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言退经典读后感10篇
《无以言退》是一本由零因子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0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以言退》读后感(一):转载:你我的《无以言退》 需要去品位
花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传说中的《无以言退》----一本诉说IT职场的个人奋斗简史!
网上已经有许多评价了,绝大多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肯定,可见此书受欢迎和被认可的程度。对我来说,有一些细节是可以顺便说说的,比方说:我已经许久没有看一本书至凌晨二点了,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这么快时间看完一本300多页的书了,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里面不乏精辟的论断和优雅的小诗,让我时不时,停下来思索半刻,抬起头,痴痴地望着远方.... ..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因为,只有你认真的、细心的去品读,你才能感觉它的味道!而且,如同绝大多数看过此书的人所说的:每一个在IT混饭吃的人都应该好好地去看一下这本书!虽然里面的一些情节似乎太Crazy,然而,现实大抵如此,或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罢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种讳如莫深的IT职场人际关系,上下级的关系,同事间的关系,公司内外的关系,情人与朋友的关系等等,有点错综复杂,也有极富戏剧性,现实生活中,是否一一对号入座,这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读起来是如此的真实和可信,仿佛就在身边。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在IT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个造就了网络泡沫,并使之破灭,又使之如星星之火再次燎原的今天,我们对程序员这个群体,或者说IT从业者这个群体,是如此地缺乏了解!他们被冠以白领或金领一族,被誉为高薪的代名词,被世人捧得高高的,然而,在其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或关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工作压力?应接不暇的需求、永无宁日的加班、无处诉说的孤寂、永远不能停歇的充电,他们的青春在每一寸超高负荷运转的光阴里,消逝怠尽... ...
也许,这样说起来难免伤感,然而,事实的确如此。他们是上进的,是勇敢的,同时,也是脆弱的,虚荣的。他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而,这个世界的潜规则依然太多,IT行业,同样如此!明眼人都知道,书中的唐联科技是参照现实中HW等公司的原型来写的,不可否认,她是一家优秀的企业,甚至可以说,是民族企业的代表和骄傲!然而,其中的毛病和缺陷也十分明显,要想做百年老店,做中国“蓝色巨人”,路,真的还很长,很长... ...
要想说的似乎很多,是感慨也好,伤感也罢,似乎都可不经大脑,从手指间悄然迸出。
末了,用书中一段话作尾吧!
“我们已没有今天,只有昨天和明天,昨天是珍惜,明天是争取,今天是什么?是你我难以名状的无以言退!”
是的,身在其中,我们都无以言退!
出自:http://stanjiang.cnblogs.com/
《无以言退》读后感(二):只有那首打油诗还可以
小说可不该是流水帐,另外,错别字太多。我可是高考错别字题都错过的大侠,这本书的错别字连我都受不了。
其实作者不简单,这本书里的故事,如果我写,能写出2本或者3本来。不过,这么浓缩,最后竟然还没完结。作者也真够能码字的,也可能我太高估作者了,也许本书本来就是为了骗钱。
这本书唯一值得看的其实是一首诗
“我的世界里已没有现在 只有过去和未来
过去与未来都在拼凑着现在
过去是去珍惜 未来是去争取
现在是什么?是因为过去和未来的无以言退。。”
这首诗写出了作这行的心声
除了这首诗,这本书基本上可以用来垫显示器了。当然,用来垫醋瓶子或者放在厨房里是不被推荐的,因为这本书的纸质太差劲了。
《无以言退》读后感(三):职场,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
职场,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啊品的评论
赵本山的乡村爱情2播放完了,姚明受伤不能参加火箭剩下的比赛……突然之间,我感觉失去了很多东西,
乡村爱情拍的朴实无华,真实感人,幽默诙谐,我是农村的,所以看起来特别快乐,从1到2,我几乎是一
下班就回家,然后开始守着电视,有一种寄托,一种快乐的源泉,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一种快乐。和
我是火箭Funs,为之疯狂,为之伤心,特别是姚明,我非常关注……每个周末转播,我必看,不是周末,
我换着方式看,总之,看火箭,我有一种激情、进取和奋斗……充满希望,充满了期待,可是在火箭成绩
正好的时候,姚明不能上场,受伤了,我简直郁闷了几天,虽然关心着火箭,可以依旧情绪复杂……
这两个都没有了,我有一种失去……平淡,无奇。就像进入了一种更年期,下班没有希望的东西,周末没
有希望的东西……
也许这就使工作和职场之外的,那就使快乐和激情,只有这,人生才丰满幸福,为什么非要把时间投入工
作?为什么非要让工作使得身心疲惫,其实要想让工作好,首先就需要快乐和激情。
这就是一种工作需要的面貌和态度。
目前当当网上的几本关于职场的小说的销量,第一名是《杜拉拉升职计》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写的,小资
和调侃的情调,可以作为一种对职场制度的认识,但不能作为职场经验的经典。焦点在“升职”,功利明显
第二名是《无以言退》,看着名字有些内涵,情节曲折也很沉重,有着丰富的职场场景,和心理历程,从
职场的深度和广度上可以说是做棒的,对员工的成长很有利。尽管是职业的经历和竞争,本书焦点和强调
是个人的成长,意志、人格、心灵力量的积累,而且主张坚持和快乐地工作,所以压力之下透露着人性的
关怀。
职场,我们到底缺少了什么?其实就是一种如何让自己快乐的坚持。
《无以言退》读后感(四):这么好的一本书,怎么总有人胡说八道
一位华为主管:跳槽象离婚
前几年,一位华为高管曾说:“……不要轻易跳槽……一次跳槽,就像一次离婚……”这句话是目前我听到的对跳槽最好的比喻。
那时还没有结婚,当然也不知道离婚的感受,不过即使是谈恋爱,从牵手到分手,也是刻苦铭心的。一切从头开始,又得去努力地树立一个自我,还不知道是否能得到欣赏,而且很可能走向一种恶性循环,越“跳”越不可靠,越“离”越分离。这是个压强越来越大的过程。
几年之后,身边的同事有跳槽的,也有离婚的。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同样有几年之痒。至于是几年,和公司有关,和工作有关,主要还是和自己有关。有的人非要谈几次恋爱,才能走向婚姻;有的人一谈恋爱,就能结婚,不过现在离婚比例很高。跳槽和离婚的原因很相似,也很多样,其实都是人性的特点,例如,喜新厌旧、换换环境、换换口味、重新开始、彼此不合适等等。NBA或者足球每个赛季结束之后,都有选秀,为球员重新安排自己提供机会,这是很符合人性特点的交易。
以前的国企,一呆就是一辈子,不论你喜不喜欢,是否可以发挥特长,进去了,就得忍受,可以想象这样的沉淀是多么不利于企业和个人,可以把人逼疯,把企业逼死。中国以前的婚姻制度,同样产生了很多痛苦的婚姻,而且煎熬着直到死……终于社会进步了,那次大学毕业,第一次听到双向选择,很自由,可以自我作主的感觉现在还在。
人都是驱利的,要活着,就得驱利,所以人也是自私的。认识人“自私、驱利”很重要,这样才能形成尊重和诚信,打下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础,当然也是职场的价值基础。跳槽和离婚说去说来,最终都是因为“利益”,或者物质的,或者精神的……
《无以言语》中说“……没有利益依存的关系不会长久……现实是每个人必须学的课程,而坚持是最大的公约数……”说得很到位,就是这个道理。有劳有得,再有劳才有德。更直接一点,人和企业或婚姻都是“利益”捆绑着的。即使最完美的婚姻,除去物质,就是来自天性和欲望的“利益”。高明的企业或管理者,能把自己的利益变成他人的利益,能把他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利益。幸福的婚姻就是彼此都得到了尊重并为对方和自己发挥价值。清华大学金牌编辑张立红老师在一次谈话中说过“……以前只是讲单方面的嬴,现在讲究的是双赢……”
家庭是什么?是一个“利益”小团体。企业是什么?是以利益捆绑的团体。要让团体中的人忠诚于团体,一定要让他们得到利益,得到好处,得到发挥,同时给团体带来利益。企业管理要先进,企业文化要人性,其实都是在说“尊重员工,让员工受益,让企业成长”。
传言唐骏准备向盛大提出辞职,如果是真的,有点象好和好散的婚姻,尽管短暂,但双方都能各取所需,没有遗憾,就像美女膀大款一样。
烽火的“集体跳槽”,显然是不幸福的婚姻,肯定是企业有问题,“婚姻制度、生活习惯”都有问题,企业管理和文化都有问题,否则谁愿意去经历“离婚”。
除了选择“跳槽”,还有选择“跳楼”的。跳槽象离婚,那跳楼就象逃婚,逃避社会、逃避责任。生命是父母给的,是自己掌握的,自愿放弃生命和利益,求得自己的解脱,很不值得的选择。
书签:经典职场之下的心灵震撼---------------------
《无以言退》:彻底的坚持,低调和真挚的执着,快乐的过程 ……
昨天是去珍惜,明天是去争取,今天是因为昨天和明天的无以言退!
书签:沉重和磨砺下的快乐歌声---------------------
零因子写《无以言退》
gt; 力求现形高科技企业职场生活<
gt; 力求情节跌宕、捕捉奋斗本质<
《无以言退》读后感(五):我读《无以言退》
参与讨论了几天,我感谢那些“托”和“反托”的人,这两天,我又认真地翻了一遍《无以言退》。在写这段文字之前,我有点犹豫,但还是决定写。我很厌恶没有水平托,正面的托和反面的托,但不论是什么托,只要谈得有道理,就要吸收。这让我想起了王朔的很多作品(希望不要骂我是王朔的托),也想起了蜜蜂和苍蝇。
蜜蜂是收集花粉,不论是有毒的花、红花、蓝花、黄花等等,它都能把花粉酿成蜜,因为它是在寻找、吸取好的,一种首先是正面和欣赏的态度。
苍蝇则是四处吐垃圾,不论多美的花、多新鲜的食物,它的目的就是吐垃圾,传播病菌,感染好的东西,而让垃圾繁殖。
我一直很崇拜王朔爷对书的态度,他曾经在凤凰卫视上说他喝酒、赌博、嫖娼等,四毒都沾,但是他对书很认真,毕竟他是作家,知道写书之难。我也写书,但不会在这里提及。
那现在就来谈谈我对《无以言退》的理解。我的基本态度是不全部赞扬,也不全部否定,但是作为一位专业书评人,我是在写自己的解读。
那天在书店,我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无以言退”,就感觉不同,然后看了目录(沙尘暴、百林苑、阳关编织的玫瑰……狼的故事),这些简单的文字说明了作者的用心,是一部精心的作品。有些专业作家的感觉,接着我看了序言,序言里表达了书的目的和高度,很可惜不能把“序言”拷贝过来。这是一本经历丰富、饱含历程、对高科技人群赞美的书。所以我买了。
我不久就看到了错别字,不爽,如果是王朔爷的书一定不会有错别字,更恶心的是有几处排版也有点错位,让我想起了很多其他的书,包括一些畅销书(这里不提及),但这些并没有影响我读下去的心情。既然买了,为什么不读下去。书都是那样,当你带着不好的心情读的时候,一定不能领会它的好。
第一章让我了解了小软件公司和程序员的艰难,第二章让我学习到了高科技企业(可能是华为)专业性的新员工培训,第三章说明了员工对工作和爱情的浮躁和失误,第四章让我看到了员工融入工作体系中的艰难,第五章狼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海外市场的争夺和血腥。
除了这些内容,这本书在艺术处理上有以下几大特点:1、短句多,节奏感强,流畅,精练有内涵,很有点王朔爷早期的风格,其实余华的作品,短句也很多,对语言驾驭很成功。2、书中那些短小精悍的诗,充满哲思,很不同很有特点,象一种新的诗风,简单的文字,轻轻的节奏,飘着余味的回想,而且这样的诗很多。3、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完全刻画了三个男孩和女孩成长的过程和经历,始终在表露成功不是名位,而是过程中的进步。它把爱情的困惑和工作的迷茫有机地交织在一起。4、本书体现出了深厚的管理理念和对人生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职场高位的经历是无法写出来的。
好了,优点就谈到这里,我也谈谈不足:1、封面内容太多,有内涵的书,封面恰恰是简单的,就像王朔爷的书,所以建议精简封面上的文字。2、一味地追求情节的冲突,对复杂情节的处理缺乏高巧艺术,书的人物多,个性鲜明,处理不恰当就会让读者觉得大、乱,失焦。3、作者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的意图很明显,这加重了严肃、教条的味道,让很多读者产生逆反心里。这一点上和王朔爷差得比较远。
这本书对在校学生、新临职场的菜鸟和职场大拿们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而且据说是第一部以小说的形式描写华为职场的小说,所以很有代表性。
《无以言退》读后感(六):从技术人员角度看无以言退
客观的说,这本小说是有一个背景的。
脱离背景看此小说,我只欣赏其中的几篇诗作。
因为和作品中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精力。
我也在类似的企业里。大企业,有美丽的培训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教官,有跑操,有企业文化课,礼仪课,产品课,有联欢会,也有加班,项目进度,考评ABCD,有优秀,但我没有过待改进。。。
书里的故事背景大致如此,可能读者里面,能了解的,想了解的也并不多。仅此而已。
那么仅从故事层面,我觉得这个故事刻画的人物还是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的,但是主角的状态并没有让人很信服,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心里活动相对更空虚一些,“不够饱满”。尽管写了很多工作方面的事情,但似乎总是很成功的,没有失败,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感觉。过于完美化了。
呵呵。不知道书的作者能不能见到此篇?我向你致敬,你的诗很好。我很喜欢。
《无以言退》读后感(七):这个评论“编程之美和无以言退”
《编程之美》是微软出版的一本书。
看到了昨天的一则博文《编程之美在精益求精之间》,很感兴趣,说实话,很少看到以一种审美的观点来“娱乐”IT的工作和生活的,这是我们缺乏的,但也是很重要的。从事IT很多年了,如果不能领悟到其中之“美”,那算是亏了。
“美”这个词,说起来都能理解,但是也都不容易理解。
编程是程序员做的工作,重复,劳累和辛苦,象绣花,也像纺织,还得时时刻刻动脑子。编程,是一件全身都得投入的工作,手,眼睛,大脑,鼻子,嘴巴,肩膀……一直到脚……工作之中和工作之余。很多人说编程也是吃青春饭的工作。很多程序员很迷茫,自己要不要一辈子编程?能不能一辈子编程?当然这是个人生话题,这个后面再说。
编程之美在于精益求精,这只说对了一半,没有说完“美”的全部,没有对“美”做一个概念的外延。精益求精只是局限于一段程序,或者一个功能模块,是对结果的衡量,所以没有偏重于过程。过程之美才是全部。
凡事都有结果和过程,而编程更应该讲究过程。只有过程才能保证结果。所以编程过程的“美”在于程序间“标准、规范、整齐、简洁和对称”的美。这才是“美”的升华和对编程之美的最高之处。
一旦领悟到了“规范、简洁和对称”的美,就能懂得什么是“简约而不简单”,于是可以从贫乏的工作中体会到人文的内涵。
编程当然充满了人文的精神。首先,编程是一项技术活,而一切的技术都是人类社会的模型化。特别是IT技术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抽象,所以IT是非常人性化或者充满人文内涵的科技。例如,IT和酒,IT和性,都有一种天生的联系。
我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很早就在宣扬编程之美。
但是这不是我最终的目的,任何的“美”一旦发现,除了欣赏就要借鉴,除了借鉴还得自己消化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品格。
物体的美是自然的,也是外在之美。编程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所以一定要吸取它饱含的文人的美。人最高的学习境界就在于不是把外物看作工具,而是视为身体器官的一部分,继而融入理念之中。
前面讲了,从结果理解了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结果,然后结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你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程序世界里的一段代码、一个变量、一个功能模块,也能够发现程序模块有的象大脑,有的象手、眼睛等等。突然之间相互相通,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美”也是一样的。
《无以言退》这本书就体现了技术工作中散发出的人文之美和品质之美。程序员一旦善于思考、善于融会贯通,就不会对自己的职业和岗位表示怀疑,而且一定可以更深、更好地坚持下去。
不同于《编程之美》,《无以言退》侧重于去关心那群创造编程之美的人,并刻画和描写他们的“美”,那种迷惑,那种执着,那种低调和快乐。这是一部难得的小说,好话就不多说了。
所以这两本书都要看,只有这样才能让技术优势融入大脑,让技术焕发文人之光,并从一种无生命的美上升到一种有生命的美,就像《无以言退》中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它的灵性”,很美和深刻的语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发现了编程的灵性,就知道了编程是有生命的。
《无以言退》读后感(八):书的内容质量较差,基本没有再读和收藏价值,但策划运作倒是很老道
第一,我感觉这本书出的很仓促,内容质量属于近期我看过的书里较差的水平,跟(35元的定价)20元的折后价比起来,性价比不高,基本没有再读和收藏价值。
客观的说,我认为作者有再进一步提升作品的空间,出版社也有把书做细的责任。
我是在卓越上买的这本书,姑且排除是盗版书的可能。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本书的作者是用拼音的输入方式写作的,其中有很多处用字莫明其妙,但读出来就发现,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同音字就能理解。
其次,质疑清华出版社的编辑、校对人员,书中有多处漏字、重复字、词序颠倒等问题,似我一个初读的人都能看出来,为什么最后付梓印刷了还不能查出来呢?
简直跟在路边卖的那种,从网上直接拷贝下来印刷的盗版书没有什么区别!
特别提一下,看到作者也到这里,我也想对你说,这本书确实不能让人满意,你在人物和情节构思方面还应该多用心,故事性不强,节奏拖沓,没有那么吸引人的情节和矛盾冲突,这不是你写的文档规划方案,毕竟你写的是本小说。
第二,之所以我没有选择很差这个评价,我认为从商业运作方面,它还是很成功的。
首先,肯定出版社定价的勇气,这样一本书敢定价35元,真的需要魄力和胆量。
其次,我在卓越上买书的时候,看到的评论那是相当的好,让我毫不犹豫放入了购物车,我想很多人也是看了这些评论才买的。客观的说,一本写这个行业的书如此运作应该是比较有效率并且成功的。
但是,我也相信有很多读者没有时间或懒得去做评论。其实,我本人也挺懒的,实在是觉得太有必要说点什么提醒后来者,才罗里罗嗦说了这些。在卓越上,我还仅仅是简单的评论,我想算是比较客气的,大家都是用不同方式讨生活的,多少该给别人留点空间。
到豆瓣这里,看到有很多持跟我类似观点的人,我才觉得原来不是我过于苛刻。
《无以言退》读后感(九):“无以言退”的名字很形象
都什么东西无以言退呢?河里的水是一个,所以很怀疑书名是不是来自本书流水帐式写法。另外看着看着又让我想起爬山虎来,东一枝西一枝,看不到主力的方向,没多会就把一面墙爬满了,绿油油的一片,却分不出哪里提深绿哪里是浅绿,没什么重点。书中的内容也是,一会暗示点同性恋,一会有点三角恋,还夹杂着单相思,突然思想一跳跃,“同性恋”们不见了,扔在北京了,三角恋们一句话就交待完了,单相思的还好,借着是主人公的光,言语还多些。整体下来有很多“伏笔”却都欲言又止(怀疑是不是作者写着写着不知道怎么收笔了)。深圳的治安不好描写次数倒是不少,还写出问题来了,前两天见义勇为“我小腿骨折了”,没多会就在“会”上与人“尴尬”的跳舞了。跳舞就行了干嘛非得编一段突兀的见义勇为的情节呢?想不透。
书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因为作者是朋友的“师兄”,靠着这份“感觉”才把书读了一半,很少只读半本书,不过上半本感觉至此,还是狠狠心,该退就退吧
《无以言退》读后感(十):刚买了没看几页,看到这里的评论
刚买了没看几页,看到这里的评论
真是多啊,很高兴,有很多人说好
不过其中有一评论吓了我一跳,有这么差吗?那不是白化钱了?
再仔细看,说这本书不好,而是另一本书好,赶紧打开,我太喜欢好书了,原来,另外一本书是<狼商>
可恶!
说无以言退不好,我也不好说,毕竟刚看了开头
但是,说<狼商>好,太过分了吧.那本书太一般了,我不会说难听话,反正真的不好,我觉得狼商都不能算是小说,
我看过狼商,不推荐,反正绝对不是一些人说的好,
无以言退让这个家伙说的我都没心情了,过几天看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