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隐蔽的秩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隐蔽的秩序》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4 20: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隐蔽的秩序》的读后感10篇

  《隐蔽的秩序》是一本由吴思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一):改变思维方式的好书

  不读书的人,也建议看看。雅俗共赏,当故事书看也行(故事书、连环画也看不下去的就算了)。有人看后评价说豁然开朗,有人说是诲淫诲盗,有的骂什么世道,还有人看后睡不着觉。

  “潜规则”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公众词汇,但未必每个人都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厚重。在原创者吴思的书中,“潜规则”首先这对显规则是“潜”的、是隐蔽的,同时针对显规则而言也是真正的规则。这本书的影响也许会难以估量,被文史、社科等学术领域关注后,也许会引发地震——当然现在还只是一本公众的通俗读物。

  很多概念,一经作者提出,就如鲠在喉、无法回避,引发无数思绪:“得人心者得天下”对吗?满清灭明,得谁的人心了?失道寡助——秦桧所为可谓失道,但得到的“助”少吗?历朝历代都在倡廉反贪,但为什么两千多年中只有几十年吏治清廉?好人为什么不一定好报?坏人为什么不一定坏报?剔除偶然元素,是否有规律呢?这本书最起码给出了另外的视角。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二):王朝更替,潜流不变

  读完这本书,应该是学会看开。世上有些事就是这样,你允许与否它都存在,以己之力实能改变。用吴思的话是“普通百姓无论死活,至少闹个明白

  你要明天,潜规则就是在,各种不公平也在。我能在日常重做到的就是尽量寻找对自己最有力的方法去解决事情,不要闹到血酬的底部。

  历史也是有这样一直更迭,一个王朝兴起,君主勤勉爱民重法,百姓休养,经济复苏;后世之主,励志图强,百业兴盛,国富民强;然经历几任昏君暴政,国家羸弱,人民苟延残喘;末世之君,及时报复满胸,也无济于事,王朝已经腐朽。几千年了 ,我们都没有寻到,解决王朝更替的方法,每个王朝不过200多年的历史。

  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在这历史的棋局之中还不自知?历史走到今天,是否还没有可以破解之道?

  惟愿我们不用血酬劳,安稳幸福快乐度日。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三):未消失的潛規則

  本來以為我會很難堅持看完這種類型還這麼厚的書,事實卻是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吳思像一個教師在我面前對我娓娓道來,腦袋經常有被敲擊了的感覺。良民淘汰定律,新官墮落定律,血酬定律等等,無不讓我醍醐灌頂。而且,有時候吳思舉了很多例子詳盡的闡述了某個觀點,讓我很信服之後,他又突然以很詳盡的理由拋出對原先觀點的質疑。真的是完全被牽著鼻子走。

  在看前面的時候,吳思讓我覺得,古代的老百姓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能活過來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後來作者又提到一些離現在很近的潛規則事件,如灰牢、学习班、红包。才明白我們其實也是在受剝削的,只是有些人被剝削的多,有些人被剝削的不明顯。就像古代的時候農民們就算被徵收各種苛捐雜稅,也很少會有人跑到政治中心去上訴。因為就一個個體來說,被剝削的數目還不算太大,這樣與奔波的成本相比就顯得不值得。但是就農民這一個廣大群體來說,被剝削的數目可是相當巨大的。

  然後我就想到了各種公費旅遊,出國考察,公款吃大餐等等,無不在揮霍我們納稅人的錢,卻還嚷著要加什麽買房稅、奢侈品稅,連買個ipad也要交稅。還有什麽躲貓貓,我爸是李剛事件,都說明官員對於百姓的加害能力並未消失,並且時不時的會運用此加害能力來博取他們的利益

  不過,社會總還是在進步的。起碼對於我們女生來說我們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和尊重。書中有說到,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西藏對命價制定了相關規定,其中提到,如果你殺了一個高級官員,你要賠一大筆錢才可以不用被判處死刑,而如果你殺了一個婦女,你只需賠一根草繩就够了。也就是說,婦女性命的價格只值一根草繩。草菅人命無非就是這樣。

  幸好我是生在這個時代而不是古代,雖然這個時代還是有許多暴力集团下的潛規則。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四):”中国特色“的历史学

  作为通行的学术规范,国外的学术作品篇末一般都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和名词索引表。但是,在这本书的篇末,却是一部“作者杜撰名词表”,至于书中连篇累牍转述、引用的历史学术著作,却不见丝毫提及,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该把这本书放到书架上的哪一类别。

  不得不承认,制造概念的确是吴思的拿手好戏。就像鲁迅从密密麻麻的历史字缝里抠出了“吃人”两字,一下子站到了推翻帝制的第一阵线,他则慢慢掀开冠冕堂皇的历史马甲,露出了“潜规则”这件藏污纳垢的内衣。这个名字一经提出,立刻让从小就在三国、厚黑学的“酱缸”里浸泡大的国人醍醐灌顶,拍手称妙。因为我们至今仍需在这一道道“暗门”中穿梭求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生活让大多数人苦不堪言,如今总算有人一针见血地为我们指出了苦从何来。

  中国人向来都喜欢以史为鉴”,几乎人人都是口若悬河的历史学家,读史作品是长盛不衰的畅销书榜常客。对于兴亡故事中总结出来的“历史规律”,我们总是趋之若鹜、奉为圭臬,所以,《厚黑学》、《三国权谋》、《红顶商人》才成了“中国特色”的成功学著作。

  由此观之,“潜规则”“血酬定律”“元规则”等等吴思从官修正史、笔记小说中“提炼”出来的历史规律,也不过是“中国特色”的历史学而已。吴思称这些规律为“尚未命名的高山雪原”,仿佛他是第一个踏足于此的登山者。其实,学术界人士早就一眼拆穿了这些乱花迷离的文字游戏。“潜规则”不过是制度经济学中的“非正式规则”,“血酬”“元规则”也不过是“霍布斯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翻版。闲翻史书时,吴思常常被一个名词、一句话触动,“绕室疾走、浮想联翩”,“竟然体会到了生物学家发现新物种的快乐”,下一步自然是兴致勃勃地为“新物种”命名了。读到历史痛处、拍案而起冲动不少人都有过,但是像他这样自诩“历史哥伦布”的人却没有几个。

  这本书只不过是把《官场现形记》、《厚黑学》换上“学术”的封面重新包装了一下,更适合现代人的胃口而已。吴思只告诉了我们“是什么”,而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除了感叹“潜规则”这个历史幽灵的不可战胜,除了指桑骂槐地对明清的溃烂吐上两口唾沫,实在没有什么新的收获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五):中国官场现形记

  法律法规是表面上人们必须遵循的规则,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遵循的却是另外一套灰色规则,一套没有用法律形式展现出来,却深入人心行为规范,即所谓的隐蔽的秩序。

  书中作者主要分析了以下3种关系:官与民、皇帝与官、官与官。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历史例子、创新的词汇、一些经济学原理完成了这本书。透过现象本质,把历史杂糅起来,综合性较强。

  官与民

  老百姓是冤大头。通常,老百姓都受官吏的压迫,吃了官吏的亏,还要歌颂官吏。老百姓是草,官吏是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草,这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为什么老百姓只能是草。那是因为老百姓一无所有。没有权力、没有财富、没有靠山。而官吏手中握有权力,有靠山。官与民的力量对比悬殊,这使得官与民之间的斗争毫无悬念,胜利始终站在官吏的这一边。民受官吏压迫,享受第二等的公平,即奴隶级的公平。为官吏做牛做马,认真缴税,不能给官吏们捅乱子。官与民之间博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平衡形式-硬伙企业。即民营企业以金钱从官吏手中买入“护身符”,这样就可以免受其他官吏的压榨。从官吏手中买入护身符的代价要小于被官吏敲诈付出的代价,民营企业家认为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入。博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情况总是不断地趋向另外一个平衡。

  皇帝与官

  皇帝也是个冤大头。皇帝通常奖励那些做坏事的官吏,而惩罚那些做好事的官吏。这种情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条来自最底层的信息,要传到皇帝的耳边,至少要经过6、7层的关卡。例如,村-县-市-省-中枢大臣-皇帝的秘书-皇帝。信息每经过一层,由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信息都会被当事人重新加工,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加工,然后再往上报,一层层,信息的失真程度越来越大。等到传到皇帝的耳边的时候,信息可能都已经偏离了70%左右了。这样的传递方式,足以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所以,便出现了马太效应。贪官污吏越来越多,清官越来越少。恶政是面筛子,把清官都筛掉,留下那些贪官污吏。为什么要做贪官。从收益与风险角度出发,做贪官的收益很高,风险却不大(因为官吏大部分都贪污受贿)。而做清官的收益极低,风险却很高(要受贪官污吏的排挤,迫害,打压)。人都有趋利避害性,既然做清官是件这么危险的事情,那么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便越来越少。也只有做贪官污吏,才能够在中国官场中生存下来,这也符合自然竞争的道理。在中国官场,正义往往败给了邪恶。这是因为邪恶的力量过于强大,而正义过于弱小。

  官与官

  在中国官场中,官与官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通过摆平违规者,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官与官之间存在的潜规则,是每个官员都必须遵循的。例如“三节两寿”、“炭敬”、“冰敬”等等,都是官场运行的潜规则,哪个官员不遵守规则,就会被扫地出局。潜规则必须遵守,违反规则,只能被淘汰。在中国,官员的聘任经历了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官托”,其实就是卖官鬻爵,花钱买官做。这种情形是钱说了算。第二种形式是“随机抽签”和“论资排辈”。这两个内容是经过长期博弈后形成的产物。“随机抽签”的建立者是为了杜绝别人走后门买官,通过随机抽签,增加不确定性。“论资排辈”的建立者是为了维护官场中和谐的局面,按资历和辈分论升迁,先经过一轮筛选,再从中选择,减少恶性竞争。刘瑾潜流。通过建立庞大的沟渠网络,主干、枝干、支流等等,聚敛财物,最终富可敌国。

  在本书中,作者有很多创新词汇。例如,血酬(依靠暴力因素获得的报酬)。灰牢(关押平民的非正式场所)等等。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天下已定,英雄当烹”。刘邦当年事成之后就是这样对待韩信。当不当烹,什么时候烹,这是个问题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六):历史还是那个历史,角度是另一个角度

  《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吴思作品集(2004)

  多年前读到此书时,竟是怎样的脑洞大开,今日闲来重翻,滋味依然。

  此书仍《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合集。都是些易读的历史故事,虽然未必精确,却颇有意思值得玩味。

  它用了另一种角度观看历史:人在利害格局中的趋利避害的行为。

  一、潜规则

  规则,有三层:

  一是写在正式规定中的,老百姓名义上的那般浩瀚的权利,这肯定是说说而已,制订者没当真,百姓也并没敢指望;

  二是实际生活中执行着的规矩,官吏卡要点百姓孝敬点,便都相安无事,此即潜规则,双方认可的;

  三是官吏得寸进尺,索要潜规则之外的东西,百姓便群起而闹之了。这便是鲁迅说的“想当奴隶而不得的”境遇。

  由此想到身边:我不求你医德多高,只求收了红包后把我的病治好,我不求教育怎样均衡,只求托了关系后能让孩子上了学,若是送了红包找了关系也达不到要求,我肯定就要咒骂。

  二、血酬定律

  血酬是对暴力的酬报,就好比工资是对劳动的酬报、利息是对资本的酬报、地租是对土地的酬报。

  血酬的价值决定于拼争目标的价值,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血酬的多少,取决于暴力的强度,及暴力的承受者避祸免灾的意愿和财力。

  政治里学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并由此决定了历史的演进规律。但吴思却造出了"破坏力水平"一词,解读了"破坏力水平"是怎样决定历史进程的。

  历史纷纭中,人,所追逐的,就是拥有最大伤害权!

  若拥有让对手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就拥有了对于对手的否决权。

  即,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这是决定规则的规则。我有伤害你的能力,但我不去伤害你,你便要付出酬劳。

  三、书中还提及了中国人的武侠梦,为何会有这类成人童话风靡汉语世界?对武侠的幻想就是对暴力的幻想,对拥有强大的伤害能力的幻想。唯有拥有伤害力才能拥有安全感。才能像呼唤神灵一般把正义凭空呼唤出来。

  所谓道德,都是给拥有伤害力的人而言的,没有拥有伤害力的百姓,你要做的,只是要遵循拥有伤害力的人制订的规则。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七):士之怒

  因为是第一次写,而且对历史政治都没有很了解,非常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我们总是会寻找和历史共通的美好的东西,而吴思先生却是揭露了延续了五千多年的社会顽疾,时代在改变,科技在发展,在经济模式完全不同的现在,虽然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支配这个社会生活的潜规则,人与人相处,亦或是说阶级与阶级间的关系,那些隐蔽的秩序,却还是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的。龙应台曾经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那么今天我就想结合这本书来探讨一下关于生气的问题。隐蔽的秩序从古至今实质支配了这个庞大的国家数千年,追求第二等公平的习惯早已渗透进人们的血液。在古代,百姓生气了,可以上访可以告御状,在现代可以上诉再上诉。而生气了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是重申一遍规则还是换一杆新秤?是强拆事件中的意外碾压?还是网站上显示的“该内容触犯法律法规的规定已被删除。”(此处补充老百姓告御状那里)高中课本有一段唐雎刺秦王的描写格外生动。秦王眼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这是秦王眼中的布衣之怒,又何尝不是历代统治者眼中的呢,老百姓的伎俩也不过如此。古有拦住大臣的轿子哭哭啼啼的告状,今有跳楼纵火引起政府和媒体的关注。看似无理取闹,实则是走投无路。而唐雎却说,此乃庸夫之怒非士之怒,而后又举了三个士之怒的例子来说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气势磅礴让人称快,也把色厉内荏的秦王吓得不轻,收敛了气焰。然而漫漫的历史长河自然是由那些庸夫构成,有勇之士实在少数,否则唐雎也不会只细数出这三者。士之怒的成效,是庸夫之怒永远无法达到的。有了李自成的造反,驿站和驿马便成了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处理起来便有所忌惮,不敢把百姓当成好欺负的冤大头。皇帝们都怕制造出李自成来,虽然这样基于恐惧心理制定出来体现了第一等公平的正式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被指望实实在在落到百姓身上,但单就这些规定在制定的技术上是值得肯定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士涌现出来,如果以时间为X轴人数为Y轴这将会是一个爆炸型的函数,它的斜率是不断变大的,而影响其斜率的原因有很多,人与人的关系从来不都是此消彼长的吗?文明的进步与观念的渗透自然使得压迫的弹性变大,如果高兴的话大可以将其称之为民主。而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越来越多士的涌现,给统治者以忌惮,推动着正式规则——法律的发展,使其越发的民主,顺应民意。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顺应时代的潮流,统治者必须把人人平等这样的观念写进正式规则,这大大推动了第一等公平的发展,当然能落到百姓手中的绝不会是那第一等的公平,只是当第一等公平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时,那第二等第三等自然不可能停滞不前,即便是对打了折扣的公平的追求也会用到有民主的名义。而衔接这第一等第二等乃至第三等公平的正是那隐蔽的秩序,其实哪管它沧海桑田,由潜规则来实际支配人们的生活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于是这场统治者制定的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下滋生的潜规则支配的社会便不断发展至今。规则的民主化,与其说是士之怒的成效不如说是时代和历史选择的结果,时代选择了士之怒,士之怒推动了时代。其实,规则不过就是权力游戏的产物,人权与压迫此消彼长的过程,的确像极了一盘弈局。龙应台想看到的自然不是以头抢地的庸夫之怒也不敢说是革命般的士之怒。她不过是希望每个人都敢于生气,这样黑暗和压迫便不会蚕食我们的后人一代又一代。然而单靠当权者对百姓们的怜悯和体恤就想治疗中国社会几千年的顽疾那未免是太过理想化。其实哪里仅仅是中国,试问哪个国家没有潜规则,是那个群情动不动就激愤,民主动不动就取得胜利的正闹着“闺蜜事件”的让中国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国家就没有吗。龙应台想看到的中国人大概就是那样的吧。可那样的前提是法制与文明的建设的先进,权力的分配和监督,与其说是人民的作用,不如说是国情和制度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和韩国在实质民主上的差距。他们没有几千年的历史遗留和习惯的沿袭,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潜规则不是不存在,只是正式规则下的第二等公平都给了他们这样的民主,媒体的独立,民众的监督,士之怒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正式规则与士之怒的关系永远是相互推动的,单单指望靠生气来获取民主是不现实的。法制与文明发展至今,潜规则是仍然存在的,只不过是存在的外在表现也跟着时代的改变在改变,以一些更为文明的形式呈现出来,有的可能也已经演变成了正式规则,甚至写进了法律法规冠以公平与正义的名义,让一些不知真相的人虔诚的接受和拥护,无知何尝不是一种幸运,而那些知道真相的人呢?生气吗?是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的无力控诉,还是伏尸二人流血百步的揭竿而起?士的使命是为少数人所准备的,而大多数人只能是庸夫,道理很简单,发怒的成本太高了所维持的权利太微不足道。大多数人只能做潜规则的适应者,压迫来了便谨慎苟且度日,压迫走了,便继续谨慎苟且度日。而反观作为士的结局又会怎样呢。首先杀不了秦王,退一万步说杀了一个秦王还有其它秦王,更甚至是自己成为另一个秦王。太平天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所实际展现出来的内部关系,与他们那面漂亮旗号的差距,并不比《大清会典》与黑称的差距小多少。所谓革命革来革去无非是革了自己的命。若不成功便成仁那是圆满是死,若成功而没成仁,为之抛头颅撒热血的东西消失了,那抑是死。隐蔽的秩序是生产模式经济模式政治制度历史遗留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正式规则却能说得上是生存法则,是权力游戏下的产物。于是,我常常在想,吴思先生,您会不会生气。清醒的人往往是痛苦的,人之所以不快乐往往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却又无力改变。所以人的愤怒本质上往往又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鲁迅的清醒致使他呐喊,无法忘记《纪念刘和珍君》里酣畅淋漓的痛斥,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先生是真的勇士,这样正视淋漓的鲜血。有多少人是打心眼里敬重他的,人们往往崇拜的就是自己不具备的。可是他的呐喊也只能在山与山之间来回碰撞回响,最后销声匿迹。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鲁迅是深沉而痛苦的,那顽固守旧统治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又怎么能是几呐喊就能轻易打破的呢。鲁迅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名革命家,那么这样的愤怒与痛苦便是身份使然,说不清是鲁迅宣泄了它们还是它们造就了鲁迅。鲁迅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而伟大并不是对自我的标榜而是看他在多大的程度上为人们所需要。那么这位吴先生,他同样是清醒的,可他是否痛苦呢?看过这本书,都能感受到文章平实又生动,时不时调侃执政者的恶习也没有太多愤怒的情绪,仿佛是一个局外人在写,同样有着双毒辣的眼睛,而吴思的文章却少了许多利剑般的锋芒,但一针见血的准确和力透纸背的思想却没有缺失。而吴思的文章为什么不生气,那是因为他不是革命家,他是一位思想家,他们有着最本质的区别,他们所在的时期不同。他只是在描述一个客观事实,而不是在倾泻些什么,其它的交给读者,太多的情绪带入反而会有偏激片面的危险,那样便成就不了一本好书了。吴思的文章不生气,那吴思呢?他本人会不会生气,这个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曾经生过气,在他做采访的时候,在他调查举报的时候,在他回访的时候。可他似乎是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潜规则存在的必然性,把它当作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本该如此,也没什么需要大惊小怪。而这本书的出版,只是让更多的人对抽象的潜规则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而对潜规则目前的冲击作用几乎为零,也可以说吴思先生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目的。王开岭曾经说过,一个作家,若只沉迷于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单,那只是一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主义通常是忧郁的但哀而不伤,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富于行动,要作事,要追求它改变,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我想他所说的理想主义,大抵就是一种清醒,而清醒大概就有这两种,一种是奋力拯救的革命家,一种深入剖析的思想家,这是两种不同的情怀,济世与超凡。这是鲁迅为什么呐喊,吴思为什么调查采访,龙应台为什么生气。我们都生活在隐蔽的秩序里,生活在腐烂的阴沟里,但是仍旧有人仰望星空。生活若是有这样两种形态,无知的快乐和清醒的痛苦,这就是文匠与作家最本质的区别。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八):介于严肃和不严肃之间

  这本书是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合订本。主要是对一些明史、清史以及笔记杂著中的故事进行某种程度的分析,来说明和总结一些概念,以描述历史上官-官关系、官-民关系等等方面,涉及到各方的生存策略。有很多生造的概念,比如什么潜规则、血酬、元规则、各个所谓的定律,让我相当不适应,甚至讨厌。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观点和思想含在里面——虽然很多人也都或多或少地说到过或者提到过类似的,比如我在国内的一个老师。认真地追求起来,这本书自称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相当粗糙甚至靠不住,不系统,也不精致,但是却也能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特别是理解现实。严格来说,这不是一本严肃的读物,不少地方任意性强而且缺乏严密的论证,但是是一本有深度的读物,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我们何以成为当下如此,有着不俗的洞察力。

  写得相当白话。提到的大部分观点,说穿了并不神秘,也未必都对。所用的论证方式,大多简单;所以,可以批评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各种淘汰假说的过程,等等。当随笔来看比较合适。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九):读书笔记: 吴思《拆解历史弈局》

  平民、官吏、皇帝:三层阶梯中的状态

  从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创建皇帝制度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一个朝代兴起——灭亡——另一个朝代兴起的历史轮回。天下由“公”而“私”,恒威皇帝的私人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即使是”日理万机“的皇帝,对付纷繁庞杂的行政事务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只有建立庞大的官僚机构,才能使皇帝的一致由中央到地方地贯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皇帝对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的全面控制。

  在皇帝立于塔尖,各级官僚依次而下,百姓构成塔基的权力金字塔中,似乎结构应当似很稳定的。然而现实中却总是处在变动之中。从始皇帝嬴政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经历几十个朝代,出现过三百多位帝王,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而各个王朝,最终都毁灭在尘埃之中。

  反观历史,权力的制衡无处不在,制度的更替亦是顺应时局的调整,为什么每到衰落王朝的末期,几乎都是有被统治者——平民来推翻这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完美的结构内部,到底暗藏了怎样的不稳定因素?

  一、君与臣

  君,即皇帝,代表了天道,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臣,及官吏,是政府行政机构中的操作者,出于权力金字塔的中间,上传下达,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家臣或者嫁女,也是皇帝的智库和专家团,在某些时候,也是限制皇权和监督皇帝行为的舆论力量。

  君与臣,一个是老板,一个是雇员,拿人工钱,替人干活,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老板为了防止雇员偷懒作弊,总要另设一个监察部门;雇员为了对付克扣吝啬、为所欲为的老板,只能团结在公会的周围。这是现代社会的体制文明。然而古代社会,虽然没有工会,却又监察机构,臣子不会也不想和皇帝争利益,除非他想谋反,所以工会纯属多余,这种制度也还算完满。然而猪肚上的透明与公正掩盖不住没有共同利益的双方的矛盾。

  明君与贤臣,为了天下治平,齐心协力;昏君与奸臣,为了个人享乐,私欲满足,狼狈为奸。他们彼此不会有什么矛盾,当无案例分配、利益分配出现矛盾时,亦可以妥协。明君与贪官,或良心未泯却不够有才智的皇帝与一肚子民脂民膏却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吏,昏君与清官,或没什么才华又不懂得自我控制的皇帝与不懂得变通、一心为公的直臣之间的矛盾,往往在一个朝代的初期和末期显得尤为激烈。

  刚刚坐稳江山的皇帝们深知民心不可违,减轻税赋、严惩贪官、体察民情,希望能治平天下。然而那些现百姓于水火的贪官却往往抱团结伙,想尽了办法糊弄皇帝,于是发展成了一场一人对付千百人的永无休止的车轮大战。在深宫中长大的衰落期皇帝们已经被封锁了了解民情的通道,大臣们一起瞒骗糊弄皇帝,把已经风雨飘摇的江山说得风和日丽,这些皇帝即使再有心,也只能为无能且昂贵的官僚系统陪葬。

  骄奢淫逸惯了的皇帝们沉醉在后宫中的市场、华丽的宫室中,为了自己私宅的扩建让天下百姓集体遭殃,此时一般的管理只有顺着皇帝的心意,努力为皇帝筹钱,当然免不了自己留些回扣用来贿赂上司、迎来送往。若有一些人干燥这种大环境里“强谏”,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奏响王朝衰落的第一支挽歌。

  二、官与民

  官吏的责任是”牧民”,他们是百姓的监护人、父母官。地方官直接管理日常事务,审案子、收税、组织圣餐活动。中央机构的官员虽不直接接触百姓,却负责制定政策,定计国计民生,左右地方官的人选,因此也是影响百姓生活的重要一环。

  按说官吏的工资来自纳税人的劳作,老百姓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理应尽职尽责,为百姓服务,然而现实却是大肆搜刮是各级官员的共同利益所在,并且搜刮勒索老百姓是在是极容易的事情,只要他们开口,没有人敢拒绝政府的收费。

  入世地方官不太贪心或是为官正直清廉,没有额外收费或是收了也用于对付上司同僚,没有个人小金库,那就官民相安,实际上百姓是很知足的。即使地方官确实参与了乱收费并且真的有小金库,只要数额不巨大、影响不恶劣、老百姓怨气不太重,一般也不会有人上访,上访告御状成本太高,收益微乎其微,并且风险太大,一般人宁愿屈死,也不会告状。真到了地方官员与中央官员沆瀣一气,百姓忍无可忍的时候,也会出现小规模的集体上访,集体抗议,其结果常常最好不过是官员在短时期内有所收敛长期状况没有改观。再恶化一步,即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什么特殊死就爱你,当一个政府彻底沦为一部敛财的机器,期间的每个零部件都富得流油的时候,百姓只能造反。

  父母官的恩情很昂贵,需要一代代的农民用心血去期待,用汗水去浇灌,如果来了好官,那是福气;如果是一般官员,那就要加紧劳作且风调雨顺;如果是贪官,就只好徒呼奈何。从这个角度上讲,老百姓已经纳税,是尽了公民的责任;还要额外奉养地方官,已经是沦为奴隶;更要支撑庞大的官僚系统,用自己的血汗钱供他们挥霍,则是想当奴隶而不得了。

  三、君与民

  君权神授,在普通百姓眼中了,皇帝是神圣又神秘的所在,皇帝是真龙天子,统率天地万物,却又偏偏难于跟百姓——权力金字塔的塔底有直接接触。

  民贵君轻也好,载舟覆舟也罢,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家天下的系统内,皇亲贵族是纯粹的寄生虫,百姓理所当然的应当掏钱给皇帝供养众多的后宫佳丽以及伺候她们的成千上万的宦官。皇帝的特殊身份以及超越一切的所有权决定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天下都是他的,你的收入当然更是他的了。况且在如今爱的伦理系统中,“尊尊”“亲亲”是基本的义务,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了,纳税,用自己的血汗钱为皇帝及其家人的生活埋单,就是尽义务的方式。

  百姓已经承担了供养皇帝的责任,一人独大的皇帝如果有一些良知和自控力,不去行“恶政”,尽可能保持政府的有效运作,天下也就太平。然而一人独大的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将一个人的私心贪欲化作一场大规模灾难。一个皇帝的某种癖好,会培养出一批为之服务并以此发家的官员,最终形成一个不断膨胀的利益集团。恶政与恶棍集团相得益彰,百姓不能忍受的时候,一个王朝就接近终结。

  隔着庞大的官僚系统,皇帝只是深宫中的统治者,他不能指导天下民情;百姓永远不能指望皇帝的垂爱,只能期盼皇帝任命一个好的地方官。虽然他们之间的依附如此强烈,他们之间的隔阂却山重水远。

  民——官——君的三层结构依靠太多的自觉,官员的、皇帝的自律和老百姓的无意识服从。虽然政府体制和运作理论上无可挑剔,但暗藏的潜规则却无处不在,整个官僚系统的集体自律是不可能的事,整个官僚系统为共同利益上下勾结却是常常发生。王朝的更替从根本上说,是官场的大洗牌,当百姓的产出被榨光,官场黑暗又膨胀的时候,就会推倒此前的局面,再次洗牌,而游戏的规则在更换玩家、重新发牌后,规则不会有什么变动,故而不断洗牌,常换常新。

  《隐蔽的秩序》读后感(十):给潜规则正式命名的书

  刚拿到这本书时,对外包装很不以为然,可能是出版年份有些早的原因,整本书的装帧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但排版和文字确实很用心,包括注释也十分到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不会吧,难道吴思就是“潜规则”一词的发明者?或者说是完整和系统的描述“潜规则”这个现象的第一本书。作者用一个个史料中的故事给我们描述了隐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下的官僚阶级及其周边利益集团的工作方式,而且作者还别具匠心的发明了很多让人看后不禁拍然叫绝的新词语,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吴思看待历史文献的方式,以往我看历史故事时,只是去看一件事情,却从来没有去主动的想过这些事情背后的一些现象,现在看来,真是错过了很多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做学问,脚踏实地总是不吃亏的,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既然作者描述的这个阶层如此的庞大和根深蒂固,且无法摆脱灭亡和兴盛的怪圈,我们是否应该仔细想想,如何把人从圣人和正人君子中解放出来,让人回归到趋利避害的自然人当中,从这个角度去设计和实施制度,相信总会能有些收获。

  越走越不知道路在哪里,还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往前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