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称经济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10篇

  《对称经济学》是一本由陈世清著作,38.00元出版的2010-3图书,本书定价:224,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一):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

  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的“对称经济学”就是从中国人固有的对称思维方式出发建立起来的、从方法内容都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原创理论体系。   

  在思想的王国里不存在时空界限,每一个人拥有上帝一般的权力。创新虽然是标新立异,但创新不能仅仅归结为标新立异。无论那一种创新都必须能自圆其说,是原有理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真正的经济学原创理论不可证伪,能被证伪说明是伪科学而不是原创理论。用当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现代西方经济学所走的实证道路,并不代表着经济学的科学化道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但经济学本身并不以西方经济学为源头。西方实证经济学是以西方特有的线性思维方式为其背景的,其本质与当代科学精神格格不入。线性科学精神以还原论为特征,从事物最小的单位——本原出发,逐渐演绎出其整体。就象固体物理需要建立在分子物理学的基础一样,对社会总体的解释建立在个体人的基础之上,原本存在于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一定要从个体的偏好中寻求答案。这不是某一个西方的先哲拍脑门子的产物,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历史的必经阶段。中国人的对称思维方式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统一。虽然作为中国国粹的中医理论中充满了气血、阴阳这些无法量化的概念,很难找到它的微观基础,但没有人能否定中医学有效性,虽然它在西方人眼里不符合科学精神。所以,要建立一个以中国的对称思维模式为背景的经济理论体系很有出路——经济学通往科学之路并未被西方人所占据。创立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我们没有理由感到悲观——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先生创立的“对称经济学”就是从中国人固有的对称思维方式出发建立起来的、从方法到内容都超越西方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原创理论体系。面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无异于面对一个数学海洋,在那些被精美的数学模型包装起来的理论大厦面前,人们可能感到茫然,手足无措。在西方经济学理论面前,我们大可不必感到自卑富丽堂皇的数学表象掩盖了其哲学底蕴的贫乏和思维方式的欠缺。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西方经济学是一个数学巨人和哲学侏儒的结合。当这个数学大厦的营造者为其精美的作品所陶醉时,他们也不知不觉中在其中迷失方向。不能说从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哲学没有任何发展,但这种发展却都不足以将西方经济学带向一个新的高度,换句话说,西方经济学近百年来除数学以外的成就,都没有发生于其哲学基础的至高点上。这是西方经济学面临危机的本质所在同时也是上帝赐予我们中国人的良机。俗话说:当事者迷。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容易看到西方经济学的这一致命弱点,因而也更具有一种把握全局与方向的可能性。果能如此,我们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人间秋色一览无遗世间万象尽收眼底。你会发现西方经济学不过如此,实在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我们有什么理由对它俯首称臣!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大腕们正在忙于玩弄数学技巧,却忽略了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对象——人的研究。现代经济学的微观理论作为所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其内容和形式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唯一不变的是个体经济人追求效用极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然而,效用这一概念仅仅适用于描述一个孤立个人以其自身偏好为前提而规定了的一种单纯的个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他只代表着抽象的人与抽象的物之间的抽象的价值关系,本质上仅仅反映了人的一种抽象的自然属性,却完全不能反映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具体关系——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之间的关系。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转型与转轨,现代经济学要向当代经济学转化,我们面临空前的建立经济学原创理论、成为经济学巨人的机遇。要建立经济学原创理论、成为经济学巨人,首先要对当代经济理论的方法论背景有比较清醒理解: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经常会陷入“悖论”、 陷于“悖境”、有时还会陷进“囚徒困境”?走出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局限的当代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什么?陈世清《对称经济学丛书》中的《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也许会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二):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以经济的本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对称经济学》读后感

  对称的思维方式要求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与经济的出发点相对称。经济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的本质,经济学逻辑体系的出发点应该是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经济活动的本质是客观本质,对经济活动本质的抽象是科学本质。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是对称的。经济的本质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因此所有以不确定的可证伪的经济“假设”(如“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和非对称的经济要素(如“商品”)为对象和出发点,以非对称的、把实证性和规范性对立起来的纯客观的“实证原则”为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经济学都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三):经济学第一次实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读陈世清《对称经济学》

  在政治经济学那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立的。在对称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价值经济学与人性经济学、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结构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物质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是对称的。在对称经济学中,无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实践经济学,都是宏观与微观的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本来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统一中,才能理解对称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四):经济学范式的革命——读陈世清《对称经济学丛书》

  “范式”这个范畴虽然系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但任何概念都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明确。在库恩那里,“范式”这个范畴存在许多概念模糊之处。我国著名学者陈世清认为,范式是学说的坐标,是开展科学研究、建立科学体系、运用科学思想的坐标、参照系与基本方式,科学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科学范式后面是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与科学范式: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引领、展现前者。哲学范式决定科学范式,范式决定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决定具体理论,理论决定模型,模型决定模式。方法是理论的功能,和理论之间不是层次关系。虽然由于认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整作用,在同一个范式基础上会产生学术观点基本相同、学术荣誉等既得利益和学术目标基本一致的“科学共同体”,对共同体外的学说和学者会产生“异体排斥”,但任何一门科学的真正进步,都最终要表现为范式的转换。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不同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陈先生的“范式”理论使“范式”这个范畴内涵更加具体,外延更加明确,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派的定位、相互关系、发展规律、发展趋向的钥匙

  陈先生认为,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范式、无产阶级的经济学范式、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范式,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范式,斯密、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科斯、哈耶克的经济学范式,是特殊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是一般经济学范式。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关系也是经济领域的本质。人类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过程都存在着对称关系。其中,主体和客体的对称关系是基本的对称关系,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经营和经济活动中的其它一切对称关系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所以一般经济学的范式就是对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是形上与形下相对称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范式后面是对称哲学范式。对称哲学是天人对称、人际和谐与时俱进的哲学。对称哲学是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意识领域在内的完整的哲学理论。以人类为参照系,经济是社会的核心,经济社会是自然、社会、意识三大领域的核心。建设对称的经济与和谐的社会,体现了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实践功能。陈先生认为,所谓人类一般的经济学,就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这就使经济学范式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

  在《对称经济学丛书》的总序部分,陈先生点出了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实践功能。对称经济学范式的实践功能通过形上与形下相对称的双向运动展开:自上而下:用哲学提升经济学、用经济学提升管理学、用管理学提升工程学。自下而上:用工程学整合管理学、用管理学整合经济学、用经济学整合哲学。自上而下:用规范性提升实证性。自下而上:用实证性整合规范性。通过这双向运动,形成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以经济学为核心和框架的整体学科。通过这双向运动,形成规范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经济学范式。

  陈先生认为,对称经济学范式作为一般经济学的范式,与特殊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是规范与实证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有三层含义:一是正确的认识,二是合理的解释,三是积极的引导。正确的认识:是什么;合理的解释:为什么;积极的引导:怎么样。所谓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就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为什么,在为什么的基础上怎么样,在怎么样的指导下,去进一步认识是什么、解释为什么,从而指导实践的发展,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发展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统一。规范与实证的统一: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运用其所创立的五度空间理论,陈先生指出:不同的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能否做到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学范式的不同层次、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牛顿力学层面的科学观看来,只有纯客观的才是实证的。在量子力学的科学观看来,主客体不可分,实证在于主客体的统一。实践标准是事实标准、价值标准、逻辑标准的统一。在牛顿力学层面的的思维方式看来,经济学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是对立的;在量子力学层面的的思维方式看来,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内在一致的。这就给唯科学主义经济学以在历史上的合理定位。

  由于经济学范式有特殊的经济学范式与一般的经济学范式,且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因此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有两种形式:从一种特殊范式向另一种特殊范式的转换,从特殊范式向一般范式的转换。陈先生把经济学的前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进步,把经济学的后一种范式转换称为经济学的范式革命。在经济社会化、社会经济化的今天,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全息体现了宏观经济学。企业经营模式就是社会发展模式, 对称经济学也就是对称管理学。只有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知识经济学与物质经济学相统一的范式中,才能理解对称,才能扬弃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对立。对称经济学是整体经济学、人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对称经济学范式的产生是经济学范式的革命。(陈世清:《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

  陈先生认为,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就因为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是经济学家有原创基础理论的体现,而有原创基础理论是经济学家之所以是经济学家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同层面的思考说明:不同的理论参照系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参照系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与原创基础理论之间也不是并列的,而是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原创基础理论”,产生不同层次的“经济学家”。一级经济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经济认识发展史中的某个圆圈。二级经济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经济认识发展某个圆圈中的某个环节。三级经济学家:用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经济认识发展长河中的某个沙粒。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因而没有原创基础理论的,只不过是经济学工作者,充其量是经济学者而不是经济学家。(陈世清:《对称经济学》)

  大浪淘沙,实践是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因此笔者相信,虽然饱受媒体追捧、坐拥耀眼头衔、终日活跃在闪光灯面前的绝大部分是经济学工作者,但只有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才能在人类经济认识发展史上刻下自己的痕迹。用不了几年,那些抛头露面、浮光掠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所谓“经济学家”包括“著名经济学家”都将淡出人们的视野,在经济与经济学舞台上销声匿迹,成为人类经济学史上的匆匆过客。虽然大经济学家的思想体系、大的经济学流派都在人类经济学发展的圆圈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属于全人类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五):对称经济学使经济学第一次真正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读对称经济学有感

  人类经济认识史和经济学发展史上,是对称经济学第一次提出以经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从而以资源优化再生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仅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经验主义传统使他们没有规律这个概念,只有“趋势”、“序列”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的发展没有因果规律性,只有事件的先后顺序,经济学就是对此顺序进行描述,西方经济学经济模型的复杂性、各种模型之间的冲突性,源于对经济认识的非规律性。经济规律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的、确定的、稳定的、普遍的、有序化的联系;经济本质是经济事物的最深层次的对称结构,决定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向及发展状态。本质决定规律,是比规律更深层次的范畴。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把握经济客观规律、创建经济科学规律,实现人类予期的经济目的。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六):经济学第一次以人类整体的经济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称经济学有感

  对称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领域中牛顿力学层面的有序现象,而且研究经济领域中量子力学层面的无序现象。对称经济学的对象是有序与无序的对称、复杂与简单的对称、真善美的对称。对称经济学就是在有序与无序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从深层本质到浅层本质、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经济认识的发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在对称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经济规律即是层次性的又是历时性的;创造规律、全息规律、系统规律、统计规律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从宇观到宏观到微观、从高层到低层的各个层次起主导作用的规律。随着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去的低层次的规律逐步转化为现在的高层次的规律。经济社会作为宇宙这一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五度空间的具体化。对称经济学体系逻辑的形式简单性与内容复杂性是对称的。对称经济学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使我们得以全方位地认识经济复杂系统的性质。对称经济学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所有经济现象。

  《对称经济学》,陈世清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12第二版

  《对称经济学》读后感(七):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第一次真正把经济规律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经济学在对象、性质、结构、功能方面实现了与其他科学的并轨,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向科学的转化、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的转化、由阶级的经济学向人类的经济学的转化,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这是经济学范式的革命。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不能成为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在社会规律中的地位不同,但总体上社会经济规律是他们合力的结果。只有对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经济规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合理的定位、公正的评价,才能真正正确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而作为“阶级的真理”的政治经济学,因为都是特定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虽然都能对本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反映,因而也从某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规律,但从总体上不能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政治经济学不可能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也就不可能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凡是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都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有以一般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依据,这就要求不能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具体和抽象的关系。迄今为止的经济学都是政治经济学,并不等于经济学只能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特殊的理论经济学,完全可以从中提升出一般的理论经济学,属于全人类的理论经济学。

  只有一般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因而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经济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在对称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只是一种生产系统的功能,功能同系统之间无所谓适合不适合问题;有什么样的系统,就有什么样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功能(大小),说明有什么样的系统。只有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结构之间、结构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才有是否适合、是否对称的问题。如果适合、对称,功能就发挥得好;如果不适合、不对称,功能就发挥得不好。因此,要调整的是结构和结构、结构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关系,而不是某个结构、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从系统论的眼光看来,只有对称经济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称运动规律,而没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系统中,矛盾是相对的,对称则是绝对的。既然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那么社会系统中各个要素与结构对称与否,对生产力功能发挥程度关系重大。但如果把其中一个要素——比如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夸大到不应有的高度,势必破坏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平衡,而损害生产力的发挥。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的结果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互对称、生产力功能最佳发挥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经济系统中,公有制不是只有一种形态,某种特定的公有制形态不是其中必要的环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不是经济系统中的某一个要素,而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

  《对称经济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