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法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活法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30 21: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法读后感精选10篇

  《活法》是一本由稻盛和夫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法》读后感(一):不容置疑之处

  两年后,我又开始重读《活法》这本书。每本书重读的机会不多,往往是搁的时间长了,觉的与原想可能有些出入时,才会想起“我该去找出某某书来读读”,于是在某个晚上上床前,抽出来把它带到枕边去,像新书一样重新去读。

  即便我不去联系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仍旧会忍不住追问,正好看到稻盛和夫这本书,自然重新想到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又在以什么身份来回答或面对这一问题。人至中年,猝不及防离去,在告别的仪式上,我不禁去想他或者他的过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此匆忙地退场,令人惋惜之处何在。连日来,我想到的是找到这种令人悲伤之处,不为抚慰、不为解除,仅仅一种清晰把握也是好的吧。我想这种查找或把握至少能厘清生活的混乱。

  翻开《活法》一书的序言,赫然写着:“混乱时代中追寻人生的意义”,生活周围的混乱似乎伸手可触,混乱生活中如何追寻人生的意义,书中给出了佛教意味的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这意味着将人生比作一场修行,又将修行后的美好与崇高放在死亡面前去称量,而每日唯有极度认真与精进。这一理念的得来,似乎源于作者四十多年前第一次聆听松下幸之助的讲演:当松下先生谈到“水库式经营”时,面对怎样才能做到的诘问,“他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这么想。’”作者“受到似乎像电流击穿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从中突然觉察到一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必须如此,为什么要如此呢,必须如此。这一义无反顾的必然性,瞬间改变了混乱的意义,具有了一项不得不的使命,甚至有了悲壮的意味,即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生之中,你在何时何地,因由何故领悟这一悲壮的不容置疑呢,又如何在这一领悟之后,开始认真、精进地审视这一混乱、虚无的生活呢。生活是一种夹杂着各种莫名愉悦焦虑不安的混合物,青春时你可以用混乱、疯狗、两可、或者说虚无主义来描述它,但你走到了生命的某一年龄接受到不容置疑的领悟,或领受一种使命时,这混乱便应该结束了。打个比方来说,这或许像面对一个重物,你无可奈何或不容推却地伸手去接住它,便唯有绷紧臂膀的肌肉咬紧牙关承担这一重量,不是去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种使命终会在某个午后惊醒你,填充满你的整个胸腔,没有为什么。

  如果一次讲演让人领受一种使命,又从终极意义上对混乱时代中人生的意义追问不止;如果一个偶发事件让人竭力装作没有发生不能,企图留住这一领悟却终究没有参悟;如果一个重物让人起身接住,而你的身边再无他人,又或众人旁观无人向前,你便只能咬牙接住承受下来,纵使肌肉拉伤,唯此而已。(玟涛,2014年8月30日)

  《活法》读后感(二):不是读一遍就能领会的

  稻盛和夫的《活法》里面包含内容太多且有些需要进一步琢磨,故目前只是第一遍的感悟

  书里面包含了他很多的思想,最多的是做人道理,里面阐述了不少:

  人生是被两只看不见的手所左右,一是命运,二是因果报应

  心想事成,有点想《秘密》里面的那样,只是阐述需要不断的思索和专注目标,就一定能得到收获

  书中,最多的应该是,通过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而能做好企业,并奉献社会

  书中也有具体阐述做企业的方法,比如现场,热情喜欢工作等等等

  里面贯穿其佛家思想,如通过“六波罗蜜”引申的“六项精进”,利他思想,奉献精神感恩等等

  书中包罗万象,很难去总结。只能说该书是他自己人生感悟的分享

  对我触动大的,一是做人。只要堂堂正正做人,企业工作也一定能够做好,在企业中判断事情,做一项决策,碰到犹豫不定时,想一想,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会怎么做,然后照着做就行了,事情就简单

  二是,不知道是否是不谋而合,关于“心想事成”,无论是与《秘密》的作者,还是我自己都心有戚戚。而关键可能在于,想什么

  三是,命运和因果报应,这是比较少有人提及,尤其是现在(当然书中和电视剧中常有)。尽管理解其受佛家影响,其实也不难理解。但作为一个企业家,而且是如此有影响的人,这样的坚信。不由感慨一下

  《活法》读后感(三):活法

  稻盛和夫的理论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他主张工作的时候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工作的时候异常努力,勤奋,当你做够努力的时候,神都会来帮助你;

  他主张“持续的就是力量”让人坚持不懈,长期磨练自己,从而把平凡变为非凡;

  他也主张要想学到某样东西,就一定要自己亲自参与进去,这点对我的启发挺大的,不管做什么,只有自己亲自去做了,去体验了才能收获真正的经验,如果总是在外面旁观,始终都只是个旁观者而已。

  诚然,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感觉实用起来的话,并不适合每一个人。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总结自己的成功,(根据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每一个人在总结的时候都倾向于把自己取得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客观原因。)这一点就算是圣人也无法避免。

  虽然他说的都是非常正确的,可是真正能把实践出来的人应该不多,因为这种要求对常人来说过于苛刻。而且把所有原因归功于某几个方面也并不足以说明成功的所有原因,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成功的因素极为复杂,可能跟市场趋势、运气等人为无法控制的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单纯的去模仿,并不一定就最合适

  《活法》读后感(四):稻盛和夫的工作哲学

  去年买了6本稻盛和夫的著作,按照从实学到哲学的顺序,这是读完的最后一本,《活法》纯讲稻盛和夫自己的人生感悟,全书围绕一句话进行:作为人,何为正确?如果说这是心灵鸡汤,那么它也是最美味的心灵鸡汤。稻盛和夫的思想来源,既有佛教,也有儒学,还混杂了一些基督教和阳明学的内容,甚至还有一点自然神论的成分,结合他几十年的身体力行和企业实践,内涵着实丰富,也相当具有借鉴意义。从一开始接触稻盛和夫的文字时,总觉得他有沽名钓誉之嫌,热衷于扩大自己的声望,从《阿米巴经营》一路逐渐读到《活法》,越来越感受到稻盛老先生的真诚,好名不假,初衷却是传播一种真善美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其实际带来的影响也是如此。如果问当世之人哪个最符合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标准,我的答案是稻盛和夫,这个善良又有大成就的日本老头。

  《活法》读后感(五):好好活在当下这一刻

  《活法》这本书之前就看过一遍电子版的,不过那个时候还在上学,读起书来就像集赞一样,觉得越多越好,结果是很多书读过之后连名字都不记得了。而稻盛和夫的这本经典之作,在当时还是给了很深的印象

  可能当时在上学的原因,有不少的内容我读起来并不那么的深刻,如今毕业工作两年了,再次认真的读一遍,真的有很大的体会和收获。特别是有关工作、人生、思考方面,可以说有种颠覆的感觉。

  书中值得学习地方太多了,一如大家最喜欢的这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努力程度)×个人能力。这个公式无论用在工作或是人生上,都是相通的,它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三者是相乘关系。稻盛和夫还举了不少亲身的经历说明了这点,如果一个人思维方式和个人能力都很出众,但是缺乏努力的话,他的成绩或许并不会太理想。而一个人能力不出众,但是他很有热情,思考方式也开阔,那结果往往并不会太差。可见,努力的程度很重要

  稻盛和夫提到了不少他创业过程,包括他大学刚毕业时的经历,最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是,当初找不到工作的稻盛和夫竟然有过想去加入黑社会的想法,可见任何时代找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还好,他最终没有成行,而是进了一家即将面临倒闭的公司。后来一心钻研技术,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几经风雨之后,终于大获成功。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不少的挫折,也有很多次的面临失败,稻盛和夫都挺了过来。以今天的成绩来看,他创立了两家世界五百强级别的公司,放眼望去不能说是不多,简直凤毛麟角。每当有人问稻盛和夫有什么秘诀时,他都很真诚地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这些看似朴实简单的大白话里,实则蕴含着无比精炼的人生哲理

  在日本,稻盛和夫被尊称为“经营之圣”,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活法》一书中,无不透露着他的思想,我记得他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句看似很平常甚至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却没有真正多少人在认真履行。稻盛和夫说,当你非常努力投入到一件事情时,连老天爷都会忍不住帮你。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相信当你真的全力以赴的时候,那个背后的“神力”真的就会出现。

  稻盛和夫是一位很注重实践的实干家,他鼓励我们多亲身尝试,如此才能更快地学到真本事。也就是不管如何,先努力的做下去吧,不行动怎么能知道结果呢?

  拼尽全力,好好活在当下这一刻。

  文/颜先生

  《活法》读后感(六):活法

  2004年,稻盛和夫完成《活法》的创作并将其出版;

  2013年,我有幸拜读了《活法》;

  时隔近十年,但是 我觉得在我的人生轨迹中 《活法》出现的正是时候,即perfect timing。不早不晚,正好像 张爱玲的那句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稻盛哲学的主要思想是”敬天爱人“,此思想出自西乡隆盛,而西乡隆盛一生推崇阳明哲学。阳明哲学的核心是”致良知“。何谓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就是道,它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哈佛大学杜维明先生说“五百年来在东亚,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1508年,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继而产生了伟大的思想—阳明哲学。阳明哲学归纳起来,即著名的“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令人感叹的是 起源于中国的阳明哲学,反而是通过稻盛和夫再受世人关注。在推崇儒家思想文化及其他方面,不得不感叹我们做的不够;但伟大且为世人所认同的道理,在宇宙的进程中是不会被湮灭的,即使宇宙意志不通过稻盛先生来告知我们,也会通过另外一个人/物。

  我为什么存在?我存在有何意义?来这浮躁的世界走一遭,究竟为何?我工作的意义在哪里?我该如何安定内心我的梦想可以实现吗?我会成功吗?我能为社会世人做贡献吗?........如果你有以上的类似问题,那么来读稻盛和夫, 这本书会帮你解惑。

  “我们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的微小构成,都是亿万年前恒星的尘埃” 亿万年前,宇宙大爆炸,宇宙意志费那么大气力孕育人、生物,究竟为何?各种生物的存在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都有造物主赋予的作用,都是基于宇宙的意志而存在。凡是存在都有价值

  动物,植物各种生物都有存在价值,各自出演各自的角色。少了任何一个元素,宇宙都不为宇宙。人是唯一有意识的动物,那么人该如何意识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1.立命----稻盛先生认为 人生是由两只看不见的手所主宰,一是 命运,二是因果。

  我们被某种超越自己意志和愿望的命运之神所支配,但是命运并不是宿命。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在发生作用,另一方面,善行未必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所以我们可以 想好事做好事,让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变;当受命运支配的同时,可以思善行善来改变我们的命运。这点很好阐释了“立命”这个观点

  造物主的目的是---在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们的心性要比我们来到人世时 有所提升(稻盛观点),但是个人喜欢以下观点—宇宙孕育并通过了解我们来了解其本身,那么我们反之 在宇宙提供给我们 灵魂修炼的道场里 来通过认识宇宙来认识自己。

  Anyway 宇宙赋予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修炼我们灵魂的道场。

  活着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但是最好的修行隐藏在 每日的工作之中。认真工作,朝着完美的程度努力工作,这是提升心性,认识自我,塑造人格的最便捷的方法。

  2. 精进----个人价值,梦想,成功的实现,归根在于 每天的工作劳动之中。

  浮躁社会,我们总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待见自己已有的工作,总以为还有更好的在等着我去施展抱负。对已有的工作 敷衍了事,将自己所谓的才能储存以便在那个“更好的工作”中施展。但是 一个连已有的工作都做不好的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会有用人单位聘用?我很怀疑。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寻找一座空中阁楼;与其追求幻想,不如先爱上眼前的工作。

  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心无旁骛的投入进去,你会发现人生会变得不同,变得美好起来了。你不会有时间去抱怨,去胡思乱想 或者说 忘我的工作会 让你活在这一秒,这一瞬间,这一刻,这一天,而不是过去或者未来。

  但是有个观念得改变,你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不光是一个提供物质保障的方式,更是一个让你提升心性,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渠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努力从而获得成就,他人认可,物质回馈,然后你就更加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如此良性循环。

  工作是万病良药。

  3. 思维方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一个人的人生是他思维的产物,我们是自己舞台的导演 编剧 演员。如何执导出一部幸福完美的人生,你来决定。不,确切的说,你的思维决定一切。

  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正负方向。不难发现监狱里很多人都非常有才,他们的热情能力不亚于我们任何一个人,他们可以说是天才,在某种程度上,但是为什么会锒铛入狱?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负向的,扭曲的。那么正面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呢?----积极向上,建设性,感恩,充满善意,有同情心等等,总结为 “利他 爱人”之心。

  4. 愿望--- 心不唤物,物不至

  心想事成,心不想 事不成。用稻盛的话来说 “心不唤物,物不至”。如果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强烈的愿望是不可或缺的。

  愿望要细化,要上色。愿望是种子,这粒种子可以冲破愿望和现实之间无形墙。愿望的出现说明你具备将这种愿望变为现实的潜在力量。

  愿望转变成现实期间,我们要仔细研究各个细节,每个过程,想象愿望实现后的情形,给我们注入信心。结合教育来说,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可以给与一些鼓励和帮助,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景 并可以自发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准备。

  5.感恩---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

  其实这是一个心态问题,知易行难而已。 在遇到苦难,抱怨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感恩呢?

  苦难来了,是成长的机会,应该感谢。好运降临,更是难得,当然要感谢。我感恩 有人在我做事的时候给我建议和批评,说明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做事,有人关心我所做的事,帮助我提高。他人抽出时间来帮助你,更要感恩,时间就是生命,他人给与你他的时间,换言之就是让你进入他的人生轨迹中,必须感恩。

  感恩的同时还得时刻反省自己,对过往的反省可以帮助提升心性。佛教曰 人有108种烦恼,其中最让人痛苦不堪的三元凶是 贪嗔痴。 要尽可能去抑制控制他们,可以通过反省,感恩的等简单的修行方式。人啊,每日都在追求很多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所谓知足者富,大概他们就可以做到时刻感恩反省吧。

  6. 细节---细节是魔鬼。

  细节如此常见,被众人嗤之以鼻 却受到 每位成功人士的钟爱,并对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爱护。为何很多人会轻视细节,认为这不值得一提?拿我自己来说,轻敌大意 根本上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说是逃避心理,畏难心理。因细节而出现的问题在生活中已经是数不胜数了,刚开始认为一个小细节不值得太上心,谁知到后来积少成多,问题来了。

  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当你潜意识里面意识到一个问题时,应该立刻写下来尽快处理,千万不要拿一个苍蝇拍将其扼杀。有时候脑海里 突然闪过的一个想法,往往是你应该尽快做的事。

  另外一点,往往你最不想做的事,偏偏是你最应该处理的事。最好是带着意识去看问题,养成有意注意,就是将自己的意识集中在一件事物的某一个细节上面。全神贯注,集中精力的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

  余华通过《活着》告诉我们:“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稻盛和夫的《活法》则阐释提供了诸多方法,让我们在活着的基础上 更好的解读了人生,自我,宇宙,意识到存在的使命感,以及全力以赴做好理所当然事情的意义。

  善用 活法,好好 活着!

  《活法》读后感(七):稻盛和夫的活法

  《活法》

  ——稻盛和夫

  加夜班回来,独自座在案台边,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人群,心中总算是静默了许多。熙熙融融的人群中,每个人的或吆喝,或驻足的表情、言语、动作都各不相同,像极了《清明上河图》上点缀的神情。只是此刻,少了桥与水的交融,少了一个能静下心来细致入微的把眼前的景象素描成伟大的画者。岁月青葱,多年前的稻盛和夫是否也在想,如何把这道美丽的风景,规整成绝世的企业航母呢?站在今时的角度去假想、杜撰他老人家当年的情景,似有不敬之意;然而他们每个人难道是真的“生而伟大”的吗?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不信,也不接受他们的哲学与理论,我只是想去了解他们的思维转变过程——或许有伟大的基因,或许有将相的天赋,但我仍然会读的认真。

  第二次读这本书,总是与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的初见,看到了“敬天爱人”的哲学,和读完《大学》、《中庸》、《孟子》、《庄子》、《道德经》之类的感受并无二致——无非是知道了某种思潮,无非是明确了他的哲学范围不会超过老、庄、孔、孟之流罢了。进而开始傲视和无理起来:不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嘛,从四书五经中东抄抄、西抄抄的柔和点现代化日本管理知识,便能渲染真个商业世界了?我还真的不信了。接着去看了《八佰伴百货公司经营之道》、《谁搞垮了八佰伴》、《柳井正传》、《一胜九败》、《三井帝国在行动》、《丰田传》……等书,去看了一些制造业里领先世界的管理技术,以及零售业里开店的思维和方式。与京瓷比起来,八佰伴、优衣库、三井帝国、丰田这些到底还是为众人所熟知的;而京瓷怕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中国或者世界到底是做什么的,又谈得上有什么哲学呢?

  放在今天来看,京瓷到有几分像过去的华为。广告不会太密集,你很少想看喜洋洋那样看得到京瓷的广告;而这份喧闹的世界里,独自安静下来思考问题的人,才会多一份把握。京瓷提供给世界的内容很多,面向普通个人的不是很多,但每个人似乎也无法离开京瓷的服务和产品。“敬天爱人”的哲学或许是日本人自生的基因,资源贫乏就要通过合理调配和学习、进步来改善,似乎从现存的成功日本企业家身上都能看到这一代女。那么京瓷的“敬天爱人”表现在哪里呢?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又表现在哪儿呢?或许,《活法》里给了抽象的思维和方法,具体的行动得去生活中体会,才能有个头绪吧

  在《活法》里,我读到第二遍才有了些许的认识。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条件,没有人会否定这一点;人有时候很胆怯,不是因为不自信,而是对未知的自我否定。比如第一次一个人独自去国外,总是觉得英语还没有学好、各种准备都不充分…但你真要去了,英语学不学好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各种准备当然会有变化但一定不是决定你旅途愉快的唯一因素。自信的人当然也要有自己的认识,不然极易成了自傲,膨胀的心怎么都无法平静下来冷静思考。

  很奇怪,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换位思考”的问题。我之前觉得换位思考能解决很大部分的问题,现在慢慢发现换位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有限。看完《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你才明白,你无法通过换位思考来完成彼此的理解与沟通,因为不在一个星球上很难在一个频道上很难沟通清楚。还有就是在上下级的沟通中,换位思考的作用不是太大;作为一个普通员工你无法换位思考到你领导的想法、而作为一个领导你也无法完全体会到一个下属的思维。当然,换位思考是有帮助的,而如何运用则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活法》是本不错的书,读多几遍会有多一些的思考;从不同角度来看同一本书,看到的是不同的自己。

  《活法》读后感(八):做个积极乐观的工作狂

  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是否需要深居山中或搏击逆流等特别的修行呢?其实不需要,相反,在这个凡俗的世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体验重于知识”

  “各位,你们究竟是干什么来的?据说是来学企业经营的。如果有这闲工夫,不如赶快回公司干活去。泡泡温泉,吃吃喝喝,哪能学什么经营。我就是证据,我没向任何人学过经营,我这样的人不也能经营企业吗?所以你们该做的事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上班去!”

  ——so, coding和paper哪个都不能偏废…

  拼搏在当下这一刻

  不必为将来的成就莫名焦虑,只要认真过好今天这一天,自然就能看清明天。

  “喜欢”燃起热情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诚实地、认真地、拼命地工作——这话听起来平凡无奇,但就在这平凡的语言中隐藏着人生的真理。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三种资质按顺序来排就是人格、勇气和能力。

  砥砺心志的“六项精进”: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2)谦虚戒骄。

  3)天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切断蛊惑人心的“三毒”——贪嗔痴

  先设置一个“理性缓冲器”,使你的判断不是基于单纯的欲望,而能更接近于理性。

  劳动的喜悦是人士最大的喜悦

  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空虚和缺憾。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和充实感,他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练人格,奠定我们做人的基石。“参悟就在每天辛勤的劳作之中。”

  《活法》读后感(九):以利他之心正确做人做事——《活法》读书笔记

  我不太喜欢读励志类的书籍,一来自己总体上算是乐观主义者,感觉不需要额外打太多鸡血;二来总觉得成功经验是无法复制的,励志书虽不能说看了白看,但多半不会有太大的指导意义。然而,每次读完公众评价颇佳的励志书时,还是会受到些许触动,或是感叹于书中的三观、或是感叹于书中的方法,《活法》属于前者。稻盛和夫的三观实在是太正了!

  1.活法

  当今世界的一个深刻而巨大的矛盾,就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或衰退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背景之下,稻盛和夫在不同时期始终从正面忠实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亦即“活法”。我以为,稻盛和夫的“活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以利他之心正确做人做事,磨炼灵魂,提升心智。

  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这无形之手有两只,一只叫命运,还有一只叫因果报应法则。“人生超脱命运的轨迹,那是因为因果法则这个力量在发挥作用;而另一方面,善行有时并不立即产生善果,那是因为命运的力量在干扰。……关键的是,因果报应的法则要强于命运的法则。”因此,只要从原理原则出发,持续不断的正确做人做事,就能取得成功, “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断积累,就是‘现在’这一刻的不断延续,如此而已”。

  2. 利他

  稻盛和夫认为,“利他”是正确做人的出发点。他说:“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绝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刻。”不仅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应当利他,企业甚至国家的行为都应如此。由于利他存在边界,因此应当以更宏观的视野去看待事物:“为公司利益的行为,虽然包含了‘利他’,但如果只为公司,从社会的角度看,这就是公司层次的利己。为家庭这种个人层次的利他,如果只为自己的家庭,从别的角度来看,就反映出家庭单位的利己——因此,为了超越这种低层次的利他,必须养成在更大视野内观察事物的眼光,从更大的视角、以相对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3. 劳动

  稻盛和夫对劳动的认知非常独到,我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将劳动“唯物化”,即劳动的最大目的是获得物质的富裕,因此,所谓工作,只是付出时间获取报酬的手段;而日常的劳动、家务也往往成了“累赘”。但在稻盛和夫看来,劳动能够磨练灵魂,提升心性;还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喜悦:“人类活动中,劳动带来至高无上的喜悦,工作占据人生最大的比重。如果不能在劳动中、在工作中获得充实感,那么,即使在别的方面找到快乐,最终我们仍然会感觉空虚和缺憾。”

  4. 意识决定物质

  稻盛和夫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观,他认为“人生中遭遇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磁石吸引而来,疾病也不例外,一切都不过是自己的‘心相’在现实中原封不动的投影而已。……命运可以随着我们心态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一个唯物论者,这种观点虽然难以全盘接受,但还是颇能理解的,唯物或是唯心,只是个人对世界的两种认知视角,只要它让思考者积极的看待这个世界,我以为无所谓对错。“你看见光,所以有了光”也是一种境界。

  读罢此书,颇有收获。以利他之心正确做人做事,磨炼灵魂,提升心智,方为活法。

  《活法》读后感(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精神追求尤其可贵

  作者者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但如果只是这一点,这本书也不会引起更多的兴趣,因为如果要励志,作者本人得是一个成功者,这样才能引起旁人的信服,而稻盛和夫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与他相比,马云这批年轻的互联网精英恐怕还得要经过十年以上的时间考验,虽然现在他们的言论可能更励志,影响更大。

  就其品德来说,象大多数登上了塔尖的优秀企业家一样,对个人财富的追求已经是低层次的作为,既使他们还是在追求财富,那也是只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履行一个企业家的责任。

  作者后来学习佛教,加上大和民族的性格,对精神的作用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点,读书之人要能清醒看待,就象格鲁夫说的,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按照作者说的,只要锲而不舍地做,最后结果只能是成功,这就有很大的唯意志论色彩,这也能看出大和民族执着与偏执的一面。

  性格本身无所谓好坏与对错,关键得看方向是否正确。方向正确,偏执与执着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反之,也可能成为灾难。但就纯粹思辨来说,偏执与执着总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容易取得成功。

  作者书中说:人生=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公式,如果说成功的人生,可能还得加一点点运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活法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