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释梦》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释梦》读后感10篇

2022-05-14 12:14: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释梦》读后感10篇

  《释梦》是一本由朱建军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64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00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释梦》读后感(一):有所启示的“梦的解析”

  有个老太太的门前有个破石臼,不知道几百年没有人用过了,里面的泥垢很多,脏得厉害。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到这里看到了它,就问老太太能不能把它卖给他?老太太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傻子,为什么要买这么一个破烂东西。

  但是既然遇到了傻瓜,而且这个傻子还真掏出了钱袋摆出想买的架势,老太太当然也不会放弃这个发横财的机会。

  于是老太太说卖。那个人马上急切地问价格。老太太看他显然是疯子,购买欲强烈,所以就像狡猾的伤人一样,一咬牙马上报出一个高价。她伸出3个手指头,说:“至少这个数,少了不卖。”老太太的意思是要3吊钱,少了不卖。当然她心里想,少点儿也是要卖的。谁知道外乡人误会了,以为老太太想卖300两银子,便一口答应说:“可以可以,就是300两银子好了。”要知道那时一家人一年有20两银子就是个富户了。300两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元了。

  幸好那老太太没有心脏病,所以她还没有出什么事,急忙点头。老太太连一个“行”字都没有说,因为她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了。

  朱建军教授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石臼,价值何止百万,这就是我们的梦。只是我们一向不知道它的价值。我们以为它只是一些胡思乱想,一些荒谬无稽的东西。我们以为解梦都是迷信。我们白白做了千千万万个梦,但是梦告诉我们的那些东西,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曾经有个做心理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其实你是个内向的人。当下的我,说实话,是有些抵触的。笑着回应,不是不应该轻易就给一个人贴标签的吗?心理学里说,这样会造成心理暗示呢...

  平日里对自己也是如此要求,不要轻易下定义,不要草率地就屏蔽掉了其它的可能性,不要以自己一叶障目的主观意识杜绝了更大世界的进入......所以,在那个当下以及在之后的很长一段世界里,我始终觉得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

  若是我,我一度觉得,我不会这么做。

  可是,我果真不会这么做吗?

  与一个陌生人聊天,哪怕只是初见面,我们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在心底给一个感觉评价吧?难道这不是下定义吗?

  其实,我们无时无刻,心底里,都拥有着许多自己或许并未察觉的劣根性也好人性也罢。

  朱建军教授的这本书,较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让我对“梦”这个领域有了更进一步更综合的了解,也又一次的给我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当我偷窥一二的时候,竟真的也是恍若一场梦。

  可是,你会相信这场梦吗?

  我想,我是愿意相信的。

  othing is impossible,isn't it?

  尤其是在我通过其中枝叶之间对应出自己的梦境时,尤其是在被一个熟读解梦类全书的陌生朋友解出深藏在内心一二时,我对它所给予我的启示震慑了。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外向-内向理论而言,我这一系列探索,向内的,对于自我的探索,何尝不是内向的一种表现?

  所以,其实,就此而言,那位朋友是有她的立场的,是可以理解的。

  而对外的呈现,那是另外一种评价。

  其实,所谓评价和认识,我们是可以给予的,但是,所要求的,不是说让它成为一种定势,一种光环效应。我们要允许他人包括自己有其它更深邃更全面的呈现或者表达或者成长。

  一如这我们一度并没有太过注意地被我们浪费了千千万万个黑夜的梦。

  而就这本书而言,

  我觉得它是一本“教科书”,对于梦的解析,朱教授深入浅出的给出了很多方法和对应的指导,当然不能只读一遍。

  若果真有心更进一步面对和认识自己,若果真对梦有了兴趣,把它放在床边吧,还有,别忘了连同纸和笔。

  《释梦》读后感(二):我和我追逐的梦

  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前两次都是电子版,那时候作者使用他的笔名诸葛君发表了此书。最后我决定买一本纸质书,好好研读并且收藏。这一次,我看得很慢,几乎花了半年。不是因为看得仔细,而是因为纸质书不方便携带,需要一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坐下来慢慢地看。

  我可能不是一个做事有方法的人,在释梦方面也不是很有灵性,看了这么多遍也未能领会作者的深意,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可以看清楚一些自己的梦。

  谈到释梦的书,最有名的莫过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佛洛依德几乎是心理学家中第一个把梦看得如此重要,收集梦,并且做了深刻地理解和分析,用来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他认为梦是人类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最主要的就是性的欲望。因为这些欲望不为意识所接受,所以需要伪装,躲过心理警察——超我的审查。为了伪装,梦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构造形式,或者说,一些特殊的骗术。弗洛伊德归纳为以下几类:凝缩、移置,视觉化。象征和再度校正。他指出,梦的材料来自三方面:一是身体状态;二是日间印象;三是儿童期的经历。

  我不是很喜欢他的理论。相比较而已,我更欣赏也更能接受荣格的理论。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好像一个狡猾的流氓,拐弯抹角地说着下流话。而在荣格看来,梦好像是一个诗人,他用生动形象峋诗的语言讲述关于心灵的真理。这种梦所用的类似于诗的语言就是象征。

  荣格提出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他称之为梦的补偿。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当他过分地发展自己的一个方面,而压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时,梦就会提醒他注意到这被压抑的一面。

  荣格的书我也看过一些,写得非常精辟,他的很多观点让我深以为然,而且经历了时间的洗涤和验证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但是他的书都是学术著作,枯燥而艰涩难懂。在这本书里面,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荣格关于梦的观点。他提到,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确有个原始的部分存在,如同一个原始人。他不懂得现代人的逻辑和语言,他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象征性的语言。梦就是他的语言,是原始人给我们写的信,他的信里面充满了象征性的语言,真实地再现或形容了我们当前的心理状况或者面临的危机。

  绝大多数梦的意义不在于预见未来,而是在揭示你自己内心中那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那些潜藏的欲望、直觉的洞察和判断。原始人是如此敏感,他会感受到我们意识所忽略或者逃避的事情,会给我们指出事情的真相,比如说你尊重的某个师长可能在道德上有缺陷,你会梦见他做了让你震惊的坏事。原始人是如此智慧,他甚至会给我们指出事情的解决方案,他不仅告诉你在一段摇摆的感情中如何取舍,甚至帮你解决你正面临的工作上的难题。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塔蒂尼在梦中所得的《魔鬼的颤音》,以及德国的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得到启示从而确定了苯环的分子结构。

  不仅如此,梦更可能是集体潜意识给我们的暗示,尤其在我们面临生死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梦会自觉地对生命做出思考,即使做梦的人只是一个小女孩。因为集体潜意识是我们整个人类积累的几百几千代的生活经验,这些东西不会消失,而是如同海岛的底座一样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从中可以提取一些原型,这些原型会在我们的梦中出现,超越民族和种族以及时间,他们有着普遍的象征意义,比如智慧老人。

  人都是自私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梦,无论梦里面有没有我们,出现的人物是我们关心的亲近的或者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认识的,或者动物,它都是与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亲近的人有关。我们只是用这个人或动物的特点来象征我们所熟悉或在乎的人,更多时候是指代我们自己的某一面。按荣格的理论,梦里出现的人物。动物等都是梦者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只是这个部分被压抑,因而并不在梦者的人格中经常表现出来。

  每个人都做过被追赶的梦,追赶你的人或动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是你的良心或你的价值观,或是你自己的回忆、忧虑和痛苦。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避,而且面对,战斗。比战斗更好的方法是与追赶你的人握手言和,只有整合你梦中的敌人,“化敌为友”才是解决内心矛盾的最好办法。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和道德缺陷,才能获得内心的平衡。人在接受他的阴影时,会感到充满力量;当人压抑阴影时,他将缺少活力而且潜伏着危机,因为阴影会以破坏性的形式出现,而且变得凶狠残暴。

  前日我梦见在公交车上遇见我的好友,但是那个人像她又不像她,我都不敢相认。最后我终于确认是她,嚎啕大哭(也许是喜极而泣),虽然她的样子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

  最近我和她面临了一场认知危机,我们突然发现彼此和我们内心所以为的那个最亲近的朋友相差甚远。我怕友谊的小船会翻,怕我们不能回到从前,怕我们渐行渐远。此梦非常形象地生动再现了我们之间发生的这一切。公交车代表人生,因为你总是与不同的人同行,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我发觉她的样子改变了以至于不敢相认,但最后依然确定是她,这是我对她认知的肯定。

  感谢原始人给我写得那些信。

  《释梦》读后感(三):像一本不太详细的释梦全书

  第一次看弗洛伊德的释梦时,粗浅的觉得解释了一些我不懂的东西。第二次看弗洛伊德的释梦时,觉得看不下去了,因为看一点,就想很多,看得很慢很慢,并且会做梦,就会去分析。

  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放弃分析梦三年了,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梦了。边看这本书,又开始了做梦的日子,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愿意去分析,看自己内心的世界。

  这本书对于很多梦的意向给出了粗略的解释,但依据作者自身的释梦经验比较多。提出了作者的很多观点,大部分能赞同。

  不知道为什么,书里释梦,给我一种惯性的感觉,负面情绪皆来自于自身,典型的例子就是追赶。总让人回头去看那些身后。人要敢于面对,但是面对了以后,他的心理能承担吗?就如一个压抑自己的人,在梦中看清楚了欲望的猛兽,他能承担住吗?又或者受到了欲望的吸引怎么办?

  因为自己无法面对,所以也觉得别人无法面对,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但只觉得自己无法面对,后来发现大家都无法面对,我不是孤立一人。

  这本书让我有重新看弗洛伊德释梦的想法,多看看中国经典文集的想法,以及重新开始记录自己梦的想法。

  《释梦》读后感(四):比较全面的一本释梦书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面,二是有条理,有系统,三是有实例分析。

  全面的概括,我发现是中国作者写书时的一个特点,或者说,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特点,也许我们不会创造,但却擅长于汇编,把相关的知识汇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见到的解梦的书,这本是最全面的,梦的方方面面都提到了。本书第二个特点是有条理,从梦的不同的方法入手,进行剖析,能谈的都谈到了。第三个特点是有实例分析,作者有多年的释梦经验,这使得本书有血有肉,内容详实。

  对于初学释梦者,或者对梦感兴趣,想自己解自己梦的读者,这是最好的一本工具书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感觉多少有点遗憾,冲着朱建军教授的名头来看的这本书,希望从中看到些令人振奋的东西,但结果却没有。我说的令人振奋的东西是指关于解梦的一些新的探索或研究。

  在解梦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弗洛伊德,(了解

  虽然他对关于梦的一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全面深入,但他的研究几乎涉及到了梦的最主要的东西及最重要的一些方面。比如,梦是潜意识的活动,梦的象征性,梦的伪装等。另一个对我有影响的是荷兰的心理学家罗伯特·伯尼克(Robert Bosnak),他的著作《探索梦的原野》(了解

  )是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来探索梦。他给我的启发是,完全可以把梦作为一个引子,而由此进入梦者的潜意识,从而打开梦者的心结。罗伯特·伯尼克更注重的是释梦的意义和结果。

  在朱建军教授的这本《释梦》书中,并没有看到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有一些问题仍是似是而非,没有突破。比如,心灵感应,梦的预言,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新的进展。

  另外,吹毛求疵,朱教授在书中谈到了“《易经》中的梦象”的话题,作者认为:“《易经》中卦辞和爻辞有些是对梦境的描述,我更进一步提出假说:《易经》的一个来源是占梦的著作,《易经》中大多数卦辞和爻辞以及占断是梦和对梦的占断。占梦和龟占、蓍草占相结合构成了《易经》。”

  由此可知,朱教授不懂《易经》。

  作者提到了大过卦九二爻辞“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作者并不真正地懂易,懂易的话就不会认为这一爻辞与梦有关了。我对这一爻辞的翻译如下:

  稊,tí,杨柳新长出的嫩芽。(作者书中把此字写成了梯,实际是“枯杨生稊”)

  女,引申指女儿,此处义为“象女儿一样的”。女妻即“象女儿一样年轻的妻子”。

  与,交往,应和。

  下卦为巽,巽为直为木,可指杨树,二三四爻互为乾,乾为老,故有“枯杨”之说。以枯杨而喻指九二,九二为阳,阳为刚为男,故曰“老夫”。初六为阴,处下卦巽之初,巽为长女,另,一卦之六爻,下者为小,上者为大,故初六有少女之意。九二下应于初六,故曰“老夫得其女妻”。阴阳相和,“过以相与”,这本没有什么坏处,故曰“无不利”。

  《易传》有言:“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所谓象,即物象,八卦所形容,即万物之情状。《说卦》即是对卦的解说,也就是卦的象征意义。变,即物于周围环境中所处之状况,以六爻而形容之。故曰:“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兼三才而两之,故六……”这些都是对于爻位的描述。爻辞主要是据爻位及卦象而来。易之辞非常概括,每一个字都有含义,并无一字虚设。当然,与梦没有任何联系。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易经》之辞皆为比喻或象征,比如“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只是一个比喻,或者说象征。以易为占,得此爻,若以字面所言释卦,则令人啼笑皆非,而应透过字面领悟此一爻的意义,以其意义及问卜者所问来解为妥。故《易传》有言:“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扯多了。

  需要再说一点的是,从朱建军教授的书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受益。我对朱建军教授是尊敬的,以上所言,不妥之处,只是观点之别,学术之争,对事不对人,特此声明。我是个外行,只是从外行的角度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很有意思,不知道为什么电子版的书名及作者变成了“解梦全书 作者:诸葛君 ”,或许,是为了躲避侵权之嫌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释梦》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