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姐姐的守护者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姐姐的守护者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7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姐姐的守护者的读后感10篇

  《姐姐的守护者》是一本由朱迪·皮考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一):如果没有坚持看完,你不会发现故事最后的惊艳。

  故事的主要剧情集中在最后一百页,结局在最后十页。前面的三百页,冗长冗长的铺垫,我庆幸自己看完了它,才能够迎来最后的翻转式结局。(如果你不想花太多时间,你完全可以看完书的简介后直接翻到三百页开始阅读。)

  故事是关于选择权的归属。就像现实中我们的父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思想不够成熟不足以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因为你总能够听到他们说我是过来人你以后会感谢我的,故事中的父母也认为自己是公平的做了对孩子最好的决定却没有问他们的孩子那些是不是她们最终想要的。

  就像狄莎罗法官说的,没有答案。我们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可是,谁又是真的对了呢。还有,痛苦的活着真的合适吗,对自己,还有对家人

  昨天看完《质数的孤独》我以为会是个小悲剧结果没有,这次我以为审判后完满了结果也不是,这让我想挠人。。。

  原来姐姐的守护者,含义如此。故事在你以为要结束的时候给你来了翻盘,彻底的翻盘。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二):似乎谁都没有错

  学校图书馆的书,读完后激动得写了一篇读后感,可惜落学校了,只能捡我记得的说。

  话说,一开始,很讨厌莎拉,可能是因为第一篇是安娜视角的,我自己先入为主,几乎每篇后都忽视了此篇主人想法,而是一味大的站在安哪的角度,我觉得莎拉太偏心,我太讨厌莎拉了,跟着我有点不喜欢凯特(因为我之前看了《世界上另一个我》,所以我一直有种安娜和凯特其实是很爱对方的),但凯特和安娜是互相唯一的朋友,讲述到安娜因为姐姐的病失去了很多与正常朋友交流事情,我内心很是愤懑(没办法我一开始就先入为主了)。当莎拉在法庭上面对坎贝尔的质问时反问:你是让我这次对待她们不公平吗?(我的记忆有限,大抵是这样的)我当时觉得可笑至极。讲到杰西的时候,我觉得是这个家庭OO(原谅我忘记了怎么形容,有点悲剧但又没有那么严重绝对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但我忘了)…………额,我竟然需要分割线了。

  然后,安娜拿回决定权后车祸死了,当她死后我在看后面莎拉的独白,大概是这样的:英语理由孤儿和寡妇这类字眼,却没有失去孩子的父母有什么特殊的称谓。

  我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不要理我ヽ(≧Д≦)ノ),其实,莎拉要的只是不想失去她任何一个孩子,从来都是这么简单,都是爱,何来不公平一说?

  作者不同人物的视角将故事叙述给我们听,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件事情:这件事似乎谁的没有错,但它就是哪么发生了。

  _(:з」∠)_豆瓣第一次给了这本书(?)应该吧!~( ̄▽ ̄~)~不要在意我的叙述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三):姐姐的守护使者

  姐姐的守护使者

  书的结局和电影的结局很不同,但同样的催人泪下

  尽管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承载着太多太多,但是,我依然觉得他们很幸福。不管最后去世的人是谁,她都没有真正的离开,她还是在大家的心里头。

  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想要一口气看完一本书,实在不忍放下,它的写作方式也是我喜欢的。我喜欢这样的描写,从不同的人的角度出发,去看这件事。最后的一张节,是凯特的,仅有的。

  真心喜欢里面的每一个。在残酷生活面前,每个人都像是个残缺的人,但这些圆紧紧的拼凑在一起,越走越远······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四):无谓对错

  亲情是怎样的一种东西

  感情这种东西,从来说不清道不明,你无法判断自己究竟是真的在乎一个人,还是在乎TA只是一个合乎情理的判断或者面对道德的自我说服。可是感情它确实在那里,你会为TA哭泣而哭泣,你会为TA开心而开心,在第一时间为TA付出自己的一切。

  可是时间久了,总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时候冒出埋怨的念头,甚至不会成型为埋怨就被自己压下心头,恐惧着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仍然挥之不去,变成心底的一块禁忌。渐渐地让自己恐怖的便不再是念头本身了,而是冒出这个念头的自己。

  开始的时候以为这只是一本描写器官移植的道德问题的书,后来觉得是探讨儿童的忽视与叛逆的书,再后来觉得这是一本描写亲情与爱情的问题,最后变得不知道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了。

  本来以为独生子女难以理解书中的姐妹亲情,可是有些情节描写却格外的触动。其实安娜没有错,其实凯特也没有错,其实大家都没有错,那我们应该去怨恨谁呢?如果谁都没有错的话,这个世界上会什么还会有不幸呢?

  结尾真的是狠狠地虐了一把,虽然有刻意营造的感觉,但是还是让人忍不住心里狠狠一揪。一直以为最终会以姐姐的死亡迎来终结,结果却是妹妹事故……狠狠地虐心了一把啊……

  其实你看不管怎么样,父母都还是爱着你的。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五):尽管不错,但对结尾非常失望

  如果生活中一个家庭成员得了绝症,那么这个家庭遭受的经历一定沉重又特殊。

  姐姐的守护者勾勒的就是这样一个由一个点四散而出的故事。

  先说优点,这种课题沉重的题材其实很难写,因为似乎几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社会上身患绝症的人被渲染的太多,反而让我们有些麻木了,书中的母亲莎伦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这种事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只能怀着感恩的心和怜悯的情怀

  整部书看下来,我觉得这本书最优秀的不在立论之勇,而在于如何把深涩嶙峋的对生命思考淬炼的平易可感,把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

  这本书结构非常整齐,作者以星期为暗示,一天又一天的叙述,过去现在穿插来回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因此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能清楚的暗示出这个家庭发生的事情。同时第一人称细致的刻画每个人的所思所想,这本书两条线索,一个是顺序的,另一条则是以母亲莎伦的角度倒叙,然后两条线索交织重合。另外,第一人称的叙述者也是七个,莎伦,布莱恩,安娜,坎贝尔,茱莉亚,杰西,最后结尾处是凯特。

  我一直在想姐姐的守护者到底是谁,其实人人都是凯特的守护者,父母兄妹,乃至坎贝尔和茱莉亚,我想这本书成功地方在此,而失败也是在此。

  故事在从第一个星期一到星期天时都是非常棒的,我们完全无法掌握事情将会发展到哪里,可是在第二个星期里,故事如脱缰了一般,急转而下,换句话说有点乱了套了。

  虎头蛇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总的来说,每个人都是匆匆了结了一样,其实开始无论是父母还是杰西还是坎贝尔和茱莉亚,虽然仓促,但是还可以。可是最后让安娜彻底的死掉,捐献了器官,就让我不太能接受了,再细细的倒回去,就会觉得是又是作者由于课题铺张太大,自己也解决不了了导致的。

  难道这些家庭问题真的解决不了吗?我设想了许多结果,反正是挺困难的,莎伦,作为母亲无疑是更加偏爱凯特的,至于她所谓的公平永远没有解决,无论是安娜还是杰西,她都没怎么努力放弃了,我想安娜的问题其实可以让布莱恩解决,布莱恩在感情上更加关爱安娜,但杰西确实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好起来。我一直以为坎贝尔身上有些什么经历会很特别,这样才会和安娜有深层次沟通,而或者他就是一个抛弃茱莉亚的人也未尝不可,茱莉亚在爱了十五年以后还是可以痊愈的,或者凯特不是接受器官的捐赠而是死去了,那么所有人得到的经历才是生活赋予的大爱,才一起得到了真正的救赎,安娜之前对捐赠的纠结确实存在,而不是什么凯特想死之类的……

  大体上还是不错的小说,至少多一半都不错,就是最后升华的地方失败。

  或许是我现在越来越苛刻了。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六):偶然的故事

  去读这本书

  纯属偶然

  在大众书局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

  最初吸引自己的是这个坐在秋千上的小女孩背影

  是这样一个故事

  会有一个这样孤单的背影

  于是便有了阅读的冲动

  细细来看

  故事的本身也许我们或多都有听说过类似的案例

  不过这一篇中

  让你感受到的更多的不是做姐姐的“捐赠者”这个事情本身

  而是在这其中人性人心折磨迷惘

  有时候在科学面前,人会是做出怎样的抉择

  其实,她想要的哪只是‘医疗自控的权利’,仅仅是渴望亲情,渴望那一点点在乎罢了...

  文中或许不太重要的哥哥,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一直为他感到可惜,一个被父母遗忘的孩子,在那样的成长环境里该是怎样的心酸...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七):一直守护着

  守护着。

  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守护着。

  以至于忘记了周遭的一切,世界只围着这一束光芒转动。这光芒若湮灭了,世界也就黑暗了。

  《姐姐的守护者》,以安娜的心理独白作为开篇,然后每一个小篇章,都是一个角色的独白。凯特5岁的时候患上了罕见的白血病。为了拯救这个女儿,经过基因配对,父亲母亲生出了一个完美的配型捐赠者,安娜。于是从出生开始,到满月、到五岁、到十三岁,为了挽救凯特的生命,安娜不停地贡献出她的脐带血、淋巴细胞、有粒细胞、外周血干细胞、骨髓移植等等,一次又一次。直到姐姐开始肾衰竭,她被家人和医生要求捐出一个肾。

  没完没了永无止境,她就像是姐姐的器官容器,只是暂时储放罢了。如果不是姐姐的病,她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做梦,她也梦见自己被切成了一块一块,想要拼回去,却少了几块。于是这次,她反抗了,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获得自己身体的支配权利。

  这本书,看了叫人心酸。而这一家人,因了大女儿罹患白血病,都活在痛苦之中。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为了凯特,可以抛弃一切。可是她的心太小,只容得下凯特一人,不要工作冷落丈夫、漠视儿子、忽略小女儿,她全神贯注地守护她那个可怜的凯特。她振振有词,说自己是公平地爱着两个女儿,可是她为了挽救凯特的生命,一次又一次让安娜承受着巨大病痛来给凯特捐赠身体的一部分。她不能谅解也无法谅解小女儿居然不愿意捐肾来救姐姐。她说,“我的人生宛如建筑物着火,我的一个女儿在里面,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就是派我的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知道那可能导致我会同时失去两个孩子,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能可以同时保住她们两个的机会。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看到这里我知道,当一个人蒙蔽了双眼时,旁人是再也不要想帮她擦亮眼睛的,除非她自己愿意。

  父亲在安娜提出诉讼后,有点醒悟,对安娜感到愧疚。他是一个救火员,但他对家里的火灾无能为力,他更擅长于躲起来。于是,对待走偏了路的儿子杰西,他竟然也没有看到,直到发现杰西成为纵火者。同样的,他和他的妻子也不会知道,在凯特几次急救时,如天神送来般的及时又异常吻合的特殊血型,是杰西偷偷捐赠的。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兄妹之间的爱,那样深刻,又那样纠结。我无法原谅父亲母亲,独独对三个孩子充满了同情

  杰西是一个痛苦的孩子,他除了偷偷献血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帮助妹妹的了。他甚至希望自己能代替安娜成为器官库,能替安娜承受那些非人的痛苦,由他来作为凯特的“特效药”。他想要守护凯特,却无能为力,他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人”。他选择叛逆,他选择纵火,都不过是想要获取父母的更多关注罢了。

  安娜呢,她深深爱着她的姐姐,她依赖着她的姐姐。凯特叫她不要捐肾时,她毫无迟疑理所当然地对着姐姐说,“你说什么呢,我当然是要捐的了。”安娜对姐姐的爱,从来都是无一丝一毫的杂质,毫无怨愤,她认可自己是姐姐的器官库。虽然不能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能出去参加夏令营能进行激烈体育活动能长大去外地上大学能够不再去医院,但她都只是将这些憧憬偷偷藏进心底,当姐姐看出她的心声时,她甚至还觉得内疚而脸红了。她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她甚至觉得有一小部分的自己憧憬自由可怕的,是罪恶的。同时,她不过是渴求父母更多的关爱,她渴望父母能好好听她说话,她即便提出了诉讼,还单纯地认为仍旧能和父母共同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而凯特是那样的沮丧,她觉得自己把家人的生活都搅得乱七八糟的太久了,她希望自己能摆脱病痛和治疗的折磨,她甚至尝试过自杀。可是她不能,家人这样的努力,就是为了保住她的生命,她不知道如果自己自杀,这家人是不是就毁灭了。

  全家人都是那样细心呵护着凯特,却惟独忘记了关心凯特心里真正的想法。有一次,在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陪着凯特玩橄榄球时,杰西一时忘记凯特是个病人,把她冲撞在地。凯特却开心得在地上打滚,原因不过是哥哥忘了自己是个病人。这一幕特别心酸。可是有人真正理解她了吗?没有。因此,当得知是凯特自己不愿意再这样活下去,叫安娜不要再捐肾给她,好结束她的痛苦时,全家人都不敢置信,甚至失去了言语的能力。

  结局却真是教人无言以对。想着安娜获得了身体支配权,也是要将肾捐给姐姐的,她那样深爱着姐姐。可是万一下次,姐姐日渐衰败的身体需要其它器官呢?安娜的爱,会不会一直这样毫无杂质地持续下去呢?万一将来她终于厌烦了呢?万一她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呢?

  可是如果安娜不捐肾,那么这一家人,还会原谅她吗?

  凯特最后说,她和安娜,有一个人必走。

  所以,作者逃避了这个选择,天外飞来一笔,将安娜撞成了植物人,然后这个器官容器终于失去了自己的主观思维能力,于是安娜的身体支配权的新监护人——律师做主,将肾捐给了姐姐,其余的器官捐给了其他人。姐姐活下来了,并且白血病奇迹般的好了。

  余下的人愧疚一生,即便想要快乐地生活,也只是假装的快乐。

  而安娜来这世上走一遭,是为了守护着她的姐姐,是为了让她的姐姐想起她时,心里又酸又涩但却又暖暖的,是为了让姐姐能够带着身体里的她一起努力活下去。她便是回到了天上,也是如同天使一般,一直守护着凯特,一直。

  我钦佩着这个心思单纯可爱的孩子。

  这本书,持续拨动着人的心弦,以敏感的笔触,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阐述得令人心碎,可是我仍旧喜欢它。

  厦门的夜空太亮,无法如安娜一般仰望星空沉思。我只是仰头冥想,怀念着那些因病痛突然远离我们的人。同时,我又感谢着自己每天还能从睡梦中醒来,还能想着那些我爱的人,还能感谢着他们身体健康。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八):两生花

  像一朵六瓣的雪花。

  还没有翻开书,从简介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妹妹不想再做姐姐的器官捐献者而将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一句话就涵盖了故事的主线。好像整朵雪花呈现在面前,翻开书细细看去,雪花的每一瓣还含有细小的花纹,花纹里仍有花纹。四百页的文字,一一描摹了这些细碎的生活、心理、话语,细腻而熟悉仿佛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温暖而动人满满的都是爱。最后,雪花化成了一滴水,心上的一滴泪。

  书的前一半,我都怀着对妹妹Anna深深的同情,不是对身患不治之症的姐姐Kate,而是对Anna。生而为人,Anna就是作为姐姐的补给品,缺血给血,缺骨髓给骨髓,现如今缺肾了就得割肾。想到一部雷同的电影,Never Let Me Go,这是一部科幻化器官捐献者的电影,通过克隆手段造出的人必须无偿为本体捐献器官直至死亡。Anna虽然不像这部电影中的克隆人那样完全没有人权,但是她自己的整个人生是附着在Kate身上的。

  不论如何,如果不是Kate,她根本不会出生。她存在的意义难道就是为别人提供自己的身体零件吗?她不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人生吗?为什么要毁掉一个健康的人去修复一个濒死的人,修复成功的可能性还非常小?这不是一个理性的作为,所以作者把一切都归咎于爱。

  书中描写的这些大爱令我疑惑。如果一个女儿把全家告上了法庭,他们怎么还能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即使在对簿公堂的时候还能情真意切地互相鼓励?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一家人果断上了那些个解决家庭纠纷的情感类节目,正方反方一人坐一边,一把鼻涕一把泪互相指责,再加上一脸正义的主持人和道貌岸然的嘉宾老师不痛不痒地调解。

  后来Anna在律师的车上遭遇车祸,那一家人竟然还能和律师继续保持友好关系,还去参加了他的婚礼。一般来说不应该恨不得暴打那个律师一顿边哭边叫你杀了我的女儿然后老死不相往来吗?

  最后Kate移植了肾脏之后奇迹般地好起来了。这狗血的剧情在真实生活中多半结局是Kate出现了强烈的排异导致多器官衰竭,在移植手术之后不久也死了。要么就是车祸并未发生,Anna迫于父母压力最后还是给Kate移植了肾脏,然而Kate手术未能成功死亡,Anna也因为只剩一个肾脏遭到感染,找不到配对的肾脏可移植,几年后也死了。不得不感叹书里的世界真是上帝的世界,一派祥和美好。

  最后批评一下翻译的水平,有条件还是读英文原版吧。书名译得也有失偏颇,sister可做姐姐也可做妹妹,本意该是两姐妹互相守护。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九):你不知道的事

  我曾想过如果没有她,一切该有多好。后来,只希望,比我幸福,拜托,请比我幸福!

  很小,我想杀死姐姐,这是我脑海中清晰的童年记忆。等我长大一点,我明白她爱我,一种与生俱来的信赖、保护,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像被流放在荒野中的兽也愿给你一人柔情眼神,留你心碎到不能自已,她全然不懂。

  真的,你可能不相信,她什么都忘了,她仍愿意让你帮她剪长到全是污垢不允许别人碰的指甲,她愿意跟你走,她轻呼妹妹作“姐姐”,真的,这不是戏剧式生活,这是,一个叫做“我”的故事。

  兄弟,我是火,在海底熊熊燃烧

  我将永远不会遇见你,兄弟—

  许多年也不会

  或许千万年,兄弟

  然后我会温暖你,

  拥你靠近,层层环绕,,

  利用你并改变你—

  或许千万年,兄弟。

  《姐姐的守护者》,是这么一本让我无法用理智去评论的书。总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以为早已封存结痂的童年记忆,看到坚固却又脆弱不堪的自己的部分灵魂。那些别人看似可有可无的句子,那些妹妹的邪恶,那些心底充满罪疚的伤痛感都曾那么真实、那么真实地折磨,折磨着我日日夜夜、逼我接受、将疤掩埋。

  生活推着我长大,在很早的时候。这样的回顾过去,真的让人崩溃,颤抖地思绪,你知道吗?思绪是会颤抖的,真的!

  总是喜欢分享快乐的事,讲述着一些亲身经历却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其实讨厌自己的什么都懂得,什么都看破还要故意配合。

  “你是太阳,会发光。”“我知道你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样子。”“拜托你下次把眼泪擦干再说没事好不好?你那么逞强,我都没有办法给你肩膀,让你依靠。”

  “我只是想不通你为什么要转过身来说没事呢?不要对我笑!”…..

  大概是因为感受到被懂得吧,所以这些字眼让我格外感动和记忆深刻,用它们反复温暖我无数次的痛到麻木。

  不主动提及,故意隐瞒,或者是笑笑风轻云淡,真的没人说,真的怎么说,怎么说这些年我都忙着长大,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回顾完整的过去,怎么说如果姐姐是健康的,或许我真的没有存在的机会,怎么说那些白眼和甩开,怎么说那些年父亲疲惫的四处寻医奔波我都看做是出行的大好时光,母亲的担忧倦怠放弃我都难以理解,怎么说在一起的时光都胆战心惊直到变成了逃离和期待病发后的片刻安宁……甚至,怎么说,我不选择任何一段有可能的感情,很大原因其实都在于我知道自己如何也做不到坦诚。怎么说我会把她作为我特殊的负担,一辈子,这是我如今唯一敢果断承认的事情……

  是啊,风再大、梦多远,我都不能离开,我根本无法离开、我哪有离开的选择。

  或许,痴傻也是一种幸福,不用感受世态人情的伤悲,不用理解别人复杂的微妙情绪变化、不用担心假装被拆穿……或许你不知道,真的,即便你骂你打你闹,她都会在路口等你放学回家;真的,即便被你抛弃五年,她仍会跟你走,没有理由,因为你是她的妹妹。

  不敢想,外乡的日子你是如何惶恐不知所措,如何挣扎到沉默,如何不抱希望接受所有。姐姐,我终于带你回家来了,你别怪我,曾为你的离开感到轻松,你别怪我曾几度害怕如今安稳的生活因为你而再次改变,你别怪我来得那么晚。我终于明白命运的安排,欠你的都给了我,所以让我来看清这世界,让我来爱来恨,让我享受让我担负,担负你未来的所有应有快乐。因为,你是我的姐姐。

  爸爸不敢带我看你,怕我接受不了你的狼狈,甚至担心我会嫌弃。可是,我只有心疼,只有愧疚呀,那些麻痹自己洒脱的日子里忘了你过得不好、欺骗自己你过得不错,如今只有内疚、自责,深深的内疚、自责。

  曾经,因为孩提不懂事,被别人欺负,因为你,被人欺负。所以,后来我努力强大,努力拥有朋友;所以我那些过硬的兄弟,我敬的,是他们都能轻声叫你声姐,可是多不公平啊,家乡以外的世界,三年、四年的朋友甚至不知道现在的我,我的世界里还有那般不可割舍的你,我那时不愿被知道的,都该说的。

  那些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我们以为都要忘记的伤痕,不过是凝结成了泥土,等待风吹过,升温软化。好像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写完就没了所有力气。此刻颤抖着,好像谁在忧心忡忡、好像这样的白天暗得要打开灯、好像做了一件迟到了四五年的事情,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好像要孤独终老在所不惜。这样的故事,怎么讲第二遍;这样的难以启齿,难以启齿的话,如果你也有,我会愿意听,愿意一杯酒,听你诉衷肠,不痛到肝肠寸断决不罢休。

  心,实在是太疼了!

  《姐姐的守护者》读后感(十):如果是我

  讀這本書的整個過程對我而言是一場心裡博弈:我不斷的在想一個一個接連不斷的問題:如果我是安娜,我是願意繼續我守護者的使命保護我的姐姐,還是狠下心來逃向只有自己的人生?如果我是凱特,我是願意接受使妹妹收到或深或淺的傷害的捐贈以延續自己脆弱的生命,還是願意把妹妹的人生還給她,自己走向生命的盡頭?如果我是媽媽,我是願意破壞一個女兒生命的完整性而延續另一個女兒的生命,還是願意讓小女爾從姐姐的捐贈者身份中解脫出來,讓大女兒離開人世?

  我原本指望得出一個“安娜的出生就是個錯誤,她的爸爸媽媽早該知道自己無法給與她同等的愛,生她出來並將她定位為捐贈者本身就是一個不公平的錯誤”的結論。然而再想想她出生時的狀況--僅僅三歲的凱特一只腳踏入了天堂。作為父母腦子里除了拯救她,除了竭盡全力將她留在身邊早已別無索求。

  如果安娜沒出生呢?即使有人說這樣一個“完美配型養成計畫”最終也未必能救凱特,爸爸媽媽也會為此自責一生,沒有人不會為了自己沒有抓住拯救女兒的最後一根稻草而自責。

  莎拉的角色非常不討喜,可以說如果粗略讀過,完全可以給她戴上一頂“歇斯底里的,不顧女兒感受的母親”的帽子。坎貝爾質疑她對兩個女兒感情的均衡度,指出她對大女兒的獨厚,而她應該怎樣?如果她獨厚小女兒,就是合乎道義和法律的選擇?

  在這場博弈之中,從不可能有真正的贏家。結局一句“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帶著她”讓我差點在課堂上溼了眼眶。我不喜歡這個結局,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結局--我該喜歡怎樣的結局?安娜繼續做捐贈者,拖著虛弱的身子過一輩子來延續凱特嗎?安娜“成功”拒絕捐贈,凱特衰竭死亡而後安娜背著媽媽的怨恨和自己的自責過一輩子嗎?沒有一個結局合情合理,所以安娜說,不會有贏家。

  所以標題的一句如果是我,打出來就讓我毛骨悚然。

  可我又怎麼忍心說幸虧不是我之類的幸災樂禍的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