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住读后感10篇
《两个人住》是一本由欧阳应霁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两个人住》读后感(一):黑白灰的偏执
香港人写书不知道是不是语言习惯问题,读起来总是没有台湾人和大陆人的顺。有点拗口。
我以为是家装书来着。。。分门别类絮絮叨叨写家里各种器物,说文笔清丽温暖吧,其实不觉得,加上读起来拗口,我得说不是我的那杯茶。
纸张很暗。编排还可以。照片和文字偏偏都矫揉造作,让我不由自主想起“海藻般长发白裙银镯女子”来。
看得出来他读了不少书的,生活也是惬意的。于是这本书其实有点隐隐压着的炫耀。我知道他设计出身,随手拈来的知名品牌于他可能只是习惯。
于是同为设计师,我对他的生活表示深深的嫉妒。
印象比较深的是他讲他对黑白灰蓝的执着,对美和器物的执着。我其实不是特别执着的人,漂亮当然更好,不漂亮也勉强忍受,家里已有的东西不会因为好看重复买。衣橱更是花花绿绿。联想到设计师都穿黑(一点不夸张,上次开会黑压压一片),我偶尔会觉得我有点偏离设计师的模样。
有时候,偏执于倒角的角度,偏执于灰的色温,一点点精确的细节才应该是设计师、艺术家,任何以主观的美来谋生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凭依吧。
《两个人住》读后感(二):家的细节,你的味道——读欧阳应霁的《两个人住》
读三页,就知道全书以什么大框架在讲故事。
读五页,就知道作者和他的爱妻是有何样品性脾气的人。
然后,然后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继而喜欢上了那个远在他方的小屋,和居住在里面的人。
逐字逐行,去寻他们生活的影子,艳羡他们能遇到彼此,那样的品味相投。平常人的相知已经羡煞旁人,何况是这样两个让人感到舒服的人。
应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是大树和我说起他的,说他出去的时候会带一块布,为好友做一道美食,那时候我就暗自嘀咕:真是一个有情趣的男子。
他的衣柜里几乎都是白色,加之灰色黑色调剂,喜欢这样的简单,也说自己不过是因为懒,因为早起胡乱一穿一套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喜欢钻进浴室什么也不带,养尊处优似的呼叫老婆大人,然后新的浴皂新的洗头水干的浴巾浴袍内衣裤马上送到。
喝东西经常打翻瓶瓶罐罐,惹得老婆大人说:为什么初相识的时候不好好鉴定一下,要照顾这样一个粗手粗脚的笨小孩,来日方长可真够呛……
他的妻子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会和他一起为了买到那个没什么花纹的干干净净的深色木托盘,竟然走遍大街小巷。
在家只是一个空墙壁的时候,清醒的说:外头风大雨大,一万几千种便宜的贵重的可供选购,五颜六色人有我有,为什么我要装一道雕花玻璃 ,百福屏风做玄关呢?为什么我要沉重云石面钢脚饭桌呢?还有路易十四的织锦面沙发,范思哲黑金垫褥,以及组合柜上上下下巴黎铁塔模型,西安民间童玩,苏格兰的纯羊毛玩偶……其实都不需要呢,尤其那些挂设计之名取巧的,不要再上当了,她说,就趁搬屋这个机会,实行减法吧!
一向以强烈购买欲出名的名为女人的动物能有如此清醒的思心,当当这一段话,就让我喜欢上了这个未曾谋面的人。
整本书中有他的想法,亦有她的喜好;是他的书,更是她的书。
书中每一篇都可看做是关于某种家具的或者小生活用品的专栏。并非严肃的介绍,而是从个人的喜好和感悟出发,去说这些“大件小件”的故事。有时看似啰嗦跑题,但也是平易近人的风格,让我们在丰富的词汇世界还能够得着人间地面。
“一切从家徒四壁开始”,开始诉说门窗桌椅沙发床席厨房碗柜浴室镜子书架灯具衣物钟表一布一砖,事无巨细絮絮叨叨,我想如果下次要开始布置自己的小屋的时候,要买下这本书再读一次。
他有很丰富的词汇,一个知道设计又懂文字走心的人的笔下,这瑰丽的辞藻真是一场盛宴。“暗暗的姜黄色”“豆青褐色”“朱墨”“酱茶”“象牙白”“檀香木白”“月白”“水白”……当当是这些词汇、短语,已经将人心蛊惑。
他喜欢堆叠铺陈的使用形容词,就像古文常用的手法。常说:“一万几千种”“色调色温色相深浅浓淡明晦冷暖万千变化”“和风吹,这边厢可以吹的是禅宗是和歌是俳句是清水烧是京料理,那边厢吹的可以是悠长假期恋爱世纪沙滩小子美味关系。”看着这样的文字,真觉得过瘾,虽然有时候看得晕眩磕绊。
我喜欢他们挑家具的考量;我喜欢他们简化简化再简化的思想,让我想再读一遍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再一次整理身边的事物,头脑的思绪,所有的所有;我喜欢他们对厨房和美食的热爱,并且做得出那样诱人的吃食……
喜欢书中客串的摄影模特,那么契合的反映出了人和屋子,夫妻之间暗暗流动的微妙氛围。单是看照片就很日系。而因为欧阳应霁竟然发现与“森女”对应竟还真有“森男”这个词,他竟然是代表人物之一,因为他悠游于漫画家居旅行美食文学等多个领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上,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我和他们一样也一度为日本的那些文化打动,她说,管它政治正确与否,如果可以选择,来生乐意做个日本人试试……中国现在太缺少那样潜心做事的人,自己也常常被浮躁困扰。
他的这本书,每一小篇就会附带两句名人名言,他用了好多林语堂的句子,那些句子都让我那么喜欢,我想,林语堂是一个会生活的性情中人。接下来想要看看林语堂的书。
《两个人住》读后感(三):生活的品味在于用心经营
昨晚,读完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后,想想加把劲把这本书看完吧,于是,就读完。
由于累,的确读得不够细心。事实上,翻开来是有些失望的,本来想要看到的,是简单清爽明了的,关于家居的展示、设计指导,太多的碎碎念,没有多少兴趣,所以翻得也比较快,有些图片很喜欢,对照前与后,感觉拍照是这样,拍家中一角的难度,要大过拍单独的器物,所以后者比较讨喜。
很喜欢书中两个人的照片,开始以为是欧阳应霁和女友,惊讶他年轻时长得这么干净好看,女友也气质温雅,早晨起来还是觉得有点疑问,想着岁月就算是杀猪刀,原则上也不能让人的改变这么大。重新翻开书,看到后记,原来客串拍照的是他的两位朋友。既感释然,又觉得有点遗憾——倒真是宁愿应霁长成这样啊!
为什么欣赏书中的两个年轻人呢?因为那份干净的气质。很多年轻女孩妆化得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很多男孩也娘气太重。那两个人,都有阳光气质,干干净净,男的阳刚,女的阴柔,照片中又尽显情侣的默契,是以动人。
早晨起来因为时间略充足点,于是又翻了一遍,这样不赶时间的翻阅,感受又和昨晚不同,倒看出另外的味道:欧阳试图在书中所做的表达,他的设计思想,年轻人的家居理想。
于是,从“还行”改成了“推荐”。
对我自己的教训就是:不要像完成任务一样读书,还是要用心点,对于这类书,不宜急攻,而应慢取。生活品味的养成,原应如此。
《两个人住》读后感(四):说梦痴人絮絮叨叨的小幸糊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欧阳应霁的书,应该是更早一点的版本,封面都不一样了。
那时刚上大学,学美术的男友一回随信(最后一批还用信的原始人)寄了一张铅笔草草勾勒的家居草图过来,水泥自流平地板,粗麻布帘子,荆棘一样的瓶花,皮褥子铺地上,东歪西倒着几个胖垫子。买回这本书的时候想起这张图,翻起来特别有滋味。那一段年月颠颠倒倒地过日子,书里说什么就且想象什么,普鲁士蓝床单、原木大桌、明黄塑胶小鸭子、和风杯碟瓶罐、大牌设计,还有书里那个长发如瀑面目娟好的女主人。零敲碎打出来齐整洁净的生活模式,值得住在其中的两个人半夜灯火对坐着食一碗面。在宜家地中海田园简欧种种扯着风格大旗迷人眼的几年前,这本书曾让我与校内最破旧的一室数人还闹耗子的宿舍相顾惘然。
一个香港人写的文字港味十足的书,读起来像在带冷气的玻璃房子里晒太阳,明晰光亮,却没有阳光熨过皮肤时小小的烧灼感。所以我总是记不起他书里说过什么,看完一大段话脑子常常变成一辆驶过小石子路的有异响有颠簸的车。倒是大幅大幅的图片足够体贴观感,刷刷刷翻起来颇为痛快。
6月听了一场欧阳应霁的讲座,谈他拿手的吃,却没有我想象中的有趣。这个人穿着白衣在台上,并没有书中有的顽童气,却像个临时被抽背功课的小孩那样辞不达意,叫台下看了他书的人替他悬着一颗伤不起的读者心。
《两个人住》读后感(五):家中百物,自有生命
挺早之前就看过这本书,除了名字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最近恰逢搬家,就又拿出来看,内容依然没什么特别的印象(更像是短语拼凑),倒是发现每个章节的标题挺有意思的,所以记下来备用吧。
准备一起住
两个人住,一切从家徒四壁开始
家居风格
和风吹,在清贫中找到富裕
门
开门一件事,自处自如自在艺术
窗
Window 2000,一窗一世界
屏风
移动家具
移家移室,家居互动游戏
桌桌有余,方圆数英尺的抉择
沙发
软硬兼施,沙发的甜美堕落
躺椅
办公椅
摩登夫妇档,浮华再检阅
旧式家具
载梦故园,半睡半醒的历史轻重
抱枕
依靠与拥抱,贪逸恶劳地面部队
穿衣风格
四季乱穿衣,贪玩躲懒变身大法
床
恋恋床事,没脚的鸟无脚的床
床具
同被共枕,快活不知睡眠时间过
衣柜
挂钩
始终记挂,悬在半空的恩怨
屏风
间隔分明,上帝请给我多一点空间
柜子
万能钢铁,健全家居架构
厨房
一家之煮,厨房性别政治经济学
厨具
十八般厨艺,厨中兵器述异
碗碟
碗碟闲话,两个消费者的牢骚
冰箱
托盘
盛世小道具,从厨到厅上床
浴室
赤裸相对,在浴室里找到自己
洗手瓷盆
一次意外,送旧迎新好借口
镜子
镜在人在,自己与自己的一段情
书柜
书柜中的男人,天天都是读书天
存储盒
档案情意结,分众分类私家检阅
oho办公
在家千日好?soho纪律部队大检阅
窗帘
帘卷东西风,垂帘学问黑白讲
灯光照明
幻之光,我对灯光说
灯具
落地生辉,室内光之矛盾
幽浮世外,带我去吧灯光
灯胆相照,赤裸裸光热告白
合金家具
钢铁般的温柔,从合金家具道具开始
钟表
收纳盒
盒该有事,大盒小盒私家回忆
画框
框框内外,生活审美游戏
挂钩
无印良品
忽然想起,没有无印的日子
纸袋
奉纸之命,在纤维中看见自己
木制家具
十年树木,温暖亲和滋味
精装石头记,沉积变质爆发成一家
混凝土
混凝时日,清水和泥和其他
碗
有碗话碗,寻找日常圆满
玻璃
玻璃缘,美丽易碎的人间因缘
塑胶
始终塑胶,爱恨边缘正确选择
不锈钢
银光大道,走出灰冷基本法
白色
还我清白,一穷二白基本法
棕色
继续亲棕,还给自己一点颜色
蓝色
还是喜欢蓝,心平气和自在颜色
图画
我有我画图,活在线条与颜色当中
皮草
略知皮毛,兽性小放纵
皮质
皮欲生涯,养精蓄锐小放纵
竹
交织新旧世代,竹的工具与弹性
藤
藤器时代,编织生活轻重软硬
格子
格格厉害,寻常生活单元拼合
条纹
地毯
飞毡传奇,自然历史经纬纵横
蜡烛
飘忽的实在,一千个买蜡烛的借口
花
一花一世界,灿烂之前凋谢之后
盆栽
窗外一片绿,懒人盆栽且三思
香料
满室自然香,闻得到的天堂
玩偶
床上第三者,和熊人玩偶的美味关系
酒
酒不醉人,喝与不喝的学问
喜乐随心,音乐无限空间有限
《两个人住》读后感(六):寄于家居的爱情小品
这是一本写家居的书。
但我更愿觉得这是一本爱情小品。
曾想过,如果这样的一份爱情要怎么写:它没有一见钟情轰轰烈烈,没有插足,没有误解,没有无法解决的家庭争端,没有分手,没有死亡。不过是些小打小闹,呢喃小语,默契温情,细水长流。
结果应霁做到了,并且独辟蹊径,写家居写得如此引经据典,温情脉脉。(另一个能表达这种爱情的,似乎是红茶的漫画)。这每一件家居突然就有了生命,让人羡艳,就像前几天他拉着我回头买下的那只性价比低但心仪不已的白色抱抱熊,物已不再是仅仅物。
大多人觉得应霁的这本来的小资矫情,也实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爱情又有多少实用价值呢?
不爱这书人,实在无需不服气,且不说作者如何跨界跨得多姿多彩,且说若有人能把这一茶一碗一桌一木,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并换得你会心一笑,就实在很值得为之掏腰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