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渔的火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10篇

2018-01-15 21: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10篇

  《周渔的火车》是一本由北村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0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一):爱情真让人绝望

  只说周渔的火车这篇吧

  周渔对陈清一见钟情

  陈清因周渔小时的遭遇爱上她

  陈清扮演着一个完美的好男人丈夫

  慢慢变成了周渔理想样子,也慢慢变成了周渔那样多愁善感的人

  他三天两头跑省城去找周渔,结婚以来也一直两地分居,为了省钱他坐硬座吃泡面,被打趣说要变成木乃伊。

  在别人看来天作之合甜甜蜜蜜的爱情,却慢慢有了裂痕。

  陈清觉得自己被周渔彻底占有了,他失去自己了,变得小心翼翼,不抽烟不喝酒,提出想钓鱼的想法,被周渔轻轻一句挡回去,再也不敢提起。

  然而,他还是钓了,没钓起大鱼钓起了一个女人,李兰。

  李兰相信陈清不再爱周渔了,她说如果他还爱她,是不会理她的。

  李兰也不在乎陈清已经有了妻子,即使没有结婚,现在他也背叛周渔了。爱情是最没有办法保障东西,连结婚证都不能。

  可是这不是一个男人周旋于两个女人故事,这是一个死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周渔走不出来陈清死去的事实,她曾对陈清说,你爱我吧,否则我两手空空。现在陈清死了,她又一次两手空空了。

  陈清在死前一天,突然告诉李兰,他还是爱周渔,他要和周渔生活在一起了。

  李兰说,如果当时是我在场,我就和他一起死了。因为我不会站着看他踏入配电房的水中,然后倒下,却无动于衷。我会跟着踏进去,然后电死。

  陈清如果爱着周渔,为什么要和李兰在一起。

  陈清如果爱着李兰,为什么要坚持做周渔的好丈夫。

  尽管他离开李兰的最后两个字是周渔。

  这又能证明什么呢?

  什么才是爱?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二):故事的局外人

  周渝被爱着,陈清爱着;陈清被爱着,李兰爱着;两个世界,两种情爱,中山,在他们的各自的故事里走了一遭,到头来发现,被爱者、爱者,都与自己无关,兜了一圈,走进了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中山,终于有了自己的角色,或被秀爱着,或爱着秀。

  我并不觉得,这部小说像他人口中所说的那样,会让人产生对爱情的疑问或是质问,甚至摧毁对爱情的憧憬。当然,有这样的情感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小说中的多次场景设置了细节描述会带给读者一种对爱情的疑惑————如果说,我可以为了爱而改变自己原有的缺陷,我可以为爱而撕心裂肺,我可以为爱而活进你的世界,我可以在坠落深渊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摸样、想到的是我对你的真心,这些都不算是真爱,那么到底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周渝被爱着,陈清爱着;陈清被爱着,李兰爱着。李兰说,为什么陈清触电身亡的瞬间,周渝站在原地不动?要是她的话,她当时也死了.........我非常喜欢作者在文中设置的这一个疑问句,其中的悬疑,或许只有爱着的人才深刻体会,就如同李兰爱着陈清。

  我觉得,它拱手献给我的,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今后如何去爱,如何被爱。

  爱情里,谁“被成为爱情楷模”,谁就占了下风。爱,不要用你的意念强行捏造一个你理想中的伴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爱人,会被周边的看客称赞两人越来越像?可能只有被成为爱情英雄、爱情楷模的那一方,才会在无人注视的角落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悲伤的鬼影,只有那一方才深知,爱情楷模不好当,当自己被逼迫成为另一方对外公称的完美伴侣,卑微的活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心翼翼地用所谓的爱让对方放心、不让自己的不完美去破坏对方苦心经营起来的爱情堡垒时,或许,这位爱情楷模就开始分裂出了两个自己,衍生出了两种情感,一个留给你,另一个,除你以外的另一个她!

  爱栓得太紧,就成了枷锁,让对方少了真我的那一方,无疑是让自己原来满满的被爱指数,拱手让出去一半,或许,他有一天会回来,但是,曾经一段时间,他给你的爱,确实真实的被分饰过两角。就像陈清,最后留在李兰家里的一个声音,呼喊的是周渝的名字,那又怎样,现实就是,周渝的那个陈清,确确实实也曾经是过李兰的陈清......

  你只在乎,他到底爱不爱您,你只会猜忌、只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盘问他是否真正的爱你,除了得到“我是真的爱你”这句回答,其余的,你毫不在乎,无更多关注,周渝就是这样;对于他,他希望当他给了你肯定的回应后,除了能安抚你一颗不安、猜忌、对未知充满恐惧感的心后,同样渴望收到你的回馈,而不是你安心后的就此骄傲的转身离开,陈清就是这样。她被他爱着的事实,告诉了我,被爱的人,应学会如何去爱,去回爱。

  就这样吧,站在故事之外,看他她的故事。故事中的世界,故事外的人无法投入深陷,但故事的局外人总是可以看到些什么,又看透些什么。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三):刻骨的刀,勾勒那个年代的爱情

  读完以后,不得不佩服北村刻画情节的功力,写人描景高人一等,谈情述爱入骨三分。

  整本书粗中有细,采用断叙手法将一个个故事场景联系在一起,看似跳跃式叙述,实则环环相扣细致入微。书中男主人公陈清先后交往了周渔、李兰两个女人,个人认为他两个都不爱,当然相比之下爱李兰爱的更自我更自认洒脱一些。陈清相恋周渔,完全是对的时间场景遇上了错的人。On the one hand,周渔因为小时候的悲惨经历影响在看见陈清潇洒阳光无害的外表时就被对方迷上了,可归为一见钟情;on the other hand,周渔也被陈清美丽的外表所倾倒,当陈清抛来爱意时,面对突然到来的幸福,好像没有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的理由。。。两人相恋,但陈清面对周渔更多的是畏惧,就像手心里捧着东方明珠,怕有一丝损坏,一直找不到自我畏畏缩缩,钓鱼、抽烟、网球==渐渐都没了,不是不爱好了,是不敢。活的一天累过一天,,,心灵到哪里去释放,所以李兰顺理成章出现了,陈清在这里找回了自我,但他在李兰这里还时常想着周渔,所以他也不爱李兰。

  陈清爱周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铺铁路,从家里铺到周渔那里,不断努力最后见到周渔;另一种是以死来表达。很明显他没有那么爱周渔更没勇气去铺铁路,所以他选择了第二种,挂掉。。可能他到死也没明白自己想爱的是什么。可惜留下了周渔的悲伤和李兰的殉情,不负责任的男人,整天吊儿郎当,浑浑噩噩,我对此表示鄙视。

  环绕主线的另一人物出租车司机扮演典型社会人员,为生计奔波同时也有自己的快意生活,不过我挺佩服他的勇气。因为他大晚上的从墓地带回了一个悲惨哭泣的女人(不怕是鬼么)。

  In a word,和ww一起看的第一本小说,全书主打悲情细腻爱情,可看,over。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四):别活得那么矫情

  我原本不知道北村的,也不知道《周渔的喊叫》,但是我知道《周渔的火车》这部电影遗憾的是并没有看过。记忆里这部电影似乎好评如潮。有时候人的确会为了别人的评价去看电影,比如说这电影棒极了或者烂透了之类都很吸引人。很可惜我是行动力薄弱的人,所以至今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跑题了。

  看完了心情很奇怪。一篇表面上通篇讨论爱情的小说。仿佛爱情是个确定的实体,可以伸手摸得到,摁重了,它还会咿咿呀呀地喊疼。这文章引导我产生了一种诡异的想象。周渔、陈清、李兰、中山、秀,五个点却构成了两个三角形。原谅我理工出身的脑子,在描述关系的时候只会想到几何图形这种干巴巴的比喻。有时候觉得这世界本来是非简单的,可是却被复杂化了。到最后,终于变成人自己也解不开的难题。

  故事一点都不美好,可是故事的主角他们都没有错。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漩涡里没法脱身。越挣扎被缚得越紧,只好听天由命地向下沉沦。面对现实,有时候人没有权利执着。在周渔不停地追问陈清是不是爱她的时候,我想起这样一句不记得是谁说过的话:爱情是两颗心的碰撞,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突然开始同情陈清。他爱了如此没有安全感的周渔,并且为了她的爱把自己都抛弃了,才会万劫不复

  更喜欢李兰,她活得超脱生活,敢于去践行自己的爱情观。在李兰带中山去看陈清死的地方的时候,她说,我不会像周渔那样,看见他倒下了还站在那里不动。最后她终于还是握着电线去找陈清了。不能决定生,但是我们还勉强有权利决定死。还有一半的决定权,这姑且还可以算作幸运吧?

  对于周渔,虽然活在自己的想象里也是悲凉,可是她的确不值得中山放弃秀。

  总之,好文章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五):爱情是个什么东西--看了北村《周渔的火车》有感

  陈清基于愧疚,基于同情爱上了周渔,周渔的不安和自我把陈清推给了李兰,中山以为爱周渔,后来发现没他啥事,秀的坚持换了中山的承诺

  看了让我思考起了何为爱情,这里有周渔和陈清的罗曼蒂克式爱情,有陈清和李兰的上层式爱情,有中山对周渔的走火入魔式,有秀和中山的面包爱情式。先说周渔陈清的罗曼蒂克,周渔是一见钟情爱上了陈清,而陈清则因为自认相貌平平,能力平平,忽然有一天一个有资质美女的青睐而虚荣接受了周渔,谁都不会排斥美好的事物更何况男人如何拒绝得了美女。周渔是基于少女时期父亲的变态行为而对男人和性有了排斥,本能的排斥,也许就是因为陈清的外在表象才决定了他的特殊性,这就是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类型吧。总之莫名周渔一见钟情了陈清,而陈清则受宠若惊的百般顺从这份天上掉来的爱情,甘愿被俘虏,宁可抛弃自我。周渔对陈清的爱是杞人忧天的,是未雨绸缪的,是强拉硬推的。基于她内心的对爱情的恐慌,对男人的不信任,对性的排斥(在中山追求她时可以体现,性之于她是可有可无的),她要的不是一个健全的丈夫,而是一个能用爱将其填满的人,她不要求陈清会什么,只要爱她就好,也许看了会觉得这样的女人是多么疼人,熟不知男人内心里是渴望被肯定和崇拜的,如果爱你是我活着的意义,那何其渺小,何其卑微。陈清的男人本能被压抑,他不能辩驳,不是不让而是他压根就关闭了这种本能,因为神一样的女人,光芒折煞双目,能当个奴仆就是福气。周渔不了解陈清,恰是她的反问肯定式使爱她的男人很累,有时想想女人的追问和梨花落泪真是无敌神器,不见一兵一卒,已让男人弃甲投降,违背了本意,连句真心话都失去了开口的机会。看了他们的爱情,我发现其实周渔并不是如表象那样爱着陈清,爱他连他喜欢什么都不在乎,不关心,一心只想确定再确定他是否爱自己,这是一个孤独灵魂,她爱自己都来不及还有什么能力爱别人,她在汲取爱,陈清的爱,一丝一毫,毫不疼惜,忘记给爱人准备早餐小事更能体现一颗真心,忽视陈清的选择性阳痿(我一直觉得婚姻的一半是来自于性的),不了解陈清爱钓鱼的习惯,爱一个人是把他放心里,他的喜怒哀乐都应该是对方的重心。别忘了李兰的一句话:当看见陈清踏入带电的,被电死了,为什么能站在那里不动。(如果很爱,理智是会输给感性的)种种迹象表明周渔爱的终究是自己,是那颗被受伤过的灵魂。反过来,我觉得陈清倒是爱的很没有尊严很没有自我很真心。虽然他跟李兰劈腿,但那是他作为男人的需求,一个人痛苦到一定程度,是必须找突破口,李兰就是他的突破口,她爱自己,而且是甘愿付出不敢奢求回报。在周渔这位大神面前,他陈清是个圣人,是个楷模,是个顾家丈夫,简直就是万里挑一的男人,而事实上,凡人易做,圣人难当啊,他是男人,喝酒吸烟,偶尔暴两句粗口,这是一个男人雄性的体现,不是喜欢而是必须发泄,他如太监一样诚惶诚恐的服侍着女王,对女王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当奴性与人性冲突时,倍感焦急,他要真是太监也罢,可是他不是,和周渔在一起他一边享受着女王的青睐,一边承受着人性的拷问。所以当周渔上班不在身边,他开始空虚,开始恐惧,开始自责,他有悖女王授予的荣誉勋章,这种煎熬相比如坐针毯吧。这让我看到了不对等的爱情的悲剧,两个人应该是基于真心喜欢而不是其他的目的,否则优势的一方终将糊涂背叛,而劣势的一方则深受内疚和煎熬。

  我向往的爱情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不要太多山盟海誓,了解对方,并给予对方支持,相信对方也相信自己双方都要自信,并且要有做好被遗弃的心理准备,感情经验不深,所以我觉得基于人的喜新厌旧心理,背叛比坚守跟容易,但是坚决不能有欺骗,爱就是爱,不爱就要大方点,谁都不是圣人,何必苛求,何必伪装,当然我还是相信白头偕老的,也希望爱神能让多多让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空间相遇,去编织更多爱的美好宣言。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六):深刻的一塌糊涂

  陈清的爱情是从愧疚开始的,但愧疚不是爱情。

  周渔的爱情是从幻想开始的,但幻想也不是爱情。

  中山的爱情是从羡慕感动开始的,但这也不是爱情。

  秀的爱情是从生活中开始的。

  左手浪漫,右手现实,究竟我们想要什么,故事中不同的人给了不同的答案。

  我自以为周渔所认为的爱情是一种至死的爱情。

  而陈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完全按照周渔的想法塑造自己,结果丧失了自我,剩下的只有他所谓的爱情。

  书中那段他和周渔睡觉的场景极其精彩,竟然类似我的写照,只是胳膊变成了大腿,内心的悲凉一样一样。

  过了这么多年,爱情还是一样,任何人无法超越!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七):打圈圈的臭虫

  还是因为大学时看了强暴决定买这本的。

  里面的小说大多属于北村早期的作品。这些小说往往将一些非常突兀的事情摆在你的面前:比如刘敦煌的妻子美娴被强暴;陶红将和妻子偷情的情夫阉割;陈清面对周渔爱的副产品所带来的钳制;凯恩面对虚荣的诱惑;张生的未婚妻在领结婚证的路上后退等等。这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难的是男主人公们如何接受这样的事。不幸的是,里面的主人公之后大部分走进了负面的阴影,堕落偷情等等,要命的是这些人还得接受良心的拷问。在道德面前,绝大多数都是弱者,于是刘敦煌在嫖了美娴之后被撞死;陶虹对儿子的变态及老年后的呆滞;陈清触电自杀。另外一些人比较幸运,北村给他们指出了光之后,如张生,想通了,便拨了未婚妻的电话。

  《周渔的火车》读后感(八):两个人的生命

  一直想读《归乡者说》,却一直未能如愿。《归乡者说》,《聒噪者说》,《逃亡者说》,《披甲者说》,一系列“者说”,让人不禁读了读柳宗元的诗文。

  这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里面最让人觉得写得最好的当属《长征》。

  “现在站在哪块石头上,才能望见故乡。” 这是当年在文学评论《表意的焦虑》中读到的北村《归乡者说》里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萦绕心间,然而却未能找到小说,一睹尊容。

  电影《周渔的火车》跟小说似乎很有些不同。当然是从电影了解到小说的。这本书取了跟电影同样的名字,其实很不妥。小说和书名还是该叫它原来的名字好些——《周渔的喊叫》。因为小说的主角不是坐火车的周渔去异地恋,而是周渔和陈清两个人的生命发生联系,其中一个死了。

  《周渔的火车》这个名字,让人读了小说后一头雾水。

  书是2013年的夏天读完的。里面的几篇小说都写的男女恋爱的事,然而却给人一种煎熬感。尤其是《长征》,写得波澜壮阔,将人物放到了历史之中,让人感到个体生命的单薄,以及历史中人的形象的宏伟。

  也许这便是个体的偏好。描写一些看似普通的事,其中却藏着作者的思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