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死亡大辞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10篇

2022-04-04 03:33: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10篇

  《死亡大辞典》是一本由(美)Michael Largo 迈克尔•拉尔戈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一):关注死亡变不变?

  在书店闲逛,看到了这本颇走个性路线的书——《死亡大辞典》,登时拿起翻看。

  第一遍看心想:嗯,很有意思,不是提倡博学么,了解一下千奇百怪的死法很好啊,而且作者提供的资料详实,有理有据,笔触还算幽默。要不要买下来?犹豫中……

  第二遍看心想:死法真多啊,很有教育意义,但要真买下来,会不会惶惶不可终日啊,那么多离奇的死法,看得我真是连从书店走回家的勇气都在一点点的消磨光了~ 这种书真要买回去仔细看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还是算了吧……

  第三遍看心想: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在这本书周围转了一大圈,但是心思却紧紧的锁在了这本上面,不由自主的还是拿起来又翻了翻,再考虑一哈。天啊,所有心思都放在“死亡”上了,我会不会心理变态了啊~~~

  买了都不好意思付账,还是算了吧,回家网购去^-^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二):死的花样还真够多的!

  看了《死亡大辞典》,就是从A到Z讲死亡,我总是对别人的死感兴趣。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称的上是百科全书了,一本关于怎么告别这个世界的百科全书,并且你会惊讶的发现死的花样真是够多的。

  作者扯,说这本书是要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死亡,我不相信有什么家伙是冲着这个角度去阅读的。其实冲着什么角度阅读也都无所谓,关键是要哈哈一乐,毕竟这个世界除了死亡和税收之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富兰克林语)。

  这个家伙花了十年去研究死亡这件事,从这个角度讲,他也够疯狂的了。我们完全不必要担心,读了这本书会对我们的健康上造成什么伤害。虽然我们的确不该老是想着死亡这件事,但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叫你尽可能的避免死亡的随意性的机会。并且作者还乐观地预计,买这本书的人至少要多活两年。38元真能多活两年,也很好了。

  反正,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死亡的读物能叫我这么轻松。我学会了很多无关紧要的知识。

  比如:1750年排行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是痉挛,只是因为食物被卡在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最终窒息身亡。

  而2005年排在死亡原因第一位的就是心脏病。

  在美国,平均7秒中有一个人降生,14秒中有一个人死亡。而一个美国大兵为国捐躯的同时,也为他的父母买了农场,一切都是缘于那高额的补偿。

  1950年以前,用的最多的自杀方法竟然是喝汽油。

  上夜班的最早意思是用来描述在墓地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听那些意外被活埋的人在棺材中敲响的叮当声。

  15-24岁之间死亡的主要原因竟然是谋杀。而监狱中最高的死因竟然是自杀。

  每场马拉松都会有3人死掉。

  列宁,莫扎特,贝多芬,梵高都是死于梅毒。

  星期四容易发生地陷。

  在美国,一星期内的枪杀案件比整个欧洲一年的都多。

  一个头颅在被斩下之后,还能眨眼多达20次。

  在美国,一个无家可归人的平均寿命是44岁。

  在1700年,只有100种致人死亡的原因;而2008年,致死的原因已经超过3000种。

  书的后面还附赠了许多有趣的遗言和墓志铭。比如希尔顿酒店创始者的临终遗言是:请把浴帘挂在浴缸内侧。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遗言竟然是“我头疼的厉害。” 一个死于酗酒的家伙的墓志铭是“再也不喝了。”真是拿死人打岔,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以调侃的方式看待死亡这整件事。我的确很容易就拿这种方式看待别人的死亡。

  无论如何,死亡的确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潜在要素,但它真正吊诡的地方就是:真正经历过的人将没有机会写它,诚如弗洛伊德所言,当我们试图去想象死亡时,我们发现自己也只能是旁观者。

  死亡有什么公平可言吗?在它不会落下每一个人这一点上,它的确是公平的。

  读了这本书,你也可以试图弄清什么是生命。因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弄清什么是生命,而真的去死。

  死亡和生命哪一个更深刻呢。我不知道,但我听人讲过,死亡比性更深刻,也对,也是废话。因为死亡没有第二回了吗。

  反正我是相信,一个恪守养生之道的人,与一个浪掷生命的人,其实都无法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日子。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拿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死翘翘。既然现在还活着,那就好好活着吧。

  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陆WWW.FINALEXITS.COM。

  http://blog.sina.com.cn/tongxinxiaoyu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三):《死亡大辞典》中的猎奇向与恶趣味片段摘录

  首先要说明的是,《死亡大辞典》一书80%以上的内容都是很严肃的数据统计与事件摘录,并不十分猎奇,有时候甚至会感觉有点枯燥。

  其次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中文翻译实在令人无力吐槽,因此笔者摘录的过程中,在尽量保留原译本的前提下。适当地对一些错字和病句进行了删改。

  本书2008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2012年新星又推出了本书的新版,书名改为《离奇死法大百科》,不知内容及译文质量变动如何。

  酗酒 / ALCOHOLISM

  1933年,一个深醉的酒保听说一个家伙在他老婆去世时得到了一大笔保险赔偿。他觉得如果给一个上了年纪、行动笨拙、名家米基·M的酗酒常客——这个酒鬼明显地已经到了病情的最后阶段——办理人寿保险,他同样也可以弄到一笔钱。该酒保怂恿酒店的门卫帮助他,算计着在这个老酒鬼见阎王前只要等几个月就大功告成了。六个月后,米基还没有死,他们决定加速这个进程。在米基生日的那个晚上,他们告诉米基,他可以在店里免费喝一整晚上的酒。他们给他送来了掺了防冻液、鞋油、老鼠药和松节油的鸡尾酒。但米基踉踉跄跄地离开了,第二天仍旧回来要更多的酒。酒保给他一个烂鱼做的三明治,里面加了一把地毯钉。看起来米基很受用,因为他又要了一个。又过了几个晚上,当米基在他的凳子上昏过去时,酒保和门卫把他拖到夜晚寒冷的室外。在附近的一个公园里,他们脱去了他的衣服,往他身上泼水,以确保他能被冻死。当所有这一切都不奏效时,酒保雇了一个大块头的家伙把米基扔向一辆高速行驶的出租车,也没能把他弄死。最后由于米基一直无法死去,他们把他的脑袋放在厨房的炉子上并打开了煤气。然而,由于煤气中毒死亡使尸体变成了亮红色,酒保和门卫被指控,两个人都追悔莫及地坐上了电椅被处死。

  动物“人”质 / ANIMAL HOSTAGES

  宽松的裤子 / BABY PANTS

  图森市一个18岁的男子知道穿着对于一个人角色的重要性。去抢一家商店到底有多难?他清楚唯一值得担心的是那些摄像头。他已经见过很多笨头笨脑的家伙因为他们的脸正好出现在录像带里而被逮住。想成为小偷的他可不不想让那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去了当地的百货商店,让女士内衣部的售货员给他拿了特大号特耐用的连裤袜。当晚他回到了同一个百货店,打开了连裤袜的包装盒,深吸了一口气,把它套在自己的脑袋上。他把袜子加固了的裆部放在嘴上,把袜腿在自己的脖子上缠了几圈并打了个结:这就不会有人在录像带里看见他的脸了。他一走进商店,报警器就响了。一分钟后他觉得有水,他上面的洒水器开了。这个情况他并没有预料到,于是他沉不住气了,趔趔趄趄地就往回跑。人们尖叫着跑出商店——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不知什么原因使洒水器打开了。几小时后该男子在浴袍展示架下被发现,带着的面具导致他窒息而死。

  篮球 / BASKETBALL

  在得到了批准成立的篮球俱乐部的球场上,猝死占死亡人数的第一位。但在一些场院和社区的篮球场地,勒死占第一位——小伙子们在灌篮时被缠在球网上。(1990年以来,57个年轻人因为被缠在球网上而死亡)

  被蒸煮的和被烧烤的 / BOILED AND BAKED

  纽约州北部的一名男子是一个喷气式战斗机的爱好者。他有一个8英尺的F6幻影战斗机的涡轮引擎,放在他后院的鹰架上,偶尔发动这个引擎来化雪。他的邻居,一个63岁的老妇,几次打电话给警察抱怨机器轰鸣的噪音。1994年,在邻居抱怨了很多次以后,该男子得到了法院的传票。之后不久,他邀请邻居老妇人过来喝杯咖啡,商量一下问题如何解决。当老妇走向那个引擎时,他转动了机器的位置。就在老妇靠得足够近的时候,他发动了涡轮,5000度高温的热风吹响了这个可怜的老太太,一下子就把她烤焦了。拖走这名男子后,警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必要在他邻居尸体的位置上用粉笔画一个轮廓。她的尸体已经在人行道上留下一个完美的烧焦轮廓。

  手机礼仪 / CELL PHONE ETIQUETTE

  2001年,纳什维尔一个商人坐在酒吧里看电视转播的一场比赛时,手机响了。他接听了电话并大声讲话。起初其他的顾客都很耐心地坐着,在侍应生很有礼貌地请这位先生到外面去打电话,而接电话的人以“有要事”为由继续在那儿喋喋不休时,另一名顾客大声要他闭嘴。而这名男子则用中指做出了肮脏的示意回应,终于第三名怒气冲天的酒客把一个啤酒瓶子让向了他的脑袋并使他毙命。

  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 / CO-SLEEPING

  1998年,一名21岁的女子和她的一帮朋友在她的寓所喝酒时,让两岁的孩子睡在她旁边的沙发上,她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在屋子的各处昏睡过去。一个大块头的女宾挤上了沙发,就躺在妈妈和孩子的中间。第二天早晨,孩子被发现已经咽气了,脑袋还压在醉酒的女人的臀下。(1985年以来和父母同睡的孩子的死亡人数:1557。)

  深度烧伤 / DEEP FRIED

  1981年,一名25岁的男子和一个朋友去看黄石公园的喷泉。他们把狗留在车上,自己走近了去看。但在他们注意到之前,狗跳下了车,跑到了他们前面,并跳进了喷泉中。在表面温度超过沸点的水里,狗开始尖叫,挣扎着要回到岸上。周围的人警告他不要进去,但这名男子觉得他该做点什么,因此没听进去。他退后了两步,做了一个跑着的跳跃动作,一头扎进了那个大热锅里。他游到狗的跟前并抓住了它,但很快他们都沉了下去。过了几分钟他又出来了,但狗却不见了。他的朋友走进水中把他拉上来,结果脚部二级烫伤。当该名男子最后被从间歇泉中来上并脱下鞋子时,他说道:“这是我干过的最愚蠢的事。”后来,在离间歇泉不远的地方,国家公园的管理员捡到了两大片形状像忍受的皮肤。当救护车到达并把这名男子送到医院时,他失明了。两天后他死于三级烫伤。

  埃博拉病毒 / EBOLA VIRUS

  1967年的一个早晨,德国一个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用的各种动物的养猴人感觉到轻微的头疼和胃部微微的恶心。他身上的每一个出口,从眼睛、耳朵、鼻子到肛门,都开始流血。伴随着一次强烈的呕吐喷薄而出的内脏(包括胃、肝和肺的碎块)在室内被喷出15英尺远。

  外物 / FOREIGN BODIES

  2004年,29人因直肠插入外物而死亡。有些死亡常常被归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性交创伤”。一个人曾因插入一个打开着的防腐剂瓶子而死亡,也有人因插入一根窗帘杆致使直肠膜破裂,失血而亡。同一年,还有5个人因插入扫帚把引发肛门败血症而死亡。2人死于由插入的鸡骨头而引起的肛门感染和直肠撕裂。1人不知所以地坐到了一个汽水瓶子上,致使瓶子整个地进入了肛门并被挤进了大肠。他在试图用一个挂衣钩取出瓶子时死亡。

  头和标志 / HEAD AND SIGNS

  1996年,一个13岁的明尼苏达州的小男孩为了和朋友打招呼,把身体侧出了公车窗户,就在这时候,这辆公共汽车正好出战,这个小男孩的头撞到了一棵树上面。1994年,一个13岁的新泽西州的小女孩也把头伸出了公车窗外,然后撞在了一根电线杆上边。1988年,一个15岁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孩子为了看一场校园殴斗,把身体侧出公交车窗外,头整个被一个道路标志砍了下来。

  2004年在亚特兰大,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一群邻居出门散步,在车道上发现了一辆卡车,卡车的乘客座位上还坐着一个没有头的尸体,警察赶到时发现这辆卡车的主人衣服沾满鲜血,却正在睡觉。原来他的朋友把头伸出窗外,却正好撞在一根电线杆上,但车主丝毫没有察觉,载着他无头的朋友继续行驶了21公里,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他的朋友突然不聊天了。

  1954年,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在一段比较湿的车道上刹车失灵,他的头被一个桥索斩了下来,但是不知何故,他的身子仍然骑着摩托车行驶了将近9英里,一直驶进小镇。1996年,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一个27岁的女人也是被一个飞出卡车的金属板砍掉头颅之后,继续开着摩托车行驶了100码。

  交通肇事逃逸 / HIT-AND-RUN

  2001年10月德克萨斯州福特沃思堡的一个名家格雷戈里格伦·比格斯的无家可归者被一位名叫尚特·马拉德的助理护士开车撞到了,而且被卡在她的挡风玻璃上面。事故现场是一段非常黑的马路,而且事故发生时已是深夜。马拉德没有停车,继续往前开,一直把车开进了自家的车库,这时比格斯先生仍然在他的挡风玻璃上,但她丝毫没有理会,关灯上床休息了。

  钩虫 / HOOK WORMS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可以本人们所接受的移除绦虫的方法还包括挨饿。标准的做法就是让一个病人禁食3-5天,然后张大嘴,在嘴边放一碗专杀绦虫的美味的汤。这时候那条20-30英尺长,拇指一般粗的饥饿的绦虫,就被汤的香味从肠里面哄骗出来,沿着喉咙向汤移动过来。这时候医生就从嘴里抓住这只线虫,用力将它拖出来,从而将它移出受感染的人体。

  笑 / LAUGHING

  1991年,在西雅图一间酒吧中流传的笑话让一位35岁的男子不可抑制地大笑了13个小时。这样做其实很危险,最后这个人死于心脏衰竭。曾有人问他是什么笑话能让他连续大笑不止,他在笑的间隙说道:“是一个关于羚羊和贝类动物的笑话,而且我还记得与贝类动物有关的那一段。”

  流星 / METEORS

  1954年11月30日,一颗重达8英磅的陨星击穿了阿拉巴马州一户人家的屋顶,将在屋内的哈维雷特・豪哲思夫人砸得不省人事。

  自恋 / NARCISSISM

  卢佩・维莱斯曾是一名轰动一时的女星,作为一个明星,她极其在意自己外表的每个细节,一面一人高的镜子从来都不离她的左右。当她怀有身孕时,她甚至无法忍受镜子中的自己。在怀孕4个月后,卢佩穿上了她最漂亮的衣服,然后吞下了一把安眠药片,躺了下来,并确认自己的尸体会很迷人。但她突然感觉想要呕吐,于是冲向了洗手间,却在洗手间滑倒了。当人们发现她时,她的尸体趴在马桶上,头浸没在马桶的水里。

  便餐式晚宴 / POTLUCK DINNERS

  1988年,圣迭戈一位患晚期肺癌的男子被告知自己还能活不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因此,他决定为自己举行一个怀念仪式。他邀请了超过300名亲朋好友来参加自己的便餐式纪念晚宴。宴会上,他将自己的氧气罩取下来享受自己的最后一支香烟,不料一阵猛烈的咳嗽将香烟上的火星吹落到了氧气罐中,并引爆了它。两天后,这名男子因伤势过重死亡。

  连体婴 / SIAMESE TWINS

  最著名的连体婴时查恩和英格,他们在17岁时被曾是连体人的P.T.巴纳姆雇佣,加入了他的杂耍表演团队,他们从胸部到臀部都连在一起,他们在马戏团待了10年,知道最后厌倦了表演的生活。他们之后将名字更改为邦克兄弟,来到北卡罗莱纳州当起了农夫。他们娶了当地的姑娘为妻,并在一起举行了婚礼,他们总共生了18个孩子。1874年,当他们63岁的时候,查恩・邦克在田野干活时感染了支气管炎而死亡,英格无助地站在一旁,几个小时后也离开了人世。

  男女皆宜 / UNISEX

  鲍比・科尔克是最出名的一位“一半对一半”的双性名人,因为他/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杂耍界已小有名气。他的双性分界线非常鲜明,从头到脚平均地分成男女两部分,特别是生殖器官。在他的右半部,鲍比有着男人的特征,留着短发并且肌肉发达,而在左半部分,她是一个长发飘飘、皮肤光滑细腻,而且乳房完美的女人。腰部以下,鲍比的两性生殖器官都完好无损。而他的性格和智商却是由睾丸激素来控制的。如果他被称为畸形人,鲍比会勃然大怒。在他工作之余,他会到夜总会消遣而且与数不清的漂亮女人有染。1950年鲍比42岁的时候死于食物中毒。

  结婚日 / WEDDING DAY

  格林・乌尔夫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为“全世界结婚次数最多的男人”。当他88岁死于加利福尼亚的雷德兰斯时,他的29个妻子没人愿意来认领他的尸体。尽管他有19个孩子,40个孙子和19个曾孙,但仍然用了两周时间,他和第14任妻子所生的一个儿子才出现并埋葬了他。

  墓志铭

  一名死于1745年的男子的碑文,描述了死者死亡的原因:

  他被鱼骨卡住了喉咙,然后他唱出了天使般的音符。

  一名1790年在费城死于黄热病的男子的碑文:

  死神残酷地将我带走,

  事先毫无征兆。

  晚上我还活着,

  早上我却死了。

  1938年死于纽约的安娜・H的碑文:

  这里躺着的人是我们的安娜,

  他死于一只香蕉。

  并不是水果害死了她,

  而是香蕉皮要了她的命。

  纽约州摩拉维亚人墓地某碑文:

  无论你身在何方,

  让你的肠气自由排放吧。

  如果憋着不放,

  那就会像我一样下场。

  在厂商还没有被要求提供可信赖的广告前,碑文是一种能够永远对其进行控诉的方法:

  埃伦・香农

  1870年3月21日死于火灾

  导致火灾的时爆炸的煤油灯,

  里面装着R.E.丹福思公司的防爆燃油。

  巴尔的摩公墓,1910年:

  这块石头下面躺着我的妻子,

  她现在可以休息了,我也一样。

  新斯科舍,东达尔豪西公墓:

  这里躺着

  伊齐基尔・艾科尔

  102岁

  是个好人

  死得太早

  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1979年:

  我告诉过你们,

  我生病了!

  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名死于1984年的27岁青年的墓碑上,雕刻了大麻叶的图画,下面的文字是:

  嗨!

  继续过瘾吧。

  再见!

  最后,还有些人只是无话可说,下面这段墓志铭是在田纳西州查图加发现的,他的主人死于1954年。

  这里躺着内德,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R.I.P.

  原文链接:http://i.mtime.com/esunchien/blog/7421207/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四):“死亡遇到知识分子也无可奈何”或“地球真是太危险了”

  我小时候有种怪病,姑且称为“宇宙恐惧症”。一般入夜便发,很有些欧阳锋华山顶上苦思“我是谁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腔调。类似于《三国演义》里秦宓刁难张温:“天既轻清,轻清外又有何物?”着了此道,每念及生死大事,不免悲从中来,越悲越胡思乱想。求诸于书,夫子们也不愿给我答案。孔圣道:“未知生,焉知死。”不聊死后怪力乱神。伊壁鸠鲁说对死无知,何必怕它。但他老人家这开导治标不治本,至少医不了我这死脑筋。相比而言,反倒是《读者》之类温情杂志,偶尔有些笔墨谆谆善诱,但说得大多抒情过头。读去仿佛吃酪,甜倒很甜,细品时一点干货没有。

  症状减轻,大概是初中时看了些科普读物。没什么启人心胸的甜言蜜语,只是一个个讲道理。科学家们言之凿凿,让人看得放心。后来我想,看这些所以让人平静,一是免了我自己伪科学的胡思乱想,免得自己去推导天圆地方幽灵冥泉;二是觉得“原来也有人在琢磨这些问题,而且说得坦坦荡荡有据可查哩”,虚拟的孤单感一去,自然觉得自己杞人忧天。

  总结一下便是,我们所惧怕的事情,许多时候是因其神秘而可怕。真的一五一十放桌面上聊开了,便西门豹扔巫婆似的,一清二明。我以前有个朋友,青春期时苦于没什么禁书启蒙,于是闷想,眼看形销骨立得有贾瑞模样,快走上犯罪道路了。偏好那时某社出了本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我让他看其中一篇。大概那里面说得又直白又干净,不容想象涉足,他看后大彻大悟,此后动辄悲天悯人状看着谈恋爱的同学,教诲到:这勾当不过如此,科学上来说只是如何如何……当然他不算是个健康的范例。我的意思无非是,任何勾当,独自斜睨容易走火入魔;端上桌来正视,也许反倒没事。

  比如这本书,简直有些行为艺术。按字母顺序把人各种死法描绘一个遍。既没有恐怖片特意造的血淋淋情景,又没有披麻戴孝哭丧的家属。死者的例子端正写来,俨然福尔马林里泡着的标本。过于严谨,于是反而富有喜感,猛一看很让人想起《XX的N种死法》之类恶搞。比恶搞更恶搞的是,这些死法还都是真的,有图可查,有证可考。不免让人怀疑作者真得无聊成什么样。

  以前我见识粗浅,以为死法若非人老后器官衰竭,便是江湖某大侠一招伤了某人的某器官,循环系统出问题以至于心脏停跳大脑缺氧如此魂归离恨天。但看了这书里平均每年多少人打嗝死、养猫寄生虫感染死、摔死、胖死、电梯里卡死、被伞戳死

  如前所述,由于这本书作者既有知识分子的严谨作风,又喜感十足的在一个怪异的领域——死——应用着统计学,随便翻几页就很容易消除你对死的固有印象。这本书很适合作为一本消除抑郁症的读物——虽然我也觉得,看到某些怪异的事例后不低眉哀悼而是摆出囧脸是非常不厚道的事。反正,在把这本书当知识性读物读个20分钟后,我产生了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死亡既如此毫无神秘感,地球又是这等危险,我们又没能力蹦到对流层,那就只好念叨着质能守恒定律不生不灭,然后傻乐呵一下,开开心心活下去吧。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五):别人的死亡

  (一)

  书里的有些数据看起来很有意思,比如每年死于棒球的有多少人,或者死于打嗝的有多少人。有时候会忘了将来自己也会变成统计数据之一。

  不过大部分人的死亡平淡无奇,不是在自己家的床上,就是在医院的床上。这种死亡方式,不在《死亡大辞典》的收录名单里。

  死亡可以让人做出一些很极端的判断:什么事都可以原谅,或者什么都用不着原谅。不过,死亡变得比较真切的时候,原谅的念头根本不知道哪里去了。

  去年某天坐水上飞艇从澳门回到香港,夜色中海面一无参照物,恐惧症发作。周围的人看起来个个平静,唯独我一个人紧张得发狂,脑子里一片空白。自那之后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不怕死了。

  (二)

  当时《死亡大辞典》还在翻译中。选中这本书作为出版选题,是因为好玩儿,觉得自己有了mini上帝的感觉,看人世间种种死态。为了说动出版社接受这个选题,我还找了其中一个有意思的例子:一个男人半夜去洗手间,他坐在马桶上就睡着了,结果楼上漏水,当时天寒,竟然将这个男人活活冻在冰壳子里,他就这么死了。

  那天拿到样书翻翻,还是觉得好玩儿。拉拉队、吃冰淇淋,反正人类所做的每件事,都能成为致死原因,这些原因作者按照字母顺序,从A编到Z,附上各种刺激的图片,多毛的人,最瘦的人,最胖的人等等。

  我领了一本样书,打算放洗手间里慢慢看。结果约了朋友,就送了出去。第二天又领了一本,又遇到一个朋友,又送人了。

  (三)

  上周六买了《新京报》,翻到读书版,推荐此书,说可以跟去年的《先上讣告 后上天堂》对比读之类的。我才反省,我好像对死亡的话题一直有兴趣。

  确切地说,是别人的死亡有兴趣。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六):傻死 BY 黄集伟

  “一种关乎生命的哲学态度?一部嘲笑人类智力软肋的细节大全?从A数到Z,他们傻死。人类傻死。”

  转载自黄集伟blog:

  http://www.bullog.cn/blogs/huangjiwei/archives/176016.aspx

  先看看书

  212. 一天下午,威利到户外去放他用废弃纺织物做成的风筝。用来牵引风筝的不是50美分一卷的麻线,而是他淘到的一团铝丝。一切都那么有魅力,如果没有一阵狂风将线乱缠在了附近的一根电线上。一瞬间,从电线上传下来的高压电流将威利的手缠住,使他的心跳停止……“垃圾堆中有黄金”,威利-H在谈到加利福尼亚万纽斯的垃圾堆的时候会这么讲。威利很喜欢向邻居们展示用人们丢掉的东西制成的那类美妙而有用的玩意儿。

  296. 1988年7月,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一名惯偷在一场重金属音乐会后盗取了一只钱包,一群年轻的乐迷发现了他并如复仇般对其穷追不舍。他连续跑了10个街区仍无法摆脱愤怒的追逐者,最后他在一个商店旁边的垃圾粉碎机中藏了起来。为了不被发现,他在里面藏着一动不动,给了追逐者足够的时间来放弃。他一定是睡着了,因为直到第二天早上粉碎机开始工作的时候,他还在里面直到被搅碎。

  376. 1992年,波士顿一名男子觉得他可以从一家饮料商店拿走一些昂贵的白兰地酒,店铺的监视器拍到了他趴在橱窗的玻璃上近距离观看商品时的样子。他朝周围看了看,然后离开了摄像头的可视范围。几分钟后,他又返回了橱窗前,并拿了一块炉渣砖。他站在离橱窗两英尺的地方,将砖举过头顶,然后用尽全力向橱窗仍去。用树脂玻璃做的橱窗被砸得凹陷了一块,但没有被击碎。砖头却被反弹回去,正好砸在这名男子的头上。在监视器中看到,他先是在地上抽搐着,然后就躺在血泊中不动了。

  再发发言

  聪明的编辑总是会把最关键的一句话印到封面上去。在自家私房菜般敝帚自珍的店面上竖一杆幌子,没什么不好意思。当然,幌子就要像个幌子,名要好字要好意思要到。它就是个脸面,即为脸面,就要有鼻子有眼有眉毛有嘴,不然,戳个面团儿在那儿,反是怪异。“一本关于怎么告别这个世界的百科全书”……对,前面这句就是这本书的幌子,很精神的幌子。翻完书。发会呆。很服气。它是个幌子,是个浓缩版内容简介,可谁又能说它不是一种关乎生命的哲学态度?一部嘲笑人类智力软肋的细节大全?从A数到Z,他们傻死。人类傻死。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七):向上帝挑战——阅读《死亡大辞典》

  我是很少被明目张胆说死这类型的书籍激发哲学思考的人

  活着,好好活,越长越好,买别墅,换更大的别墅,游泳池边躺着两个比基尼美女,去加拿大滑雪,到瑞士度蜜月,一个人包下影院看一场电影,租一栋古堡开party。

  我想说的意思只是,既然活着还有很多好东西值得我们期待,某些人选择在枕头边放着一本《死亡大辞典——一本关于怎么告别这个世界的百科全书》,就必定还有别的原因存在。

  比方说他可以可以把本书当作一本专业字典,学科是“死亡学”,词条按照英文字母从A排到Z,每个单词不但有详细的含义解释,并且还伴有几个令你眼界大开的小故事或者精美插图——多棒!反正我睡之前都得背10来页工程英语或者医学英语字典,多一本死亡学也许会有趣得多。

  也有可能他只是一位恐怖或神秘大作的爱好者,那么他每年都一定会关注“布莱姆•斯托克”奖的获奖名单,这个一年一度的恐怖小说颁奖盛事其本身的名气早已被一连串曾经得奖者的风头盖过——斯蒂芬•金,克里夫•巴克,J•K•罗琳,用亚玛逊网站上的说法叫“你都不好意思让前几届获奖者陪着你上台领奖”。直到2006年上面又添上了迈克尔•拉尔戈的名字,他的《死亡大辞典》一举摘得非虚构作品类的大奖。评委会主席称:“这是一本引人入胜,常读常新并且永不过时的好书,它将可以作为你最合适的礼物送给那些精神紧张,人格扭曲或者仅仅是充满好奇心的好朋友。”

  又比方说他和女朋友一起看完了《死神来了》,生命真脆弱,居然还有那么多不经意的小失误会把我送上西天,我刚看电影时吃了一堆爆米花,这会害死我吗?于是他拿起书翻到M条目下——Microwave Popcorn,微波炉烤的爆米花,“2003年有23名美国人死于微波爆米花,不过并不是被爆米花咽死,而是死于由于吸入爆米花中人造黄油而导致的肺病。”知识不仅仅是力量,知识还是生命。

  王小波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段子,说是在很久以前,一名数学教授发明了三次方程的解法,在课堂上他强压激动的心情向学生们讲述着,突然窗外一声惊雷,教授吓得脸色煞白,对学子们说:“各位先生,我们触及了上帝的秘密……”

  这个笑话的寓意是说:上帝可没我们人类想的这么小心眼,解一个区区三次方程都得降天雷来威胁咱们。不过我觉得,死亡的秘密和三次方程必须区别对待,而且上帝某些时刻的确是一个小心眼。

  天主教严禁信徒自杀,原因是因为这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你选择自杀,对于告诉那位天堂里的老人家,你比他更清楚自己应该活多久,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该走,你因此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并且永远不会有忏悔的机会。

  我不一定赞同自杀有罪,但是我同意,人类在很多时刻,还是应该保持对天地间神秘力量的敬畏,死亡是一个无法参透的魔咒,唯有哲学与艺术能让我们稍稍接近于它的核心。但越是如此,我们就越是不知足的想挑战上帝——并且我们总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好奇心。

  如果你也想挑战上帝,不妨先读读《死亡大辞典》,借鉴下迈克尔先生的思路。知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少走弯路。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八):《死亡大辞典》

  只要不下雨,我是尽量每晚在楼下的小区散步一小时。这个习惯是几个月前,听从了某人的劝谕后逐渐培养的。

  散步,本身是枯燥单调的事情,但它也有个好处,保证我充分的时间胡思乱想。其次,我总是听着音乐去散步的,有时候,将整部贝九听下来就回家了,有时候,会把巴赫、勃拉姆斯、贝多芬、莫扎特短小的作品轮番听一遍再回家。

  我胡思乱想的习惯由来已久,天马行空,弗远无界,碍于文化风俗,其内容大多不足与外人道。单凭言论自由这好处,我就羡慕那些有志于独身的女性。但凡口无遮拦,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女性,估计,都是铁定心不嫁人的,例如波伏娃。婚姻,就如伍尔夫说的,是“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而那个女人,即使拥有无怨无悔地迁就包容她的丈夫雷纳德·伍尔夫,最终,还是揣着一堆石头,走入河里自溺身亡。

  自杀以及何种方式自杀,偶尔也是我胡思乱想的内容之一。我在这方面匮乏的知识和想象力,加上不能忍受自己的身体因死亡而毁损或变形,让我只能想到最庸俗的死法:烧炭、服毒、安乐死。烧炭是河对岸居民的最爱,年年都有不少人吞下几颗安眠药然后以这种晕乎乎的方式中止旅程,我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已到了通行证都懒得办理的程度,还是别与它的时尚纠缠不清。服毒致死,听起来很浪漫,很文艺复兴。可它最麻烦之处在于千金易得,毒药难求。若然要采取此法,很有必要认识一些化学专业的人,自己去修已来不及了,只能怪当初缺乏远见。安乐死,其实是我对这个现实世界,私底下最殷切的盼望。就象星星盼望月亮,溪流盼望大海。

  这个制度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实施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不可阻挡。终有一天,文明会进展到这种程度:死亡,就像超市里出售的口香糖一样,随手可得。而我相信,这项制度只会让自杀率下降而不是上升。既然,死亡变得如此方便,也就不需要为此费什么脑筋,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生”这件事情上。而我觉得,安乐死最大的美德,不是将痛苦减少,而是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那么,在这项制度尚未合法化以前,有什么更有趣、更高尚、更有情调或者更无厘头的死法?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死亡大辞典--从A死到Z》,绝对有益于拓展这方面的想象力。据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潜在的死亡原因已从古代的几百种上升到目前的三千种。而此书作者花了近10年时间,专门研究和搜罗这方面的资料,囊括了各种各样,穷尽想象力的死法,流行或不流行的,体面或者不体面的。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九):三千种死法

  很久前听说过有本书叫《死猫的一百种用法》,马桶刷、不求人、沙发扶手等不一而足,十分喷饭。现在看来此书大约是杜撰的,因为如此喷饭的书居然从来没见它有卖或网上有连载,谁见过请一定通知我。

  死猫的用法暂且不论,猫死的方法可能不是太多,世界上有多少猫谁也数不清,相信它们大部分应该都死于疾病、饥饿、狩猎,车祸可能也算城市猫的重要死因。但,人有多少种死法呢?《死亡大辞典》这本书告诉我们,超过三千种。其中离奇而比死猫用法更喷饭的比比皆是。可惜大概没人会写《死人的一百种用法》,这书名看上去就不是搞笑而是吓人的了——要是谁被这本书吓死、乐死、砸死。。。死法又向四千种更进一步。

  青蛙公主和青蛙王子的童话也许不无依据,只不过有个大近视想舔一个癞蛤蟆结果抓错了而已——本书中提到,50个美国大学生中只有一个承认不会亲吻青蛙,但如果见到蟾蜍,他肯定会舔一下,因为一个普遍认识是,蟾酥有催情效用。

  但实际上许多人因为舔了蛤蟆而死。。。这事要是发生在中国,追悼会还怎么开?悼词还怎么写?家属和领导肯定都颜面无光。。。

  在美国就好办了,我们可以参考那本《先上讣告,后上天堂》,比如在讣告上印一只穿婚纱戴王冠的癞蛤蟆,旁边写“X先生亲吻了他的公主,强烈的爱情让他上了天堂”或者“莎士比亚说,毒药有时也能治病。于是,毒药治好了X先生的相思病。祝他安息”。

  再比如犹他州那位做手术时放屁引起气体燃烧被烧死的先生,如果我是医生,真想编个死因给他家人,当然前提是别请我吃医疗官司。

  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规律性有趣事件,比如偶然停电会导致多少人死亡?结论是3小时以上的意外停电会导致平均五人死亡。

  最鲜明的例子是,康涅狄格州的一次停电中,一个女人因点蜡造成失火死亡,一个小孩摸黑上楼梯摔死,一个男人困在电梯里因心脏病而亡,还有两人因交通信号灯失灵被汽车撞死。另发生23起抢劫案。这还没完,由于当地有15家超市销售在停电时没冷冻的肉,又造成15人死于大肠杆菌和腊肠杆菌中毒。蝴蝶效应是真理。

  也许笑话别人的死法是不对的,但谈死色变是更不对的。死亡话题能让人开怀大笑,真是件最开心的事儿。

  《死亡大辞典》读后感(十):有关死神的猜想~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与死神见面。想象中的死神应该披着黑衣,走到哪里都带着雷霆闪电。他神色匆忙、面孔严峻。看到我,只需轻轻挥一挥手中的死亡权杖,我的灵魂就会被死死缚在黑灵车上,无处遁逃。

  然而根据《死亡大辞典》的解释,死神的样子并不是这样。他有时会装扮成马戏团满面油彩的小丑,有时则化身为一瓶诱人的迷药。从监狱、医院和斗牛场到海滨、迪斯尼和帝国大厦,死神的身影无处不在。

  他像是一场匪夷所思的杂货剧总导演——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因为有他的存在,人生处处都充满陷阱。读罢此书,早晨用微波炉热牛奶都会略微有点怕——这会子他不会光顾吧?

  然而这小小的顾虑却没能让我停止阅读,相反却觉得无端心安。我不奢望可以与死神对抗——因为无人可以。我只是想怀着一点惴惴,认真走完属于自己的那段时间。一生短短几十年,死神想要我们知道的无非是,在他的辞典里,没有等待,更无后悔可言。

  所以你可以把自己包裹起来清洁消毒做成防震防滑防一切的无敌安全版,也可以去飙车蹦极攀岩做一切危险的事情。前者的典范是好莱坞的制片人霍华德休斯,休斯的后半生都裸体坐在一张放置在“无菌区”的白色皮椅上,然而这并没能挽救他死于心脏病的悲惨结局。但是看看纽约的酒鬼米基同学,在连喝了两天掺了防冻液、鞋油、老鼠药和松节油的鸡尾酒,吃了两个烂鱼和地毯钉做的三明治,全身湿透着在寒冷的室外过夜,又被一个大块头的家伙扔向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出租车后仍然好好地活着——所以生命也可以很小强的是不是?

  想到这里就觉得云开雾散。想来死神也许只是头顶的一片白云,平日里远远地观望着我等的人生。他会残酷地索取,也会温柔地吝惜。死亡的那一瞬是无可预测的、仓皇痛苦的,但之前的时间其实充满了一切珍贵美好的可能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