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谈心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谈心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谈心经典读后感10篇

  《谈心》是一本由三毛著作,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60,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心》读后感(一):谈心

  每当痛苦时候我就看一遍,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

  摘录了一些喜欢语句

  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鞋子穿而哭泣,直到她看见一个没有腿的人。

  不敢伤害一个自己讨厌的人,而情愿使内心所喜爱的人误会,便是懦弱

  做父母的,从孩子一出生,便成了爱的囚犯,而且这种父母囚犯,是终生的,不能因病外保,也没有假释可言。

  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最不可取的,在于霸占或单方强求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

  不要去看那个伤口,他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

  我从来不去断定一个人,我总以为我看到的他或她充其量只是冰山一角,我不能因此去说他是一个好人或者他是一个坏人,即使是我特别好的朋友我也不会。因为对于他们,缺点优点我都已经完全接受。

  《谈心》读后感(二):别走的太快——由《谈心》想到

  生于一个大发展时代经历的最多的大约是信息的传播。从写信到电话、BB机、大哥大、手机电脑网络直至现在,我们进入了无线移动通讯时代。

  当一切都变快,一切都变得尽在掌握,一切都变得唾手可得,我们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的发展越来越快,我们象上了发条,象进入了永动机一般不停的快,快,快。我们的进化,特别是思想情感的进化赶不上我们的科技发展。我们将一切信息堆砌在一起,越来越快地堆砌,越来越高,高到挡住了我们的灵魂与思想的脚步。她们努力地想跟上,很努力,很努力,却怎么也追赶不上堆砌的速度

  还记得上一次与知已好久面对面的推心置腹是什么时候?还记得激动地收信与安静地回信是什么时候?还记得抬头仰望白昼的天与找寻夜里的星是什么时候?还记得独自说说心里话是什么时候?很遥远,很久的事情。那么我来问些近的。昨日你都做了些什么,与前天或明天有什么不一样吗?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又与什么人擦肩而过?昨天的新闻你记得几条?昨天你最开心事儿是什么?昨天……

  我的“写信”时代是与我的大学时代同时终结的。虽然我上大学的日子已经有了网络,已经有了EMAIL。我依旧收着那些与当年的朋友的信、明信片、贺卡。最后一封收信,是一位网友寄上,写满自己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忐忑与憧憬。落入笔纸间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内含与表达,透过用纸,透过字,可以感受到的是温度。是电脑敲击不出,电脑字体排版不出的温度。偶尔会有个小小的插画,又或几滴茶渍或是

  泪水,统统都在那小小的一两页信纸间。回信人大体与三毛应该是相同的吧。若来信是苦的,必是开解,开解对方也劝与自己听;若是笑的,必也随之大笑并附上最近的乐事。

  虽然再没有“写信”的对手。还好我还有个写日记习惯,只要不是累到不行,每日总会与自己聊上一二页纸。要是开心的事,一定叠叠不休从头到尾的与自己再说上一次,如果是不开心的事,常常最多是

  发一两句牢骚了事。这一习惯,让我常常自己看自己的日子,在发牢骚处也常常丈二和尚。和自己聊聊天,谈谈心,努力让自己别走的太快,而感受不到沿路的风景;努力让自己别走的太匆忙,而触及不到自己的心灵

  人就是一辆开往坟墓的火车,总有自己的轨,别艳羡了他人而让自己出了轨,翻倒上本不该是自己的墓边;这辆火车,时常有人上,时常有人下,时常与另一辆车交互或并肩或擦肩;这辆火车快也好,慢也罢行程不过百年,何必匆匆赶完这单程?慢一点,看看沿路的风景,与知己、与自己谈谈心。

  别怕走慢了跟不上时代。我们就在这时代之中,我们被这时代裹挟着,太快,怕被离心到这时代之外。别走得太快,让灵魂跟得上,让感觉跟得上。在美景中,感受不到是极大悲哀。别等到别人将美景拍了放上了网,放在了微博,再来感叹,原来我曾在这么美的景中。

  《谈心》读后感(三):梦里的花儿落了

  在图书馆里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三毛的《谈心》,薄薄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收录了开设在《明道文艺》的一个专栏——“三毛信箱”里的来信和回信。正如《谈心》这个书名所言,是三毛和她的读者之间的倾心之谈。来信者有十五岁的初中生,有最底层的办事员,有渴望突破却止步难前的女孩,也有严重自闭的少年……他们急于将成长中的困惑,未卜前途迷茫向他们的“陈姐姐”或者“三毛阿姨”诉说,三毛则真诚回复,不带半点虚假和敷衍:“淑珍,你知道一个秘密吗?最深最平和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人世,慢慢体味出她的美和和谐。”“许多人认为,忙碌是忘掉忧伤良药。个人却觉得,安静才是化解痛苦的好方法。”“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

  没有哪个时代的青春容易的。在不同的时代,我们都如婴儿无助地面对着这纷纷扰扰的世界,身处迷雾中,不知身在何方、将往何处。环顾一周恍然察觉,世界这么大竟没有青春的容身之所。最后只有湮没在潮来潮往的人群中,成了闷头往前赶的一个凡俗身影,黯淡了青春的光彩。在“一晌”的青春过后,不知不觉间把“低吟浅唱”换了“浮名”。我们预知到了这个必然结果,却不甘心,青春的幻想让我们总以为,不甘平庸的自己会成为那个独立特行的人。于是,我们会想办法,会向那些过来人求助,追问那些青春梦想何时会实现,生活是不是永远如此艰难。可是就是这些阅历丰富的过来人,他们对于青春的解答何曾没有疑惑过、慌张过,他们有的也只是不解的答案

  而三毛就是充当了这个过来人的身份,她向青年人描绘了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同时,三毛也坦言:“其实,回信之后,受善最多的,可能还是我自己。借着读者朋友的来信,看见了本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信件,是一面有一面明镜,擦拂了我朦胧的内心。”在这本书里,三毛完全是一个洒脱坚强,珍爱生活的人。三毛没有假装,现实中的三毛也是同样如此的一个人,只不过还多了一点,那就是三毛把梦想,把那些坚持东西看得太重要追求的太执着,不容忍丝毫的妥协,而这也是致命的一点,因为没有哪个活着的人做到了这一点。

  取“三毛”这个名字作笔名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喜欢读张乐平先生的漫画故事书《三毛流浪记》,而且这是她生平读的第一本书。 《三毛流浪记》里的三毛喜欢做梦,饿着肚皮的流浪儿经常会梦到自己在舒适房间里大吃一顿,醒来空空一场。而作者三毛,有的不过是同样卑微的梦想。三毛的一生都在祈求被妥善安放,小心呵护。一句不顺心的话、一点不平波澜都会成为一场浩劫,因为她太在乎。和三毛最后在一起的那个男人音乐家王洛宾曾经对三毛说过这样的话:“幻想出来的感情,再美妙,一旦进入实实在在的生活,被油盐柴米的拖累,便会失去迷人的光影。”他说的不是现实的太残酷,而是梦想的太脆弱,三毛的太脆弱。三毛的英文名叫Echo,在希腊神话里这是一个森林女神的名字,这个女神因为得不到爱而郁郁死去。荷西走了,世界上最爱她的那个人没了,她除了回忆就什么也都没有了。

  梦里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那个追梦人了。

  《谈心》读后感(四):你好!知心大姐

  我一向不喜欢知心大姐姐的行文格式,不习惯meiya,《鸳鸯谱》也自动放弃了东东枪的部分。三毛的《谈心》却是例外,或许是现在的读者不如80,90年代那般文艺且问题咨询不尽诚恳,又或许是我觉着答疑者对问题的处理和价值观不像三毛那般深入浅出。总之,《谈心》我是要亮五星的,题材不足的一颗由最好的版本弥补。(三毛最好的版本:2003年,哈尔滨出版社。)

  26岁之前有两次想要出国,一次是年少不谙人事,一次是三毛所描述的寻求自我价值观的肯定和突破。“在我的人生观里,向上爬,逞强,都不是以出不出国为准则的。我以为,不断地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这样的提点是心血来潮天马行空想法里符合现实的理智需要。生活并不建立在起伏的感性情绪之上,任何形式成功规划为基,努力为栋,随意为表象。

  人与人的交往也屡次被提及。“爱和欣赏,在我往往是容易些的,而信任一个人,却并不是那么一厢情愿。”相信并非我所长,唯一可弥补的爱也未能仔细做到,是这样的不作为让我独享我所不推崇的人生。

  出国朋友的提点,才开始逐渐联系从前有过交集的朋友,虽然开场并不像自己酝酿得那样矫情又美好笑声掩盖遗忘尴尬,疏远不可避免。“当一个人的大环境改变了的时候,内心也是会有变化的。老友重逢,如果硬要对方承诺小学同窗时说的种种痴话,而以好朋友的身份向对方索取这份友情的承诺,在处事上便不免流于幼稚天真,因为时空变了,怨不得他们无力。”

  最后再谈作者。诸多对三毛的争议集中在与荷西的事实,我100%相信她所说的一切。人与人对相同事物的感受原本就不尽相同,更别说优秀文字功底艺术渲染之下的不一样的生活。感谢豆瓣上那位追寻过三毛故居的文艺青年,你给了那些不怀好意的无稽之谈重重一击。

  感谢闺蜜带我走进三毛的世界。家里哈尔滨出版社口袋本的《撒哈拉的故事》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仍然耳熟能详。你说“《圣经》上说:‘你们要像小孩子,才能进天国,因为天堂是他们的。’让我们都尽力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子吧!”

  2012年4月29日。《谈心》,受赠于思思崽。

  《谈心》读后感(五):谈心 读后感

  看到题目,有在心里猜测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就是那种讲深刻人生道理的,或者一些散文?总之,是没有想到会是知心姐姐的回信…………

  三毛,对她的感情经历之前倒是读过一本书,撒哈拉沙漠也看过了。本以为她就是个任性,自由的作家想不到在这本书里会对其他人规劝的那么好。简直不能相信那些话是她说出来的。

  好多人对她的文字的评价是不加修饰,自然朴素。恩……我倒是说不出这样的形容词,只是感觉她平铺直叙,干啥说啥,或许这就是其他人口中的评价吧。果然,我的语言功力还是太差了,额,貌似还谈不上功力,哈哈。

  “没有一个人是禁得起分析的,能够试着了解,已是不容易。”

  是啊,很多时候,我都不敢把最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其他人面前,因为害怕把别人吓跑了。有时候也会奇怪,明明自己天天和自己在一起,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连自己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了解自己,怎么还敢说看透别人呢?这么想来,心理医生还是挺牛的,都能给别人解决心疾病了。

  “西洋有一句名言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三个朋友未免太多了。”

  可是,虽然觉得说的貌似还可以(我不敢说对错)要实践起来真是难,或许还是要看个人吧……总之,我觉得自己会感觉很孤单,如果我只有一个好朋友的话。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没有他我活不下去。”

  书中,这句话是针对朋友的,我却想说,试用在爱情上也同样道理。

  曾经有一个男生追我,在一个晚上,又来找我聊天。我假装说我有男朋友了,想让他死心。他一下子变得很激动。先是说祝福我,后面,却画风一变,突然开始指责我,说我是不是一直拿他做备胎,说他自己像只小丑一样唱独角戏……(先声明一下,我并没有丝毫贬低他的意思。只是想说,我从来没有想拿他做备胎,因为从来不觉得我要和他在一起。)当我说没有拿他当备胎时,他又告诉我说,他心情不好,他想跳楼,还说让我去医院看他……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他不会跳,,第二反应就想到:他如果跳楼了,不管死没死,我可能是最后一个和他聊天的,到时候警察肯定要来找我,然后各种问话就要开始了……想想可怕。于是我劝他,千万别,想想他爸妈还有他姐,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做呢?balabala然后一边发短信安慰他,一边急急忙忙的找他好兄弟,让他帮忙出去找找。后面他突然又说,他不跳了,想出去走走,还说刚刚有一辆车差点撞到他。额……简直无语了。冲动的小毛伙子。尽管我不成熟,却知道我不会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因为有风险。甚至都不敢提分手的吧?万一他不想分,是不是还要以死相逼呢?前不久,他交了个女朋友,还给我发来一大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什么这可不是他的错,因为他没有道理要等我那么久,(他曾经说要等我到毕业,再接着追我。)关键我这边貌似也没什么可能。他想找一个能够陪伴他的,关心他的。我能说什么,我觉得他没必要跟我解释这些,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没资格也不想去关心……

  我想,真正值得我们付出生命的也就只有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了吧……

  我发现这篇书评写了太多自己的事情和想法,额……因为我不知道其他什么道理,也没看过其他很多书,只能以自己为例子讲一下了。

  《谈心》读后感(六):谈心

  这是三毛在报刊上开设的读者来信专栏的结集。现在来看可能比较浅,但当年应该算是了不起的。

  其实我颇为羡慕三毛,家境尚可,衣食无忧,而最为关键的是其父母有足够的胸怀竟然能够接受三毛那样的生活方式。辍学在家自修,然后出去留学到处闯荡。虽然能够坚持下来三毛自身是最关键的,但其父母的物质与精神支持都是致为重要的。而这些也正为其可以“指导”他人创造了基础。

  而当时的台湾也仅仅刚开始富裕,大多数人一方面刚刚开始放眼世界(还没办法身体出去),正需要一个前行者;而最重要的是台湾正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作社会,显然人们积累了强大的压力,而三毛这种超脱世俗的意见恰逢其时。

  此书看看还行,对现在的大陆也许尚有些意义,但再晚些怕是真“过时”了。

  《谈心》读后感(七):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看过很多三毛的书,印象最深的是她回复读者的来信文集《谈心》。这本小册子并不是她最出名的作品,却是她和读者之间的倾心交谈,恬淡的语气,读来令人惊觉满纸芳香。来信者有十几岁的中学生,有生活在底层的小职员,有渴望追求梦想却又止步犹豫的女孩,也有患有自闭症的忧郁少年……这些人在成长和生活中不乏烦恼与忧伤,在累了、倦了的时候,他们选择说给三毛听。

  被人信任和倾诉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吧,所以三毛真诚地充当了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不带半点虚假和敷衍地回复着:“你知道一个秘密吗?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好好活下去,快乐是第一要素,胸襟是基础,体谅他人是有学问的另一种解释。”

  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相同的人生困惑,也有过相似的徘徊与迷茫。三毛一一拨开那些迷雾,让人们看得更加清晰。她向他们描绘了另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三毛也坦言:“其实,回信之后,受益最多的,可能还是我自己。借着读者朋友的来信,看见了本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信件,是一面明镜,擦拂了我朦胧的内心。”

  记得第一次看三毛的文章,是在一本《读者》上面,题目叫做《西风不识相》,写她到国外留学,外国同学欺负她,这个独特的女子采取的反击总那么令人拍案叫绝,具体内容我已经不太记得了,只知道当时佩服得要死,连叹这个三毛真是太有个性了。初中时候我跑新华书店去搬了套《三毛作品全集》,黑色封皮,翻开书便是三毛的照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一袭白袍靠着斑驳墙壁。当时不是不失望的,我说三毛怎么一点都不漂亮呢?但当真正看进去,却完全被三毛的洒脱所吸引。那时候,我多么强烈地想要走她走过的路,看她看过的风景。我多想像她那样,做一个快乐的拾荒者,在撒哈拉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每当我路过美丽的风景,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她在这里,会怎样?

  我喜欢三毛的潇洒,喜欢她的细腻,喜欢她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不曾丢掉过的豁达,我甚至连她微微有些龅的兔牙都喜欢极了。我也喜欢她笔下的的爱情,荷西,那个比她小七岁的英俊男孩,千里万里的跟着她去了大沙漠,陪她在那里修房子筑爱情。荷西的意外丧生,曾给三毛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在这本书里,她却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她平静地答复好奇的读者提出的疑问——“你问我找到另外一个荷西没有?坦白跟你说,我根本没有找。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所以我并没有在找另一个荷西,因为再没有另一个了。至于我愿不愿意再找一个伴侣的问题,你在此句中又用了一个“找”字,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摸着这本薄薄的书,就像握着一个长辈温暖的手。好像三毛在耳边轻轻地说:不着急啊,孩子,人一辈子什么都得经历,会好起来的。

  读《谈心》,能够让人获得与命运并肩而行的力量。或许我们暂时没有爱情也没有朋友,工作也尚在找寻之中,但这些都不该成为令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理由。人生在世,没有谁可以不受生活的困扰,如果常常流泪,又怎能看得到满天迷人的星光?或许我们可以像三毛那样,用温情的面孔来笑对生活,做一个能够欣然面对春暖花开也能够坦然抵挡萧瑟秋凉的人。

  《谈心》读后感(八):《谈心》读后感

  三毛的文字干净,朴实。丰富的阅历和细腻的感受力,使得我在读这本书时,就感觉一位大智大仁大勇的长辈在不急不忙地给我醍醐一样。这本《谈心》是其晚年在文化大学任教时在《明道文艺》的“三毛信箱”专栏里与读者谈心的信笺。内容涉及于父母之孝,与朋友之交,对天地之敬,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总而括之,无外乎活着这一话题。看完这本书,也解决了我自己的一些问题。

  回到津城以后,空气一直不好,雾霾天气没停的,PM2.5居高不下,我琢磨啊,到底这工业化是怎么一回事呢?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呢?我相信Watt弄蒸汽机的时候,肯定是在想,有了它,人类就不用干那么累的活呢?但是而家这个社会,是什么在转动工业化这个大轮子呢,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抑或是那无休止的欲望?如果是前者,那岂不是矛和盾。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悲剧了!无果。的确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直达看到三毛这么一段话:“在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初听时,很可能对它有误解━━‘如果我们观宇宙天地是以人为本位的话。’刍狗之草,本是祭祀所用,燎帛之具也。天地的化育,及于万物,自然也及于刍狗,它虽然在人眼中视为至贱,也是万物中的一物。一体同视,一般化育。天地以无心为心,不刻意有仁,正是仁的至高处。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己还是执着个好,而去当个杞人来忧天。

  在这本书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时间。其中特别喜欢封面的那一首小诗:青年人的真苦/就在于条件的不足/只有靠时间和持续的成长来开启哀乐之门。现在虽也只过了二十年,但很多人说我在过着“老人”的生活,喜欢早起,喜欢太极,喜欢喝茶,喜欢写字,喜欢午后捧一本金经诵读……要形容自己的现在的状态,用三毛在《雨季不再来》的序中这段文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往往因为过份执著,拚命探求,而得不著答案,于是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可能会占去他日后许许多多的年代,甚而永远不能超脱。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平凡的长大,做过一般年轻人都做的傻事。而今,我在生活上仍然没有稳定下来,但我在人生观和心境上已经再上了一层楼,我成长了,这不表示我已老化,更不代表我已不再努力我的前程。但是,我的心境,已如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静,安详,淡泊。对人处事我并不天真,但我依旧看不起油滑,我不偏激,我甚而对每一个人心存感激,因为生活是人群共同建立的,没有他人,也不可能有我。

  说是读后感,其实摘抄的多。

  愿她能早生极乐。

  《谈心》读后感(九):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

  说说心里话,这是我对谈心的定义。笔者的来信抱怨的居多,吐苦水的滔滔不绝,多数人只是想得到指引的方向。真正懂生活的人少之又少。谈心,也就是所谓的向三毛寻求帮助,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作为一个作家,不是心理医生,亦不是垃圾桶。

  谈心,三毛与她的粉丝的互动,每封信都具有代表性。“二十九岁正当年轻”,《谈心》三毛(如果我是你),这篇回信中,我偷偷的将这句话牢记在心里。对比一年前的我心理仍很稚嫩,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在慢慢老去,恐惧细纹慢慢爬上眼角。

  现在,我很认同这句话。生活重心慢慢发生了变化,正当年轻,意味着新的开始,品味、气质、宽容……美好的女人的品质刚刚开始升华。正如三毛所说:原来一个美丽的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金钱便可以达到。

  曾经抱怨着为何自己最苦,曾经当过别人的垃圾桶,也将心灵垃圾吐向别人。不知不觉,心灵有了净化器,书籍。不需要抱怨,只需轻轻敲着键盘,任何讨厌的、懊恼的、厌恶的都可以在文字中得以惩戒。这是写作的乐趣所在。

  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不喜欢桔子可以去摘葡萄,不喜欢葡萄还可以去种菜呢。《谈心》三毛(回不出的书信)我喜欢这些有力量的文字,能让我每天都充实于怎样让生活过的更有趣。

  既然能力是有限的,就力所能及就行了。没人逼着你一定要做富豪太太、做女强人、做名人、做你不喜欢的一切。除非你自己,或是那无止境的虚荣心。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朋友的可贵,就在于自由。"三毛很喜欢这句话,我想这句话也很适合我的交友方式。“闺蜜之间最大的美好莫过于你在她眼里永远不变,她在你眼里永远纯真。我们的友谊也始终如一……”这是与闺蜜相聚后,在她微博里看到的。我喜欢这样自在的相处。不必每天相见,见面后感觉依旧。

  《谈心》并没有《撒哈拉的沙漠》、《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那么有趣,可以说只是简单的谈心,说心里话。有学生、年轻人、有狱中人,来自不同层次的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迷茫和痛苦。我想这本书是献给那些需要正三观的人。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间要去看星,是没有时间哭的。再说,我还要去采果子呢。《谈心》三毛(回不出的书信)三毛的乐观也是后天培养的,浩瀚的宇宙,总有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只是不要再花时间抱怨、抱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谈心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