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恼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百恼汇读后感10篇

2018-02-02 20: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恼汇读后感10篇

  《百恼汇》是一本由鲁敏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赢椿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恼汇》读后感(一):秘密

  一部都市人物的市井生活咏叹调,夹杂着许多不可轻易告人的秘密,秘密的所有者各有关系,也各怀鬼胎,一旦秘密被揭开或者濒临大白,势必又是一阵风生水起。

  鲁敏的新作《百恼汇》,说的是退休教师之家的姜家三兄弟父亲中风、父母房子拆迁而面临的一些看似琐碎却牵动人心家庭事务。三个小家庭,除了要直面复杂而微妙的家庭关系,还得对付人生中纷至沓来的各种危机。而出于各种目的的无数个秘密一直贯穿其中,甚至和每个人都有瓜葛。

  姜家三兄弟,姜宣,姜墨,姜印,是姜老太爷自己对白宣、黑墨、红印的爱好的寄托和体现。老大是《地方志》的副主编,典型的读书人;老二读书少,干的是体力活,出租车司机;老幺出生的时候条件好了,做了公务员,三人也各自组成了家庭。姜宣的媳妇严晓琴是个会计,以老大自居,心思多也显得精明,有个面临中考的女儿;姜墨的媳妇左春以前是司机,姜墨的师傅,后来改做检票员,敦厚爽快缺少文化,也有个女儿,还在念幼儿园;姜印的那位是个冰山美人般的幼儿园教师李胜美,无论是容貌身材还是修养都胜人一筹,两人结婚三年,还没有孩子

  事态随着姜老太爷中风、父母老房子要拆迁,大媳妇严晓琴召集开家庭会议一步步向前发展,秘密也随之产生了。

  老大家的秘密

  老大姜宣在家里地位最低,被精明的妻子呼来喊去是常事,甚至到后来他竟然习以为常,如果哪天妻子不使唤他不瞪眼怒他了,反倒浑身自在。但这样的人骨子里还是不肯屈服的,这导致了人性的变态。

  周日到办公室名义上是看书写作,实则是在无人的状态下去垃圾堆寻找他的新世界,发展到了随意触碰别人桌上的东西。也正是这个由头,他遇见了新来的清洁工胡兰。因为胡兰误闯姜宣的视线,姜宣随口一骂,反而看到了“新奇的事”——受虐惯了的姜宣喜欢胡兰唯唯诺诺表情,甚至帮她忙后那种低头哈腰感激不尽姿态让他觉得满足。往后,只要她吓得脸色发黄,嗫嚅着离开,姜宣就会产生一种胜利感。他也从帮胡兰收集垃圾到施舍小恩小惠再到以看望胡兰儿子的名义每周日必去胡兰家,最后发展到了肉体——撕扯了胡兰的裤子。最后及时停止了兽性行为

  而这些,是他和胡兰之间的秘密。

  何以让姜宣这种变态心理得以长成,妻子严晓琴也有责任,她实在忙碌了,甚至把丈夫忽略不计!除去自己的会计工作不说,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女儿的应考复习都要她张罗,最要紧的是,二老去哪里暂时过度、二老在市区还是郊区买房分别对应的结果、二老的遗产如何划分、其他两家又是怎么想的……种种此类,严晓琴觉得自己都得顾虑和盘算到。于是她也有了秘密。

  召开家庭会议,明着是家庭聚会商讨事宜,暗着是摸清其他几家的想法。先是欲与老三家合谋,让二老去老二家住;再是一边两家每月给老二家150元楚楚可怜的补助费,一边把给老二姜墨换工作的事全部推到姜印身上,自己再在左春那里做个好人;当意识到遗产问题时,又开始盘算通过一顿饭局把事情挑明。严晓琴的这点秘密她以为只有她知道,至多是个“闷蛋”丈夫有数,可殊不知,这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连长期卧床的公公也有意识。

  老二和老三家的秘密

  会议精神很好地传达到了,也付诸了实践,二老暂时去老二家过度,本来这也没什么,各自过各自的日子,生活还在继续,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老二姜墨阳痿了。而媳妇左春又是个欲望极其强烈女子,姜墨四处求医不成,无奈落入“被迫嫖娼加勒索”的陷阱,肉体交易加两万元的勒索费,这成了姜墨的秘密。

  而另一方面,大嫂严晓琴说让三弟给姜墨调动工作的事让左春当真了,她开始伺候三弟的胃,隔三岔五给他做好吃的。加之这个时候,姜印和媳妇李胜美因为要不要孩子的事开始了冷战,媳妇一气之下回了娘家,要不成自己的孩子,又没人照料,姜印干脆来到老二家,开始了合伙。一个无法得到生理满足的女人永远戴套套的男人,干柴烈火,在姜墨拥有秘密的那晚,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秘密。

  秘密还不止这些,李胜美主动回来了,自然是作为一个女人的直觉,她知道丈夫有秘密。但她似乎并不急于知道,因为她也有秘密,她不能生育,这点,她说不出口。

  老太婆的秘密

  不光是小家庭内部的秘密,老太婆也有自己的秘密。她尽心尽力服侍姜老太爷,殊不知她越演越烈的洁癖使得因爱而生的服侍变成了不得不为的自救。

  但是她不能说,不能对子女或者老伴说半句“味道太难闻了”,她只是一遍一遍地擦,把气味降到最低程度

  秘密的结局

  四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秘密,有的秘密还牵涉别家,颇为复杂,随着事态的一步步发展,秘密会继续保守还是不攻自破

  姜宣和胡兰的秘密被严晓琴撞破,其实不是“撞”,而是有准备有预谋的偷窥。女儿结束了中考,严晓琴想起了忽略已久的丈夫,女人的敏感让她开始怀疑,周日跟踪丈夫得以证实。从此夫妻形同陌路。

  严晓琴的这点秘密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最后二老准备在郊区买房,余下的钱和积蓄也以给孙女择校为名头,给了他家,至于是平分还是有倾斜,书里没有交代。总之,也算合她的心意

  姜墨的第一个秘密先是让媳妇感觉到了,而左春又告诉了姜印,因为姜印早前将李胜美不愿意要孩子的秘密已告诉了左春,一物换一物,秘密换秘密。

  第二个秘密他自己检举揭发了,当然不是对妻子。姜印心怀对左春的愧疚,曲线感恩,帮二哥找了份工作,哥俩吃饭时,姜墨很洒脱地把那晚的经历坦白了,这个看起来有点让人惊怒的秘密在姜墨的陈述中居然带着搞笑意味。

  而左春和姜印的秘密呢?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却因为姜印升职而带来的心虚,使得他以命令的口吻叮嘱左春闭嘴。左春本也是个开明的人,这种肉体交欢的事根本成不了她的包袱,偏偏她接受不了男人那种把她像脏衣服一样随处一甩的做法,她爆发了,扬言要曝光。

  好,你要爆发是吧,盛怒之下,姜印把二哥嫖娼的事给抖了出来。

  又一个秘密破了。

  左春知道丈夫嫖娼,那还了得?本以为一场世俗的家庭纷争要开演,却不想作者让姜墨车祸,变成植物人,左春自然没心思去曝光她和小叔子的秘密,老公的秘密也到此为止

  至于老三,他有秘密,李胜美有秘密,两人选择真心话大冒险的方式互相试探,最后,李胜美把真话假话一样的方式说了出来,表面上看来,这个秘密仍然只有她一人知道。而姜印的秘密也暂时没被攻破。其实,差一点,在那个兄弟交心的当口,姜印就那么差一点把秘密告诉了二哥姜墨。

  解读秘密

  一年半的时间,4个家庭造就了7个秘密,花那么大功夫把7个秘密梳理一遍,又是为何呢?其实,三兄弟的职业各自代表了一个阶层,老大代表了知识分子,老二代表了工薪阶层,老三代表了公务员。

  无疑,知识分子的秘密是荒诞的,仅仅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平衡心理,把平时在家里所受的气向一个无辜的人发泄,从而得到快感,即使最后发展到肉体相对,也是根本无爱可言,简直是另辟蹊径

  知识分子媳妇的秘密可谓最大众化,同个年龄阶层的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甚至还会站在她这一边:这么一个大家族,当然要有点思路有点手段,什么都能吃,亏不能吃。你说严晓琴她容易吗?特喜欢她早上固定的排泄,喊一遍自己的名字,大便从容排出。太憋屈了,丈夫干脆不喊自己大名,同时叫她严姐,女儿喊她“老妈”,邻里们见面相互点头,她感觉自己的名字都快被人遗忘了,只能靠自己来喊。她那一早起来叮叮当当感动了无数妇女们,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墨、左春和姜印三人各自牵涉的3个秘密,最不值得一提,这和“人饿了要吃饭”的道理一样,虽违反人论道德却也极其正常,人,有时候并不是凭理智做事的,而且欲望和理智从来都不成比例。倒是左春的态度让人欣赏,不要以为女人会揪着辫子不放,实际上女人反而看得开。就像书里说的,她本来还准备把那事儿藏在自己心里慢慢受用的,现在看看根本不值。

  最后李胜美的秘密显得有点虚无,也让人惋惜。她被人蹂躏过,流过产,做过处女膜修复手术外表光鲜地嫁给姜印,却无法给他一个孩子。或许,她说“给爸妈解释下,就说我没生育能力”是最好的办法,尽管那时,我想她心里一定在滴血。

  释放秘密

  除了看客,这里最清明的是半边中风的姜老太爷,三个儿子的个性,媳妇们的心思,包括老二家的夫妻问题,甚至和老三染上的瓜葛,他都清楚或说有数,只是他身不由己,他不想去理会,由着这些孩子们和秘密自生自灭

  正如书中说的,有些秘密说出来是减少自己的负担,增加他人的信任,而有些秘密说出来则是增加自己的复旦,减少他人的信任。秘密永远和生存、尊严、欲望连结在一起,它终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触摸的东西。就像姜老太爷说的,离开即是靠近,自救即是他救,忘却即是幸福

  《百恼汇》读后感(二):一个下午就翻完了

  《百恼汇》是一个以家庭人物命运兴衰、情感变化故事主要内容长篇小说,退休教师之家的姜家三兄弟因为个性和机遇不同,各自长成了迥异的人生。人近中年,除了要面对复杂而微妙的家庭关系,还得面临人生中纷至沓来的各种危机……

  小说通过一家三兄弟在面临父母老房拆迁时所表现出来的利益考虑、生活态度以及由此引来的生活变化,较真实地表现了平常小人物面临生存压力时所流露的无奈、挣扎甚至某种扭曲和荒诞,折射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思考。小说中,每个人的生存焦点与诉求各不相同,既有普世的悲悯,又有不甘的抗争,既有顺流而下的坠落,又有痛心疾首忏悔……在这百恼交汇的生活中,各种矛盾阴影灯光下呈现,人性的焦虑与痛楚也被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出来……

  从人物设置上看,作者是有她独到的安排的。三兄弟的职业各自代表了一个阶层,老大所代表的知识分子,老二所代表的工薪阶层,老三所代表的公务员,以及他们各自的小家庭都有着各自的烦恼。夫妻间的冷漠,出租车行业辛苦,官场的不得志都影响到他们在面临“拆迁”这一问题时的反应,他们各自的妻子也代表了一定行业和家庭的女性形象。这篇小说的市民气很浓,但又不仅仅停留在对市民生活百态的刻画上。

  初读时,原本更多的期待是看到鲁敏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刻画,不想,更为惊喜的是她的书写却是选择了疏离的、荒诞的处理。比如,人物的对话大多没有用双引号,这起到了作者始终在场的感觉,读起来很有张力。又比如她描述的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具有现场的还原感,而且绝不把生活的苦恼诗意化的处理,而是冷峻地透视其无奈、挣扎,读起来让人有一种真实的隐痛和悲悯。作者的语言是受过训练的,传神而到位,有不少隐喻般的情节安排巧妙又贴切,让人忍俊不禁

  《百恼汇》读后感(三):小人物的尊严

  记住鲁敏这个名字,是去年初春,看到她的《贞洁蒙尘》,其中关注的贞洁,特别指向道德贞洁。这篇小说因而大大有别于当今满是关于婚外情描写的其它小说,写出了这个烦扰时代的背后,人们的挣扎和坚持,乃至由此导致的怪异,它在精神层面社会现状进行的反省,刺痛我心。

  自此,几乎见鲁敏就买。我喜欢鲁敏,喜欢她的叙事,喜欢她的文笔,喜欢她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及精确洗练的表现。陆续看过《风月剪》、《挂在墙上的父亲》以及最新的《家书》。这其中,有些让我扼腕,有些让我遗憾,比如《挂在墙上的父亲》的灰暗,比如《家书》的无奈。对这些篇章,我总觉得,以鲁敏的洞察力,本可以表现得更好:对于人性中无奈背后的努力,对于这社会混沌之下的精进。

  这个周末,朋友在美发院做头发,我则坐在一旁捧读鲁敏的《百恼汇》。新书,散发着好闻的油墨香味,和这时尚靓丽的美发院有着微妙而让我安心的反差。鲁敏一贯的细腻文笔,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把握,使整篇故事的峰回路转,有着流水般的自然。朋友的头发做了三个多小时,而我竟也一气呵成,读完《百恼汇》。

  掩卷之时,轻叹,抬头。窗明几净玻璃外,是一块宽阔草坪,更远处是个小山包。地产商把这片景观经营地很到位,瀑布、勒杜鹃以及各种亚热带植物随处可见,眼前通往山包的长廊,是深褐色的木质地板,配上白色廊檐,沉稳而时尚。周边居民们喜欢在这里聚集,各色的健身活动在每个夜晚展开。下午时分,这里曾有狂风暴雨扫过,这会儿却已经风平浪静,雨后的薄暮中,空气清晰,光线通透,并有着暮色中特有的暖意。《百恼汇》的故事在心里游走,望着已然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各项活动的居民,有个词冒上心头:尊严。

  《百恼汇》中,身为中学教师的父母亲、三兄弟及各自的妻子,在日常生活的随波逐流中,总也难忘让家人承认自己的价值:父亲半瘫,努力在想象中把文房四宝挥洒自如;母亲用异乎寻常的洁癖来面对父亲的健康问题,容不得一丝尘垢;作为地方志副主编的一介文人,长子姜宣在太太整日的鄙视之下,另辟蹊径发泄自己的怒气;二子姜墨,努力赚钱,以期用物质丰富博得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对自己这么个大老粗的一丝认可;老幺姜印,记挂仕途,于仕途的起伏之间本性尽显;而他们的妻子,也自用心于自身欲望和他人认同之间的平衡。

  多年前,赵传的歌中有句歌词:“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酷爱这首歌的懵懂少年们,当年传唱其实只求一丝认可和理解,那是对父母、对朋友、对社会的朦胧要求,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如今,这些当时的少年,应已跨越而立的门槛,真正开始领会生活压力的含义。这首老歌,也许早在心中淡忘,可是,谁能否认,我们从来都没有能够化解生活压力和生命尊严之间的难题,相反,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答案。

  尊严,是的,小人物的尊严,几乎要被日常生活的种种琐碎和磨难压垮的小人物的尊严。细细想来,其实鲁敏的小说,一直都关注着小人物的尊严。《贞洁蒙尘》中众人对于贞洁不同的外在表现和内心坚持,《风月剪》中宋师傅的性取向及其矜持,《家书》中围绕丹青事件的众人被彻底影响的命运……直到《百恼汇》,这篇小说着力于一个大家庭四个小家庭,在父母老屋拆迁前后的生活起伏,汇集日常生活的众生相,每个人都在生活压力和生命尊严之间挣扎,此消彼长。故事的典型性与其环环相扣的合理发展,直到最后的高潮并起,和小说叙事的流畅细腻相得益彰,不由得让我认为这是鲁敏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百恼汇》有着开放式的结尾:因半瘫而愈发警觉家中各人心神不定有悖往常的老父亲,在距小说开场的家庭会议一年半之后的又一次家庭会议上一番讲话,为三个小家庭各自面临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答。这解答,当然算不上完美,可是因了他为每个家庭实际问题考虑的诚挚心愿,以及其中饱含的包容与宽恕,在这一年半的世事无常之后,显得如此温暖和煦,就像我抬头看见窗外草坪上积极健身的人们,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尽其所能地保有着生命的尊严。

  这样的图景,每每,让我感怀。

  《百恼汇》读后感(四):那些藏在华丽袍子下面的小虱子

  薄薄小小的一本书,漫长的上下班途中断断续续地看,用了半周时间读完。我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标准俗得很,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没有令人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而已。就这个标准而言此书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琐事竟看得我欲罢不能,一心想知道下回分解,尽管心底里明知这样的一个故事势必不会有个干脆利落的结尾。果真,各家各人的烦恼如线团一般铺展开来,最后也是不上不下地悬在一个既像是落幕又像是新一场戏开场的地方。古希腊戏剧中曾有解围之神一说,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情况,仿佛只要解围之神一出场一发号令就可以立马解决。在小说的结尾处,姜家的老父便试图扮演这样一个解围者的角色,这便有点为结尾而结尾的意思了,所幸以他的处境也只能做一个建议者而非执行者。这样悬而未决的开放式结局是我所喜欢的,更加符合逻辑,而且我怀疑作者的本意就是要把这一堆烂摊子丢在那里给读者看——因为这才是生活最残酷的真实之处。

  小说的语言是朴素的,但却如清新的薄荷糖一般,简洁明快,以轻松的、调侃的、活泼俏皮的、略带讥讽的口吻,向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的漫画。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再现了市井生活的原貌,而举重若轻的描述方式,则无意中缓解了阅读中产生的郁结之情。这个故事原本可以是更加残酷而沉重的——那些自私自利无视亲情的勾心斗角,那些各怀鬼胎同床异梦的婚姻危机,那些粘稠阴暗说不出口的肮脏秘密——然而小说诙谐的口吻将那些烦恼轻松化了,使我们可以始终如作者本人一样,站在一个较安全的远处冷眼旁观这一大家子被各式各样的烦恼折磨得上窜下跳,而不至于全情代入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当然了,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爱与可恨之处,有的烦恼是客观条件造成的无能为力(比如老三的官场斗争),但更多情况下,看着明明是退一步便可以海阔天空的小问题,偏偏要死钻那么个牛角尖,真正叫做自作孽,不可活。不由得叫人感叹,人实在是一种自私的动物,可笑的是这份私心不但害人,也倒回来害了自己,算计别人,吃里扒外,自己也未见得有半点快乐可言。这个自作孽的最典型人物自然不消说是那个大媳妇严晓琴了,枉她精心算计一出,最后竟连半点好处也没得到,万事不顺的人生不知道是不是对她过去那些精明手段的报应。这个市井小女人的形象虽然是我所不喜,但确实是最典型的,作者的刻画着实生动,活脱脱便是那么幅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嘴脸,估计大家读了都要觉得这女人的性格似曾相识。

  相反的,老三的媳妇胜美倒是颇得我的同情。初读时只觉得这女人自私自利不可理喻,看到她那堆不要孩子的理由时我都义愤填膺地恨不得冲进书里代姜印去休了这自我中心的家伙,谁想后来情节峰回路转,原来行为上的变态源于童年的不幸,高傲冷淡的举止背后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知道这个秘密后我对这个作者着墨不多的女子印象深刻,只可惜她最后依然没有获得幸福——回想那个“真心话游戏”,真是令人顿足,如果……如果当时夫妻两人坦白交心,倾吐自己的秘密,是否反而会迎来互相宽容互相体谅的新的一章?

  最后说两个私以为的小意见。话说故事源起老房的拆迁,拆房确实总是各种矛盾浮上水面甚而激化的时候,但感觉作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制造太多的矛盾冲突。然而个人经验证明,拆房时老辈的安置,动迁款的分配绝少会如书里描写得那般理想化,而是一场弥漫着硝烟和火药味的,所有人都撕下脸皮来的不顾形象的丑陋战争。拆房时的利益争夺战,十有八九会导致亲情的直接毁灭,就这个现实而言作者的处理还是太温情了。另外就是,感觉三兄弟的烦恼怎么好像都和男女之情床第之事脱不了干系的样子,看得我大惑不解,是作者的疏忽还是我之前对男人们的想象太过理想化?

  《百恼汇》读后感(五):生活永远都这么难

  不知为什么,总想起《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那句对话。

  “生活会一直这么难么,还是长大了就好了?”

  “一直。”

  书也是很快翻完了。文字很流畅,情节也没有太多的曲折。一切似乎都在意料当中。就像原本就知道这生活很操蛋,但你还是继续往前走,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它继续崩塌,而且,你不知道这样的折磨到什么时候才停止。

  我想,这不能算一个愉快的阅读经历。因为读完之后,总觉得有股阴郁积在胸口。《百恼汇》应该说的是南京这个城市发生的故事,但也并没过多提及。但是,在这个城市近10年,亲眼看见过被拆迁的老房子里那些老人,他们犹豫不定但是又无奈的眼神。他们对着废墟的叹息。

  书里,老屋拆迁只是汹涌而至的矛盾和烦恼的一个载点,一条导火索。各种原本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暗流全都拽了出来。一个个事件的发生,似乎也并没有太明显的对错之分,一切极其自然就地发生了,你根本就没办法阻止,你甚至都不能找到这些事情的根源。

  也许,从一出生这个错误就开始了,你觉得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百恼汇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