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玩具修理者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玩具修理者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2-28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玩具修理者经典读后感10篇

  《玩具修理者》是一本由小林泰三著作,角川書店出版的単行本图书,本书定价:JPY 1361,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一):醉步男——来自日本的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假设有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有一只猫和一颗放射性粒子。粒子的半衰期为一个小时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时以内,这颗粒子发出放射线的几率恰好是50%。此外,盒子里还有一个监测放射线的装置,一旦监测到放射线,就会放出毒气来把猫杀死。那么一个小时之后打开盒子,看到死猫或者活猫的几率各是50%。但不管是哪一种状态,至少在打开箱子前就已经决定下来了。然而有些物理学家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在打开盒子之前,盒子里既有活着的猫也有死了的猫,只是这两者都处于一种“非实在化”的状态,一直到有人打开盒子的一瞬间,其中一个状态才会被实在化,而另一个状态会完全消失,这个过程被物理学家称作“波函数坍缩”,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停止观察也不会返回到初始状态。对薛定谔的猫来说,如果打开箱子的时候猫已经死了,那么关上箱子后猫也不会活过来——但是,这和时间完全没有关系。并不是时间的方向决定了死亡的不可逆转,而是意识的介入导致了这一情况。反之,如果意识无法介入呢?

  这种因果律的坍塌是文中主角——小竹田丈夫进行实验的基础。心爱的女子死去,他研究了那些患有时间知觉障碍症的患者资料,认为意识的流动决定了时间的流动,假如他破坏了脑中相应的区域,那么就可以时间逆行。实验,成功了一半:脑中的感知区域被破坏,但其他感觉还残留着,比如水在流,火在烧,人在直立行走;而当睡眠来临,所有器官都已经休息,小竹田就开始了时间跳跃。不是以正常的、平稳的速度向过去移动,所谓时间是连续体不过意识的幻觉罢了——时间本来只是一个个独立的点的集合,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如果不能把这些独立的点按顺序组合起来,对我们周围世界的认识也就无从说起了,所以,我们的大脑才会发展出给时间点排序的能力——现在被破坏了,大概只能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了吧。

  举例而言,昨天是2月9日,一夜过后变成3月8日,这并非人的肉体在2月10日昏迷不醒,意识徘徊于3月8日,而是类似于contingent states,2月10、11、12、..乃至3月8日都是一并存在的,只是意识将2月9日与3月8日联系到了一起,将其实在化,波函数坍缩。倘若再过一夜,有可能回到2月11日。其实“回到”这个词已经失去了意义,时间的自由跳跃使得“过去”、“现在”、“将来”之间打上了等号。能够跳到“未来”并不代表全知,因为第二天可能“回到过去”,波函数继续发散,那么“未来”再次来临时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实在化。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是出于预防的修正了。

  那么,心爱的女子到底有没有救活呢?其实这个问题同样失去了意义。她的去世是小竹田做脑部手术的原因,但是此刻因果律已经坍塌。人的头脑仅仅具有有限理解力,而世界的复杂度却远远超出能力之外,于是在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的时候,为了防止人的理智在无限的复杂度之前崩溃,头脑自动设置了安全装置——这装置就是所谓的因果律。倘若小竹田“回到过去”,那么波函数的重新发散坍缩后实在化的世界,可能核武器爆炸,可能世界末日来临,可能这名女子不存在——她只是某一次世界实在化的产物,为小竹田时空跳跃,提供了一个契机。

  结尾处:“为什么人可以安定地生活?”

  因为波函数可以坍缩。

  “折磨我的是什么?”

  是无法抗拒的命运

  “为什么人不能舍弃希望?”

  因为波函数可以发散。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二):不适之地

  ——为什么我总是被奇怪的感受和幻象摄伏呢?

  ——被三岛由纪夫附体了吧……

  莫名其妙为之着迷的意象之一是少年之死。“我爱被杀害的王子、遭死亡命运的王子们。我爱所有遭杀害的年轻人。”图尔尼埃故事里醉心于枪支和断头台的少女,乙一故事里的孩子们讨论自己将来最希望获得的死亡方式,《浪潮》里脸色苍白的男孩随火器“嘣”一声鸣响在舞台上倾倒,奥菲利亚头戴花环从安静的水面上沉没。他们披开黑色天鹅绒帷幕前往遥远未知的诸国,手指仍然白皙、年轻、柔软,身后粘滞的无数可能性丝线好似还未斩断除净。

  之二是时间旅行。前往陌生的时空何等孤寂。地球人依赖自己熟悉的因果律和时间流动法则而活,一旦这规则被颠覆,惶惑如何避免呢。“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在陌生世界里羁旅之感更深重和绝望吧。每每读到他们独自彷徨冷酷宇宙之中,无可言表的触动感便纷至沓来。永劫回归也好,沿时间之河逆溯也罢,我敞开所有感官拥抱流浪者疲倦跋涉的悲哀。我陶醉于此,犹如酩酊者陷入最奇异的眩晕感难以抽身。

  之三是虚无和不可知论。“在打开盒子之前,盒子里既有活着的猫也有死了的猫,只是这两者都处于一种‘非实在化’的状态,一直到有人打开盒子的一瞬间,其中一个状态才会被实在化,而另一个状态会完全消失”“时间被破坏了的世界就是因果律被破坏了的世界。原因和结果没有先后,没有区别。我们的悲剧作为原因,也就会引起手儿奈生存的结果。我们的世界就是手儿奈的一部分。呀,或许应该说,手儿奈才是我们的世界。这些也好,那些也好,都只是我的幻想,都是因为受到了只能认识因果律的头脑的限制而产生的扭曲。”

  我们生活在虚无的宇宙之中。因果律是难以信任的,时间流动是难以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可以相信或者认识何物,这未知也许是我能承认的唯一绝对。如此一来,“陌生”本身反而成为最熟悉之物,空洞成为坚牢的基石。我因为身在素未谋面的人群中而感到无比自由。

  三者归结而言,都是对异乡的奇妙恋情吧。

  -------------------------------------------

  《醉步男》中小竹田和血沼爱上手儿奈,二人为了拯救事故中死去姑娘对自己的大脑施行手术,从此沦落时空,再也无法回归熟悉的线型宇宙。小林君笔下的爱情借用《万叶集》搭筑起奇妙的诗意框架。恋爱确实是一般时空小说常用的套路。《海伯利安》里瑞秋因为光阴冢的开启而逆时间旅行并与卡萨德相遇,《倒带人生》里一遍一遍回到过去的杰夫与另一位重生者相恋,《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样的言情小说更是典型。受人力难以对抗的外部宇宙所阻的爱情确实饱含悲剧之美,但对我而言《醉步男》还是关于流浪和反因果律世界观的故事。作者们千方百计击碎正常的法则以飨读者日益膨胀的猎奇胃口,小林泰三实属个中翘楚。

  “波函数坍缩的时候——我是触摸气味的人,我是观察声音的人,我是品尝颜色的人,我是聆听味道的人,我是嗅取形状的人。我是古代诗歌中的女主人公。波函数发散的时候——”少女的瞳孔闪烁着绿色的光芒,“我是手儿奈。”

  诡谲感和物理硬核就这样在他手心里细细交织。

  “折磨我的是什么?”

  “是无可抗拒的命运。”

  无可抗拒的流落他乡的命运,无可抗拒的独自面对不可知宇宙的命运。

  我记得《旧约》里关于流亡者的诗篇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但锡安已经永远焚毁而不可寻。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三):理性之透镜

  有句话说,数学的规矩是让人遵守的,文学的规矩是让人超越的。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科幻,感觉它的核心精神越来越清晰,疆域却越来越广了

  科幻的精神中心毫无疑问是理性的思辨,带有思想实验性质的文学艺术品,一般来说基本结构就是if... then...的推演。奇妙的是很多著名的科幻作品虽然充满了宗教情感,神秘主义以及细节的模糊和留白等等,但其理性的底色反而更为突出,书中震撼绚丽的一切和现实有一丝无法割裂的联系,拿起书品读文字,掩卷后仰望星空,你感受到的东西一样的。这时候,那些书就不再仅仅是一大堆文字的集合了,而是窗口。但是上面说的理性,其实说白了就是真实感,就是要求把最空灵最惊异的事物理论写的像历史新闻报道或者科学发现一样现实。现在看来,一个不可能发生,甚至也是逻辑上不可推敲的故事一样可以具有理性的核心,小林泰三的这些奇妙诡异的玩意就实现了这个。

  人们说他的科幻很硬,也就是他的作品理性推演的味道十足,想想看最困难也是最美妙的推演是什么?我看就应该是想象当我们的常识不再有效的时候。对未知的认识总要从已知出发,常识或者说经验这玩意就是垫脚石,是最初始最直观的概念判断和认知。不过从牛顿以后的物理学走来我们最能肯定的常识恐怕就是世界根本不是常识想当然的那么回事。到这个时候科学哲学也好科学幻想也好都是前瞻,常理这个垫脚石意义就没那么大了,到这时候你就发现很多本来很清晰的概念之间界限就模糊了,机械与生物的界限模糊了,情感与算法的界限模糊了,甚至因果论也开始模糊了。《玩具修理者》创作初衷是个惊悚的童话故事,如同让稻草人夜行似的混合生物与机械界限的想象,看到一半你就发现这没有任何现实性,但是短短的文字已经构造了难以名状的诡异气氛,也令人很自然思维发散了出去去延伸对这个构思的现实性想象,关于这个话题的伦理困难很多科幻和科哲作品都有讨论,但很少能比得上这个童话故事给人的印象深刻恐怖故事的体裁好像和科幻的思想性不沾边,但这就好比调料本身虽然没有多少营养,但它显然是为了吸收营养这个终极目标而存在的。作者选用的这个体裁是神来之笔,最好地实现了调料的功能。 《醉步男》显然更加的登峰造极,这个故事不仅内容没有现实性,甚至在逻辑上都不可推敲了。因为它直接质疑了因果论的存在,除了热力学具有时间箭头外,其他物理公式中的t都可以换成负号而不改其本质意义。因果论不可信任,时间流动也不可信任。如果你去细想这个问题的话或者觉得它经不起起码的推敲或者就发现自己陷入了诡辩。不能推敲不代表不能体会。想想看,如同感官为了人能正常行动而制造了方向感一样也为了能正常思考和感知而创造了时间流动,而事实上两者都没有客观意义。破坏了方向感知的区域人不能正常的行走,而破坏掉假象的时间感知人会不会脱离时间箭头而获得绝对的自由,抑或是让意识如脱线的风筝一样彻底逸入虚空?不断聚散的波函数--不断跳页的现实,在因果律坍塌之后,意识陷入了无尽的流浪,没有任何绝对可以承认。这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绝望哲思,给读者的是旷野般于无声处巨大震撼。

  【人的头脑仅仅具有有限的理解力,而世界的复杂度却远远超出能力之外,于是在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的时候,为了防止人的理智在无限的复杂度之前崩溃,头脑自动设置了安全装置——这装置就是所谓的因果律】

  在这之前,绝对没有想到一个诡异的奇想和量子力学的玄妙理念可以如此在一起交织,我无法承认它的现实,也无法抗拒它的精彩。故事也许是哲学的最好载体,庄子似乎比希腊哲人更明白这一点。《黑客帝国》简洁清晰表现了不可知论的意义,如果没有外界干涉,矩阵里的人永远不会有机会明白现实只是0和1组成的,就像拔头发自举不能离地一样。而你想展示一个常理不再运作的世界,也没有比故事更好的了,给你一双眼睛自己去体会。小林泰三后面的故事比如《看海的人》《风停的时刻》等虽然写的是广义相对论效应已十分明显的黑洞周围类似的异世界,场景却是乡村景象。这样的结合的故事同样不会是真实的,但谁又能把物理效应的奇景比这种结合表现的更为瑰丽更细腻更富诗意呢?

  小林泰三的很多故事都不存在明确的归类,而是处在交界的模糊地带里,如同日与夜没有确定的交界,黄昏就兼具了日与夜的美。绝大多数的科幻都是窗口,用最写实的笔触给你展示最不可思议的可能未来。但小林泰三的故事既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仿佛发生在一个逻辑与情感互相溶解的时空。它们不是窗口,而是透镜,透镜放大也扭曲了图像,在扭曲的图像中固然没有了真实感,但它理性硬核的中心却被因此放大和凸显了出来。故事中的简洁的意象,也都可以说是透镜下的焦点,读完故事,放下透镜,它们也发散成了现实世界中无数的联想,让我们乘思维之风继续追逐它们的光影。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四):万灵药的妙施

  《醉步男》这个中篇,有一点《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怅茫感,又有特德.姜笔下的《观测者》的惊心。似乎科幻小说永远不会让波粒两相性、薛定谔的猫、测不定原理这些量子力学的神秘莫测概念缺席,这不可解,让物理学和哲学、神秘学、自由意志、冥冥中的主控挂接,总使科幻小说向更深邃、更人文的境地行远一步。

  亚洲的作家、小林泰三、京极夏彦(于《姑获鸟之夏》京极堂初登场时)、华裔的特德.姜都喜欢这一无解又玄妙的选题,虽说只是作品拿来用的一个工具(毕竟这理论读过粗浅物理的都通晓),而在各自的作品中却能利用其变换出自己主旨所需的部分,万灵药疗效奇特,但并非仙丹,功效还是要看郎中先生是否在什么时机下,又下几分。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五):还好,波函数会坍缩,因果律仍存在

  《醉步男》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在时间的碎片中流浪的故事。

  如果愿意,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本量子力学的科普来看。量子力学本就具有如此多的奇妙特性,以至于它成为科幻小说的常客。

  作者小林泰三从量子力学出发,一点点抽丝剥茧,通过文中两位主角的对话,告诉你:时间并不连续,时间也未曾流动,一切都是意识作祟。是大脑,把这些独立的点连接起来,让你能活在一个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的不完美世界。

  这个不完美世界,处处透着残酷。时间会一直向前流动,逝去的人无法归来。若做错了选择,你就只能承担后果,没有后悔药可吃。

  血沼壮士和好友小竹田丈夫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手儿奈,但她却离奇地坠下地铁月台,从他们的世界消失。从那之后,血沼壮士一直致力于寻求让人复活的方法。他心中盛放着对找回手儿奈的执念,几十年过去,未敢或忘。

  他从医学和物理两条路径出发,并最终窥见了时间的秘密:是人的意识构造出了时间的流动性,是人的观察导致了现象的实在化。哪里有什么“因果律”,不过是世界太复杂,人的理解能力太有限。“因果联系”,只是大脑为了防止人类崩溃而设置的保护机制而已。

  血沼壮士意识到,如果破坏大脑中对时间感知的区域,就能回到过去。这个对大脑做的小手术,被成功地施行在了小竹田丈夫身上。从此,小竹田丈夫陷入了令人绝望的、永无休止的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并不是“获得一种能力”,而是“失去一种能力”。失去的,是时间认知能力、时间控制能力和阻止波函数再次发散的能力。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诡谲之处。意识的介入,让波函数坍缩,从而呈现出一个确定的世界。比如,人们观测月球之前,那里可能荒凉死寂,也可能鸟语花香。而因为观测,荒凉死寂的世界随机实在化了,鸟语花香的世界随机消失了。

  小竹田丈夫,他可能是知名大学的医学院教授,也可能是个碌碌无为的流浪汉。一旦他旅行到了过去的某一点,那一点之后的日子,就又成了无边无际的波函数的海洋,无数非实在化的可能又重新叠加在一起。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无法阻止波函数的再次发散。他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只能孤独地流浪,成为线性宇宙的弃儿。

  他甚至死不了。他尝试自杀,意识便会跳跃回过去,而一旦回到过去,他的死亡也就再次成为了非实在化的状态,他的人生,以波函数发散的形式,再次重启。

  那么,手儿奈找回来了吗?他们重新相遇了吗?问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手儿奈的死亡,到底是这场时间流浪悲剧的原因,还是结果?

  读罢《醉步男》,简直要庆幸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不完美,庆幸波函数可以坍缩,庆幸因果律仍然存在。这个不完美世界,时间一去不复返,经常物是人非事事休。但是,一觉醒来,你爱的人依然在你的身边,你养的植物还在舒展叶片,你离你的梦想实现,又更近了一步。

  这种连续性,多么可爱。这种确定性,叫人心安。宁愿禁锢于这线性宇宙,没有时间旅行的能力,也并不可惜。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六):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写于1995年的《玩具修理者》拿到了当年日本恐怖小说大赛的短篇小说奖,是日本科幻作家小林泰三的处女作。

  整篇小说字数并不长,描述的不过是一个下午的一段对话,牵扯出故事主人公的一段回忆。然而,这段回忆,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是一个解剖孩子让其复活的恐怖故事。听故事人的反应是——“我张口结舌地望着她,全身的冷汗又开始往外冒”。

  小林泰三极为细致地描写了玩具修理者“修理”孩子的全过程。这位不明身份的玩具修理者,“脸上没有任何特征”,名字也是稀奇古怪。但是,他可以免费帮孩子们修好任何玩具。他的修理手法,就是将孩子们送来待修的玩具一样样拆开,精细到每个零部件。如果是玩具汽车就会用起子,如果是洋娃娃就会用剪刀,拆的时候嘴里嘟嘟囔囔;然后大叫一声,把所有零碎部件重新组合,玩具就修好了。

  当然,玩具已不是之前的那个玩具。比如玩具汽车里可能有竹蜻蜓的零件;洋娃娃里装着陀螺的一部分。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它们都“恢复原样”了呀。

  那,如果是动物呢?如果,是孩子呢?可以自行脑补玩具修理者如何“修理”一个死去的孩子,这个画面将本文的惊悚色彩渲染到了一个极限。

  当时,玩具修理者家里有一只死猫,一把玩具手枪,一台小孩用的打字机,和一个孩子。他将这些仔细拆分,将生物纤维和机械组织糅合到一起,让孩子、猫全部复活,将玩具手枪和打字机一一修好。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和文中的听者一样,问出这个问题——“孩子,还活着吗?他还是人吗?”

  此文写成的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没有今天那么热闹。小林泰三用恐怖故事告诉你,生物和机械的界限其实没那么泾渭分明。什么叫“活着”?什么叫“生物”和“非生物”?如果说,体内植入机械的就不叫人类,所有人都不会答应。假肢、心脏起搏器,甚至为了接上断骨所用的钉子,这都是包裹在肌肉组织中冷冰冰的金属,但人依然是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究竟换到什么程度,你会觉得不可接受了呢?

  而最近,随着“人工智能”再次迎来发展浪潮,公众担忧的问题,不再是所谓“生物的机械化”,而是人工智能会否威胁或者战胜人类?这显然还是将“人工智能”和“人”看成两个种族,带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心思,小心翼翼地审视。想利用它,又怕一个不小心,被它端了老巢。

  那不如看看《玩具修理者》,想想“人工智能”和“人”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学习传媒的都知道麦克卢汉的“媒介即延伸”理论。他说电视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脑干脆是人中枢神经的延伸。连中枢神经都延伸了,你却说“人还是人”,那怎么就一口咬定“人工智能”不是“人”?有哲学家曾经感慨,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人类的后代,你何必还担心所谓的“威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本就是人类社会的规律,你在害怕什么呢?

  在这个科技比1995年发展得更为迅速的年代,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曾经清晰的界限,模糊、松动,甚至不复存在。

  你说你是万物之灵人类;我说,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七):恐怖不是主题,科幻才是核心啊!

  这本书里有两个故事。《玩具修理者》并不恐怖,可能,像其他人说的那样,只是恶心。但其实这是个悬疑故事啊!虽然大家肯定都猜到这是一个修理死孩子的故事,但其实最后那句“姐姐到底是不是人”也有梗啊!“我”就是被修理的死孩子啊!

  最重要的是,《玩具修理者》只是个短篇,这本书的重点难道不是《醉步男》吗?我看的电子版书名叫《醉步男》而不是《玩具修理者》啊!明明中篇《醉步男》才是小林全力写的科幻啊!《玩具修理者》只是他帮妻子去参加征文比赛的备胎啊!

  《醉步男》是值得推荐的硬科幻!那个什么被布拉德皮特拍成电影的《时光旅行者的妻子》简直弱爆了。

  什么是时间旅行?

  时间究竟可逆否?

  时间也有波粒二重性吗?

  时间是如何被人感知的?

  时间是流动的吗?

  看了醉步男就会发现,我叉,小林的专业知识再加上身为优美文笔和日本人的那种对恐怖气氛的敏感调动,这篇小说真是达到了恐怖硬科幻的极端啊!

  我决定再去找他的《看海的人》。据说是篇用了更多物理知识的晦涩小说。

  《玩具修理者》读后感(八):穿越时空找到你?

  因果律是人本来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作品讲述了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时间本不流动,是人的主观意识观察并决定了时间的流向。

  如薛定谔的猫,是人的观察决定了猫的生死,但观察之前猫既生亦死,有多重宇宙的存在,猫的命运直到被观察的一刻才被实在化,即波函数从原来的发散状态发生了坍缩,形成了被观察到的生死现象。所以观察到的现象并非一直存在,只是观察导致了现象的实在化。

  而时间本不流动,亦无过去到现在与将来的方向,只是人的意识加以观察才形成了时间的流动性。再说薛定谔的猫,当观察到猫死去了,再关上箱子,猫也不可能活过来了,这并不是因为时间的流逝且流向不可逆转,而仅仅是因为观察的介入导致了猫的命运实在化。

  时间也不是连续体,6月10日并不一定连接着6月11日,只是人类的意识认知时间才给予了时间连续性,给时间以年月日时分秒的标记。这种无因果律,一切原因和结果变得无次序,无边的世界里一切无分先后,波函数的坍缩与发散也没有了次序。

  但人的思维不能适应世界的无因果,因而大脑里存在着时间感知机制,去感受时间的流动,以符合因果律的思维,就像有一道能阻止波函数坍缩后再发散的安全机制。故事就来源于对这道机制的定点破坏。

  这一次的再读终于理解到故事结尾的精妙,跳出因果律穿越时空的小竹田与血沼始终无力挽回手而奈,反而是从因果律世界到无因果律世界的认知是他们陷入了永恒的悲剧之中,作为以因果律认知世界的人类根本无法适应无因果律的跳跃,而且他们是横跨两种世界观的人,清醒的时候一切仍以因果律的形式存在,可是睡眠的到来就把他们带进了无因果的世界。如果说从一种世界到另一种世界的跳跃本身就足以让信念崩坏,那日常还要在两种世界中来回切换则更像是遭到西西弗斯般的悲剧。

  然而,故事最终的启示更让人震撼。直到最后发现手而奈的命运与大脑实验的因果关系也不再存在,小竹田与血沼实际上是存在于手而奈意识世界里的客体而已,一场对失掉的情的终极追寻就这样迎来结局。最后的真相看得我心头一颤……

  我觉得这种完全超脱人类思维模式写就的故事就是最真实的科幻故事。因果律来源于人类自身习惯,绝大部分的科幻故事,涉及地外文明的,就算作者写作水平再高,其描写也是建基于因果律之上,就是人类和地外文明都是因果思维。但实际上地外的异智慧很有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无因果律,跨越时间流向的存在,因而采用因果律思维的人类与异智慧将有无法克服的隔阂,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同样的原理在Ted Chiang的Story of Your Life(电影《降临》)里就有体现。

  所以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故事到底是要告诉我,即使穿越时空,也找不到从前的人了,那一片宇宙的波函数已经不可能再散发回原来的样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