和中间文化的问题,(我把由本国人译来的外国作品、思想称为中间文化),关于这个问题,傅东华先生在序言里说道:“人名地名我把它们都中国化了,无非要替读者省一点气力,对话方面也力求译得像中国话,以期阅读时可以获如闻其声的效果,还有一些冗长的描写和心理分析,觉得它跟情节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并且要使读者厌倦的,那我就毫不客气地将它整段删节了,但这样的地方并不多,总之,我的目的是在求忠实于全书的趣味精神,不在于求忠实于一枝一节。”所以要求得大概知其根本可以,要是要拓展知识面和了解范围就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翻墙能力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是由各个掌握文化、信息传播权力的阶层所营造的虚拟环境,比如我们经常听说对于一件事情外国是怎样怎样的看法,又有什么样的言论,其实不一定是真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真实了。

  小说名为《gone with the wind》傅先生译为飘,也和小说的主题和主人公的经历十分贴切,郝思嘉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背景下为了生活而飘,先后嫁给三个男人,有过富裕享乐的生活,也过过食不果腹贫穷饥寒的日子,但她却是在一片海洋上飘着,无论多么广阔总是有边际的,无论怎样危险也总有一块木板供他漂浮,而木板和边界便是她所热爱的红土地——陶乐。她是有根的,为着这个根而飘荡,所以做很多事情总会有很多身不由己和不得已,而白瑞德虽然也是飘荡着的,但他却没有根,他与亲人断绝联系,没有深深热爱着的地方和事物,虽然自由但却缺少了生活的动力和真正欣慰快乐的源泉,所以他为财,为舒适的生活,为着虚空而奔忙,而活着。生命的样子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在高空飞翔,还是在土地里低头盘旋,最终都要回归你所认为的根,虚空的便从高空坠落,就像阿飞正传里的无脚鸟,而被束缚着的却有可能安全地躺在大地温厚的怀抱里。所谓的根也许不是土地、不是爱人,而是只存在于你心中的一个符号,但无论如何,有着这个东西,才能触摸到生活。

  我认为这部作品最鲜明的意志便是坚强和勇敢,是女性意识和平等意识的崛起,也是人最根本却也最缺少的特质的歌颂。《边城》里,爷爷对翠翠说:“不许哭,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这句话拿来形容郝思嘉是再好不过的,遇到重大的变故她总会对自己说:我现在不想这事,等明天就好了,还有白瑞德遇到困境也总是一笑置之,而娇弱的韩媚兰便更具有勇敢和坚强的特质,而小说也用卫希礼的懦弱和不愿面对生活做出了对比。生活永远是前进着的,那盒巧克力里一定有一颗是你喜欢的味道,吃野东西也要看看这世界的奶奶觉得这世界真好,我们需要生活带给我们生命的感受和人间的烟火,畏葸不前陷入回忆只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加颓丧和难过,平凡人也各有各的伟大,郝思嘉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家人,韩媚兰用宽容和谅解抚慰人心,但伟大也有一个必需,就是勇敢与热情,而大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都会传达这样一个观点。软弱是一种罪。

  《武林外传》第40回《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莫使金樽空对月 举杯幸会有缘人》四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思想和生活状态,像是卫希礼,沉醉于从前的生活无法醒来,不愿面对现实,不愿处理和郝思嘉的关系,而郝思嘉总是沉浸在她所想象的那个卫希礼和她所想象的爱情里,而忽视了“爱她爱到一定限度”的白瑞德,很多得不到的爱情都是这样,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所以总会把自己所爱的所有特质都加到对方身上,然后去爱这个被镀了一层金边的人,陷入狂热,然后伤害爱你的你也爱却并不知道的人,最后两败俱伤。爱情需要真实和彻底,也需要有安全感。白瑞德的放手不是只是郝思嘉的错,白瑞德从来都不承认这份爱,所以思嘉不敢去以爱的名义去要求过多,也不敢正视自己对于白瑞德的感情。他们都在眼前蒙了一层纱,只有韩媚兰是清澈的,是坚决的,所以宽心地相信思嘉和希礼,也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和想法。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遇不到爱,爱应该是一种幸运,每一个遇见的人都是有缘人,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人有两点属性:独立性和社会性。我原以为有独立性就够了,一个人照样活的自由自在,开心无拘,后来发现那是因为我从未脱离过社会关系,从未真正尝过脱离社会的孤独的滋味。有位学者说过: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我并不完全认同,纵然有很多人是为了获得一个体面的生活,博得一个友好的名声而与生活搏斗,但依然有一个人漂泊在遥远的孤岛上的生活,只不过这种孤独的生活会产生心理的压力,降低快乐感,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社会关系,就像那些悠然南下的隐士,依旧需要偶尔有朋友去探望叙旧。《飘》里被孤立的郝思嘉若是没有韩媚兰的支撑恐怕也要常常怀疑自己,白瑞德为了白美蓝而费尽心机重建社会关系,这些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群体,我们需要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关系的维持和完整,玛格丽特 米切尔也借白瑞德之口说:你的社会地位、你的名声和关系一旦沉船便很难打捞,永远不会有等你办完事再去修补完好如初这样的好事。

  人的社会性

  人生漫长,琐碎的事情又很多,但我们应该拨开这些荧人眼帘的虚无,去寻找你想要的生命答案。生命的样子千姿百态,答案自然千情万种,它们在风中飘,像是一粒粒种子,需要我们去追寻,去握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飘》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