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米》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米》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7 20: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米》读后感精选10篇

  《米》是一本由苏童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30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米》读后感(一):为什么不是力荐

  首先,这不是一本在普遍意义上适合所有人的作品,比如不经事的少年,还有怀揣单纯美好少女。(当然并不是说读它的人要心存龌龊,只是书中的某些情节容易使人对人失去信心

  其次,这是一本需要悲天悯人情怀人才能从中读出温情的书

  ——个人认为,文学作品都要从特定角度给人安慰,或者读者能从其中某个角度得到安慰,才是读它的理由——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要在充满缺陷的社会里去与他充满缺陷的命运抗争,结果只能是两个: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他人。而五龙,先是毁灭他人,然后毁灭自己。

  五龙毁灭他人,是为了完成自我——完成那个以前饱受饥饿、羞辱甚至死亡威胁的折磨而阴魂不散的自我。取得地位和权势之后,他挖空心思至于用变态的手段折磨他人,致他人于巨大的灾难中,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现在是安全的,温饱的,有控制权的。而当这一切都完成了以后,他却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才会想到要带着一火车车厢的米“衣锦还乡”,这才是当初那个离乡背井的少年最美好的愿望。只是,残酷现实让他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中被扭曲了。

  为什么五龙对米会如此痴迷?——米象征着温饱、干净温暖善解人意。而这些,恰恰是五龙曾经缺失或者一直缺失的。

  也就是说,是充满缺陷的社会造成了命运的缺陷,又是命运的缺陷造成了充满缺陷的让人痛恨又同情的五龙。

  最后,读后这本书,马上找一个有阳光角落站三分钟,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还是足够美好,告诉世界自己还是足够阳光。

  因此,这是一本“力荐”给对人性深刻认识且满怀同情的人,却只能“推荐”给我们大多数平和善良人们读的书。

  《米》读后感(二):乱世风云

  整部书看下来,觉得冯家米店里的所有人,都活在一个巨大的棺材里面。

  这棺材太挤,太密不透风

  看得人很压抑,但是我相信一切都是很真实存在过的。

  有感于我自己现在的生活过得有多么好。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很舒适,但至少不用忍饥挨饿

  那个乱世里,人不如狗,没有任何的温情以及心灵上面的关怀与交流

  无论是夫妻,父女,姐妹。血缘显不出任何意义。

  庆幸小碗死了。

  要不然,她是会长成织云一般的放荡刻薄,尖锐悲哀,还是会变得如同绮云一般的无奈呢。

  谁都没有错。连五龙都没有。

  可恨的是,在那样的大环境里,安稳的活着,不过是奢侈了。

  《米》读后感(三):该离去

  “五龙没有听见金牙离开身体声音,五龙最后听见的是车轮滚过铁轨的哐当哐当的响声,他知道自己又躺在火车上了。他知道自己仍然沿着铁路跋涉在逃亡途中。原野上的雨声已经消失,也许是阳光阻隔了这第一场秋雨。五龙在辽阔而静谧的心境中想象他出世时的情景,可惜什么也没有想出来,他只记得他从小就是孤儿。他只记得他是在一场洪水中逃离枫杨树家乡的。五龙最后看见了那片浩瀚的苍茫大水,他看见他漂浮在水波之上,渐渐远去,就像一株稻穗,或者就像一朵棉花。”

  这是本悲怆的奏鸣曲,像《白夜行》一般的直白、泼辣与孤独

  从头读到尾,心里没有一刻是舒坦的。每读一句,胸腔里便留下了一根刺,生疼。

  这部小说,若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莫如“倔强”。五龙挣扎的太用力了,生活欺负他,他便千百倍地凌辱生活。织云可悲,抱玉可怜,绮云可叹,米生可憎……这书里,每一个过得好的,个个儿带着仇恨,报复来报复去,最后都报复到了自己身上,也算是天道循环么。

  好好活着,温暖的活着,赏花赏草赏月光,静渡悠悠岁月长。

  《米》读后感(四):食色性也

  告子曰:食色性也。他主张人之初无善或不善之定论,食、色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龙逃荒到瓦匠街,为了不饿死,他卑微地放下尊严在码头上叫人爹。他太饿了,对米的敏感让他在米店不忍离去,哪怕闻着米的气息。终于停到有米香的地方,他踏实了安全了再也不愿挪开脚步,哪怕一分钱工钱都不要都行,只要有口饭吃。这时的他目的很明确只是满足食欲,也许他内心有善的一面,他让街上的“死人”早点回家,别冻着了。

  织云、绮云、冯老板在买鞋时的冲突,点燃了五龙内心的火苗,他天生就是敏感的、自卑的、心狠的,他要自己买鞋来向他们示威。但这种示威并没有换来冯老板一家的尊重,反而把更屈辱的要求往他身上加。

  当他面对织云的挑逗,同时发现织云和阿保的奸情。想到织云的放荡,阿保的凶残,仇恨的火苗越来越旺,天生的狠劲让他借六爷之手除掉了阿保。阿保的死,让他尝到成功快乐滋味。六爷不要织云,没有人要织云,他不得不要,但即使他接受了,也逃不过冯老板和绮云的算计。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个男人,要他死来保住冯家的名声。

  满足了食欲,他的色欲也被点燃,他要发泄、报复、占有。他恨织云、绮云,恨一切女人,哪怕最后得了花柳病,也怪罪妓女并把她们都杀了。唯一让他相信的平静的虔诚的只有米,甚至用米去变态地折磨女人。

  为了得到更多的米,他走黑道,不折手段,用这些钱去老家买田置地。只有枫杨树他才活得踏实,或者说他更想地是如何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他老了,要死了,要回家了。他一辈子不相信任何人,只信米。米是他最好的归宿,家庭成员的肮脏、丑陋、压抑和他没有关系。只是他敲掉全部好牙换成的金牙,对儿子来说,意义还不如蛐蛐大。

  荀子主张人性有恶,人天生以来就为了满足欲望,若得不到满足并会发生争执。食、色、欲,欲望使人由善变恶,主宰人生

  《米》读后感(五):我迷上苏童了

  最近期末考试,懒得写字。

  《米》是苏童第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逃荒者五龙从家乡枫杨树村逃难到瓦匠街,投靠大鸿米店,从一个流浪者不断成长,成为地方霸主,但最终惨死在归乡的火车上。五龙始终深深的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他的梦想是衣锦还乡,带着枫杨树村的地契,带着一火车皮满载的白米。五龙有一个自卑的内心,正是这种自卑促使五龙成为一个毒辣而又刚强的人。潜意识的自卑使仇恨的种子不断萌发。给六爷写信告发阿保与织云通奸,是阿保去世的元凶。成为地方一霸后,换一口金牙,这不仅是一种虚荣,更是他的自卑心在作祟,从底层的人变为“上层人”,更要十分明显拥有符合“上等人”的符号或是标志。得了淋病后,不留任何希望的杀死了数个妓女。五龙对于大米的怀有一种特别情感,甚至到达一种病态的程度,把大米塞进女人的阴道,甚至即将离去人世时也要带一车大米还乡。当然这也与五龙的自身经历有关,与时代特殊情景有关。织云这个女性形象我认为是《米》的极大亮点。她是一个叛逆者、勇敢者。她曾明确的表明为什么只准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却不能多玩几个男人。织云浪荡但却自由,叛逆但不够决绝。虽然她已经在思想上有所进步,但仍无法摆脱对男人的依赖,最后只落得去六爷家做类似仆人的角色。但必须要明确她并没追求女性的独立,只是游戏男女关系之间。

  ————有很多东西我还没写完。

  《米》读后感(六):被诅咒的生活

  正常的人过着伤心日子,不正常的人实现着自己的想法

  五龙这一个人太恐怖,什么都不怕,心中无爱,只想着米和衣锦还乡。像个魔鬼去搅乱那个米店、那一条街、那一座城。我每看一章都希望他能惨死。可是等他真的死的那一刻,他的儿子敲掉金牙的那一刻,我觉得很无语,不过是时代的棋子。

  绮云,从五龙的到来开始就被命运推着走,她内心也充满了忧郁。虽然衣食无忧却从来不快乐。忍受着全家人,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许五龙死了,他的生活能好一点,但是能好到哪里去呢?五龙魔鬼一般的血液也在她儿子体内呢。

  《米》读后感(七):仇恨的力量无比强大

  得益于苏童流畅的文笔,一晚上便读完这本小说。五龙这个汉子的一生,被仇恨和欲望纠缠着,直到死去,让人感叹人性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仇恨本不是他的性格,他本可以在自己老家走完一个正常农民的一生,可是一场洪水将他推上了南下的列车,他对生命是敬畏的,否则也不会在看到路边冻死的尸体时仓皇而逃也不会对白花花的大米产生宗教般的情感,但他把尊严看得更为重要,在生命能够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他生存的目的就是在为曾经被迫放弃的尊严找回应有的地位,于是他暗算了阿保,炸掉了六爷的花园,在找回自尊之后,他的生活也就失去了目标,仇报了,那么就眠花宿柳寄情于性吧,他的复仇人生在六爷花园的爆炸声中其实就已经结束了,其实这一切都不奇怪,五龙是个正常的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层次模型,只是找回自尊的手段颇为残酷。

  五龙家女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各个活在压抑之中,五龙这头雄性猛兽的野性将所有与他有关联的男人女人压的喘不过起来,这是本书最让人压抑的地方,应了道士那句话,五龙就是这家的活鬼,和鬼过日子怎么能过得好。侥幸逃出这个家的织云和雪巧,哪怕过着更卑贱的生活,都不愿再回来,那是怎样的一种压抑,绮云的命最苦,以她的勤劳干练本可以找个好婆家过上不让她头疼的生活,可是米店这个摊子又是她割舍不下的家,她得矛盾性格让我对书中女性逆来顺受能力颇感惊讶

  读这本书给我的启迪是,要珍惜生命就要远离气场强大且复仇心重的人,和他越近,你就被压抑得越重,直到有一天你彻底被征服,变得逆来顺受。

  《米》读后感(八):所有的恶来源五龙

  读完了之后好像自己也在一列摇摇晃晃的火车哐当哐当,不知道去哪,极力规避不了的阴暗张牙舞爪,看完了废都也是这样,一个是恶,一个是丑,一个慢慢堕落像慢镜头打下的死鸟,一个是墙角已经腐烂的蟾蜍跳跃挣扎让人压抑到死。变态的骇人听闻情节的设置,在读者的感官深深烙下烫疮,米自始至终,是一种奇特的意象,是人类一种最原始的饥饿感,五龙懂那种饥饿,才会对米有那种近乎变态的迷恋。这个家庭里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扭曲?是五龙,五龙像冤魂一样攀附上米,顺便才导致了米店一家的覆灭,那五龙又是如何一步步扭曲呢?首先,他的性格里有阴狠的潜藏的一面,这是最重要的,随着那一面慢慢激发,他的孩子耳濡目染了已经变质的父亲悲剧就持续上演下去,继续纠葛下去。如果五龙不是因为对米的变态迷恋,织云的命运或许不会变化,但六爷依然是六爷,冯老板寿归正寝,琦云或许会本分过完她操碎心的磨叨的平凡一生。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五龙宿醉后看见码头担米开始,全部碎掉了,彻彻底底。

  《米》读后感(九):米——读过的最压抑的小说

  用跑步的功夫听完了苏童的小说《米》。尽管这本书故事性很强,但如果不是用听的,我怀疑我是读不下去的。如此压抑的小说我还从未读过,好像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好人。他们有的心狠手辣,有的淫乱成性,有的视财如命,有的游手好闲。他们把人性的恶展示了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里面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到厌恶。但读到最后,我却又稍微的有些释怀。他们展现出了人性的丑,但也遭受了无尽的痛苦,就像琦云多次说的,她过得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日子。生活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他们只是为了活着。他们又有什么选择呢。

  说到最后,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米,没有米什么都是空的。为了生存而作恶,因为作恶而受苦。我想,如果把我放在那个环境中,我能怎样呢,或者死,或者变成自私卑鄙的坏人吧。

  读罢这篇小说,我恍恍惚惚睡了一觉,才回到现实中。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生活在一个非常光明的时代,在一个条件还可以的家庭里长大。我不需要为吃米而犯愁,我可以选择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米》读后感(十):善与恶

  这是我第一次读苏童的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非常抑郁的,书中将人性中丑陋邪恶自私贪婪的一面描写的淋漓尽致,我想苏童在构造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压抑的,尤其是在构造男主角龙五的时候,龙五是一个自私贪婪,狠心手辣,心胸狭隘,但又孤独可怜的一个人。他谁都不相信,不相信爱,不相信亲人,在他眼里,世上的人都想让自己死,唯有那散发清清幽香的大米让他感到安全感,大米似乎代表了他的被淹没的家乡,温暖而亲切。他逃难来到冯家米店,最初的梦想就是米,所以给口饭吃就行,可以不要工钱,冯老板是一个吝啬自私狠毒的人,他看中了龙五是个劳动力,还不要工钱,于是将他留下,开始的时候在他眼中的龙五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臭要饭的可他万万没想到,最后其实是引蛇入室,冯老板的大女儿织云是一个风骚的女人,总是与妹妹绮云打架,在15岁的时候就跟了六爷,而后又跟六爷的手下阿保偷情,后来怀孕了孩子是谁的自己也不知道,因为阿保曾经羞辱过龙五,于是龙五托人写信高密织云与阿保通奸,阿保被杀,后来冯老板跟二女儿绮云去吕公馆找六爷讨要说法,结果却得到一顿羞辱,为了遮蔽家丑这时冯老板想了一个办法,先让龙五娶了织云,在龙五运货的时候再找人杀了他,结果因为杀手嫌弃他给的钱太少了只打中了龙五的脚,这让龙五对这一家人更加的仇恨,在龙五眼中,这家人都拿他当狗使唤,他要向他们证明他是个人,随着剧情的发展龙五渐渐地开始露出他凶残的一面,冯老爷后来中风不久后离开人世,他在死前非常悔恨当初留下了龙五,他死前戳瞎了龙五的一支眼,在织云生下孩之时,六爷听闻孩子像他,于是把孩子抱走,织云也跟着走了,织云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吕公馆连下人都看不起她,最后她死在了龙五所策划的吕公馆爆炸事件中,结束了她依附于男人的一生,在冯老板死时,织云给六爷当六姨太,他将目光锁向绮云,他强娶了绮云,后入了黑社会当起了老大,绮云给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米生与龙五如出一辙,一样的狠毒,小时候因为妹妹宛儿的告密,他亲手将5岁的妹妹埋在米堆里捂死,长大后的他更是阴冷黑暗狠毒,与他的父亲一样喜怒无常,我觉得因为从小成长的缘故在米生心中从来就没有过爱,从而导致了他可悲的一生,二儿子柴生是一个天天吃喝玩乐的赌徒,在这个家庭中充斥着丑陋与阴暗,没有亲情,只有无休止的争吵,在我眼中最可怜的是绮云,在父亲在世的时候帮助父亲打理米铺,父亲死后被迫嫁给他最厌恶最看不起的龙五,她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即使厌恶龙五,在龙五最后得了花柳病后,依然没有不管他,在封建社会思想下那是他的丈夫,她虽然尖酸刻薄,但她一生为别人忙绿,一直在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最后龙五死在了回往家乡的火车上,他什么都没有,只有那一袋散发着幽幽清香的大米,死后嘴里的金牙也被儿子柴生拿走,耳畔只剩下轰鸣的火车声.......

  这本书我很喜欢苏童对景物的描写,当写到龙五回忆家乡时,我感受到了那个冷酷男人心中唯一的一丝温情,当龙五耳畔响起火车轰鸣声,他捂住左耳,用另一只耳朵倾听,似乎是听到了远方铁轨震动的声音,一个趴在火车上从农村来的饥饿而哀伤的的青年渐渐驶来,读到这样的场景会不禁让我哀伤,感到莫名的孤独与悲凉,这不禁又让我同情起龙五,他的内心就想一个巨大的黑洞,孤独而隐秘,他同情那些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因为从他们身上,他能看到自己的身影。终于他可悲的一生结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