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10篇

2018-01-15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10篇

  《十个离奇而真实故事》是一本由[英] 阿拉斯代尔·格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一):搞怪混搭严肃成就另类正典

  黄夏/文

  2014年9月,苏格兰公投尘埃落定,没有落定的,是独立人士那戚戚然悻悻然的心。其中,就有当代苏格兰著名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看来,他还得一边以英国作家之名与世界各地的书商周旋,一边坚定不移地向人家表明自己的苏格兰出身。不过,话说回来,格雷的政治立场并不偏激——他没有用脚投票而是老老实实继续做女王的臣民——但他的艺术观点却十分前卫。他的写作风格主要是混搭,作品常常融合现实和超现实题材。他还是一位画家,那些漫画味浓厚的插图总是透出一股有别于文字的搞怪劲儿。如此乱弹乱炖的艺术风格又与他相对矜持的政治倾向混搭,于是,就有了《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这样古灵精怪又异常严肃的作品。

  这本书实际上有十三个故事,格雷在解释书名时玩了一把智力体操:“若是缩短书的篇幅,会毁了这本书;若是把书名变成真话,会毁了这个书名”。这十三个故事形式不同,有现实主义、科幻小说、电子邮件、回忆录等;题材也各异,男女情感、劳资劳工、种族地域、宗教故事新编。一般我们说到劳资劳工、种族地域,心中马上想起那些苦大仇深、涕泪纵横的小说,但格雷的姿态十分审慎,审慎到近乎被人讥为骑墙。集子中有篇《虚拟出口》,写监狱里的囚犯通过在墙上描绘插着钥匙的门,来想象墙外的另一片自由;受此启发,警察为开脱其非法监控、逮捕、囚禁无辜者的罪行,也创造了一个堪比上述那道门的“虚拟出口”。

  一般人写这样的故事,恐怕会站在无辜受害者的立场,大肆批判当局的罪恶行径。格雷自然同情受害者(比如揭露警察执法的粗暴和反人道),但他并不以政治正确的公知自居。因为,他在作品中点出了这个故事的现实背景:上世纪70年代,爱尔兰共和军在英国制造连环恐怖爆炸案,英国政府深陷反恐民意和人权保障的两难之间,不得不选择前者而废止了后者。于是乎,就有很多爱尔兰人遭遇了牢狱之灾,也于是乎,英国一夜间涌现出很多人权卫士,站出来为那些他们原本出于各种优越感而予以侮辱和损害的人打抱不平

  站着说话不腰疼,批判当局容易,但要为民众找出代价最小、最好还能顾全各方利益方案,则并不容易。格雷这篇小说,从子虚乌有幻想故事出发,将现实中的人权、反恐、自由、民意等主题融为一炉,看似轻松俏皮的文字背后,掩藏着对现实生活深刻洞察和分析,但他又并不轻易下判,更不汲汲“站对”立场,而是将问题交给读者来斟酌和决定。这种艺术上张扬、而思想偏于权衡乃至保守的创作特色,贯穿于格雷创作的始终。安东尼•伯吉斯在《现代小说佳作99种》中曾这样评价格雷:“格雷是一位富于幻想的作家(也是他本人的幻想的描述者),他的一些特点来自卡夫卡,但并不多。格雷并没有试图在语言方面进行任何创新,他是否带有讽刺的意图并不明确。最好(将其作品)看作一个形象构思极佳、语言能力极强的凯尔特人的想象力的解放。”诚哉斯言。

  值得注意的是,格雷的小说写作,往往别具一种舞台剧式的效果。他经常从纷扰的外部世界,如剥洋葱那样层层探入人物内心,以此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于是一些初看挺喜剧的东西,不期然就透出一股悲剧的意味。如《回家》开头写得很欢乐,素有“男人杀手”之名的前女友不期而至,当着前男友的小女朋友的面,历数这个男人的不堪和愚蠢。这篇小说的机锋和共谋味很浓,格雷将男人的贪婪伪善、前女友的狡黠残忍、小女友的纯真善良表现淋漓尽致出人意料的是小说结尾,前女友彻底击败了男人,却一点没有胜利喜悦,反而奇怪地生出一丝被排斥的感觉。小说写到这里,一种与先前闹哄哄的氛围截然相反的东西浮现了出来——作为“男人杀手”的女人命定、永恒寂寞和悲凉。

  既是舞台剧,对话就显得特别重要。格雷对小说对话的处理,堪比电影导演对场景的切换。在《打破沉默犹如失却黄金》中,格雷让一对先前对彼此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的露水鸳鸯,因一件小事开始一段对话。我们眼见这段对话,如何从涓涓细流转变为涛涛洪水,失控了的对话又如何冲溃两人间的情感羁绊。在《特伦德伦堡姿势》中,格雷让作为牙医的叙事者成为话痨,而彻底隐去了作为患者的对谈者的身影。我们通过这个话痨,见识到一位愤世嫉俗、又土得掉渣、甚至存在种族和宗教偏见的人,我们又通过无法发声的患者,慢慢在心中积蓄起一股能量,总想着把嘴里一股讨厌的味道,尽情吐个畅快。另一篇《你》更是绝妙,格雷干脆取消了叙事人的戏份,而让作为对谈者的男人唱主角,这个男人是个英格兰高富帅,爱上了叙事者、没钱但有姿色的苏格兰灰姑娘。因为撇去了叙述人的立场,所以我们看这个男人从勾搭、示爱、厌倦、到最后恶狠狠的抛弃,就像看一部悉心编排又破绽百出的独脚戏。上文说到,格雷对苏格兰话题从不超然物外,小说结尾,他画了一只蝎子,蝎子的尾针正好探入一杯迷人的威士忌中,其寓意可是再明显不过的。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写得令人愉快,也教人心沉重。格雷的小说情节诡异夸张,却不脱生活的逻辑,表现手法先锋十足,又有着丰富哲理启示。若要说此书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格雷写得太短促、太紧凑,这十来篇小说就像是精彩长篇的雏形,我们读之颇觉不过瘾。笔者期待开胃菜之后,还有更多格雷风味的大餐,能够随之源源而来。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二):没读过这样的作品

  看完阿拉斯代尔·格雷《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8.9万字),一本短篇小说集。集子里的故事不止十个,对此,作者说“所以书名也是不实之词”,算是俏皮了一下吧。

  多数故事,“荒谬感”或多或少地萦绕其中。开篇的《住宅与劳工小队》,说的是一位年轻建筑工人跟着老师傅富人家做活,反而取代了老师傅的地位,用重庆话来讲,这种事情有点“扯”;《回家》,说的是一位体面的男士以前的情人和现在的情人,在同一个房间里,当着男人的面,详细交流这个男人的种种;《打破沉默犹如失却黄金》讲的似乎是男女交往的随性,已经住在一起两周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却少得可怜;《你》,讲述一对男女数日之内的风花雪夜,而所谓的最后一次约会,几句话之间,男人态度180度大转弯,没有任何过渡,直接就找个理由把女人给甩了,荒谬感很突兀;《内部备忘录》,列举办公大楼办公设施年久失修又多年得不到解决和公司运转不灵的情况,内部事务处理和办事流程的低效率已经到了荒谬的地步;而《新世界》、《时间旅行》等篇目则纯粹虚构了一种荒谬:前一篇讽刺了所谓“新世界”不能给人更广阔空间,只能通过把人变小而获得更大空间的这种荒谬,后一篇的主人绞尽脑汁,采取种种方法理论证,要调查出脚趾间粘着的口香糖的来历,结果,那东西并非“口香糖”,而是多年前一件事的一个物证,而与之相关的人都已去世多年,多么荒谬啊!《你是同性恋吗?》似乎探讨了关于宗教的问题,但最后却把故事情节引向了一桩性骚扰事件,荒谬!

  整个集子里,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也许是《靠近司机》。小说中的现代化列车,甚至都不需要司机亲自驾驶,因为列车有“一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司机来到旅客中间寒暄,他向乘客中的一位老一辈蒸汽时代火车司机、铁路界的传奇人物表达自己由衷的敬意;然而荒谬的是,先进的中央数据库居然无法避免火车运行出现致命性错误——火车即将相撞,而先进的系统则已经把碰撞的时间精确预测到秒,碰撞地点精确到距某地8.5公里,此时,“完善的”安全措施则堵死了乘客一切跳车逃生的可能,并且,为了控制某些乘客的过激情绪,火车司机发射气体麻醉枪,以“免除情感上的压力。”他告诫乘客:“(你们)不省人事地待上一会儿,幸运的话,你们就可以在舒适、拥挤的医院病房里苏醒过来。”最后,“终极大爆炸”袭来……简直荒谬透顶,充满着作者对现代技术的质疑和揶揄。

  书里的另外一些故事,篇幅很短,表达意图却不容易让人窥探出来,例如《婚宴》、《虚构的出口》,由一般读者看来,作者想表达什么,不好揣测,也许是与宗教和社会制度相关的;《特伦德伦堡姿势》看起来则像是一篇出自一位牙医之口的唠唠叨叨、自言自语社会批评。

  阿拉斯代尔·格雷的遣词用句风格平静波澜不惊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显得刻板,这也许是某些老牌英国绅士的行文风格?跟德国作家格拉斯相比,格拉斯的文字虽然表面上也显得波澜不惊甚至故作刻板,但其中蕴含的古灵精怪是掩盖不了的,透过文字你能感觉格拉斯很会“搞”,而阿拉斯代尔·格雷则几乎完全显得一本正经了,如果什么地方让你发笑了,仿佛也“纯属偶然”。是否喜欢这种风格,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三):转自纽约时报

  那些离奇而真实的故事

  读读小说比目鱼2014年07月04日

  Illustration by Simone Massoni

  英国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Alasdair Gray)的短篇小说集《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Ten Tales Tall and True)是一本名不符实的作品。此书除序言和后记之外一共收集了十三篇小说,这一数字显然与书名不符,对此作者在小说正文之前特意说明:“这本书里的故事不止十个,所以书名也是不实之词。若是缩短书的篇幅,会毁了这本书,若是把书名变成真话,会毁了这个书名。”而本书的特别之处并不仅限于作者在书名上玩儿的这个把戏,这本薄薄的小书装帧别具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数十幅手绘黑白插图,而插图的绘制者不是别人,正是作者格雷本人。

  出生于1934年的阿拉斯代尔·格雷是一位苏格兰小说家、诗人、画家兼书籍装帧家。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发条橙》作者)曾评价格雷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之后最伟大的苏格兰小说家”。格雷最著名的作品是一部写了三十年的长篇小说《拉纳克》(Lanark,1981),此书已成为一本后现代经典著作,英国《卫报》称之为“二十世纪文学中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先于大部头巨著《拉纳克》,格雷被译介到中国的第一部作品却是这本短小精悍的《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英文版和中译本分别于1993和2014年出版)。此书的意义大概就像主菜上来之前的一些开胃小碟,作者尽量让这些小菜味道各不相同,这其中有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有辛辣幽默的讽刺作品,有涉及细腻心理描写的情感小说,也有想象力丰富的科幻故事;在文字方面有的中规中矩,有的随意随性,有的文艺腔浓厚,有的戏仿风格明显。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中文版,2014年5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中文版,2014年5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本书开篇作品《住宅与劳工小队》是一篇现实主义小说,此文大概是全书写法最为传统的作品,内容涉及几位蓝领挖土工人的困惑,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功底扎实,但整篇作品并无十分出彩之处。第二篇小说《回家》则显得生动有趣很多,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形象不错性格脆弱、缺乏男子气概的大学讲师,他“长着惯于接受女性服侍之人特有的纯真的娃娃脸,还有那些对自己享受的服侍总感到不满足的人特有的、透出郁闷的下嘴唇”,某个下午此人的旧爱和新欢同时出现在他的公寓里,于是这里上演了一出颇具讽刺色彩黑色喜剧。另一篇小说《打破沉默犹如失却黄金》写的也是男女之间简单却又复杂关系,这篇小说更接近白描写法,细腻入微、短小精悍。小说《你》也是情感题材,但在写法上明显有很大变化,故事讲的是一位苏格兰女子与一位来自伦敦的中年男人短暂的罗曼史,小说基本上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叙事。男性作家以女性视角叙事是一件比较冒险的事情(反之亦然),笨拙的作家可能会刻意在文字上模仿异性的腔调,而成熟的作者则更着重于再现异性看世界的不同方法。小说《你》颇能显示格雷的写作功力,在技术层面上,他采用了不太常用的第二人称叙事,同时故意省掉了所有的“你”字,这个简单的技巧给这篇小说增加了不少女气质

  然而格雷毕竟不是一位专注于现实主义小说写作的作家,这一点在本书近一半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小说《内部备忘录》从头到尾就是一封商业信函。《婚宴》和《虚构的出口》像是两篇登在报纸上的豆腐块专栏文章。《新世界》读起来像一篇科幻寓言故事。《特伦德伦宝姿势》通篇是一位爱唠叨的牙医给患者补牙时兼具社会批评和奇思怪想的大段独白。《时间旅行》的主人公兼叙事者是一位算起来大概年近百岁的独居老人,自称曾被誉为“20世纪最高尚、最有远见、最清醒的思想家”,一天早晨他的房间里出现了一小团来历不明的口香糖,于是这位科学家“决定采用代数、欧几里德几何、培根归纳法三法合一的策略”,通过推理、作图的方式来揭开关于这团口香糖到底从何而来的谜题。《靠近司机》是一篇人物刻画颇为生动的科幻小说,几位身份、性格迥异的英国乘客共同搭乘一辆当地的高速列车出行,却发现列车长并不总是待在驾驶室里,而这辆火车是由远在美国的一家公司远程遥控驾驶的……

  虽然小说集《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并无让人惊艳叫绝之作,但它颇具特色,不失为一本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的小书。在英文短篇小说中,近年来我更喜欢看英国作家的作品。不知是否存在一种叫做“英式短篇小说”的东西,但很多当代英国作家写起短篇来似乎有某些共性:这些短篇小说往往更无禁忌、更放得开,有时候更邪、更怪、更颓废、更多重口味和剑走偏锋。阿拉斯代尔·格雷的短篇也属此类。

  这本小说集的魅力之一就是风格的多样化。很多能力不凡(而且人也精明)的作家往往喜欢让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呈现出风格混杂的面貌,这大概是因为短篇集这种形式最适合展示作者写作的多种可能性、最适合实验,而实验失败的代价也最为低廉。

  阅读长篇小说就像一次深度旅行,而短篇小说更像一扇窗户,虽然这里视野有限,但很可能让人过目难忘甚至深有感触。一本短篇小说集就像作者为读者打开的几扇或几十扇窗户,如果窗子里的风景变化多端,读者自然会看得更加兴致盎然。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四):免费赠送本书精美电子别册《格雷,离奇而真实的故事》

  关于本书和阿拉斯代尔·格雷的周边信息。微软云端,链接绝对安全,请放心下载:

  https://onedrive.live.com/view.aspx?resid=5CF0F487F97B67AC!1438&ithint=file%2c.pdf&app=WordPdf&wdo=2&authkey=!AJyXi_bYkXxmY6Q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五):格雷式幻想——一个非伟岸男人的伟岸私想

  对于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来说,在女人身上的失败是一辈子憋在心头的一口恶气。物竞天择的雄性规则固然是很残酷,但人类社会对于自然法则的缓冲让诸多非伟岸男人不至于没有活路,无非是青春期多爆几颗青春痘,多喝几杯解愁的酒,多点猥琐的意淫,然后渐渐习惯于不成功,因而也无所谓失败,在某个适合自己的位置舒适地平躺下来,闷声不响地正常过一生。然而格雷却不巧是个很轴的摩羯,横生的艺术本能让他把这口恶气不断地用画作,用文字来演绎,以至于格局越来越大,从一个非伟岸的内核中衍生出一个另类的宇宙,壮观陆离,充满诡异的虫洞,随时可以穿越至另一个离奇的时空,这个憋着恶气的男人戏谑地穿梭于这个涂鸦般的宇宙,当他俯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清晰而滑稽,所以当他作为一个深谙自己老底和人性老底的智者来描画这个世界时,多少有些刻薄了,如果很戏谑地揭老底被称为“刻薄”的话。

  这就是阿拉斯代尔•格雷,被安东尼•伯吉斯称为“继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之后最伟大的苏格兰小说家”,创作了旷世奇书《拉纳克:四书一生》这部苏格兰的《神曲》,绘制了苏格兰国宝级的壁画,成就了自己别样的艺术人生。

  这本名为《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的小书便是格雷宇宙的一瞥,畏缩的内核,异想天开的唠叨,化为冷笑的怒气,不留情面的冷水,还有触动内心的记忆……格雷把他的哲学、价值与逻辑调入他的那杯茶——科幻、性喜剧、讽刺文学,再添上点社会现实主义,配点他自绘的神神经经异想天开的插图,给读者端上了一锅亦苦亦酸,辛辣有加的诡异药汤,喝下去让人百感交集,吃吃发笑,却又泛起苦涩。

  继续女人的话题——那个畏缩的内核在这本书中似乎是以自我剖析的性喜剧形式出现在《回家》这一篇中的。表面上,格雷塑造了一个“专毁男人”的女人形象,回到被自己蹬了的大学讲师老相好家寻求慰藉,却遭遇老相好的新欢……两个女人的对抗最后变成了一致对外的联盟,活剥了男主人公,最后又一起把他捧在掌心里舔伤口。事实上,中心并不是两个女人,整个剧情的发展取决于男主人公对于各种言语与行为的反应。格雷游戏般地塑造了一个脆弱的贱货,一本正经地努力讨好每一个女人,却因为缺乏天赋,结果把事情都搞砸了。女人主人公之一弗拉斯塔说:“哦,艾伦,我没法拒绝你的任何要求!你就像一套又难看又舒服的老沙发,我总要到你这里寻找依靠。”我们有理由相信,格雷对于老沙发的功用了如指掌,对于老沙发的苦恼如数家珍。

  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既然他对于男性的心理如此精通,那么他对于女人的研究也相当深入。在《你》中,格雷描摹了一段格拉斯哥灰姑娘遭遇伦敦老王子的遭遇,只是“happy ending”从来都不是现实生活的主流,水晶鞋也不够分的,势利的老男人光鲜是光鲜,内心终究有相当的不体面,或许,还是难看的老沙发更厚道呢?

  男女过招的一招一式,或进或退,婚姻的攻守,看多了英格兰式的或矜持或放浪,爱尔兰式的惆怅与忧愁,格雷的演绎让人体会到别样的深意,男性的视角撇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情绪与伤怀,更清晰地揭示了两性关系的规则。

  《拉纳克:四书一生》的昂山克城与位于地下的那个可怕机构浓缩了格雷思考、忧虑与倍感困扰的社会瘰疬,本书中的《虚构的出口》《新世界》《靠近司机》这几篇同样是典型的格雷反乌托邦式社会隐喻,只是具体到了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社会与政治的症结。《虚构的出口》用一个现实案例与一个架空现实的故事进行平行对照,指出了社会治安的窘境;《新世界》则是一篇奥威尔式的寓言,生动地讲解了政客骗术的原理;而《靠近司机》则通过对于未来铁路系统状态的戏仿揭示了美丽的新世界中荒唐的悖论。

  如果说之前几篇称得上是“离奇”的话,《住宅与劳工小队》是书中相当“真实”的一篇,彰显了格雷在一贯戏谑的面具下极端严肃的思考。对于人的出身决定转身的空间这件事情,格雷理解得无比真切与沉重。游刃有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当有些人唯一的资本——年轻流逝而去,选择的权利也就丧失殆尽,只有沿着那条路一直走下去,路上看着很多人把自己毕生不可及的梦想随意弃如敝屣,自己却无力去获得,这种苦痛注定是无法排解的。

  幸好格雷的天才与努力让他在人生最后一段无法回头的旅程中享受了喜悦。他在几乎各条战线上都大获成功,他的书,他的画,还有——女人。在那段以妻子的不忠而终结的婚姻之后,格雷与第二任太太的婚姻在顺利地继续,也将如格雷所言,“一直继续,直到死亡让我们分离”。

  有人这样描述苏格兰式的幻想传统:“在苏格兰,幻想另外世界的传统甚至早于文学本身;苏格兰的很多民间故事都源自这样一些奇异的幻想:偶遇来自另外世界的人;进入另外的世界旅行,旅行者或被改变,或永远不能返回。”格雷便是这种苏格兰式幻想的继承人,他终生清贫,却义无反顾地早已离开,穿梭于各个世界中,记录自己的旅行。T.S.艾略特曾经这样问:“真的有苏格兰文学吗?”结论是没有。然而随着格雷、伊恩•班克斯等作家在英格兰文学为中心的英国文学中为自己正名,苏格兰文学捱过了彭斯,司各特到斯蒂文森的苏格兰文学全盛时期之后的集体失声,至少在想起谈起苏格兰的时候,不会总像格雷所言,只想起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又输球了。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六):格雷先生,你别闹了

  以篇目数命名的小说集并非少见,如福楼拜的《三故事》,塞林格的《九故事》,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先是小说后拍为电影)等,那苏格兰小说家阿拉斯代尔•格雷的《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自然亦属此列。不过,我们很快即发现,书中的篇目非十个,而是十三个,作者在和我们开玩笑?而他倒很大方地坦承:“这本书里的故事不止十个,所以书名也是不实之词。”待阅读后,会发现,这许多故事,有的未必离奇,有的未必真实,书名不免离谱了吧。据译者说,格雷利用英文的谐音,在书名里大玩文字游戏,估计顾不上是否文能对上题了。

  在为书写的序里,格雷换了一种玩法,几乎全部拼贴自别人的话语。有爱伦•坡、梅尔维尔、夏绿蒂•勃朗特、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另有《圣经•新约》的语句。混搭挺奇怪,似乎有他要的“风格”。

  还有插画,格雷施展自己的专长,为书配了许多动物的形象,松鼠、公鸡、猫咪、兔子、猫头鹰、鸽子、蛇、蝎子、恐龙等。被问及格雷这些插画有何深意,格雷的回答大意即让读者看着好玩就是了。

  如此这般,是不是令人生出冲动:格雷先生,你别闹了。

  涉及到故事的写法,格雷的玩兴也蛮浓。一会儿是现实主义的风味,一变性喜剧,再变科幻,或略似魔幻的幻想题材等。如《时间旅行》,男主角大费周折,又画图形,又逻辑演绎,几乎用上学术研究或探案的劲头儿,解决一个天大的难题:一早醒来,忽发现自己的第二和第三根脚趾间夹着一小团口香糖。这可以名之为“一块口香糖引发的奇案”,格雷的“玩闹”是不是过头了些?

  不过,且慢!这里面似乎总有一些意味渗漏出来,让我们有些触动,或伤感,或讶异,或警觉。还以《时间旅行》为例,由口香糖引发的奇案经过复杂无比的推演之后(涉及代数学、欧几里得几何、培根归纳法、物理学统一场论等),真相终告“露底”:男主角回忆起自己曾是一个大言欺世的文化名人,唯一自感“辉煌”的是,为1928年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写过赞扬的书评,被供职的报纸炒了鱿鱼。而“时间旅行”之意,是他患了失忆症,过去的事情已不可追了。格雷的写法很奇特,切入点有些怪,出口且出人意料,讽刺中夹带感伤,算不算炫目花样后的某种沉静?

  在《特伦德伦堡姿势》中,格雷写了一个喋喋不休的牙医,在为顾客拔牙时大谈特谈救国救民的方法。牙医忧虑不列颠的非国有化,忧虑人口泛滥、环境污染,不过,他提出的解决方案相当“玩闹”化,竟然是一种虚拟现实的头盔,只要戴上,人们即刻与社会现实隔离开来,尽享虚无缥缈的无虑快乐。我们可以发现,格雷的小说“游戏”背后的“马脚”露出来了,他不排斥文字或图画的愉悦,但从未忘记为文要载上自己的“道”,不管是来自社会的显层面,抑或人性的隐角落。

  《靠近司机》是火车题材(让人想起或远或近的《卡桑德拉大桥》、《雪国列车》等影片),格雷采取了科幻形式。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推进,犹如文学与电影的结合,而旅客们最终被逼入了死境,可怕的是,他们始终都处于清醒的状态,眼睁睁看着一切无可阻挡地发生。如前面提到的两部影片,火车并不仅仅是火车,它更近似于一种隐喻,代表了更广大的范畴,格雷并非杞人,其所忧,其实直扑我们的面前,只不过有时杀人如草不闻声罢了。

  对生活琐屑、男女关系的洞察,集中在《回家》、《打破沉默犹如失却黄金》、《你》几篇里。男女交锋的闪转腾挪,社会阶层的微妙错差,格雷拿捏得丝丝入情,揭出里面藏着的小来。据说,这其中渗入了格雷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此,我们报以理解之同情,生活与写作的错织大率如此。

  在《住宅与劳工小队》之前,格雷全然收起了“游戏”的面貌。生活的艰苦在劳工阶层的真实是无伪饰的,赤露得让人毫无回旋余地。一辆摩托车,在劳苦人的心中是要苦熬许久仍眼巴巴不可得,而富家少爷只是因不喜欢,任由其在角落蒙尘生锈,小小一个对比,心底生寒。格雷的写实锋芒,可见端倪。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是格雷的一本小书,却也是这位重要小说家之汉语译本的首次现身。其大作《拉纳克》、《可怜的东西》在英语文学中的赫赫声名似乎还未传播到我们这里,与内地的外国文学翻译之活跃程度形成奇异的反差。我们希冀这册小书作为先导,引入更多的作品,让我们更好地认知喜戏谑的格雷先生那另一面的深邃。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七):无奈的冷遇

  我心潮澎湃地等了这么久,豆瓣上居然还是只有120个人读过这本书,并且只有Onetti兄一个聊天时提到了它,而他正是中文版的译者,这太奇怪。

  也许大家都跟我一样被格雷老头骗了,顶着个老不正经的爆炸头,写着时短时长的小说,任谁看了都会觉得又是艺术贩子装13骗银子。更严重的是集子名曰《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翻开一数整整十二篇,被精美插画吸引拿起来的小朋友也赶紧扔掉了。

  事实上他已经自己解释过了,书名不是真话(语带双关?),篇幅也不能缩减(字字珠玑?),他的确像个老顽童一样,从标题开始玩耍到最后。目录页前插画上动物的尾巴是在用谐音扣题,每篇文字前斜睨着读者的动物似乎在逼迫你做出虚实判断,而部分故事的收束段落文字突然居中估计是在刻意打破成见。

  老玩家格雷算是在这本小书里嗨了一把。

  然而一篇篇读下来不得不把轻蔑与怀疑收拾起来。他自己开列的社会现实主义、性喜剧、科幻小说和讽刺文学果然在集子中全部收录,并且都翻越过了让我辈书虫子“若有所思”这座大山。他对待文字的态度居然极度认真,甚至能够从中看出对灵感与素材的珍视。现实与虚幻果然被他用高超的技法糅合于文字,书名由此更显贴切,腰封上“也许是当今健在的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也不再像是一句牛皮。

  这个集子初版于1993年,可读至倒数第二篇《靠近司机》时已经满头冷汗。预言向来冷酷,可这样热闹而人声顶沸的逼近寂灭,不得不让人越过近年来的一次次事故与失联,直接想到人类的结局。

  这种流畅夹带惊异的阅读感自然也有Onetti兄一分功劳,希望他能够鼓劲译介一下老爷子真正的巨著,他正是那种啃食一架冗长乏味作品后偶遇的惊喜。

  Onetti兄曾经苦笑透露,总是译些卖不出去的书。同是外国文学的爱好者,我早知道他阅读量大且口味极正,既能够评判译本优劣,又能拣拾遗珠。可译书这事有时也如摸彩,名书高人早被瓜分干净,余下的开了头即便无趣也要有个收束,译完后与读者同晕之事也属正常。

  至于卖不出去这事译者和出版社恐怕也毫无办法,且看看这本书所受的冷遇,还是屏蔽了那些纸本书连年大卖的假新闻,一起躲到二楼围炉喝酒讲故事为妙。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八):妙趣横生的严肃故事集

  即便他的巨著《拉纳克》在世界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便很多人认为他是苏格兰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可阿拉斯代尔-格雷这个名字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还是太过陌生了。当然不被中国读者熟识的原因也很简单,其一苏格兰文学在国内并不受人关注,其二格雷还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被译介到国内。而这本《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就是格雷第一部被译介到国内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填补了我国外语译著出版的一块空缺。

  阿拉斯代尔-格雷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与书籍装帧家,但看这部《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一书,无论从书名、书中的插画、书籍的装帧乃至于书籍内页格雷本人的照片都能感受到格雷是一个近似于老顽童式的作家,因此这部书也很容易给读者一种以“轻松诙谐题材为主的短篇小说集”这样的印象,如果你在阅读之前就这样想,那便已经被这个狡黠的作家给骗了。

  很多著名作家都直言不讳的说自己的作品中充满了“假”的元素。《红楼梦》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微暗的火》在我看来充斥着纳博科夫式的故弄玄虚;《哈扎尔辞典》则煞有其事的考证着一个消失文明的隐事等等。当然如果仔细品味上述小说,我们便会看得出来这些作品都是虚实相生的,夹杂真实的谎言才更容易让人上当。

  作家在小说的目录部分就像读者坦言“这本书里的故事不止十个,所以书名也是不实之词”,又解释了书名和书的内容都不可更改的原因,继而在序言《开始吧》中展现了一篇由很多文学名著中的一两句话拼凑出来的文章,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作家希望告诉读者:“亲爱的读者,我想逗你玩”。如果你在联系上书籍花里胡哨的封面和充满小动物的页面,似乎会感觉到这是一本谐趣用来打发时间的作品,但实则书中的故事都是相当严肃的。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住宅与劳工小队》比较写实,将劳工的百态、工头、老板等人物的形象都刻画的非常生动,最后用主人公梦寐以求的丰田摩托车展现了贫寒的无产阶级对于生活的无力感。《回家》、《打破沉默犹如失去黄金》、《你》三个故事则都是以男女关系为主题的,三个故事情节与角度截然不同,但都展现出了男女关系方面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似乎代表着作家自己的感情生活以及在此之中的领悟。特别是故事《你》,全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且经常省略主语,可谓是一种独具匠心的写作形式。

  在《内部备忘录》中格雷以公司管理为切入口,隐晦的讽刺了职能部门的官僚主义做派继而指责了苏格兰社会的现状;而在《特伦德伦堡姿势》作家又借喋喋不休的牙医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政策的不满,可以说这两个故事都充满了政治寓意。在《你是同性恋吗?》一文中作家将一个搭讪至性骚扰的故事与《圣经》中的段落杂糅在一起,让人难以明白作家的真实目的;《婚宴》一文更是短小的让读者来不及思量,可以说这两个故事都有着作家的宗教寓意,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我参详不透。

  我认为小说最精彩的还是《虚构的出口》、《新世界》、《时间旅行》和《靠近司机》这四个故事。《时间旅行》是一篇短小的却带有明显的意识流风格作品,同时这种意识流手法又通过故事中主人公自我反思与全书的那种超现实主义有一个契合。而其他三篇作品则有着明显的反乌托邦风格,让我不禁会想到乔治-奥威尔的作品。《虚构的出口》与《新世界》都对强权政治以及剥夺自由人格的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又通过这样两个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作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思索与恐慌。《靠近司机》则最为有趣和讽刺,文章用一个充满悖论的故事讲述了科技的发展,看似给人类带来方便却又蕴藏着巨大的隐忧,人面对更先进的科技在遇到困难时反而一筹莫展的故事。

  可以说整部小说被作家可以地用花哨的外壳、可爱的插画、故弄玄虚的结构设计以及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所伪装起来,但书的核心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作家在十三个小故事中采用了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种写作方法,每个故事的叙述形式也各有新意,书中的篇目更是涉及到了作家对于人民生活状况、政治制度、政府机构、宗教问题、两性问题、科技问题、道德问题、社会未来的种种思考。格雷巧妙地将这些思考过程融入到了他笔下的故事之中,他肯定有自己的答案,但他却并不表达,而是静待读者的思考。

  我觉得在阅读这部《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时,如果觉得诙谐有趣,那便已经算是体验到了本书在文本层面的意义;如果在会心一笑之余阅读越觉得小说厚重,那么便算是体会到了隐藏在文本之中的意义。我觉得虽然阿拉斯代尔-格雷可以将这本书设计成了一个玩世不恭作家信手而成的打趣作品集,但他也希望书中的文章引起读者的思考,如若不然,作家亦不会在书的开头对书名进行解释,在后记中对个别篇幅给出辅助材料了。

  作家将严肃的话题用轻松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降低了读者阅读的门槛,又增加了读者思考的空间,阿拉斯代尔-格雷的作品值得一读。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读后感(九):格雷老伯的大家小书

  《十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是苏格兰著名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1993年出版的短篇集,收录了十三则短篇。读者读过之后,难免发现书里的故事不尽“真实”,有的也算不上离奇。之所以采用了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书名,作家在目录页解释说:“这本书里的故事不止十个,所以书名也是不实之词。”这里的“不实之词(tall tale)”,就是书名里的“离奇的故事”(tall tales),所以是作者玩了个双关语的游戏。另外Ten Tales Tall & True这个书名里的单词全都是字母T打头,所以书名本身也是个文字游戏,至于故事是否“离奇而真实”,倒是其次了。格雷老伯玩到这里,还意犹未尽,因为“tale(故事)”和“tail(尾巴)”谐音,所以他在亲手设计的英文版封面(http://img3.douban.com/lpic/s1739520.jpg)上,画了十条尾巴。中译本读者可以在目录页前面看到这十根尾巴,在目录页看到这些尾巴分别属于哪些动物。其中左下角和右下角只有一张大嘴,不过只要再翻一页,就可以看到,这张大嘴的主人原来是恐龙。由此可见,身为插画家和书籍装帧家的作者,在版面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有人曾在访谈中向格雷老伯问起,他在书里的插画是否有什么深意,老伯回答说,他画这些插画,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愉悦。中译本近乎完美地再现了原书的版式,在此向付出诸多努力的编辑表示感谢。

  《序言——开始吧》就像钢琴家在正式演出之前的试奏,作者挑选出一些文学名作里的句子,作了一番筛选比较,最后选中了一种文风直白平实、内容稍显奇谲的风格。

  集子里的第一则短篇《住宅与劳工小队》颇有几分平民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讲述了年轻劳工伊恩在工地和老板的豪宅做工的见闻。粗俗的工友、凶狠的监工、厚道的工头、老实巴交的前辈、表面斯文内心阴险的老板等典型人物逐一登场。波澜不惊的故事背后,不无耐人咀嚼的地方。像格雷的许多作品一样,这个短篇有着阴郁黯淡的背景和身处困境的小人物。故事里的两位阅世已久的贤明长者(工头和老乔)给年轻主人公出的主意,也不过是让他去当木匠学徒和搞土木工程而已,由此越发凸显了年轻劳工除了出卖劳力,毫无出路可言的社会现实。贫寒子弟梦寐以求的本田摩托车,被富家公子毫不在意地扔在地上生锈,这一情节颇为讽刺地揭示出贫富差距的鸿沟。年轻主人公对自己暗淡无光的未来浑然不觉,只想到自己在老板面前卖力表现的话,有可能争取到骑摩托车的机会,还感到“前景令人莫名地兴奋”,越发让人觉得可怜。故事里那难以寻找的豪宅、躲藏在暗处监视的老板、权力的险恶与无法沟通,不免让人联想起卡夫卡的《城堡》。

  《内部备忘录》与《特伦德伦堡姿势》延续了类似的主题。《内部备忘录》里,真正懂业务、为公司和员工利益着想的中层管理人,处处受到公司高层莫名其妙的干扰和辖制,蝇营狗苟,束手束脚,最后萌生了另立山头的想法,并寄希望于一位跟不负责任的领导“上过同一所学校”的经理。作者在最后一页页边上标明的“苏格兰的状况”字样,清楚地表明这是一则政治寓言。故事末尾那句话,不免让人觉得,主人公的希望就像卡夫卡《豺狗与阿拉伯人》中豺狗的希望一样,难免有落空之虞。作者借此表达了他一贯的政治主张,苏格兰要实现独立自治,不能寄希望于外力。《特伦德伦堡姿势》同样以轻浅的喜剧风格,描绘出现实的困顿和出路的难寻。夸夸其谈的牙医给百弊丛生的社会开出的终极解决方案,是掩耳盗铃、屏蔽现实的虚拟现实头盔,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这位老兄将阿Q精神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格雷老伯作为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对撒切尔的私有化政策其实满腹牢骚,他在故事里安排这样一位出馊主意的牙医,对私有化政策由衷赞同,其实是在讽刺而已。《虚构的出口》与《新世界》写的同样是小人物遭遇的不公,与强权的蛮不讲理。尽管作者在《虚构的出口》正文里,始终保持言辞的温和和克制,但他在后记里用不少的篇幅,作出直言不讳的抨击和控诉,体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正义感。

  《回家》、《打破沉默犹如失却黄金》、《你》、《你是同性恋吗?》写的是身份地位、谈吐见识、精神追求相差悬殊的男女之间发生的情感悲喜剧。从篇中男女之间暗藏机锋的交手过招里,颇能体会出作者身为戏剧家安排矛盾冲突的天赋。

  意识流风格的短篇《时间旅行》是格雷的名篇和代表作,篇中年老昏聩的主人公对生活琐事的探索,也是他对自我身份与人生经历的探寻。最后,他回想起自己是一位贩卖伪玄学货色的冒牌精神导师,靠散播“骗人的鬼话”风光一时,到头来真正能令他感到自豪的,却是他年轻时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写过仗义执言的书评,结果被报社炒鱿鱼的经历。

  架空现实的(伪)科幻短篇《靠近司机》,犹如一部惊险刺激的影片。起初车厢里众人当做戏言谈论的列车相撞,竟然一步步演变成惊心动魄的现实。故事中,身为智慧与良知化身的女教师在列车碰撞前的黑暗中,纵声高呼:“没有人为我们负责!”奏响了整部短篇集里的最强音。对2011年动车事故有所了解的读者,或许能从这个短篇里体会出更多的东西。

  作者阿拉斯代尔•格雷老伯,在英国是文化巨擘级的人物,其作品在我国尚属首次译介,不过这本小书因为篇幅有限,分量较轻,读者或许难以从中窥见其非凡的文学成就,但愿他更为厚重精彩的大作《拉纳克》、《1982,詹妮》、《可怜的东西》(一译《可怜虫》)、《短篇全集》能有机会引进国内,让读者大饱眼福。

  最后附上几段笔者摘译的作者书面访谈,虽然作者谈的主要是长篇《拉纳克》,不过或许多少有助于读者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偏爱的主题。

  问:您声名远播,主要是因为那部极富想象力、被(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克劳福德称作“迷宫般的”长篇小说《拉纳克:人生四部曲》,这部小说的叙事,跟它的人物和背景一样令人惊讶。您能否给读过这本书,但是对第三卷的背景设定略感困惑的读者讲讲,它是有意设定成格拉斯哥的末日景象,还是某种笼统的阴暗背景的末日景象?

  答:我想写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写写我生活过的那个世界,格拉斯哥是这个世界当中分量最重、离我最近的部分。写出阴郁和末日般的元素,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我在四岁的时候,就跟父母坐在一起,听内维尔•张伯伦首相宣布,英国与德国开战了。之后的五年里,英国的路灯停用了,一旦警报响起,我们就放下手头的事,躲进防空设施里面,有时是半夜爬起来,有时是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喜欢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后来有一天,我们去了学校——我和我姐姐,还有我们的母亲——好几辆巴士开到学校,把我们送到了苏格兰的一些地方,要不是去过,我压根儿就不会听说那些地名。我们被疏散了,先是转移到珀斯郡的一座农场,后来转移到某个矿业小镇的一家裁缝铺楼上的一间公寓里。后来我父亲(原先是陆军二等兵,后来在1914-1918年战争期间,当给养军士,在两场战争之间,他在一家工厂操作制箱机)找了份工作,在一家招待所当经理,住户都是些军工厂工人,这家招待所是政府开办的,在约克郡的韦瑟比镇,这是个定期举办市集的小镇。在一次次搬家期间,我有时候会做噩梦,会犯严重的哮喘,不过我母亲确保了我安然无恙,英国政府通过严格的食品限量配给,确保了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工人阶级子弟,身体比前人更健康。就像库尔特•冯内古特说的那样——想想看吧!所以我把世界看成苦海或末日一般,这种倾向来自我的切身体验。不过我并不觉得,世界是个毫无希望可言的地方,《拉纳克》里的世界旨在让人感到振奋,萌生兴趣,而不是让人感到压抑。我们的世界确实像末日来临似的,你不这样看吗?拉纳克和索尔居住的世界,要比当代英国、美国、伊朗和智利的许多地方更有秩序,更人性化。

  问:《拉纳克》有些地方让人不由想起安德烈•别雷的《彼得堡》和约翰•巴斯的《羊童贾尔斯》。《彼得堡》的相似之处是城里的房宅和色彩;《羊童》里的相似之处则是对机构的官僚作风所作的怪诞现实主义处理(我尽量不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倒不是说,这两本书对你写作《拉纳克》的手法有直接的影响,不过影响这本书写作的作品有哪些,为什么?

  答:第一本书或许要数萧伯纳的《黑姑娘寻神历险记》,因为我父亲跟我讲过,我很小的时候,他给我读过这本书,我老是问他:“下一个神就是真神了吗,爸爸?”我在青少年时代读过易卜生的《培尔•金特》,读的是阿彻的译本。(我父亲因为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成了一个费边式的社会主义者,所以我们家有萧伯纳的所有剧本,还有他的《易卜生主义精华》,或许是这本书,让我父亲喜欢上了易卜生。)《培尔•金特》写的是十九世纪的人寻找自己的灵魂或真实的自我——他经历了像班扬的《天路历程》一样狂野,而且颇为奇妙地与之相似的境况,我不喜欢这本书,因为我不想做重生的基督徒。然后还有梅尔维尔的《白鲸》,以及它对各种特殊语言的混用:博物志、捕鲸船、油料业的语言、莎士比亚式的独白、美国北佬的俏皮话、华兹华斯式的冥思。然后还有卡夫卡,卡夫卡,卡夫卡。

  我记得自己九岁或十岁的时候,读过儿童散文版的《奥德赛》。从一个魔幻岛屿前往另一个魔幻岛屿的构思,实在引人入胜。当然,这本书里的探索也是为了回家,不过我对路途本身比回家的希望更感兴趣。还有金斯利的《英雄们》里寻找金羊毛的故事,伊阿宋和忒修斯的冒险经历,儿童版亚瑟王传奇里高文的探索,还有辛巴达,他的冒险全是通过贸易或好运寻求财富的旅程。后来我还读了阿摩斯•图图奥拉的《棕榈酒醉鬼》,书中探索的是非洲丛林,为的是把一名酒保从冥界带回来,书中的情景和枝枝蔓蔓的故事情节很像萧伯纳的《黑姑娘寻神历险记》。这些故事令我大为振奋,因为它们把我带进了非凡、惊人、危险的冒险生活,同时又不会危及我的人身安全。不过说到底,最有用的是卡夫卡的作品,因为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些无精打采、挣扎求存的人,他们的英雄色彩仅仅表现在,他们生活在跟我的世界相似的世界上。银行职员约瑟夫•K被指控犯下说不清道不明的罪行,他竭力争取脱罪,读者很容易把他所在的城市当成格拉斯哥——法庭设在阁楼上的贫民窟、画家的公寓画室、烟雾弥漫、几乎空无一人的大教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格拉斯哥。土地测量员争取职位的努力,还有附近城堡官员对他进城务工的确认,给我的感觉也是一样。不过《美国》中的少年的探索——我想不起他的名字了——给我的印象很深,尽管我注意到,这本书是在《雾都孤儿》的基础上创作的。他最终加入亚利桑那大自然马戏团的那段描写——那份可以聘用欧洲和美洲所有流浪者的合约——证明哪怕是卡夫卡,也能在跟我的世界相似的世界里,写出圆满的结局——证明人类建立的政府还是有救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