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9 20:01: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的读后感10篇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是一本由[加拿大] 克里斯多福·孟著作,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一):结果=意图

  这是本灵修类书籍,灵修类书籍和心理学书籍不一样,灵修类读物基本上都是当人心情不好时才会去研读的读物,通常情况下不会有多少人专门去读这么些东西。只有当内心感觉不到快乐,才会去放弃外在的事物,进而追求自己内在的,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东西,不需要荣耀,不需要权力,不需要任何外界世俗的东西。但其实自己内心始终没有意识到或是不愿承认其实自己去追求内在的目的仍然是欲去追求外在的,因为每个人喜欢有那么认为:只有自己内心足够强大了才有能力去追求去面对外在的世界

  有人说,灵修的真正含义应当是去真正认识到修心的重要性。可是在这个浮躁着的社会,我想,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实属不多。但其实反过来想,就算是抱着个“不纯正”的目的,通过读书让自己内心平静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好吧,我承认自己也是抱着这么个“不纯正”的目的去读这本书的,但看完后很是受益匪浅,真的很感谢张德芬老师把克里斯多福的这本书引到中国大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对自身性格方面的弊端着手去分析童年时代伤痛根源,然后通过深层的真实体验感受体会童年的痛苦,然后让自己慢慢放下那种痛苦,试着去用爱用真心宽恕,从而得到一种实质意义上的解脱。(这几句是一个豆友总结过的,因为说的很准确,就在此直接引用了,若有所不意可直接提出来)

  “如果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是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它,你更想要别的!”结果=意图,这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本书中最令我震撼的是Page64-Page72的那段究主对“我”对于钱的看法的深层根源的咄咄逼问,通过它我也体会到了一些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受害者”倾向,并通过究主的这种方法找寻出自己“受害者”的深层根源。

  我总是抱怨自己明明付出了很多却总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根据究主的理论则是我根本不想有一个好的结果,这看起来是如此之荒唐,可是仔细往下想,我的潜意识里不想有个好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最终浮现在我脑海的是我小时候老妈对我严厉批评的场景,那时的我在想,是因为我的不争气,我惹怒他们,我让他们不高兴,我没有做到自己应当做的,为了补偿他们我应发奋读书,把所有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去,做一个乖宝宝,而其实,经反思了后,我在想,其实我根本没有彻底地原谅他们,我恨让我没有自由自在的他们,我真实的想法是我要干我曾经所没有做过的事情,我要离他们远远的······放任了的自己在赌气,在叛逆着······发现了这么个根源后我所应做的就是回到那个根源,和根源对话,从内在上真正接受,真正宽恕和原谅!

  读过秘密这本书,了解过吸引力法则,可是在我认为,吸引力法则被广大人认为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学说,可实际上仍然是一种世俗的讲解,是一种让世人不用做太多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一种成功讲解学说。当然,这也只是我自家的观点

  看过当下的力量,对里面所讲的当下的概念至今不是很懂,其实看完后我感觉到困惑,一个简单问题解释的如此复杂不知所云,当然,也可能是由于翻译的不够好的原因吧。

  其实,对于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并不需要你解剖来解剖去,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解决方案。而这本书着实可以帮我们运用较为简单方法解决些点滴问题,实在不失为一本好书!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二):看别人的历程容易发现自己

  开始读《找回你生命的礼物》。

  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相信“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是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它”。

  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爱他,很希望跟他在一起……按照上面的逻辑,我应该不是真的很爱他,不是真的想跟他在一起,所以才有我们分手结局,谁提出已经不重要

  结果=意图。

  我很想知道我的潜意识里在想什么。

  我在豆瓣上看到这个书评,很羡慕那些一下子就发现了自己的伤痛阴影的人。我不知道是我的伤痛和阴影确实已经渐渐散去,还是我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以致我不能看到自己的“限制性人生模式”,看到自己内心潜意识的“意图”。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有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很懂完整的自己是怎样的……

  我看这些灵修书籍会看得泪流满面,通常是因为想起他,想起以前的关系,然后为自己还不懂得真正的爱而内疚而流泪……

  我不知道这种责怪自己不懂得爱别人是不是一种“限制性人生模式”,是不是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不是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爱他人?

  然而我想不出我为什么会这样觉得……过于纠结是不好的,所以我现在常常适可而止,也许有的东西就是还没有到该浮现的时候吧。

  我想我渐渐习惯了“我不知道”的状态,并且开始接受它。我有很强烈好奇心,可是我也慢慢学会容忍自己的种种未知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放下和臣服?

  亲密关系与成长

  “亲密关系会澄清:在你的生命之中,还有哪些事物是你不愿意接受的。”“愿意拥有”亲密关系——是《找回你的生命礼物》里的一个功课。我开始越来越相信,两性关系是个人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真正的最亲密的关系会让我们真正面对真实的自我,从而发现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完整的自己是怎样的。

  也许表面看起来有更多的女性关注情感,但是其实并不一定有深入地关注内心。也许我以前用“情感方面的成长”都是不对的。

  我相信自己是愿意拥有亲密关系的。难道我的潜意识中有“拒绝”的想法吗?不知道。

  恩,我愿意用自己也能看得见的方式写下来:是的,我愿意拥有亲密关系。

  爱与直觉

  我发现我不能去深究“爱是什么”,比如《少有人走的路》里说的: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发现不了自己潜意识的阴影,到底是阴影渐渐模糊散去?还是我已经过于理性不会运用直觉去接近自己的内心?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里面的成长导师“究主”,一直在提醒大家要运用直觉去感受,让直觉引导自己。

  我忽然想,也许,直觉就是通向真我的列车

  可是,我有多久没有运用过直觉了?

  感受。而不是分析。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时候在理性地思考了,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不懂得感受了。

  也许快乐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爱,幸福,也都一样,只是我们在所谓的成长成熟中,渐渐遗失了那些简单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OurDearAmy http://www.ourdearamy.com , 原文地址: http://www.ourdearamy.com/2009/03/22/find-yr-life-gift/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三):这本书给出的是找到答案钥匙

  第二次给这本书写评论了。上一次是第一次看完这本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刚踏上心灵成长之路,只觉得这本书有点难消化,很多理念和观点,我必须停下来反思自己,因为觉得在我身上看到了类似情景,我急于想要从这本书里找到解决方案。所以上次评论,我说具体操作性不强。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想,本身心灵成长就是一个漫长道路,又岂能要求一本书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呢。

  第一次阅读以后,停了一段时间,我又回过头来阅读,这一次,才觉得好懂的多。总的来说,这本书,通过一个故事来描述了俩个迷茫困惑的人,是如何在究主的帮助下,向内寻求,从此改变人生。我觉得,是一个灵性修行之人的缩影。

  在阅读时,对究主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内心深处的问题很好奇,很希望我也遇到这样一个人来帮助我,找到在我内心深处潜藏的,童年的伤痛。但是,最近我有在做催眠咨询,我的催眠师用的方法,其实和究主的方法很像。他对我说,运用你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真的。我记得书中究主也曾经说过,相信你的直觉,因为直觉是真的。

  第一次读毕,不懂得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的生命礼物。一如另一网友评论所说,这本书给出的是找到答案的钥匙。到最近回过头来,才突然明白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好事坏事,每一个你遇到的人,你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是上天给你的生命礼物。这是我找到的答案。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答案。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四):爱--我们天赋的生命礼物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翻阅《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这本书了。买这本书的那会,我还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对书还没有太多的想法。朋友递给我一份书单,问我要买什么,我随意一看,便选择了这一本书,大概是被它的名字或是它的封面所吸引吧。但是如今想来,这本书真真是克里斯多福老师送给我的一份大礼。

  1.爱是唯一重要的,爱能创造奇迹小时候关于爱的意识,来源于妈妈启示爸爸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人,每逢生意萧条之时,总是对妈妈或者我们几个孩子大发脾气。而作为妻子的妈妈总是安静地忍受着爸爸的所有咆哮般的发泄。有那么一天,妈妈冷不丁地回了一句,没钱又怎样,谁家没钱不也一样过得很快乐?当时我猛地一愣,便萌生了我的金钱观,同时我也坚定了爱的力量。只要有爱,无论多大的困难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都能够将其超越。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特别渴望得到家人,得到老师的爱,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对小小的我来说也早已足够了。我恐惧自己像一个傻孩子,坏孩子一样被抛弃,我渴望着周围人的爱。于是长大以后现在的我,我总是在努力地给予身边的孩子我力所能及关怀,我相信爱的力量,我相信一份小小的付出,对他们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惊喜。其实与其说我是在善待周围的孩子,还不如说我实在善待我自己,在孩子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相信他们一定像那是的自己,渴望着,深深地渴望着这世界的温暖。宽恕与报复。对于发生在我们过去的一切伤痛的事情,我们将其带到现在,用爱去感化它,它将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的奇迹。宽恕与报复,答案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宽恕,抱负只会将一个人带入自我谴责的恶性循环里边,唯有宽恕,唯有爱,奇迹才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在我生活的潮汕地区,婆媳一旦生活在一起,家里不鸡飞狗跳那绝对是怪事,奶奶与妈妈婶婶们也不例外。去年的四月份,平时一贯矫健的奶奶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卧床不起。我原以为媳妇们会幸灾乐祸,回到家才发现,其实我才是最浅薄最低俗的人。无论之前对婆婆的怨恨有多大,在她需要的时候,还是会尽心尽力地为其服务。在报复与宽恕之间,妈妈和婶婶选择的是宽恕。也正是这一份宽恕,这一份爱创造了奇迹,奶奶在精心的伺候下慢慢康复了。

  2.战士的第一原则,将自己当成是生命的第一优先。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是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它。作为一名战士,清楚要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一个全然的自己。战士的决心是将自己当做生命中的第一优先,并且愿意去接受生命所提供的一切。没有怨怼,也没有太多的喜出望外。没有奢求,而是以一颗单纯的心去接受享受生命所赠与的一切。在这繁扰庸俗的世界里,我保持自己的个性坚持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免随波逐流,活出全然的自我,更需要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在这本书里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克里斯多福老师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来激发深埋在我们内心的潜意识以及无名的伤痛,这也是让我一遍遍读而不倦的理由。在琳琅满目的书单面前,这样的一本陶冶心灵的书,着实值得我们去一读再读。共勉之。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五):跟着书走了一遍

  书中有三个人物,一个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咨询师甘乃迪,一个浪荡的醉鬼游民彼得,一位充满智慧身份神秘的究主(谐音救主)。

  离婚而且事业不顺的甘乃迪,在酒吧报纸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则触动他的广告:寻回你战士的热情,那是你在遥远的过去所失去的。

  好朋友彼得一如既往地嘲笑他,然而甘乃迪却由于某种内心的声音踏上了寻找广告主人旅途

  旅途并不愉快,而好不容易找到究主之后,甘乃迪遭受到了无数次的拒绝,而他却仿佛越挫越勇。

  每一次究主都会问他同一个问题:你要我教你什么?

  直到最后一次,甘乃迪承认,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究主终于用仁慈的眼睛告诉他:我终于可以教你一些东西了。而彼得则也命定一般地加入了他们的课程

  彼得道破了究主一直拒绝甘乃迪的原因,那就是甘乃迪做任何事情都是挑困难的去做,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东西——他非得埋头苦干不可!

  在这个旅途中,究主的拒绝其实是一直在给他机会思考: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渴望的是什么?他在为谁而活?他开始真正地为自己思考了。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两个人迟到了。

  究主:为什么选择拖延?迟到是一种抗拒,每当你选择拖延任何事情的时候,请问问自己你为什么抗拒?这也是你们要学习的最关键的原则:事事反求诸己——学习对生命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扶起个人的责任。

  负责,不是自责,而是对你自己的情绪进行观照,是对自己有所回应,而回应会敞开你的心胸,让真正的声音浮现。

  而真正的战士是怎么做的呢?战士的第一条原则:今日事,今日毕。

  彼得和甘乃迪听到这里差点笑出声来,觉得自己非常愚蠢,竟然来这里听一个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人讲幼儿园老师或者老奶奶都会教导的原则。

  究主意识到他们的情绪,仍旧温和地继续说道:战士(我觉得可以叫做真我)从不推脱,他们知道什么事最重要的,什么事第一优先,当事情出现他们就会处理,而这样会节省很多能量,因为所有的你计划过的出现在你的生命中的事情如果未完成,就会耗费你的精力,而每当你完成一件事情,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我觉得可以叫做成就感的正反馈,这样对我来说更好理解)。

  这个时候,究主给出了第一个作业:

  列出自己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未完成的事情,并且去完成他们。

  而对我个人来说,我发现自己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没有不拖延的,我宁肯耗在电脑手机上刷微博,朋友圈也总要拖拖拉拉才起床、吃饭、学习等等。这从一个层面反映了我的能量频率是较低的、混乱的。

  经由反思,拖延究其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与自己在一起。

  这个时候,究主又给出了第二个作业,

  写出你生命当中所有的优先事项,再根据重要性加以编号。

  彼得的名单看起来是个放纵者,充满了酗酒做爱之类的,而甘乃迪则充满了牺牲,看女儿的时光,工作等等

  (而我的则是:

  1、健康 我希望自己能够做更多美妙的事,经历很多美好的东西,我希望给与爱和被爱。

  2、美貌 我希望人们夸我,爱我

  3、爱

  4、增长智慧(其实是因为我认为智慧能够带来钱,能够改变心境和容貌)

  5、钱。(而前我认为能够支撑我的美貌,能够保养自己身体和亲人的健康,能够做很多愉快的事情,能够更有空闲的时间来守护爱。)

  所以,其实我感觉真正想要的就是,只是爱。其他的只不过是为了支撑爱而自我限定的条件。我可以先选择付出爱,爱自己开始,爱父母亲人。

  所以,次序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

  1、爱

  这毫无疑问是我真正想要的,其他的只是附属品,次序根本不重要了。)

  究主说道:所有的放纵都是一种习惯,试图保持生活的平稳,不但如此,放纵还是一种觉得自己为这世界牺牲而采取的反应措施。

  彼得否认这是一种牺牲,而究主说:但凡没有按照自己认为最真实的事物而生活,没有按照自己最高的潜力而生活,或是没有学习去这样生活的人,都是在做没有意义的牺牲。对甘乃迪:你是个有伟大愿景的人,可你没有活出来。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真正的第一优先其实应该是真正的自己,最高潜力的自己。

  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活出真我的原因是:过往所不曾解决的,都潜伏在潜意识中,仿佛冰山下面庞大的基石,仍旧暗潮汹涌,直接影响你今后的生活。

  而想要清楚潜意识中的痛苦和灰尘,则需要战士的铁律。

  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纪律,专注内心,远离外在。

  第二种,恩典,下定决心,愿意让恩典带领你。

  毫无疑问,两人还有我都选择第二种。这意味着不必剧烈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对自己的的思想和行为要多做察觉,只要愿意放下任何会摧毁自己幸福快乐的事物,剩下的就是恩典的负责。

  而这就是“无为而为”

  于是究主开始指引我们进行潜意识中灰尘的清扫。

  (我发现,我喜欢美貌,喜欢年轻的身体,对自己和别人的审美都是这样,害怕自己变老。对美而年轻的事物,鲜肉一类的(其实也不过是世俗认定的,表象的东西。)无法抗拒,找男朋友有严重的姐弟恋倾向。再观察,发现其实内心深处,我厌恶年轻,我厌恶貌美,我认为貌美会带来罪恶。

  你可能会很惊讶,而事实正是如此。

  我一面认为,美貌会带来爱情,但那一定不是真爱。

  我还认为,如果长得不漂亮,一定不会有真爱。

  所以你看,我的潜意识里竟然是这样的想法,结果就是无论漂不漂亮,就是没有真爱!这才是我的真实想法。当我发觉这一点的时候,我感到很惊讶,又有一种揪出内心真实想法的成就感。

  总之,我的心底在认为,美不是什么好东西,美就是罪恶。所以我的内心其实是在拒绝美。

  我潜意识里厌恶自己的女性特质,并且还厌恶男人某些恶劣的品性,我讨厌男人,甚至产生想要虐待男人的想法。所以,其实我是讨厌男人的习性,也讨厌女人的特质,总之,我讨厌性别的分裂。或者说,我讨厌人类?我讨厌自己?

  所以我才会喜爱并不将性别显露的那么明显的森女风,也因此而且对宽袍大袖的魏晋特别有好感。最喜欢嵇康,因为他自然的美、即便是邋遢也是那样,不臣服于当时的社会,独立于世。也喜欢陶渊明,认为世外桃源才是美好的,没有争夺。而这样的原因则是,我认为现实社会充满了杀戮争端,而最关键的是,我无能为力,所以渴盼有那样的一个世界来装下我的理想之境。我渴望和平没有争端,却认为不臣服抗拒遗世独立才能显露我的价值感。

  而基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公式:结果=意图

  所以,社会的黑暗面是被我故意看到的。是小我不断嘲笑的,你看你看,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充满了痛苦杀戮,而只像我这样标榜的隐士,才是善良的,值得称颂的!

  所以,我喜欢他们,敬仰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是因为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掩饰,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我渴望爱,却认为爱都不是真的,而我也不配得。

  我渴望美,却认为美就是罪恶。

  而对我来说,我在疗愈自己的过程中,要告诉自己,美是没有错误的。是我自己给她贴了标签。

  爱当然是真实存在的,爱就是本身。

  你要宽恕所谓的伤害过你的人。这绝对不是让你勉为其难的宽恕,去观照你的内心,当宽恕时,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真正的宽恕其实不只是原谅别人,更重要的是宽恕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把自己受害者的身份放下,你才能够更好的去生活,要记住,报复永远是自作自受。

  以上就是我自己在读书时,对自己进行的疗愈。

  这过程并不怎么艰难,只是需要一点决心,而且结果是美妙的。)

  彼得和甘乃迪同样也经受了同样的潜意识痛苦的洗礼,他们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疗愈。

  无论是什么人的痛苦,其实就是在呼求爱。当你和他人痛苦时,把爱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只是去爱。

  接下来,究主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去外面,把自己敞开来,接纳那一位等待的伴侣。

  彼得仍旧很快找到了伴侣,而一向纠结的甘乃迪在思虑良久,与过去对抗很久的情况下才终于在三个星期后完成了任务,重新回来上课。

  说到这里,一开始甘乃迪对于自己苦求三个月,而彼得蹭顺风车,究主马上答应做他的老师的反差,感到愤愤不平。

  凭什么你看起来总是那么快速上道?其实很简单,甘乃迪内心的声音太多,旧有的意识不断地在拉扯他的神经,而彼得就容易多了,顺从自己的直觉,往往比苦修要更快达到目的。因为只要你知道自己真正所要的是什么,整个宇宙都在听你的智慧,要来服务你。

  在这世界上,我们想要什么东西都能得到,如果我们未能拥有一些东西,那是因为我们不是真正的想要他。如果你怀疑,那就回应这个怀疑,再看一遍这个公式:结果=意图

  而战士的第二项原则是:心中不允许有任何怀疑的空间,要完全地信任过程,练习运用自己的直觉。

  怀疑是思考的本源,所有的思考都来自人格(角色扮演),当你停止扮演就能够人格(终止思考)。

  究主让他们寻找亲密关系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亲密关系会勾起你生命中所有的心结,好让你解开它。

  不光亲密关系,凡是与人亲密接触之际,也都能够钓出你潜意识当中的痛苦。而亲密关系最为明显。

  所以,请你注意,当你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你们双方内心深处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采取的行动有所不同。愤怒使问题外化,好让你不必去面对内在的痛苦。所以在这个时刻,你要特别警惕,愤怒只是使问题外化,好让你不必去面对内在的痛苦。所以这个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痛苦,察觉到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生气?要记住,你永远不是为了你表面上认定的理由再生气,一定有潜意识的原因。

  你所能够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时时关照自己,倾听爱的召唤,并且采取行动,当实在痛苦的时候,就呼求爱和光。爱会教导你如何去做。

  还有,不要为了别人而担心,为别人担心并不能帮助他们,而是等于告诉别人,因为我失败了,所以你们也不会成功。所以,为别人担心,不如为别人祈祷。

  彼得和甘乃迪的实相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至于并没有改善的东西,是潜伏在潜意识当中的其他灰尘和旧有模式,请多观照自身,静待他们的浮现,然后疗愈他们。

  究主最后还留了一个家庭作业:

  独立——叛逆

  帮助者——拼命爱帮忙

  依赖——需要

  请将自己的人格做一下梳理,看看自己属于以上三种的哪一类,并写出具体的表现,静静等待所有情绪的浮现,然后察觉到他们的真相,找出自己真正的需求。

  请记住,你为你的生命负全部的责任。

  我相信,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意。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六):很唯心很唯心

  主题很简单。全责性。可这样一玩意真的很难阐述清楚。

  它说:

  你得不到你想要的,那是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它。

  我是我生命里的第一优先,我不会对牺牲或放纵的诱惑头像,因为不管我牺牲什么,或者放纵什么,都会使它们变得比我更重要。

  如果你不喜欢你看见的,改变镜子是毫无意义的。

  完成你真正的使命和目标后,人人都应该受益,否则你的目标和使命就是根本不合乎真理的。

  发生什么事。要问为什么,不过不是问这件事为什么,而是问自己。

  为什么想要这样?

  不管是你爸妈打你,还是你没考好,还是任何天灾人祸。都问你自己,为什么想要这样?

  听起来是不是很SB?谁会想不好的事发生?谁有有能力影响天灾人祸?

  但就是这样,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你想,之所以没有发生就是你不想。

  这就是全责性,不是事件本事。而是你全责的态度。

  书中很多案例,听过问自己,为什么希望父母打自己?为什么希望公司倒闭?为什么不喜欢金钱?这类全责问题感悟,提升。还蛮玄的。

  可能我们的生活中一时还找不到像究主那么好的咨询师。但起码应该给我们一个全责的理念。有些也是我们能做到的,如:今日事,今日毕。

  相信自己的巨大能量,不管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都足以影响这个世界。这是个关联的世界,而物质的世界还是存在于精神中的。所以永远不要轻视主观对客观的影响。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七):剧透,plus关于战胜拖延

  读这本书,缘起于做心理工作的室友姐姐的推荐。那天跟她聊起如何根除拖延的毛病,她从她的小书架上抽出这本书说,我第一遍看的时候超喜欢,里面有一章谈到了拖延,你可以看看。由于合租以来这位姐姐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电影都很给力,所以我信她的品味,拿过来立即展卷阅读。

  这本书是凭借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大陆走红的张德芬校译的,惊人的是连情节也跟《遇见》差不多:两个在生活中无比郁闷的年轻人与一位生命教练偶然相识,教练答应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一开始,俩人自然对教练的身份和能力满腹狐疑。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和双方的进一步接触磨合,两个年轻人生活中的问题被教练剥洋葱一般层层深入地触碰、分析,于是他俩便从最初对教练的不信任甚至反抗,逐步走向信任与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俩人开始认清生活的“实相”,也看清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与生活状况之间出现恶性循环的原因。在教练的帮助下,他们渐渐不再依靠外表的面具来掩盖内心的痛苦,而是一次次地直面苦楚、接受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并用爱和宽恕获得生命的救赎。

  最终,书中的“我”——甘乃迪虽然还是对教练所说的很多事情感到迷惑不解,但却学会了接受更多的可能性,并以勇敢而又平静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新出现的亲密关系,即便亲密关系可能会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他成长过程中心灵上留下的伤痕。

  我并不想深究本书作者和张德芬到底是谁抄了谁的,因为这种“生活困惑的年轻人→偶遇心灵的导师→导师漫长悉心的指点→年轻人的生活逐步回到正常、健康的轨迹”的简单脚本似乎是写这类书的固定套路。平心而论,虽是相似的故事情节,但本书的作者克里斯多福无疑更懂得如何讲述。简单的故事也被他安排得悬念丛生高潮迭起,但又十分合情合理。并且,尽管书中的人物只是作者分析心里过程的依托,却也被刻画得个性鲜明、容易辨识。同时,在情节的展开中,又总借人物之口说出作者自己最想说的关键性语言,带领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反省自身、得到指点。这样一本有趣且有启发性的书,读起来自是让人欲罢不能。

  至于我那“久治不愈”的拖延毛病,书里是这样说的:拖延是一种心理上的抗拒。跟人类生活中其它所有的事情一样,拖延也是有目的的。我们之所以拖延,可能是因为拖延能够让我们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

  然而事件的存在都携带着其特殊的能量。如果你拖延一件事,试着忽略它,或是将这件事搁置一旁,你就阻碍了它的流动,而它就会在你心中形成压力。

  如果你开始了一个计划,却不去完成它,它就会像一个半圆一样,漏掉你很多的能量。但如果你开始后,把这件事完成到你所满意的程度,那么你就会像一个完整的圆一样保持住你的能量,以便有足够多的能量去应对下一个挑战。假如你有太多半圆,或者是全然的障碍,你的活力就会被卡住或者流失掉,你就没有充分的精力去做事。因循苟且最会制造生活的干扰。它干扰个人的力量和热情。

  如果你知道什么是你的“第一优先”,并且在事情出现后第一时间及时处理,你就能节省很多能量。所以,逐渐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是必要的,因为据书的作者说,不拖延能够让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增进,人会因此显得年轻而又活力。

  嘿,看了这些,我忽然信心满满能战胜我的拖延了,就算是为了青春常驻吧,哈。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八):今日事,今日毕

  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拖延症的问题,“今日事,今日毕”。这个道理小时候大人就说过,但是我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虽然我也体验过当日事当日毕的美好感觉,但是也常常拖延。曾经为了一些事拖延吃过很多苦头,很多事情也是拖延越是烦恼,但是最终麻烦还是要面对。这本书告诉我,这些正在拖延的事会使我失去能量,怪不得拖延的时候心情总是不够晴朗呢,原来能量已经被耗掉了。而把事情完成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会使我得到更多的能量去面对我下次的机会。这使我很深刻的理解了拖延的坏处,比我以往亲自体验的头痛欲裂的感觉对我的触动更大,我想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都尽量遵循这一原则,尽量让自己充满能量吧!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九):治疗情绪伤痛的良药

  这本书是张德芬老师翻译的新作。最近我都在看胡因梦和张德芬老师翻译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克里斯多夫老师的这本《找回你的生命礼物》据说是治疗情绪伤痛的最好的良药,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发现它给了我一种新的体验,那就是克里斯多夫老师通过深层的挖掘情绪痛苦的根源,也就是源自童年时代的挫折和伤痛,然后通过深层的真实的体验去感受那种遥远单纯的痛苦,通过同理心的宽恕而产生爱,最后获得解脱。

  我通过老师的那种穷追不舍的追问,我发现自己也有受害者的深度倾向,同时找到了容易愤怒的根源。我昨天晚上2点多,看着书的时候,突然泪如泉涌,我一下子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时候,我发现其实我是一个没人爱的小孩子,我一直以为我的奶奶很爱我,但是我回忆起小时候一件事,有一天我们村的一个老太太她开始做起了包子,包子做好了当然要卖,她背着泡沫纸箱子经过我家门口叫卖,小小的我闻到了包子的香味,我跑出去,让奶奶给我买一个,我真的很想吃,但是奶奶却因为两毛钱的包子太贵而死活不给我买,她认为自家的钱不能随便让人赚了。我突然的想起这件事就泪流满面,我感到很委屈很委屈,为什么两毛钱都不愿意给一个小孩子花,我是那么想吃那个包子,但是我最终没吃到那个包子。

  还有我妈,我很记得小时候因为很想买一个玩具跳蛙(上链的那种)而被妈痛打的情景,那时候我多么的想要那个跳蛙呀,可是妈因为商场那个服务员死活不让价而没有给我买,那时候我是外婆带着住在农村老家的,被打的那次也是外婆带着我去邵阳看我妈的,外婆很生气也很委屈,她气冲冲的把我带回了家,我还十分记得外婆当时对我妈很生气,外婆说我带大的小孩不是带给你来打的!我还记得那时候在汽车上跟外婆一起委屈的哭,也就是那一次因为伤心我和外婆都没晕车。也许是外婆强烈的委屈带动了小小的我的委屈,那时候我大概还不到四岁吧。我觉得我妈不爱我。

  还有我爸,我还记得那时候我爸从外地回家来总是带着他自己的一个皮包包,我从没看见他带什么糖果回来给我吃,我有一次很好奇,小心翼翼地去翻我爸爸的皮包包,我想爸爸从很远的地方回来也许那里面有点糖之类好吃的吧,那时候在农村也没有什么零食吃,记得奶奶用一篮子鸡蛋让三姑拿去做蛋糕,我很喜欢那种蛋糕,但是奶奶每天只准我吃一个,还藏起来放在柜子里锁起来,由此我觉得奶奶也不爱我,为什么那么抠门呢。当我打开爸爸的包包的时候,我发现除了他自己的一些衣服外,并没有什么糖果,我觉得自己很受伤害,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伤心的哭泣。那时候我很小吧,估计刚上一年级。

  爸爸妈妈奶奶都不爱我,小时候我跟他们也不亲热,爸爸妈妈在我心里总是那么遥远,一年最多也就见他们两次,就像是很神圣的大人物,有点渴慕又不敢亲近(我妈很凶我爸很酷)。爷爷虽然在我记忆中没有有对我特别好的回忆,虽然他还追着打过我,但是我感觉他对我是有心的,我的这条小命还是他老人家手里夺过来的。那时候我父母还很年轻,我妈才19岁就怀上我了,她觉得这么小就做妈不太好就想打掉,但是我爷爷听说了就狂怒的指责我爸妈,爷爷说他40岁才有的我爸,他现在快60了,多想要一个孙子呀!他说要是他们敢这么做就别回家了,这样我的小命才得以保全。也许这可以解释前年我爷爷去世时我会那么悲痛欲绝的原因了,事情虽然过去快两年了,我现在每天做梦还是会梦到我的爷爷。

  当然我小时候跟我最亲的还是我的外公和外婆,我很记得外公那时候给我做的野菜炒猪肝,也许可以说明我现在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小炒猪肝的原因了。还记得外公给我的压岁钱,一毛两毛的崭新崭新的钱,厚厚的一沓,我把他们锁在抽屉里,不让爷爷奶奶知道我的小金库。还有在外婆家养成喝牛奶的习惯,在初中时我妈就天天给我泡牛奶(一定要加鸡蛋),于是我才长这么高。

  通过这些遥远情境的回忆,我发现自己的性格特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童年时候形成的,我的情绪能量很大,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受伤害,我经常非常愤怒,我很独立,我拒绝别人的善意的帮助,我不想欠别人什么。我经常故意激怒别人跟自己赌气。我十岁之前都没有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我十岁那年被带到城里去念书,我因为成绩不好被父母痛打和痛骂,直到我初中时考了个全班第五,这些精神和肉体惩罚才告一段落,我觉得父母给我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我给他们争了气他们觉得脸上有光的时候他们才会爱我。

  一切都已经只是朦胧的记忆,我想我会宽恕他们,我现在跟父母的关系看起来很好,我忘记了多年前种种的不快乐记忆,他们都是无心的,要不是通过克老师深层的挖掘,我不会想起那么多。也许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所说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现在的世界负全责,“结果即是意图”,如果你始终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那么你永远都是受害者,那是自己造成的,你愿意受到伤害,因为你从小就是一个不被人爱的小孩,所以长大了你觉得你不配得到别人的爱,因此你当然得不到爱。

  爱可以解决一切痛苦。爱是无条件的,没有隔阂的,我们之所以会有情绪痛苦就是因为我们有隔阂,我们无法表现真正的自我,我们害怕表现出软弱,其实我们很脆弱,我们不敢去爱。但是一份真正的关系需要表现真实的自我,一份亲密关系就是一种修炼,你可以把沉寂多年的原始痛苦挖掘出来,然后深度去体验,然后通过宽恕去超越他们,就会得到疗愈获得解放。

  真的很感谢克里斯多福老师,也感谢德芬老师把这么好的书引进到内地。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读后感(十):找回我的生命礼物,找回真我

  第一遍看此书时,我只是认真看了前面的一半,后面一半是翻阅着看,觉得此书没有什么新奇的。但过两天,当我经历了一次情绪失控后,突然想起了这本书和《当下的力量》以及张德芬老师《遇见未知的自己》后,我突然有些开悟,我明白了什么是战士的纪律、什么是当下的力量,我明白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于是我再看了一遍《找回你生命的礼物》,按照我的理解,明白了书中阐述的主要思想,并获益匪浅。

  什么是生命礼物?如何找回生命的礼物?回答这些问题前,需要弄清一个前提,也是一个哲学基本命题,世界是自己态度与观点所造成的结果,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从小接受马克思哲学教育的许多人可能不能接受这一点,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只是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第一性,而唯物主义更强调客观物质性,两者都有自己的道理,无绝对正确错误之分。而我更偏向主观能动性,我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的世界,我为我自己的人生负起全责(作者提出的人生全责性)。这决定了我的思想、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因此我十分认同哲学是人生中的必修课,每个人都需要探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从而能更加从容智慧地创造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确定了前面这个基础的人生命题,我们开始探讨生命的礼物。生命的礼物,我个人的理解是每个人诞生都带着许多天赋的生命礼物,那就是真我,真我的爱、喜悦、平和的礼物使我们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喜悦人生、能心想事成,外在的表现这些礼物使我们有充满爱的人际关系、有幸福的家庭、有伟大的人生事业等等。但是,人生中的实践告知我们现实不是如此。糟糕的人际关系、穷困潦倒、每天在苦苦地过日子,我们失去了生命的礼物。

  那什么导致我们失去真我、失去生命的礼物呢?这里需要提及一个词——潜意识心灵,它让你无法接收你想要的事情。潜意识是从小到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接收到的人事物后产生的信念,这些负面的信念通过思想、情绪和行为表现出来,如整天怀有受害者的思想、痛苦的情绪、嫉妒、指责等行为,这些小我的认同都导致我们失去了真我。作者的描述是我们选择了不给出生命的礼物,由于隔阂使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感受到痛苦,于是我们充满罪恶感,自觉负起责任偿债,于是在痛苦和偿债中忘记了真我和生命礼物。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是知见心理学的入门著作,知见心理学结合了心灵和心理学的一门学科,是情绪治疗最有力的工具,也是人生模式最好的钥匙之一。它帮助我们看破运作在潜意识之下的种种导致我们人生不幸福不快乐的负面动力,一旦我们识破它们,我们就有机会夺回自己的人生控制权,进而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阐述通过战士的纪律,让恩典带领你开悟。具体是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放下摧毁自己幸福快乐的事,剩下的由恩典负责。战士的纪律就是实践无为而为,不用努力地努力。我们要做的是:一找出阻碍我们的潜意识,全然地经历它,感觉它不带任何抗拒的感觉,不做任何的批评,只是观察它,然后呼救、放下它,让过去的痛苦经历转化为爱。当我们消除了潜意识中一个层面的痛苦,人生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二当下的生活中,不要因循苟且,不拖延,立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于要做的事情。克服时间的线性幻像,过去和未来不是最重要的,现在才是最重要的,通过现在所做的事情,可以改变过去与未来。

  这本书让我确认了我的人生哲学,让我明白了真我的伟大力量,让我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生命的礼物,感谢克里斯多福老师和张德芬老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