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一字殺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5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十一字殺人》是一本由東野圭吾著作,皇冠文化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280,页数:304頁,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一):挣扎中的传统本格

  最近都在看东野。刚看完《变身》,又把手机上的《十一字杀人》看了,很早买的《宿命》这几天看了一半,目前为止的感觉不错,看完了打算看《圣女的救济》。

  作为本格推理作品,《十一字杀人》在WHODUNIT和WHYDUNIT方面都有所涉及。凶手方面应该很多人都能猜到,不过因为是多段式的结构,全部猜中的人估计比较少。动机方面,东野标志式的“人性拷问”在这本里已经初露端倪,只是他还没意识到这才是将来发展正确方向

  虽然可以看作是传统本格作品,但还是有几处打破了范达因的推理小说20守则,写出了突破性。其实打破“十诫”本身并不难,因为不打破的话要写出意外性反而更难。正因为这样写法,意外性确实存在的,但并没有达到震撼程度。而东野最擅长的“结尾逆转”也并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震动。传统本格作品再怎么写都很难有大突破了,估计这时候的东野已经有所觉悟。

  本书写于1987年。当时的东野29岁。27岁时抱着成为职业小说家的梦想,他辞掉了工作,只身来到东京,已经别无退路。“觉得自己必须持续写下去,必须持续出书。只要能持续出书,就算是乏人问津,至少还有些版税收入可以过活;只要能持续地发表作品,至少就不会被出版界忘记。”——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就是抱持着这样的写作态度

  1987年也被称为“新本格元年”。以綾辻行人为首的一批年轻作家风光出道,对当时传统的本格推理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东野正在这条道路上艰难跋涉着。当时的东野不知道要写上整整10年书才会开始畅销。1987年,距离他出《秘密》还有11年,而到《嫌疑人X的献身》横扫3大榜单,把他推上“推理天王”的位置还有18年。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二):不知说唛好

  果然是上班效率高,两天多翻完《十一字杀人》,感受什么的,很难说,似乎是没有,很传统的事件-谜题-关系人-查访-靠近核心-解决,要说有什么感觉又确实不同的话,或许行文当中所显示的东野圭吾未来作品走向和侧重点,毕竟是87年的作品,如果想追溯东野的成长还是要从那些早期作品入手。

  东野应该很努力思考过推理文学后路,不断挖掘诡计已经山穷水尽,所以与其把自己束缚,他宁愿跳出来,写一些不一样东西,不再是空中楼阁,就是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的道德抉择。所以与其说倾力于营造气氛和谜题,东野更注重人,被害者,施害者,每一个事件当中的人,他们的角色,他们的行为,他们所代表社会和人,为什么有罪,罪是什么,十一字杀人的两难问题不是谁杀了人,而是为什么会杀,还有处于那样的情况下你会怎样。

  当然还有结尾的峰回路转,这个结尾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1,很俗气,幕后什么的太糊弄人了。

  2,很精妙,拷问了人性。

  我的答案就是,我不想说,说了就没意思了。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三):救人与不救人,两难啊

  当面对着生命威胁的时候,最能看出人性。

  文中的每个人都是自私主义者。或者是自私就是人性的通点。

  竹本,有能力去救遇难的金川但却要求志津子用身体作为报偿。冒着风险去干一件事,索要报偿这很正常,这是竹本的价值观,他对性的看法比较开放,认为用性作为报偿是可以接受的。他心中没有正义,虽然他是救人者,但如果一开始就把救人当成是交易的话,就没有善良正义可言了。他不是一个好人,也不是一个坏人

  山深,没有去救遇难者,但他是救着自己的女儿上岸的,这说明落水那一刹那,他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可见他是一个好父亲。而面对他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他选择沉默。他不是一个好人。但后来杀害竹本,以 掩盖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带来的公众的谴责。他为了自己社会地位名声而杀害了竹本,和后来设计害死了的冬子。他是个坏人。

  梨花子,知道男友的死因蹊跷,调查原因无可厚非,但在调查中接连有人被杀,这些事件都指向同一件事故的时候,还是和东子他们一起去无人岛。她算是冒着危险去调查这件事,但调查的过程中引起了这么多人的死亡,就没感到一点愧疚吗,为什么那时候不求助与警察,让罪犯早点被捉到。总是想着要自己去弄清楚真相,她真的是为了逝去的男友,还是因为是推理小说家的追求真相推理的快感。

  冬子,不清楚男友竹本死亡的具体原因,就决定报仇杀死所有相关的人。(又一个为了爱情盲目杀人的罪犯)。明明是她杀死了朋友梨花子的男友雅之,还利用梨花子帮他寻找无人岛遇难事件的真相。在调查的途中,一一杀死知情人。她如果杀死山深、金川还可以理解吧,但为什么是要杀死参与的其他人,仅仅因为他们见死不救,就要付出他们的生命吗。冬子,是个可怕女人。杀了朋友的男友还能继续和朋友相处,把自己重视的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他人的生命。明明可以用法律来追究责任,就是选择自己来杀人报复,心狠手辣

  救人与不救人,救人者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不救人着要受到良心和社会的谴责。两者谁更正义。善良不应该在别人危险的时候就去救助吗,但冒着自己生命的危险去救助别人真的值得吗。现实中不缺乏救落水者自己也溺死的事情存在。救与不救,两难啊。自己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良心与名声。其实在真正情况发生的时候,选择只是一瞬的事,想去救人,跳下了水,这可谓是勇敢正义善良的人;不想去救人,留在了岸上,这算是懦弱无能的人吧。社会对那些救人者,应给予高度的表扬吧,不要只是高度表扬一些救人后牺牲自己的伟人;社会对那修不救人者,也给予理解吧,也许是他们没那种能力去救人,换个位置,如果你是他,也许你也会选择留在岸上。为救人而牺牲了的人,固然是可敬的,也是可叹的;为救人而没有牺牲自己的,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这更应该受到社会的赞扬;没有去救人者,社会不要给予太多的谴责,你不在那种情况下,你没资格谴责别人。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四):《十一字杀人》——被拉长的短篇

  我一直认为,东野的书基本上没有不好看的,陆陆续续看了十几本东野,就连个人感觉最不好的《侦探伽利略》和《预知梦》也觉得还行,而其它我看过的长篇,也大多打到四星以上。这本《十一字杀人》,是东野早期的作品,当然,和他后期的作品完全不能相比,不过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尽管同样是早期作品,但和《放学后》、《毕业前的杀人游戏》不同,这本书最大的特色是逆转。我之前一直有疑惑,东野被称为逆转王,但在我看过的长篇小说中见到的逆转却不多,这应该是我孤陋寡闻的原因,不过看完了这本书,终于见识到逆转王的威力了。实话说,连我这样的笨人都把凶手给猜到了,而诡计也很简单,真正让这本书值得一读的亮点在于动机,以及探索真相过程中接连不断的逆转。其实,之前读过一些东野的短篇,在短篇中反而看到了更多的逆转,所以我觉得,《十一字杀人》是被拉长的短篇。小说本身的诡计适合用在短篇上,而前半部分也显得有些拖沓。

  当然,这本书的文笔也着实软了些。相比东野后期的佳作,这本书的文笔可以用不合格来形容。回首凝望早期的东野,从中更能看到东野的成长。毋庸置疑,东野想写的是小说,而不是推理小说。虽然在前期作品中非诡计因素并不明显,但这本书可以看到东野的挣扎。不错,就是挣扎,从《放学后》起,东野就想写适合自己也适合读者的小说。但写就成功的小说,这条道路并非一蹴而就,往往要经历长期的磨练。文学史上这种人太多了,比如杰克·伦敦,甚至有作家的作品要死后才能大众熟知并得到高度评价。当然,文学史上同样有一举成名的作家,在商业化的今天,这种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东野的运气似乎差了些,但还没有差到完全不可收拾地步。此前的挣扎,也正是未来的铺垫呢。

  虽然上面说了这么多坏话,但这本书仍然值得一读,东野的挣扎,也恰好是结茧的阶段,待到破茧而出的时候,就可看到东野多年的修炼成果了。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五):十一字杀人

  刚刚读完这本书,本来早就应该读完的,但是读了一半之后便放了好久才读,这是我读东野圭吾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是杀人之门,比起第二本,我更喜欢第一本一些,可能是因为第一本更接近生活吧,十一字杀人从主人公恋人吧,也算不上是恋人被杀开始,因为不甘心,便一步一步的调查,这其中受到过威胁,但是她依然在继续收集信息,要把那个人找出来,这个过程其实挺无聊的,因为个人看书不是很能跟这书走,所以有点走神直接看剧情吧。全书的最后我没有猜到凶手也没有猜到结局,东子在知道自己的恋人死后,是以什么心情去追查事情真相的,在她知道竹本去救别人要求的报酬是另一个女人的身体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她在面对这样的道德无耻的要求下的恋人,她选择的是原谅吧,就像她说的每个人都有缺点优点,她看到的是竹本的优点,所以她接受不了竹本没有死的情况下被同行的人窜谋一起扔进海里死去,但是她身为一个女人,对待一个要求用女人身体偿还的男人依然选择报仇,这一切难道不是那个无耻下作的男人的报应么,但是另一个层面,竹本去救另一个男人也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救,所以他要求的报酬也并不是不合理,只是违背了一些基本的道德而已,但是没有去救的其他人却因为这样的事指着他,就像东子说的什么都没做还要指责他卑鄙的人才是最无耻的,人总会会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去评价别人,殊不知他们一点资格都没有,都没有错啊,那个答应交易的女人和杀死竹本的男人都是在通过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罢了,但没有错啊,为了各自的目的使用手段和阴谋在正常不过了。

  最后的结局当主人公知道一切的凶手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杀死自己的恋人也是最好的朋友,最后这个最好的朋友也死去,她更多的是无奈吧,无奈她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去复仇,杀死恋人的时候她是不是也想到了主人公会伤心,杀死之后主人公难过伤心她是不是也后悔,以我来看不会,因为想杀人和杀人是不同的,当付诸行动的时候外界的东西已经不受限制,唯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自己想要的,山森无疑是这个阴谋的主谋,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最后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没有报警没有公开,只有现在活下来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个世界是充满阴谋的世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十一字殺人》读后感(六):其实可以写得更好

  《十一字杀人》的人性冲突和利益矛盾这两点都设计得很不错,可惜最后出来也只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小说。

  而且我个人不太喜欢群体作案这种手法,总觉得这种手法太BUG,连那本阿加莎克里斯提的神作《东方快车》都难以欣赏,更别提这本《十一字杀人》了。

  而且很多情节虽然不至于是漏洞,但细想总觉得不合情理难以释怀。

  比如一向疼爱自己眼盲的女儿的山森社长,竟然会在天气那么糟糕的情况下决定带女儿一起扬帆出海?明明凶手只是一个弱女子,用一把铁锤竟然就可以连杀几个大男人……

  但我个人很欣赏小说最后的结局,先是关于“见死不救”和“趁火打劫”道德上的冲突,以及山森社长为了掩盖自己见死不救行为而做出的种种行为,可惜这一切本可升华这本书的情节却偏偏只用了少量的篇幅来写,过于仓促简单,显得张力不够

  其实我个人挺欣赏山森社长的,面对主角近乎绑架般地带走了自己的爱女却依然能保持风度不至于动粗,还能把全体登场人物像扯线木偶一样玩弄于鼓掌中,若要谈本书最具魅力的人物,非山森莫属。

  但本书成书于80年代,彼时的东野圭吾的确还只是推理界的“新参者”,远没有日后写出《白夜行》的自己那么文笔老辣,写出这样一本小说也还算差强人意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乙一那样少年老成天才,总要有个历练的过程。

  这本书太可惜了,本来可以写得更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