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花园虚踪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花园虚踪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7 20: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花园虚踪读后感精选10篇

  《花园虚踪》是一本由浮蓝著作,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80元,页数:2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园虚踪》读后感(一):《花园》里的路径

  拿起一本书开始阅读,最期待的是它的故事情节。——这早年奉为圭臬的信念,现在已经被自己打破。

  期待故事心理小说本身包罗万象的气势所取代,小说的迷彩,声色的富盛渐渐成为最具吸引的东西,而故事退居到最夯实的阅读的快乐底下,成为基底。故事成为载车和驮马,不着痕迹的运过来满大袋的财宝,又或者代为脚力,慢慢驶进一条什么路,开进一个什么地方,游了一遭,有了些感触又把你带回来,怅然若失……

  《花园虚踪》可能就致力于创造一条(或多条)这样的小径。

  我不能不说,《彩虹传说》让我联想起《海的女儿》,一样是苦恋和不能相知相守,这只天使鱼和人鱼公主一样为爱情做出相似的牺牲,直至躯体的幻灭和精神升华,只是,那个叙述者姐姐,成为了一个谜,区别开来安徒生童话。

  平心而论,安徒生后期写的童话更有深刻的寓意,更社会化成人化的创造了一些感人人物形象。我忘不了《柳树下的梦》中那个鞋匠,懦弱地为了不能爱而四处奔走,在我觉得是很压抑很沉痛的一篇感人的童话。而浮蓝的《竖琴,天鹅》似乎延续了《彩虹传说》中的诅咒,同样是隔离的孤立的爱,仿佛是所有古今中外赚不尽眼泪的悲剧类型,强大的号召着一批又一批写作者和阅读者。而我在这外又不能不把它与‘青蛙王子’之类的故事做一般比较,仿佛是作者刻意的反讽,这里的天鹅没能变成公主,大好结局没能如期出现,只有一首歌谣和一双嫉忿的眼神一直在萦回和怒视。

  阅读小说总会掺入自己的解读和理解,我们很努力的不由自主的去找到一些什么能抓住的。而从来小说在写作者手里画上最后一个句号以后就一直这样被解读和理解着,无数次的再创造后,有些会循着作者的路子走下去,有的会岔开出去,有的往回走,有的原地不动。而也许,这种种的可能都在作者预料之外华枝灿烂的盛开着,又或者万马齐喑的一片死寂着。这时候,谁可以亮出一把标尺,信誓旦旦的告诉我们谁是最完善的再创者呢?

  像《山峦》更像是游记类散文,私人笔记,但你当做全新的小说创作也未尝不可,《敏感时代》当然是小说味重,但当我循着纪实散文或者个人日记一类的路子走时,又发现这会更吸引我。这种人的八卦心理把我从小说中逐出来,而我又努力去找小说中的真实,并发现两者之下,其实是更丰富了小说。

  我提醒着自己小说只是小说,合卷一思,禁不住的感喟起作小说的不易。以我浅陋的经验,若小说创作中过多的流露自己,只会迎来包括一段时间之后自己的厌烦和不屑,而若凭空跨时代超时空的写别的,又很不得要领,且与表达自我的初衷相悖。如此纠结,又好笑的想起其实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却又是在找作者的痕迹的。所以,只有在小说中恰当而成比例的放入自己才是最安全的,你几乎都肯定了你是在写别的什么的时候才接近最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时候。

  就像所有的小说都是有痕迹的,各种痕迹:个人经历的痕迹,阅读模仿的痕迹,修改的痕迹……被识出痕迹就很糟,或者识出拙劣的痕迹时就很糟,就如同你在欣赏异国风情的时候被旁边的中国人吐痰大声叫骂一样灰了心。可没有痕迹又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是有些痕迹的好,更显亲切,比方说有一种痕迹叫做真诚。真诚的痕迹出现在写作早中期,那是作者抒发的,揭露的,暗示的,铺排的,经营的真实,是有根有底,有形有状的事实。连最含混不清的意识流,后现代,魔幻之类,不也是因为触动到了你什么才会变得那么充满美的享受吗?天马行空之美就在于,至少,我们知道天马行空是怎么回事。

  所以,当我忍不住要丢掉乡村文学什么的时候,我自我反思的问,难道它不是真的?又重新拿起来,循着作者真诚的路子走,压下愚蠢的偏见和另类的嗜好,发现了其中隐忍的悲苦和哀伤

  写东西的人最难改掉的是对自己东西的迷恋而又对别人的不齿。这是种毛病,阻碍自己被别人的真诚打动。我也在努力从这种迷恋中逃出来,所幸身边不缺这种拉我出来的人存在

  看浮蓝的《花园虚踪》,言不及义的讲了一大堆自己的文学观,把自己当成一派宗师似的,很脸红。但我想浮蓝之于我,是良师和益友,他对我的每一篇小东西表现出的细读和耐心让我窃喜和感激,他这本书是真诚之作,我要留存并且常读。

  《花园虚踪》读后感(二):花园里的秘密通道

  拿到书很久才写这篇书评,因为需要消化,当然,也曾不经消化就能写下满足某些眼睛的评。但是,不能这么对待Frankie的书……

  因为这本书好像是他的一个又一个的梦境,而我们有些梦境是交叉的,是的,我们分享梦境。我们在幻觉中迷路时彼此遇见心照不宣的用眼神打个招呼,然后,醒来,彼此活在相似又不同的平行现实之中。平庸与枯燥是我们共同的恐惧

  日复一日,日以继夜,幻境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两不相欠,各自前行。而Fankie却把它一点一点记录了下来,并印刷成书发行,另一个世界开始向现实的世界渗透,好像墨汁滴入清水,幻觉变成真实,真实变得一捅就破,我早就知道《楚门的世界》描述的是真相。

  这是一座花园,是一座精心布置的美丽园林,“荆棘玫瑰馆”,“食虫植物馆”,“热带雨林馆”……这里面生长的是貌似植物的跨越时空的梦。从古代欧洲的幻想青春潮湿的记忆碎片,再到荒诞的现实,最后又回到好像旧旗袍上的绣花一样的,上一代的遥想。这些故事繁茂的生长着,Frankie把它们浇水施肥,并把它们精致布局,安排得错落有致。但它的意义不止于此,它好像我们童年挖掘的某个秘密通道,小时候我们在傍晚的游戏中总会发现一个秘密的入口,传说它通往某个所在,也许是学校,也许是公园,但最终谁也没有钻进去实践过。

  现在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后,花园里的秘密通道,原来它通向的是我们的梦境,Frankie的梦幻花园与所有相似的我们的梦境相通。更为关键的是,它是一个时空隧道,是的,它不止是梦境和记忆,它是真实的委婉诉说,你从中看到自己的无数侧面,好像至身无数镜子的迷宫,当你从中走出,心中会有个答案

  Ok,now,open your heart,it’s the show time! ;)

  《花园虚踪》读后感(三):华丽的落寞,美得让人心酸。

  “冷漠与热情形影相随,拥有与虚空相伴而生”——《花园虚踪》

  一段美妙的轻音乐。一个安静空间,开启这十二段或唯美或悲伤的故事。

  与人生有关的事件我们一直在探索,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都曾经历过。而某天我们开始谈论它,反思它的时候,我们才看得见它的成长

  《花园虚踪》是浮蓝继《三色堇》之后又一著作。这本小说集以简洁的言语,描述12个不同背景小故事。让我明白,无论我们对青春有着怎样的感知,而这些最终都是归于成长。而那颗与成长一起坚强起来的内心,因为某些过往,常常枕着脆弱长吁短叹

  所谓的疼痛还有无知,其实都与时光有关。若干则寓言,一些与青春有关的故事,又华丽又落寞。人性的脆弱与真实,以一种朴实的姿态呈现。六座植物馆,十二则寓意迥异的故事,或简单中的犀利,若荆棘似玫瑰,尖锐而感伤;或忆及心底那段旧事,触动像热带雨林一样的年华。那些年少无知,那些青春疼痛仿佛历历在目。而在荒漠植物馆中我看到了某个冷漠与热情相矛盾身影。他内心的热忱已一日一日被外表的漠然代替。

  书中的句子,读起来,总有一种淡淡的欢喜与心酸。尤其喜欢对童年诉说的那一段。那一段,我看到了一个单纯小孩,在吹着泡泡,懵懂中的简单幸福,如同墨染,一点点在敏感、沉默的心底开始化成感动,那是我曾经怀念的因无知而简单的可爱。也喜欢书的开端,那两则简单的寓言。在竖琴与天鹅中让我看到到了嫉妒时常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人性的善良与丑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食虫植物馆中,frank用了这样的概括:“嫉妒与杀戮,往往都披着华美的外衣”。其实,我最喜欢这个馆中的故事。《马儿》让我懂得了,爱到极致便成魔的恐怖。《蓝雨衣》中两个男人,两兄弟,两封信的对述。一个以悲剧收尾的故事。慢慢渗入骨子里的伤感,与路过的青春一般,令人心灰意懒。

  那些看似独立却有着联系的故事让人忍不住问,为何人总是在物是人非之后方能醒悟。曾经我们会为我们喜欢的人或事义无反顾,但最终却换来了什么,一出以悲剧结尾的故事。一段以悲剧告终的恋情。当初所谓的坚持或者信念,是否值得我们勇敢地挥霍青春?

  幸好青春总将成为经过,幸得我们最后还能看见光明。读十二则故事,却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收获

  《花园虚踪》读后感(四):园丁笔记

  不知是谁播下的种子,被靴子踩入橡树丛林的泥土里。种子不断生长壮大,长成了一株小玫瑰。又不知是从何而来的欲望,也许是与生俱来——小玫瑰初初绽放、越发娇艳——她如此热切地渴望去体会,体会如何不仅仅作为一株玫瑰而存在。

  精灵公主伏在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她读懂了小玫瑰的心思。于是,魔法被施与,小玫瑰化身一名少女,少女从睡眼惺忪中醒来,在一个春日的午后。女孩头发上,还镶嵌着一支火红的小玫瑰。

  小玫瑰化身少女的故事源自舒曼的作品“玫瑰的朝圣之旅”,少女后来经历了凡尘俗世的生活,她做了磨坊的女主人,最终将那支玫瑰留给了她的小女儿,自己则修成正果,被天使带走。这个故事促使我去建造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个时代纷繁复杂的花园。童话世界的奇幻美丽与现实世界的粗陋不堪,它们交织在一起,彼此辉映,有时熠熠闪烁有时又黯淡无奈

  走进这座花园的人,也将像小玫瑰一样,体验人间盛世并有所参悟——有关成长、爱情、生活、甚至人生。也许这花园里就刻着你的名字,谁也不能保证这花园里的故事就一定同你的前世甚至未来无关。

  这本书,一度想要取名“记虚”。这些故事都是同记忆有关的一种虚构。知道记忆之虚难以摸捉,却仍希望能够以写作这种略带神秘色彩方式打开一扇门,抑或一个通道,让自己的灵魂得以穿梭其中,自由飞行。

  如此花园,它的路径也必然影踪虚无,有如迷宫。“花园虚踪”终是得来。

  然而,耕耘打造这样一座花园并非一帆风顺。写作这件事,神秘的成分其实有限。从另一个角度讲,“耗费”的成分倒更多一点——一种心甘情愿的耗费。

  耗费是一个动词,它作为一种发生,时常铺展了我的整个黑夜。体内的零部件努力运转,它们在无声地奔跑。那是所有清醒无比的时刻,也是我生命中的某些原料被不断带走的过程。肌体的细胞相互碰撞,争执不止。有些部件异常兴奋,有些部件疲惫不堪

  当春天脚步再次临近,干燥的空气终于再度开始潮湿。云层堆积,隐隐的,就要感知万物花开的喜悦。它们或许尚未真正盛放,但谁也阻挡不了花园里的趋势。

  这些故事,写于我渐渐远离了青春期的年月。其中最早开始创作的一则算是“马儿”。

  它源自Tori Amos的“Horses”。那还是我的大学时代,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更爱这首歌,于是决定去展现一些新的东西,通过一个故事的创作,来完成我对它的爱。2005年春天的某个傍晚,我漫步在充斥着青春身影的校园里,某个路口,某个青草地的旁边,黄昏里的一阵风,渐暗的天色带给人霎时的恍惚。在我的想象中,夜风中应该有一个女人,抑或只是一个未长大的女孩。女孩有着自己特殊的喜好,她收藏了一件纯白色吊带短裙,是柔滑的丝质面料,那是她的珍爱。她将徜徉在河流的边缘,她的身后则背负着沉甸甸的情绪和故事,也许还未发生,也许正在发生。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下来写那个场景,句子在脑中跳跃,但是我仍在路上,我加快了脚步,我回到宿舍,爬上高高的床,俯卧在那里,在一个本子上写下脑中的段落。

  那是我“自动写作”的日子,我无比怀恋的日子。总体上,“马儿”讲的是一种细微的情绪,美好的,又几乎总在断裂边缘。但或许并不是真正的悲伤,我觉得那种情绪还是和躁动的青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在写完“马儿”的那个春天,我对自己说我要继续写下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那种愿望实在是非常强烈。我陆陆续续写了一些其他的故事,那些故事变成了后来的《三色堇》。

  关于青春岁月那些即时性的流动着的时光,那些记录已渐渐成为过去。如今,好几年又过去了。我的人生,也好似步入了另一个阶段

  仍是在春天到来的时刻,总是在春天。我在想,青春真是好,真是值得叹谓。但那场轰轰烈烈浑然忘我的表演,仿佛总有完结的时候。我害怕那个时刻的到来。我一度被一种空洞的恐惧包围着。那是害怕青春消逝的恐惧,以及恐惧之后的空洞无力之感。

  我渐渐思考曾经短暂的青春碎片,它一定不是我要表达的全部。青春,总在改朝换代的。我决定探寻更多的意义,于是写下了怪诞的“八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还有功课做足的“金芝”等等。那些生命里的无奈,持久地震颤着我的灵魂。我的花园,也越发绚丽和厚实起来。

  小玫瑰到底经受了怎样的历程和体悟,也只有她自己最最明白吧。而你只是你,而你又是所有人。你是美人鱼和小玫瑰,一切想象所及。

  碧空晴日

  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

  爱情持续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放风筝的人依然每天出现在广场上

  我却对万事万物失去了兴趣

  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

  花园

  影踪虚无

  我逃循到故事里

  在那里

  就仿佛真正发生过一般醉人

  《花园虚踪》读后感(五):《金芝》是我的最爱

  文/Miss 庞

  仔细读了《花园虚踪》,想说些感受,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这本书我早已读完。二十多天过去了,再来寻找它留下的踪迹,却发现它已然不能把捉。

  开篇《彩虹传说》是一则绚烂的彩文。它天真洁净、童真梦幻,与此同时,它又泯去时间和场域,纯然悬浮于半空之中。它是一则童话,是一个寓言,它塑造了一个略带悲哀的浪漫乌托邦。说实在的,对此类悬空的文字我并无好感。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曾想,这本书或许不会是我喜欢的。但当我慢慢读下去时,却发现另外一番世界:有的纯然出世,如竖琴天鹅,如马儿;有的则完全入世,如金缕线,如八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有令人惊颤的细腻,如敏感时代;有让人流泪的质朴,如金芝。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开篇超越时空的局限,是远离尘世的童话;结篇则深深地植根于大地之上,是长辈们爱恨情仇的回忆。前者虚无缥缈,后者质朴厚重。如果说前者塑造了天空,后者则建构了大地,而中间篇章描写的是栖居于天空与大地之间的渺小人群。之所以渺小,是因为他们柔弱,敏感,自我束缚;但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这是因为他们坚韧,勇敢,冲破界限。虽然结局有时是飞蛾扑火式的失败,但这无疑彰显了人类无穷的力量。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严格说来,这不是一本小说。因为它将童话、寓言、随笔、书信、回忆录、小说等体裁杂糅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混合体。但正是这样的体裁形式才与本书“爱,没有界限”的主旨完美契合。它打破了既有文体的界限,不受任何一种框架的束缚,塑造了一种“没有界限”的文体。如果说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得绝对的自由,那么在专属于我的文字里,我将打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无疑,在本书中,《金芝》是我的最爱。

  诚心期待浮蓝的新作品。

  《花园虚踪》读后感(六):“奔三”的花园

  文/费笔

  现在丽江有名了,许多小布尔乔亚的忠实粉丝都会趋之若鹜于此。在古镇的小茶楼上,泡上一壶茶,女的准备等待一次艳情,男的则在筹划这次艳情。他们会在一个不经意间对视,然后坐在一起,分享彼此亦真亦假的过去。他们会说:“我们谈论过去,只是为了让当下的时光继续下去(浮蓝语)。”随后他们一起进入一间房间……却什么也没发生。这是浮蓝的新书《花园虚踪》中一小说“山峦”给我的感觉。但我以上的叙述与他的描写完全沾不上边,他要讲的这个故事远比我写的要精彩的多。

  他说这本书是他告别过去、告别青春的一次回顾。通读下来,感觉他很善于捕捉如彩虹、岛屿、花园、竖琴、马卓琴等等18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意象,这可能源于他的“男儿作女声”。书中有数篇文字中的“我”都是女性,当然也有男女同体如春哥、曾哥一样的人物。可惜我不太相信这些,所以也可能是我的一种误读。这些小说构成了本书的前半部分,亦即他早些年的作品,谁在年轻的时候不喜欢那些唯美的爱情和痴心的浪漫呢?有人通过阅读《红楼梦》以及张爱玲的小说来寻求这种细腻的体会,有人则尝试着描写这种断肠柔情,于是浮蓝的小说们就被这样写出来了。现在的浮蓝看着这些文字可能会发出这样的反思,“我是在惆怅些什么呢?就像是回到了青春期,那种青春期才有的忧伤和此情此景交相辉映,这让我几乎想要立刻逃离。”

  浮蓝说要告别过去,告别是痛苦的、是感伤的,是闲愁的。连同在北京的王朔也说自己当年写的那几篇东西,就他妈是为了矫情(大意如此)。韩松落在书背后称其文字“是有颜色的,是惨了金粉的红、绿、黑、紫,夺目、不寻常;他的文字也是有音乐性的,是甜而涩的柠檬哀歌,是黑压压的安魂长调。”本书前半部分的作品,色调确实是丰富多彩,而且不是惨了金粉,而是镶了金边的精装版。可能这些非常符合时下小包法利夫人们的精神需要吧。她们多愁善感的小贵妇心,不正是需要一些唯美的悲剧来填充心灵吗?

  《花园虚踪》除了上面所述的部分内容,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浮蓝文字上的成长。倘若前半部分的作品是所谓的“真挚孩子气的东西”(摇滚女歌手钟童茜语),那后半部分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种“灰色调的低吟”,这时的浮蓝恢复了他应有的写作年龄,开始对生活、理想进行了一些文学化的探讨。

  在这本小说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即开头所提到的“山峦”,浮蓝也取其一小标题“花园虚踪”,成为了整本书的书名。“山峦”也成为本书前后两部分的一个过渡,在这个故事里,浮蓝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年龄,他还意味深长地发出如“奔三在即的男人,却不见得比对面十八岁少年的见识更广”的感叹。可能由于我的阅读习惯,回归一个更本我的浮蓝。其文字恰恰也更让我感动。

  浮蓝以唯美作为切入文学的一道口子,那些故事诚然闪烁着流光异彩。而纵观其写作的走向,个人认为,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将在不久便会进入他的行文轨道。而20世纪的现代主义临时终点站可能也会在前方向他张开一双夸张怪异的大手。因为,我已看到了这种种“主义”的影子。也许他将面临一次转型,一次对小说结构和语言的转型,也许他会渐渐舍弃那些“花园”般的唯美意象,就如同本书前后两部分的差异处理一样。而“预言”了这么多,是否也该预言一下浮蓝的下一本书将带给我们什么?我想,一个“奔三”的文艺男青年,应该开始充分展现他男性的幽默了吧。

  《花园虚踪》读后感(七):花园中的假面舞会

  原来我们距离青春已经分外遥远,要不是看到《花园虚踪》,可能还不会这么觉得。

  或者我们终归要长大,渐渐变得世俗、圆滑、麻木、残酷……直到有一天,你看着镜子中陌生的脸,发现再也认不出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数次问过自己。在《八月的第一个星期五》中醒来的男人也在这样问自己。

  在生命中,我们究竟有多少次这样醒来的机会呢?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终于发现了日常中的无常之处,发现了那个已经遥远的年轻世界:那么贫穷的青年时代,混迹于各种摇滚演出,与陌生人胡侃一气……然后,在某个醒来的午后,忽然发现已经被青春远远甩开,再也找不到通往过去的入口?

  Frankie莫不是用文字发掘着时光隧道的入口吗?

  搭乘这台文字的时光机,我首先回到了童年时代:彩虹、天鹅、竖琴、王子……充满童话的意象;接着一跃而进少年时代:暗恋、孤单、忧伤,那些朦胧迷惑的情愫;然后是那些在沧桑岁月中见证过的故事……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是不是都会选择不要长大,宁愿活在敏感忧伤的青春岁月,即使疼痛折磨也好。而时光从未停驻,我们在世俗的夹缝中踽踽独行,四处流浪,去了更多的地方,见了更多的人,甚至去往异国的《小鸟咖啡馆》看了偶像Tori Amos的演唱会……

  记忆和故事混淆在一起,有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楚是真实还是幻觉,或者,Frankie 是故意的,籍此,这个羞涩友善的故事叙述者,才能完全的潜藏在故事中,他是安全的。

  那些欲望、痛苦、纠缠、残忍……都由他创造出来的人偶独自经历,继而走向属于彼此的结局。

  他不曾表示鲜明立场,是否疼惜《马儿》中的妹妹或哥哥,会否同情《蓝雨衣》中的雷纳德还是威廉。他只是冷静旁观,然后为那场场三人纠葛布下惨烈的天罗地网,无可挽回的流血死亡,尽是悲剧。

  抑或这就是写作者的天然优势,他暂时地充当了造物主的角色,创造或者毁灭了一些故事和人,然而他又是永远逃脱不了干系的演出者,每个角色都亲历亲为,未能怠惰,其间苦乐滋味,幻觉真实,如今都倾注于这黑白交错的字里行间了。

  如此这般,花园中一场华丽的假面舞会才刚刚将要开场,你扮好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