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吃的真相2》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吃的真相2》读后感10篇

2018-01-25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吃的真相2》读后感10篇

  《吃的真相2》是一本由云无心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的真相2》读后感(一):真相就是,随便吃

  如果想有所收获,那么看这本书之前需要提醒的是,一会儿你得记下一大堆化学物质名字,还得搞清楚这些化学物质来由的方法,另外,你还要清空那些扎根于脑海深处的关于食物知识,以及,做好从此放弃美食带来的美感的心理准备实际上,即便做爱这种随意性很强,发乎情且不能止乎礼的事情如果遵循每周三回,每回三百次,定时定量绝不逾越规则的话,本该享受到的愉悦估计也会变为负累。所以对于“吃”这样已经处于每天三正(或四正)相对严格管理之下的人体本能,再去分析食物之优劣,然后前怕狼后怕虎的,恐怕生活质量也不会高到哪去了。值得庆幸的是,这本书答疑解惑,但不强制授道,总结一句话来说就是:看完就当作没看过这本,即可。

  《吃的真相2》读后感(二):这书不是写给吃货看的

  读书笔记

  《吃的真相2》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11年01月第1版

  这是本增信释疑的书。没有加上一个“好”字。是因为我怀疑流行的所谓“常识”,云无心都做了解释,然而我也怀疑他的解释

  读完这本书以后,深切地认为工科男和文科女是完全地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星球。站在从来没有过的角度理性客观地看待一件事物,一切都是唯数据说话的。之所以怀疑云无心的所谓“真相”,是因为在他的知识架构里面,他们的真理就是实验数据证明有就是有,实验数据没有证明的就是尚未确定,不能说实验数据证明没有就是没有,因为实验数据无法证明无限的没有。

  通读一遍以后,认为相对的扫盲还是必要的。比如,保健品其实没有那么必要,多数都是商家的噱头;追求某类食物的营养物质,倒不如做到膳食平衡;“转基因”食品的前世今生,诸如此类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还是比较枯燥。果然把科普文写得生动有趣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但是为啥武功这回事就能写得生动有趣呢?扯远了。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男的娘亲是个迷信,反对他与某女结婚因为生肖犯冲。某男坚持与某女结婚。而婚后,某男发现某女是个科学控,各种科学生方式方法。某男不胜其扰,离之。迷信乎?科学乎?呜呼哀哉

  不要把这本书当做是吃什么怎么吃的宝典,之所以能从书中获得一些真相,只是因为由于利益驱动市场上制造了太多的所谓“真相”。

  《吃的真相2》读后感(三):看了,信了,就能省钱

  这里是书中一些内容简单摘要。

  基本上就是说,那些被吹得呜呜响的神奇保健功效没什么可靠科学依据。信作者,就省大钱了!

  胶原蛋白:没有科学依据表明它能美容。

  螺旋藻:野菜中较有营养的一种,完全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

  鱼油:主要保健成分是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服用方便。如有安全来源(鱼可能含较多汞),吃新鲜鱼比吃鱼油更好。

  橄榄油:营养可能比玉米油好一些。不过,这个“一些”大概相当于奥运比赛前几名之间的差距

  凉茶:不推荐。凉茶配方(中草药)的安全性没有经过可靠的、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检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凉茶的降火作用和白水差不多

  绿茶:抗癌?美国FDA最后的结论是:绿茶“相当不可能(highly unlikely)”具有抗癌的作用。

  老豆腐、嫩豆腐、内酯豆腐:营养差不多,前两者含钙高于后者。

  转基因,完全不用怕。

  咸鱼:尽量不要让儿童吃,可能提高鼻咽癌风险

  灵芝:特色是三萜化合物和灵芝多糖。灵芝的功效需要并且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已有证据不足支持我们作出肯定或者否定它的结论。

  羊奶:成分与牛奶有一些差异,但不是什么“奶中之王”。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羊奶是一种可以替代牛奶的食物。

  纳豆:豆制品都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作为发酵的豆制品,不管是纳豆、豆豉还是韩国的大酱,都会有相似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纳豆的保健作用并不特别突出。

  《吃的真相2》读后感(四):授人以渔

  保健品的市场总是推陈出现,各领风骚好几年。螺旋藻的皮被扒下来了,商家定会孜孜不倦地开放下一个神奇产品。养生大师么,张悟本林光常之流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最后一个。何况还有到处流传的各种养生小秘方啊禁忌啊建议啊,乱花渐欲迷人眼

  所以我觉得,读了这本书,与其牢牢记住左旋肉碱不能减肥苹果醋并不神奇这些,倒不如学学作者破解谣言的招数,以后面对商家宣传也好见招拆招。

  【饮食均衡就是最好的保健品】

  “人体必需”,“缺乏会出问题”跟“必须额外补充”之间也根本因果关系黑色素是人体必需吧,缺乏了就是白化病,难道就每个人都必须额外补充黑色素了吗?

  人体也不需要什么灵丹妙药物以稀为贵,再加上神乎其神的宣传,受益的只有商家的钱包

  功能/保健食品也就是作为饮食不均衡的一种补充,或是迎合了怕麻烦的人的心灵。像是蔬菜水果吃得少的人,确实需要补充维生素C。想减肥又不愿忌口不愿运动的人,自然希望吃个减肥药就能瘦,这种心理不被商家利用才怪。

  【谢谢网络搜索】

  毕竟作者不可能每一种保健品都来探究真相,学以致用靠着Google学术/万方数据库/豆丁网也能自力更生了。

  专业术语看不懂没关系,就是看看相关功效的实验做到哪一步了,还停留在动物/体外实验阶段的,那只能证明可行性,搞不好进入临床阶段就发现没效果了所以没人继续做下去。进行了人体实验的,如果只有零星个例就算了,真要像广告里那样有奇效,这课题应该大家抢着做才是。

  话说能最好还是能搜英文的。比如胶原蛋白,万方里就有的期刊论文描述功效的时候居然都没有实验结果支持,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美容学术研讨会上的会议论文。现在的谣言都长了张科学的脸,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吃的真相2》读后感(五):一个医学生的吐槽

  中国缺少像FDA类的关于食品的权威发布机构,民众普遍医学常识缺乏,社会转型期的商业道德问题,还有一些传统的问题,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那是备受关注,各种关于食品的流言也闹得人心惶惶。作者将科学的研究用大白话说出来,那是值得表扬的。

  我也在这儿作为一个医学生也来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于医学常识大多数的群众还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不仅容易被趋利的商人误导,还会被扯淡的“大师”忽悠。

  随便扯一些常识,第一个是安慰剂效应。这个是信则灵。这个真的很强大,有的时候安慰剂效用会达到真实药物效用的三分之一。个人认为在有中枢作用的疗效中,安慰剂效应要高一些。在一项德国的关于针灸的研究中,他们分别用真的针灸疗法和假的针灸疗法(就是扎在表层)治疗慢性背痛。嗯,结果令人诧异,真的针灸治疗患者有47.6%觉得的状况有改善,而在用假的针灸疗法的患者中,有44.2%认为状况有改善(CI:–3.7% to 10.3%; P = 0.39)!这个结果就令人玩味了,而且德国人的传统疗法只有27.4%有效。话说以前还真有一些所谓的巫医用巫术将人诅咒死的,他可是真信啊。现在发现在临床中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控制和治疗的疾病,如肝癌,是否早期的发现对患者是有害的?当得知自己患有肝癌的时候,大多数的人相信自己很快就会去见马克思了,因为精神崩溃,从而加速了个体的死亡。据传闻还有误诊癌症,尸检发现不足以致人死亡的,结果还是很快就死了。

  顺便提一个反安慰剂效应,这个是不信则不灵,你不相信给你的药是有用的,那就可能真没用了。人的心理是很强大而且是很不靠谱滴。破解这个的方法就是双盲了,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是不是给你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这样医生不能给患者暗示,患者也不能自个儿给自己暗示了。但很多东西还是很难做双盲实验的,一个是伦理问题,不能随便给人假药啊。还有就是技术问题了,上述那个扎针灸便是,医生能不知道扎对没扎对?所以他们只能扎在皮肤表面搞成患者的单盲了。

  还有一个经常提的是科学证据,其实不管人们想要证明什么,总是能找到一些“科学证据”的。科学的证据是有级别的,循证医学一般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放在第一位,而将专家意见、个案报告传说排在最后。所以那个什么砖家的话也是不能随便信的,这儿说的是真的专家。还有什么传说如隔壁某某用什么方法减肥成功的就没大多价值了,最多仅供参考而已。那个电视里面有个老太太整天在那儿说自己全身都是病,吃了一片儿神马钙,一个屁能上五楼的那种就应该不允许出现在电视上的。且不说那人是个演员。就算她说的是真的那也是一个个案不说明任何问题,而且还利用人心理的弱点(认为相似的情景很能说明问题)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还有一个便是应该有一个证据集中原则,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很难说明什么东西,不能从一个研究中得出一个所以然,所以才会有无数的人在重复前人的实验。现代医学强调循证医学,很多根据推理认为理所当然事儿很可能是错的。而且就算很多东西达成了共识,FDA等也权威发布了,但也说不定改明儿出个不一致结果研究就把以前的结论给推翻了。

  有个例子,本来大家认为治疗无症状或者轻度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减少室颤,从而降低死亡率。而在一个心律失常抑制试验中,将3种抗心律失常的药和安慰剂对比,结果10个月以后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的患者的死亡率比用安慰剂的还高4.7%。大伙儿立马就傻眼了,这才真的是血的教训啊。

  还有一些常见的误区

  常常见一些广告商会把一些词儿向大家反复灌输,绿色、纯天然、传统等。这些词儿神马意思呢,能代表健康这个词么?显然不能。很多人甚至认为传统中药是没有副作用的,真是荒谬,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是有道理的,药物的毒性作用和药理作用的表现很多时候就在于吃多少的问题。不久前见一个病例一个患者不明原因高血压,查了好久才问出来他自己前段时间一直在用甘草合剂治疗咳嗽了(呃,其实这个病例是用来说明问诊的重要性的),是甘草导致的高血压。在生活中,大伙儿对灵芝燕窝等等名贵药材趋之若鹜,给他们说了那些东西经实验研究证明没什么用,但是没人信。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告知那个东西有神奇的作用。

  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营养物质,商家经常说自己什么东西里面有人体所必须的什么氨基酸还有各种微量元素。但是那个大饥荒时的必备食品“观音土”也是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啊!有木有啊!!!你说坑爹不坑爹。评价一种食物或者保健品的营养有具体的各种指标。一般来说大伙儿别挑食饮食均衡,也不会不明不白的缺什么东西,除非你有病。饮食均衡大家都懂,其实也有不懂的。在江苏有个富裕村,全村贫血超过百分之四十。为什么,他们是太有钱了,整天吃鱼虾,以为营养,结果就悲剧了。大家只要买正规的东西,商家也正规生产,管理者也不是专收红包吃白饭的,那大伙儿也不必担心那么多。不然整天计算这个东西吃了多少,那个东西吃了多少,有没有超过什么推荐标准。那样生活你累么,反正我都觉得累。很多时候也不是说超过了安全标准你就会怎么怎么样,比如“在日本北部,居民日常大量食用海带之类的海产品,碘的摄入量高达50000~80000微克,是“安全标准”的百倍以上。”平时吃的均匀,多多锻炼,比什么都好。

  前段时间的那个核电站事故啊,说起我就想吐槽。有必要么,大多数人就跟遭辐射似的,焦虑成那样。大众对于核电站的惶恐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在切尔诺贝利事件当中,直接因为事故死亡的不到60人,其后导致大约4000例的甲状腺癌。在美国的三里岛事件中,没有人死,除了在早期发现癌症患者增加外(很可能是因为加大筛查的原因导致的),长期的观察没有相关的癌症患者增加。在那以后美国就没有再增加一座核电站。到目前为止日本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了3人死亡。没有人被辐射致死,也没有大量辐射后的急性病。其实可以将福岛核电站事故看做是核电是较为安全的一个重要证明:它抵御了九级地震,以及随之的海啸,在大自然的淫威之下也并没有对人类造成多大祸害。大伙儿在排斥核电站的时候,可能没想过每年中国因为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还有那些因为火电而导致环境污染所致的死亡人数。为什么,因为那是核电站啊!!!核武器听说过没有!!!可以把地球炸个遍的那种啊!!!有木有啊!!!

  希望能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促进双方学习

  《吃的真相2》读后感(六):窃以为这才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

  摘自本书“序:关于吃的科学”

  作者云无心接受《中国商报》记者的访谈答录

  第7个问题:

  最近几年,国内中医保健、食疗药膳特别受欢迎,

  但我觉得您的态度比较冷静,

  比如您对一些中药所说的“固本培元”就不太接受。

  中医里有很多无法用西医的实验室证明的东西,

  那么这些无法实验的东西就不可靠吗?

  答:这其实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不是说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的实验室证明,

  而是说作出一个结论需不需要、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证据。

  没有科学支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而是我们不知道它存不存在。

  现代科学的思维是:

  如果我们没有检测过,就说“没有检测过,不知道是否存在”;

  如果检测过了没发现,就说“做了什么什么检测,没有发现”。

  这两种情况从逻辑上来说都不能否认那些传说的存在。

  而很多传统的东西,是把这种“没有否定存在的可能”当成“存在”来看待。

  如果消费者明白这个东西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愿意为那种“没准存在”的“功能”买单,当然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一些人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鼓吹那些东西“确有神效”,就应该反对了。

  第8个问题:

  您书中援引很多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实验结果和数据,

  我冒昧地问一句,他们的数据是绝对权威吗?

  答:在科学领域,没有什么是绝对权威的。

  FDA自己也不做实验。

  他们是组织专家把世界各国科研机构发表的研究结果汇总分析,

  得出对某一问题的一个全面认识,

  然后做出一个可以执行的规定。

  当有新的重要的科学研究结果出现,他们就会重新审查。

  我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别人,

  所以经常说“谁谁也不是绝对权威”。

  这是人之常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没有人能够成为懂得一切的上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食品的认识都是从别的渠道来的。

  你总是需要信任某一个知识来源。至少在目前,我认为FDA做决策的方式值得信任。

  第9个问题:

  另外,科学应该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没有可能现在我们以为的真相,若干年后发现根本就是错误的?

  答:科学不是“正确”和“真理”的同义词,它本身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我们之所以信任科学,并不是说科学告诉我们的东西就是绝对“正确”的,

  而是因为:运用科学方法去认识世界,得到的信息是可靠的。

  它的意思是:这样得到的结论,是基于我们所看到的事实证据的最可靠的结论。

  我们说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意思是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增加我们对事实真相的了解,

  因而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就越接近它的本来面目。

  ——————————————————————华丽丽的分割线

  对那些热衷于吃阿胶燕窝鱼翅美容的女银们

  有时候也觉得有点想不通

  有大堆专业科研机构对这些“美容圣品”进行分析研究

  并没有发现什么能使人永葆青春的特殊成分

  为什么她们仍这么前仆后继呢

  看了另外一篇《吃的真相》的书评后

  觉得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科学最大的敌人,就是愿望。

  信与不信,跟科学有关,

  但是跟自己愿意去信什么关系更大。”

  这就结了

  即使有那么多专业机构发表的文献证明

  这些“美容圣品”的最大作用就是心理作用

  但热爱保养的女银们仍然愿意去相信

  那些可能存在的 尚未被发现的神奇成分

  并且愿意为此花很多的金钱

  那也无可厚非

  就当是为拉动GDP做贡献了

  《吃的真相2》读后感(七):这书不是写给吃货看的

  读书笔记四

  《吃的真相2》 云无心 重庆出版社 2011年01月第1版

  这是本增信释疑的书。没有加上一个“好”字。是因为我怀疑流行的所谓“常识”,云无心都做了解释,然而我也怀疑他的解释。

  读完这本书以后,深切地认为工科男和文科女是完全地生活在两个不同的星球。站在从来没有过的角度,理性客观地看待一件事物,一切都是唯数据说话的。之所以怀疑云无心的所谓“真相”,是因为在他的知识架构里面,他们的真理就是实验数据证明有就是有,实验数据没有证明的就是尚未确定,不能说实验数据证明没有就是没有,因为实验数据无法证明无限的没有。

  通读一遍以后,认为相对的扫盲还是必要的。比如,保健品其实没有那么必要,多数都是商家的噱头;追求某类食物的营养物质,倒不如做到膳食平衡;“转基因”食品的前世今生,诸如此类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还是比较枯燥。果然把科普文写得生动有趣是件任重道远的事情。但是为啥武功这回事就能写得生动有趣呢?扯远了。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某男的娘亲是个迷信,反对他与某女结婚因为生肖犯冲。某男坚持与某女结婚。而婚后,某男发现某女是个科学控,各种科学生活方式方法。某男不胜其扰,离之。迷信乎?科学乎?呜呼哀哉!

  不要把这本书当做是吃什么怎么吃的宝典,之所以能从书中获得一些真相,只是因为由于利益驱动市场上制造了太多的所谓“真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