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姆读书心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毛姆读书心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5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姆读书心得经典读后感10篇

  《毛姆读书心得》是一本由W.S.毛姆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9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一):读书是最持久的精神愉悦

  初夏的天气万分的晴朗,外面鸟儿欢快的叫声,于是我决定下午的时光就在图书馆消磨掉吧。

  但是每次去图书馆选书时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我有选择恐惧症,一排排的书看过去,脑子开始发胀,突然看到一本《悲惨世界》下,被书的包装吸引了,完全就是一块金灿灿的金砖呀,于是乎抱在的手上,在继续找书的时候就看到了毛姆的这本《毛姆读书心得》,刚好看看完毛姆的几本书,就抽出这本已被翻得惨不忍睹的书来。

  到二楼找到一个位置便开始读了起来,第一篇关于为什么读书,深得我心,也让我对近两年的读书心态有了一次梳理,从去年年初意识自己快成文盲了,顿时醒悟开始抓紧时间读各种书籍,但是慢慢的在追求速度同时失去了很多读书的乐趣,如毛姆所说培养读书的习惯就是为了给自己一种享受生活方式,如果你读一本书的时候没有快乐,那么建议你不要读这本书为好。就比如我前一段时间读《乌合之众》,的确这本书早就听说,但真的自己读起来真的是味同爵蜡,硬着头皮去读反而让自己对读书反感起来,这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读书是一个享受过程。而且面对如此浩瀚的书籍,你遇到的那本能跟你共鸣的书是需要机遇的,有些书你读的时候未必深得你心,或许你的阅历不够,更或许你此时的心境还无法了悟作者的深意。就比如看《红楼梦》,年少时的我们可能看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但等自己年长一点,经历慢慢多的时候,再去看红楼梦,可能角度就会不一样了,如蒋勋所说,不同年龄段看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红楼梦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他是把红楼梦当成佛经来读的。

  在这本书中最让人忍俊不禁的可能就是毛姆对各个名著作者生平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多少有点八卦^_^,但看着很有趣,什么样的人写出什么样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是多面性的,不管一个作者多么的嗜赌、好色,但也绝不影响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我总觉得看一部作品不能单纯的只是去看作者所写,更应该深层次的去了解作者的生平,这样才能看到作品之外的很多东西来,比如之前看路遥的《平凡人生》,在读作品之前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了作者是在人生的那个阶段以何种心情写出了这部作品,作品中的人物的原型来自于哪里,因为孙少平跟田晓霞的爱情是那么的不现实所以只能让田晓霞以死亡来结束他们之间的爱情,路遥先生写到这里跟弟弟电话痛哭着说:田晓霞死了。还有就是路遥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身体已经不是太别好了,据说完成第二卷的时候伏案吐血,所以说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触非常的多,每一个作者在完成一部作品的时候都是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精力,可谓是呕心沥血,所以我们也要字字珍惜。因此先去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这不是八卦,而是了解作者写这部作品的背景,这样你在读作品的时候将更能理解作者,有效的达到跟作者处在同一个沟通层面上。

  最后,毛姆说没有一本书是十全十美的,这就像一个人一样,这个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它本身所具有的美经过时间的磨练,仍旧璀璨夺目,这就足够了。我们不要期望着能从一部作品中读到什么让我们从此脱胎换骨,没有哪本书能够做得到,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快乐的享受已是难得的了,毕竟精神的愉悦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

  愿我们在读书中享受最大的精神愉悦,因为这是这个世间最持久的。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二):聪明人写的聪明书

  看到如此钟爱的书只有寥寥几篇评论,实在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难得的聪明人写的聪明书,这些个大部头的作品,能介绍的流畅简洁,让你恨不得连标点符号都吃了接着往下读往下读(离奇的是连标点符号都像海藻一样顺滑易于入喉),并且让你绝对重燃激情欲望搬出书柜里平常连搬出来都需要勇气的封了灰的名著,恨不得变成书虫立马钻进去得到永生,这是绝对人家本事之一。

  懂草书的人写的草书和不懂的人写的草书绝对是两回事。原以为小说就是在作者设计的世界里,被情节推着走,遇到人和事,感受人物的所有触感随着情节而跌宕起伏,全不知人家早已凌驾在全新的位置,带着思考阅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明辨力,全非任作者摆布的羔羊。抽身于外,却中肯谦逊,这是绝对人家的本事之二。

  传说毛姆现实生活中不擅言辞,可能有这样感官的世界任其徜徉,换作小女人鱼真不该去换双腿而应该用银铃般的声音去换这样引人入胜内心情怀。为了写一句公允的话查阅数部著作,这负责任态度,是人家的本事之三。

  相似的感受我还有一回,是读讲古典音乐的《CD流浪记》是台湾吕正惠的,也是十分推荐。一本书,能唤起读者对书籍的渴望和热度,能让读者喜爱到无从放下,能尝试让读者接触自己的思想灵魂,对人生,宗教,生命等诸多命题陷入思考(请知晓这仅仅是本读书心得!),却全非说教充满尊重,这是人家的本事之四。

  但毛姆的书,真是精彩,真是精彩。

  真是我喜欢的人,是我喜欢的书。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三):毛姆是个苛刻的评论家

  毛姆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里对众多的数做了点评,他认为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最伟大的小说是《战争和平》。他没有骗人!我说的他没有骗人是指他没有夸夸其谈,或者是仅仅匆匆浏览过一般就草率、粗鲁地下结论(他的确很粗鲁),他在给出一个好和很好的结论之前,他会回过头去,把书再重读一遍,才很有把握地说,“嗯,就这本最好!”。

  他是个以追求乐趣而阅读的人,他是一个只看经典的人。如果没有乐趣,干嘛要阅读,这也是我的观点。只看经典是希望大浪淘沙,去除那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畅销品。这也是我的观点。很喜欢他写的这个数,译者的翻译也很棒!

  第二部分,写作者生平的时候,他说过,作者的境界有多大,作品的境界就有多大。但是,从他所描写的巴尔扎克和托斯陀耶夫斯基非常不堪的人生,并没有那么不堪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是伟大的。这个毛姆所描写的人对应不上。

  毛姆眼界很高,在作家里面,没有一个天才。要说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只有一个爱因斯坦。但是爱因斯坦是天才,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得益于那个时期媒体宣传作用。小说家了,他认为没有天才。

  他推荐了十本书,《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高老头》 (巴尔扎克)《汤姆·琼斯》(亨利·菲尔丁)《傲慢与偏见》(珍·奥斯汀)《红与黑》(斯汤达尔)《呼啸山庄》(艾蜜莉·勃朗特)《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白鲸记》(赫尔曼·梅尔维尔)。

  其中狄更斯,在另外一本书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中,也倍加推崇,值得读一读。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四):读书是享受 而此享受无需自责

  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享受不代表着就是不正义不务正业和具有道德主义败坏倾向的担忧。此时说的娱乐和享受都有相近意思了,人不是本就有让自我活得开心的本能的嘛,试问谁一生下来就有圣人品质,要如何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心智理想的。所以,读书这种享受,应当是无可厚非,总不能说人有越多的苦难和折磨才算是完美的或者是美好人生吧。苦难更多的是无可避免所才要去面对的。面对人生和生活,对于苦难,我们好像也只有面对的选择。

  人的存在似乎从来本就是毫无意义的,要说有什么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是什么?孩童时代,不知道,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何为意义,更不知道为什么有意义这种概括总结和评断。或者疑问这些意义是应当是谁赋予的?谁来告诉我们?是上帝吗?还是父母还是身边朋友老师还是陌生人呢?都不一定,假使有好心人这样对我们讲了,什么是有意义的,我们应当要如何如何。对于我们,听不听是一回事,就算听了也去做了,到头最后会发生什么,大概也是不确定的,这个是有意义的还是毫无意义的?也不还是自我说了算

  这些那些的所谓的人生意义,也大多都是由个人所赋予,每个人对自我生命的意义持不同的价值评定,就由每个人所判定内声,也往往会改变不定,所遭遇所经历的所看到的事物和事情,看过的书影视剧还有生平种种,一起塑造了一个整体,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以外显一小部分的行为举止,更不能也不可能显露出来的是其个人的所内心头脑所想所思,要不怎么说总是有人老是抱怨说没有一个人懂自己或是可以体会自己。这本就是一个不成立的也是毫无来由的一个说法,当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得理解、了解懂你的人。只有自己才有可能去了解自己,况且还不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地步,所以说也只是可能认识自己而已。

  每个人都似乎都以为自己很认识自己。我不知道,我可能会在日常之中总是自我以为自我就是如此,自我就是这样的自我,从来就没有觉着陌生或者是我应该要如何改变才是真正的自我。除非照镜子对照电视电影明星之间的对比时,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对比和想法,自我是选择忽视和算了罢的心态地。我很了解我自己是什么我要去干什么,我想要什么和将要去干嘛。

  但这之上的这些自我映照,是表层的日常满足自我生理需求和生存的一个表象。回到这个实质问题上来,我们还有反思还有主观能动思考性呢,我们还可以有自我反思,和那种我们可以去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伟大的人类本领呢。是很奇妙的一个事情,我们可以思考到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就如我们知道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才对自我是好的有益的类比一样,所以我们是可以识别到一些不一样的或者更加本质的东西来的。这个就是,年纪渐长、经历丰富和我们心智成熟带来的自我反思和高度学习能力

  也就是这种我们人类所具有的能力,才让我们才为是人。那何不拿此能力来开发发展自我呢。认识到此点,我们也有理由知道,我们人类是可以取得进步的,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思想的认识,才是根源和本质性问题所在。头脑思想思维,是认识和其他事物的一切来源,身体机能的高度配合和发展就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来指挥。

  回到意义和享受上面来。

  自己感到开心才是开心,不开心也可以假装开心,开心不开心,一辈子都不会太长。开心不开心,都是自己的,而且还是相对的和持续性的,带有些许主观意味的。开心和不开心的一辈子都不会太长,这一点才是最让人苦恼和纠结的地方。一个人,那些我们总以为一辈子长得有些漫长到可以做出无数选择的人来讲,一个可悲和残酷现实就摆在眼前而不得不去深思:直到我们可以认识到人生抉择时机和生活的真谛知识,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和行为举动恐怕远没有我们自以为是所想到的那样多和那样容易

  生活本现如今正在分秒度过流逝着,不会等人,不会因为你的思绪的暂停或者迟缓而放慢时光无情无义的流逝脚步。就在我们纠结迟疑和烦闷不堪之中,就这样流逝消耗掉了。它不会管你是开心伤心还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还是在睡梦中好不知情地度过,重来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和心绪在那里。

  就跟我们对于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一样,时间也不会赋予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什么价值体现也不会放慢加快脚步。全凭自我的判断选择。似乎时光更加的紧迫和无情些,但赋予的意义何尝不是如此,假如就如此这样一直到老到死都没有找到自我的那份意义,那时光也早就没有了我们所能赋予意义的机会了。趁着我们还能还有认识到我们的存在和认识到我们还可以去认识自我这个行为上,还是早些找到生活的本质问题,赋予自我的所能和希望的意义吧。

  记得要开心要去享受生活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五):你,信上帝吗?遭遇《毛姆读书心得》

  10月20日,在图书馆泡了大半天,最大的收获遇见了一本《毛姆读书心得》。惊讶地发现其中一篇《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里的话语那么贴合我心。其中的一些话是我前一天(10月19日)下午才对别人说过的。这是巧合吗?还是真有神迹显现?

  9月28日和10月19日,我两次和几个信基督教的朋友见面。19日的这次,有人问我:“你信神吗?对上帝,对耶稣基督你有什么疑惑吗?”我说我不确定,有些将信将疑吧。她问为什么。我说:“以我的理解,真正的神应该是博爱的、宽大的、谦虚的,他不会因为别人信他就随便降福给他们,也不会因为别人不信他就惩罚他们、给他们定罪。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其次,世上若真有一个超然物外的神,它就应该是统摄万物的,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宗教流派,而它们又各有各的神?”她们问我如何得出上帝会“因为别人信他就随便降福给他们,因为别人不信他就惩罚他们、给他们定罪”的印象,我举例:马可福音第16章第15、16节:“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她们试图说服我,但很遗憾,虽然我耐心听着,没有反驳一句,但我知道自己最终没被说服。

  倒是《毛姆读书心得》P282的这篇《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却既说出了我的困惑,又解答了我的问题,因此,我做了很长的摘录:

  当你读过作为世界各大宗教基础的那些教义后,便会不无惊异地注意到,其中大部分是后人对原始教义的发挥。他们的说教,他们的榜样,已形成一种比他们自身更为重要的模式。我们多数人听到别人的恭维总会感到困窘。奇怪的是,虔诚的教徒们在奴颜婢膝地恭维上帝时,却以为他会高兴。我年轻时,有个年长的朋友常要我到乡间去和他一起住。他是个教徒,每天一早都要给聚在一起的家人念祈祷文。但他却把《祈祷书》里的那些赞美上帝的段落全都用铅笔划掉。他说,没有比当面讨好别人更恶俗的事了。他是个绅士,不相信上帝会那样没有绅士风度。那时我觉得他实在古怪。现在我认为,我的朋友非常有见地。

  ……

  虽然没有理由相信,你希望有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但是也很难说,你无法证明的东西就一定不能相信。你为什么不能相信呢?就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相信的东西缺少证据?这不成其理由。我认为,只要你是出于本性,希望在艰辛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一种能支撑和鼓励你的爱,那么你就不会过问它有没有证据,也不需要这样的证据。凭你的直觉就足够了。

  神秘主义不需要证明,只需要内在的信念。它并不依靠那些教义,因为它只是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它完全是个人的,满足的只是个人癖性。它感觉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是整个神性宇宙的一部分,并由此而获得其自身的意义;它意识到,有一个支持和安慰我们的上帝。

  ……

  283每个艺术家都希望有人相信他,但对那些拒不接受他的人也不发火。上帝却没有这么通情达理,他渴求被人信仰,其迫切程度简直会让你觉得他似乎需要用你的信仰来证明他的存在似的。他许诺给信仰他的人以恩惠,同时以可怕的惩罚来威胁不信仰他的人。至于我,我不能信仰一个因为我不信仰他就要对我发火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还不如我宽宏大量的上帝。我不能信仰一个既无幽默感、又不懂人之常情的上帝。

  ……

  286面对这样一个大谜团,出于对宏大宇宙的敬畏,同时又不满于哲学家和圣徒们所告诉我的,我有时候追溯到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基督和释迦牟尼、希腊神灵、耶和华(犹太教信奉的上帝,也是基督教信奉的天父,是耶稣基督的在天之父)和太阳神(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神)之前,直到奥义书(远古印度宗教文献)里的婆罗门。那些精神自我生成而超然于所有的存在物之上,但它却是一切有生之物的唯一源泉,所以的存在物都存在于它之中。不管怎么说,至少它的宏伟壮观使我的想象力得到了满足。只是我多年来一直和文字打交道,不能不对它们有所怀疑。就是看一下我自己刚刚写下的那些文字,我也总觉得它们的意思是含糊不清的。对宗教而言,一切事物之上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某种客观真理;唯一有用的上帝,就是一个人性的、至上的、仁慈的上帝,他的存在就象“二加二等于四”一样确定无疑。但我仍不能彻底领悟这种神秘。我始终是个不可知论者,而不可知论得出的实用性结论是:你自管做人,只当上帝并不存在。

  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以《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等长篇小说而出名。说来好笑,我对他的了解始于他早年的一则征婚轶闻:

  话说当年毛姆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写作者,为了打开自己作品的销路,他灵机一动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本人是个年轻的百万富翁,喜欢音乐,热爱运动,是个非常有教养的男士。我最大的愿望,是与一位像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的女性结婚。”广告刊出之后,英国众多未婚女性为此兴奋不已,疯狂抢购他的作品,他也因此一炮而红。

  毛姆从此也就给我留下了机灵、幽默的印象。我没想到他写起宗教、哲学、读书问题时,是眼下这本书这样的风格。

  挺喜欢这本书,于是看了一小半,准备慢慢把它读完。

  对于这种无意之间的遇见,我是满心欢喜的。

  附一下书籍信息和全书目录:

  《毛姆读书心得》,(英)毛姆著,刘文荣译。文汇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298页,25元。这本书今年才出版,但封面设计却给人古旧的感觉。其实,1999年12月上海三联书店曾出版一本《毛姆读书随笔》,著译者与本书相同,但结构与各文章篇名稍有不同,内容应该说是一样的,共300页。

  全书目录:

  前言

  I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

  一部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小说家不是故事员,但小说要有故事

  关于畅销书的好与坏

  Ⅱ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堂吉诃德》与《蒙田随笔》

  《威廉•麦斯特》值得一读

  读《汤姆•琼斯》的忠告

  简•奥斯汀的魅力何在?

  狄更斯的私事与《大卫•科波菲尔》

  谈谈《呼啸山庄》的美与丑

  司汤达其人与《红与黑》

  巴尔扎克其人与《高老头》

  福楼拜其人与《包法利夫人》

  读《战争与和平》,兼谈托尔斯泰的为人与信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苦难生涯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读莫泊桑,兼淡有十全十美的小说家吗?

  读契诃夫,兼谈短篇小说可以无头无尾吗?

  Ⅲ 怎样的书值得一读

  英国文学漫谈

  “英国文学漫谈”补遗

  法国文学漫谈

  谈俄罗斯三大长篇小说

  美国文学漫谈

  Ⅳ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

  其实人人都和哲学有关

  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读伦理学所想到的

  读完宗教书后,我知道什么?

  “真、美、善”之我见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六):毛姆大爷的金句总结

  “每个人自己就是最好的批评家。不管学者们怎么评价一本书,不管他们怎样异口同声地竭力颂扬,除非这本书使你感兴趣,否则它就与你毫不相干。”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我说「几乎可以」,是因为我不想夸大其词,宣称读书可以解除饥饿的痛苦和失恋的悲伤;但是,几本引人人胜的侦探小说再加一只热水袋,确实可以使任何人对最严重的感冒满不在乎。” “一般人总倾向于把娱乐看成是耽于声色的,这很自然,因为肉体的快感比精神的愉悦更加明显,也更为强烈;但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既有肉体的娱乐,也有精神的娱乐,虽然后者不如前者那样强烈,却要比前者更加持久。” “小说家常受其偏见的支配,他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以及在对人物的态度等方面,无不受此制约。无论他写什么,都是他个性的流露以及他的内心直觉、感情和经验的表现。无论他怎样想写得客观,他终究是他的癖好的奴隶。无论他怎样不偏不倚,都免不了失之偏颇。他用的是灌了铅的骰子。” “人们创作小说、故事、戏剧、史诗已有几千年历史,一个小说家能创造出一种新型人物的机会,可说微乎其微。回顾整个小说史,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具有独创性的人物,就是堂吉诃德。然而,即便是他,我还是毫不惊讶地听说,有个知识渊博的批评家已为他找到一个古老的祖先。因此,只要一个小说家能通过个性来观察他的人物,只要他的人物个性鲜明,而且鲜明到足以让人错以为他是一种独创的人物,那么这个小说家就已经是很成功了。” “切斯特菲尔德爵士曾对性交有过这样的评论:欢娱是一时的;情景是可笑的;代价是昂贵的。要是他活到今天并且读过现代小说的话,也许他会这样评论:行为是千篇一律的;描写是重复冗长的;感觉是索然无味的。” “经常有人说,蒙田是个怀疑论者。当看到事物的两面而无从肯定时,虚心地不作结论当然是最为适宜的,如果这就是怀疑论,那么我想他确实是个怀疑论者。不过,他的怀疑论使他对人对己都很宽容——一种我们今天特别需要的美德一这种宽容来自对人类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而反过来,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会更加热爱,对他人的幸福也会更加关心。” “简·奥斯汀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的荒唐愚蠢、自命不凡、装模作样和虚情假意,但她并不为此感到苦恼,反而觉得有趣,这实在令人钦佩。” “她(简·奥斯汀)的出色的观察力和生动的幽默感使她从不耽于幻想;她感兴趣的不是不寻常的事件,而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只要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生动的幽默感和巧妙的措辞,她便足以使最平凡的生活也变得不平凡了。” “我们常会感觉到,自己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度过的一年,似乎要比成年之后度过的一年来得丰富多彩;我们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那些人看作是整个世界。” “因为当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的名气所吸引时,她更多的是想从他们的艳遇获得好处,而不大会有真正的爱情,也不会有任何无私、崇高的感情。” “天才一词现在常被滥用。牛津词典把这个词定义为一种天生的非凡能力,即有能力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或者具有独创性的思考、发明和发现;同时认为,和一般有才能的人相比,天才在更大程度上是靠天生的洞察力或者说直觉能力、而不是靠有意识的努力取得成就的。根据这一标准,任何时代都不大可能产生三到四个以上的天才。” “说来也真有点奇怪,像他(福楼拜)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小说家,有那么高超的写作技巧,却那么缺少构思新作品的冲动。他总是一次次地重新捡起那些从他年轻时起就一直困扰着他的旧主题,好像只有当他用最明确的方式把它们表达出来之后,他的灵魂才能最终得到解脱似的。” “少女最使小说家觉得头痛。这不难理解,因为她们年纪太轻,尚未形成自己的个性。只有当一个人经历过世态炎凉,当思虑、爱情和苦难在他脸上留下了记印之后,画家才能把他的这张脸画得富有深意。若是画一个少女,那充其量也只能画出一点青春的活力或者美丽的容貌。” “凡具有独创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内心因某种原因而遭压制的本能、欲望、白日梦(随你叫什么都可以)的升华,而当他们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这些东西之后,他们既然已经摆脱自己的内心压力,往往也就不会再进一步采取实际行动了。” “自负是艺术家的职业病,无论作家、画家、音乐家,还是演员,都是有点自负的;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负却是空前的。他好像从不愿意认真谈论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这也许是因为他太自负,也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就像人们现在所说的「有自卑感」。他生前那么公开地蔑视他的同时代作家,可能也是出自这一原因。” “人不是单一的或好或坏,每个人都是高尚与平凡、善良与邪恶的混合物。” “由于作家的表现手段是语言文字,在他们所说的和他们所做的之间不仅容易产生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还显得特别可怕。譬如,雪莱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崇高的理想主义,表达了他对自由的酷爱和对一切丑恶现象的憎恨,然而在生活中,他的行为却是那么自我中心,对他人是那么冷漠无情,连他自己也为此感到痛苦。” “一般说来自我中心虽是每个人在幼儿时期都有的品性,但只有天才到了青春期之后才会保持这种品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病态」。正因为有这种「病态」,他们才比普通人更具旺盛的精力,就像用不加水的肥料种出的瓜比普通的瓜更甜,因为那些有毒的成分反而会使瓜的茎叶长得更加茂盛。” “为了顺从苦难来自上帝的原罪说,他只好把世上所有的邪恶和苦难都看作是美的和善的。「要是你热爱世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那么你的爱将证明,受苦受难是每个真正的基督教徒应尽的道德义务。」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要人们相信的人生真谛。” “我觉得,没有任何作家能像契诃夫那样深刻而有力地表现人的精神交流。与他相比,莫泊桑会让人觉得肤浅,甚至有点庸俗。但令人惊异的是,尽管莫泊桑和契诃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观察生活,却从中得出了完全一致的结论。莫泊桑满足于观察人们的肉体生活,契诃夫则专注于探究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他们却一致认为:人是卑鄙的、愚蠢的和可怜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毫无意义的。” “诗是文学之花和文学之冠,它容不得凡俗和平庸。” “对我来说,诗必须是伟大的,否则就不值一读。” “一般说来,在选收历代作家的作品时,选编者大多是有把握的,但在选收当代作家的作品时,他们便犹豫不决了。因为当代作家的作品尚未受到时间的考验。今天使我们感动的作品,会不会继续感动下一代人,这是谁也不敢保证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是和大自然的黑暗势力息息相通的。他们不是平常人;他们充满激情,精神极度紧张,神经极度敏感,而且往往忍受着极度的痛苦。他们在经受上帝的折磨。他们的行为就如疯人院里的疯人,然而就在他们疯狂的语言和疯狂的举止里,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你会深深地意识到,他们不仅在极度痛苦地向你作自我表白,同时也在向你揭示人类灵魂的深不可测和神秘可怕。” “对于畅销书,我的做法是,在它出版后的两三年内绝不去读它;因为两三年后我会惊喜地发现,许多轰动一时的书已不再需要我费神去读了。” “我坚决主张为娱乐而读书。不应该把读书当作一项任务;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人生所能给予的最大乐趣之一。如果我在下面谈到的那些书不能使你感动,或者不能使你感兴趣,那你就完全没有必要去读它们。” “她(艾米莉·迪金森)被推崇为伟大的「美国诗人」,然而诗和国籍是无关的。诗人生活在天界里,不属于任何国家。我们说荷马,何尝把他称作伟大的「希腊诗人」,或者说但丁,何尝把他说成伟大的「意大利诗人」?这样说是话,只会贬低他们。” “他(惠特曼)使人们看到,并不只是在月光、城堡的废墟和少女的相思之苦中才有诗,在大街上、火车上和轮船上,在工匠的粗笨工作和农夫的平凡劳动中,在日常的劳作和休息中,都有诗。总之,在整个生活或者说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中,都有诗。” “既然最杰出的哲学家们都彼此不能理解,我们外行人常常会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也就毫不奇怪了。当然,哲学往往是艰涩的,我们对此应有思想准备。外行人读哲学,就像手里没有平衡杆又要走钢丝,所以只要他能平安地从钢丝上下来,就谢天谢地了。但是,这游戏够刺激,即便要冒摔跟头的风险也值得。” “它们就像人生大沙漠上的几块绿洲,既然人在人生旅途中不知其他目标,就只好使自己相信,这些绿洲毕竟还是值得一去的,因为在那里他将得到安宁,他的疑问也会得到解答。这三种价值就是真、美、善。” “人生的大悲剧不是因为人会死,而是因为人会停止爱。你所爱的人不再爱你了,这不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不幸,而是一种简直不可原谅的罪恶。” “爱情的力量在抓住我们时曾是那么强大,以至于我们总相信它是经久不衰的。一旦它变弱了,我们便自觉惭愧,觉得受了骗,就责怪自己不够坚贞。”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七):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是一种享受,这是我最赞成毛姆的一句话。陶渊明曾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也一直认为这不是在说读书粗略只求大概,而是觉得他是体验读书的乐趣胜过读书得到的功用。

  其实读书也是个人的事,怎么读,别人无可干涉。

  对于同一本书,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看法,想读的就读,不想读的就不读。当然这里说的书都不是什么辅导资料啊,它们在我看来不算书。书是有思想的,书的背后是有一个鲜活的人。我们读书是与那个背后的人交流。他告诉我们他的故事,或者讲述他的想法,我们像一个朋友在默默听着,中间我们也有了我们自己的想法,或许写下来,就成了读书心得。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八):Wake Up and Smell th Coffee

  喜欢毛姆和萨冈,因为在他们的书中找到了一种自然,能听见自己内心流淌的浑浊的声音,感受到挣脱教科书的教条的畅快。

  我不是个勇敢的人,却又不想让自己浸在犹豫和胆怯当中,于是生活中的很多时间表里不一。读书让我平静,尤其是深夜读书,让人明白自己。

  人只有一辈子,读书和看电影却能提供几辈子的灵感,不同的活法,鲜活细致的体验。这大概是我爱他们的原因,尤其是别具一格的理念,打开生活陈旧而狭窄的门,重温空气清新。

  我不是个耽于声色的人,却奉行及时行乐。

  “请不要以为,享受就是不道德。享受本身是件好事,享受就是享受,只是它会造成不同后果,所以有些方式的享受,对有理智的人来说是不可取的。”

  “做人的目的不是别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即便是舍己为人,那也是出于一种幻想,以为自己所寻求的快乐可就是慷慨大方。”

  “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便是理所当然的常识。”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九):八卦与吐槽

  之前也就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还有刀锋啥的,第一次读到小说以外的作品,深感这位大叔还挺有意思的。书里真是不遗余力的八卦和吐槽,不过还不算毒舌。那些我没看过的作家与作品我不了解,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不过也说到了很多我读过的,简单记录下。

  他对简奥斯汀评价还真是高,在他眼里简奥斯汀就是走在思想前端的女才子,有才而不傲,幽默而不讽刺,写作也懂得收放。

  对勃朗特一家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点出呼啸山庄夸张而矫情。话说我初中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真好看,写的真好,当然现在想想都归功于翻译,而且那时只是注重故事,哪管你遣词造句表现方式什么的。对艾米丽勃朗特的分析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觉得她有心理问题哈哈哈哈。

  剩下的就是男作家们,那些长篇巨制我都没读过,虽然他力荐战争与和平,追忆似水年华什么的,都提不起我兴趣,大概是因为大时代的原因,百多年前的小说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代入感。中学时候倒是读了很多莫泊桑契诃夫的短篇,现在想想那些小说也并没有多少娱乐性和启发,不过是在同学面前能炫耀下,哦看我读过名家哦。再有就是读的并不是作家原著,所以难免会因为翻译的原因被带上了歧途?

  ======================================================

  哦,读到了后面的哲学部分,倒是唤起了不少共鸣,特别是他对“上帝”的理解,我真是每句话都想要highlight...

  伦理学讲到行善,我一直觉得行善的人太自我(当然这也是我狭隘的见解),行善更大的益处是给他们带来心理满足感,当然与此同时给对方带来方便或者益处自然是好的,这方面很多慈善家们的施善行为是做到了的。但问题在于往往有很多人根本是只按自己的想法来施善,给对方带来更多困扰也不一定。

  真善美这个,是翻译刻意翻的吗?哈哈哈哈哈

  《毛姆读书心得》读后感(十):读书心得的读书心得

  经典的小说或者文学著作,即使历经百年依然能传于世,他心目中的十大小说,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无疑都是值得读的。

  毛姆本人学过医,其小说也以严谨敏锐著称,这本书可谓是他小说之外彰显这些特点的典范。他的点评虽然偶尔辛辣却看得过瘾,何况一本书,小说也好,书评也好,若不能让人回味于心田,不自觉的翻下一页,那怎么会有心人去享受其中呢?所以我打算先摘取一些文中的精华,(当然不会包括他对其他十位作家的精彩评论)然后再表达我的看法。

  好的书,它的主题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即不仅能使一群人——不管是批评家、教授,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还是公共汽车售票员或者酒吧侍者——感兴趣,而且具有较普遍的人性,对普通男女都有感染力。

  优秀的小说家是讲故事的高手,虽然文笔也很重要,但文笔精美并不是小说家应有的基本素养,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人形的关注、认识和理解。但不管怎么说,文笔精美总比文笔糟糕的好。

  我认为没有一个作家是尽善尽美的。看到一个作家的长处而赞赏他,这当然不错;但看不到他的短处,甚至对他的短处也一味的赞美,最终会有损他的名誉。

  一个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决于他能否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我觉得,没有任何作家能像契诃夫那样深刻而有力的表现人的精神交流。

  莫泊桑满足于观察人们的肉体生活,契诃夫则专注于研究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他们却一致认为:人是卑鄙的,愚蠢的和可怜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毫无意义的。

  小说的寓意似乎是想告诉你, 对人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超过他力所能及的限度。这本书(指《克莱福公主》)今天读来特别有意义,因为现在的人大多认为爱情是不顾法律的,好像在任何情况下请于都要比责任来得重要似的。(注:当然,我认为现在的社会也许还有一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但大部分人都会尊重法律和爱情的责任。)

  (毛姆说哲学的下面几句觉得很有趣。)

  我听好多人说,哲学是那些高级数理学家的专门领地。这使我百惑不解。既然进化论学说认为,知识视为生存竞争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那么和全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的知识总和——哲学,又怎么可能仅仅属于一小群搞冷僻专业的人呢?我难以相信。

  但是,我却想形成我自己的思想模式,而且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想弄明白,哪些是我必须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尽力想获得有关宇宙总体构造的知识;我想做出决断:我是否只需要考虑此生呢,还是只需要考虑来生?我想搞清楚:我是完全自由的呢,还是出于一种幻觉才自以为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我想知道:认识是本来就有意义的呢,还是必须由我来赋予它某种意义?于是,我便开始杂乱无序的读各种各样的书。

  (但毛姆放弃了写关于哲学的书,也可以理解,因为哲学家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并且对于人性和自然的关系作很多的研究,消耗时间真的太多。他说要写出一本像样的,最少要读二十年,而他开始研究哲学时已经40岁了)

  (他对于艺术杰作,人的反应的这段描述,我非常赞同。大概就是起鸡皮疙瘩,心跳加速的感觉吧)

  那是一种激越之情,它使我产生一种智性的、但又充满感性的兴奋感,一种似乎觉得自己有了力量,似乎已从人生的种种羁绊中解脱出来的幸福感;与此同时,我又从内心感受到一种富有人类同情心的温柔之情;我感到安定、宁静,甚至精神上的超脱。确实,有时当我观赏某些绘画或雕像,聆听某些乐曲时,我会激动万分,其强烈程度,只有用神秘论者描述与上帝会合时所用的那种语言才能加以描述。

  (我真心希望喜欢的毛姆的人读这篇《真善美之我见》,不是说其中的道理讲的多好,我相信,这篇文章里的想法对于有思想的长者都是共同的,那么就应该为我们这些小辈留下更多的警示,我认为整篇文章都是箴言,然而篇幅有限,我只选取两句。)

  我们是变化的产物,变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难道作为我们最强烈的的本能之一的性本能,就能背离这一法则吗?今年的我们已不再是去年的我们;我们所爱的人也不再是去年那个人。要是我们便了,却还能继续爱一个同样也变了的人,那是幸运所至。

  那么正确的行为究竟是怎样的呢?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路易斯·德·莱昂修士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它的话做起来并不难,虽说人性脆弱,也不会将其视为畏途。他说:美好之人生,不外乎个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

  ----------------------分割线---------------------

  从读书以来,我并没有狂热的崇拜过哪一个作家,对于毛姆,我也并没有到崇拜的程度。然而,相比于其他作家,他的作品和言论仿佛更得我心意。

  当自己开始写一本书的评论,就会发现,从读者的角度看作者的思想,并且做出客观,有理的评价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毛姆精彩的人生经历,阅人无数,阅书无数,幼年时期的困苦,还有从医阶段对社会的观察,这些都足以让他养成自己的世界观哲学观,全部反映到他的书上,他对伟大作者们的评论上。

  书的第二部分着重讲述十大作者的代表作以及一些私人生活,你会惊人的发现,伟大的作家,或者可以称为艺术家,私人生活往往是不能对其歌功颂德的,毛姆他本人也说了,有道德感的普通的人是写不出伟大的作品的。我没有仔细研究过毛姆本人的传记或者生活轶事,但单凭他对一些作家乱七八糟的感情问题和不良嗜好做出的接近于鄙夷或者嘲笑的调侃口吻,就可以想象毛姆本人对于道德观念非常的重视,也许这和他学医的经历有关。当然,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本能,不能否认,伟大的作家往往是缺乏控制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的。

  毛姆是伟大的作家吗?他的晚年是在荣誉声中度过的,他的戏剧作品至今还在舞台上上演,他成名之时,人们对于他的崇敬几乎可与萧伯纳齐名。但我心里,他不能是伟大的作家,也许他本人也不屑于成为。对于小说,他并不是一个靠天赋出名的作家,因为一般有天赋的作家或者艺术家,往往会仰仗自己的天赋,而忘记思考和观察,毛姆是时刻记得这点的,因此他看书并且诚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适当幽默的调侃,他观察人性和人心并且对于道德和自身存在的意义进行思考。

  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家,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毛姆也不相信上帝。

  书的最后一部分我建议有时间的人应该都去读一下,毛姆自己也说过,读书的关键不在于囫囵吞枣,全部都看,而是在于哪些对于你是真正重要的,如果你看到了作者说出了你认为重要的内容,那就算是真的读过了这本书。这一部分具体说了什么,我就三缄其口,留给你们自己去看。

  我这篇书评写的行云流水真不是好书评,是读书笔记和书评的混合体,由于我本不是看书多的人,很多心理的想法也未能全然跃于纸上,那么就自我原谅,到此为止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