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了建筑旅行的瘾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1-25 2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经典读后感10篇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是一本由陈世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8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读后感(一):旅行中的建筑总是吸引你的风景

  有句话说:发现一个城市,先从这个城市的建筑开始;爱上一个城市,先从这个城市的文化开始。

  多少城市的标志就是建筑,多少建筑代表了她所在的城市?北京的长城,巴黎的铁塔,伦敦的大本钟,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纽约的自由女神。。。。我们可以说出更多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往往就是吸引你去这个地方理由

  不了解建筑的类型,但可以看到建筑的美。

  如果碰巧是一个建筑师,那么就可以更深层次的去发现建筑的美,要是这个建筑师又热衷于旅行,其中的妙处愈加美不可言。碰巧陈世良先生就是这么一位。

  带着纯粹羡慕和学习心情来看,自然会多看到优点,全书分两大部分,一个一个小故事讲来,倒是也能记住一些东西遗憾的是本书的编排很让我失望,每页几乎都有一张图片,这毋庸置疑,有时候仅有文字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要命的是每个图片都半空的塞进去,下面还有好多文字解释,重复着文中的依据或者几句话。这就导致你文字看了个半边脸,目光就被大个图片剥夺过去,图片下面的释疑自然会看,然后转回去看文字,发现正是刚才看过的。食欲一样子减少了一半,甚至美味吃多了有点倒胃。

  文字和图片结合到这个程度,无疑是给了读者暴躁的暗示。

  因为这个,我只能给它一个还行的结论。虽然陈世亮先生幽默的文笔不时给你小亮点的愉悦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读后感(二):上了纸上旅行的瘾

  不如作者一直漫游于各国建筑之中那般幸福,只是在一本又一本的纸质书籍之间游走就已经觉得满足了。当身临其境时,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往往会瞬间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但是在文字间细细咀嚼作者的娓娓道来似乎更有一番意境

  没有什么建筑与力学的科班功底,只是纯粹的带着欣赏艺术作品态度来观看这些长久凝固在城市之中的符号。它们或婉约或突兀的矗立在城市的核心边缘地带,凭借许多零碎的材质完美的与周围环境结合为一体,让非凡的创意与严谨的逻辑为其赋予灵动的生命。然后,一幢幢神奇巨大个体便分割了原本平静空间,围合而成的部分又被别具匠心的细细剪裁成更加具体功能空间单位,承载着这样那样的神圣使命

  每次看到小小的昆虫或各式飞禽搭成的窝,总不免夸张的赞叹一番,如此巧夺天工造型艺术竟出自这一群小小的生命之手,甚至是之嘴。很显然人类智慧更胜一筹,不仅巧妙的学会了各种生物的构筑绝学,更懂得将它们融汇贯通,再加以美丽细节设计作为点缀,一处处精妙绝伦的艺术建筑作品便诞生了。

  建筑一定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凭它可利用可添加的自然元素就看得出来,声、光、土、金等等一系列自然法则皆可搬来作为建筑设计的灵感与玩味的手段,长久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接受人们的景仰与崇拜。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读后感(三):我的建筑世界启蒙

  旅行是为了什么,为的是在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体验孤寂带给你的力量,那种细致体验生活和当下的感觉。如同拉瓦格的凉亭,也许你去过,也曾在凉亭下喝过椰子水,但也许忘了用手抚摸那朴素、搭盖得恰到好处材料,它是如此的自然、简单

  陈世良老师认为摄影比素描来的方便,在体验一个建筑时更节省时间,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细微感受。但我认为人一生感受着各种东西,到了最后其实也就那么几件事几个人起着决定作用,其它的事情就算你想用照片留下来给自己一个“深刻”的心理安慰,到最后也只会像没有用相机一样在心中浏览过而已。比如说安藤忠雄对他影响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万神庙吧。所以素描更有用,不要说更简洁,简洁到了最后每个人的成就还是那么多。

  建筑有这么几个风格,高科技风格、解构风格、极简风格、后现代风格。

  当我了解到极简风格后,就像是醍醐灌顶(夸大一点)一样, 我大概知道了之前自己那些小习惯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极简,我会将各种物品以强迫症的姿态疯狂分类,然后打散,直至分到最普通最简单的状态我才会满足,才会“放弃继续虐待自己”,原来这就是极简啊。

  曾经有个老师对我们说过,看待事物一定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样才会走得更远。

  所以虽然对于解构风格和后现代风格没什么感觉,但是基于博爱,我还是会发现它们的闪光点,

  在很多服装秀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奇怪的设计,这些大胆又具有突破性的设计,都在寻找一种可能,虽然你不见得立即上手,但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开始趋之若鹜,也说不定

  现在来说说极简主义,"less is more"是著名的极简主义代表建筑师密斯 凡德罗对极简的定义,但我不是这么认为的,我的想法和他有一定的偏颇,在我的感觉中,极简主义更像是原研哉主导的”无印良品“所提出的理念一样:”这样就好“,意思是不做作,也没有缺陷,恰到好处,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的一句话:”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对,至人只是常,这就是我理解的极简。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读后感(四):建筑的风景

  感觉这本书读下来,是渐入佳境的,或许体现的是一种朝向自然的回归,越读到后面也就越觉得自然。

  学过建筑相关的东西,喜欢建筑,对建筑有种天生的好感。如今的城市、建筑越来越同质化,像是标准工厂产品经济的考虑让建筑少了很多的特点,一样的高楼大厦,就连拍个照片都觉得没趣的时候,视野似乎也就窄了。读这本书,接触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不管是现代还是古典,这样的旅程让我有机会靠近。

  建筑既是一种人文风景,反应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痕迹;建筑也是一种自然风光和谐共生于土地上。

  真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远,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座城市中建筑的风景。

  :居然在书尾致谢中看到作者感谢了和我同名的人,这也是一种巧合。更要感谢作者,让我体验了这趟轻松的建筑之旅。

  《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读后感(五):建筑的路

  不会有太多奢华的语言

  也不会有太多的建筑术语

  只是简简单单 朴朴素素的叙述

  叙述旅途感慨

  叙述路程的感动

  时间不能记录空间,但是空间可以记录时间

  建筑塑造的空间也许只是个人峰巅

  但是建筑物本身却代表了一个时代

  喜欢或者不喜欢 好看或者不好看 这本身就不重要

  建筑是艺术

  艺术从来就无所谓对与错

  疯癫的只是梦想

  建筑人自己在不断的造梦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建筑人

  这个世界才会沉溺在这样或者那样的惊喜与感动中

  试想一下

  如果你每天面对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现代主义的方格子

  你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从高科技风格 到解构 到极简再到后现代

  从经过千年洗礼的万里长城到现在钢筋水泥驻扎起来的城市梦想

  从英国的哥特式大教堂到日本的大阪城

  从西班牙鹿特丹的Cube House到柬埔寨的吴哥神庙

  不自觉地跟着作者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建筑旅行

  只可惜 拍摄的角度不是那么完满

  但也有着建筑人对建筑的那份独特的崇敬之情

  当然 不光是作品还有那群伟大的建筑师们

  从Nicholas Grimshaw到Kisho Kurokaw

  从Frank.O.Gehry到Coop Himmelbau

  所谓风格 所谓个性 所谓划时代的意义

  这些名字和他们的作品将会一直留在时间的舞台

  记录白驹过隙的点点滴滴感慨与感动

  也许某一天 我也可以让足迹遍及世界

  去看看那些古朴的老房子 去画画那些雄伟的大教堂 去拍拍那些不曾被遗忘的历史

  或者有一天

  我也可以开始塑造我的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