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05: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读后感10篇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一本由(美)菲利普·迪克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一):攻壳粉补完书单之一

  《银翼杀手》的原作终于出新版了!老版已经很难买到了,而且封面很糟糕="=新出的菲利普迪克这系列套装小说的封面设计一下萌的不得了!出于对《攻壳机动队》的爱外加对《银翼杀手》的大量疑问,当发现这本小说要出新版后开心的到处蹦跶,终于能拜读原作了!!

  然后关于《银翼杀手》的疑问也终于释怀了,在前言就已经解答了为毛书名如此令人好奇的《仿生人能梦到电子羊吗?》会变成硬汉风?动作片!百分百好莱坞?一点都不吸引人的《银翼杀手》这个片名。尤其电影本身超划时代的居然起这个名字实在各种不搭调,还有很多关于电影里出现的道具、设定、细节的出现根本就不明所以,我觉得他们肯定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只是没看小说又没有幕后说明,变得漏下许多疑问感到很不圆满,补了小说后终于一下子解答了不少问题,所以说大家原来都是有源头的嘛。现在终于有等量的信息可以去再看一次《银翼杀手》了。

  基本上我觉得定义什么才是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找虐,思哲们已经从公元前虐到现在还将继续虐下去直到不久后的某天终于连社会结构都变天了满大街仿生人机器人出门买菜也是常事后这个问题还在辩论中继续荡漾开去难以解答木有定论。=L=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原价:28;亚马逊:20

  记于2013-12-30 13:03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二):别人的评论

  转一下别人的评论。我也对这段印象深刻,有点禁闭岛的感觉。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三):仿生人或许不会梦见电子羊,但它们有梦想。

  后记里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个设问句在小说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出现过,也没有答案。但读者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这很可能是主角里克在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会问出的问题。这个解释好贴切。除此之外,我觉得这个标题也高度体现了这本小说的主题。

  标题的这个问题,克里没有直接发问过,但在他对仿生人的移情越来越深的时候,他问过:仿生人会做梦吗?

  后来回答:他们会,他们梦想获得只属于人类的移情能力,还为此谋杀了主人,执行了逃亡计划。

  在这个故事里,仿造人比很多人类的智商都要高,移情能力是人类(也是背后的作者)唯一寄希望于区分真人和仿造人的依据。围绕移情这个点,人类对于仿造人、仿造人对于人类的两方面看法都刻画的相当深入。

  (以下有剧透)

  主角里克一开始只是把仿造人当赏金来源,认为它们是“它”,是危险的和无情感的。后来追捕高智商仿生人中,他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威胁到他的职业生涯,使他尝试和女仿生人做爱,在摇摆不定中,他确认了自己对仿生人的移情,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杀死了仿生人。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于他而言是痛苦的,因为这之中已经掺杂了他对仿生人的移情。这使他就像杀死真人一样,受到心理上的创伤。这种战争应激创伤在现代的军队中也常出现。但在这个故事里,在地球一片废墟和尘埃(好像北京的雾霾......),动物几近灭绝,人类依靠共鸣箱建立联系感的情境下,这种创伤更为严重和致命,以至于任务完成后,作者用了3章哲学化了的文字(一共22章)来描写里克的创伤治疗。

  读到最后里克在妻子的注视下睡去的时候,我有一种,终于可以哭一会儿的感觉。

  仿生人对人类的态度的处理,我认为更为精妙和复杂。去年看《机械姬》的时候很激动,也认真写了影评,但机器姬只讲到机器人逃出实验室,迪克却在50年前就如此深刻探讨了机器人逃出去之后会怎样。

  一个歌剧演员仿生人认真地恳求主角给他买一本画册,boss仿生人那么在意他不能融入的瑟默主义的真假,他们认为具有移情能力的人类是更高级的物种,因此极力模仿。主角买画册给歌剧演员仿生人后,歌剧演员仿生人对一个情感上像仿生人的人类说:看吧,这就是人类的好处,这个好处你是不会懂的。这种崇尚与嫉妒的刻画,真是太入目三木了。

  但尽管仿生人羡慕人类的移情能力,但自己依然是一个没有真正同情心的群体,只会功利性地、基于智商的做出群居、互助这种看似像人类的行为。

  当由仿生人主持的电视节目揭露共鸣箱和瑟默主义是骗局的时候,仿生人们显然很高兴,一种“我一直羡慕的你有的高级玩意儿原来都是假把戏”的嘲讽,就像穷人阶级嘲上流社会在信念和品味上的虚伪一样。但真正的人类心里明白,即使共鸣箱里的场景是假的,瑟默主义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瑟默是一个能让人产生移情的原型呀!只有没法共情的人,才无法认识到这一原型。(这里适合另外展开讲一下荣格的原型理论)

  瑟默主义被电视节目揭穿是骗局后,瑟默本人却以实体化的形式出现了,还暗中帮助了鸡头人和主角。小说到这里,从看似硬科幻变成了一种哲学化意识流的写法(竟然一点都不违和,再次跪拜迪克)。瑟默对主角说,因为鸡头人,他才得以出现在这栋房子里。我想这意思是,智商低下鸡头人,一个真正的人类,凭借移情和共鸣的能力召唤出了实体化的瑟默。读到这里,我觉得迪克对人类情感能力的期望,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哭着喊着用哲学化的写法使瑟默在小说中实体化了。

  最后主角飞到荒芜之地,爬坡的一段,相当虚无缥缈,但主角抓到了已经灭绝的蟾蜍,并说,瑟默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并说自己在爬坡和滚落的无尽循环中变成了瑟默。完成爬坡、滚落、看到蟾蜍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后,主角终于平复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即使回家后发现蟾蜍是电子的,也无关紧要了。

  主角通过瑟默爬坡-滚落循环这个意向/象征获得了一份救赎(不能保证是永久的),一份启示,终于得以入睡,获得“早已应得的安宁”。

  人类终究是依靠精神力量来生存的物种啊。

  --------------------------------------------------------------------------

  以及,迪克的文笔可比三体什么的好多了。特地手打一段小说中对寂静的描写:

  寂静,从木家具和墙壁中突然闪现出来,对他一记猛击,像凝聚了一座大风车的所有力量一样沉重。它从地板上升起,从破烂死灰的连壁地毯下升起。它从残破的厨房用具中,从这些日子里从未正常运转过的机器中一跃而出。它从客厅里当摆设的立式台灯里缓缓渗出,从布满死苍蝇的天花板上悄悄落下。它设法从他视野中的所有物件里冒了出来,就好像它——寂静——已经打定主意,要取代所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不但攻击他的耳朵,还进犯他的眼睛。他站在关掉的电视旁边,感觉到寂静不仅是看得见的,而且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他已经习惯了它直来直去的风格,呼啸而来,豪不掩饰,迫不及待。这个世界的寂静再也抑制不住贪婪,尤其是在它已经几乎赢得整个世界的时候。

  -----------------------------------------------------------------------

  tw,我对有几百个频道的情绪调节机器非常感兴趣(说的我能买得到一样......),感觉这个设计还可以展开很多。求推荐有类似情节的作品咯~~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四):读感

  “你知道不照顾动物在人们眼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会认为你道德沦丧,没有同情心。”

  断续读完<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科幻小说,里面的一些设定很有趣。可以调节情绪的机器,你可以选择各种心情状态即时转换,比如说可以在周一清晨选择一款热爱工作的心情,就很实用。

  因为核战导致烟尘笼罩地球大气层,动物陆续灭绝。是否拥有一只动物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态健康的重要标志。稀缺性导致多数人负担不起,所以假以乱真的廉价电子动物就填补了市场空白。任何东西只要跟身份认同这种价值观念挂钩,都会导致异化的产生。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当然不会,会做梦,是人的特权。当然很多人在进化中,或者说是退化中,丧失了这个机能。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五):为什么仿生人无法共情?

  原谅我两天就读完了。。。

  译后记里说男主角“经历无数变故,狗血共桃花一色,阴谋与暴力齐飞”,“短短一天时间,他三观尽毁”。。。

  这就是我想说的啊。。。——作为读者,我也在两天之内“三观尽毁”了好不好。。。

  我还想说:我真的看过电影吗?为什么好像很不一样。。。

  还有默瑟大神每次出场我都怀疑自己在看奇幻小说。。。——送给鸡头蜘蛛的那个默瑟,和提示男主的那个默瑟,还有男主最后“变成默瑟”挨的石头,一定都是幻觉吧,啊。。。。

  好吧,来说说仿生人。

  故事的前半部分(其实是大半部分),我都对仿生人都没什么反感。

  受了压迫,所以反抗,这没什么不对。

  追求梦想,也没什么不对。

  (好吧,我一定对仿生人共情了,不是吗?)

  直到第18章,令我瞬间对仿生人毫无同情只剩厌恶。一面是老友巴斯特(我早就猜到它是仿生人了好不好)不紧不慢地揭露默瑟骗局(十分聒噪),一面是普里斯一根一根地剪断蜘蛛的腿(如此残忍)。(这一章的写作手法不错。)它们,仿生人,竟然好意思说“没有默瑟体验,移情能力就空口无凭”,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话说回来,凭什么仿生人可以有情绪(它们会欣喜会惊叹会害怕甚至还能欣赏艺术)却没有情感(无法共情)?作者你故意的!

  第16章的时候说这是“设计时故意内置的缺陷”,我不相信。如果罗森公司在努力一步步把仿生人做得更好更真,那么怎么会故意内置缺陷?

  但我更不相信这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比如内置一个什么反射模块,动物或人类受伤时就想象自己也受伤,那仿生人应该也会难受的吧。。。

  (果然海伯利安里那种和愚蠢的人类一样发展出派系互相斗争的人工智能才是终极对吗?。。。)

  不过本书的各位仿生人各种阴谋桥段层出不穷,还是很刺激的——那种明知自己马上就挂掉了也决不让你们人类好过的心态,真不错。。。

  虽然小说中的那些测试题有的我也没感觉(我错了),但我才不会为了报复一个人就把一只山羊从楼顶推下去的!当然我也不会折磨仿生人(不然普里斯不会要购买止痛药——我觉得这段话有可信度,它买的应该确实是止痛药,而不是后文介绍贝蒂资料时提到的意识融合药物)。

  就算仿生人注定不能共情,但它们有感觉,它们与那些动物又有多少区别呢?(动物也许也不会觉得杀害人类不对。)人类是可以体会它们的感受与它们共情的,而且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翻译成“枢纽6型”的竟然是Nexus-6。。。

  还有翻译成“默瑟”的竟然是Mercer。。。

  还有,小说里一直提及的“移情”这个词总让我感觉很怪(为什么我总觉得“移情”后面就跟着“别恋”。。。),如果原著确实用的是empathy,也可以翻译成“共情”吧。。。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六):许东华老师的译后记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译后记

  许东华

  【关于电影标题】

  KD的小说作品,有很多已经或将要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但至今最有名的,是1982年根据本书改编成的“Blade Runner”。这部电影以晦暗压抑的气氛、光怪陆离的特效和震撼人心的主题,在近年多种科幻电影排行评选中位列第一,在科幻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有趣的是,据记载,“Blade Runner”这个片名其实来自另一部完全不相干的科幻小说。

  1974年,美国科幻作家艾伦•诺斯(Alan Nourse)出版了一部题为“The Bladerunner”的长篇小说,主角是在黑市上倒卖医疗器械的走私商。在那个书名里,blade用来指代手术刀。1979年,美国作家威廉•伯勒斯(William Burroughs)受雇把艾伦•诺斯的原著改写成一个适合拍电影的中篇小说,改写之后的题目叫“Blade Runner (a movie)”。但后来这个故事并没有被拍成电影。

  随后,1980年,在本书改编成电影的筹备阶段,因为原书名又长又绕口(“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有六个单词,九个音节),制片方要换一个简短响亮的片名,曾先后考虑过“Android”和“Dangerous Days”。但编剧之一汉普顿•范彻(Hampton Fancher)正好看过上面说的那篇“Blade Runner (a movie)”,觉得“Blade Runner”这个说法很酷,就向制片方提起。制片方如获至宝,买下了“Blade Runner”这个标题的所有使用权。于是,片中追杀仿生人的那些猎手,就有了Blade Runner这个头衔。当然,片中的打打杀杀要么是赤手空拳,要么用热兵器,并没有谁用刀,所以,这里的blade是虚指。要是按字面来翻译,说成是刀尖上行走的人,也很符合那种九死一生的危险职业。同一个blade,在另一个故事里是指救人的刀,在这个故事里却成了杀人的刀。

  另外,片中并没有长翅膀的鸟人,因此,台版翻译为什么会把Blade Runner翻成“银翼杀手”一直是个令观众困惑的问题。一个可能是:因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警徽图案都是张开双翼的雄鹰,片中那些杀手也是警方雇员,也会随身携带警徽,所以当时的电影译者就顺手把这标签打上去了,凑成一个听起来很酷的四字头衔。另一个可能是:因为上面提到的那部“Blade Runner (a movie)”小说的第一版封面上,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跑鞋,而电影的台版译者正好看到过这个封面画,就不管故事内容有关无关,直接把翅膀借到译名里了。

  【关于小说标题】

  这部小说的标题原文“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是一个疑问句。小说中并没有谁真地问出过这个问题,但读者看完小说后,会很自然地觉得这是男主角某个时刻瞪着天边发呆时,理所当然应该想到的问题。

  Android这个词,本来一般译作“机器人”。然而在这部小说里,那些androids虽然是人工制造出来的产品,但是他们的体内并不是线圈、螺丝、芯片,而是跟自然人一样的血肉筋骨。他们的外貌形象和言行举止,都跟自然人一样,只有骨髓测试才能够百分百确认他们不是自然人。把这样的生命称作“机器人”,并不是很合适,所以我们这里采用“仿生人”这个译法。

  Electric Sheep这里译作“电子羊”,也是经过权衡的。小说故事里既有sheep又有goat,为了表示区别,本应分别译作“绵羊”和“山羊”,因此,Electric sheep本应译作“电子绵羊”。然而,在小说标题中作这样的区分似乎并没有必要,因为这个标题是在问仿生人会不会梦见电子宠物,不管绵羊还是山羊,都是宠物,用一个更简短上口的“电子羊”来代替“电子绵羊”也很合适。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问仿生人会不会做梦,第二层次是问如果他们做梦的话,会不会梦见电子羊。从字面上看,小说男主角在查阅一个野心勃勃的仿生人的资料时,曾自问过第一个问题。然而在这里,会不会做梦是虚指,意思是有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仿生人不愿继续被奴役,想过上跟自然人一样的生活。这样的梦,实际上跟马丁•路德•金的那个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所说的梦,很有相通之处。

  这样的长标题,有个意外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曲子来配。热拉兹内(Roger Zelazny)在1975年写的序里就曾说过,看完这本书后,有时候“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这句话在他的脑中徐徐流过,竟然是按《绿袖子》(“Greensleeves”)的旋律和拍子走的。类似地,“仿生人会不会梦见电子羊”这句话,配上齐秦《原来的我》的调子,唱起来倒也朗朗上口。

  小说的扉页上引了几句诗:“而我仍梦到他踏着草地/在露水中飘飘荡荡行走/让我的欢歌轻易刺透。”这几句诗出自爱尔兰诗人叶芝在1889年发表的《快乐牧羊人之歌》(“The Song of the Happy Shepherd”)。有趣的是,这几句诗单独看似乎是在说梦见一只羊,但那其实是断章取义。叶芝的原诗说的是梦见一个faun,罗马神话中半羊半人的精灵。更有趣的是,这里所谓的“半羊半人”,其中羊的那一半,其实是山羊(goat)而不是绵羊(sheep)。最有趣的是,叶芝那首诗虽然原本是作为他的神话诗剧《摩沙达》(“Mosada”)的尾声歌词出现的,但把那首诗单独拿出来看的话,那种苍凉神秘的调调,还有对古老地球的怀想,其实很有点科幻诗的味道。我们可以想象,把这部小说的时间线延伸下去,经过无数世代,人们早已对仿生人见怪不怪,甚至人羊合璧之类的基因工程物种也大行其道之后很久,在地球文明向银河系大规模扩张迁移之后,某一天,在银河系某个角落的某颗星球上,某个闲人悠悠地哼起这首《快乐牧羊人之歌》,遥想传说中古老地球上那种半羊半人的精灵……

  【关于故事】

  小说里的故事覆盖了从一天早晨到第二天早晨的二十多个小时。男主角在追杀几个仿生人的过程中,经历无数变故,狗血共桃花一色,阴谋与暴力齐飞,几次身陷绝境然后死里逃生,又几次经历排山倒海的情绪冲击。短短一天时间,他三观尽毁,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

  应该说,小说里的人物和社会面临的各个层次的困境,比电影里要深广复杂得多。

  从小的个人生活来看,男主角的婚姻正处在动荡中。两口子一会吵得天翻地覆非离不可,一会又好得如胶似漆蜜里调油。PKD写作这部小说时,刚开始他的第四段婚姻,他在婚姻方面的丰富阅历是多数科幻作家所不能及的。那种时而大爱时而大恨,一会狂怒决绝一会又患得患失的微妙心态,PKD写得入木三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男主角跟女仿生人的一夜情,是前头许多事情的果,又是后头许多事情的因,在男主角的蜕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从大的社会总体态势来看,世界经历了核战,虽然没有立即把地球文明完全摧毁,但空气中长久飘浮的放射性尘埃已渐渐灭绝了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以致在人类社会里,收养动物不再仅仅是为了养宠物好玩,更是人类同情心的体现,同时也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越有钱的人,收养的动物越珍稀。男主角不幸,没几个钱,买不起真羊,只能弄个电子羊来养着装装样子,好糊弄邻居外人。在小说中,这类电子宠物已经衍生出庞大的周边产业,连维修电子宠物的厂家也会起个某某宠物医院的名字,派出穿白大褂的技工装成兽医模样,开着带医院标志的救护车去客户家里收治损坏的电子宠物,就是为了在邻居外人面前完全维护客户的面子,让大家以为他养的是真动物。想起中国曾有公司有专门的收费服务,就是帮非iPhone用户发出的电子邮件自动加上“发自iPhone”的字样,让别人以为他们用的是iPhone。吊丝的面子伤不起,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另外,人类天然拥有对其他动物的同情心,而仿生人没有,这是小说中自然人和仿生人之间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小说中用来大致检测仿生人的那种沃伊特-坎普夫心理测试,就是检测这种同情心的。电影里没有相关的背景交代,所以电影里的那些测试题显得莫名其妙,没看过小说的观众恐怕还真难理解为什么这些题能测出来对方是仿生人。不过,这个同情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当时地球上的野生动物已经基本灭绝了,因此,每一只活着的动物都显得那样珍贵。还有一点就是:小说中出现的动物,对人类都没什么攻击性。因此可以只提人对它们的同情喜爱,不提人对它们的畏惧。当然,照理说,凶猛的食肉动物也一般处于食物链上层,在下层动物都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上层动物更是早就灭绝了,因此,不在故事里出现也说得过去。另外,人类都已经能造出仿生人了,为什么造不出别的仿生动物?这一点书中也没有解释。要是有仿生动物,恐怕很多人会去养仿生羊而不是电子羊,小说题目也可以改成《仿生人会梦见仿生羊吗》。

  在书中,默瑟主义也是在人类的泛同情心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教,强调大家的情感体验,要跟那个一直在艰苦跋涉的默瑟老头融合在一起,体验那老头的无尽苦难,从中寻找人生的意义。感同身受才会加强共鸣,这应该是文中默瑟主义要求大家使用那个共鸣箱的本意。书中只有仿生人是完全不信默瑟主义的,其他人要么全信,要么半信半疑。当然,关于默瑟主义真正的来龙去脉,到底是谁为了什么搞出来的,书中留了白,没有交代。也许有些热衷于阴谋论的读者,读完小说后仔细想想,会感觉被吊在了半空。但小说最后,那些戏剧性的变化和一波又一波的情绪冲击,似真似幻此起彼伏,让读者喘不过气来,彻底沉浸在强烈的个人体验中,阴谋不阴谋的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当然,关于自然人和仿生人应该怎样互相对待,由此引申出怎样定义人,怎样定义正常人和非正常人,谁该和谁平权,道德依据来自哪里,等等,这些都是书中层层转折反复探讨的重点问题,也是电影中主要探讨的问题。科幻这个类型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套假想的设定中尽情辗转腾挪,把这些人类还没真正碰到、有些人会称之为“杞人忧天”的伦理问题先掰开揉碎了仔细探讨一番。当然,要是能跟人类已经遇到过的问题进行类比,那就更能让人感同身受。美国埃默里大学考特尼•布朗(Courtney Brown)教授主持的“科幻与政治”讨论课(录音可在网上下载)讨论本书时,将仿生人受奴役的状况类比于美国早期黑奴,在此基础上讨论仿生人要求平权的正当性,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角度。

  【关于技术】

  本书的英文原著最初写于1967年,出版于1968年,描写的是二十五年后的1992年的世界。1980年代这本书在美国再版时,书中所写的许多技术并没有很快实现的可能,所以出版方把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从1992年改成了2021年,好自圆其说。但现在已是2013年,小说里的许多技术仍然没有成为现实,比如仿生人、激光枪、情绪调节器、火星殖民、私人飞车等。也不知将来再版的时候,出版方会不会再把故事时间往后调。如果是像克拉克《2001》那样的小说,书名就已经把故事时间绑死了,调不得。本书的背景倒是没那么僵化,调一调也没什么,但调整次数过多了大概也会比较搞笑。

  当然,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预见到后来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许多技术成就,比如现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个人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GPS导航等等。如果要把这些技术都用上,书中人物的一些行为和故事进展就会不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还不如就让故事发生在1992年,让书中人物没这些技术可用。

  小说中的共鸣箱,按现在的眼光看,是一种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技术。要是让八九十年代的科幻作家来写,也许会让书中人物戴上头盔来使用共鸣箱。但PKD写得朴素,书中人物只要双手握住共鸣箱的手柄,就会融入那个虚拟现实;而且虚拟现实中受了什么伤,在现实中也会受什么伤。按现有的科技,不太容易解释这怎么实现。不过克拉克说过,足够先进的技术,看起来就像魔法。姑且认为共鸣箱就是先进得像魔法的技术吧。

  还有小说中的心理测试,测的是对一些社会情景的下意识反应速度。人类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有趣的话题。去年希伯来大学的人研究人类潜意识,给测试对象左眼看明亮且不断变化的色彩斑纹,强势占据他们显意识的注意力,同时给右眼看正确或不正确的文字表述或数学算式,让他们潜意识去处理。实验表明,对于普通的文字或算式,潜意识并没有什么反应;但如果显示的文字或算式很怪异,那潜意识很快就会发现不对。这个实验结果跟小说中的叙述很相容。小说中自然人长期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珍惜动物的潜意识,很容易跟社会情境中涉及死动物的细节相抵触,对此反应速度极快。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类科学研究其实已经在默默地为将来的仿生人研究储备技术了。

  但为什么要把仿生人设计成有血有肉的人形,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仔细想想就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发明制造各种工具,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工作效率更高;我们做各种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求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在这些过程中,当然总会有一些探索行为,要触碰这种那种伦理道德体系的边界,遭到当时一些社会势力的反对。然而,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演化互相推动,不同时期的人的思想观念会很不同,这个世代的人们普遍不能接受的行为,几个世代以后可能就可以接受了。另外,人类在地球上碰巧成了万物之灵,并不等于人类现有的形状在宇宙中的所有场合都永远是最优的。在殖民火星的年代,为了帮助人们在火星上拓荒谋生而大规模制造人形仿生人,实际上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很划不来,还不如就造出各种有专门用途的机械或电子设备让人们使用。算那些设备有一定智慧,能跟人们交流,也不会一下就造成这么急迫的伦理道德难题。在情理上,还是在资源极大富足的时代,才最可能出现大量仿生人,人类社会才真正需要辩论和解决这些道德难题。

  书中也对旧时代那些瞎想星际旅行和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小小讽刺了一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整个科幻类型的自嘲吧。不管什么时候写的科幻,总会有局限性。但敢于在当时的知识范畴内大胆想象,去做思维体操,去琢磨日常生活中不会碰到的事情,去穷尽各种可能性,这是科幻的精髓,也正是人类之所以能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前行的原因。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七):提问

  1.仿生人无法移情这一开发时的内置缺陷究竟是技术的限制还是出于别的原因?

  2.仿生人的使命是在移民火星的过程中为人类生活服务,那么罗森公司致力于不断缩小仿生人与人类的差异,使仿生人更“像人”这一点,真的对实现这一初衷有益?

  3.既然默瑟主义是个谎言,那为什么它令蜘蛛的腿儿失而复得?里克化身为默瑟本人被石头砸,有何寓意?

  4.里克妻子严重的抑郁症的设定有什么作用或用意。

  5.如果仿生人没有移情能力,那么瑞秋罗森艹里克只是出于公司利益需要。那么在其他仿生人死于里克手上之后,瑞秋弄死了里克的山羊只能解释为报复,而报复这一行为的动机通常是痛苦、仇恨、嫉妒...换言之,报复是一种人类行为吧。

  6.默瑟主义实现交互运用的是共享仪(?),这个东西是不是类似于VR?

  7.为什么在发现自己对仿生人产生同情有些自我怀疑之后,里克在身心俱疲时认为买一只真的羊能使自己好起来?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八):什么是人类的真实?

  仿生人和真正的人类相比,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共情能力。他们拥有很高的智商,但对于每个词语它的特定含义,仅仅是在它的学术化水平上,他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判断出在谈到这个词语时,应该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他们也无法对自己的同伴表现出同情,所以在危机时刻可以抛弃同伴。但他们在努力做一个自然人。他们想拥有真正人类的自由而不是被奴隶。

  拥有共情能力的人类对仿生人产生了感情。仿生人和人类的界限看起来越来越模糊。公司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测试仿生人的方法而研制出顺利通过测试的新型仿生人。也可以通过植入假性记忆让仿生人自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人类。那什么才是人类的真实呢?

  里面的另一个赏金猎人,冷漠无情,甚至里克也曾深信他是一个仿生人。他不会对仿生人共情,他似乎仅仅是为了在找到合适的借口享受杀人这个过程。人与仿生人的界限在越来越模糊不是吗?有想不顾一切获得自由而模仿人类的仿生人,也有在一次次杀仿生人而甚至因过于冷酷无情而被怀疑是仿生人的赏金猎人。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他们会做梦吗?对真正的绵羊毫无感情的他们会对和自己一样不被承认是生命的电子羊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九):个人备忘

  情绪调节器,可自选各种各样的情绪。 “594号,永远对丈夫的无上智慧心悦诚服。”给我来一打这个!!!

  墨瑟教的VR设备--共鸣箱,无数信众合体为爬山的老头,共同感受苦痛。 比较黑科技的一点就是在共鸣体验中老头如果受到伤害,自己的身体的相同位置也会出现伤口,而不像其他的VR设备那样只是给大脑发射一个痛感信号。

  电子宠物,装成宠物医院的电子宠物维修店。

  移情能力,区别人和仿生人。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好看了电影《瓦力》,感觉设定还挺像的,充满了垃圾的地球。

  仿生人伪装的假警察局、赏金猎人菲尔·雷施的身份,这一段真相大白之后让人有种幻灭感,是否为(正常)人取决于有没有跟大环境的规则相左。

  嗜杀的赏金猎人雷施“教育”杀掉女歌手仿生人后懊悔不已的主角:以后再要遇到这种情况,先上了她再杀掉她就好。

  仿生人制造公司的美人计,让蕾切尔跟赏金猎人上床,上完床之后赏金猎人也就不忍心对仿生人下手了。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读后感(十):银翼杀手

  想起,这是《银翼杀手》的原书,菲利普 迪克,儿子和我念叨过几次这个作者,他还写了《少数派报告》。

  后来到图书馆又见到了纸书。纸书电子书一起看,电影我迟至2015年底才看,成为我最爱的科幻片。我以前太驽钝,太多好片没看。迷离的末日感正邪难辨的仿生人,AI何去何从?人类总是正确的吗?特别是仿生人罗伊临死前那几句话:我见过事物你们这些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见过战舰在猎户星座之肩燃起的火焰,我见过C射线在幽暗的宇宙划过唐怀瑟之门,然而,这些所有的瞬间都将消逝于时间,就像泪水湮没于雨中。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Like tears in rain.(他们是不是逃回地球的大卫 沃尔特?嘿嘿。)

  书和电影并不同。电影只是借用了赏金猎人追杀反叛的仿生人这条线,角色形象,比书里的人更鲜活更有利,更有感染力。书是书,和电影不同的,也是超乎想象的好。画面音乐都让人难忘。太经典了。

  书写于1967年。即使现在看来还完全不过时的科幻小说。他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愚蠢的人类依旧继续愚蠢,还没有探测到适宜生存的星球,还没有鼓吹外星球移民,VR如火如荼,围棋国际象棋都已经输给AI,雾霾已经来了沙尘暴已经来了,人类还在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科技进步,幻想有一天支配机器人为自己奴役,幻象芯片指导我们的生活,。。不知道是幻想还是科学进步。

  里克是经常举的赏金猎手,专门追杀反扒的仿生人。仿生人已经被制作的和真人无异,记忆被植入,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仿生人,必须经过移情测试来判定。里克生活困顿,妻子有意陷入深度抑郁。他们养不起真的动物,只能养电子宠物。那时候能够养真的动物是奢侈高端的标志,人人都滴着一本动物手册,因为辐射尘的影响,人与动物都在灭绝。只剩下不想走的人和智障人。人们沉迷于默瑟主义,就是现在的VR,抓住操作杆就可以和默瑟一起攀登一起坠落,周而复始,参与的人共情。里克追杀仿生人,真假难辨的仿生人。至于那几个仿生人没有电影里让人难忘,它们恪守作者的底线,没有共情,即使是自己人也不休戚与共。

  译者后记很好看,理清了许多概念,银翼杀手的名字由来,为什么书名叫这个,电子羊也没有出现在梦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