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园丁的一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园丁的一年》的读后感10篇

2018-01-18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园丁的一年》的读后感10篇

  《一个园丁的一年》是一本由(捷克)卡雷尔·恰佩克 著 / 约瑟夫·恰佩克 绘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92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一):【雨枫试读】 《一个园丁的一年》 福田心耕

  【雨枫试读】 《一个园丁的一年》 福田心耕

  y 马凤洁

  记得曾经听说过一句话,说,如果你做一件事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很有可能这件事情是错的。可是,后来也看到一句话这样说:你最排斥的,正是你最需要马上学习的功课。中学时代接触各种名言警句时候,并不知道每一句名言都有一个悖理的另一句相伴。如今我正处在青春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为了解除心中种种的矛盾想法自己便去寻找方法解决。比如广泛地读书,去别人的故事里学习经验比如说参加灵修或国学课程,学习中外的智慧,希望可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灵。从而让自己的生活从盲目的繁忙中解脱出来,多一些安适和喜乐。

  这个过程漫长的。就像培养一棵大树一样,需要种下种子,需要培土,需要浇水,需要等待,然后大树这个生命才会成长,才会旺盛,才会有一年一年的风景,才会有新的种子,才会有轮回。在佛学里,种子是善根,播下种子,给善缘,结善果,给恶缘,结恶果。单独的一个人,或者某个家族,都可以被视作这样的生命。前几日跟朋友探讨,他的眼界更宽广,他说,每个人是一颗种子,即使脱离了家族,长大后可以自己生根,因为每个人都是与宇宙这个生命系统一体,所以朋友也好,擦肩而过的人也好,都可以跟自己交换生命的能量,包括感情,通过这样广泛的学习,个体的人,就可以在整个宇宙的生命系统中得以生根,可以完整地完成生长。我听了,觉得很好,这似乎可以解决一个大问题——就是从小没有得到完整且无害的家庭之爱的人们,也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完善自己的个体生命。这有些类似美国精神了。可是,中国人的智慧里,有跟大自然学习得来的“落叶归根”,所以一切还是要从根本开始。从脚下的土地开始。

  我自己总是因为有个美满童年感觉特别满足幸福的。尤其读这本书的时候,跟着园丁的种种妙语,轻松安适地就回想起自己还是小孩子时候,家里的花园子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快乐的园丁。稍微有一点土地,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很多果实来。可见苍天十分公平,既然你生下来,就可以活下去。关键还是在人心呀。

  我出生在一个乡镇的小学校妈妈老师爸爸工厂的小领导。后来搬家到工厂的家属院,家属院对面是一家拖拉机厂,有着大大的油罐,还有废弃的车辆零件。学校、工厂、拖拉机厂,一切都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无论是暴雨,还是下雪,还是烈日炎炎,每天都是快乐和满足的。后来,工厂渐渐不景气,爸爸妈妈在拖拉机厂后面的一片土地承租下来,打算办成一个公园我家爷爷是铁匠,所以爸爸委托自家大爷打了一个摩天轮,还有各种秋千、跷跷板等大玩具。还造了一块可以滑旱冰的石灰场地。有爸爸陪伴玩耍的日子,那么好。

  而妈妈喜欢养花,一点点整修土地,搭起了温室,我自己推着车去学校剪枝,我和妈妈一起,扦插,嫁接,种了很多大朵的各色月季,养了冬青、松柏。园子里本来有几棵观赏石榴,红艳欲滴。春天刚来时,我在园子里晒太阳,为了看到第一只苍蝇兴奋不已。浇水的时候,便从邻居家接上水龙头,把盘着的水管子铺好,看着水把土地浸。有时不小心冲毁了蛇的家,妈妈便很抱歉地说着对不起的话,请蛇再回洞里休息。秋天时,我便挎着圆圆的小竹篮,拿一把小铲子,蹲在一大片洋姜地里,挖上大半天,往往篮子太小,盛不了太多。因为洋姜张得太好啦,大块大块的,有时圆圆的,很可爱。冬天的时候,帮妈妈种蒜瓣,蒜瓣种下去,明年就是一头头新蒜。蒜苗还可以拿来炒菜。葱也是好种的好菜,山东人喜爱葱沾酱。没有炒菜的时候,葱就是最好的菜,洋葱也不妨碍,就着馒头下肚,便可以在田间劳作上多半天。冬天种蒜,手指会被泥土染得凉凉的,回家洗手时,觉得水管里的凉水都是暖暖的。嘻嘻哈哈中工作就完成了,这样的日子真舒服

  妈妈是个好园丁,不但教书有很多好学生,一有机会,她就种植各种花果。只要一点点的土地,便有丰厚的收成。现在的家在县城,楼间的空地没有物业的强制绿化,各家各户的老师或者老师的长辈们,就默认地划分了,各自种上瓜果。妈妈自己四处找了树枝,搭起架子。雨少的时候,每天拎一桶生活用水下去,等到收获季节,自己家吃不完,还可以分给别人家。我总相信,一个生活在花果之间的人呢,心地也会是柔软而充满喜乐的。

  我现在在京城,尚且没有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土地,但还是在努力地生长,拓展根须,相信不久,便可以生根发芽。我自己的这颗生命的树,也在为自己积累养料和水分,日日增长能量,生命力定可旺盛,生根发芽,与整个宇宙共同呼吸

  咱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说,福田心耕。我便从自己做起。把自己的心变成一颗美好的种子,广结善缘,等待时日过去,缘分到时,便是一颗好树木;等到再结果时,也是好果子,好种子。

  捷克的四季,与我们不同。可大自然是同一个,只是形式不同。我们也有这样美丽的四季可以欣赏,生活在其中,内心自然充满感恩。我听说,感恩心常有,吃穿不用愁。盼望着越来越多的人,早日在自己的心间,开辟出一片福田来,自耕自养,日久努力,便可收获五福。 五福临门,是中国人最大的福气。愿人人祥和、安乐。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二):尽力绽放,自有安排

  花花草草里总有神奇

  9岁那年,我看到了昙花开放,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上帝的恩赐:它在极短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张开花瓣,再一点一点收回,不慌不忙动作流畅;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跳水冠军,整个过程无声无息,观看的人也屏住呼吸,所有的目光聚焦在它华丽姿态上,最后溅起满屋子芬芳的水汽。比它香的花多了去了,比它美的花也不胜枚举,但偏偏只有她,可以让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欣赏到生命的动态——刚刚开始,已经结束——像极了一个关于生死的寓言。

  后来,我常常在烦躁的时候,想到这朵花。告诉自己,生命真的很短很短,短到来不及悲伤就会结束,所以还是尽力绽放好了。

  大学时候,和死党一起开了一个小花店。因为目标不再赚钱,所以进货也就很随意,总是会买一些奇怪的品种,比如三天就落的姜花,比如血红凄美的蔓珠沙华……这些奇怪的品种也少有人问津,但我们依然乐此不疲我喜欢这桩生意,因为我相信,会来买花的人总是带着正能量的,要么是特别爱自己,要么是有一个特别爱的人,而接受到这些正能量本身就是最好的收益了!那段时光部分开心的,给自己的花店起名字,画海报,写宣传文案,然后一把剪刀,几只玫瑰漂亮的包装纸,就可以让我们忙乎一下午,这似乎是我大学里最饱满的时光了,花香四溢。

  后来,我常常在工作不顺手的时候,想到这段日子,然后去街边买朵花,提醒自己梦想没那么难实现。 尽力绽放就好了。

  因为看这本书,所以记忆长河里的泥沙又翻腾起来一两粒,让人觉得很温暖很窝心。这对我,足够了。

  尤其喜欢的,是书里描述园丁对植物的疼爱,像极了一个热恋中的人——那是每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或人都会不由自主呈现的状态——依恋、关切、恨不得牺牲自己来成全对方圆满

  而大自然,却是自有安排的。

  大部分时候,园丁的付出都会有所回报,可也有收成不好的时候,也有天气突然变坏摧毁一切的时候。但园丁也就伤心一下,找老朋友吐个槽,然后打起精神收拾残局。——因为他知道,还有来年。

  也喜欢书里描述冬眠的植物——哪里有冬眠呢?都是假装在沉睡罢了,土地底下不知道生长的多么欢快呢!根系不断下探,吸收更多养分以待来年。

  难怪佛说“一花一世界”,大自然早已把如何“活”的答案种植在了每一棵沉默的橡树,每一株开放的玫瑰花里。突然就喜欢上了“自有安排”这四个字。

  它提醒着我,不要着急,播种,施肥,松土,浇水,一样一样做精细,才会有饱满的花开,大自然,它自由安排。  

  【整本书只讲园丁的事儿,时不时赞叹一下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让你觉得时间是温柔的,生活是单纯的,一年的时光充实紧凑……而且这样的日子过一百遍也不会厌倦。 专注,清新朴实幽默。这样的书,应该配一杯绿茶,然后找一个慵懒午后,读上一遍,又一遍。 】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三):《一个园丁的一年》

  土地离我已太远,整天进进出出目之所及皆为高楼大厦,偶尔经过一个小区旁,非人工假山流水,惊见一株天然大树,听到鸟儿啾啾声,走过伞盖绿荫,欣喜许久。更不用说,用双手触摸大地,泥土那温热潮湿的感觉,都是在三维电影里面想象,平日目之所及都是柏油大马路,和环绕着的水泥天桥。一个园丁?身边已没有这样的职业,大棚蔬菜不算,花鸟鱼市不算,生活经历中唯一可以和园丁挂钩的也就是小时候房子院里自产自销的黄瓜、豆角、西红柿。那就以这样的生活经验来读此书啦!而和泥土这样亲近的题材现在也不多见啦,难得的是,作者描写的是一年中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园丁要忙碌的日子。笔法亲切、细致到这个园丁好似你认识,是你心中那个勤奋、忙碌、快乐的小园丁。

  在书中,作者细细描写了一年中的每个月对一个园丁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然的月份在园丁的眼睛里和我们可大不一样。语气诙谐形象卡通,想象一个园丁蹶着屁股在茂盛的夏季植物里除杂草的镜头吧,恨不得创世纪初重新给园丁定制一种体型;情真意切,园丁对自己种下的花是会聊天的,那温柔的语调好似对情人诉说衷肠;园丁是偏执的,自私的,耕耘着深爱的那片土地,自己的是最好的;细节描写特别好,好像都看到泥土是怎么变为沃土,种子怎么开始生根发芽,抽枝结穗,开花枯萎……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觉生活节奏在不自觉放慢,心境平和珍惜生活里的一事一物,蜚短流长、人情世故不复存在,只有人和自然的对话朴实无华,却是人生真谛,苦乐竞销,惟有活着的过程。

  怀念落寞,读过这本书之后,知道怀着一颗至善之心的人才可以这样笑呵呵面对自己的小花园,面对其他所有的一切,不骄不躁,一朵花的香就足以抵消所有的不甘和辛劳。在园丁的眼里,千金难换一棵培育成功的新品种,内心具有巨大喜悦的人才可以年轻,才可以鹤发童颜活到九十九,园丁就是那不老的天使。整部作品里有一种平静祥和、喜悦安乐的氛围,我们是彼此的那杯茶,从此日月无光,专等园丁来耕耘。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四):恰佩克碎片之一——万物爱好

  K.恰佩克的戏剧、小说有中译的只有三种,即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戏剧选》、《小说散文选》和《鲵鱼之乱》,定价分别是一块三、一块一毛五和七毛五;书封上印着风格极简、配合内容的着色漫画,散发着浓烈的的八十年代书籍气质。《戏剧选》包含了他的主要戏剧作品;《小说散文选》却没有收集他小说代表作“认识论三部曲”中的任何一部;《鲵鱼之乱》很有名,是类型科幻之前的科幻小说,《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的深化版——在后者中,恰佩克发明了“机器人(robot)”一词。

  但实际上,我是被一本园艺手记吸引过去看恰佩克的。

  1929年,他出版了一本鸡血满满的园艺手记:《一个园丁的一年》。在恰佩克年表里,这本书出场时一般会被介绍为“幽默的”园艺书。书中的确有一种高扬到近乎夸张的情绪。他等待连翘开花,“为了不错过这历史性的时刻,整整三天,我都盯着连翘最大的那个新芽”;描述制服黏土后的心情:“告诉你吧,让几亩黏土地臣服可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你甚至想要将它一把抓起,在指间揉搓,好确定这胜利真的属于你。现在它就躺在那儿,又湿又软,只等着被你耕种,即使你一时还不知道要种些什么,你深情地望着这片黑色的、松软的泥土,不禁自问:“难道它不美吗?难道它不比一片三色堇或萝卜更让人心动?””

  ——我宁愿不把这种态度称为幽默,如果说幽默是“从事物有趣一面理解”的话。对恰佩克来说,这种态度比幽默要饱满多了,是纯粹的“有趣”。

  恰佩克不是那种追求自给自足的种植爱好者,而是“挊物”型的园艺爱好者。他精心布置花园,收集异域植物品种——在同样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俩口袋故事》(“Tales from Two Pockets”)中就有好几篇以植物为主角的故事。《蓝菊花》(“The Blue Chrysanthemum”)讲神秘的蓝菊,《被偷的仙人掌》(“The stolen cactus”)围绕迷人的多肉——我说“植物”他肯定嫌我门外汉,他描述的每样植物可都是有名有姓有性格的。而且实际上,他挊的,远不止是植物。

  他对日常物品发生兴趣的方式,早已深谙德塞都“日常生活游击战”的精粹:电话好有趣,因为它时常能接错线;美国焦炭炉好有趣,因为“使用它需要小心谨慎,像在家里养了头印度大象或澳大利亚袋鼠”;瑞典真空吸尘器尤其有趣,“一打开就像座喧闹工厂,而且要用起来你需要绳子、管子和各种附件,和Meccano玩具一样好玩…还有那个神奇的集尘袋…现在瑞典吸尘器就是我的信仰。我甚至不得不绝对相信灰尘形而上的、无处不在的存在…”在这篇叫《发明》(“invention”)的文章中,恰佩克还写道:“我不是像专家或美国人那样喜欢它们,而是像一个野蛮人一样喜欢它们,我把它们理解成完美、神秘以及不能理解的东西。”

  《朝向基本中心:恰佩克读本》(“Toward the Radical Center:A Karel Capek Reader”)中,Peter Kussi说,恰佩克的写作对象是“所有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从朝生暮死的蜉蝣到四百岁的歌剧女伶,从作为创世者的亚当到古怪发明家,从吸尘器到生产“绝对”的机器”。显然散文、随笔根本容纳不下他感兴趣的万物。科幻是他的常用体裁,即使在非科幻的小说戏剧中,都常常出现他对事物的神奇而又毫不怪异的幻想。

  讲起恰佩克,常常会说到他预言了机器人和原子弹。但是这,可能就是他的自“日常”想象,就像《俩口袋故事》中的认知迷雾,同样是从琐碎日常中导入的。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五):园丁的一年

  一年春风,花开为了谁;一场秋雨,花落悲了谁;一点微笑,花朵红了谁,一次心伤,花锄葬了谁。

  一次花开,惊喜给了谁;一次花落,韶华白了谁;一次花红,红颜美了谁,一次花葬,泪水洒向谁。

  谁为谁种下满园鲜花,谁为谁洒下漫天花瓣,谁为谁将爱留在花园,谁为谁将美长存心间。

  谁在会心微笑,谁在感动落泪,谁在呵护花瓣,谁在聆听花语?

  谁给世界带来别样美丽,谁给心灵营造宁静港湾,谁给未来赠送诸多信念,谁让生活变得如此眷恋?

  谁是谁的花园,谁是谁的园丁,当乌丝变成华发,青春的日记,也成为片片落花,点缀了谁的花园,又风尘了谁的故事?

  小小的花园,不安的流年,所幸还有幸福的园丁,在这里只为你我的初衷。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六):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园丁自白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在窗台旁边的我妈控诉着我爸如何把她的薄荷叶给拔了,又没有给她的植物们浇水,导致植物们在阳光的暴晒下奄奄一息。所以,如果不是强烈的植物爱好者我真不建议你读这本书,因为里面关于植物的絮絮叨叨的描述真不是一般的能够有耐心读完,或者说我完全体会不到那种欣喜若狂的感动和无以描绘的植物之美。书里虽说是按一个园丁的一年来记叙园丁心里对于每个植物每月的点点心得,如果作为种植指导未免太松散,起不到任何培育意义,作为文学记叙又太浅显了,我实在是难以忍受作者写着亲爱的小苗苗你们乖之类的语气及形容词。虽然我也种过各种植物,喜欢拍些花花草草,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描绘一种和植物悠然相处的心灵愉悦感和安宁体会。所以豆瓣上那些打四到五星的书托你们省省吧!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七):时间造就了玫瑰:《一个园丁的一年》与《读书年代》

  很多人问一个问题:欧美国家居民的花园里种菜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欧美的居民到底拥有几种花园。

  实际上,欧美的花园分为两种。

  一种是独立别墅,一般多为双层或者三层,一家人居住在其中。这样的住宅才有私人花园。在这样的花园里,你才有权利决定种花还是种菜。然而欧美一般的社区法规都规定了,花园里面的草的高度;不能看到某些植物;不能出现枯枝败叶等等。换句话说,侍弄一个花园是有规矩的,不然就会被罚款。另一方面,可以住在独立房屋里的家庭,一般都是收入处于本国民众收入的中等水平以上,并看重社会地位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就算不是土豪,也不会允许自家的花园里长得不是漂亮的玫瑰,而是接地气的大白菜。

  另一种是公寓。公寓和我们国家的住宅楼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就是每个公寓都有专门的管理服务公司。公寓只有门前或者院子里的公共花园。这样的花园由管理公司打理,自然不可能种上水果蔬菜。在巴黎的住宅区,可以看到的公共花园、街边花园,大片大片的,都是鲜艳欲滴的玫瑰(重要的是根本没人偷偷摘下来拿回家自己欣赏)。

  因此,《一个园丁的一年》虽然是按照一年的一月到十二月撰写的散文集,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是中产俱乐部的一个缩影。

  作者卡雷尔·恰佩克居住在布拉格,是捷克有名的作家。

  书中的每篇文字都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园丁对天气的焦虑、对花园里种植什么品种的植物的焦虑。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有点老派风格的作品。

  而同样是一位年纪很老的作者,《读书年代》这本书就不那么土豪。

  《读书年代》的作者安妮•弗朗索瓦是巴黎非常有名的一位女作家。

  我的一位朋友是法兰西学院下属的一家研究机构的主任(就是那个机构的最高领导)。

  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就问他,知道不知道这个女作家。

  我的朋友说,“她很有名,是一个离不开烟和书的老太太。”

  这本书讲述了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从小到老,对每一本书的钟情与痴爱。

  文字历练,实在好读得不得了。

  重要的是,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读完,而且神清气爽。

  毕竟在中国大陆,不见的每户家庭都有花园(菜园)可以打理。

  而喜爱阅读的人,一般都比较平民。

  所以,我更乐于推荐《读书年代》。

  可惜的是,似乎现在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哎,真令人苦恼,该怎么办呢?

  -------------------------------------------

  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关注与介绍:艺术、建筑和清新感书籍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八):和内心对话

  忘了是谁曾说过一句话,把每天都当作末日来过,生活就会不一样。看这本书的时候,这句话常常就会在我脑海中重复。如今大家的生活总是在被赶着往前走,被父母“逼婚”催得烦了就赶着结婚,为了结婚就赶着贷款买房,为了买房就赶着不停地赚钱,为了赚钱就赶着不停地工作,为了工作就赶着匆匆走过经过了无数次的街道,却可能连路旁有鲜花绽放都未察觉。

  这本书就像一阵清风,给我浮躁的心送来一片清凉,让我明白生活中有太多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品味。有时我觉得生活索然无味,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也许并不是生活无味,而是我没有用心观察其中的盎然趣味。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即使再普通不过的、自己重复过千百遍的事情也总会不同,就像一个做了许多年的工作,即使你再轻车熟路,其中也许仍有你参不透的原理。而发现这些,就需要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不断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就像《EVA》的“补完计划”一样。因此,我们并不必人云亦云,学会与自己的内心相处才更重要。

  请停下脚步,哪怕只是用一分钟的时间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好,这样这一分钟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一分钟;看看那路边一直绽放的娇艳鲜花,这样它们会因你一个人的注意而在那一刻成为你的私人花园。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九):泥土馥郁 花香沁脾 不负一年好时光

  “你看,那些嫩芽、嫩枝、花苞、幼苗……他们才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像接吻或者其他一些奇妙的小事情一样,这体验难以描述。”

  在作者卡雷尔•恰佩克的笔下,花园已然自成一个世界。每株植物、每朵花束都有它们的脾气喜好:知书达理的金缕梅是花园王国的大姐大,娇嫩柔弱的紫丁香是需要被保护的小公主,豪迈大气的夹竹桃是不拘礼数的个性天后,松柏站成一处不动摇的威严,冬青树挺拔中展露不畏严寒的风姿。

  花园是一个充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景剧场,而园丁则是这出情景剧的导演加编剧加灯光加道具。园丁的辛勤耕耘主导着花园故事的来龙去脉,园丁的苦心经营决定着每朵鲜花主角的旦夕祸福,园丁的宠爱是植物的阳光雨露,园丁的冷落则是植物的广寒深宫。

  一本清新质朴的自然科学散文集,却处处流露出诙谐幽默的人文情怀。在卡雷尔•恰佩克清丽隽永的文字中,读者仿佛把双手伸进了温热松软的泥土里,感受着大地赐予的宝藏;仿佛已然把下巴高高扬起,深深呼吸光合作用后的花草芳香。一月的园丁最关心天气的变化,二月的园丁心神不宁于诡计多端的气候变化,三月的园丁期待春天却依旧焦躁不安于冰冷的天气,四月的园丁很幸福五月的园丁赞颂生命的美好……十二个月的园丁,有十二种迥异的感受,即使在平凡的花园耕作生活中,也不断地产生令人莞尔一笑的幽默火花。

  《一个园丁的一年》揭示了生活的内涵,生命的真谛。轰轰烈烈的生活固然引人入胜,平平淡淡的日子却更叫人体味细水长流的生生不息。但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可以在本书的畅然清丽中超脱出来,伴随着书中飘来的阵阵花草香,找一个自己放松恣意的角落,脱下高跟鞋踮起脚尖轻快地舞蹈。

  《一个园丁的一年》读后感(十):让生活充满情趣

  读完书中的第一章,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的生活。他们住的都是独门独户独栋的别墅似的大房子,还有一个阔绰的大院子,院子里绿草如茵,繁华似锦,房子的主人正在享受园丁的乐趣。作为捷克人的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应该他的生活也与此类似吧。而我却蜗居在八十年代的公寓楼里,书中的生活似乎与我并无瓜葛,但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在局促的空间里,我也能找到成为一名业余园丁的快乐。

  为了增添室内的绿意。我在几乎所有空闲的地方放上了花盆。饮水机的水桶上、冰箱上、窗框上……大点的放大盆,实在太小就自己用饮料瓶剪出个花盆。

  我没有书中所写的四季的烦恼,因为在室外,害虫的侵扰在所难免,还要仰赖天公的恩赐。但要让一粒种子发芽、成长、开花,同样需要翻土、浇水、施肥、除害等步骤,一个生命不会轻而易举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的。

  最近有一个流行词——“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的意思。编织、布艺、花鸟鱼虫等等什么都可以“DIY”一下,只要你有这份心情。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人类原始的本能。在耕耘和收获中体验最平实的那份生活真谛。书中的一句话写得特别好:“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意识到真正的园艺会让人越陷越深,为了那种永远无法被满足的热情,人们可以看淡一切。”人,都需要从满足中得到快乐和幸福。而满足有大有小,有些人为了满足无法满足的虚荣、财富、权利,铤而走险,与魔鬼打交道而终于身陷囹圄,走向了与自己当初所追求的反面。满足可以很小,等待一朵花的绽放,除去树叶上的一条害虫,在自己的花园里喝上一杯下午茶……这样的满足几乎人人都能拥有,这样的快乐幸福也就触手可及,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不想成为一名园丁,还可以找到很多“DIY”的乐趣。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活得长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会自己找乐子,织毛衣、买菜做饭,最近还流行起了十字绣,她们能够在这些平常的生活中感受到成功的满足,而无需像男人那样一定要征服世界,一定要把别人踩在自己的脚下才算大功告成。

  其实,男人也可以不必绞尽脑汁地去算计,拿起锄头种上几粒种子等待春暖花开,把家中闲置多年的不转风扇拿出来修一修重新让它吹送徐徐清风,或者读一本书、开始一段旅程,都不失为闲情逸致,自得其乐的同时也就远离了恩怨是非、尔虞我诈,内心的宁静与自足就是活得长寿的秘诀啊。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卡雷尔•恰佩克其实是一个科幻文学家、儿童寓言家,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候选人之一。他早在1938年纳粹吞并他的祖国的同时就被法西斯残害了,那年他才48岁,因为他善于在作品中采用寓意和童话手法讽刺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法西斯主义。在这篇难得一见的自然文学作品中,他的寓言、乐观的风格依然清晰可见。

  无论你有没有那么一个大院子,无论你是否想成为一名园丁,去读一读这本《一个园丁的一年》吧。它不仅仅会教会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园丁,还会告诉你如何看待生命中的每一天,以及珍惜周围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你会被一股温暖包围,会禁不住莞尔一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