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10篇

2018-01-19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10篇

  《时光深处的优雅》是一本由慕容素衣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一):学做女人

  我常常在想,现在的女人生存状态,远不如民国时代的她们。

  作者刚好将民国时期美好女子的美好故事,汇编在这本“时光深处的优雅”里。文字较为简洁、和时下的流行文字、说法结合在一起,更像是一部论文。但,集中地给我介绍了这些民国的奇女子。并且将一些人物穿插的关系理得很清楚

  读完这些女子的传奇故事或者生平琐事内心十分感慨。作为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下的我们,处在更为丰富物质生活下,我们的思想却越来越贫瘠。很多现代女性将吃、穿、用等作为人生第一大追求,甚至成为毕生的追求。

  时下,很多女生,将结婚作为独立人生的完结,结完婚后,辞职、相夫教子,不惜失去社交身份能力,在我看来,倒还不如民国的这些女子。起码,她们大部分都有独立的任何和社交身份。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二):旗袍时代

  昨天路过一个店,卖的都是中国特色的棉麻服饰。很多改良款旗袍,和有旗袍元素的服饰。近来很喜欢那种料子,于是就去看了看。

  店员打量了我一下,推荐了几件旗袍过来。我从未买过旗袍,觉得没有场合适合这样古典又华丽衣服。只是今年,仿佛穿的人多了起来。

  于是就试了几件,结果每件都似量身定做,确实抛开别的,单单看衣服,这种略带古典气质的衣服最适合我。只是极少有适合穿的场合

  此时,一对老外夫妇进来,那女的看了看我试穿的那件,也试了一下,然后买了两件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对那个男老外说:one for me, one for your sister. 她身材很好,但是气质和旗袍搭起来还是有点滑稽。

  去做头发,本想剪个干净利落的短发,所有的理发师都说,大波浪的卷发适合你。 去买衣服,想买一些个性化一点的衣服,结果试来试去,最终买的总是连衣裙,多半还是碎花的,偶尔换个风格,也只能换成标准职业装。好像我就只适合穿着这两种衣服。和我身材类似的人很多很多,可是适合的衣服却千差万别。我很适合很女性化的服饰和打扮,即使穿上职业装,穿上运动装,也依然很女性化。人的外在气质和内在是不是发生了偏离,我的内心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么女性化,我不会在吃饭的时间非常细致的洗餐厅的餐具,不会随时带上化妆品,不会一会儿一会儿照下镜子,不会天天做着甜美的梦像个梦游娃娃,不会像同事那样处处体现女性的细节,除了外表更女人外,我没有任何地方比她们更像个女人。

  然而我终究还是买了件旗袍。店员还极力推荐其他款,说都试试看,这些衣服都是为你这种气质的人而生的。真会说话,可是我不想这么女人,我一直欣赏那种短发,运动装,健步如飞,登山游泳,有着小麦色均匀的皮肤,独立潇洒,来去自由健康阳光活力。也许人所向往的,恰恰是自己所缺乏的。我也试图高高的扎起马尾,穿着运动鞋,运动装,但是对着镜子看看,却完全没有那种运动范,也没有那种潇洒与活力。就连舞蹈,都是肚皮舞和民族舞学得比较到位,而拉丁舞爵士舞是怎么做怎么不像。

  穿上旗袍就真的女人了起来,会感觉腰肢不够细软,脖子不够修长,然而气质却真的是很到位,看来这么多年的书没白读画没白画,拿不出来多少作品,气质却真的被熏陶出来了。这种很民国风的衣服,原本是穿在荷塘月色下吟诗的林徽因身上的,或者是玩儿转商界黑白道通吃的锦江川菜创始人董竹君身上的,也或者是穿在结婚十年因生女儿被休之后成为当红女作家的苏青身上的。这种服饰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女性精神文化,那个年代多少还是以才华取胜的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逼出了同徐悲鸿离婚争夺家产的蒋碧微,逼出了因为小脚和西服不搭配被休成为时尚总舵主和金融女强人的张幼仪,同样也逼出了没落贵族小姐兑变成的经典不衰的女作家。

  那个时代的男人仿佛很不堪。徐悲鸿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他是多么高大形象,后来当我知道了她抛弃原配和蒋碧微私奔,然后又抛弃蒋碧微恋上自己的学生,最后又娶了廖静文之后,对这个名垂青史画家我再无好感。更不要说徐志摩这种酸腐的文艺男青年了,要是他真的像金岳霖那样执着那倒是可歌可泣的,可他转眼和陆小曼纠结在了一起。打着自由恋爱的幌子,抛妻弃子,重娶幼妻还高尚不得了样子。那个时代大约是男人们最向往的年代吧?

  总是感觉那个年代的男人配不上那个年代的女人,那个时代的女人可以自食其力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苏青之流,而且很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个别的甚至在商界也能大展身手。那个时代的男人,从流传出来的事迹来讲,真是不敢恭维,大男子主义和文人酸腐到了极盛时期,把好色两个字包装得高尚无比,然后光明正大的顶着圣人头衔做不光彩的事,价值观实在有点扭曲。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三):真正的优雅,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创作手记)

  昨天开了一个盘口,让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优雅,心目中有没有哪个女子能够称得上优雅。

  有两个答案给了我较深的印象,一个说是林青霞,老到那个岁数也不矫情的想要掩饰,刘晓庆那种就落了俗套;另一个说是邓丽君,她的歌没有怨气,即便唱的是“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她不给听歌人的情绪染色,不让忧郁的更忧郁,绝望的更绝望。给别人的情绪染色,是赢得喜爱的快捷方式,在情绪的深渊边推人一把,准保让人一辈子记得你。但她下不了手。到了一定年纪,终于觉得,这是一种道德

  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呢?感觉这两个答案有点接触优雅的本质了,一是不矫情,二是没有怨气。

  身为女人,都想活得优雅。如果要拎出一群女子作为优雅的典范,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民国时期那群女子。那是一个群芳荟萃的年代,拥有一群芳华绝代的女神标本:林徽因、陆小曼、张充和、孟小冬、阮玲玉、胡蝶……一个个名字缀在一起,才成就了那个时代的满天星光。这些女子身份迥异,出身悬殊,如果说她们有什么共性的话,那么最大的共性还是“优雅”这种特质。

  这样一来,肯定会有人说,什么优雅啊,还不就是有钱有闲阶级的标签?不可否认,有钱有闲阶级更容易出产优雅名媛,但这并没有构成滋养优雅品质必要条件。就像我在《时光深处的优雅》一书中写到的24个民国女子,她们有的出身微寒,有的颠沛流离,可这并不妨碍她们努力经营自己,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加光彩夺目,幻化成现代众多女性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梦想

  去年8月份,我写下了《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时代里》一文时,原本只是感念于充和那种特有的闺秀气质,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写下了24个民国女子的故事,并且结集成书。民国杰出的女子那么多,为什么会选择这24个人呢?多半是因为她们身上有打动我的特质。

  从她们的故事里,可以映照出我们的人生。细细考察她们的经历,也能够让我们对什么是优雅有更深切的认识

  民国其实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年代,新旧碰撞、政权更迭,远远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浪漫美丽。纷飞战飞的乱世中,有一群芊芊弱质的女子,却守住了内心的底线和操守,诠释了什么叫做优雅和从容

  在重庆满城的警报声中,张充和仍然坚持书法,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端立于桌前,一笔一划地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

  我觉得,这样的充和尽管看上去有些狼狈骨子里仍是优雅的。

  当日本军队发动侵略时,林徽因指着门前那条河,淡淡地说:要是他们真的打过来,我就跳下去。年幼的孩子惊恐地拉着母亲的手说:那我怎么办呢?林徽因一字一句回答:国之不存,怎顾得你!

  这个时刻的林徽因,铁骨铮铮,露出了少有的峥嵘,同样是优雅的。

  当认识到胡兰成的花心无可挽回,张爱玲去信给他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你不要来寻我,抑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即使做不到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至少也不出恶言。后来张爱玲提起胡兰成来,从来没有当众谴责过。

  这样的分手方式,也担得起“优雅”两个字吧。

  在人心惶惶的文革期间,杨绛被剃了阴阳头,她拿起女儿剪下的辫子,细细织了一顶假发戴上。被发配去打扫女厕所后,她发现这里反而是一个安乐窝,可以在这读读随身携带的旧诗词卡片。

  这样的心境,更是“优雅”的最佳注脚。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优雅呢?我想,真正的优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遇而安”,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够从容面对。但光有随遇而安的恬淡还不够,还得有内心的笃定和坚守,守得住底线,熬得过艰辛,这样才能做到由内而外的优雅。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知道自己要什么,在一生悬命的追求上从未放弃过,内心才能够安定。不管是张充和还是林徽因,她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从古至今世界从来不安,时局多半动乱,有了安定的内心,才可以做到在不安的世界里安静地活,才能够活得优雅。

  真正优雅的人,遍历人间沧桑,依旧云淡风清,纵然有过怨气,也早已被消解。所以杨绛写文革往事,用笔清淡,从无一句血泪控诉,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婉而多讽”。

  回忆往事,杨绛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留在我记忆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那群时光深处的民国女子,给我的印象,就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哪怕漫天乌云,只要抬头看见有这么一道金边,也能给人无限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的尊严和希望。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四):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是优雅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在一次背包旅行中偶遇一个四十岁的姐姐。她短发肤白,身材丰满却恰到好处。她饱读诗书,引经据典言辞有趣。她眼神温和一颦一笑非常动人。最难忘是当时我们几个姑娘的车在荒蛮村落间的土路上,被几个当地混混拦住,口出恶言让我们下车,否则就要卸轮胎砸车玻璃。她一个人下车,和他们谈判。之后,只给了几百块,就把我们放行。

  被拦住时,我们心惊胆战,想到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想死的心都有。她下车时,我们心惊胆战,怕她有什么不测。她上车后,我们还是心惊胆战,后怕不已。

  缓过来之后,我们问她,说了些什么,那些人就肯这么轻易放我们走。她微微一笑,只说,遇到坏人,你不慌张,才可能想到办法。跟人谈判,观察他的表情判断他的目的,才能谋定而后动。我看出来他们不过就是想要钱,就跟他们说,我一个人来谈,是豁出来了。若真有什么事情,你们在车上随时会报警。司机也是老司机,实在不行开过来,撞死了谁都不亏本。他们也不希望出事,就提出要一万块,我下车时钱包里就装了八百,说你们的钱都在我这儿,要就要,不要也没办法,他们不信,却也没办法,只好肯了。

  我们佩服不已。一路上跟她聊天,俨然把她当成是大姐大。才知道,她刚离了婚,孩子归她,丈夫净身出户。一问原因,不过是最寻常的婚内出轨。丈夫和她是大学同学感情也曾甜如蜜。婚后,她为了一家人的好生活,在商场拼搏,起早贪黑开公司,创下千万家业。事业如日中天,丈夫却在外面充大老板,和一个坐台女不清不楚,把她赚的钱大把撒出去。她拿下证据,果断离婚。离婚后心里还是觉得难过,才一个人出来长途旅行散心。

  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这些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她只是在陈述事实,没有讲丈夫一句坏话。她语气平淡,表情云淡风轻,若不是间或穿插一两句自省的话,我甚至怀疑她在讲别人的事情。

  同行的伙伴都在安慰她,她却说,没什么好安慰。人生短短几十年,什么都经历了,才不枉此生。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像她一样,活到四十岁,不糊涂,有手腕有魄力,更懂破釜沉舟不自弃,就好了。那个偶然间同路的姐姐,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但她的形象一直存在我的心中,她是第一个让我知道什么是优雅的人。

  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接触的人多了,又遇到了几个优雅的人。她们无一例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管外界如何翻江倒海,永远保持内心安定,在乱糟糟的世界里,优雅的活着。

  我和慕容素衣相识已有两年,她新出了一本书《时光深处的优雅》,我用了两个下午的时间,一字一句看完。看到写张允和的那篇,一下子就想起了旅途中偶遇的姐姐。张允和是真正的大家闺秀,以闺秀的标准要求自己,选择留在自己的时代里,是从容的优雅。而那个姐姐,用阅历处事,亦是另外一种从容的优雅。

  慕容文字的宽广度,向来是我所佩服的。书未出版,就有很多篇章在朋友圈广泛流传,比如说《孟小冬:你既无心我便休》、《张幼仪:成全了自己的碧海蓝天》、《杨绛:和谁争我都不屑》,点评起名人来文字俏皮风趣,犀利而不毒辣。我问她是怎样做到的,她随口说,不过是平时看书多,写的时候再整理整理资料罢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苦读了上百本传记书籍,才成全了自己,成全了这本书。

  她是一个职场妈妈,白天上班,回家带娃,读书写作从来都是见缝插针。她在文字里找到自己,获得内心的美好丰盛。正如她所说,愿这本书给你力量,如24位民国女子般,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活的优雅。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五):真正的优雅,总是由内而外的散发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养植物。她的宝宝不到3岁,还没有去幼儿园。在家,除了照顾宝宝,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阳台上那一小片花园里。

  老公对于她对花草的痴迷颇有微词。每每宝宝睡了,看她还在花园忙碌,总是无法理解。而她曾告诉我说,每当老公上夜班,她就觉得开心。因为她可以在小花园里忙一整个晚上,也不会觉得累。

  人人都有十分珍爱的事。我的朋友珍爱她的那一盆盆花草。而慕容素衣珍爱她的每一个文字。

  我们认识多年,她博览群书,智商颇高,记忆力非凡。文章里总是很多掌故信手拈来。但以我对她的了解,她并不是有太多时间阅读和写作的人。

  她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个妈妈。所以她在她喜欢的文字世界里下笔如有神时,也只能是宝宝睡了的夜里。

  为什么要写下去呢?记者工作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啊。

  因为只有在文字的世界里,她才是完全的她。写作是一个内向的过程,把自己掏空,然后填满。把许多还朦胧的似是而非的道理消化,解透。与自己对话,与自己交流,推翻、验证,把心上的尘弹落,邂逅那些发生过或者没有发生过的美丽的残酷的故事,那些未曾参与过的优雅惨淡的时光。

  写这本书,当然不容易。且不说要翻阅多少资料,查证多少实事,心理上的压力也不小。因为毕竟有太多同类书了。如何写出新意,是个难题。

  但她还是写出来了。初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在这些民国才女的身上发现一点哲学的寓意。每个人都是多面的,慕容素衣的一支笔,像抽丝剥茧一般,带我们从这些熟悉的光鲜的脸孔上,直直走进了她们的内心。然后发现,原来,她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美丽,原来,优雅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散发。

  无论是养花,还是写作,这种独自一人在心灵的沟壑上旅行,都像是在和自己恋爱。我猜我的发小和慕容素衣,她们的这场与自己的恋爱,真的都用尽了100%的真心。

  而我们,都需要支持这种真心。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六):我只是喜欢慕容讲故事

  我不喜欢人物传记。如果不是因为慕容,这种类型的书我肯定不会买。慕容讲的故事总是能打动我,对此我深信不疑。

  这本书封面很美,古典,清新,雅致,一如书中的女子,是我喜欢的风格。

  24位时光深处走来的民国女子告诉我们,女人的优雅绝不仅仅指摇弋生姿的体态,更是逆境里的柔韧,淡定,大气,从容。精致可爱的女子,必然是知性感性兼具,有弹性,有灵性,有才情。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七):封皮很漂亮,内容很一般

  本来是因为看到了一篇书评才专门去买了这本书看,已经很久不买纸质的书了,说明我当时怀了多大期待去看这本书。可惜,阅后的感受非常一般。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系列的叫什么“她们谋生亦谋爱”之类的描写古代、近代奇女子的书,当时初读十分惊艳,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个角度去解读那些历史上的名女人,等后来就觉得有些腻味,像吃巧克力糖,刚开始惊为人间美味,吃多了就腻。到现在这本书,就有点像“仿太妃糖”了,一股子无病呻吟的味。

  我是个理工科女生,也喜欢一些文学的东西,但是很皮毛很个人化。比如我十分不太理解现代的这些女作家,一个个没有张爱玲、亦舒的文才和天赋,倒把人家的矫情劲学个十足。张爱玲自己说过她是个天才,有天才的毛病。可是人家自己也明白,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她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偏偏现在的这些女作家,明明不是天才,却先把那些乖僻缺点拿来放在自己身上,倒也是,这些多简单,只要够任性够张狂就行,比去真正下功夫去研究一下历史、研究一下心理学要容易得多。

  最后,这本书就适合20左右涉世未深的女孩随便读读,还千万别看得太认真。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八):才情女子的红颜盛宴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新旧交替,东西碰撞,在兼受旧传统和新思潮的影响下,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者与文人墨客,如胡适、鲁迅、钱钟书、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俞平伯、废名、梁实秋……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传之后世,光耀千秋。俗话巾帼不让须眉,这个时代的女子,纵然踏着旧时封建的小脚,也不妨碍用人格魅力在烽火岁月里开出了一朵朵或媚艳或素淡的红颜花。禹媚的新书《时光深处的优雅》写的就是其中的24朵红颜花,从大家闺秀到作家画者,从演艺明星到风尘女子,从教育先驱到商界精英,每一个女子都是一部乱世传奇。

  描写相似题材的报刊书籍数不胜数,然而禹媚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将勤奋采集的素材重新编排整理,择、洗、切、炒,噼噼啪啪干脆利落,重新为读者供上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笔端盛宴。两百多页,作者写得过瘾,读者也读得酣畅。阅之过程不时惊叹,惊叹的不仅是传奇之人、传奇之事,更多的惊叹来自于作者满纸跳跃的天资聪颖与锋芒才气。我们共同的好友杨彦华曾评价说:“禹媚靠才华写作。”是的,她的写作才华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展示。就她本身来说,对这个题材持怀的热情使得她与笔下的人物有着相契的贴合感。更何况她还非常善于讲故事,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对情绪的拿捏也恰到好处。然而禹媚却不局限于简单的讲述故事,每每兴之所至,她便不由自主地抽身于故事之外,巧妙又自如地穿插自己的观点感知,寥寥数句,合情合理,既兼具性情中人的直言不讳,又不失明眼人的一语中的。

  譬如关于张兆和与沈从文的感情,禹媚的口吻是肃穆的,她直言张兆和对沈从文的爱,更多的是在尽做妻子的本分,始终缺少了一份激情。张兆和为人太过务实,身上缺乏翠翠们的生命热度,没有爱起来不管不顾的痴狂劲。而对于历来颇受争议的林徽因的“太太客厅的沙龙”,禹媚则为其硬声辩解:“她并非为博取更多人的爱慕,只是想享受精神交流的愉悦,前提是,和她交流的人得具有同等智商。”写到萧红、阮玲玉,禹媚的笔端充满了怜悯与惋惜,关于她们的旷世才华、寂寞哀愁与英年早逝。对于身附男儿气概的杨步伟、吕碧城、汤国梨,禹媚的口吻则不失飒爽豪气。当笔端行至徐志摩的发妻张幼仪终于放手千疮百孔的婚姻时,她字字小心翼翼,带着不忍触碰的心疼:“放弃的那一刻,她的心里一定是很痛吧。” 沈从文指点汪增祺写小说要贴着人物来写,禹媚的文字就有这种“贴着人物”的熨帖感。

  除此之外,极为难得的一点即是文中俯首可拾的如珠妙语。

  比如禹媚评价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是华美的一袭袍子”,而《小团圆》则是“袍子上爬满的虱子。”此等妙言,令人不禁眼前一亮,拍案叫绝;写去国离乡,孤身海外的张充和,“天地虽小,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干净的灵魂,已经足矣。” 既有游然高处的脱俗又有灵魂深处的懂得;写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性情冲突则是警示妙语般的冷静智慧:“徐志摩的宗教是美,林徽因的一生则是爱智的一生。”再看董竹君:“她像竹子一样,温柔坚韧,且有力量”。随之话锋一转,可谓传神之笔:“夏之时(董竹君的军官丈夫)并不需要一个竹子一般坚韧的妻子,他想要的,只是一株习惯于攀援的凌霄花,以依附的姿态和艳丽的花容,来装饰他的英雄梦。” 一前一后,两人的心性可谓被描摹得栩栩如生,相存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所情理。

  又比如她将林徽因喻作“海绵女”——善于从感情中吸取养分,以此丰沛自己;将丁玲比作“多血质文艺女青年”——热情活泼,冲动易变;将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比作“亦舒女郎的鼻祖”,禹媚给出的理由语出惊人,用的是“一脉相承”——亦舒是张爱玲的粉丝,张爱玲潜移默化着亦舒,而张茂渊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爱玲。老天,这个推测看得我瞠目结舌,再细想回味,居然也不无道理,亦舒刻画的女主角个个清冷机智、妙语连珠,的确身附张茂渊之影。

  全书多次提及亦舒,禹媚对其笔下的人事掌故,信手拈来,可见她对亦舒的偏爱。此外,她还熟读武侠大师金庸的作品。写到吕碧城身着黑色薄纱的舞衫装扮,她竟从中捕捉到了金庸笔下“翠羽黄裳”的霍青桐的身影。写到风餐露宿的困境年代,张伯驹不忘为唇齿相依的爱妻潘素带回黄油面包,她联想到的则是《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给黄蓉带零食的场景。金庸对禹媚的影响是巨大的,她在上一本书《你和那些好时光,总有一天会相遇》里曾为偶像金庸特著一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里面有一个场景非常打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她,有一天坐在茶子树下,第一次忘情捧读《射雕英雄传》,山风吹拂,周遭静谧。日后她为自己起了一个颇具侠女风范的笔名“慕容素衣”,想必也是在向偶像与过去那些忘却周遭的捧读时光致敬吧。其实通读她的文字,也能真切地闻见浓烈的侠女气息——率性坦诚、重情重义。她对文字与人事,也有一股肝胆相照、敢爱敢恨的痴狂劲。

  黄悦生译本的《枕草子》的腰封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最适合放在女生枕边的一本书。”《时光深处的优雅》也当此魅力。它既是一本故事书,一个侠义又才情的女子,一群魅力红颜的传奇;它又是一本私人阅读笔记,一盏暖光,百本传记。它还是一本女生修炼笔记,纵然没有万贯家财,没有花容月貌,即便人生旅途颠沛流离、无人赏识,我们还可以尽我所能地活得自在丰盛、优雅从容。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九):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

  原著:慕容素衣

  和一本书相遇是否也讲缘分?初闻此书是在网易云音乐的读书电台里。它似乎就静静躺在那里,等待有缘人的开启。后来我便在亚马逊上买了这本书。

  封面上一位着旗袍女子,优雅坐在太师椅上,微仰脖颈,迎风闻梅。手中还握着一卷未看完的书。画如其名。

  “优雅,是穿透岁月的美丽。”扉页正中的一行小字。刚劲有力,又不失优雅。

  通篇由二十四位民国奇女子的故事构成,她们是:孟小冬、张充和、张兆和、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萧红、杨步伟、潘素、张爱玲、苏青、张茂渊、黄奕梵、蒋碧薇、杨绛、许广平、吕碧城、江冬秀、阮玲玉、胡蝶、潘玉良、董竹君、丁玲、汤国梨。

  铺陈开来的个个名字,都分量十足。虽然多数内容都是作者对她们人生的感悟和看法,但是不乏人物事件的穿插。那些名人间的趣事、轶事、荒唐事,或喜乐、或离奇、或悲凄。跌宕起伏,悲欢难料。读他人故事,也可鉴自己的人生。

  《时光深处的优雅》读后感(十):“优雅”不是意愿,而是能力

  文/夏丽柠

  我知道,“优雅”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优雅”却不容易学会。也许,通过生活的历炼,它会来得更容易些。

  我之所以把慕容素衣的《时光深处的优雅》定义为“教科书”,是因为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优雅?怎么样才能优雅?当然,我们即成了不张爱玲,也做不了林徽因。可我们知道,穿越民国的时光隧道,始终有一束光照在她们身上,寻着光去,便抵达了“优雅”本身。

  女性的优雅,一定是三十岁以后的事儿。年轻时,我们更热衷于向世界展示美丽、热情或者楚楚动人。这一点儿没错,新鲜的世界都是美好的。而优雅,或许需要骄傲、勇敢、自信和坚强等各种特质作为后盾。优雅是见识过世态炎凉以后的对策。优雅一定不是某种情绪或者意愿,而是能力。

  慕容素衣的视角由“女性情感”出发,她要写的女人都拥有一份可以言说的“感情生活”。或许,由情感路径去洞察一个女人,更容易窥见其内心本真。

  书里的女子可以大致分为几类:以合肥张家为代表的大家闺秀,张充和、张兆和、还有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杨步伟、张爱玲等; 以孟小冬为代表的演艺明星,还包括阮玲玉和胡蝶; 以董竹君为代表的风尘女子,像潘素、潘玉良; 当然,绝对不能缺席的是我们的文艺女青年萧红、苏青和丁玲。这个名单列出来,民国的女神基本“一网打尽”了。

  “女神是怎么炼成的”?读读书里女神们情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颠沛流离,我们便知道,倘若还有人说“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那么你可以直接反驳:优雅明明是一种生存能力!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时说,“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 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尽管慕容素衣说,孟与梅的分手是由于性别倒置带来的角色错位,可是丧失自我的爱,得来了,又有什么意义?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失魂落魄地活一生。所谓优雅,是可以堂堂正正地放手,风风光光地重新再来。我觉得,优雅的女人骨子里都骄傲。

  书中提及的女神,恐怕以大家闺秀居多。我特别想说的是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那个飘洋过海,抛家弃子的女人。许多人以 为她是大大地错了,甚至张爱玲也痛恨母亲抛弃了她。可是,一个不愿意忍辱负重又无法挽救颓败家庭的女人,选择放弃,有什么错?难道同归于尽便是一个合格母亲的职责?如果没有她,张爱玲也生不出那些独立的反抗能力,也成就不了她写作上的尖酸刻薄。张爱玲在终老之即,才恍然大悟,母亲是最爱她的人。我觉得,优雅的女人都勇敢,因为勇敢才肯放弃。

  我极其同意慕容素衣关于剩女的观点:“剩女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哪有什么剩下来的女儿,不过是不愿意将就罢了”。所以再去想想吕碧城,反而是民国社会的一道风景。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又创办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还当过总统府机要秘书,归沪做生意几年就成了富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竟然单身了一辈子。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女权”,她有能力坚持自己的选择。我不认为女权是不需要男人,而是自信能找到一个优秀的男人与自己对等。我觉得,优雅的女人都是自信和坚强的。

  我们,每一天都在练习成长。哪怕拥有了如上任意一种能力,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优雅”的女人。

  转载请豆邮联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