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好,我是费曼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好,我是费曼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3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好,我是费曼的读后感10篇

  《你好,我是费曼》是一本由[美]理查德·费曼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一):真是有趣表白方式

  有一次在普林斯顿,我收到一个包裹,里面是一盒铅笔:墨绿色的笔杆上有一行金色的字,写着“亲爱的理查德,我爱你!小笨瓜。”是艾琳寄来的。(我叫她“小笨瓜”。)

  这很甜蜜,我也很爱她,但是铅笔总是会被人随手乱丢:比如跟魏格纳教授讨论某个定律或其他问题后,把铅笔落在他的桌子上。

  那时候我们并不富裕,所以我不想浪费那些铅笔。我从浴室找了个刀片,刮掉铅笔上的字再用。

  第二天早晨,我收到一封信,开头写着:“为什么要把铅笔上的字刮掉?”

  接着是:“我爱你,你不觉得自豪吗?”还有,“你为什么在乎别人怎么想?”

  后面还有一首小诗:“要是你觉得我丢人,哒,哒,你就是个核桃仁!你就是个核桃仁!”下一段也差不多,不过最后一句改成了“你就是颗大杏仁!你就是颗大杏仁!”每段的最后一句都是某种“坚果”。

  所以我还能怎么办?只好直接用印着字的铅笔。

  哈哈哈。网图。感恩拍者。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二):简简评

  理查德•费曼是我自己喜欢物理学家,虽然估计他的理论我看不懂多少。

  此书的大半内容其实都是关于费曼对挑战者号失事事件调查。能很明显看出来费曼办事思维清晰做事有章法原则行动力强的特点

  费曼的家庭教育也很关键,费曼与他妹妹都在其后的人生研究物理学跟早期教育有莫大关系

  此书的一个特别收获是《你为什么在乎别人怎么想》,讲费曼与他第一任妻子艾琳相识、相恋、结婚以及艾琳生病去世的这段经历

  艾琳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女孩脑子里总充满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也去行动。可爱而聪慧,让人喜欢

  但看完这一段后,个人发现,艾琳的有趣基本上都是在其患病以及其后知道自己病情的时候明显表现出来。艾琳患了肺结核,并因此病早逝。艾琳应该是知道自己在世时间不长从而活得更洒脱,在生命终结之前,发现“本我“吧。

  ←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三):费曼:给生命一个热爱的角度

  费曼:给生命一个热爱的角度

  文/斯索以

  《你好,我是费曼》一书的内容,其实很简单;费曼眼里的生活,也正是普通人可以抵达的生活。但在费曼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根深蒂固的爱。

  关于这位天才所经历的一切,书中没有夸张且漂浮的文字,却言而有趣,字字暖心,体现一个科学家趣味思考。“身为艺术家,我能看到这朵花的美丽之处。而你们这些科学家,只会拿去做解剖,多无趣。”面对朋友的“挑衅”,费曼则表示不以为然,甚至内心有些不平,认为那位艺术家能够看到的美,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也不例外——自己虽不具备艺术家所具备的深厚美学素养,但花朵之美任何人都能够欣赏的,且与此同时还能看到更多这位艺术家无法欣赏的美,比如他“能想象花朵内部的细胞排列”。那也是一种美。“美不仅存在于厘米量级,也存在于更小的量级中。”显然,艺术家拥有的那扇看世界的窗子,其实也构成了一种遮蔽,或者说是带来了一种局限。这些遮蔽或局限的来源,正是职业专业及其他一切能够将人进行区分的因素。但我们仍是那个身处现实生活中的人,我们对万物的感知,对生活的感受,都有相通之处,艺术家能够发现的美,寻常百姓也可以发现。

  而局限的背后,依然是美的存在。艺术家不会因艺术素养的局限而放弃欣赏这朵“花”,费曼的父亲也教会了他从某种局限走向新的开阔处的“转换”之道:比如在读《大英百科全书》时,读到任何内容时都要想想其现实意义,即那到底在讲什么。父亲教会的,实际是一种旨在通向事物深层的“理解行为。他还教他认识鸟,不是停留在鸟名的认知上,而是强调观察鸟在做什么才有意义,所以费曼很小就懂得“知道某个事物的名字与真正了解这一事物的区别”。

  父亲的教育方式,让费曼能够怀着好奇去追寻事物背后的细节深入了解这个世界并深深为之着迷。母亲对科学一窍不通,却充满了幽默感,让费曼感受到“理解的最高层次就是欢笑人类同情之心”。母亲的事情书中没有过多的表述,这句话只道出了母亲影响的关键。对于艾琳,费曼则因爱和真诚坚持,也正因爱和坚持,生活里才有那么多乐趣和欢笑,少了不平和抱怨。关于艾琳的一篇,流露的情绪是相对比较沉重的,从与之交往到她去世的点滴均有提及,悲伤有所节制,多以美好的笔触来写。在生活中,他还“被”错误地邀请参加一个不认识的人的葬礼,因参加物理学会议而入住简陋的城市旅馆,颁奖会上以洒脱的姿态回应“费曼,歧视女性的猪”……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情节都被他记录在案。

  他将生活中的一些发现都形容为“有趣”——在对调查挑战者号事件的描述中,他全然没有物理学家的严肃,反而极其兴奋地调侃遇到的各种人,向我们叙述整个事故原因调查的经过。但在整个事件里,你分明可以看到他的专注。费曼并非在向我们讲授物理学知识,而是着眼于各种生活的细节,拉拢快乐、挖掘有趣。他的思维是飘逸的,能想到诸如“诚实与推销员、华盛顿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思考科学的价值、呼吁科学家多关心社会问题,认为“认为科学只是给予人们行善或作恶的能力”,却没有附赠使用说明书。“每个人手中都握有天堂之门的钥匙,但这把钥匙也能打开地狱之门。”他用佛家的这句偈语来说明科学的两面性:如果我们手里没有哪扇门通向天堂、哪扇门通向地域的说明书,这把钥匙就会变得危险。但钥匙显然具有价值,没有它就进不了天堂。费曼多理解的科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知识,引领我们创造出某些东西;一方面,也给人智力上的享受,乃至引发某种深层思考;并且,科学本身是一个包含不同程度可信度的综合体,会带来无知、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有的很不确定,有的基本确定,但没有什么是完全确定的”。父亲曾教会的那种“物理以外的东西”,即对大人物的不敬和怀疑,印迹鲜明地烙在了费曼的思想里。

  一个满脑子质疑精神的人还算不上伟大,最让人感佩的是能否在丛林般的质疑里找到可以信奉的那部分,给生命一个热爱的角度。而费曼就具有这样的品质。虽然“科学并不直接指出善与恶”,存在之谜的探索尚没有答案,他仍然坚信科学家的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呼吁科学家们,为了解决那些从未解决的问题而奋力打开“通向未知的门”,“尽可能学习实践、改进方法,把它们传递下去”。他的科学理想,是“留给未来的人们一双自由的手”,不是将现成的硕果视为定论,把人类长期桎梏在“权威枷锁”下,束缚在“已有的想象”中。在种种“不确定”面前,他坦诚“无知”,表现得像个的孩子,却也正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走在科学之路上的严谨。这就是费曼!

  2016.4.19于北京•既往居

  ■提示:如需网络转载、纸媒刊发,请先联系。并注明出处和文章署名。

  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20979693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四):快乐且成功的人生模板

  快乐且成功的人生模板——读《你好,我是费曼》

  文/凡悦颜

  如果试着给理查德•费曼贴标签,可以有以下几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无线电修理者、保险密码破解高手、艺术家、舞蹈爱好者、手鼓演奏者、玛雅象形文字破译者、“呼麦唱法”的发现者。他最大程度的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自己的一生多姿多彩。成功的光环在他身上熠熠发光,若想知道他的人生为何可以如此成功又不失快乐,且从《你好,我是费曼》一书中寻找答案。

  首先,聊聊天才养成计。

  孩子拥有天生的纯真好奇心,育儿的过程就是最大努力保护深度发掘。多少家长不堪孩子 的“十万个为什么”之扰,或敷衍打发,或直接打断叫停。费曼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一次亲子阅读,遇到“这恐龙有二十五英尺高、脑袋有六英尺宽”的时候,父亲会引导他转化的现实中,“它站在我们家院子里,一伸脖子就能够到窗户”“但它脑袋太大,没法从窗户探进来”。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不如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或许是我们身为家长的最该引导孩子们做的。天才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家长应该多和孩子讨论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虽然寻找未知的过程中并不是每次都能如愿,但会让孩子养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正如费曼自己所言,父亲给出各种各样的实例,并加以毫无压力、只是愉快、有趣的讨论,让他对所有领域都饶有兴趣,只是恰好在物理方面做的更出色些。

  其次,聊聊随性的生活态度

  随性,并不是没有追求,而是能用更宽广的心对待人事。费曼的身上,看不到教授的架子,这或许是他人生的快乐之源。比如,召开国际会议期间,他不想麻烦国务院替他安排房间,而去租住城市旅馆(街边的小门脸,一般没人会去预定),最重要的是他能乐在其中;亦如,帮忙抬完棺材后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认识死者;又如,面对妻子的不治之症,他们并没有因为生命的短暂而降低生命的质量。在他看来,人类活七八十年死去与活五年死去,只是量的区别,面对的心理重负却是一样的。我们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只需发自内心的去接受它,然后好好珍惜拥有的。所以,随性的人生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努力去把控自己能改变的,试着去悦纳自己无能力改变的。

  最后,聊聊对待科学(工作)的态度

  对待科学,费曼就像一个精力充沛的老顽童。为了研究默数速度与什么有关,他可以像个小傻子一样花费数天去一边爬楼梯、打字、干杂事,一边默数来探寻,最后发现了每个人的大脑工作方式截然不同。他对待科研,时刻保持着最敏锐的洞察力,例如调查挑战号失事原因过程中,因为库提纳将军一句话,便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最终用一杯冰水、一个橡皮圈打破了威权。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颗玲珑心,很多事情他看的透彻。“上下级沟通受阻”、“别想斗过纽约zhengfu”等一系列问题在他诙谐的自嘲中一带而过,留下的却是深刻的反思;科学家们常常处于无知、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认识到这一点,科学才能更好的推陈出新;此外,科学是一种强大力量,善与恶都能够利用它,所以,教人从善的道德准则不能丢,很多事情都是辩证的,我们不能只关注理论的用途,更要抓住其本质

  “我这个人比较迟钝,但我尽量不指责任何人”,人生要有态度,人生也需要难得糊涂,这或许就是费曼带来的模板。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五):自古情深留不住

  这本书我很难评价。如果纯粹从内容来看,作为一个参与过“曼哈顿计划”的顶尖科学家,他得过诺贝尔奖,自传写的诙谐幽默文笔流畅,如果纯粹看文字,你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魅力作者。在这本书中最打动人的篇章是关于费曼自述他深爱的太太得病去世,他一直没有哭,直到一个月后看到橱窗里的一条漂亮连衣裙,觉得太太一定会喜欢,想到这时,他泪流满面。而书中没有写的现实是:他后来流连风月,又结过两次婚,最后与第三任妻子生儿育女白首一生。这样的经历不免让我想起追忆死去女儿妞妞的周国平深情追忆之后转身离婚再婚,同样的,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追思亡妻的苏轼转身娶了妻妹,最后偕老的是妻妹的侍女。文字有多深情,现实就有多荒唐,我不应该要求文心同人心,可总免不了为了那些逝去的女子们叹息。。。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六):《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费曼

  1、 以后有孩子之后,要始终把他看做智力平等大人,和他成为可以互相打趣的好友

  1) 要给他好的科学启蒙,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给他解释世界的奇妙

  2) 在他大学前,要和他一起成长,争取和他的成长速度保持一致,包括艺术方面的学习。这一个阶段,可能要重新学习地理或者数学、物理,好在他妈妈我的生物一直很好,地理也很好捡起来,曾经是在学最难的大气、洋流期间也能拿满分的人,总之,希望自己的知识量能始终覆盖他的知识量。

  3) 在他大学后,向他学习,去靠近年轻人,了解新想法和新科技

  为什么身边那么多丁克的妹子,而我还是想要未来有个小孩儿呢,一来是因为觉得小 朋友可以带来很多纯真和欢乐,能感染我;二来可能就是想要成为一个不无趣的中年人,我就全靠他了吧

  2、 即使是数1、2、3这样简单的事情,在每个人脑子里运作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要“数”出来,不能在数数的同时说话,有的人是“看”数字变化,不能在数数的同时阅读。

  Todo:要找一人测试下他是怎么默数数字的

  3、 很多人知识很少更新,或者即使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想过本专业最突出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比如很多医生不懂概率和贝叶斯、不知道疾病诊断该从发病率排序来定病型,很多金融的不知道期权期货可以重新按照风险承受能力重新分配风险,各方都受益。或者有的人不从自己的第一手经验事实归纳或者推导观点,而是靠记诵大V或者网红的观点。

  所以这世上一些人和你毫无干系,不会有更多交集,一些人思考有限,接受能力差,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4、 费曼:我至今有患了哪种病就翻阅完这种病所有资料的习惯。too

  5、 费曼:知道一件事和理解一件事是两回事,爸爸打小就教我学会转换,学会把知识投射到生活中,想想它的实际意义。

  6、 费曼:13岁就可以学微积分,毫不吃力

  7、 恋爱可以塑造彼此的性格,对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大;遇到一个可爱的人并且和他亲密地交往是最棒的事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七):就算90岁也要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心

  记得还是在看《苏菲的世界》的时候,里面曾提到好奇心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的哲学家和孩子们才保有“好奇心”这一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他将世界比喻为一只巨大的兔子,而我们都是生活在兔子皮毛上的蠕虫。大部分人都安逸的生活在皮毛最温暖的深处,而哲学家们,充满好奇心的哲学家们,总是不安于现状,想要爬到毛发的最顶端,看一看把兔子拉出帽子的魔术师究竟长什么样子。

  理查德·费曼无疑也是奋力的想要爬到毛发顶端,一窥魔术师真容的一员。有趣的是,他自己在《你好,我是费曼》这本书,也打趣自己“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寻找着前方的未知”。

  这种好奇心贯穿了费曼的一生,也充斥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点,似乎才是真正成就费曼关键。

  现如今,大家对待孩子们好奇心的态度早已发生了转变,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已经取代了早年自上而下式的教育成为了新的主流。然而对于成年人的好奇心,绝大部人却从未认真思考过搞如何对待,他们多数只是冷漠的对待这一点,有时候,甚至会抱着不屑的态度。

  《你好,我是费曼》中提及了费曼在研究生院时的一件趣事,他很想知道在默数123的时候,究竟做些什么事情,可以影响甚至打断心里的默数。他对这件事充满了好奇,也就立刻行动了起来。一边不停地上上下下爬楼梯,一边在心里默数。而他的同学们看到费曼在楼梯上上下奔跑的时候,并没有对此大惊小怪,或者质疑他研究这些究竟有什么用,相反,当费曼发现自己可以做到一边默数一边看书,但是却不能一边默数一边说话的时候,朋友们开始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他们开始和费曼一起问为什么,为什么费曼不能一边默数一边说话,但其他人却可以做到?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最终深入到了人类大脑功能的层面:“图基在脑中想象出一张纸,上面的数字依次变大。所以他嘴上说着‘玛丽有个小羊羔’的时候,仍可以观察数字的变化!这下子清楚了:他是在“看”数字,所以他无法一边默数一边阅读;而我是在心里“念”数字,所以我不能一边数数一边说话。”

  于是他们最终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发现一切源于只要使用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块,就能在默数的同时做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一旦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许多问题就可以逆推回去得到解决的方法,最终,费曼可以一边默数一边说话,而他的朋友则也可以一边默数一边看书。

  如果费曼最开始发现结论的时候,他的朋友们冷淡的对待,大概费曼的结论就止步于“可以做到一边默数一边看书,但是却不能一边默数一边说话”,如果他们只是随便聊聊不同,不去一起进一步的问更多为什么,或者这件事的最终结论也只是“有人可以一边默数一边看书,有人一边默数一边说话。”

  但幸运的是,一个好奇的费曼身边还有一群同样好奇的朋友们,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是个幼稚的问题,也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和他们的专业物理学好不相关而漠视它,最终让这个问题并未止步于最浅显的层面。而和费曼一起充满了好奇,一层层解开谜题,最终显露出问题的本源。

  也许成年人的好奇心并不是真正分割天才和普通人的那条线,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对于成年人的好奇心,显然没有对小孩子那么友好。对小孩子来说是求知欲和上进心,到了成年人这里便极有可能变成“天哪,你怎么连这个也要问。”

  这种对成年人好奇心的扼杀是无意识的,且悄无声息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会允许成年人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有一定的好奇心,比如一些高深的,前沿的科学领域。对未知的宇宙好奇,就算是成年人也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甚至应该鼓励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是对隔壁那条街好奇,许多人多半就变成了“那有什么好好奇的,和这条街也没什么两样嘛。”(尽管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没见过隔壁那条街是什么样子的。)许多人都觉得,对于成年人,好奇心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好奇心这种东西,并非某种具有固定总值的力量,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它是一种深入一个人生活中的习惯,当一个人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开始主动或者被动的抹杀某些方面的好奇心的时候,指望着他的好奇心被打磨成一种定向的,只针对特定领域的好奇是十分不现实的,最终的可能反而是他全部的好奇心都消失殆尽,从而在方方面面都失去了对不停的问“为什么”的动力

  在《你好,我是费曼》中,其实费曼很多时候的“为什么”都是在不务正业,比如他想知道赫曼是谁,他的一位挚友坚称赫曼和他相熟,可他却总也想不起来。大部分人多半就这样一笑而过,可费曼却打了好几个电话查证。比如他对雅典博物馆里的一件奇怪的机器充满了好奇,就想办法去查阅了各种文献资料,了解这件机器。这些说到底和他从事工作没有任何关系,可他总是想寻根究底。这是因为好奇之心早已成为他天性的一部分,这种好奇心让他对整个世界对身边的一切都更加敏锐,从而反过来促使他在自己的领域探索得更深,走得更远。

  从前,我们总说不要抹杀孩子们的好奇心,现在,也许我们可以把“孩子们”这个词从这个句子中摘掉了。不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好奇心才是推动个人乃至于社会不断探索未知,to brovely 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八):像天才一样思考

  理查德·费曼是个天才,这点毋庸置疑。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研究院、加入天才云集的曼哈顿计划、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参与调查“挑战者号”事故,慧眼洞悉爆炸起因。他还会修理无线电、破解保险柜密码、画画、跳舞、演奏桑巴鼓、破译玛雅象形文字,以及发现了呼麦唱法。这样的天才令人高山仰止,人们难免生出几分好奇,天才是如何思考的?

  不同于某些对自己的诀窍讳莫如深的学霸,费曼非常乐于分享他的秘诀,《你好,我是费曼》并非他唯一的自传,有趣的故事俯拾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还相当善于总结经验,用幽默诚恳的语言娓娓道来,似乎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依稀看到费曼像个精力充沛的孩子,调皮一笑: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可别急着摩拳擦掌效仿,天才之路不是百米冲刺的遥遥领先,而是厚积薄发的持久战。且让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因为质疑、挑战和诱惑也不曾缺席,甚至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更猛。

  年幼的费曼坐在父亲膝头听《百科全书》,讲到25英尺高的霸王龙,父亲会打比方——如果他站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一伸脖子就能够到窗户。兴奋又着迷的小费曼从中学会了转换:凡事多想想它的现实意义。我们有耐心这样跟孩子讲故事吗?有这样的想象力、这样的词汇量、这样的表达热情来避免使用“很高很高的霸王龙”这样宽泛省力的词组吗?

  再如带费曼散步时,父亲会瞎扯些鸟类的名字,却跟他探讨自然界的现象和行为:叶子上为什么有图案?鸟儿为什么啄羽毛?马车上的小球为什么滚动?当别的小朋友向费曼炫耀自己说得出多少种类动植物的名称,费曼心如明镜:知道某个事物的名字与真正了解这一事物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真不用去羡慕别人家小孩会背几首唐诗、认识几国国旗、几种车标,除了满足成年人的虚荣心,别无它用。孩子每天都在玩中学习,比起死记硬背,穷万物之理要有趣、有益得多。随他们的天性去探索,不攀比、不强求,也就不会有仲永之伤了。

  父母们也别担心才疏学浅。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尽管我们总试图解决问题、寻找答案,但费曼说:“科学家们经常处于无知、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我认为这种体验非常重要。”就像费曼的父亲教给他的,费曼长大后明白,当时的解释未必是真相,只是能自圆其说的推论,可是得到推论的过程要比记住一个标准答案要紧。无论他是当年那个蹲在林中的小男孩,还是埋首实验室的科学家,那套思维习惯始终伴随他,在任何困境中都找得出几种可能性。如调查“挑战者号”事故这样的难题,费曼和他的妻子都早在成行之前认定能解开谜团。

  不过,天才也有中招的时候啊,比如费曼事后了解,给他灵感的提示并非偶然,质疑的勇气和坚持的决心却乏人能及;天才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啊,比如牵涉到人心,难保纯粹正直,解决社会问题远比攻克科学难题棘手。年轻时的费曼痴迷于数数的研究,无意中发现每个人大脑工作的方式截然不同,有语言式、有图像式,简单的实验就可测试出我们大脑的偏好。可人类行为又不单单取决于大脑行为模式,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了天才的大脑,却没有足够强大、健全的人格支撑,将是多么可怕的灾难。包括费曼参与的曼哈顿计划在内,多少天才陷入了彷徨绝望中。

  幸而费曼不是其一。他说,科学是工具,他为科学的价值追求它,为科学的乐趣追求它。费曼的天才,为着善的目的。他认为科学家的精神在于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大胆质疑、并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子孙。既然如何使用工具不能由这个天才头脑所决定,就不必自寻烦恼;不给自己枷锁,才能看到光明。

  天才费曼的人生精彩纷呈,他能在任何美好或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乐趣,以孩童般的天真,不玩得尽兴不罢休。他那句“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天赋,但画画这样的东西并不需要任何天赋”透着傲娇,却也不无道理。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不也如此吗?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热烈地亲近、尝试、探索、钻研,陶醉时不求回报,他们天生就会像天才一样思考。我们还在寻觅什么呢?就做个有趣的玩伴吧,莫用功利的世俗标准扼杀了天才。

  ——丙申年读理查德·费曼《你好,我是费曼》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九):好奇心

  一个人的有趣好玩没把什么当回事,那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而是一种可以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生活的理念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跟随着自己的脚步走着发现着给周围的人带来价值和赋予其意义。有些人的一生不值得过的多么好,有些人总是多姿多彩其中背后的逻辑和思维意识恰恰是对待生活方式,个人为人处世的一种心境。

  费曼的,好奇心,不在乎别人怎么想,还有个人要怎样养成科学家般的思维;像诸如此类的问题和角度去衡量着一个人怎样伫立在社会里,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做科学执拗在有些行业的人看来就是犯了大忌,而有些人却不这样认同。

  把握好自己内心的自己,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去发现和感知这个世界的不同,好奇心和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你好,我是费曼》读后感(十):没有实力的自由真还是假?

  关于费曼的故事

  整本书都很有趣。但每看一页,就像枷锁勒紧一寸。像很卡的电子设备在运行。

  这样一个科学家内心里的感情,胜过曾经看过的爱情故事。

  费曼和艾琳 这样的关系太令我向往了

  费曼说 如果一个丈夫知道妻子得了结核病吉他抛弃她,你们会觉得这是明智的选择吗?

  于是那个腼腆的家伙轻轻吻了一下新娘的脸颊。

  他们不能接吻。他们没有朝夕相处。

  艾琳对费曼说的最多的是 你为什么在乎别人怎么想?

  艾琳去世后。费曼最后吻了她一次。

  殡仪馆告诉费曼艾琳刚刚化了妆。

  费曼拒绝去看。

  回去立刻开始工作“她死了。项目进展得怎样?”

  艾琳出现在费曼的梦里,费曼说你不能到我的梦里来。去他妈的梦里。

  但是,在橱窗看到一件漂亮的裙子,费曼想“艾琳会喜欢它的”。费曼泪流满面。

  我也。

  对于为情所困这件事情,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它联系了。或许它也已经把我忘了,如果一个人非要另一个人才能完整,那我相信有些人注定就是抱着一半的灵魂在人世间行尸走肉。

  对于即将要死的每一个我们,明知要死还要活着,这样一个强大的负担,我们用欢笑用享乐用最庸常的生活去对抗它。如果多一点梦想的话,大概是想施加更大的对抗。

  如果走一遭没有遇到,那潇洒一点加速生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